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句式词类活用复习与练习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实例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总结理解:对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句子实例。

2. 参考资料和教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九、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十、作业布置:1. 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分析,判断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十一、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专项复习(词类活用+方法指导+专项练习)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专项复习(词类活用+方法指导+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复习(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这在文言文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文言文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某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使……下)(《李愬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1)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

(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在朝廷上)(《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高考常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例题

高考常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例题

高考常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例题1、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A.谨食之,时而献焉。

(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B.晋侯饮赵盾酒。

(晋侯让赵盾饮酒)[简析]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

“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C.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3)名词的使动用法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

例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简析]“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及词类活用测试题

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及词类活用测试题

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及词类活用测试题文言文词类活用是语文考试常考考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及词类活用测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及词类活用测试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A.予本非文人画士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惠B.古之人不余欺也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C.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D.微斯人,吾谁与归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B.夫晋,何厌之有子何恃而往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臣实不才,又谁敢怨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其印为予从辈所得报充里正役C.生孩六月,慈你见背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7.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毋宁毙于虞人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子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9.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⑦子何恃而往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10.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11.下列句子补充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今予家(居)是溪,而名莫能定D.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C.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D.戊申晦,五鼓,(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12.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

课时跟踪检测(三)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一、考点针对练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省略句的翻译,“谢”应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2)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

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3)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尊重。

[参考译文]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莱地夷维人。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

他在朝廷上,国君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

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

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越石父是贤人,不幸被抓进牢狱。

晏子出门,在路上遇见了他,当即解下马车左边的马将他赎了,载回来。

(到了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

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晏子大惊,整顿衣冠,表示道歉,说:“我虽不仁,不过刚把你从灾难中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快就提出绝交呢?”越石父说:“不对。

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尊重。

刚才我在牢狱中,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我。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及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及练习

⾼考语⽂⽂⾔⽂词类活⽤知识点及练习 词类活⽤语⽂⽂⾔⽂必考考点,考验学⽣们对⽂⾔⽂的熟练程度,下⾯是⼩编给⼤家带来的⾼考语⽂⽂⾔⽂词类活⽤知识点及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考语⽂⽂⾔⽂词类活⽤知识点及练习 【知识梳理】 ⼀、什么是词类活⽤ 在特定的语⾔环境中,⼀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的意思,在这⾥作动词⽤,“⽤⼑杀”的意思。

词类活⽤不同于词的兼类和⼀词多义。

⼀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个词固定地具有⼏个义项,是⼀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为动词,⼀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词多义。

⽽词类活⽤是在特定的语⾔环境中,⼀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类词的语法特点。

⼆、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知识。

(⼀)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类 型 及 规 律 例 句 译 法名词作状语表⽰动作⾏为的特征、状态有狼当道,⼈⽴⽽啼(《中⼭狼传》)其⼀⽝坐于前(《狼》)#FormatImgID_0#像……⼀样表⽰动作⾏为的态度、⽅式齐将⽥忌善⽽客待之(《史记·孙⼦吴起列传》)⽤对待……的⽅式表⽰动作⾏为的⼯具好事者船载以⼊(《黔之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表⽰动作⾏为的依据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其势必不敢留君(《廉蔺列传》)依据……,按照……表⽰动作⾏为的处所、趋向卒廷见相如 (《廉蔺列传》)沛公已去间⾄军中(《鸿门宴》)在……,从……,向……表⽰动作⾏为的时间、频率时公兵不满万(《三国志·武帝纪》)博学⽽⽇参省乎⼰(《劝学》)当……,每……名词作动词后⾯有宾语或补语朝服⾐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沛公军霸上(《鸿门宴》)(1)动+名:军,驻军。

(2)介+名+动:蹄,⽤蹄踢。

(3)换成动词:德,感激;风,吹拂。

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等知识点复习

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等知识点复习

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等知识点复习特殊句式[高频考点1]文言文阅读-宾语前置式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一古之人不欺余也。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例如: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一大王来操何?3.用“之”“是”复指宾语,并将宾语前置。

例如: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一宋有何罪?[高频考点2]文言文阅读-定语后置句式1.中心语+定语+者例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计未定,求可使报秦人,未得。

2.中心语+之+定语+者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一然有声之石,所在皆是也。

[高频考点3]文言文阅读-状语后置句式1.“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都后置例如: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赤壁之战》)2.“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多数后置例如:例: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后汉书·张衡传》)[高频考点4]文言文阅读-主谓倒置句式1.名词谓语和主语的倒置。

例如:小人哉,樊须也!《《论语·子路》)2.(疑问)代词谓语和主语的倒置。

例如:谁与,哭者?(《礼记·檀弓上》)[高频考点5]文言文阅读-被动句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于......”的形式。

例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译:在国内被郑袖迷惑,在国外被张仪欺骗。

)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

) 3,在动词前用“受”字,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译: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万大军,被别人控制。

)[高频考点6]文言文阅读-判断句般以“......者,......”“....-也”“......者,......也”“为”“乃、则、皆、诚、非”“是”例如:粟者,民之所种。

文言文特殊句式与词类活用练习

文言文特殊句式与词类活用练习

文言文特殊句式与词类活用练习1、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此帝王之资也C.我,子瑜友也 D.此乃天也2、“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今君乃亡赵走燕B.嬴乃夷门抱关者C.旬乃还第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3、“是”表判断的一项是A.是天下之大贼也B.是胜之舍人也C.是吾剑之所从坠D.不知木兰是女郎4、“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B.故木受绳则直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位卑则足羞5、“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梁父即楚将项燕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D.若即若离6、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A. 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B .蔺相如者,赵人也;C .然是说也,余犹疑之D .其人勇士;7、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A.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B. 庭中始为篱C. 灭六国者六国也D.夫天者,人之始也8、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D.斯固百世之遇也9、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10、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表判断的一项是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C.以臣为愚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 禹,汤被之矣;B. 恐为操所先;C.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D.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 同舍生皆被绮绣B.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 受制于人;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 行将为人所并B. 视为止,行为迟;C.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D. 激于义而死焉;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 激昂大义C. 使不辱于诸侯D. 败秦师于崤5、选出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B.洎牧以谗诛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智勇多困于所溺6.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A.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 毋宁毙于虞人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7.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子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8.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A.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B.苏秦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9.下面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人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B.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C.乐毅畏诛而不敢归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其印为予从辈所得报充里正役C.生孩六月,慈你见背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A 何以知之B 未之有也;C 安得广厦千万间……D 弗之怠;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A 其间旦暮闻何物B 君何以知燕王C 莫之或止;D 未之多见也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A 沛公安在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 唯才是举;D 尔何知4. 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唯余马首是瞻C君何以知燕王 D寂寥而莫我知也5.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 何为其然也B.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C.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D. 沛公安在6.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A.月出于东山之上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7.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固一世之雄也;C.非我也,岁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8.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妪,先大母婢也;A、其闻道也亦先乎吾B、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C、大王来何操D、余威震于殊俗9.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渺渺兮于怀D、冉有、季路见于孔子10.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是社稷之臣也;11.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凌万顷之茫然A、铸以为金人十二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D、以为桂林、象郡12.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A、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金城千里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13.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14.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客有吹洞萧者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1.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2.下列句子补充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A.今予家居是溪,而名莫能定B.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C.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D.戊申晦,五鼓,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3.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C.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4.下列句中省略宾语的一句是A.见一老公而问之曰 B.遂持驹去C.齐桓公出猎 D.明日朝,以告管仲5.下列省略句补充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良曰:“我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B.今少卿乃教我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之 D.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6.下面句子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句是A.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B.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7.下列句子中都省略了介词“于”的一组是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B.沛公欲王关中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D.遂与秦王会渑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8.从句式角度看,写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的是A、聚之咸阳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D、戍卒叫,函谷举;一、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状况与众不同的一项;1、 A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C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D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2、 A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B操乃……引军北还;赤壁之战C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D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3、 A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D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崤之战4、 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B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C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D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5、 A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B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C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6、 A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B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C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06江苏卷D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7、 A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B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察今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8、 A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B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C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D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采草药9、 A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崤之战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C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D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10、 A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B时赵充国年七十,上老之;汉书赵充国传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D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11、 A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B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C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12、 A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世家B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C侍中侍郎郭攸之……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13、 A入不敷出B风餐露宿C幕天席地D车载斗量14、 A火尚足以明也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世之奇伟……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15、 A渔人甚异之C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6、 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以愚黔首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7、 A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C齐威王欲将孙膑B孔子登东山而小鲁D春风又绿江南岸18、 A用心一也B士大夫之族,不耻相师C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史记秦本纪D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19、 A秋毫不敢有所近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D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史记李将军列传20、选出下列成语中加点词词类活用判断归类正确的一项⑴大快人心⑵额手称庆⑶人人自危⑷完璧归赵⑸不耻下问⑹继往开来⑺空穴来风⑻自相鱼肉⑼虎踞龙盘⑽吐故纳新⑾驾轻就熟⑿息事宁人⒀珠联璧合⒁食不甘味⒂土崩瓦解⒃不药而愈A⑵⑻⒁⒃/⑴⑷⑿/⑹⑽⑾/⑺⑼⒀⒂/⑶/⑸B⑴⑻⒁⒃/⑵⑷⑿/⑹⑺⑽⑾/⑼⒀⒂/⑶/⑸C⑴⑷⑿/⑵⑼⒀⒂/⑵⑻⒁⒃/⑹⑽⑾/⑶/⑸D⑵⑻⒁/⑴⑷⑿⒃/⑺⑼⑾⒀/⑹⑽⒂/⑶/⑸。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历年考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历年考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历年考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21·新高考Ⅰ卷)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己,莫之敢违。

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上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2.(2020·浙江卷)而庐陵欧阳公始为古文,近揆两汉,远追三代,而出于孟轲、韩愈之间,以立一家之言,积习而益高,淬濯而益新。

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

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

(选自《张耒集》,有删改)3.(2019·全国I卷)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2019·北京卷)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

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5.(2019·浙江卷)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

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6.(2021·江西师大附中5月三模)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白以类己,由是有名。

陈天嘉中,父(虞)荔卒,世南毁不胜丧。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 (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 (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精要总结】(一)常见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活用为一般动词。

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名词+名词。

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句中的“籍”和“封”原来都是名词,在句中用作动词,分别解释为“登记”和“查封”。

②数词作状语+名词。

如: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句中的“目”原来是名词,解释为“眼睛”;这里用作动词,解释为“递眼色”。

③能愿动词+名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刃”原来是名词,解释为“刀刃”;这里用作动词,解释为“杀”。

④所+名词。

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句中的“罾”原来是名词,解释为“渔网”;这里用作动词,解释为“用渔网捕”。

⑤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作谓语中心语,而名词又处于谓语中心语的位置,那么这个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如: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句中没有动词,我们就可以推断“军”应是动词,“驻扎”的意思。

(2)名词作状语。

①表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如: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句中的“翼”作“蔽”的状语,解释为“像翅膀一样”。

②表动作行为(或待人、接物)的态度、方式。

如: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句中的“兄”作“事”的状语,解释为“像对待兄长一样”。

③表动作行为的工具。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句中的“箕畚”作“运”的状语,解释为“用箕畚”。

④表动作行为的处所。

如:卒廷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廷”作“见”的状语,解释为“在朝堂上”。

⑤表动作行为的方向。

如:操军破,必北还。

(《赤壁之战》)句中的“北”作“还”的状语,解释为“向北方”。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其特点是名词必带宾语,且这个名词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

翻译时应译成兼语式。

如:宦士三百人于吴。

(《勾践灭吴》)句中的“宦”用作动词,解释为“使……担任官职”。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类活用专题复习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类活用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一)活用作动词1.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即“以刃杀”,用刀杀)②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名作动,水,游水,游泳)④范增数目项王。

(名作动,用眼睛示意,使眼色)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名作动,捕鱼,砍柴)⑥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名作动,筑舍定居)A.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B.能愿动词+名词/数C.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D.名+名/代(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认真从事)②[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留候,爵位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行千里)2.活用为使动词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施动者 + 动词 + 受动者使字句(1)名词的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使……称王)(2)动词的使动用法。

高考文言文句式词类活用复习与练习

高考文言文句式词类活用复习与练习

初中高中文言文句式复习整理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题型:翻译题选择题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1.判断句(包括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2.省略句3.被动句4.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5.固定格式。

在文言的翻译中要注意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

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判断词“是”来联系。

如:“鲁迅是绍兴人。

”但也有不用判断词的。

如:“鲁迅,绍兴人。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1.“……者,……也”格式。

“者”“也”都是语气词,“者”表提顿,“也”表肯定。

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

如:“刘备者,天下枭雄也。

”(“者也”双用)“刘备,天下枭雄。

”(“者也”不用)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2.“……是……”格式。

“是”在文言中表判断,这种情况比较少。

先秦中几无,汉以后出现。

如:“自言本是京城女。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斯是陋室《陋室铭》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3.动词“为”表判断。

“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4.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吾翁即汝翁。

”(我刘邦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

)《汉书、项籍传》“吾村十里皆平原。

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

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

• (四)名词用作状语
• 1.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像…… 一样) (有的动作行为不易给人鲜明的印象,于 是就借助所表示的事物动作特征,而比喻 另外一个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 例:席卷天下 席:像席子一样 包举宇内 包:像包袱皮一样 云集响应 云:像云一样;响:像回音一样 翼蔽沸公 翼:像翅膀一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 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 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 ;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 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 得见自己。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 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其实都是祝愿。 11、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你想要比别人强,你就必须去做别人不想做的事,你想要过更好的生活,你就必须去承受更多的困难,承受别人不能承受的压力。 12、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13、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幸福。去发现你所拥有幸运,少抱怨上苍的不公,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你,我,我们大家都可以经历幸福的人生。 14、给自己一份坚强,擦干眼泪;给自己一份自信,不卑不亢;给自己一份洒脱,悠然前行。轻轻品,静静藏。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为了与阳光同行,我笑对忧伤。 15、总不能流血就喊痛,怕黑就开灯,想念就联系,疲惫就放空,被孤立就讨好,脆弱就想家,不要被现在而蒙蔽双眼,终究是要长大,最漆黑的那段路终要自己走完。 16、在路上,我们生命得到了肯定,一路上,我们有失败也有成功,有泪水也有感动,有曲折也有坦途,有机遇也有梦想。一路走来,我们熟悉了陌生的世界,我们熟悉了陌生的面孔,遇人无 数,匆匆又匆匆,有些成了我们忘不掉的背影,有些成了我们一生的风景。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17、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与年龄无关。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千万不可放纵自己,给自己找懒散和拖延的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努力便成为一种心理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18、自己想要的东西,要么奋力直追,要么干脆放弃。别总是逢人就喋喋不休的表决心或者哀怨不断,做别人茶余饭后的笑点。 19、即使不能像依米花那样画上完美的感叹号,但我们可以歌咏最感人的诗篇;即使不能阻挡暴风雨的肆虐,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即使无法预料失败的打击,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成功 的一个个驿站。 20、能力配不上野心,是所有烦扰的根源。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你要想得到,就得学会付出和坚持。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生活的样子。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词性活用)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词性活用)

第五章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词性活用)高中词类活用练习一、圈画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注意一句句子中或有多个涉及词类活用的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陈骇涕不敢声3.二月草已芽4.秦师遂东5.吾村不齑粉乎6.驴不胜怒,蹄之7.范增数目项王8.乃使其从者衣褐9.沛公军霸上10.凡吏《于土》者11.登入所罾鱼腹中12.日夕策马,侯权着之门,门者故不入13.进城梯而下之14.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15.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16.五年冬十月雷17.今日当一切不事事18.君君,臣臣19.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20.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1.舍相如广成传舍22.去年之墓而葬焉23.左右欲刃相如24.沛公欲王关中25.诸越则桃李冬实26.天下云集响应27.其一犬坐于前28.吾得兄事之29.田忌善而客侍之3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3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33.日与子弟角,无不胜34.而乡邻之生日蹙35.其后楚日以削36.谨食之,时而献焉37.时,操军已有疾疫38.乃丹帛曰:“陈胜王。

”39.失期,法当斩。

40.乃遂收盛樊于期之首,函封之41.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42.夫山居而谷汲者43.尔安敢轻吾射44.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45.毛墙、丽姬,人之所美也4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7.瑜军率轻锐继其后48.项伯素善留侯张良49.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50.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5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人幼,以及人之幼52.船载以入53.乃夜驰之沛公军54.义不杀少而杀众55.则其至又加少矣56.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57.等死,死国乎58.伯氏苟出而图吾君59.又私自送往迎来60.既泣之三日61.人一能之,已百之62.六王毕,四海一6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64.陈利兵而谁何65.昔与敬亭尔汝者66.孰能一之67.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68.项伯杀人,臣活之69.君将哀而生之乎70.外连衡而斗诸侯71.可烧而走也72.虽大风浪不能鸣也73.欲辟土地,朝秦楚74.春风又绿江南岸75.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76.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7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78.齐威王欲将孙膑79.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肉骨也80.乘势,则哀公臣仲尼81.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82.欲因此降武83.疆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之84.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85.成以其小,劣之86.大将军劝骘奇其才87.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88.粪土当年万户侯8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90.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9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92.渔人甚异之9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94.分子乃自骄而功之95.孟尝君客我二、选择分类题。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文言文阅读“必备知识”: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一。

“词类活用”必备知识:常见文言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1)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2)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3)形容词使动用法: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使――明显);2. 意动用法:(1)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认为-----怎么样。

)3.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

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

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

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

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5.为动用法:为-----怎么样。

如:死国,可乎?皆为死节之臣二。

关键能力:词类活用的翻译第一组:翻译句中加点的词语,注意其活用的特点。

1.晋侯饮赵盾(人名)酒。

使...饮酒2.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察看3.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对...感到奇异4. 梁(人名)以此奇籍(人名)。

认为...特别5.孟尝君客我。

把...当门客6.齐将田忌(人名)善而客待之。

以宾客之礼相待7.赵襄王郊迎甘罗(人名)。

在郊外8.昂其直,居为奇货使...昂高9.项王复引兵而东向东去10.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向前11.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在朝廷上12.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请教13.生死人而肉白骨使...活过来;使...长肉14.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在袖子里15.异姓并起,英俊鸟集像鸟群一样聚集二、文言特殊句式判断与翻译一。

文言特殊句式必备知识(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2)“为”、“乃”、“即”、“则,皆等副词”或否定词“非,未,弗”等副词表否定判断。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板块一第三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练习含解析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板块一第三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练习含解析

第三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高考对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不单独命制考题,往往将其隐含在翻译题目中考查。

这种隐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否那么,考生会因为没有辨识句中的特殊句式和活用,导致翻译的句子不合现代汉语标准。

突破一词类活用4大类型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不同。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名词的活用把……当作宾客⑦以……为伴,以……为友1.请找出下面文段中的活用词,并翻译文段。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

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

活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活用词:句中的第二个“食〞,名词用作动词,供养。

“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

第二个“王〞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译文:国家虽然小,它的粮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

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

2.请找出下面文段中的活用词,并翻译文段。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活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活用词:“儿〞,名词用作状语,像小孩一样。

译文:子产是郑国的列大夫。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讲义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讲义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一、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1.名词作状语训练1.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词,并翻译句子。

(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滕王阁序》)雾、星译文:地大物博的洪州城中英俊的人才像浓雾密布一样到处都是,像流星飞奔一样(为国家的政事而奔波)。

(2)函封之。

(《荆轲刺秦王》)函译文:用匣子装好封上。

(3)而相如廷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廷译文: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

(4)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译文: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5)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上译文: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日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对自己检查反省。

[规律总结]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如1句的“雾、星”),译时加“像”;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方法(如2句的“函”),译时加“用”;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如3句的“廷”),译时加“在”或“从”;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如4句的“兄”),译时加“像对待……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如5句的“上”),译时加“向”或“对”“到”;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如6句的“日”),译时加“每”或“一……比……”。

2.名词作动词训练2.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词。

(1)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王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第二个“师”③君子不齿(《师说》)齿[规律总结] 名词前有副词(“不”“已”“相”等),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在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若修饰了,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2)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②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刃③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雨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京口北固亭怀古》)饭[规律总结] 能愿动词(指“能”“可”“欲”等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高中文言文句式复习整理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题型:翻译题选择题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1.判断句(包括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2.省略句3.被动句4.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5.固定格式。

在文言的翻译中要注意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

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判断词“是”来联系。

如:“鲁迅是绍兴人。

”但也有不用判断词的。

如:“鲁迅,绍兴人。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1.“……者,……也”格式。

“者”“也”都是语气词,“者”表提顿,“也”表肯定。

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

如:“刘备者,天下枭雄也。

”(“者也”双用)“刘备,天下枭雄。

”(“者也”不用)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2.“……是……”格式。

“是”在文言中表判断,这种情况比较少。

先秦中几无,汉以后出现。

如:“自言本是京城女。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斯是陋室《陋室铭》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3.动词“为”表判断。

“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4.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吾翁即汝翁。

”(我刘邦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

)《汉书、项籍传》“吾村十里皆平原。

”《冯婉贞》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梁父即楚将项燕5.否定判断。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苏洵《六国论》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苏洵《六国论》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但是,在一些文言句子中,有的原来有“是”字,从表面上看,这个“是”字很像是判断词,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是判断词,而是一个指示代词,复指前文内容,译为“这”“此”。

翻译时,有时要另加判断词“是”。

如:“是时,曹操遗权书。

”(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

)《赤壁之战》“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是我的剑掉进水里的地方。

)《刻舟求剑》二.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主语和谓语的关系而言的,主语不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而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一般用介词“被”来表示。

为方便学习,我们把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分为两大类,即标志被动(有被动词)和意念被动(无被动词)。

(一)标志被动主要有四类标志。

1.于(乎)式,即“动词+于(乎)+主动者。

介词“于(乎)”用在动词后表被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例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见……”,“见……于……”式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3.“为……”“为所……”“为……所……”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先发者制人,后发者为人所制。

《项羽列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4.……被……(在文言中较为少见)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孔雀东南飞》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五人墓碑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二)意念被动没有表示被动的介词出现,需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如: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项脊轩志》洎牧以谗诛。

《六国论》——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而被杀。

戍卒叫,函谷举。

《过秦论》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离骚》三.省略句古人写文章,常常为了语言的简练,在不影响表情达意的情况下,行文时便省去一些重复的词语,这种省略某词或某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非常普遍,其中不少省略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允许的。

文言中的省略句主要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动词宾语省略、介词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等。

(一)主语省略1.对话省。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鸿门宴》2.承前省(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桃花源中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村中人)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3.蒙后省七月(蟋蟀)在野,八月(蟋蟀)在宇……十月蟋蟀进我床下。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二)谓语省略1.对话省。

曰:“学诗乎?”曰:“未(学诗)也。

”〈〈论语〉〉2.承前省。

上医医国,其次(医)疾。

〈〈国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蒙后省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三)动词宾语省略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此乐)。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兄弟)。

《论语》可烧而走(之)也。

《赤壁之战》明日,子路行,以告(孔子)。

子曰:“隐者也。

”《论语》(四)介词宾语的省略指介词“以”“与”“为”等介词的宾语的省略。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于是秦王不怿,为()击缶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五)介词“以”“于”的省略。

现代汉语中,介词是不能省略的。

文言文中,介词一般也不可以省略。

古汉语中,只有“以”、“于”可以省略。

1、介词“以”的省略。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2、介词“于”的省略。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鸿门宴》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晋军()函陵在汉语的语法中,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在古今汉语中是一致的一般为(定)中心词“主─[状] ─谓─(定)中心词─“宾”。

但有时因为表达的特殊需要而出现倒装现象。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定语后置。

(一)主谓倒装一般是为加强感叹和疑问的语气。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美哉,我少年中国。

”《少年中国说》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在现代汉语中为加强感叹和疑问的语气也经常用主谓倒装句式。

如:太不聪明了,孩子!(二)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是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的条件,缺一不可。

疑问代词有孰、何、谁、曷、安、奚、恶、胡等,疑问语气词有乎、诸、邪、哉等。

例句:子将安之?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论语〉〉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何为其然也?〈〈赤壁赋〉〉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否定句一般带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非、弗、勿”或否定性无定代词“莫”。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你不想我,难道没有别人思念我。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与国也〉〉以为天下莫己若者。

〈〈秋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忌不自信。

古之人不余欺也!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3.一般句式中的代词宾语的前置。

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先秦古籍中。

如:〈〈论语〉〉4.一般句式中的介词宾语前置。

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何以战?微斯人,吾谁与归?5.用“之”“是”来提宾。

如:何陋之有?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其斯之谓与!无乃尔是过欤!(三)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一般在中心词的前面。

文言文中定语有时在中心词的后面,这是为了使中心词突出,或者为了使句子更流畅顺口。

1.数量性定语的后置。

数量词作定语往往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铸以为金人十二。

《过秦论》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

《鸿门宴》2.定语后置的标志。

“者”(译为……的)、“之”(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离骚》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离骚》(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担。

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四)介词短语(介宾结构,状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介宾结构一般用在谓语动词的前边充当状语,而在文言中介词结构常常会用在谓语动词之后,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标志性词语“以”“于”“乎”等。

如果介词结构作状语置于谓语部分后,是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

常见的格式如下:1.“于(乎)+宾语”结构由“于”或“(乎)”字与后面的词构成的介词结构在文言文中最多,可以表示处所、比较、被动、对象等。

这种结构一般后置于谓语动词之后。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长于臣。

((项伯)比我(张良)大。

)《鸿门宴》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赵氏求救于齐。

(赵国向齐国求救。

)(触龙说赵太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寡人之于国也》导之以政,齐之以刑。

《论语》杀人以梃与刃。

《孟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具告以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开小门于大门之侧赵急,请救于齐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杀人以梃与刃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练习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帝感其诚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2、( A )A、同舍生皆被绮绣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忠而被谤D、受制于人3、( B )A、行将为人所并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4、下列各句中,哪一句不是判断句( D )A、灭六国者六国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