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章的第一节。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能力,并能够初步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究,发现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如食盐、糖等。
同时,教材还要求学生能够用科学语言描述溶解的过程,并能够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水的性质和特点,如水的透明、无色、无味等。
同时,学生也有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然而,学生对于溶解的概念和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如食盐、糖等,并能够用科学语言描述溶解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并能够用科学语言描述溶解的过程。
2.难点:学生能够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水溶解物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比较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溶解的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准备一定量的食盐、糖、水等实验材料。
2.实验器材:准备烧杯、玻璃棒、量筒等实验器材。
3.PPT课件:制作相关的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导入新课。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章的第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以及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的现象。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验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究,掌握溶解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简单的理解和解释。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指导。
学生对于水的特性和溶解现象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以及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的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的现象。
2.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溶解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
3.生活实例法: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食盐、糖、沙子、植物油等。
2.实验器材:烧杯、杯子、勺子、滤纸、滴管等。
3.课件:实验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将食盐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引发学生对溶解现象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多个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糖在水中的溶解、沙子在水中的过滤、植物油在水中的漂浮等。
通过这些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了解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以及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的现象。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科版
盐、水1、取一平匙盐,放在烧杯的水中观察。
2、轻轻的搅拌几下后观察。
3、再搅拌一会儿,静置,观察。
填写观察记录观察结论是什么呢?观察结论:一些物质(如食盐等)可以溶解在水中。
怎样来观察、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呢?态实验得到结论一些物质(如食盐等)可以溶解在水中。
做实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
填写观察记录后面的沙子面粉作比较。
让学生了解一些物质(如食盐等)可以溶解在水中。
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继而得出结论。
观察、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小勺、玻璃棒、沙子、水1、观察没放入水中的沙子是什么样。
2、取一平匙沙子,放在烧杯的水中观察。
3、轻轻的搅拌几下后观察。
4、再搅拌一会儿,静置,观察。
填写观察记录观察结论是什么呢?观察结论:一些物质(如沙粒等)不填写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做面粉是否在水中溶解的实验填写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比较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让学生掌握面粉在水中溶解情况。
能溶解在水中。
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相同吗?比较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想一想面粉在水中溶解吗?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观察面粉在水中的状态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观察面粉的变化。
2、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把它放置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做实验.比较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让学生学会.比较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让学生掌握过滤方法。
让学生掌握过滤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填写观察记录观察结论是什么呢?观察结论:面粉不能溶解在水中。
如何比较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2.比较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那么怎样来判断它们是否溶解于水中了呢?采用过滤法过滤需要哪些仪器呢?滤纸、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仔细观察过滤前后烧杯中的水和滤纸的变化,记录下来。
通过过滤实验得到的结论。
学习溶液的特点。
掌握食盐、沙、面粉过滤前后烧杯中的水和滤纸的变化掌握溶液的两个特点是什么做过滤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呢?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
小学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三篇
小学科学四年级《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精选三篇教案篇一: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观察并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状态。
难点是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不同现象以及用过滤的方法把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配置好的糖水和盐水。
2.烧杯及半杯清水、食盐、沙子、玻璃棒、面粉。
3.过滤装置(方座支架、大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小烧杯)。
分组准备:1.大烧杯2个、食盐、淘洗干净的沙子(用纸包好)玻璃棒1根2.方座支架(调好高度)、大烧杯1个、玻璃棒1根、滤纸1张、漏斗1个、小烧杯1个。
3.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上科学课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器材,和大家一块儿研究科学。
老师要送给大家几个字(多媒体呈现:仔细观察精确描述),知道它的意思吗?(二)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两杯透明液体,糖水和盐水)师;你们猜它们会是什么?生:两杯清水师:谁愿意来尝尝,大家放心绝对安全卫生。
(两名学生上台品尝,并说说它们的特点和不同)生:一杯水甜,一杯水咸师:水怎么变甜和咸的呢?(请学生猜猜理由)生:里面放了盐和糖师:那为什么看不见盐和糖呢?生:化了,溶解了,盐和糖在水中化了,也就是盐和糖在水中溶解了(多媒体呈现:“溶解”,并板书)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溶解”(多媒体呈现;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吗?)(三)观察、描述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1、导入并观察实验器材师: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食盐和沙子,你觉得把它们放在水中是怎么样子的?(板书:食盐和沙子)(学生猜测)2、师:那大家猜得对不对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吧。
小学科学四年级《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附教学反思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课方案及课后反省【教课目的】科学观点1、一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2、不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别出来。
过程与方法1、察看和描绘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使用过滤装置分别几种固体与水的混淆物。
感情、态度、价值观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研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课要点】描绘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点。
【教课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同样和不一样。
【教课准备】分组资料:食盐1、沙 1、面粉 1、装水烧杯 3、筷子 2、玻棒 1、漏斗 1、滤纸 3、铁架台 1。
(沙在使用前淘洁净。
)b5E2RGbCAP【教课过程】一、讲话揭题:昨天读到一则笑话,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买了一包盐,他怕盐不洁净,吃了不卫生,就在水里洗了洗,你猜怎么着? p1EanqFDPw水能够溶解全部的物质吗?依据你的生活经验,你知道哪些物质在水中不会溶解呢?(目的:从学生的前观点出发,揭露课题,能够酌情点拨溶解和消融的差别。
)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一)今日我也取来了食盐和沙,就在实验桌上,先来察看一下它们在进水前是什么样的。
1、看记录表。
只要要填黑色方框中部分就能够了,颗粒大小在相应的格子里打钩就,自然,假如你感觉物质颗粒有大有小,也能够在几个格子中打钩。
开始。
DXDiTa9E3d 2、察看食盐和沙(时间 1 分钟)3、报告。
请一小组报告,投影,其余组不一样的增补。
食盐颜色把食盐和沙放入水中,它们还会是此刻的样子吗?(二)食盐和沙在水中溶解了吗1、看记录表投影部署实验要求活动一,请 2、4 号学生把食盐和沙倒入水中,不搅拌,察看它们在水中的状态,假如颗粒或颜色有发生变化,要记录怎样变化的;达成活动一请举手,老师发给筷子,进行活动二:轻轻地搅拌几下,察看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也记录下来,达成后进行活动三,把他们在水中的状态画下来。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以及溶解的基本概念。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水能溶解许多物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溶解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学生对于溶解的微观过程和溶解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溶解的微观过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溶解的微观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溶解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盐、糖、胡椒粉、碘酒、酒精等。
2.实验器材:烧杯、杯子、勺子、滴管、搅拌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质分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1:将盐、糖、胡椒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溶解现象。
实验2:将碘酒和酒精分别滴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溶解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实验现象,尝试解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溶解的微观过程。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水以外的其他溶剂是否能溶解这些物质?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以及溶解的基本概念。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家里的物质进行溶解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第二天分享给同学。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以及水能溶解一些常见的物质。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验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探究水溶解物质的规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和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物质的基本概念,如固体、液体、气体等,对物质的特性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以及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从而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能溶解一些常见的物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水能溶解一些常见的物质。
2.难点:水溶解物质的规律和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水溶解物质的规律;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盐、糖、茶叶、墨水等。
2.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试管等。
3.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实验操作:将一小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观察盐是否能溶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引导学生思考:水能溶解哪些物质?为什么能溶解?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水溶解不同物质的过程和结果。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作为一种溶剂,能够溶解许多物质,如糖、盐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溶解现象,并理解溶解的基本原理。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物质的基本概念,如固体、液体、气体等,对物质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可能对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作为一种溶剂,能溶解许多物质。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难点:让学生理解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溶解现象;通过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加深对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水、糖、盐等。
2.准备实验器材:烧杯、杯子、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物质基本概念,如固体、液体、气体等,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器材,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教师演示实验,将糖或盐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溶解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人尝试将糖或盐放入水中,观察和记录溶解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水作为一种溶剂,能溶解许多物质。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学《溶解》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学《溶解》教案广义上说,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而狭义的溶解指的是一种液体对于固体/液体/或气体产生化学反应使其成为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本站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节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
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变化的不同,认识溶解这一概念;活动二,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
活动三,通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质特征。
这一课将帮助学生发展他们关于溶解的概念,同时培养观察和实验的技能,当学生们掌握了一些观察和实验的技能之后,他们就会在课外继续探究,并能有意识地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学会科学的生活,从中培养学生参与活动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行为习惯。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例如,学生常喝糖水,生病后常喝板兰根或感冒冲剂等,类似这种情况学生们都比较熟悉。
一部分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但不知道就是口语中常说的“化掉了”,更不能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以及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过亲身实验,细心观察实验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2、使学生了解有些物质可以溶解于水中,有些物质却不能溶解于水中。
3、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4、感知溶解了的物质是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观察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难点是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不同现象以及用过滤的方法把沙和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
五、教学准备:小组:烧杯4个、盛有水的水槽1个、食盐、面粉各20克、沙30克、滤纸3张、漏斗1个、玻璃棒1根、铁架台1个。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科版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知道一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2、掌握过滤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能察看和描绘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学会用过滤装置分别固体与水的混淆物。
感情、态度、价值观:1、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研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严格按规范利用过滤装置进行实验。
【教课要点】察看、描绘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
【教课难点】1、比较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
2、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
【教课方法】自主研究,合作研究,示范指导,适合解说。
【教课准备】每小组 1 个空烧杯, 3 装水烧杯,食盐、沙、面粉适当,3 根玻璃棒,1张滤纸,一个漏斗、一个铁架台。
【教课过程】一、故事入( 3 分)小学会了河此后⋯⋯引出《水能溶解一些物》(板)二、新授 (20 分 )(一)、比、察食和沙在水中的状,溶解特点。
1、仔察食、沙子和面粉,它有什么同样点。
生:都是硬的 ,固体、很小、粒等等教提守信息:粒2、行而且达成第一列和第二列。
拌后能否能到粒静置后能否有积淀可否被(分别)食沙子面粉察并思虑:死硬背是一种的教课方式 ,在我国有悠长的史。
但跟着素教育的展开 ,死硬背被作一种僵化的、阻挡学生能力展的教课方式 ,人所摒弃 ;而另一方面 ,老又提升学生的文修养煞苦心。
其 ,只需用适合 ,“死硬背”与提升学生素其实不矛盾。
相反 ,它正是提升学生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
(1)、食、沙子和面粉入水中是怎的?我国古代的人 ,从上学之日起 ,就日不 ,一般在几年内就能几千个字 ,熟几百篇文章 ,写出的文也是咬文嚼字 ,琅琅上口 ,成腹的文人。
什么在代化教课的今日,我念了十几年的高中生甚至大学生 ,竟提起作文就疼 ,写不出像的文章呢 ? 叔湘先生早在 1978 年就尖地提出“:中小学文教课成效差 ,中学文生文水平低 ,⋯⋯十几年上数是 9160 ,文是 2749 ,恰巧是 30%,十年的 ,二千七百多 ,用来学本国文 ,倒是大部分不关 ,非咄咄怪事 ! ” 根究底 ,其主要原由就是腹中无物。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第二单元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目标:1. 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2. 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的过程。
3.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砂糖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师备:调好的两杯干净的盐水和糖水、五个透明的杯子、水槽、食盐、面粉、沙、高锰酸钾、砂糖、漏斗、滤纸、铁架台。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1、导述:水能溶解很多物质。
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民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我们怎么知道某种物质在水中是不是溶解了?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水能无限制地溶解某种物质吗?用什么办法加快物质的溶解呢?本单元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2、出示两杯干净的盐水和糖水。
师:“老师这里有两杯饮料,你猜猜是什么饮料呢?想尝尝味道吗?”“说一说,品尝到了什么味道?你认为它们分别是什么东西制作的?”“你看见这杯水中的糖和盐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糖和盐等物质在水中会有哪些变化。
”二、探究内容:1.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实验活动。
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筷子轻松搅拌一分钟。
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
(2)取一小匙沙,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筷子轻松搅拌一分钟。
观察沙在水中的变化。
(3)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师:怎样描述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食盐在水里溶解了吗?”“沙在水里溶解了吗?”(4)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溶解了”?哪些现象能使我们知道“沙在水里没有溶解”?第二课时一、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师:“食盐在水里很快就被溶解了,形成了盐的水溶液;沙在水中却很难被溶解。
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2)学生实验活动。
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用筷子轻轻搅拌一分钟,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教科版科学四上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水作为一种溶剂,能够溶解很多物质,从而引出溶液的概念。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溶解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溶液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溶解的过程和溶液的特点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作为一种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掌握溶解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作为一种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溶解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2.难点:溶液的概念以及溶解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各种固体物质(如盐、糖、面粉等)、玻璃棒、烧杯、量筒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溶液图片,如盐水、糖水、饮料等,引导学生关注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水作为一种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
如将盐、糖、面粉等固体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其溶解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溶解过程中的现象,如温度变化、溶液颜色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溶解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溶解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总结溶解的过程和溶液的特点,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能溶解这么多物质?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水,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作为溶剂?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和掌握其他溶剂的性质和应用。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看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爱好。
在观看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看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要紧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预备】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
(沙在使用前淘洁净。
)【教学过程】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1、学生观看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看,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过一会再搅拌,观看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看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如何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能够判定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定"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专门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能够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
那面粉在水中会如何样呢?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看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看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看到什么现象?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看,我们能够采纳过滤的方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2.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3.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2.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二、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不能在水中溶解物质四、学情分析:四年级的许多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比较高。
本节课所涉及的实验器材较多,且多为易碎玻璃制品,对学生正确操作器材的要求较高。
我校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规范性上较差,要求教师在讲解和演示时侧重引导学生规范实验步骤和方法。
此外,四年级的学生对食盐在水中溶解已有接触,但仅为初步认识,还不能分辨出哪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什么状态才是溶解,怎么用多种方法观察溶解并将其用更为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五、分组材料:食盐、沙(使用前淘干净)、面粉、装水烧杯、玻璃棒、锥形漏斗、滤纸、方座支架。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2分钟师: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盐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回头一看背上只剩下口袋了,盐到哪里去了呢?学生随口会说出(化了、融化了),顺势引出“溶解”一词,那么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溶解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板书)(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4分钟(1)教师板书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设计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如食盐、白糖、小苏打等;而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如沙子、面粉等。
(2)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的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2)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比较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区分溶解与不溶解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食盐、沙子、面粉、白糖、小苏打、水、搅拌棒、烧杯、滤纸、漏斗、铁架台。
2、演示材料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杯清水,提问:如果把一些东西放入这杯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2、学生自由猜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活动一:观察食盐、沙子在水中的现象1、教师发放食盐和沙子,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1)将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两个装有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观察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
2、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1)食盐在水中逐渐消失,水变得均匀、透明。
(2)沙子在水中沉淀在底部,水变得浑浊。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食盐会消失在水中,而沙子却不会?(三)探究活动二:观察面粉、白糖、小苏打在水中的现象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面粉、白糖、小苏打分别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搅拌并观察。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1)白糖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水变得均匀、透明。
(2)面粉在水中形成悬浊液,部分面粉颗粒漂浮在水面,部分沉淀在底部。
3、教师提问: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在水中溶解了?(四)探究活动三:过滤实验1、教师介绍过滤装置的组成和使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2.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3.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2.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二、教学重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不能在水中溶解物质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许多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比较高。
本节课所涉及的实验器材较多,且多为易碎玻璃制品,对学生正确操作器材的要求较高。
我校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规范性上较差,要求教师在讲解和演示时侧重引导学生规范实验步骤和方法。
此外,四年级的学生对食盐在水中溶解已有接触,但仅为初步认识,还不能分辨出哪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什么状态才是溶解,怎么用多种方法观察溶解并将其用更为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
五、分组材料:食盐、沙(使用前淘干净)、面粉、装水烧杯、玻璃棒、锥形漏斗、滤纸、方座支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2分钟
师: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盐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回头一看背上只剩下口袋了,盐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随口会说出(化了、融化了),顺势引出“溶解”一词,那么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溶解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板书)(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4分钟
(1)教师板书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
实验(出示实验要求):将小托盘中的食盐和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烧杯中,轻轻搅拌,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的变化(记录)。
提示:用玻璃棒搅拌时用力不要过大,不要碰撞烧杯内壁和底部,小心玻璃易碎。
(2)怎样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沙子在水里呢?回答问题:在水中是否看得见食盐、沙颗粒;水中是否有沉淀。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溶解了”,哪些现象能使我们知道,“沙在水里没有溶解”。
2、面粉的探究——20分钟
(1)教师讲解: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沙在水中没有被溶解。
老师这里还有一样东西——面粉,它能不能溶解在水里呢?你们猜一猜?
(2)引导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或猜测。
(3)师: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做实验)
(4)学生小组合作实验,出示实验要求:将小托盘内面粉加入一个盛水的烧杯中,静静地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记录)。
提示:要轻轻搅拌,小心玻璃仪器易碎。
(5)学生汇报交流:面粉在水里是怎样变化?在水中是否看得见面粉颗粒;水中是否有沉淀。
(6)讨论: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它在水中的变化到底更接近于沙子还是食盐呢?
(有的学生会说面粉溶解了,因为水变白了;有的学生说面粉没有溶解,因为里面还有面粉颗粒)
(7)师:看来同学们的观点不统一,我们除了用眼观察外,还能用什么别的方法来检验它们是否溶解了呢?。
(引导出学生说出用过滤的方法。
我们知道是否溶解,就要看水中还有没有颗粒,那么用什么方法能够检查出水中还有没有颗粒呢?)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再来做个过滤的实验。
老师这里有一张纸,叫做滤纸。
我们可以用它将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们从中分离出来。
以面粉和水的混合物为例,教师演示折、剪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并强调过滤实验注意事项: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上沿要低于漏斗上沿;倒液体时在漏斗中的液体要低于滤纸上沿。
三靠: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引流用的玻璃棒;玻璃棒要靠在滤纸三层部分;漏斗下端要紧靠下方烧杯的内壁。
每个漏斗和滤纸只能过滤一次。
观察滤纸上是否残留有物质。
(8)学生实验,分别对三杯液体进行过滤实验,观察滤纸上是否残留有物质。
(结果:滤纸上留下了沙、面粉颗粒,水到了烧杯里,面粉和沙从水里分离出来了。
)
(三)归纳整理,总结提高。
——8分钟
1.整理过滤实验中观察到滤纸上的物质,得出结论:因为只有过滤沙和面粉的滤纸上分离出了面粉和沙,所以食盐溶解了,而沙、面粉没有溶解。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你能说说溶解是怎么一回事吗?(引导学生说出溶解的科学概念: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液体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
七、板书: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为溶解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学生虽然对溶解现象有所了解,但都停留对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现象,没有对其有一个本质上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我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进入逐步踏入对溶解本身更深入的认识。
本节课上所做的实验虽然并不复杂,但由于我校学生一直以来缺乏实验操作机会,对实验的规范掌握不足,因此就要求本节课我在布置实验时更加细致明了。
然而在课堂中,我只是运用了语言来描述,没有使用相应的板书或幻灯片投影,使得学生在了解实验步骤及要求时不够充分,导致在动手实验时出现了不知所措的情况。
另外我在布置实验前并没有明确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如何观察、观察什么,所以导致学生在完成试验后并没有观察到或准确观察到实验中的现象,最终导致了实验结果不明确,结论难以得出,学生对结论理解不清等问题。
此外,在提问中,我更多地使用了课本外的问题以及记录表格。
虽然这些问题和表格也能够引导学生认识本节课的科学概念,但理解起来并不容易。
应当直接使用课本中的问题,课本中的问题经过了长期提炼,已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课本第二十二页“怎样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呢?”、“怎样描述沙在水中的状态呢?”等问题已经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应该直接提给学生。
在本节课中,我忽略了实验中现象的对比,也就是课本中“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这一类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总结提炼出科学概念以及观察描述实验现象有着很好的帮助,在今后的课堂中应当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