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投资管理
完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系的思考
Ke r :F ;l gs a in;p lc u p  ̄ y wo ds DI e il t o oiy s p o
一
、
引言
而 日本对外直 接投 资 的扩张相 对 Nhomakorabea 迟 , 在其 国 内产 是
品 、 本 过剩 的背 景 下 启 动 的 , 上 政 府 在 国 民经 济 中 资 加 的主 导 性较 强 , 此政 府 的支 持 力 度 就 比较 大 。虽 然 我 因 国现 在 已赋 予 了企业 更 大 的 经 营 自主权 , 起 了有 利 于 搭
Though s on Per ec i anagem ent Sy t t f tng M s em ofChi nes e FDI
W EIW e , ZHU n — h i Do g s a
( .F hB ac hnd ; .Mi a gBa hi hn d ,C iaC rt co a k hn d 10 6 a i rnhi C eg u b t f n n n rn C eg u hn o ̄ ut nB n ,C eg u6 0 1 ) i f c n tr i
始 于 2 世 纪 初 的对 外 直 接投 资 管 理 体 制 的转 变 是 l
中国与世界 接 轨 , 人 经 济全 球化 进 程 的 重要 表 现。 融 20 00年 , 中国首次提出了要实施 “ 出去 ” 走 战略 , 力求在
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两个市场方面有新 的突破 。20 02
期管理体系的最大特点是“ 前紧后松 ” 即企业境外投资 , 初期审批程序相对严格 , 审批之后 , 缺乏有效 的支 但 则 持与后续监管 , 而且整个境外投资政策法规数量少且较 为零 乱 , 汇 限 制 过 死 , 外 投 资 的单 边 和 双 边 保 护 制 外 境 度 不健 全 , 边投 资 保 护 机制 未 能有 效 发 挥 功 能 。这 多 J 样的管理体系与我 国综合 国力 的增强 以及 对外开 放程
对外投资管理办法
对外投资管理办法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企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或者其他形式的合作。
这种行为也被称为“对外投资”。
虽然对外投资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因此,国务院于2014年7月31日发布了《关于对外投资进行安全审查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对外投资行为,保障投资方的利益。
一、对外投资的定义对外投资指的是在中国境外以各种形式对外投资的活动。
包括但不限于股权投资、金融机构的承销、融资租赁、海外并购等。
二、对外投资安全审查的适用范围管理办法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1. 投资金额超过境内上级审批权限或企业注册资本10%以上的对外投资行为;2. 对敏感行业进行重大投资的行为;3. 在同一个行业领域内,通过一定的资本关系构成垄断或者垄断可能的对外投资行为。
三、参与对外投资安全审查的部门涉及到对外投资安全审查的部门为外交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安全保障机构、军事等有关部门。
这些部门可以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参与对外投资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安全审查。
四、对外投资安全审查的程序对外投资安全审查程序如下:1. 提交申请。
企业和个人应承担起主体责任,提出对外投资的申请,并提交相关申请材料。
2. 借助信息平台审查。
外交部、商务部、财政部、国家安全保障机构等有关部门将通过信息平台借助第一时间进行评估和安全审查。
3. 评估并层层传递。
有关部门对涉及的投资方案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报告层层传递,供各级别政府参考。
4. 安全审查结论。
审查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对投资结论给出具体的安全审查意见,并把意见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投资方。
五、对外投资实施后的管理管理办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履行社会责任,保护境内企业和公民合法权益。
1. 外商投资企业应当按照中国法律的规定组织经营活动。
2. 对外提供的服务应当符合中国法律的规定和有关承诺。
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办法
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办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考虑进行对外投资。
这其中涉及到的风险和挑战也日益增多。
因此,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办法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办法的一些关键要点和挑战。
首先,上市公司对外投资前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对外投资往往存在一定的风险,无论是市场风险还是政策风险。
上市公司在进行对外投资前,应该仔细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水平,包括市场前景、竞争态势、政府政策等方面。
这样可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率。
其次,上市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投资决策机制。
对外投资往往涉及高额的资金和复杂的决策过程。
上市公司应该建立一套科学、透明的投资决策机制,确保决策不受个别利益干扰。
这包括制定明确的投资规划、建立审议决策委员会、完善投资决策流程等方面。
只有通过建立规范的投资决策机制,才能保证对外投资真正符合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
第三,上市公司需要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和监督。
对外投资往往会导致上市公司拥有多个子公司。
为了防止子公司出现不当行为或者风险,上市公司应该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和监督。
这包括建立行业先进的治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
只有透明、规范的子公司管理和监督,才能保证对外投资的持续盈利和风险控制。
第四,上市公司应该积极与境外合作伙伴合作。
对外投资往往需要涉及到境外市场和合作伙伴。
在与境外合作伙伴合作时,上市公司应该着重考虑合作伙伴的信用和声誉、合作模式的可持续性等方面。
此外,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和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与境外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上市公司才能更好地开展对外投资,获得更大的利益。
最后,上市公司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对外投资涉及到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等多种风险。
为了有效防范这些风险,上市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风险评估、保险购买、金融工具运用等方面。
只有通过有效的风险防范,上市公司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和股东利益。
浅谈我国对外投资现状
浅谈我国对外投资现状我国对外投资是指中国企业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参与海外经济活动,包括海外设立子公司、合资企业、收购外国企业股权等形式。
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规模快速增长,走向广泛多元化,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对外投资大国。
我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200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仅为21.2亿美元,而到201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已达1295亿美元,是2002年的61倍之多。
这一规模的迅速增长,显示出中国企业对海外市场的巨大兴趣和实力。
我国对外投资领域逐渐多元化。
起初,我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源和基础设施领域,如能源、矿产等。
随着我国企业实力的增强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对外投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现在,我国对外投资涉及了制造业、金融、科技、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从传统行业到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
我国对外投资的地区布局更加全面。
最初,我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我国对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的投资也有了较大规模的增长。
现在,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项目众多,地域布局更加平衡。
我国对外投资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一些企业在扩张过程中遇到了政治、法律、文化等不同的挑战,需要在切实尊重和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投资。
一些投资项目存在风险,需要谨慎评估和管理,以避免资源浪费和投资失败。
我国对外投资现状呈现出规模扩大、领域多元化、地区布局更全面的特点。
对外投资有助于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投资战略,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我国对外投资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外投资的风险管理与防范
对外投资的风险管理与防范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中国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对外投资。
然而,对外投资存在着种种风险,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管理与防范,其后果往往是不堪设想的。
一、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因素导致的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在海外投资中,由于各国的法规、政策不尽相同,甚至存在着极大差异,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的政策风险大大增加。
对此,中国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深入了解投资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确定投资是否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与当地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帮助。
二、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在对外投资过程中,由于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不透明、市场变化等原因,导致投资前景不明朗,或者投资回报低于预期的风险。
在进行对外投资时,企业应严格了解目标市场的发展状况、竞争状况、消费者需求、潜在风险等信息,精准判断市场前景和投资风险,以便投资行动得当。
另外,企业应注意分散风险。
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要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确保风险分散,最大程度地保障资产安全。
三、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指由于外汇储备、出口收汇等因素引起的汇率变化风险、付款违约风险等。
在进行对外投资时,企业应认真分析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谨慎选择合作伙伴,避免出现欺诈和不良交易的现象。
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合理的外汇风险管理机制,通过使用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四、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由于法律体系不同、文化差异、语言不通、民族习惯等因素导致投资合同、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纠纷等法律问题。
在进行对外投资时,企业应认真评估投资国的法律风险,制定严格的投资合同规范,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同时,企业还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公司法律事务的建设与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素质、法律意识,切实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五、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由于海外国家政治因素,如政治动荡、战争、罢工等因素引起的对企业投资安全的威胁。
对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对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对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对外投资行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合用于中国境内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活动的管理。
第三条对外投资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法合规进行。
第四条国家鼓励优质企业对外投资,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国际经济合作。
第五条对外投资活动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国际贸易准则。
第二章对外投资行为的审批和备案第六条境内企业及个人对外直接投资,应当报经审批机关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七条对外投资需提交投资计划书,包括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投资地区的政策法规、估计投资规模等。
第八条对外投资项目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或者属于限制领域的,应当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第九条对外投资项目经批准后,应当及时办理备案手续,向备案机关提交相关材料。
第十条对外投资备案材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投资项目的合规性评估、投资方的信用状况等。
第三章对外投资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第十一条对外投资应当依法纳税,不得偷逃税款。
第十二条对外投资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相关部门报送投资项目的经营情况、财务报表等。
第十三条国家加强对外投资行为的监督,防范金融风险和非法资本流出。
第十四条对外投资项目涉及环境保护、劳动用工等问题,应当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
第四章对外投资的激励措施和支持保障第十五条国家鼓励对外投资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第十六条对外投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第十七条国家提供风险投资、信贷支持等金融服务,支持对外投资企业发展。
第十八条对外投资企业依法享有合法权益保护,国家提供相应的法律支持。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九条对外投资违法违规的,由相关机关依法赋予行政处罚,并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对外投资产生的争议,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诉讼解决。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一条对外投资活动中涉及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像关法律法规进行特殊管理。
第二十二条对外投资活动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家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国际投资法 第37讲对外投资的管理、鼓励与保护制度
对外投资的管理、鼓励与保护制度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内投资保护制度保驾护航01对外投资的管理制度02对外投资的鼓励制度03对外投资的保护制度c3. 管理其他海外投资企业行为可能影响母国利益的情形①规定境外投资和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和备案制度《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第十三条:本办法所称敏感行业包括:(一)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维修;(二)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三)新闻传媒;(四)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和有关调控政策,需要限制企业境外投资的行业。
敏感行业目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
《境外投资敏感行业目录(2018年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指导意见的通知》,需要限制企业境外投资的行业:(一)房地产;(二)酒店;(三)影城;(四)娱乐业;(五)体育俱乐部;(六)在境外设立无具体实业项目的股权投资基金或投资平台。
3. 管理其他海外投资企业行为可能影响母国利益的情形②规定外汇管理制度200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
3. 管理其他海外投资企业行为可能影响母国利益的情形③对境外投资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为防止海外投资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而订立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免税法具体方法包括:1.全额免税法,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来源于国外所得全部免于征税,只对其居民的国内所得征税,而且在决定对其居民的国内所得所适用的税率时,不考虑其居民已被免于征税的国外所得。
由于这种方法对居住国政府的财政损失较多,所以在采用免税法的国家中采用全额免税法的国家只有法国、澳大利亚及部分拉美国家。
2.累计免税法,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来源于国外所得不征税只对其居民的国内所得,但在决定对其居民的国内所得所适用的税率时,有权将其居民的国外所得加以综合考虑。
加强对外投资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加强对外投资管理的对策与建议随着国内外市场的融合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行对外投资。
同时,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投资对于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技术升级、增加市场份额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对外投资管理中也存在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加强对外投资管理的角度,提出建议与对策。
一、完善对外投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对外投资中需要面对的风险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法律风险等多方面的影响。
在进行对外投资时,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
建议在投资前对所投资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尽职调查,分析所投资公司的管理层、盈利模式、项目可行性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在投资后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披露和监管机制,要求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规范化运作,保障主体利益。
二、提高投资标准和管理水平提高投资标准和管理水平是加强对外投资管理的关键。
企业在对外投资时,需要制定投资标准和管理标准,遵守所在国的法律、监管制度和商业道德准则。
同时,对于跨国公司的投资和经营,在其总部和所在国都需严格遵守其国内和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并充分尊重当地习惯。
建议企业加强员工培训和资格认证,提高员工的法律素养和业务水平,确保企业投资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三、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加强对外投资管理还需要积极推进国际合作。
建议企业加强国际沟通和合作,打造具有优势的资源整合平台,充分利用投资、技术、品牌等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在国际合作中,需要注重文化、信任、共赢等方面的建设,增加对外投资风险管理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四、加强社会责任管理除了经济利益,对外投资企业还要承担社会责任。
针对对外投资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建议企业在加强对外投资管理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公益慈善等方面的社会责任管理。
企业需要制定种植、种植园和饲养基地等环保行动计划,并采取行动以确保行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掌握对外投资政策成功的对外投资需要企业掌握并遵守相关政策和标准。
建议企业加强政策研究和法律顾问的聘用,制定相应的对外投资计划和预算,同时确保协议和契约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
第12章 中国对外投资管理
对外证券投资指的是在国外债券市场上购买 中长期债券(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或者 在股票市场上购买上市的外国企业发行的股 票进行的投资。 注意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区别。
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战略
对外投资战略是指一定时期内指导企业对外 投资全局的总方、总计划。对外投资策略则 是在对外投资战略制定后,根据国内外形势 的发展变化,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标而制定 的具体实施步骤与方式。
五、中国对外投资企业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合 同及章程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项目建议书由我国企业编制,主要内容有:1)中方主 办单位基本情况,外方合作伙伴的基本情况;2)拟建项 目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产品的销售地区 及市场分析;4)项目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估算,中方投
一、中国对外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外投资规模小 2.对外投资具有盲目性 3.结构不合理 4.宏观管理薄弱滞后 5.缺乏高素质人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6.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制度和措施。
二、中国对外投资管理中应对存在问题的措施
1.中方应加强对外投资的宏观管理和采取相应的扶持政 策
2.投资前要认真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 3.增强法律意识,保护我方合法权益 4.引导企业寻找有利区位投资 5.积极建立对外投资保险制度 6.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制度和措施。
3、跨国并购方式 1)跨国并购的概念——跨国并购是指外国投资者通过 一定的法律程序取得东道国某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 的投资行为。 2)跨国并购的方式:购买股票和谈判收购部分或全部 资产的跨国并购。 3)跨国并购的优点:缩短建设周期,快速融入目标市 场;原有管理团队避免投资建厂所需要的磨合期的困扰; 获得收购企业的市场份额,减少竞争;能获得企业发展 所需的技术、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能够迅拓展经营 领域,扩大企业产品种类;可以提高企业在海外的知名 度和影响力,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 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
《境外投资管理办法》
《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一、引言《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和引导中国境内居民和机构与境外投资机构开展境外投资活动,促进跨境投资合作,保护投资者权益而制定的。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中国境内居民和机构与境外投资机构之间的境外投资活动。
三、境外投资的定义境外投资是指中国境内居民和机构将资金、资产或资源投入境外,包括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金融投资等各种形式的投资方式。
四、境外投资主体境外投资主体包括中国境内居民和机构以及境外投资机构。
1. 中国境内居民和机构中国境内居民指在中国境内依法登记居住的个人。
中国境内机构指在中国境内注册并依法设立的企业、非营利组织、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
2. 境外投资机构境外投资机构指由外国居民和机构组成的境外实体,其在境外投资活动中享有投资权益。
五、境外投资活动的审批和备案境外投资活动需要依法进行审批或备案。
1. 直接投资中国境内居民和机构以及境外投资机构在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前,需向有关部门提交投资申请,并按规定进行审批或备案。
2. 间接投资中国境内居民和机构以及境外投资机构通过境外投资机构进行境外投资的,需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信息进行备案。
3. 金融投资中国境内居民和机构直接投资境外金融市场,或通过境外投资机构进行金融投资的,需按规定向有关部门申报备案。
六、境外投资的管理要求1. 信息披露境外投资主体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境外投资活动进行信息披露。
2. 风险管理境外投资主体应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按照合规要求开展境外投资活动,并定期评估和调整投资风险。
3. 资金和汇款管理境外投资主体应合规使用境内外资金进行境外投资活动,并按规定办理资金和汇款手续。
4. 税务管理境外投资主体应按照相关税法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享受相应的税收待遇。
七、投资者权益保护境外投资主体的权益应得到法律保护,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投资纠纷解决机制,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八、违法行为的处理对于违反《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的行为,相关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执法措施,对违法者进行处罚和追责。
国企对外投资管理制度范文
国企对外投资管理制度范文国企对外投资管理制度范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巨大的经济实力和潜力,面临着巨大的对外投资机会和挑战。
国企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对外投资的重大责任。
为了规范和管理国企对外投资行为,确保国企对外投资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国企对外投资管理体系和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一、国企对外投资管理的基本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国企对外投资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和国际法准则,确保投资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经济效益优先原则:国企对外投资必须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追求合理的投资回报率和投资价值,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3. 风险控制原则:国企对外投资必须进行全面、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以降低投资风险和损失。
4. 社会责任原则:国企对外投资必须秉持社会责任意识,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
二、国企对外投资管理的基本原则1. 投资决策程序:国企对外投资决策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和程序,包括项目意向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方案等,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投资风险评估:国企对外投资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政治、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的风险,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风险。
3. 合同管理:国企对外投资必须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包括合同签订、履行和变更等,确保投资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4. 资金管理:国企对外投资必须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资金调度、外汇管理等,确保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
5. 经营管理:国企对外投资必须建立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包括企业文化、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等,确保投资项目的良好运营和发展。
6. 监督管理:国企对外投资必须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包括内部审计、外部监督等,确保投资项目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三、国企对外投资管理的关键环节1. 投资评估与决策环节:国企对外投资必须进行全面的投资评估和决策,包括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分析、风险评估等,制定科学的投资决策方案。
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对外投资管理制度近年来,我国的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投资已成为中国企业境外拓展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随着对外投资的不断增加,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建立和健全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外投资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外投资指的是:中国企业根据自身不同的经济战略和目标,通过购并、合资、独资等多种方式,在境外进行资本投资或实业经营活动的行为。
对外投资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帮助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对外投资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实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带动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对外投资可以带动我国原始产品出口向技术、服务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转型,推动我国经济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提高我国国际产业链分工的层次和附加值。
3、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外投资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就业率和地方财政收入。
二、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应包含的内容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应包含以下内容。
1、企业境外投资审批管理制度政府应制定并完善我国对外投资审批制度,促进对外投资活动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2、资本运作管理制度应建立健全包括投资决策、融资、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资本运作管理制度,加强投资决策层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能力。
3、企业合规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合规管理制度,确保境外投资合规和风险防范。
4、信息披露和承诺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和承诺制度,对外界披露自身的投资信息并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确保投资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5、对外投资风险管理制度对外投资风险是对外投资中最常见的风险,应建立系统化的风险管理制度,从投资前的风险识别、投资决策风险控制、投资后的风险监控等多个环节实现风险管理。
三、建立对外投资的监管体系1、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角色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对外投资管理和监管机构,从政策制定、审批、监管、税收等方面协助企业实现在海外的可持续发展。
国企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国企对外投资管理制度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和数量也逐年增加,国企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该制度旨在规范和优化国企对外投资行为,确保国企对外投资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安全性,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国有资产安全。
本文将从管理体制、投资审批、风险控制等方面探讨国企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国企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是国企对外投资管理的基础,包括监管机构、内部管理机构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等。
监管机构在国家层面负责对国企对外投资进行监管和指导,监督国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内部管理机构则是国企内部设立的专门部门,负责对外投资项目的策划、实施和管理。
这种双层管理体制可以实现监管力度和效果的最大化,确保国企对外投资符合国家利益和战略需求。
对外投资项目的审批是国企对外投资管理的重要环节。
国企在对外投资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审批程序,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意向申请、审查评估和决策审批等。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市场需求、行业前景、竞争情况、投资回报率等方面的分析。
投资意向申请则是国企向上级机构申请对外投资的意向并提交相关材料。
审查评估和决策审批是国企对外投资的核心环节,上级机构根据项目的重要性、风险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最终决策是否批准国企对外投资。
风险控制是国企对外投资管理的关键环节。
国企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政治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等。
为了降低风险,国企应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机制。
风险评估是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风险分析,包括政治环境、法律法规、市场竞争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风险控制机制则是国企针对不同风险设置相应的措施和策略,包括合同约束、分散投资、投资退出等。
此外,国企还应建立健全海外资产管理机制,及时监测和管理对外投资项目的风险情况,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国企对外投资管理制度还应注重信息披露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国企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应及时、透明地向社会公众披露项目的有关信息,包括投资目的、投资规模、预计收益等。
中国关于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中国关于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中国关于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如下:
1. 放宽外资准入限制:中国逐步放宽了外资准入限制,例如在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取消了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此外,中国还放宽了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条件和资格。
2. 加强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外商投资的合法权益,例如建立外商投资投诉工作机制、加强对外商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等。
3. 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中国对外商投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转而采用准入后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外商投资监管和反垄断执法力度。
4. 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正在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旨在打造开放度更高、便利度更深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将有利于外资在中国的集聚和辐射,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外资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加强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和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等措施,中国致力于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
论我国对外投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论我国对外投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对外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截至2019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已经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
然而,随着对外投资规模的扩大,我国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我国对外投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对外投资的政策风险在我国对外投资中,政策风险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法律和经济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很难避免政策风险的存在。
例如,在某些国家,政府可能会不稳定,法律制度不健全,或存在较高的政治风险,这些都会对外国投资者造成一定的损失。
对策:在对外投资时,首先应该对目标国家的政治、法律和经济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并谋求本地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合作。
在遇到政策风险时,投资者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并积极与当地政府和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加强风险管理。
二、产业布局不够分散我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源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对金融、科技、文化等新兴产业的投资比重较低。
这种行业结构偏向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风险,无法实现风险分散。
对策:适当转变对外投资的结构,加强对新兴领域的投资,提高投资收益和风险收益比。
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培育新兴产业,投资更多有前景的高科技项目。
三、文化差异影响企业经营在做海外投资的时候,企业要面对不同的文化、法律和商业环境,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挑战。
有时企业在处理业务时,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从而导致投资失败。
对策:应该做好文化沟通工作,适应当地文化习惯,尊重当地文化背景,树立良好的跨文化企业形象。
当进入新的市场时,应首先了解当地的法律和商业规定,以及当地的商业文化,避免因为文化因素导致商业失败。
四、不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较大,若不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难以规避风险。
另外,由于国际投资的复杂性,很多企业没有足够的经验来规避或处理风险。
对策:企业应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体系。
中国对外资投资的管理与保护制度
中国对外资投资的管理与保护制度
中国对外资投资的管理与保护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外资准入制度:中国根据产业政策和市场开放程度,对外资设立企业和投资进行管理和审批。
外资准入制度通过负面清单、特别管理措施和行业指导目录等方式,明确了哪些行业和领域对外资开放有限制或禁止,以及具体的管理要求。
2. 投资促进制度:中国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鼓励和支持外资投资。
例如,设立外商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提供投资咨询、项目审批和服务等;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外资企业的税负;推出投资奖励计划,提供资金和优惠条件等。
3. 投资保护制度:中国通过法律法规和国际协议,保护外资投资的合法权益。
例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企业享有与中国企业同等的权益和待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享有与本国企业同等的民商事诉讼权益;并加入了多边和双边国际投资协定,保护外国投资者的权益。
4. 对外资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国对外资企业实行与国内企业基本相同的管理制度,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
外资企业在经营活动、用工、财务报告等方面需要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并接受中国政府部门的监管和审计。
总体而言,中国的对外资投资管理与保护制度在不断完善中,
致力于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投资并保护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相关对策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相关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FDI)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成为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相关对策,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1. 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境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31万亿美元,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二。
而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1306亿美元,同比增长3.3%。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
2. 结构不断优化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也在逐步优化。
传统的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服务型产业转移。
根据《中国对外投资数据蓝皮书(2020)》显示,服务业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逐年提升,尤其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业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服务业领域。
3. 风险挑战增加随着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加大,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在增加。
投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变化,汇率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都给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二、相关对策1. 加强风险防范为了降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政治、经济、金融等多方面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
一方面,加强对投资国风险的评估和研判,谨慎选择投资国家和行业;增加对投资组合和团队的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2. 加强国际合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我国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通过谈判和合作,争取更多的权益保障。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制定,推动国际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3. 推动产业升级为了提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需要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大对高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的投资力度,提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商务部境外投资管理办法
商务部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近年来,中国的对外投资逐渐增长,这也给中国的商务部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范境外投资行为,商务部出台了《商务部境外投资管理办法》。
该办法明确了商务部对境外投资的管理责任和权限。
首先,商务部将负责制定和发布境外投资政策,并制定清晰的监管规定和要求。
其次,商务部将组织开展对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查和评估,确保投资项目符合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需要。
同时,商务部还将监督境外投资项目的运营和管理过程,以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项目的合规性。
《商务部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中明确了境外投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对于境外投资项目的准入,商务部将依据国家对外投资政策,对投资项目进行审查和评估。
同时,商务部要求投资者提供必要的申请材料,并遵守相关的规定和程序。
对于境外投资项目的退出,则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且商务部将监督和管理退出的程序和过程。
该办法还明确了商务部对境外投资项目的监管职责和要求。
商务部将加强对境外投资项目的监测和评估,定期收集和分析有关数据和信息,及时发布境外投资的动态和趋势。
同时,商务部还将建立境外投资项目的档案和数据库,为境外投资者和企业提供相关咨询和服务。
此外,该办法还加强了商务部对境外投资违法行为的惩处和打击力度。
商务部将建立投资违法行为的处理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并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同时,商务部将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打击和预防境外投资违法行为。
《商务部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的实施将进一步规范和管理中国的境外投资行为,促进境外投资方式和质量的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关系。
商务部将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逐步完善和调整该办法的相关规定,以适应国际经济和投资环境的变化。
总而言之,商务部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是商务部为更好地管理和规范境外投资行为而出台的政策措施。
该办法明确了商务部的管理责任和权限,规定了境外投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了对境外投。
中国科学院对外投资管理办法
中国科学院对外投资管理办法中国科学院对外投资管理办法一、总则(一)中国科学院对外投资,要遵循法律法规、国家规定,行使合理、谨慎的投资行为。
(二)中国科学院对外投资应当推动和维护国家经济发展,促进中国科学院管理体系的修改和完善,有助于优化国有资产配置结构,提高中国科学院效益。
(三)将中国科学院的有限资源有效地与国家投资管理部门的相关投资政策和指导方向相结合,有效拓展和应用中国科学院投资资源,不断提高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二、投资管理原则(一)依法管理: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管理投资。
(二)自主投资:投资核准过程中,实行中国科学院单独保密、自主管理。
(三)充分研究:在投资前,进行详细的投资研究,明确投资目的,确定投资标的。
(四)保证安全:重视资金安全,尽量减少投资风险,确保投资资金回报和未来发展。
(五)精算考量:考虑到投资回报率,把握投资机会,合理把握投资风险。
三、投资管理程序(一)投资项目的报告及批准程序:1、具体投资决定的报批程序:中国科学院调研中心事先开展市场调研,参考国家有关投资政策,正式拟定并报中国科学院领导机构审定后,报国家相关部门批准。
2、各类投资资金的报告及审批程序:由中国科学院调研中心按照有关规定,对不同类型投资资金进行详细调研,按照报告进行审批,审批结束后报上级领导批准。
(二)投资管理制度:1、投资目标的定义:根据中国科学院的发展目标,明确投资的长期目标;2、组织投资:根据投资资源限制,通过多层次决策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把握;3、监督管理:对投资结果进行统计归纳,监测以及审查投资组合,维护和更新投资决策系统;4、投资结果的计算:量化投资的错综复杂性,进行风险/收益测算,为中国科学院的资源配置和投资决策提供服务;5、投资风险的控制:对风险的发生、转移和金融责任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提出各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6、投资战略的制定:根据国家发展需求,为中国科学院投资资源配置,提出有效的投资策略。
中国铁建《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中国铁建《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中国铁建是中国最大的建筑工程承包商和基础设施建设集团之一。
作为一家大型企业,中国铁建必须制定和遵守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下面是对该制度的多角度全面回答:《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是中国铁建为规范和管理其对外投资活动而制定的一项内部管理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目的和原则,《对外投资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明确对外投资的目标和原则,确保投资行为符合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2. 投资决策程序,该制度规定了对外投资的决策程序,包括投资项目的选择、可行性研究、决策审批、合同签署等环节。
通过明确的程序,可以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规性。
3. 风险评估和控制,《对外投资管理制度》要求对外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
这包括对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4. 投资合作与合同管理,该制度规定了投资合作的原则和管理要求,包括与合作伙伴的谈判、合同签署、履约管理等方面。
通过规范的合作管理,可以确保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合作关系的良好发展。
5. 监督与评估,《对外投资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健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对外投资项目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对投资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估和总结,为今后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实施《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中国铁建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对外投资活动,确保投资行为的合规性和风险可控性。
这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对中国铁建《对外投资管理制度》的多角度全面回答。
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03.2020
《跨国经营管理》本科教学 田毕飞版权所有
7
31.03.2020
《跨国经营管理》本科教学 田毕飞版权所有
投资行业以贸易为主,逐步向非贸易领域扩展
出资方式多样化,海外企业以合资居多
投资主体以外贸企业为主,逐步向多元化方向 发展
31.03.2020
《跨国经营管理》本科教学 田毕飞版权所有
11
(一)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区域 分布
地区
投资额(亿美元)
我国港澳地区 35.9
北美洲
8.9
大洋洲
4.5
亚洲
在这个阶段,1989年出现境外企业增加数下降,1990年出现对 外直接投资增加额下降,这与当时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有密切 关系
31.03.2020
《跨国经营管理》本科教学 田毕飞版权所有
5
(三)稳步发展阶段:1991年至 今
1991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发展出现了新的跃 升。这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指标上:一是当年境外企业的增加数突 破了连续四年没有超过的200家大关,达207家;二是当年对外 直接投资额超过了1987年3.5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达3.67亿 美元。
狭义的“走出去”:中国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 投资开店,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将各种生 产要素输出国门,将生产能力向国外延伸
“走出去”的三个层次:第一层,商品输出; 第二层,资本输出;第三层,品牌输出
31.03.2020
《跨国经营管理》本科教学 田毕飞版权所有
19
二、中国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意义
第十二章 中国对外投资管理
内容提要
中国对外投资概况 “走出去”战略与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 中国对外投资的方式和战略 中国对外投资管理 中国对外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31.03.2020
《跨国经营管理》本科教学 田毕飞版权所有
2
一、中国对外投资的发展概况
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是在 面临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双重任务的特殊情况下开始的。我国企 业的跨国经营主要不是为机会所吸引,而是由威胁所推动,是 一种为适应全球竞争环境所采取的战略反应型跨国经营。
31.03.2020
《跨国经营管理》本科教学 田毕飞版权所有
3
(一)起步阶段:1979~1986年
这段时期参与对外投资活动的企业尚不多,对外投资的规 模不大,兴办的境外企业数也不多。1979~1986年的8年 间,中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为25275万美元,年 平均对外直接投资3159.75万美元;共兴办境外合资、独 资企业277个,平均每年兴办34.6个。该阶段的特点有:
31.03.2020
《跨国经营管理》本科教学 田毕飞版权所有
15
(3) 大型金融保险、多功能服务公司, 包括中国银行等五大专业银行、中国人 民银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等。这 些公司资金雄厚,提供专业化服务,有 良好的信誉,经营规模较大。
(4) 中小型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国 有或集体所有制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数 量多,投资规模小,经营品种单一,但 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中国企业的跨国经 营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 充分开发利用国外资源的迫切需要 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缓解国内竞争压力,开拓经济发展空间的需要
31.03.2020
《跨国经营管理》本科教学 田毕飞版权所有
20
三、入世与“走出去”战略
入世后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中 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8
31.03.2020
《跨国经营管理》本科教学 田毕飞版权所有
9
31.03.2020
《跨国经营管理》本科教学 田毕飞版权所有
10
二、中国对外投资的特点
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较快
投资区域多元化,但偏重于发达国家和港澳地 区
投资方向以中小型项目为主,逐步向扩大国家 急需的资源开发等大中型重点项目方向发展
31.03.2020
《跨国经营管理》本科教学 田毕飞版权所有
4
(二)迅速成长阶段: 1987~1990年
1987~1990年,我国共批准兴办非贸易性境外独资、合资企业 569家,平均每年兴办企业142.3家;四年中,中方对外直接投 资合计达8.077亿美元,平均每年新增直接投资2.02亿美元。这 两项平均数指标分别为前八年相应指标的4.41倍和6.4倍。该四 年同前几年相比也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22
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战略
投资主体选择战略:大中小并举,以大带小 投资部门和行业选择战略:市场指向型、资源指向型、
效率指向型、战略指向型多重组合 投资区域选择战略:投资市场多元化 全方位市场战略 银行与企业密切联合的资金融通战略 跨国并购战略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属地化”战略
31.03.2020
31.03.2020
《跨国经营管理》本科教学 田毕飞版权所有
13
(二)跨国投资的主体结构
目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主体有四类: (1) 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如中国化
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等。这 些贸易大公司的优势是长期从事进出口贸易,逐 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市场网络,掌握熟 练的营销技巧,有灵通的信息系统,稳定的业务 渠道,融资便利。这类贸易性大公司是中国企业 海外经营的主力。
1992年,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继续保持加快发展的势头。1993 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势头比前两年有所减弱。到1994年底, 中国在世界各地已有4642个合资、独资和合作经营企业,分布 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总额为52.4亿美元 。到1995年底, 海外直接投资企业只有4839家,中方协议总金额为53.7亿美元。
这八年中任何一年兴办的境外企业数都未超过100家。从 企业年增加量看,除1980~1982年连续保持每年兴办13家 企业而呈平稳状态外,其余年份均呈增长态势,特别是 1983年后,增长幅度明显加大。
这八年中任何一年的对外直接投资都未超过一亿美元。从 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增加量看,本阶段内各年份增加的对外 投资量呈明显的升降波动。特别是1980年和1984年出现 两次特别显著的高峰,而1981~1983年又出现连续三年的 低谷。显然,这是由于有关年份进行了大型项目的投资, 从而引起在企业数稳步增长的同时,投资额出现跳跃式的 增加。
17
四、中国对外投资的可行性
我国已经具备对外投资的物质技术基础 我国已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和销售经验 我国开展对外投资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31.03.2020
《跨国经营管理》本科教学 田毕飞版权所有
18
一、“走出去”战略的含义
广义的“走出去”:使中国的产品、服务、资 本、技术、劳动力、管理以及中国的企业本身 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开展竞争与合作
《跨国经营管理》本科教学 田毕飞版权所有
23
一、中国对外投资的宏观管理
对外投资的宏观管理指国家政府各级主管部门依 据中国的法律和现行的相关政策,通过行政、经 济和法律等手段,对中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 组织在境外投资设立的合资与合作企业的中方和 独资企业进行的管理,它包括:
国务院综合性归口管理 专业性管理 地方政府的管理 中国驻外使馆的管理
31.03.2020
《跨国经营管理》本科教学 田毕飞版权所有
14
(2) 生产性企业或企业集团。如首钢集团、海尔 集团、格兰仕集团等著名企业。此类大型生产性 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优势是,有外贸经营权,有 相对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一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 在国内有庞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这些大企 业跨国投资一般都是避开国际大跨国公司的锋芒, 在国际市场的不同部分,技术的不同层次,生产 的不同工序,产品的不同类型上向国际市场渗透。 这些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大多是在20世纪90年代 中期以后提出,并逐步实施的。由于他们在资金、 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竞争 优势,因而这类生产性企业集团的海外经营起步 虽晚,但正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向海外扩张。
3.7
欧洲
3.2
非洲
3.1
拉丁美洲
2.5
59 14 7 6 5 5 4
比例(%)
31.03.2020
《跨国经营管理》本科教学 田毕飞版权所有
12
从地区分布来看,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大量涉 外企业集中在港澳、东南亚、独联体等相邻国 家和地区。原因是地理位置毗邻和人文环境相 似,风险相对较小,市场开拓比较容易。由于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低级阶段,比较优势 尚不突出,投资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邻近国家 和地区往往更容易使比较优势得到发挥。二是 欧美发达国家所占比重近年明显增长,且比重 很大。这也反映出发达国家成为发展中国家东 道国的趋势日益增强。
31.03.2020
《跨国经营管理》本科教学 田毕飞版权所有
16
三、中国对外投资的必要性
利用国外资源弥补我国资源短缺 带动中国经济增长 扩大出口,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有助于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深化对外开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最
优配置
31.03.2020
《跨国经营管理》本科教学 田毕飞版权所有
该四年各年份兴办的境外企业数都在100家以上。但每年增加的 企业数并非呈线性递增状态,个别年份(如1989年)出现较大 幅度的下降。
该四年除个别年份外,对外直接投资额均超过了1亿美元。在 1987年达到3.5亿美元的高峰值后,以后各年份的对外直接投资 额增加量呈降中有升的态势,而1990年则降至1亿美元以下, 同1986年的水平相当。
31.03.2020
《跨国经营管理》本科教学 田毕飞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