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护理常规常见病汇总
外科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阑尾炎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
临床上常有右下腹部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
阑尾炎是阑尾的炎症,最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
中医认为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使败血浊气壅遏于阑门所致一、护理评估l、腹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腹肌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等。
2、心理社会状况。
3、实验室检查、腹部X线平片。
4、辩证:气滞血瘀证、瘀滞化热证、热毒炽盛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腹痛的部位、性状、程度、时间、肌紧张程度、腹部包快等情况。
②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2、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多次温服,并观察腹痛是否减轻,体温是否下降。
(2)服用通里攻下药时,应注意大便情况,泻下太过者应报告医生,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3、情志护理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相关知识及配合要点,以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4、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维生素、高蛋白饮食,忌生冷、辛辣、油腻、鱼腥食物。
5、术前护理(1)饮食:术前一日流质饮食,术前晚10pm禁食、次晨4Am禁饮。
(2)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心电图、凝血三项常规、大小便检查。
(3)术野备皮。
(4)腹痛甚时遵医嘱针刺止痛。
6、术后护理(1)术后取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术后6小时血压平稳后取半坐卧位。
(2)观察生命体征监测,P、R、BP每小时一次做好记录。
(3)术后敷料观察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是否移位,保持伤口外层敷料干燥、清洁。
(4)引流后观察:保持引流后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形状和数量。
(5)早期活动:术后24小时可起床活动。
(6)饮食:6小时禁饮禁食,次日改为流质,逐渐过度到半流质、少渣饮食、软食及普食。
(7)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7、临证施护气滞血瘀证(1)饮食以半流质或软食为宜,如米粥、莲子粥等,忌辛辣、油腻之品。
也可食山药粥、大枣粥等健脾润燥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常见病中医护理
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
以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咯痰的性状、颜色和气味。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⑴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⑵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⑴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⑵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⑶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⑷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⑴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⑵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4.饮食护理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⑵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清热润肺化痰之品。
⑶肺肾阴虚咳嗽宜食生津、润肺、止咳之品。
5.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做好,隋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自我调节。
6.临证(症)施护⑴风寒束肺咳甚者,遵医嘱给予背部拔火罐或镇咳药。
⑵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干咳少痰、黏稠难咯,遵医嘱用中药雾化吸人。
三、健康指导1、鼓励患者适当户外活动,平时注意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
2、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寒暖,预防感冒。
水臌因肝脾受伤,疏运失常,气血交阻,水气内停所致。
以腹满胀大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肝、脾,久则及肾。
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腹腔肿瘤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案例三:骨折中医外科护理案例分析
护理措施
1
2
固定治疗:采用石膏或夹板等固定方法,保持骨 折部位的稳定。
3
药物治疗:使用中药或西药进行消炎、止痛、促 进骨折愈合等治疗。
案例三:骨折中医外科护理案例分析
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
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疼痛和焦虑情绪。
通,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操作流程
观察病情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疼痛护理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采取相应 的疼痛护理措施,如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
饮食调理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合理 饮食,促进术后恢复。
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手术部位和恢复情况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
炼。
04
根据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 的手法,如推、拿、按、 摩、揉等。
操作技巧
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如 力度适中、频率均匀、时 间适当等。
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避免 过度刺激,根据患者体质 和病情调整手法和力度。
拔罐技术要点
罐具选择
选择合适的罐具,如玻璃罐、竹罐等。
拔罐方法
根据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拔罐方法,如闪罐、走罐、留罐等。
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范。
现代发展
现代中医外科护理在继承传统的 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医学的先 进理念和技术,形成了更加科学
、规范、实用的护理模式。
中医外科护理重要性
促进康复
传承和发展中医文化
中医外科护理通过专业的护理和康复 指导,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外科护理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专业的护理实践,可以传 承和发展中医文化,为人类的健康事 业做出贡献。
常见病护理常规
腰腿痛以腰痛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参照本病护理。
1、生活起居1)病室环境整洁、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做好一切生活护理。
2)急性期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恢复期可戴腰围下床活动,注意起床姿势。
3)掌握正确咳嗽、打喷嚏的方法,注意保护腰部。
2、病情观察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诱因,行动困难程度,有无全身症状。
2)手术者观察局部及下肢运动、感觉情况及二便情况。
3、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用药期间忌生冷、寒凉食物,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4、饮食护理1)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食粗纤维蔬菜。
2)气滞血瘀者,宜食黑木耳、桃仁等。
3)寒湿痹阻者,宜食羊肉等,忌生冷寒凉食物。
4)湿热痹阻者,宜食丝瓜、冬瓜等,忌辛辣燥热之品。
5)肝肾亏虚者,宜食枸杞、黑豆等。
5、情志护理多与患者交流,解除思想顾虑,使之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6、临证(症)护理1)腰腿疼痛者,予拔火罐或耳穴埋豆(取穴:交感、神门、皮质下)。
2)肢体麻木者,予艾灸或中药熏洗,按摩拍打麻木肢体。
3)下肢活动受限者,予中频脉冲治疗或中药熏洗。
7、并发症护理1)感染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引流管在位通畅。
2)腰椎不稳翻身时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
8、健康教育1)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刺激而诱发,睡硬板床。
2)调畅情志,避免七情内伤。
3)坚持腰背肌及腿部肌肉的锻炼,合理使用腰围,增强脊柱的稳定性。
4)恢复期禁止举重和弯腰,指导患者减少慢性损伤的发生。
膝痹以关节周围压痛、肿胀,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1、生活起居1)病室环境整洁、安全,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
2)卧床休息,宜抬高患肢,保护患病关节。
2、病情观察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诱因,行动困难程度,有无全身症状。
2)观察运动、劳累、天气变化对其的影响。
3、用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2)中药熏洗时先熏后洗,勿烫伤。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肛瘘(漏)一、疾病名称:因肛门、直肠四周脓肿破溃,久不收口或因虚劳久咳,肺脾两虚,湿热下注大肠所致,以局部频频流出脓水或粪汁,伴痛苦,瘙痒为主证。
病位在直肠、肛周,涉及肺、脾。
二、护理评估:1、既往病史,病程长短。
2、肛周症状。
3、肛门指检、镜检等检查结果。
4、内心社会状态。
三、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1、湿热下注肛周常常流脓液,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灼热.肛周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
舌红,苔黄,脉弦或滑。
2、正虚邪恋肛周流脓液,质地稀疏,肛门隐约作痛,外口皮色黯淡,漏口时溃时愈,肛周有溃口,按之质较硬,或有脓液从溃口流出,且多有索状物通向肛,伴有神疲备力。
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肛周溃口,外口凹陷,漏道潜行,局部常无硬索状物扪及,脓出稀疏,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口干。
舌红,少苔,脉细数。
四、临证施护:1、可用耳针缓解痛苦。
2、指导实行挂线疗法的患者不要拖沓留在肛管外的橡皮筋,免得惹起痛苦及断裂。
3、指导瘘管切除并缝合治疗的患者术后 2~3天控制大便免得刺激伤口。
4、术后切口痛苦赐予耳穴压豆止痛,取主穴:直肠、肛门、神门;配穴:皮质下、分泌、肺。
五、护理重点:、一般护理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惯例履行。
2)痛苦强烈时,卧床歇息。
2、病情察看,做好护理记录。
1)察看肛周流出脓液的量、色彩、气味,肛门痛苦、瘙痒,以及有无发热等。
. . .2)察看肛门功能,有无大小便失禁现象。
3、给药护理术后止血、止痛、消炎、营养治疗,依据辨证分型采纳中药汤剂清热利湿、托里透脓、养阴清热。
大便后用痔痛安搽剂中药熏洗以活血止痛、收敛消肿,换药,手术切口红外线照耀每天一次。
4、饮食护理1)饮食忌辛辣刺激食品。
2)湿热下注者,宜食西瓜、绿豆、赤小豆等清热利湿之。
3)食疗:鲫鱼豆腐汤健脾宽中、开胃利湿;瘦肉粳米粥补脾养胃、养阴益血。
5、情志护理:关怀体谅患者,排除不良情绪。
6、并发症护理肛门狭小、肛门失禁察看术后排便状况,若排便困难,大便变细可能肛门狭小,报告医生早行扩肛治疗;若大便次数多、不随控制,考虑肛门失禁,实时报告医生办理,术后3日起指导病人行提肛运动。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一、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对于内科急症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基本的护理工作,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患者的体温、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等。
2、高热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8.5℃,此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使用退热药物、进行物理降温等。
3、神昏神昏是一种意识障碍,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4、中风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包括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进行康复训练等。
5、中暑中暑是由于高温、高湿度等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降温、补充水分等护理措施。
6、急性出血急性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止血处理、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护理措施。
7、痛证痛证是指各种疼痛性疾病,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使用止痛药物、进行物理疗法等。
8、暴泻暴泻是指突然出现的腹泻,需要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等,避免脱水等并发症的发生。
9、脱证脱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虚弱、晕厥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如保持患者的安静、进行康复训练等。
10、中药中毒中药中毒是指由于中药使用不当引起的中毒症状,需要及时采取解毒措施、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护理措施。
二、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中医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与其他患者类似,需要做好基本的护理工作,如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患者的体温、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等。
2、XXX风温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包括降温、补充水分、使用药物等。
3、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如使用药物、进行物理疗法等。
4、内伤发热内伤发热是指由于内伤引起的发热症状,需要进行中药治疗、调理饮食等护理措施。
5、咳嗽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使用止咳药物、进行物理疗法等。
6、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如使用药物、进行物理疗法等。
中医科常规护理
中医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二、颈椎病护理常规三、肩周炎护理常规四、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五、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常规六、软组织及骨关节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七、面神经炎护理常规八、滑膜炎护理常规一、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
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
2、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等。
3、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4、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
5、同一种疾病的病人,应尽量安排在同一病室,以提供互相交流及训练的机会。
6、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二、颈椎病护理常规【概念】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和脊髓受累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好发于中老年人和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
【评估要点】颈椎病的评估可以从疼痛程度、颈椎活动范围进行单项评定,亦可从症状体征以及影响ADL的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评定。
其中,针对疼痛程度,可以采用VAS划线法,针对颈椎活动范围,可以采用方盘量角器进行颈椎屈曲、伸展、侧弯、以及旋转度的具体测量。
【护理措施】(一)颈椎病患者的睡枕要求:颈部姿势对颈椎病症状有明显影响,其中睡眠姿势影响尤大,如长期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常常表现为睡眠中或睡醒后晨起时颈项不适、落枕、头昏、头痛或顽固性失眠等症状。
合理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
合乎人体生理状况的枕头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曲线造型符合颈椎生理弯曲;枕芯可以承托颈椎全段,使颈肌得到充分的松弛和休息;枕芯透气性良好,避免因潮湿而加重颈部不适。
(二)纠正颈姿:由于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
故长期伏案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合理调整头与工作面的关系,不宜长期低头伏案看书或工作,也不宜长期仰头工作,因为两者都可破坏颈椎的生理平衡,造成颈椎周围的软组织劳损或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松弛而影响颈椎的稳定。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目录目录 (1)感冒定义、病因感冒是指感受风邪,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的一种病证,多由于六淫之邪、时行病毒侵袭人体所致;常见辨证分型、主要临床表现1.风寒感冒倦怠乏力、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喷嚏、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白;2.风热感冒恶风发热、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肿、声音嘶哑、咳嗽痰黄;3.暑湿感冒见于夏秋季节,周身酸困乏力、身热、无汗或少汗、头晕胀重、鼻塞流涕、胸闷泛恶; 4.气虚感冒恶寒发热、自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倦怠乏力;5.阴虚感冒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头痛咽痛、干咳少痰、手足心热、心烦;病情观察要点1.外感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周身不适等;1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2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口渴,鼻塞流涕黄稠,咽痛或红肿;3咽部肿痛与否常为风寒、风热的鉴别要点;2.汗出l发热、汗出、恶风者属表虚证;2发热、无汗、恶寒、身痛者属表实证;3.咳嗽、咳痰咳嗽的程度、时间与规律;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4.胃肠道反应有无纳呆、恶心呕吐、腹泻;5.用药后反应若服药后出现大汗淋漓、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为虚脱,立即通知医生;症状护理要点1.病室环境风寒、气虚者室温可偏高;风热阴虚者室温宜偏凉爽;暑湿感冒者室内避免潮湿;2.咳嗽咽痒应远离厨房、公路、工地等烟尘较多的场所,病室内禁止吸烟;饮食护理要点饮食以清淡稀软易于消化为主,多饮水,少食多餐;忌辛辣、油腻厚味、荤腥食物;1.风寒感冒宜食发汗解表之品,如葱、姜、蒜等调味的食物,或予生姜红糖水热饮;食疗方:姜葱粥、紫苏粥;2.风热感冒宜食清淡凉润助清热之品,如秋梨、枇杷、藕、甘蔗等,可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等;食疗方:黄豆香桑汤、银翘粥金银花、连翘、芦根水煎去渣取汁与粳米同煮等;3.暑温感冒宜食清热解表、祛暑利湿之品,如冬瓜、萝卜、鲜藿香或佩兰代茶饮等;食疗方:荷叶粥、绿豆粥等;4. 气虚感冒宜食红枣、牛奶等温补、易消化之品;食疗方:山药粥、黄芪粥;5.阴虚感冒宜食甲鱼、银耳、海参等滋阴之品;食疗方:百合粥、银耳粥等;中药使用护理要点口服中药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1中药汤剂:汤药不宜久煎、风寒感冒宜热服,服药后盖被安卧;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宜凉服;2感冒清热冲剂: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清热解毒口服液:风寒感冒者不适用;4感冒软胶囊:服药期间如出现胸闷、心悸等严重症状,立停药;5藿香正气水软胶囊:过敏体质者慎用,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食物;健康宣教1.用药服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服用发汗药后,注意观察出汗量,防止大汗虚脱,避免汗出当风;2.饮食多饮温开水,饮食有节,忌烟酒及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3.运动感冒期间宜避免过劳,痊愈后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4.生活起居慎起居,避风寒,天暑地热之时,切忌坐卧湿地;坚持每日凉水洗脸,冷敷鼻部,增强耐寒能力;流行季节-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外出戴好口罩;5.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多与人聊天,选择性听音乐:头痛者可听贝多芬的A大调抒情小乐曲;消除疲劳者可听矫健的步伐水上音乐;增进食欲可听餐桌音乐等;6.定期复诊遵医嘱定时复诊,若出现服解热药后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或服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咳嗽、胸痛、咯血,或热盛动风抽搐时及时就医;咳嗽定义、病因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犯肺,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于肺,而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可参照本病护理;常见辨证分型、主要临床表现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痰清稀色白,气急咽痒,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全身酸软;2风热犯肺:咳嗽频剧,咳痰不爽,痰黄黏稠,鼻塞流黄涕,头痛身热,恶风汗出;3风燥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或痰中带有血丝,咳引胸痛,恶风发热,鼻干咽燥;2.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咳嗽痰多,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白而黏,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纳差、腹胀;2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质稠色黄,咳吐不爽,甚或痰中带血,胸闽,口干,口苦,咽痛;3肝火犯肺: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赤,咳引胸痛,可随情绪波动增减,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量少质黏或如絮条;4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夹血,或午后潮热,盗汗,日渐消瘦,口干咽燥;病情观察要点1.咳嗽的性质1干咳或刺激性咳嗽:急性或慢性咽喉炎、喉癌、急性支气管炎初期、胸膜病变等;2咳嗽伴咳痰: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2.咳嗽的时间与规律1突发性咳嗽:吸人刺激性气体、淋巴结或肿瘤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分叉;2发作性咳嗽:支气管内膜结核;3慢性咳嗽:咳嗽变异型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4夜间咳嗽:左心衰竭和肺结核患者;3.咳嗽的声音1声音嘶哑:声带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2金属音: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癌肿直接压迫气管所致;3声音低微或无力:严重肺气肿、声带麻痹或极度衰弱者;4.痰的颜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1黏液性痰: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2浆液性痰:肺水肿;3脓性痰:化脓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5.伴随症状是否伴有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6.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晕、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表现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痖状护理要点1.剧烈咳嗽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及咳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频繁咳嗽引起胸痛时,可以手按住胸部痛处,减轻胸廓活动度,减轻胸痛;3.痰液黏稠难咳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雾化吸入,雾化后用空心掌自下向上轻叩患者背部协助排痰; 4.咳痰多、呼吸有浊气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a饮食护理要点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饮水;忌辛辣、油腻厚味、荤腥、刺激性食物;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宜食葱白、生姜、蒜等辛温、清淡、宣肺止咳之品;食疗方:姜汁冲白蜜;2风热犯肺:宜食梨、枇杷、萝卜、海蜇、荸荠等清凉润肺之品,如咳嗽不止,用金银花、枇杷叶泡水代茶饮;食疗方:丝瓜汤、冰糖炖川贝母;3风燥伤肺:宜食梨、荸荠等清凉澜肺之品,也可用川贝母、桑叶、冰糖研末开水冲服;如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可用白蜜炖梨;食疗方:冰糖梨粥、玉竹粥、藕粥;2.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宜食山药、赤小豆等健脾化痰之品;食疗方:苡米粥、橘红粥;2痰热郁肺:宜食梨、白萝卜、柚子、马蹄、冬瓜、丝瓜、苦瓜、川贝母等清热化痰之品;食疗方:枇杷粥;3肝火犯肺:宜食菊花茶、梨、柑橘、萝卜、海蜇、芹菜等清凉疏利之品;食疗方:麦冬芍药粥;4肺阴亏耗:宜食桑椹、黑芝麻、甲鱼、海蛤、银耳、罗汉果、蜂蜜等滋补肺阴、富有营养之品;如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可用梨炖白蜜;食疗方:沙参山药粥、糯米阿胶粥等;中药使用护理要点口服中药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1中药汤剂:风寒袭肺宜热服,服药后加盖衣被;风热犯肺宜轻煎温服;风燥伤肺宜轻煎,少量频服;痰湿蕴肺宜饭后服用;痰热郁肺宜饭后稍凉服用;肺阴亏虚宜饭前稍凉服用;2急支糖浆: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3复方鲜竹沥液:风寒咳嗽者不适用;服药期间,若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及时就医;4复方甘草片:不宜长时间服用,胃炎及胃溃疡患者慎用;健康宣教1.用药祛痰、止咳药饭后服,服药后勿立即进食水;2.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鼓励多饮水,忌辛辣刺激、过成、过甜、油腻食物; 3.运动缓解期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改善卫外功能;4.生活起居保持空气新鲜,戒烟,消除烟尘及有害气体的污染,慎起居、避风寒,防止外感时邪;5.情志指导患者选择聊天、听音乐、散步等方法自我调理;特别是久病体虚的患者要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6.定期复诊遵医嘱复诊,对于持续时间长于2周的咳嗽,干咳无痰、痰中带血的患者,宜尽早就诊,明确诊断;胃痛定义、病因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胃脘部疼痛,称之为胃痛,又称胃脘痛;胃痛的发生常由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所致;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常见辨证分型、主要临床表现1.胃气壅滞胃脘胀痛,食后加重,暖气.纳呆,暖腐;2.肝胃气滞胃脘胀痛,连及两胁,攻撵走窜,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喜太息,不思饮食;3.肝胃郁热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喜凉饮;4.胃阴不足胃脘隐痛,或隐隐灼痛;嘈杂似饥,饥不欲食,口干不恩饮,咽干唇燥,大便于结;5.脾胃虚寒胃脘隐痛,遇寒或饥时痛剧,得温熨或进食则缓,喜暖喜按;面色不华,神疲肢怠,四末不温,食少便溏;病情观察要点1.疼痛:观察疼痛诱发与缓解因素、疼痛性质、发作时间等;1疼痛诱发与缓解因素:遇寒则痛,饥饿时发作,喜温喜按者多为虚寒,或寒邪客胃;饭后疼痛,遇热加重,恶热拒按者多为实热证;情志不畅,肝火内盛者爹为实证,或本虚标实;2疼痛性质:钝痛主要为感受寒邪,或饮食不节;胀痛多为肝气郁结,肝气犯胃,肝胃不和;灼痛多为湿热中阻,脾郁胃热;剧痛难忍,一般方法难以缓解,应考虑外科急腹症;2.伴随症状1伴随反复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疼痛缓解,多为饮食失调;2伴随大便溏泄,口淡纳呆,多为脾虚;3伴随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多为肝气郁滞,肝胆湿热;4伴随呕吐咖啡样物、解黑便甚至血便者,多为消化道出血,应加强护理;5如疼痛突然加剧,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时出,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要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紧急处理;症状护理要点1. 食滞胃痛可禁食6~12h,缓解后渐给全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用探吐法催吐;2.脾胃虚寒性胃痛可热敷胃脘部.3.气滞胃痛者可用热水袋进行热敷;4.大便溏泄,次数增加,应加强肛周皮肤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5.伴有呕吐者,吐后予淡盐水或黄花漱口液漱口;神志不清伴呕吐时,立即采取抢救措施: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排出物,保持气道通畅;饮食护理要点饮食应遵照“定时、定量、定性”的原则,应清淡易消化,避免暴饮暴食、饥饱失常、寒热不调;忌食烟酒、辛辣油炸甜滑、大甘大酸、霉烂变质、生冷坚硬之品;1.胃气壅滞宜食行气化滞消食之品,如萝卜、山楂、燕麦等,可饮大麦茶,焦三仙煎水代茶饮;食疗方:小米粥、山楂粥等;2.肝胃戈滞宜食行气解郁之品,如萝卜、柑橘等;悲伤郁怒时暂不进食;食疗方:玫瑰薏仁粥;3.肝胃都热宜食清肝泄热之品,如菊花晶、绿豆汤、荷叶粥等;注意食后不可即怒,怒后不可即食;食疗方:包菜汁鲜包心菜、白糖、豆胆粉新鲜猪苦胆、黄豆;4.胃阴亏虚宜食益胃生津之品,如西瓜、梨、甘蔗、莲藕等;多饮水或果汁,可用石斛,麦冬煎汤代茶饮;胃酸缺乏,可饭后吃山楂、话梅、乌梅汤等酸甘助阴;大便干结者,可食蜂蜜、白木耳以养胃润肠通便;食疗方:四汁蜂蜜饮芜青叶、胡萝卜、芹菜、苹果、蜂蜜;5.脾胃虚寒宜食温中健脾之品,如牛奶、鸡蛋、黄鱼、鳗鱼、龙眼、大枣去皮等;食疗方:吴茱萸粥吴茱萸、粳米适量、生姜、葱白少许;中药使用护理要点口服中药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1脾胃虚寒者中药宜热服l肝胃郁热者中药宜凉服;开胃健脾和制酸的中药宜饭前服;消食导泻和有刺激的中药宜餐后服用或同时迸食少许;呕吐的患者可少量分次服用,或服用前用生姜涂舌面以减少呕吐;2附子理中丸:药后如有血压增高、头痛、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药;情志护理要点1.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是诱发和加重本病的重要原因;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者,容易产生悲观、焦躁的情绪,因此注意观察患者,指导患者避免精神刺激或情绪激动,保持稳定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常用的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方法有以情制情法、移情法、升华超脱法、暗示法、开导法、节制法、疏泄法等;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争取家属亲友的密切配合;3.加强护理宜教、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健康宣教1.用药严格遵医嘱服药;服药期间,注意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及油腻食物,并保持心情舒畅;慎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红霉素、皮质激素等,以免诱发胃脘痛及出血;2.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以软烂为宜,胃酸多者,不宜食酸性食品;切勿饥饱不一,冷热不均,暴饮暴食;忌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3.运动加强锻炼,可参加适量的健身运动;4.生活起居起居有节,保证充足睡眠,根据气候变化,适量增减衣被;注意胃脘部保暖,防止受凉而诱发胃脘痛;可采用指压止痛的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5.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克制情绪波动;6.定期复诊遵医嘱定期复查,如出现疼痛、呕吐、反酸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中医外科护理概述 • 中医外科护理的基本原则 • 中医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 中医外科患者的康复与保健指
导
01
中医外科护理概述
中医外科护理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中医外科护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 下,结合外科疾病的特点,运用 护理技术对病人进行全面、整体 的护理。
护士需要了解治疗方案的目的、方法 、注意事项等,以便更好地协助医生 进行治疗。
03
中医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外科感染性疾病的护理常规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
口愈合情况。
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 取适当的止痛措施,如 冷敷、热敷、药物治疗
等。
发热护理
监测患者体温,遵医嘱 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治
康复。
04
中医外科患者的康复与保健指 导
外科患者的康复指导
01
02
03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 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预防感染。
功能锻炼
根据手术部位和病情,指 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 炼,促进康复。
预防并发症
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如 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 加强基础护理。
外科患者的饮食调护
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自身认 知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如定期检查、健康指导等。
预防为主原则要求护士具备预 见性思维和主动服务意识,以 便更好地预防并发症和继发症 的发生。
护理与治疗相结合原则
护理与治疗相结合原则是指护士在护 理过程中,要与医生密切配合,确保 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护理与治疗相结合原则要求护士具备 团队协作精神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以便更好地与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 合作。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1次。
6.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7.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2)保持引流管通畅脱落,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 次。
(3)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4)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5)急腹症患者,诊断不明前禁用止痛剂或热敷。
(6)手术患者按外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9.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0.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12.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4.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二、外科手术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耐心解释疾病发生的原因、转归、预后,以消除思想顾虑,指导患者应用松弛疗法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练气功、听音乐等,使患者以最佳精神状态接受手术。
专科病种中医护理常规一览表
专科病种中医护理常规一览表
科别专科病种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肺胀、眩晕、胸脾肺胀的护理常规
眩晕的护理常规
中医骨伤科锁骨骨折、腰间盘突出锁骨骨折的护理常规
腰间盘突出的护理常规中医脑病科中风、面瘫中风的护理常规
面瘫的护理常规
中医妇产科先兆流产、异位妊娠先兆流产的护理常规
异位妊娠的护理常规
中医五官科暴盲、耳鸣耳聋、喉瘖、瞳
神紧小暴盲的护理常规
耳鸣耳聋的护理常规喉瘖的护理常规
瞳神紧小的护理常规
中医儿科肺炎、咳嗽肺炎的护理常规
咳嗽的护理常规中医肿瘤科肺积、噎嗝肺积的护理常规
噎嗝的护理常规中医康复科肩凝、肩周炎肩凝的护理常规
肩周炎的护理常规中医外科狐疝、痔狐疝的护理常规
痔的护理常规。
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患者床位安排中医外科患者床位安排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距离应充足,以便进行护理。
2.床位的地面应当平稳整洁,以便患者行动。
床铺上的床单应当干净无污染。
3.床自身应当充分稳固,床栏应当可靠。
兑够的安全扶手和安全带会给患者更深的护理信心。
4.床的朝向应当避免接受强烈光照和机械震动,同时还要保持通风性良好。
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监测中医外科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非常重要,包括:1.体温:应当在晨起以及吃饭前后测量患者的体温,特別是针对低烧等指标。
2.呼吸:调查患者的呼吸频率,有无口臭等。
3.脉搏:测量患者的脉搏是一个常规检查项目。
患者应当打开手臂,腕部和两侧均应当测量。
4.血压:在适当时间间隔测量患者的血压,记录下来以供后续监测分析。
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是一种常见的非药物降温策略,包括:1.冷敷:患者额头等部位可以使用湿润和冷却的敷料降温。
2.换气:打开窗户和门,保持房间通风。
夏天避免日晒,减少室内热量。
3.剥光:更换石膏布和粘贴物时,裸露的肌肉会帮助患者降温。
饮食调理中医外科患者的饮食调理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热量:患者的热量摄取应该充足,每天饮食量应符合身高、体重和年龄等因素。
2.食物烹饪:应当注意食物烹饪安全和食物营养均衡,以避免给患者带来其他不方便。
疼痛管理针对中医外科患者的疼痛管理需要考虑如下几点:1.疼痛评估:减轻疼痛首先需要了解疼痛的程度、部位和疼痛类型。
2.疼痛缓解: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各种类似止痛药、药物泵和化学冻疮膏等辅助措施。
3.非药物治疗:包括理疗、针灸、按摩等疼痛控制的方法。
中医外科患者的护理需要密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患者床位安排、生命体征监测、物理降温、饮食调理、疼痛管理等方面,以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的照顾和关心。
中医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之肠痈护理常规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寒 战等。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如 血常规、腹部B超等,可明确诊断。
疾病发展与预后
疾病发展
肠痈初期,病情较轻,若及时治疗,预后良好;若病情发展,可出现脓肿、穿 孔等严重并发症。
预后
与病情轻重、治疗及时与否及个体差异有关。若治疗及时,预后较好;若治疗 不及时或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营养支持
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液、肠内营养等,以增强 其身体抵抗力。
03
术后护理常规
术后观察与记录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 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及
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伤口观察
注意观察手术切口的情况,包括切 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及时 更换敷料,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02
术前护理常规
术前准备与评估
01
02
03
术前检查
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术前检 查,如血常规、尿常规、 肝肾功能等,以评估患者 身体状况。
皮肤准备
做好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 ,如剃除毛发、清洁皮肤 等,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 险。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 估,包括病史、体征、实 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手术 方式和风险。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持切 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的发生。
预防出血
密切观察切口周围有无出血迹象 ,如发现出血应及时采取止血措
施。
处理措施
如发生并发症,应立即报告医生 并协助处理,如感染、出血等。 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工作,
外科常用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肠痈多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情志不调、六淫入侵以致肠道传化失司,气血瘀滞、糟粕积滞化热生脓而发病。
病位在肠。
阑尾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临床表现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临证护理(一)生活起居护理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禁食者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2.严密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腹部肌肉紧张度的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记录。
3.手术治疗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
(二)辩证施护1.气滞血瘀证:表现为腹部胀痛、钝痛或隐痛。
右下腹压痛、拒按。
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滑。
(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局限炎症。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不要进食产气食品,可进食清热活血作用药膳汤、粥类如:如田七煲瘦肉汤等。
(3)遵医嘱予耳穴治疗或艾灸双足三里穴等2.邪热内蕴证:表现为腹痛持续,身热显著,痛而拒按,身热弛张,口渴不欲饮、尿黄、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数。
(1)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双柏散外敷右下腹。
(2)发热时可遵医嘱行物理降温。
热退汗出后及时抹汗更衣,慎防风寒。
(3)能进食者嘱其多饮水,可饮用清凉饮料,如茅根水、菊花茶、红萝卜马蹄竹蔗水等。
(4)中药内服宜微凉服。
3.热毒炽盛证:表现为腹痛剧烈而拒按,压痛遍及全腹,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1)调情志,安慰患者勿紧张,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宜禁食(3)阑尾穿孔,脓毒扩散,以致肠管麻痹,传化失司,气滞腹胀者,可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
(4)血压稳定者取半卧位以利于炎症局限。
(5)中药宜凉服。
(6)本证型大多需手术治疗,故应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三、饮食护理1.如呕吐频繁或有腹膜炎者及手术前禁食、禁水。
2.饮食的原则是逐步过渡,以清淡易消化为宜。
肛门排气后酌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少量流质饮食,逐渐增加到全量流质,勿进牛奶,以免腹胀,逐渐改为进食半流质,然后恢复普通饮食。
3.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饮食,新鲜水果、蔬菜、禁烟酒,忌食肥甘厚腻,辛辣生冷,鱼蟹等物。
外二科三种常见疾病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中医护理常规(阑尾炎)因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忧思抑郁、暴急奔走或跌扑损伤等因素致温热内阻,使败血浊气壅积于阑尾所致,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肠,阑尾炎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二、休息指导:病室安静,注意休息,严重者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或患侧卧位,防止炎症扩散。
三、饮食指导:1、热毒型及呕吐频繁者暂禁饮食;2、淤滞型和湿热型可进流质或半流质如米汤、稀饭等;3、恢复期进高蛋白,蔬菜,水果等,忌食生冷之品。
四、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腹肌紧张度、腹部包块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2、若腹肌紧张逐渐加重,腹肌紧张度增高,伴高热或腹痛突然减轻,而全身症状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3、腹痛加剧时可针刺阑尾等穴,伴发热配曲池,伴恶心呕吐配内关、合谷。
五、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温服,并观察腹痛是否减轻、体温是否下降。
2、服用通里攻下药时,应注意大便情况泻下太过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六、情志护理:介绍病情,安慰患者,诊断明确方可予以镇痛。
若需手术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
七、临证(症)施护:1、腹痛较甚时遵医嘱针刺止痛;2、腹痛或有包块时应遵医嘱外敷中药膏;3、手术后应鼓励早期翻身及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
八、出院宣教:1、慎起居,防风寒入侵引起感冒,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2、避免饮食不节及饮食后剧烈运动;3、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
胆石症中医护理常规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属中医学中的“肋痛”“腹痛”“黄疸”的范畴,是以上腹持续性疼痛或阵发性绞痛,右肩背部牵涉疼,发热,畏寒,恶心呕吐,黄疸为持征,多因感受湿热之邪,阻滞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或排出不畅而致,病位在肝.胆。
一、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二、休息指导:病室安静整洁舒适,嘱患者注意休息,湿热型、毒热型患者应卧床休息。
三、饮食指导:1、饮食宜清淡多维生素,忌生冷、辛辣、酒、海腥、煎炸、油腻及浓烈调味品;2、火毒型、湿热型及高热伴恶心、呕吐的患者暂禁饮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外科胁痛一、定义: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二、临床表现1.肝郁气滞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起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2.肝郁脾虚胁肋胀痛,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纳食减少,身困乏力,口淡乏味,脘腹痞胀,苔白,脉弦。
3.肝胆湿热胁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4、瘀血阻络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
5、肝阴不足胁肋隐痛,悠悠不侏,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或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三、一般护理1、按痛证的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病室宜安静,病情缓解后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3、(1)密切观察胁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因以及伴随症状以辨别实证和虚证。
如胀痛且痛无定处,多属气滞;刺痛剧有定处,多属血瘀;隐痛不已,多属肝阴不足;阵发性绞痛,多为胆石症状。
(2)观察体温、肤色等变化,若寒战高热,上腹剧痛,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呕吐,便秘等症,提示可能有胆囊化脓、穿孔等并发症,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或手术前准备工作。
四、临证护理1、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十宣放血;湿热重者遵医嘱针刺胆俞、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
2、疼痛重者可叩捶胆俞和肝俞;或吴茱萸、食盐各适量,炒热熨胁痛区,用于气郁胁痛。
3、黄疸复者遵医嘱针刺至阳、腕骨、阴陵泉;或耳穴压籽肝、胆十二指肠、神门等穴或给予茵陈、虎杖煎汤代茶饮。
4、大便燥结可用大黄汤灌肠。
5、呕吐重者遵医嘱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或药物穴位注射。
6、胁痛伴恶寒发热或厥脱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复感风寒邪。
.五、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之食物,定时定量,忌食肥甘辛辣及嗜酒渡,宜食用水果、蔬菜、瘦肉及豆制品等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
六、情志护理告知患者胁痛随情志变化而增减,故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过怒、过悲及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可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文化素养,选择适宜的乐曲欣赏,以分散注意力,使患者心境坦然,气机条达。
七、用药护理胁痛时可给服木香粉、郁金粉、玄胡粉各1.5克,以理气止痛,或用芒硝30克布包后敷于胁肋部以助止痛,隐痛者可用生姜、葱白、韭菜、艾叶,加盐同炒后,热敷患处。
八、并发症护理黄痘:见黄疸章节的护理。
九、健康指导1、怡养精神,保持乐观情绪,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志活动。
2、起居有常,避免过于劳倦。
3、劳动中不可用力过猛,避免碰撞伤及胁肋。
4、饮食有节,忌烟、酒、肥甘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5、强健体魄,慎避外邪。
肠痈一、定义:急性阑尾炎是指回盲部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属中医“肠痈”范围,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早期颇似内科急性胃肠炎,随着病情发展,其特征疼痛由上腹部脐周围向右下腹转移,伴有反跳痛。
二、临床表现1、气滞血瘀不发热或发热,腹胀,恶心,呕吐,苔白腻或黄苔脉弦紧,气滞为主者腹痛绕脐不固定,腹壁柔软,血瘀为主者,痛点固定在右下腹,拒按,有轻度反跳痛。
2、瘀滞化热右下腹痛加剧,有明显反跳痛和肌紧张,发热,口渴,汗出,便秘,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细滑。
3、热毒炽盛疼痛剧烈可遍及全腹部,有弥慢性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便秘尿赤,烦燥不安,舌红绛,苔黄,脉洪数。
非手术病人的护理三、一般护理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以半卧位或右侧卧位为宜,病情允许者可在指导下做轻微活动。
2、遵医嘱进食。
3、密切观察腹痛的程度、伴发症状、面色、生命体征等的变化,把握手术指征,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4、鼓励病人定时排便,遵医嘱行大黄牡丹皮汤直肠滴注。
四、临证护理1、腹痛时,可遵医嘱针刺足三里,阑尾,天枢等穴。
2、呕吐的病人在服用中药制剂前,可在舌根滴数滴鲜姜汁以减轻症状。
3、腹胀明显可用茴香、粗盐炒热温熨脐部,或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
4、腹胀呕恶严重可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无效时行胃肠减压。
5、体温过高者或出现高热烦躁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退热药。
6、便秘时,可给予开塞露。
7、腹痛加重,范围扩大,压痛反跳瘸明显,腹肌紧张范围扩大或呈扳状腹,发热超过39度以上者立即置于半卧位,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并按急诊腹部手术做好术前准备。
五、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鱼虾、辛辣、油腻食物。
1、气滞血瘀,应进流食或半流食,气滞腹胀时应指导其多饮萝卜汤、梨汁等清热滋阴通便饮料。
2、湿热蕴结,宜进流食,口渴时可给予鲜果汁、西瓜汁、等以生津养阴止渴,并遵医嘱补充液体。
、毒热炽盛,应禁食,必要时留置胃管。
3六、情志护理进行情志疏导,鼓励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七、用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呕吐者可于舌根部滴姜汁以减轻症状。
2、禁止服用强泻药或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免肠穿孔。
3、应用退热剂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4、服用清热解毒、攻下通腑的中药后应密切观察排便情况,并做好记录。
5、遵医嘱补液,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6、外用药剂时注意局部皮肤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7、初患本病时的症状体征消失后应继续服用中药5—7天,可避免形成慢性阑尾炎或再次发作。
手术病人的护理一般护理1、术前按手术护理常规。
2、术后回房后,先按麻醉不同取卧位,待血压平稳后改为半卧位,防止膈下脓肿发生。
3、回房后要立即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T、P、R、Bp的动态变化,腹部引流量、色、性状、创面渗出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4、抗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并保持输液通畅。
5、饮食护理:术后1—2天胃肠功能恢复、排气后可给予流食。
天可给予软食,但一周内忌食6—4己不适时逐渐改为半流质,术后牛奶或豆制品,以免腹胀。
6、保持大便通畅,如便秘时可用开塞露通便。
7、早期下床活动,轻症病人手术当日及可下床活动,重症者应鼓励床上多翻身、进行肢体活动,病情稳定后及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八、术后并发症护理1、腹腔内出血: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术后当日观察生命体征,若患者有面色苍白、脉速、血压下降等或腹腔引流管有血性分泌物,必须将病人平卧,立即报告医生,吸氧,快速静脉输液,输血,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2、切口感染:预防切口感染,应观察切口敷料,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并严格无菌操作。
要保持病房环境温度适宜,清洁安静。
指导病人多进食易消化的健脾益气食品,如山药、大枣、黄芪炖鸡汤等。
伤口感染一般发生在术后3—5天,如体温升高,切口疼痛且局部有压痛或有波动感时,考虑感染可能,应给予抗生素、理疗等应急处理。
3、粘连性肠梗阻:常为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病人可有阵发性腹痛、呕吐等症状,可遵医嘱,果用针灸疗法或理疗以预防。
早期手术,早下床活动可以预防。
九、健康指导1、注意饮食卫生,忌辛辣刺激、油腻、含气食物和饮料。
2、慎起居,避免腹部受凉。
、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
34、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出院时应嘱其3个月后再次住院做阑尾切除术。
5、若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及时就诊。
六、情志护理安定病人情绪,少思虑,勿悲观易怒,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七、用药护理1、应用麻醉性阵痛药,应避免成瘾。
2、中药汤剂宜温服。
3、使用外用药物时注意观察局部有无不良反应。
八、并发症护理肺栓塞:禁止热敷按摩患肢,防止栓子脱落堵塞肺动脉。
九、健康指导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戒烟酒。
2、坚持下肢运动,尤其是卧床制动者,鼓励做足背伸展活动,必利气血运行,恢复肢体功能。
3、避风寒、慎起居,保护患肢,避免外邪侵袭。
切勿赤脚走路,鞋袜合适,不穿高跟鞋,避免压迫,穿棉质袜,每日勤换,谨防霉菌感染积极治疗足癣。
4、避免久站久立。
5、饮食易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以健脾利湿为原则。
忌食潮腻,鱼腥发物,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坚持做残肢功能锻炼,先从床上活动开始,在手术后疼痛或6肿胀消失后即可开始活动,一旦病情稳定,应尽早下床活动。
腹痛(肠梗阻)一、定义:肠梗阻系不同原因引起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
二、临床表现1、气滞血瘀腹部阵阵作痛,恶心呕吐,腹满拒按,无排气排便,舌质淡或红苔薄白,脉弦。
2、肠腑热结腹痛腹胀,痞满拒按,恶心呕吐,发热口渴,小便短赤,无排气排毛重者神昏谵语,舌质红,苔燥,脉洪数。
3、肠腑寒凝腹痛剧烈,遇冷加重,得热稍减,腹部胀满,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脘腹怕冷,四肢畏寒,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4、水结湿阻腹痛阵阵加剧,肠鸣辘辘有声,腹胀拒按,恶心呕吐,口渴不欲瓢无排气排便,尿少,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数。
5、食积中阻饱餐、用力或剧烈运动之后,腹痛骤起,持续阵发加重,频繁呕吐,上腹胀满拒按,无排气排便,苔黄厚腻,脉滑而实。
6、虫积阻滞腹痛绕脐阵佟,腹胀不甚,腹部有条索状团块,恶心呕吐,有吐.蛔、便虫史,苔薄自,脉弦。
三、一般护理非手术病人护理保持病室整洁、干净、凉爽,要定时通风。
及时更换污染衣被及呕吐物。
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病人的腹部保暖。
2、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规律。
3、肠梗阻病员在血压稳定的情况下应取半卧位。
4、禁食禁饮。
5、胃肠减压:注意固定胃管,保持通畅,持续负压吸引。
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生理盐水或银花、甘草煎水清洁口腔。
并应密切观察记录引流的颜色、性状和数量。
6、准确记录出入量。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以及神志、尿量、腹痛程度、皮肤弹性和肢温等情况。
8、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行中药直肠滴注。
9、呕吐护理:病人要注意保暖,扶助其坐起或头偏向一边。
呕吐后予以冷开水或等渗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并注意颜面部的清洁。
观察呕吐出现时间、次数、性质、量等,并做好记录。
四、临证护理1、腹痛时可遵医嘱行热水袋热敷或盐熨腹部,或遵医嘱654-2针足三里穴位封闭。
.2、呕吐者可遵医嘱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上脘、曲池等穴位以助止吐。
3、如发现血性引流液、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汗出、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细数等休克症状时立即报告。
4、如全身恶化、神志恍惚、烦躁甚至昏迷、体温升高、腹痛腹胀加重、胃肠引流物是血性,应考虑绞榨,及时上报行手术治疗。
5、如为麻痹性肠梗阻腹胀甚者可用新斯的明封闭足三里穴位。
意6、预防药后呕吐可在足三里注射阿托品每穴o.25mg。
五、饮食护理l、不完全肠梗阻者可进流质(不含产气食物:如糖和牛奶),但舞需绝对禁食禁水,肠梗阻解除后12小时可进少量流质,但也要禁食产气食物,48小时后进半流质。
2、禁食生冷黏腻及不消化食物及牛奶、含气饮料等,以防再结。
六、惰志护理给予情志疏导,消除恐、怒、忧等不良刺激,保持乐观积极的心妻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