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机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mary coronary
angioplasty.Ital Heart
Engl J Med,2005,353(26):2758-2768.
J.2004,5(2):136-145. [3]Shah SR.Hochberg CP,Pinto DS,et a1.Beperfusion¥trategies for ST-elevatlon myocerdi丑l infarction.Curt Cardlo Rep,2007。9(4):
【中图分类号】R 543.3【文献标识码】A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由于缺乏特异性的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 其主要临床症状为:①持续发热5 d以上;②四肢末梢变化: 手足硬性肿胀、掌跖及指趾端充血(急性期),指趾端甲床皮 肤移行处有膜状脱皮(恢复期);③多形性红斑、皮疹;④双眼 结膜充血;⑤唇或口腔所见:口唇发红、草莓舌、口腔和咽喉 黏膜弥漫性充血;⑥急性期出现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胀。 以上的6个主要症状中只要出现5个就可以诊断本病;如果 只出现4个,但超声心动图检查或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了冠 状动脉瘤,并除外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可诊断本病。川崎病 的表现为一种非特异性的全身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中小动 脉,尤其是冠状动脉,其并发症中冠状动脉异常最常见且最 危险,已成为发达国家儿童最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也是 我国儿童最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心J,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 因,也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冠状动脉异常可因冠状动 脉瘤破裂、血栓形成而致患儿心肌缺血,引发心肌梗死、心绞 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肢体坏疽等疾病HJ。冠状动脉异常 通常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和冠状动脉血栓等情 况。我们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分 析,现报道如下: 1免疫细胞活化和免疫性血管损伤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免疫失调及免疫反应在川崎病的 发病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急性期时免疫细胞中的T 细胞、B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等被激活引发了一些特殊基因 表达,产生了大量的细胞因子,启动了细胞因子的瀑布反应, 从而激活了特异性免疫应答系统,引起了血管内皮细胞和其 他细胞的损伤。免疫系统的高度活化及免疫性血管炎是川 崎病的基本病理特征,免疫活化细胞激活是川崎病的基本免 疫病理改变卜’。 免疫性血管炎的基本病理改变为:早期可见内皮细胞不 同程度的肿胀、坏死、内皮下组织水肿,并有炎性细胞浸润, 血管外膜和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后期可表现为全层 血管炎,内膜、中膜及外膜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壁水肿、坏 死MJ。病理分期可为4期:I期(O一9 d)主要特点为微血管 和小动脉的急性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II期(12—25 d)主要 特点是冠状动脉周围炎,冠状动脉瘤的形成;Ul期(28—
[6]Bormdoy E,Steg PG,Boutitie
F,et a1.Comparison ofprimary an.
in
acute
gioplas哆and pm・hospital fibrinolysis
myocardial infarction
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2):719-723. [13]Fomaro G,Porando MD,Paroai F,et a1.Short intermediate form
gioplasty
Veimtl8
G.咖DfLAWN:Primary
acute
[11]Hermann HC,Molitemo DJ,Ohman EM,et ai.Facilitation 0f
an-
ear.
1y
pereutaneous coronary in acute
intervenion after reteplase with
觚giopla8ty after fibrin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sigII协from the RESCUE I,RESCUE II,and other contemporary
clinical experience.Am Heart J,2000,139(6):1046・1053.
ER,Sp枷ng
pulsation.GLtal
Cardial,1996,26(12):1385・1399.
CM,耽a1.Revlew of immediate
[14]张希涛,苏丕雄,刘岩,等.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在急性心肌梗
死治疗中的应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4):319-322. (收稿:2010・10-30)
phmty after failed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myocardial
tion.N
year outcomeg
p出onts with hig}I-risk
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ll胁
treated with thrombolysis
31
d)主要特点是冠状动脉形成肉芽肿、冠状动脉瘤内血栓
形成或者动脉内膜增厚导致冠状动脉部分或完全阻塞;IV期 (40 d至4年)主要特点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瘢痕形成伴有 钙化、再通【6】。
Brown掣刀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发现,冠状动脉瘤的浸润
细胞主要为CD8+T细胞和巨噬细胞,从而推断出cD8+T细 胞在川崎病血管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CI)40.CD40L信号系 统可以引发广泛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促使内皮细胞、平 滑肌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释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如
・126・
史国匡荭垫!!生!旦筮垒鲞笺!翅堂塑丛地!i堡。地!磐垫!Q:型:垒,盟!:!
G,Santero GM,Maras P,et a1.In・h∞pital of
[2]Steffenino
and
Olle・
[9]Gemhlick AH,Stephens・Lloyd A,Hughes S,et a1.Rescue aIlgio-
(本文编辑:杨水霞)
[8]Eeckhont E.Rescue percutaneous
concept
coronary
intervention:does the
make
sense?Heart,2007。93(5):632-638.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机制分析
王春岩王莉李亚蕊郭永琴冯秀芳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炎;川崎病;血小板增多
clinical
tic ont come
(cAPrIM)trial:a 5-year follow-up.Eur Heart J,2009,30(13):
1598.1606.
in
patients
with emOioserIic shock bested with∞卜
counter
【7]E11iB sG,Da silva
28l-288.
【10]Cantor WJ。Ohman EM.’Facilitated’PCI for Acute眦:PCI with
Lysis and Platelet Inhibition.Curt Interv Cardiol 321-329.
Rep,2001,3(4):
【4]Cucherat M,Bonndoy E,Tremeau
(GUslD_4Pilot)Trial.J Am Coil Cardiol,2000,36(5):1489.
14916.
[5]胡大一.为什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未能改善美国老年急性心肌 梗死患者的远期预后.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7):509・
510.
E12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 志编辑部.全国第三次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注册登记资料分
DOI:10.3760/cma.j.isan.1673-4777.201 1.01.063 作者单位:046000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王春岩、 壬莉、郭永琴、冯秀芳);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血管科(李亚蕊)
通信作者:王春岩,gmail:icelitly@126.嗍 万方数据
白细胞介素(IL)1,IL-6,IL-8,IL.12,肿瘤坏死因子Of.,以及细 胞黏附分子、E选择素、基质金属蛋白酶等,产生~系列炎症 反应,导致血管内皮损伤。CD40L不仅激发了炎症反应,更 参与了血管炎的全过程,在冠状动脉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是冠状动脉损伤和血栓危险性的预测和诊断指标旧j。 周敏等’引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在免疫性血管炎恢复期,CD40L 水平仍保持高水平,说明炎性损害在恢复期仍然存在,血小 板活性尚未完全恢复,CD40L不仅参与了血管炎症反应,也 是血小板活化指标,参与了血液凝血异常,在免疫性血管炎 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2凝血异常和血小板增多 血管炎症与血液高凝及血栓形成相关,炎症可以促进高 凝状态,凝血过程中产生的活化因子又可以影响炎症,其中 血小板活化起主要作用¨引。炎症可以抑制纤溶系统,导致纤 溶失衡,造成血栓形成。对川崎病患儿凝血功能进行检查发 现,凝血酶原时间(Frr)变短、纤维蛋白原(FIB)升高,说明川 崎病患儿存在高凝状态。FIB是重要的凝血因子,可以导致 血液黏度升高,并增强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血管炎症导致 血管内皮损伤,内皮下基质如胶原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等暴露,血小板黏附、聚集、激活并释放炎性递质、细 胞因子等,激活凝血途径并影响炎症过程,凝血系统、纤溶系 统出现异常,与并发冠状动脉损伤密切相关,不仅在急性期 存在,在恢复期也可长期存在。血小板活化时,磷脂酰丝氨 酸(Ps)由膜内侧翻转到膜外侧,在ca“的参与下与凝血因 子形成凝血酶原复合物,使凝血酶原转为凝血酶,可以推断 血小板表面Ps增加的患儿易发生血栓栓塞。膜联蛋白V可 与膜外侧的Ps结合,膜联蛋白V的阳性率也可间接说明血 小板活化程度。 研究资料表明,冠状动脉损害患儿血液高黏、高聚、高凝 状态恢复较慢,反映红细胞聚集功能和变形性的指标持续存 在异常,说明冠状动脉存在损害。血液由于长期处于高黏、 高聚、高凝状态,血流缓慢,微循环有效灌注降低,冠状动脉 供氧不足,导致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害,进一步引起血流阻 力增大,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冠状动脉损害¨…。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数量增多,构型和功能也发生了改 变,并且与冠状动脉损害有着密切关系¨”。在血管炎症作用 下,血小板黏附、聚集被激活,构型发生变化,膜上出现血小 板活化标志物,并参与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炎症及免疫反 应,容易引发冠状动脉损害。血清B血小板球蛋白和活化血 小板产生的其他血小板特异性蛋白水平在川崎病前3周持 续升高,升高的血清B血小板球蛋白可能是发生冠状动脉损 害的一种血清标记物。血小板主要来源于巨核细胞,有模拟 免疫性血管炎的动物实验证明,免疫性血管炎时血小板数、 巨核细胞总数、产板巨核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其中巨核细 胞总数的升高主要是因产板巨核细胞升高,说明血小板和产 板巨核细胞参与了血管炎的发病过程。 血小板增多主要和促血小板生成素(TPO)促进巨核细 胞有丝分裂,促进功能性血小板产生相关。有临床观察研究 发现,川崎病患儿急性期TPO水平明显增高,且早于血小板 的升高,大概在病程3周左右TPO下降,这种一过性的水平 升高,导致血小板持续增加,血小板还可反馈调节TPO的水 平,随着血小板的增加,TPO水平迅速下降¨“。 由免疫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IL.1B不仅协同TPO 促进巨核细胞生长,还通过细胞膜表面的IL一1l型受体和Ⅱ
or
without
inbr
myocardial
in-
abciximab
myocardial infarction:results from the SPEED
细.c咖.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cr7,18(3):CⅨIol560.
型受体激活巨核细胞内的信息传递通路,直接参与了巨核细 胞生长各个阶段的调控,可以推测炎性细胞因子ILl8在川 崎病血小板增多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此外IL-3、IL-6也直接 或间接地作用于巨核细胞,调节着血小板的数量。炎症反应 同时也激活凝血系统,使血小板增多、凝血功能增强¨“,从而 形成了炎症一凝血循环反应,血管内皮受损、活化导致广泛 血管炎,严重时形成冠状动脉狭窄及栓塞等。 转化生长因子(TGF)B1通过作用于巨核细胞使得血小 板数量减少。田鑫等忙’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川崎病患儿TGF-Bl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迟于血小板变化,因此推测免疫损 伤后,TPO等因子激活,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增多,增多到一定 程度时反馈刺激TGF-131增多,同时亦反馈调节11P0水平,从 而抑制巨核细胞成熟和血小板生成,抑制血小板的进一步增加。 3冠状动脉血管内皮损害和相关动物模拟实验 血管内皮除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屏障外,或 分泌使冠状动脉扩张的重要因子。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受损 后,具有促凝集作用并参与了血管炎的形成,直接导致冠状 动脉损害。内皮细胞受损可产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可以促进自身内皮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还可以向平 滑肌细胞、纤维母细胞、单核细胞增殖和向内膜下转移,使得 动脉狭窄、动脉壁硬化增厚。有研究表明,PDGF的水平在急 性期和亚急性期明显升高,从而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强,加重 血管壁的损害¨…。 日本学者Onouchi等¨"在1988年发现马血清诱发的急 性冠状动脉炎及其病理变化与川崎病病理变化相似,并在 1995年用幼兔做试验证实了马血清诱发的急性冠状动脉炎 可引起冠状动脉扩张,病理改变与川崎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相 似,但成年兔无冠状动脉扩张改变。韦卫中等¨副改用牛血清 重复静脉注射导致家兔血管免疫炎性损伤,发现牛血清白蛋 白所引发的免疫性血管炎的病理改变和川崎病也相似,只要 血管弹力纤维层和肌层损伤并被破坏,血管不能承受血流压 力,就有可能发生冠状动脉扩张;并发现仅幼兔可引发明显 的冠状动脉扩张,而成年兔则不能。幼兔所致的免疫性血管 炎病理改变更类似于川崎病的血管病变。出现这样的情况, 他们认为,无论人还是其他哺乳动物,幼年期冠状动脉组织 结构不完善,位于主动脉起始部,承受血管压力高,无周围组 织保护和支撑,而成年兔在组织学上发育较完善,免疫应答 程度也不同,因此无冠状动脉扩张。 4细胞因子和冠状动脉损害 TNF.-a由单核/巨核细胞产生,具有诱导细胞凋亡、抗病 毒、免疫调节、转录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可刺激免疫细胞产 生ILl等炎性因子,并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 分子1,促进细胞黏附血管壁,引起血管内皮损伤。杨军 等¨叼研究表明,7玳F.a基因启动子-308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川 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损害无明显相关性,在丙种球蛋白非敏 感性川崎病患儿发生频率较高,这与国外学者研究结果一 致。IL-IO基因启动子区.1082A/_819T/-592A单体型患儿发 生冠状动脉损害是Norr-ATA单体型的4.26倍,基因启动子 区ATA单体型可能导致川崎病急性期IL-10表达低,不足以 拮抗TNF吨等炎性因子的作用而导致冠状动脉损伤,由此可 推测,IL-10基因启动子区一1082A/-819T/-592A多态性可作 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易感性指标。 白三烯B4是机体感染和自身免疫中重要的细胞因子, 在炎性早期放大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在白三烯B4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