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处理对策

合集下载

PICC导管纤维蛋白鞘包裹患者的护理分析

PICC导管纤维蛋白鞘包裹患者的护理分析

PICC导管纤维蛋白鞘包裹患者的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纤维蛋白鞘包裹患者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0月期间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82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常护组和预防组,各41例。

两组均行4F Groshong PICC导管置管。

常护组置管后常规护理,预防组增加导管纤维蛋白鞘包裹的针对性预防干预,对比两组导管纤维蛋白鞘包裹发生率及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预防组导管纤维蛋白鞘包裹发生率(2.44%)显著低于常护组(14.63%),导管相关并发症(7.32%)显著低于常护组(24.39%)。

结论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PICC导管纤维蛋白鞘包裹发生率,有助于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PICC;纤维蛋白鞘包裹;并发症;静脉血栓;感染;拔管PICC 是临床建立静脉通道的常用方式,可有效减少反复穿刺的损伤,同时可减少静脉血管刺激性,具有创伤性小、寿命长、安全性高等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较多。

但是,PICC存在一定的导管相关性并发症风险,其中纤维蛋白鞘形成较为常见,可造成堵管、拔管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静脉通道使用,需积极预防其发生、发展[1]。

为此,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0月期间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82例肿瘤患者,总结分析了纤维蛋白鞘包裹防控干预及处理措施,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0月期间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82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常护组和预防组,各41例。

预防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3~72岁,平均57.53±14.37岁。

常护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42~72岁,平均57.84±14.78岁。

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 首次PICC置管者;首次化疗者;穿刺前凝血功能正常;可配合治疗级护理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血液透析长期双腔导管相关纤维蛋白鞘的干预

血液透析长期双腔导管相关纤维蛋白鞘的干预

1 2月行 维 持 性 血 液 透 析 治 疗 长 期 双 腔 置 管 患 者 3 2例 , 男
导管 复功 3例 , 仍 有 2例患 l 0例 , 女2 2例 , 平均年龄 4 5岁 。置管 时间 1 —2 4个月 , 置管位 者使 用尿激酶微量泵持续 泵入后 , 血流量仍低 , 不能维持正常血液透析治疗 , 给予 长期导管更 置均为右侧颈 内静脉 , 透析时间为每周 2—3次 , 低分子肝 素钠 者 ,
对 已形成纤维蛋 白鞘 的病 人采取 尿激 酶微量 泵人方 法 干预治 不行溶栓治疗 ; ( 3 ) 对于导管堵塞 , 生理盐水无法顺利 推人 导管
则放弃溶栓 , 反之则 可溶栓治疗 。 疗, 取得满意效 果 。我们 回顾 性 分析 了纤 维 蛋 白鞘 的护 理干 者 ,
预, 现报告如下 。

8 2 4・
中 国 中西 医结 合 肾病 杂 志 2 0 1 5年 9月 第 1 6卷 第 9期
C J I T WN, S e p t e m b e r 2 0 1 5 Vo 1 . 1 6, No . 9

血 液透 析 长期 双 腔导 管 相 关纤 维 蛋 白鞘 的干 预
陈 嘉① 李 玉婷①
资 料 与 方 法 结 果
纤维 蛋白鞘 形 成 2 4例 病 人 均采 取 定 期 尿 激 酶滴 注法 , 脉压升高 , 导管 失功情 况 , 发生率 为 2 0 . 8 % 。5例导 管失 功患
1 临床资料
我 院血液 净化 中心 2 0 1 0年 4月 ~2 0 1 4年 l 9例导管 通畅 , 仍有 5例 患者 出现 血流量 小于 2 5 0 mL / m i n , 静
维持率在 4 9 %一 5 7 % 之 间 J 。长 期透 析过 程 中 , 导 管 失 功给 换导管 。

纤维蛋白鞘致PICC拔管困难的处理对策

纤维蛋白鞘致PICC拔管困难的处理对策

纤维蛋白鞘致PICC拔管困难的处理对策范祖燕; 杨运娥; 陈妙霞【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9(033)023【总页数】2页(P4171-4172)【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拔管困难; 纤维蛋白鞘; 碳酸氢钠; 脉冲式冲管; 液状石蜡【作者】范祖燕; 杨运娥; 陈妙霞【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5106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部麻醉,不限制病人肢体活动,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1]。

但是,拔管困难也时有发生。

据报道,拔管困难的发生率为9.8%[2],造成拔管困难的原因主要包括血管痉挛、静脉炎、感染、血栓形成、导管异位、静脉瓣发炎、纤维蛋白鞘形成[3]。

纤维蛋白鞘引发拔管困难的报道较少[4]。

钟婷等[5]报道了1例纤维蛋白鞘引起拔管困难的病人,经过镇静和介入方法均未成功,最终以静脉切开方式拔除导管。

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1月5例纤维蛋白鞘致PICC拔管困难病人最终成功拔除导管,避免了手术创伤,现将处理对策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6年3月—2018年11月我院出现因纤维蛋白鞘引起拔管困难病人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5~83岁,中位年龄43.5岁;留置导管类型: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单腔3F型号PICC导管2条,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单腔4F型号PICC导管3条;穿刺方法:传统穿刺1例,B超导引穿刺4例;穿刺部位:肘窝下贵要静脉1例,肘窝上贵要静脉2例,肘窝上肱静脉2例;导管留置时间181~363 d,中位时间263 d;Ⅲ级拔管困难3例,Ⅳ级拔管困难2例。

1.2 方法1.2.1 拔管困难分级拔管困难指各种因素导致拔管过程中出现牵拉感或弹性回缩,致使拔管过程不畅,无法拔出。

PICC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机制和堵管再通方法的研究进展

PICC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机制和堵管再通方法的研究进展

PICC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机制和堵管再通方法的研究进展随着PICC导管在中心静脉置入术中的广泛应用,导管腔内血液与管壁间的生物反应越来越受到关注。

导管堵塞是常见的并发症,在临床应用中经常出现,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和病人安全。

这篇文章将对PICC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机制和堵管再通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浅谈。

一、PICC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机制PICC导管堵塞最主要的原因是导管腔内纤维蛋白鞘形成。

纤维蛋白鞘(Fibrin Sheath)是一种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可溶性血浆蛋白聚集体,其主要由纤维素、血浆凝血酶原、血浆原纤维蛋白等聚合物形成,可在导管腔壁、导管孔和导管端等区域形成。

其形成机制主要包括纤维蛋白鞘前导物的附着、蛋白聚集和胶原和纤维蛋白的聚合等三个步骤。

1. 前导物的附着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为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浆细胞及物质的通路。

PICC导管置管时,输液管道侵入了血管内皮细胞,导致了内皮细胞屏障的破坏,使得细胞所释放的黏附分子(包括明胶、纤维连接蛋白以及纤维蛋白原等)被暴露在导管表面。

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结合,形成纤维蛋白膜。

前导物的附着是纤维蛋白鞘形成的首要步骤。

2. 蛋白聚集纤维蛋白的聚集是由于凝血因子(如凝血酶等)与前导物形成的物质聚合,形成纤维蛋白膜。

纤维蛋白的聚集不断增加导致管腔的狭窄,并会加速纤维蛋白的沉淀。

3. 胶原和纤维蛋白的聚合随着纤维蛋白膜的聚积,胶原和纤维蛋白也进入了聚合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血小板聚集和血流动力学条件,血小板聚集和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和胶原通过固化和沉降形成慢性的、稳定的纤维蛋白鞘。

二、PICC导管堵塞再通方法避免PICC导管发生导管腔内血液与管壁间生物反应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已经出现导管堵塞,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再通导管,为病人提供合适的治疗为重要。

1. 活性溶栓药物与机械清除相比,活性溶栓药物能通过溶解纤维蛋白鞘的形成物质而非只是局限地瓦解其表面。

重点需要注意的是,溶栓过程中活性药物还会作用于已凝固的血小板形成的血栓,需要对病人进行常规的监护和控制。

大频率尿激酶治疗透析导管形成纤维蛋白鞘的护理干预

大频率尿激酶治疗透析导管形成纤维蛋白鞘的护理干预

维蛋 白鞘的置管病人 , 在每次透析上机前给予尿激酶滴注 , 尿激酶浓度为 10m 生理盐水 加入 尿激酶 1 0 l 0万 U, 时间持续 6 n 0mi。结果 : 干预治
疗1 个月后 6 例病人均导管恢复通畅 , 2例病人 3 有 个月后再次形成纤维蛋 白鞘 , 但经频繁滴注治疗后仍然有效 。结论 : 大频率 尿激酶滴注法对 于纤维蛋 白鞘的干预治疗效果较好 , 可维持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的通畅性 , 达到满足透析充分性所需的血流量 , 增强透析效果。 关键词 半永久性双腔导管 ; 血液透析 ; 尿激酶 ; 纤维蛋白鞘 d i 0 3 6 /. s .6 2 9 7 -02 0 ・ 1 0: .9 9j in 17 — 6 6 2 1 ・3 0 5 1 s
密切 观察病情变化 , 注意有无 出血倾 向, 如皮肤 、 黏膜 出血 , 皮
下血肿等 , 必要 时检测血凝指标 , 尤其对合并有病毒性肝炎 的 患者。尿激酶应置于冰箱中保存 , 现配现用 , 确保疗效 。
4 讨 论
月选择维持性透析带 C f 的半永久 性双腔导 管的病人 6例 , u 男 4例 , 2例。平均年龄 4 。置管时间 3— 女 9岁 9个月 , 透析 时间均为每周 3次 , 普通肝素 常规量抗凝 。透析 过程 中出现 血流量小于 2 0m/ i, 5 lm n 回路静脉压升高 , 生理盐水可顺利推
带 C 的半永 久性双 腔导 管为接 受维 持性 血液 透析 治 f u
人导管 , 但是血不能顺利地从 导管抽 出( 单向机械活瓣作 用 ) 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流量欠佳而 回血静脉压 高, 均考 虑纤维蛋
白鞘 形 成 。
疗但难以建立 动静脉 内瘘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血管通路 。据 报道 , 1 其 年维持率 在 4 % 一7 % 之 间… 。保持 导管 通 畅 , 9 5 延长其使 用时间 , 保证透析 效果 , 是血液净化工作非常重要的

维持性血透患者半永久性置管的认识与指导

维持性血透患者半永久性置管的认识与指导
外源性材料进入血液可导致血小板黏附并聚集于表面,形 成纤维蛋白鞘和凝血块,从而激活凝血机制。其中导管的 硬度和材料是两个重要因素。目前认为最佳的材料是聚氨 酯,尤其是聚矽氧烷生物材料最好,其有热固性,常温下 是柔软的,聚氨酯具有热塑性,在体温下变软。
导管有28、36、45、60cm等长度,而从导管顶端到涤纶套 位置长度有15、19、25、40cm不等。
关节炎、骨髓炎等 临床怀疑为导管相关菌血症或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可能 时,立即行微生物检查,并开始通过静脉及导管途径经验 性应用抗生素,不建议未经判断而草率拔除,以免损失透 析通路。
导管功能不良-感染
出口感染:导管距离出口2cm以内的感染,一般无发热
等全身症状,可以采用出口部位局部消毒,或口服抗生素;
导管功能不良
国外指南指出导管流量小于300ml/min,或者当血泵流量 小于300ml/min时,动脉压小于-250mmHg、或者静脉压 大于250mmHg时,认为导管功能不良;
国内患者体重普遍低于国外患者,导管流量小于200ml/ min,或者当血泵流量小于200ml/min时,动脉压小于250mmHg、或者静脉压大于250mmHg时,无法达到透析 充分性,确定为导管功能不良。
使用半永久性导管的指征
AVF尚处于成熟期,而需等待4周以上。或者拟行AVF手术, 因病情需要尽快开始血液透析的患者;
肾移植过渡期的患者;
对于部分生命期有限的尿毒症患者,尤其是晚期肿瘤合并 尿毒症患者;
不能建立AVF且不能进行肾移植的患者; 患有严重的动脉血管病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 低血压不能维持AVF血流量者; 反复心力衰竭发作、制作AVF可能加重或诱发心力衰竭的
维持性血透患者半永久性导管 的认识与指导

血液透析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血液透析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血液透析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血管通路是决定血液透析效果的关键,也是肾衰患者的生命线。

随着透析人数逐年递增,血液透析相关的并发症也逐渐显现出来,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最佳血管通路,对暂时不能或无法实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患者常采用颈内静脉留置涤纶套双腔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因此,护士规范化操作和维护在预防导管感染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标签:血液透析;半永久性双腔导管;感染;护理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方法,而血管通路则是进行血透治疗的先决条件。

只有保护好血管通路,延长其使用时间,才能延长患者的生命,所以我们把血管通路称作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维护。

临床常用的血管通路一般分为临时性血管通路和长期血管通路,临时性血管通路主要是指临时中心静脉双腔导管;长期血管通路主要是指自体动静脉内瘘及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目前也把带cuff双腔导管列入长期血管通路的范畴。

感染和血栓形成是留置导管常见并发症。

因此,中心静脉导管的规范化操作和维护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防止其并发症发生的关键[1]。

本文拟就血液透析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做一综述。

1血液透析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应用现状自从20世纪80年代各种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S)在透析治疗中应用以来,随着生物材料及应用技术的日益发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不能建立的情况下,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S)已逐渐成为维持血液透析的非常重要的血管通路,在使用过程中,其中感染是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研究表明,48%~73%血液透析患者的菌血症是因为血管通路感染诱发,患者最常出现的临床表现为透析中出现发热不适等,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

反复发生感染的患者,经治疗效果不佳,必须拔管。

为了维护导管的使用寿命,预防和治疗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关键。

透析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滴注尿激酶的应用与护理

透析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滴注尿激酶的应用与护理
抗凝 ,均 采用右颈 内静 脉人 口,使用美 国C o v i d i c n l l c 公司提供 的带涤
3 . 1对 纤维蛋 白鞘 形成和治疗 的认识 :半永久性双 腔透析 导管通过 颈 内静 脉直接 到达 上腔 静脉 和右 心房 连接水 平 ,具有 较高 的血 流量 。
纶环 半永久 性双腔 透析导 管 ,型号为 1 3 . 5 F r ×3 6 c m;尿激 酶为 辽宁 天龙 药业生 产的注 射用 尿激酶 ( 1 0 万单位/ 支 ) ,在 透析 时患者 均经
中图分类号 :R 4 7 3 .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5 )1 6 - 0 2 5 4 - 0 2
半永 久性 双腔 透析 导 管为 维持性 血 液透析 患者 在 动静 脉 内瘘建 立 上存 在 困难时 和无 法耐受 或 维持动 静脉 内瘘 时建 立了有 效血 管通 路 。然 而 ,在 透 析 导 管长 时 间 应用 下 ,导 管周 围容 易形 成 纤 维蛋
静脉导程 】 。只
机分为观察 组与对照 组各 2 0 例 ,观察 组形成纤 维蛋 白鞘动脉端 l 7 例,
要导 管 留在体 内 ,机 体就 会针 对导 管做 出保 护性反 应 而不断 形成 新
2 5 4 ・临床护理 ・
J u n e 2 0 1 5 , V o 1 . 1 3 , N o . 1 6
透析导管纤维蛋 白鞘形成滴注尿激酶的应用与护理
唐 成 花 雷 红 卫 邓 渐英
( 桂 阳县第一人 民医院,湖南 郴州 4 2 4 4 0 0 )
【 摘 要】 目的 对 透析 导 管纤维 蛋 白鞘形成 滴 注尿 激酶 的应 用方 法与护 理进 行 分析 。方法 选取 2 0 0 9 年 1月至 2 0 1 3 年 1 2月于我 院行透 析导

半永久性透析导管的护理

半永久性透析导管的护理
1.2.1.尿激酶导管滴注法:每隔两周1次,于透析结束时,把透析器内血液全部回完后,将10万单位尿激酶加入100mlNS,使用两个输液器分别连接导管的A、V接头,缓慢滴注,30min滴完,再分别注入肝素原液封管,特别要注意要按导管上标记的管内容量来决定注入多少毫升肝素,用碘伏消毒接头,并用一次性肝素帽封口。
1.3.2.定期使用尿激酶的注意事项:①必须先告知病人使用尿激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②使用前测血压;③溶栓时必须专人操作,专人监护,密切观察病情。④尿激酶要在冰箱内保存,现配现用。
2.结果
有4例患者通过悉心护理,从未发生导管堵塞和感染等并发症;有1例用尿激酶滴注后导管恢复功能;有1例用尿激酶溶栓法恢复功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县属小县城,自2005年至今在上级医院置入半永久性导管已有6例,其中女1例,男5例,平均年龄62岁,肥胖1例,糖尿病3例,高血压肾病2例。
1.2.方法根据病人凝血功能及近期有无外伤、出血、手术等情况,决定使用尿激酶的不同给药方法;无上述情况的病人均采用定期尿激酶导管滴注法,有上述情况则采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法。
1.2.2.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法:每隔两周一次,于透析结束后,用碘伏消毒导管的A、V接头,用NS20ml将A、V导管内血液冲洗干净,肝素原液4ml溶解10万单位尿激酶,按照导管腔容量分别注入导管A、V端,一次性肝素帽封口.3.1.严格无菌操作,对长期留置导管的各类操作需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人员必须戴帽子、口罩、消毒手套,操作中禁止与病人交谈,取下肝素帽前,严格用碘伏消毒导管A、V端,并尽量避免导管接口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所以拧下肝素帽后,立即接上注射器或血路管,并用无菌治疗巾包裹,直至透析结束。结束后严格消毒导管皮肤出口及导管,用无菌敷料固定和包扎,肝素帽一次性使用。

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应急预案

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应急预案

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应急预案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表现为导管内血栓形成及导管周围纤维蛋白壳形成。

1.导管内血栓形成1)原因:患者高凝状态、封管肝素用量不足或血液返流入导管腔内所致。

2)血栓形成的表现:当血管内有血栓形成时,用空针用力抽吸而无血液流出。

3)血栓溶解方法:尿激酶封管法,根据管腔容积配置尿激酶溶液,将尿激酶25万u溶于生理盐水3、5ml中,用两支5ml注射器分别抽吸尿激酶盐水1、6ml,每支含尿激酶12、5万u,,分别插入静脉管腔及动脉管腔用力抽吸,缓慢放手,如有阻力不可向管腔内推注,如此反复多次,使尿激酶缓慢进入管腔保留1~2小时,回抽出被溶解的纤维蛋白或血凝块,然后用纯肝素封管保留至下次常规透析。

2.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形成1)原因:导管长期在静脉内留置,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逐渐沉积在导管周围,形成一层包裹在导管周围的袖套样纤维蛋白鞘,该纤维蛋白鞘充当了阀门作用,在血泵抽吸作用下,被吸附于导管口处,影响血液引出。

2)临床表现:将盐水导管内注入容易但抽出很困难。

3)溶解纤维蛋白鞘的方法:尿激酶滴注法,在透析前拧开导管口,用注射器用力抽尽管腔内的肝素溶液。

配置尿激酶溶液,将尿激酶25万u溶于生理盐水200 ml中,每支导管滴注100 ml(含尿激酶12、5万u,),滴速10~15滴∕min,时间1、5~2、5h。

滴注完毕后采用无肝素透析,使患者血液中未代谢的尿激酶弥散到透析液中,排到体外,防止患者出血。

使用尿激酶滴注法前后应监测患者PT、APTT。

4)如果溶栓失败应拔管或通过引导导丝进行更换新导管。

3.预防措施1)在透析后用无菌注射器分别向双腔导管中注入生理盐水20~40ml以冲净导管内血液,防止残留。

2)用肝素原液封管,剂量比管腔容积多0、1~0、2ml,一边推一边关闭导管夹,确保正压封管,防止血液逆流回导管内发生凝血。

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处理对策

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处理对策

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处理对策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处理对策张云霞杨萍王丽敏赵伟目的: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存时间也逐渐延长。

老年人、心血管、糖尿病、肥胖等透析患者的不断增加,这些患者由于血管条件及自身因素的影响,不能以体表外周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长期血管通路的建立问题成为制约这些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主要因素。

中心静脉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的问世,成为了无法建立静脉内瘘患者的生命线。

但是,导管纤维蛋白鞘的形成是导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透析中心应用尿激酶溶管治疗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纤维蛋白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行永久性双腔导管植入术患者21例,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龄最大者81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54.5岁。

13例功能良好,一直在本中心进行血液透析;两例出现功能不良;6例回当地透析,因导管功能不良返回本透析中心。

对导管血流不畅,通过变换体位不能解决的,可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尿激酶的溶栓疗法。

方法一:用50毫升注射器抽取盐水50毫升,溶解尿激酶25万单位,每一毫升生理盐水含尿激酶25万单位,用微量泵以10毫升/小时的速度,从导管动脉端和静脉端同时泵入,持续泵入5-6小时。

方法二:对单侧导管功能不良者,可用尿激酶25万单位,同法溶解后,以10毫升/小时速度单管泵入,持续泵入10小时。

两种方法连续泵入3到4天,泵入过程中要实时监测患者血凝情况,3到4天后,溶栓效果不佳者,可在介入下行管路内圈套器技术,原位换管或经皮经股静脉纤维蛋白鞘剥除术。

结果:4例溶栓3天后,血流量恢复正常(200毫升-250毫升);2例溶栓四天后,血流量恢复正常;1例在介入下行管路内圈套器技术治疗后血流量恢复正常;1例给予介入下原位换管治疗。

结论:随着半永久性透析导管的使用增多,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机会也在逐渐增多,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及相关血栓的形成,是造成导管功能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良好的护理,合理的尿激酶应用,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关键。

PICC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机制和堵管再通方法的研究进展

PICC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机制和堵管再通方法的研究进展

PICC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机制和堵管再通方法的研究进展曹莉萍;闫伟娜【摘要】综述了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机制和堵管后再通方法,为临床上PICC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后的导管再通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mechanism of catheter fibrin sheath formation in the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and the method of recanalization after catheterization,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catheter recanalization after catheterization of fibrin sheath.【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7(031)031【总页数】3页(P3912-3914)【关键词】PICC;纤维蛋白鞘;形成机制;堵管;再通;药物溶解;纤维蛋白鞘剥离【作者】曹莉萍;闫伟娜【作者单位】102218,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102218,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置入且导管头端留置于深静脉的插管技术。

因其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使用及维护相对方便,现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随着PICC应用的增多,其并发症也逐渐凸显出来。

纤维蛋白鞘是包裹于中心静脉导管表面,由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组成的膜状物,该膜状物的形成是导致PICC导管失功最常见的原因[1]。

研究证实,所有类别的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导管外都有不同程度的纤维蛋白鞘形成[2-3],并对机体造成各种严重的不良影响,延误治疗。

右颈内静脉双腔中心静脉置管后纤维蛋白鞘形成致拔管困难1例

右颈内静脉双腔中心静脉置管后纤维蛋白鞘形成致拔管困难1例

右颈内静脉双腔中心静脉置管后纤维蛋白鞘形成致拔管困难1例周华丽; 马洪丽; 邱礼平【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9(033)021【总页数】3页(P3816-3818)【关键词】拔管困难; 中心静脉; 导管插入术; 纤维蛋白鞘; 颈内静脉【作者】周华丽; 马洪丽; 邱礼平【作者单位】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9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指经皮肤直接自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等进行穿刺,沿血管走向直至腔静脉的插管[1]。

中心静脉具有管径粗、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插入导管较短等特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受液体输入浓度、pH 值的限制,输入的液体很快被血液稀释,因此不会导致对血管的刺激,血管并发症相对较少,因而广泛应用于不宜外周静脉治疗的病人,在临床病人特别是肿瘤病人中应用广泛,但也存在着静脉炎、血栓形成、导管断裂、相关性感染、拔管困难等问题[2]。

据有关文献报道,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拔管困难病人发生率为0.05%~9.80%[3-4],而CVC 拔管困难的报道很少,暂无统计数据。

尽管中心静脉导管拔管困难发生率低,但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很可能会造成导管断裂,损伤血管组织等,严重者甚至还会引起其他无法预测的意外而造成医疗纠纷,故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现将我科1 例右颈内双腔中心静脉置管后纤维蛋白鞘形成致拔管困难的护理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病人,女,57 岁,主因“进食后吞咽梗阻伴疼痛4 个月,加重伴呕吐1 个月”收入我院。

入院4 个月前病人进食后出现吞咽梗阻,伴腹痛,不伴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黑便、骨痛等,于外院就诊,效果不佳,病人未重视,入院1 个月前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伴呕吐,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外院病理:贲门高级别上皮内瘤,组织结构较为复杂,高度怀疑癌变。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半永久性置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效果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半永久性置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效果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半永久性置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效果【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半永久性置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以信封法的方式对60例患者进行分组,包括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接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针对性溶栓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半永久性置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率。

结果:观察组半永久性置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给予针对性溶栓护理,能够有效避免半永久性置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值得推广。

【关键词】:半永久性置管血栓;纤维鞘形成;血液透析;针对性溶栓护理血液透析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过余的水分及代谢残留,受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影响,动脉静痿的建立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半永久性置管的选择率不断提升,继而提升了半永久性置管血栓与纤维鞘形成的临床风险[1]。

因此,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析针对性溶栓护理在预防半永久性置管血栓与纤维鞘形成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以信封法的方式对60例患者进行分组,包括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接常规护理,其中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73.48±2.94)岁,留置时间9~18个月,平均(13.93±3.27)个月;给予观察组针对性溶栓护理措施,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3~89岁,平均年龄(74.13±2.96)岁,留置时间8~18个月,平均(14.62±3.58)个月;两组患者均符合血液透析治疗标准,患者均已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良好,排除消化道出血、溃疡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等,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满足对比条件。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对策。

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存在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在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情况下,对80例患者进行100次导管内以肝素为主的护理方式。

结果:在100次常规置管护理中成功率为92%,在进行透析时其血流量满足治疗的要求,且患者不存在皮疹、发热、栓塞和出血等情况,中心静脉导管出现血栓和纤维鞘几率低。

结论:严格实施常规护理与常规置管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透析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关键词】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血栓;纤维鞘;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319-02血液透析主要是患有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之一,而其治疗的前提是建立起适合的血管通路,保证透析时血流量达到100~300ml/min,以保障治疗的安全性,避免出现血栓、出血和感染等情况。

中心静脉导管作为替代的血管通路,其主要应用于无法建立起动静脉内瘘的透析患者以及因为进行短期、紧急血液净化而缺少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患者中,但是导管血栓和纤维鞘的形成大大影响了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寿命和功能,影响血液透析的质量,因此本文通过研究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对策,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存在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比例为55:25,年龄涉及的范围为23~85岁,平均年龄为52岁,原发病有糖尿病引发的肾病、血管炎、慢性肾炎以及肾动脉重度阻塞引发的缺血、梗阻性肾病等,其中有35例患者属于右颈里静脉置管、10例患者左颈里静脉置管,18例患者右股间静脉置管,而17例为左股间静脉置管。

长期导管若干问题及解决方案

长期导管若干问题及解决方案
u 中位生存期 31±2.8个月 u 上海长征医院最长者使用13年
长期导管有哪些特性
u 材料:硅胶、聚氨酯、聚矽氧烷 u 体外有一定硬度,体内比较柔软,
生物相容性好、对血管损伤小 u 带有涤纶套
怎样做到成功置管
u 导管尖端位置:右心房的中上部,体表标志胸 骨右缘第3、4肋间,术前胸片定位 u 穿刺部位适中 u 隧道8-10cm u 完美弧度 u 卡夫离出口3-4cm u 超声引导 u 严格无菌操作 u 术前准备充分
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2011年-2013年月)
病原菌
G+菌 金黄色葡球菌 表皮葡球菌 溶血性葡萄球菌 耳葡萄球菌 G-菌 大肠埃希氏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 格高菲肠杆菌 液化沙雷氏菌 合计
颈内静脉 临时管 永久管
7
2
4
1
1
0
0
1
1
0
0
0
0
1
0
1
13
6
股静脉
1 1 0 0
1 1 0 0 5
菌株合计 构成比%
发病机制
皮肤污染
接触污染
细菌黏附在导管上 Biofilm形成 Biofilm增加 菌血症
致病菌
常见: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 球菌,和白色念珠菌。
少见: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蔓不动 杆菌等,放射性土壤杆菌也有报道。
真菌感染在近年来有增加趋势。
我院流行病及微生物学
19
67.85
11
45.83
6
25.00
1
4.17
1
4.17
5
20.83
2
8.33
1
4.17
1

中心静脉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原因与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原因与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原因与护理摘要】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其周围均有纤维蛋白鞘的形成。

纤维蛋白鞘是有平滑肌细胞、红细胞、血栓、内皮细胞及胶原蛋白组成[1]。

而这种膜状物的出现是导致静脉狭窄,继而导管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了解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原因,增强导管护理的相关知识,以维护与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原因;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354-02中心静脉导管(tunnel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TCCs)是继自体动静脉内瘘最常用的血管通路,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保障。

随着透析技术的提高,医保的改革,我国血液透析的病人日趋增长。

其中患者因自身血管条件差,心功能差,内瘘未成熟或多次失败,病情需要立即开始血液透析治疗而选择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2]。

研究表明:在使用TCCs的患者中,导管内都有纤维蛋白鞘形成[3-4],是造成导管失功的主要原因,故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对中心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的管理提供依据。

1.纤维蛋白鞘的认识早在20世纪中期就有关于这种表面物质的报道,1964年首次对这种膜状物进行了描述[5]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命名为纤维蛋白鞘。

纤维蛋白鞘是有细胞成分与非细胞成分组成的膜状物,它起始于导管的头端,在置管24h后开始形成,延导管壁延伸,达到管壁全长约需要5~7天的时间,与静脉壁紧密相联,即使导管拔出也不易被移出。

2.纤维蛋白鞘的组织病理学1971年,1篇对55名锁骨下静脉插管的患者尸体解剖的研究,首次对纤维蛋白鞘的组织病理学成分进行了报道。

该篇认为纤维蛋白鞘主要是血液中纤维蛋白沉积而成。

1996年Farrell等人对15只大鼠进行颈静脉插管的研究,表明早期形成的血栓中含有纤维蛋白成分,7天后血栓机化,形成一种致密的半透明的纤维结缔组织,即纤维蛋白鞘,而这种致密的结缔组织不易被溶栓剂溶解。

半永久性透析导管血栓防治的护理

半永久性透析导管血栓防治的护理

半永久性透析导管血栓防治的护理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半永久性透析导管,如何防治血栓,提高血透效果,延长其导管使用寿命。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50例血栓中应用半永久性透析导管血栓患者,对这50例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

结果:50例血栓中应用半永久性透析导管血栓患者,其中感染例数为3例、血栓例数为2例,平均留置导管时间为17.56±13.25月,平均血流量为220.10±18.56毫升/分钟。

结论:给予半永久性透析导管患者应用每半月尿激酶封管有效的护理,可以延长降低血栓的形成。

【关键词】半永久性透析导管;封管;血液透析【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239-02尿毒症患者尽管血液透析为其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但需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为该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前提条件,故称血管通路为透析患者生命线。

维持性透析患者年限亦不断延长;但随其患者透析时间的延长、年龄的增大及存在血管硬化、糖尿病、静脉血管纤细狭窄、自身的血管条件差等基础病的患者不断的增多,导致具有使用时间长、并发症少的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难以建立,或功能耗尽已成为该部分透析患者阻碍其透析治疗的主要问题,因此血液透析半永久导管成为患者的另一重要通路。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50例血液透析中应用半永久性透析导管血栓患者,这50例患者年龄在19岁~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6±3.25岁,其中男患者占29例,女患者占21例。

患者的肾病类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1例、高血压肾病患者2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7例。

1.2 一般护理所有患者在手术中都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并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手术插管的导管口的血肿情况。

术后给患者宣教导管的护理、嘱其确保导管口干燥清洁,要求患者每次透析治疗时都戴上口罩,以减少鼻腔细菌播散感染风险。

半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血栓及纤维鞘的干预护理体会

半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血栓及纤维鞘的干预护理体会

半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血栓及纤维鞘的干预护理体会
钟娜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8(022)024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半永久性双腔导管血栓及纤维鞘的护理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留置半永久性双腔导管患者采取血栓及纤维鞘的干预护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的导管通畅,效果明显,血流量充足,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留置半永久性双腔导管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是保证降低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关键,从而保证了半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使用寿命.
【总页数】3页(P3484-3486)
【作者】钟娜
【作者单位】萍乡市湘雅萍矿合作医院,江西萍乡 3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影响
2.改良法置入深静脉双腔半永久性导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应用体会
3.循证干预在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中的应用
4.小剂量肝素联合尿激酶封管对新留置半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通畅性的影响
5.循证干预在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处理对策
张云霞杨萍王丽敏赵伟
目的: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存时间也逐渐延长。

老年人、心血管、糖尿病、肥胖等透析患者的不断增加,这些患者由于血管条件及自身因素的影响,不能以体表外周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长期血管通路的建立问题成为制约这些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主要因素。

中心静脉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的问世,成为了无法建立静脉内瘘患者的生命线。

但是,导管纤维蛋白鞘的形成是导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透析中心应用尿激酶溶管治疗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纤维蛋白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行永久性双腔导管植入术患者21例,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龄最大者81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54.5岁。

13例功能良好,一直在本中心进行血液透析;两例出现功能不良;6例回当地透析,因导管功能不良返回本透析中心。

对导管血流不畅,通过变换体位不能解决的,可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尿激酶的溶栓疗法。

方法一:用50毫升注射器抽取盐水50毫升,溶解尿激酶25万单位,每一毫升生理盐水含尿激酶25万单位,用微量泵以10毫升/小时的速度,从导管动脉端和静脉端同时泵入,持续泵入5-6小时。

方法二:对单侧导管功能不良者,可用尿激酶25万单位,同法溶解后,以10毫升/小时速度单管泵入,持续泵入10小时。

两种方法连续泵入3到4天,泵入过程中要实时监测患者血凝情况,3到4天后,溶栓效果不佳者,可在介入下行管路内圈套器技术,原位换管或经皮经股静脉纤维蛋白鞘剥除术。

结果:4例溶栓3天后,血流量恢复正常(200毫升-250毫升);2例溶栓四天后,血流量恢复正常;1例在介入下行管路内圈套器技术治疗后血流量恢复正常;1例给予介入下原位换管治疗。

结论:随着半永久性透析导管的使用增多,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机会也在逐渐增多,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及相关血栓的形成,是造成导管功能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良好的护理,合理的尿激酶应用,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