告别依赖_走向自立教学设计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立的含义,认识到自立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二、教学内容:1. 自立的含义:自立是指个体在生活中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不依赖他人的帮助。
2. 自立的重要性:自立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也是一个人独立面对社会的基础。
只有自立,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勇于承担责任。
4.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白,依赖他人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自立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自立的意义。
2. 讲解:讲解自立的含义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立的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依赖他人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依赖的危害。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立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立的认知程度。
2.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情况。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自立的小短文。
2. 列出自己生活中依赖他人的地方,并思考如何逐步摆脱依赖。
3. 家长评价:家长观察学生在家庭中的自立情况,填写评价表。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自立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自立,提升自身能力。
七、教学内容:1. 自立的方法和技巧:教授学生如何在生活中独立完成任务,如整理房间、洗衣服、做饭等。
2. 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引导学生明白,自立意味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 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自立,如自己完成作业、自己安排时间等。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自立的方法和技巧。
2. 讲解:讲解自立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独立完成任务。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立的含义,认识到自立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二、教学内容1. 自立的含义:自立是指个体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依赖他人,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自我成长的过程。
2. 自立的重要性:自立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备的品质,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3. 培养自立的方法:a.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要学会自己思考,寻找解决办法。
b.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c. 勇于面对挑战: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勇敢地面对,不畏惧困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立,为什么要有自立意识。
2. 新课导入:介绍自立的含义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立对他们成长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培养自立品质,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提升: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立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立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回答、作业和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自立概念的理解。
2. 学生自立能力的提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评估其自立能力的提高。
3. 学生价值观的树立:通过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等方式,评估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故事素材:用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案例。
2. 成功人士案例:用以证明自立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案例。
3. 讨论话题:提供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话题。
4. 作业和测试:用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工具。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自立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实现自立,从中学习经验。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依赖的危害;培养自立能力的方法。
2、明确自主的含义以及自主与自立的关系。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1、依赖的危害。
2、培养自立的方法。
难点:自主与自立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的地方在西湖,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关于杭州西湖美景的一断视频。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
如果我们初一段将在四月选拔部分同学去杭州写生两天,有没有同学乐意报名啊?这次活动的目的一是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另一重要原因就是锻炼大家的自立自理能力,所以要求:从出发到返回的两天内(诸如来回行程,生活起居,等)不能求助父母亲人,一切自理,.同学们还乐意参加吗?很好,我们班的同学积极踊跃,勇于挑战,最重要的是敢于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二> 请你来回信——摆脱依赖在我们初一段有很多同学积极报名,其中有一位同学给我印象特别深,因为他交给了老师我这么一封信,思考:1、小洋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回复他?(他应该自己去,不能依赖父母父母终将是要离开我们的,我们应该学会独立生活)对于小洋来说,他现在有没有自立的能力?那他应不应该参加这次活动?对,有条件我们要参加,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参加!小洋应该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思想决定行动,首先就应该从思想上摆脱依赖,认识到依赖的危害.大家思考下,依赖会带来哪些危害呢?(无法自立,不会独立生活,无法适应社会)对,如果小洋在今后的是生活中保持这种依赖思想, 我们可以畅想下,十年以后的小洋会是一个怎样的人?(穷困潦倒,找不到工作,无法自理)就像是我们课本上那个男青年一样,26岁了不仅不能孝顺父母,还得靠老人找工作,甚至是维持他的生活。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依赖的含义及其对个人成长的不利影响。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依赖的含义及其危害。
2.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克服依赖心理。
2.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依赖的理解和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克服依赖,走向自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依赖的危害,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实践锻炼法: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立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依赖的含义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什么是依赖:介绍依赖的定义和表现,让学生认识到依赖的普遍性。
3. 依赖的危害:分析依赖对个人成长、学业和人际关系的不利影响。
4. 克服依赖心理: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依赖心理,并提供方法和建议帮助他们逐步克服依赖。
5.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授学生一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践和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依赖的含义及其危害,并学会了如何克服依赖心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要注重课后实践的指导,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实现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六、教学内容:6. 自主学习的策略:介绍一些自主学习的策略,如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进度等,让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学习。
8. 学会承担责任: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责任,并学会承担责任,如完成学习任务、照顾自己的生活等。
七、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策略和生活习惯,共同探讨如何培养自立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依赖的危害,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
情景四:“东方神童”的真是故事
思考:
1.这个神童哪些方面很优秀?
2.这个神童哪些方面不优秀?
3.这个神童为什么会成为“低能儿”?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学生讨论结果加以归纳,引出本课的重点知识:依赖的危害
七嘴八舌
情景五:观看视频《邯郸学步》
思考:
1.燕国少年是怎样学邯郸人走路的?
不能再有依赖
依赖的危害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什么是自主
自立与自主
自立与自主的关系
【课标具体要求】:
“成长中的我”中的“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成长中的我”中的“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重点】知道依赖的表现和危害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依赖与帮助、依靠与依赖的关系;明白自立与自主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活动一:“叠衣服”比赛
通过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
实事求是
活动二: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填表
自我检查,体验学生的依赖表现,引出本框内容。并解答本框的难点之一,认识依赖和帮助、依赖和依靠的关系
畅所欲言
情景三:1.民间故事
思考:
1.这对夫妇的儿子为什么会饿死?
2.燕国少年学步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3.从邯郸学步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理解自主的含义,从而归纳本框难点自立与自主的关系
能力提升
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七年级《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七年级《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七年级《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依赖的危害,深化对自立的含义和表现的认识,帮助学生摆脱依赖心理,掌握自立的方法,使之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同时,为使学生成为自强的人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导入上节课我们一同探究了自立的含义、表现以及意义,虽然每个同学都希望自立自强,但是,仅有这个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方法。
那么,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由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入手,引起学生希望自立的共鸣,导入新课。
不能再有依赖心理1、在社会中生活,需要互相帮助,互相依靠。
自立绝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也不是依赖。
2、依赖的危害1)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2)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3)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通过回忆小时候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也不是依赖。
2、通过看“啃老族”视频以及招聘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
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1、自立的重要表现:独立地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
2、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
1、通过一个学生改掉睡懒觉的坏习惯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要自立最关键是要做到什么,即告别依赖,独立生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要自立,最关键的是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
2、利用古代书生赶考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要自立,一定要先自主。
一个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不可能在生活中自立。
多实践,多锻炼培养自立能力主要在两方面下工夫:1)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立的含义,认识到自立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勇敢面对挑战。
二、教学内容1. 自立的含义: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独立解决问题。
2. 自立的重要性:成长的过程、适应社会的要求、实现人生价值。
3. 培养自立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依赖心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讨论“什么是自立”,引导学生思考自立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立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自立意识。
4. 方法讲解:讲解培养自立的方法,引导学生实践。
5. 总结提升:强调自立的意义,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挑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3. 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resources1. 教材:《走向自立》2. 课件:自立的意义、依赖心理的危害、培养自立的方法。
3. 案例材料:有关自立的故事、实例。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立品质。
2. 分享经验: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克服依赖心理,走向自立的故事。
3. 角色扮演:设计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展示自立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总结自立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制定个人自立计划: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自立计划,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
八、教学反馈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自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的自立计划实施情况。
九、教学调整根据教学反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如:针对自立计划实施情况不佳的学生,加强指导,提供更多方法和支持。
《告别依赖_走向自立》教案
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教学设计理念:在这节课的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在情境中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中激发自立自强的愿望,在实践中自我感悟。
本课通过小品表演.讨论法.情境体验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准确的人生观,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水平,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与学生平等对话,即时交流,鼓励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二.教材分析:教材与学情特点:本课是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的第二框题。
是在对自尊自信已有了初步认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协助学生准确理解自立,学会自立的方法,走自立之路,做自立自强之人。
现今很多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离开父母就精神不安,情绪不稳定,生活无法自理。
初中生是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水平,以便为将来走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水平: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依赖的危害,深化对自立的重要性的理解,明确自立的前提是自主,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自立水平。
过程与方法:协助学生摆脱依赖心理,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水平,为使学生成为自强的人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自立就是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遇事有自己的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教学重点:认清依赖心理的害处,理解自立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觉把自主自立的决心转化为日常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方法:小品表演.讨论法.情境体验法(五)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探究、讨论、实践等方法,在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
七年级政治下册(人教版)【教案三】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教学目标: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依赖的危害性,深化对自立的认识;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增强责任心,掌握自立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为使学生真正成为自立自强的人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教学重点: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内在联系;树立自立观念,勇于实践锻炼。
教学难点: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教学方法:调查、讨论等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准备针对中学生作家务劳动方面进行调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问卷调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导入新课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我们在探讨了自理含义及表现的基础上,又对中学生自立自理能力做了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不少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还比较欠缺,责任心还不强,事事依赖他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让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逐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依赖心理,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课前调查结果入手,引起学生共鸣,导入新课。
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出示材料《国外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自立》引出辩论:有问题是靠父母还是靠自己解决对自己有利。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感悟依赖心理的主要表现及危害性运用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感悟依赖心理的主要表现及危害,并通过相互交流,认识到我们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否则很难真正自立起来。
此环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小事畅所欲言。
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知识,自然得出这一环节的结论:告别依赖,并不是拒绝帮助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结合具体事例,认识自立与自主的内在联系。
给学生创设情景,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讨论,通过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去讨论、交流,使学生理清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通过讨论生活中过分依赖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分析依赖的原因及今后怎样去克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要想走向自立,首先要做到自主。
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3课第一框第二框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准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制社会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水平目标: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水平,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内在联系;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培养自立水平。
教学难点:明确依靠和依赖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对比、启发、合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知识链接1、据报载:有一名女生,在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大学,但因为性格孤僻内向,又缺乏生活自理水平,仅过了一周,就退学回家了。
据该女生的同学、老师反映,该同学平时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生活自理水平极差,吃不惯学校的饭菜,过不惯集体生活,不会洗衣服,甚至连开水都不知道在哪里打。
问及她退学的原因,她竟然回答:“离开父母我没了依靠。
”从小到大她很少协助父母做家务,如洗衣服、洗碗等家务几乎不干。
而她的父母不但不锻炼她的自立水平,反而替她办理了退学手续。
2、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以前说过:“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们牺牲一切,甚至自己的幸福,可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3、中日两国儿童曾在内蒙古举办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这些孩子年龄都在11岁至16岁之间,但中日两国的孩子,在夏令营中的表现截然不同:日本的孩子黑木堆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直流,仍坚持前行;一位中国女孩刚走几步,就走不动了,见了医生眼泪汪汪,她被送回大本营。
途中,日本的孩子行囊满满的,而中国孩子的行囊仅仅装样子,都是空空的。
到了宿营地,日本的孩子将香肠、黄瓜、柿子椒等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抄着手什么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
老师批评他们不劳而获,他们木然不语。
日本的孩子将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起来,而中国的孩子却一边走一边丢。
日本的孩子见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木棍围起来,而中国的孩子却不会这样做。
4、材料一:美国前总统卡特的独生女儿艾米,年仅14岁时,在暑假中决定去打工,当服务员,主要任务是跑腿、送公文、干杂活,周薪17.5美元。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与反思_图文.doc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科目:思想品德教学对象:初一课时:1提供者:秦艳萍单位:敦化市第三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告别依赖,走向白立》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徳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个框题,是第三课的重点内容。
木框通过分析自立的对立面——依赖的危害,深化对自立含义和表现的认识帮助学生摆脱依赖心理,从而主动学习如何自立,掌握自立的方法,使Z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同时为使学生成为自强的人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在木单元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依赖的危害,懂得白立的方法能力日标:过程与方法:初步形成自立的能力,增强合作、探究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能一味依赖,屮学生需要学会H主,走向自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学生特征分析首先,从心理特点上看,初一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
渴望独立,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但遇事又不能自主,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缺乏自立能力。
其次,从屮国家庭对孩了的教养态度上看,现今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了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在各个方面过于照顾和保护,因此造成学生生活H理能力校差,H立意识薄弱。
所以,学会H立对于初屮生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情境教学法依据: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故事、小品等为学生创设问题和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融入到所创设的情境屮,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屮得到体验,从而认识、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心灵。
(二)启发式教学法依据:“施教Z路,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在教学屮,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维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探索去获取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培养自立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依赖的危害性。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蹄设计意图课前准备组织学生对屮学生白立自理能力方面进行调查(何:人一份调杏表)。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依赖的含义,认识到依赖的危害。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依赖的含义及其危害。
2. 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方法。
3. 自立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依赖的危害。
2.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依赖的含义、危害,以及如何克服依赖。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立典范,引导学生树立自立的意识。
4. 实践操作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自立。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依赖的含义及其危害a. 讲解依赖的定义:依赖是指个体在心理、行为上对他人或事物过分依赖,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
b. 分析依赖的危害:影响个人成长、束缚思维、降低生活质量等。
c. 案例分析:身边的朋友或家人依赖的故事。
2. 第二课时: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方法a. 讲解独立思考的意义: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b. 分享自主学习的方法:时间管理、目标设定、学习计划等。
c. 小组讨论:如何运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方法。
3. 第三课时:自立意识的培养a. 讲解自立的重要性:走向成熟、实现人生价值。
b. 分析自立品质:独立、自信、坚韧、责任等。
c. 案例分析:自立典范的故事,如马云、李开复等。
a. 讲解习惯的影响: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b. 分享如何培养良好习惯:立志、坚持、方法等。
c.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自立。
a.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点。
b.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实践自立的心得体会。
六、第六课时: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1. 讲解独立解决问题的意义: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
2. 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实施并评估。
3. 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方法独立解决问题。
七、第七课时:学会自我管理1. 讲解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时间管理、情绪管理、财务管理。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这样一则谜语,打一类人:“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谜底是——啃老族。
—40页的活动探究题,相互交流后回答:你赞成那种看法?还有其他看法吗?归纳总结:1、自立和帮助、依赖的关系。
活动三阅读教材40页的情景材料,相互交流后回答: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吗?为什么?归纳总结:依赖心理的表现。
任务二自立与自主活动四阅读教材41页的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这个学生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有哪些原因?为什么她后来改正了?(2)你认为自立自理的关键是什么?归纳总结:1、告别依赖的'重要表现2、怎样做到独立生活?活动五:阅读课本第41--42页的活动探究题,小组交流后回答:假设学校取消了班主任制度,没有班主任的约束,你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假设父母因故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人在家,你会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归纳总结:自主的含义。
活动六阅读课文第43页的活动题,自己思考回答:这个书生的行为是自立吗?为什么?任务三多实践多锻炼活动七阅读课文第43页的活动题,自己思考回答: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活动八阅读课文第43页的活动探究题,小组交流后回答:1、在以上情境中,你能看出这名中学生缺少什么能力吗?2、培养自立能力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归纳总结:如何培养自立能力?活动九阅读课文第43页的活动探究题,小组交流后回答:该公司为什么会看重他?六、当堂记忆:1、依赖的危害。
2、自主的含义3、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七、小结同学们的回答十分精彩。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00001)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任丽娟一、教材分析内容概述:本框内容通过分析自立的对立面——依赖的危害,帮助学生摆脱依赖。
明确自立就是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遇事有自己的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应通过身边的小事,多实践多锻炼,主动提高自己的自立能力,自立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
教案重点:让学生掌握提高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方法: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教案难点: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性。
二、教案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自立的表现;(2)知道自立的方法(二)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治社会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三、学生分析(1)青少年存在着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偏差。
现今许多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离开父母就精神不安,情绪不稳定,生活无法自理。
这在精神医学里称为“社会适应不良”,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起因主要是父母未重视给孩子“心理断奶”。
在一项有关独生子女独立性的调查中,有一般以上的孩子没有自理自立能力,没有责任心,事事依赖他人。
(2)针对初中学生社会化过程的特点。
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人们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以获得社会生活适应性的过程。
初中生(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需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自理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以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四、教案策略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案手段,运用对比、启发、合作讨论等多种教案方法。
Flash动画的观看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效果,把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个事例的对比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个课堂活动让学生实际感悟自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逐步摆脱对他人的依赖、走向自立。
五、教案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刚进初一时,军训的场景吗?生:记得。
告别依赖__走向自立教案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自立的表现;(2)知道自立的方法(二)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治社会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提高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方法: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教学难点: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孩子,在中午吃饭时突然大哭起来。
老师跑来问她为什么哭,这个女孩子一边抽泣着一边说:“今天的鸡蛋太硬了,没法吃。
”原来,以往每天带的鸡蛋都是她妈妈事先剥好皮的,而这次由于来不及了,没有剥皮。
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自立的重要性及依赖的危害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二)讲授新课看材料,思考、讨论、交流问题。
材料一(小雅的故事39页):某中学生小雅生活在一个大城市,父母平时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以至于她真想独自生活一天试试,父母同意了。
送走父母后,她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结果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后又饿又冷,一个劲地流鼻涕。
小雅心想:“要是妈妈在就不会这样,夜里都是妈妈给我盖被子。
现在饿了想吃饭,可冰箱里全是生肉、生菜。
我不会烧菜,只好泡方便面吃。
”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依赖别人有什么坏处。
(资料二:招聘会的故事)师: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吗?为什么?生:……师:这个青年凡事都依赖自己的母亲,没有一点独立能力,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他对自己的事都不能自己负责,更不用说对公司负责了,所以不会聘用他。
通过刚才的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依赖心理可以造成哪些不良后果呢?生:……师总结: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认识到依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危害:(1)依赖使人缺乏信心,缺少主见;(2)依赖使人懒惰;(3)依赖有可能形成人格缺陷,甚至犯罪;(4)依赖使人丧失独立生活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影响将来就业。
告别依赖__走向自立教案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第二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依赖心理的危害性。
2.认识自立与自主的关系。
3.知道培养自立精神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
2.在实践中体验自立自主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责任感。
(3)能力目标:学会用辨证的方法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心理断乳”,提高自立意识,锻炼生存的能力。
逐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正确认识依赖的危害性(2)难点:在实践中培养自立精神。
教学方式:自主学习讨论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5分钟)根据《中日草原探险夏令营》,然后分析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外孩子在生活中不同表现的比较,让学生初步明白依赖心理和自立精神对自己成长的不同影响,在学生反思感悟中引出新课的学习)1.提问:你从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在夏令营中的表现得到什么启示?2.引导学生交流,教师围绕“依赖”、“自主”的主题可适时提示。
3.师生小结:日本孩子的自立能力很强,中国孩子的依赖心理很重,导致各自的生活适应能力不同。
4.引出课题:板书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二.引导探究(25分钟)活动一:小品表演“今天我当家”1.学生角色表演小品“今天我当家”。
父母有事必须离家一天,要你独自面对一天的起居、饮食、家务、学习及来客应酬等。
(设计意图:通过小品把学生现实生活问题展现出来,形象直观生动,看似别人的事情,实际上也有我们自身的影子,使学生认识到依赖的危害。
)2.教师可通过巧妙的反问、设问引导学生对小品主人公的行为进行分析。
3.学生交流后小结:依赖心理对个人生活、成长的危害较大。
如此:依赖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使人失去成功的机会。
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板书树立自立意识活动二:解读漫画“如此应聘”1.让同学讨论教材第40页,“如此应聘”中的年轻人及其母亲的举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
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
——张艳萍七号一中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的第二框题。
在七年级学生对自尊自信有了初步认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走自立之路,做自强之人。
一、【设计理念】
步入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要求自主,但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还是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帮助。
特别是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受认识、情感、行为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对成人在某些方面的依赖都是正常的。
但是从依赖走向自立自强是人生的必然。
设置本单元主要为了帮助中学生顺利完成“心理断乳”,正确分析和认识成长过程中成人的关爱,把自立自强作为青少年追求的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自立自强的正确方法本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这些活生生的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自我生成情感、内化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走向成熟。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所以,教师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重学生的体验、行动和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比较中使学生逐步树立自立和依赖性强对今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不同影响,从而告别目前强烈依赖父母的思想和行为。
(2)通过学习与交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立自理的生活态度。
并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的乐趣。
2、能力目标:
提高自立意识,锻炼生存的能力。
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知识目标:
①.认识依赖心理的危害性。
②认识走向自立的重要性。
③初步掌握自立自理的方法。
懂得依赖性强的危害和自立有助于成功的道理。
三、【学生情况分析】
步入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要求自主,但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还是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帮助。
特别是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受认识、情感、行为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对成人在某些方面都有很大的依赖,甚至这种依赖成为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继而这种不良习惯已经影响到了学习、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
四、【教学重点】
如何培养自立能力?
五、【教学难点】
依赖有哪些危害?
六、【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对学生做一个依赖程度的调查;
搜集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学生:了解有关自立的事例搜集有关我班或自己身边自立的故事
六、:【教法设计】
(1).诱导启发、活动参与、通过事例的讨论发散学生的思维。
(2).问题情景教学法
(3).讨论交流
七、【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八、、【新课教学】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板书)
一、依赖有哪些危害?
活动一:故事讲解
教师讲故事:
教师提问:依赖心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1)思想上缺乏独立意识,做判断、做决定总要依赖他人;
(2)行动上依赖别人的指导和督促甚至让别人代替自己来行动。
活动二:动画欣赏
观看:小雅独立生活一天
教师提问:你怎么评价小雅?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依赖别人有什么危害?
教师归纳:这件事情说明,小雅是一个依赖思想比较严重、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差的人。
结论一:危害之一──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
活动三:说一说
播放动:老太太应聘
(1)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吗?为什么?
(2)结合“老太太应聘的故事”谈谈依赖别人的危害。
教师归纳:如果我是招聘者,我是不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
因为他的自立意识、自我管理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差,依赖心理比较严重。
这样的人是很难获得事业的成功的。
结论二:危害之二──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
教师总结依赖的危害性:依赖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依赖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依赖使人不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利大于弊。
我们整体的依赖心理相当严重,自立情况不容乐观,我们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否则很难真正自立起来。
过渡语:因此我们应该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活动四:思考并讨论
故事
思考:该中学生的行为是在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离家出走不是自立的表现,告别依赖不是告别依靠,依靠不是依赖,走向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不是不负责任。
讨论:自立是不是要拒绝他人的帮助?依靠是不是依赖?为什么?
依赖别人具有严重的危害,这是不是说自立就是要拒绝他人的帮助呢?依靠就是依赖呢?
幼小的时候我们对父母、长辈有所“依赖”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立能力的增强,我们就会日益希望自己能像成人那样管理自己的生活。
这说明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立意识,我们不再依赖,我们渴望自立与独立。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需要互相帮助,互相依靠。
自立绝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也不是依赖。
因为,长辈的知识、经验毕竟较多,生活阅历也比较丰富,看问题全面一些。
青少年在遇到升学、就业等重大问题时要多征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自己解决重大问题的参考,对自己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那种认为自立就是拒绝帮助,甚至跟父母对着干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的。
自立应该是既有自己的主见,也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和接受别人帮助。
善于接受别人帮助不是依赖。
阅读思考:回忆小学的生活,我们大都有这样的感受:小学老师比中学老师对我们管束多。
可是,对于这种管束,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
同学甲:我不喜欢这种管束。
管得太多、太严,不利于我们自立。
同学乙:我很怀念他们,要不是他们的帮助、指导,我不可能学到今天这么多自立的本领。
同学丙:我过去不喜欢他们,但现在很感激他们。
要不是他们的严格要求,我可能会养成学习马虎、生活懒散的习惯。
你赞成哪种看法?还有其他看法吗?
(帮助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去认识问题。
“对于这种管束,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的活动,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立与帮助和依赖、管束与自由的关系,从而自觉地学会自我管理,走向自主。
)
教师归纳: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对我们的管束要多得多。
是因为我们在小学时,还缺乏必要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不懂得该怎样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不能自主地处理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而进入中学以后,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比小学时要强得多了。
因此,中学老师对我们的管束比小学老师要少得多。
正是小学老师的严格管束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才使我们学会了自我管理。
没有小学老师的严格管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也不会自我管理。
二、如何培养自立能力
活动一恐龙灭绝的故事
教师提问;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要能独立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负责;
结论: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活动二:欣赏图片后思考
观书41页图:她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
分析:这个女学生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有哪些原因?为什么她后来改正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那个女学生之所以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习惯,是由于她没有认识到按时上学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负责。
通过父亲的帮助,她认识到了按时上学是自己
的事情,应该由自己负责,她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去承担自己的责任。
所以她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
(学生在讨论时可能会提出,这里既有意志力问题,也有理想问题,还有生活目标问题、自我管理问题等。
但教师在总结时要往明确责任、承担责任上去分析。
)
教师提问:你认为自理自立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得出结论:自立自理的关键是独立地生活,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播放动画:书生赶考
(1)这个书生即使满腹学问,但能自立吗?
(2)如果你是这位书生,你会怎么办?
教师归纳:这个书生遇事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即使他满腹学问也不能自立。
如果我是这个书生,我会冷静地、仔细地分析别人的说法对不对,再决定自己究竟该怎么做。
总结:我们要通过努力,使自己不依赖他人,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十、【巩固新课】
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
而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学会自主。
遇到事情没有自己的主见,独立也是徒有虚名。
很难设想,一个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又怎么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怎么能够在生活中自立?
总之,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
自立就是明确并承担自己的责任。
自主才能明确并承担责任。
十二、【板书设计】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一、依赖的危害
二、如何培养自立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