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讲《湘夫人》:屈原的浪漫情怀与香草美人传统

合集下载

《湘夫人》ppt课件

《湘夫人》ppt课件


我把那外衣抛到江中去,
我把那内衣丢在澧水旁。
我在小岛上采摘杜若,
将送给远方的人儿表衷肠。
第 四 段
美好的时机不容易多次得到,
我姑且逍遥自在度时光。
第四段

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诗的行为和心境。

采一枝芳香杜若留待以后送给“远者”,则意味
着希望犹存,思念和追求还将继续。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是劝自己把
统的源头。
楚辞开启的创作母题

香草美人——对《诗经》赋比兴手法的推进 士大夫的臣妾心理,
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的初步定型

悲秋
士不遇
忠怨——忠君爱国,
昏君形象的曲折表现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1、砥砺不懈、特立独 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 真理,敢于反抗黑暗
统治的精神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相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
的执著追求,是否寄托着屈原对 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

相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
“逍遥容与”,是否融进了屈原
在人生偃蹇路途中的宽解自慰?

《九歌》中大多数诗篇都包含有神与神或
人与神相恋的情节。这些恋爱,在诗中又都呈
现会合无缘、彷徨怅惘的状态,透出对生命的
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忧伤怀疑。这里面也



在这幅清秋候人的画面上, 深秋的凉意和情感的寂寞不安 融为一体,渲染出一派难以言 说的凄迷惆怅之情,从而成为 千古传诵的名句。 ——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 《中国文学史》

没有见到心上人,看到的却是“袅袅兮 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的萧瑟悲凉的深秋 景色。瑟瑟秋风、浩渺的秋水、萧萧落叶使 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怅万分。这种写法启发了 无数的后来人,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 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等。

《湘夫人》读后感

《湘夫人》读后感

《湘夫人》读后感第一篇:《湘夫人》读后感等待爱情盛开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一个瑟瑟的深秋,湘君在洞庭湖水边等候湘夫人的到来,他在心中想象了无数次湘夫人到来的场景,想象了无数次湘夫人翩翩而来的风采,甚至都想好该如何表达他度秒如年难捱的离骚,可是却久久都不见湘夫人那窈窕的身影。

他一直执着的等着,告诉自己湘夫人会守约如期而至。

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落花缤纷,湘君苦苦的等候着,可是最终还是没有等到湘夫人。

他失望落寞的表情似乎让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渴望见到心上人却不能实现的悲剧,但其实这是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喜剧。

虽然错过了相遇时间的双方都因相思不见而难以自拔,心灵和感情都遭受了长时间痛苦的煎熬,但是他们的感情是真挚的,因为他们没有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就放弃追求爱情,他们对爱情那么坚定。

“等”这个字究竟有着多大的魔力,一句“我等你”换来多少人痴痴的守候。

纵使流年消逝,青春不再,痴情的人儿依旧在路边海边相约的地点等待着约人,只因他们曾说过的“不见不散”。

望夫石在天边伫立了千百年,只为等到那个让她日夜牵挂的归人,我想她一定等到了那个人,因为她等了太久太久。

湘君、湘夫人也是,他们等了对方那么久,他们也一定能够重逢。

那个时候,会有对的时间,对的人,对的地点。

那个时候,天边将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和煦的阳光将成为最温暖的背景,他们之前所有的深埋的误会隔阂全都将绽放为一朵朵美丽傲人的爱情之花。

终于,他们执着的爱成长为了一棵开满花的树。

这坚定的等待,这繁花的美丽,世间少有。

虽然有很多人执着的等着,但也有很多人选择了放弃。

我从来不会觉得这叫背信弃义,也不觉得这是喜新厌旧,只是觉得是那个人不想再等下去了而已。

总是在想这是不是为自己将来遇到某些不想等待的事提前铺垫的借口,但是,不幸的是,我有着和湘君一样执着的性格,我用不到这些借口。

这只不过是让我从心底里宽恕了那些没有等我的人。

对爱,我也会这样的执着,就算等到沧海桑田,我也要等那个说好会回来的人,只因他曾说过“等我”。

03 《湘夫人》

03 《湘夫人》

赋得洞庭一句,遂令一篇生色,可见《楚辞》写景妙。 ——孙矿: 《楚辞评林》引
写水波、写木叶、写秋风,皆所以写神不来,冷韵凄然。 ——戴震云《屈原赋注》
在这幅清秋候人的画面上,深秋的凉意和情感的寂寞不安 融为一体,渲染出一派难以言说的凄迷惆怅之情,从而成 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
主题探讨
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 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 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 吗?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 的理由。
主题探讨
主题探讨
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 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 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 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着,多么痴 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远于希望的情况下, 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哀怨、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 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
课后练习四-3:说说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对于全 诗所起的作用。
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 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 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 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 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
强烈的失望带来了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感情化的描写,这就 叫景与情谐。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惆怅、幽怨 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屈原并不因此而放弃政治主张和伟大理想,写出了著名长诗 《离骚》等价值很高的、影响很大的不朽作品。
当秦兵攻破楚都消息传出后,他大失所望,悲愤投汨罗江, 以身殉国,这天正是五月初五。

第3讲楚辞《湘夫人》

第3讲楚辞《湘夫人》



悲秋
士不遇

忠怨——忠君爱国,
昏君形象的曲折表现
(四)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
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
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 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 责任的勇气。 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 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
C、代表作《离骚》: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 彩,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一首抒情诗歌。 D、艺术特色:以炽热的感情,奇特的想 象和瑰丽的辞藻,表现其崇高的思想和光 辉的人格。
(一)楚辞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1.灿烂辉煌的楚文化与瑰丽多姿的楚艺术 是楚辞生长的根本源由
楚文化兴起较晚,楚王朝原始宗教——巫教盛 行,国家制度也不及中原各国完善和成熟。但以春 秋战国时代而论,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各有特点,各 有所长。近年来楚地考古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其 财力物力之丰饶,制造工艺之精湛,艺术创造的瑰 丽,远非中原各国所比。若单就艺术领域而论,楚 文化的成就为高。楚文化尤其是楚艺术的一般特点, 如较强的个体意识,激烈动荡的情感,奇幻而华丽 的表现形式等等,也都呈现于楚辞中。
3.楚国民间巫风的影响
“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时,必使巫觋 (xí 男巫)“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充满了原始的 宗教气氛。如《楚辞》中的《九歌》,就是根据楚 国各地民间祭神的歌曲加工创作的。《离骚》中的 巫咸降神,《招魂》中巫阳下招,以及《楚辞》中 凡属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和高贵品质的象征,如峨 冠博带、荷衣蕙纕 xiāng ,乃至丰富的神话故事,都 是受巫风影响而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具体表现。
二、屈原与楚辞
本章重点

《湘夫人》教学设计

《湘夫人》教学设计

《湘夫人》教学设计《湘夫人》教学设计原创:杨华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朗读背诵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身的文言语感并积累文言知识,体会楚辞体的节奏;欣赏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理解诗歌哀怨坚贞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能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多角度探究诗歌主旨,从而体味诗歌借助意象营造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生发对楚辞体这种传统文学样式的喜爱之情,从而更深切地领悟屈原对自己人生理想“上下求索”的追求精神。

教学重点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多角度探究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借助意象营造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湘水之神——导入解题1、导入:湖南岳阳的君山上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竹子,名叫“斑竹”,大家知道它的来历吗?传说湘君(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娥皇、女英(尧帝的二个女儿)听到丈夫的死讯后追随到沅、湘,因丧夫而落下的伤心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这一传说人物有关的诗歌《湘夫人》。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诗体。

因《离骚》是楚辞中最伟大的作品,所以楚辞也称为“骚体”。

特点是:①篇幅较长;②句式参差灵活;③多用“兮”字。

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作家的作品共十六篇编辑而成。

其中屈原的作品最多,价值最高。

《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我国诗歌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是指《诗经》,“骚”指《楚辞》。

3、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湘夫人》赏析

《湘夫人》赏析

《湘夫人》赏析赏析一: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如果把这两首祭神曲联系起来看,那么这首《湘夫人》所写的情事,正发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之时。

因此当晚到的湘君抵达约会地北渚时,自然难以见到他的心上人了。

作品即由此落笔,与《湘君》的情节紧密配合。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较为费解。

“帝子”历来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会作尧之二女,但毫无疑问是指湘水女神。

一般都把这句说成是帝子已降临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节兮北渚”而来;但这样便与整篇所写湘君盼她前来而不见的内容扞格难合。

于是有人把这句解释成湘君的邀请语(见詹安泰《屈原》),这样文意就比较顺畅了。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

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

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而其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

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

接着与湘夫人一样。

他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也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其结果则与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

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

屈原《湘夫人》教案

屈原《湘夫人》教案

屈原《湘夫人》教案篇一:《湘夫人》优秀《湘夫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建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3.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建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长恨歌》未完部分,要求学生明确《长恨歌》主题,并谈谈本人欣赏的语句。

接着学习同样抒写爱情的《湘夫人》。

二、知人论世:(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出色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创始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

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

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

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按照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征询》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在语言方式上,屈原作品打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过失落,灵敏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崎岖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方式都有宏大的制造性。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立的一种具有浓重地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

《湘夫人》读解

《湘夫人》读解

《湘夫人》读解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湘夫人》是《九歌》中的一篇,所祭祀的对象是湘水女神。

古代传说,舜死于南方,舜之二妃娥皇、女英追赶到湘水边,泪洒竹枝,竹枝尽斑,二女终投湘水以死,成为湘水女神。

后人遂以为《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是祭祀娥皇、女英两位女神的。

然而,另有部分学者考辨认定,屈原时代还没有流传娥皇、女英投湘水以死的殉情故事,《湘夫人》所祭祀的就是湘水女神。

《礼记·檀弓》载:“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

”二妃之说起于战国后期,应该是湘水有二女神之说,当地有《湘君》《湘夫人》篇祭祀,后来才将娥皇、女英故事附会到湘水二女神上去。

关于《九歌》缘起,王逸《楚辞章句》卷二解释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

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

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

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

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

”这里值得关注的是两点:其一,《九歌》原来是沅湘之间民间祭祀神灵的歌曲,词语鄙陋;其二,屈原流放当地时加以改编和再创作,其间渗透了自己的“愁思沸郁”,在原来单纯“事神之敬”的主题基础上,融入“己之怨结”,语意更加丰富复杂。

《九歌》祭祀神灵之方式非常独特,朱熹《楚辞集注·楚辞辨证》云:“或以阴巫下阳神,或以阳主接阴鬼,则其辞之亵慢淫荒,当有不可道者。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屈原《湘夫人》简析(通用)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屈原《湘夫人》简析(通用)

屈原《湘夫人》简析本篇与《湘君》是姊妹篇。

《湘君》写湘水女神对男神湘君的迎候,此篇写湘水男神对女神湘夫人的追求,二者都表现了深挚的爱情,又都因爱情受挫而产生种种怨慕和忧思,存在着共同的心理和情感活动模式,所以在写法上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姜亮夫说:“《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是对唱的”,“通过对唱来表现相爱之情,这是民歌的一个特色”。

他说现在的民歌也有这种情况,“二人对唱的唱词完全相同,或者只改动一两个字”。

这里的两个姊妹篇,结尾六句诗基本相同,两篇之中相似而近同的一些情感内容,则可以两相应衬、对照、加深。

本篇的侧重点是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深望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幻景、幻象,从而更显其一往情深。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写湘君在洞庭之滨迎候湘夫人,等了又等,盼了又盼,于恍惚之中似乎看到这位湘水女神在北渚降临,但是秋水伊人,望眼欲穿,还是看不真切,因而愁绪茫茫,忧从中来,只见得秋风起处洞庭扬波、木叶飘落。

写得情景历历,开篇落笔便成千古佳句!湘君恍恍惚惚若有所见者,原不过是一种幻觉,他心上的女神并没有降临。

于是他又踏上草,极目远望,切盼佳人前来赴约,因为原来就准备在晚间幽会的。

但一等再等,还是不见佳人,就想起自然和人世间的一些乖戾反常的现象,山鸟原不栖,为什么落脚到水草丛中?鱼网原不架树,为什么张挂在树梢头上?“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同上篇“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一样,怀疑自己求爱不得其所,因以为喻,流露出困惑、失望的情绪。

于是他在切盼中又想到:沅江有白芷,澧水有木兰,各自散发芬芳,我心中也有一个美好的人,朝思暮想,却不敢对人讲。

他极目远望,神思恍惚,不见佳人,但见流水潺湲。

朱熹说,“沅有芷兮澧有兰”数句,其起兴之例,正犹越人之歌,所谓“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余谓《楚辞•九歌》最得此诀。

屈原《湘夫人》赏析

屈原《湘夫人》赏析

屈原《湘夫人》赏析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蓣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蕰。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网薜荔兮为帷,擗蕙楊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裸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作者简介]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楚国人,他是楚王同姓贵族,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

学识丰富,具有远大政治理想,主张任用贤能、修明法度,抵抗秦国侵略。

后为上官大夫所谗,被怀王疏远,顷襄王时,更因令尹子兰之忌,被流放江南。

最后他眼见国家政事日益混乱,为秦国侵凌,迫近灭亡,悲愤抑郁,自投汩罗江而死。

屈原是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骚体”的创始者,作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强烈地反映了他的进步政治理想,坚决与黑暗现实抗争的性格和热爱祖国的精神,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神话传说和奇妙的比喻,想像丰富,文辞绚烂,是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

[注释]①帝子:它与后面的“公子”、“佳人”都指湘夫人。

在神话传说中湘夫人是古帝尧的女儿,所以称帝子,即后来所称的王子,公主。

渚(zhǔ):水中小洲。

②眇眇(miǎo):望而不见的样子。

愁予:使我忧愁。

③嫋嫋(niǎo):同“袅”,微风吹拂的样子。

④波:用作动词,波浪兴起。

下:落。

⑤茹(fán):草名,长于湖沼地区。

骋望:纵目远望。

⑥佳:一本作“佳人”,指湘夫人。

期:用作动词,约期相会。

张:陈设,张罗。

夕张:是说将要在晚上陈设起来。

⑦萃(cuì):聚集。

《湘夫人》优秀PPT课件

《湘夫人》优秀PPT课件
15
•白玉兮为镇, • 用白玉,做成镇席的宝器,
•疏石兰兮为芳。• 散布石兰啊,让其四处撒播芳香。 •芷葺兮荷屋, • 再把白芷覆盖在荷叶屋顶, •缭之兮杜衡。 • 又把杜衡缠绕在屋顶四方。 •合百草兮实庭,
•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 •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 • 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灵之来兮如云。• 九嶷山的众神啊,纷纷出来迎接湘夫
刻骨铭心的思 念之情。
21
鉴赏诗歌形象
1、齐读全诗。 2、分析:诗歌塑造了谁怎样的形象? 抒情主人公是谁? 诗歌对他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哪些形象特点?
22
目眇眇-登白薠-夕张-远望- 观流水
捐、遗、容与
动作 (实)
等待 期盼
湘 君 幻想如愿相会的情景:心理
(虚)
秋风、木叶、流水:景物(实、虚)

32
人格理想表现之一---《九歌》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 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 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 域,怀忧苦毒,愁思怫郁。出见俗人祭祀之 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 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 以风谏。
——王逸《九歌序》
向往
失望 气愤 平静
23
概括诗歌主旨
1、湘君身上寄寓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 对在不断彷徨迷惘中仍对爱情坚贞
不渝的歌颂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24
屈原
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 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 《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 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2
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 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 的,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纹,传说 是二妃在竹子上抹眼泪印上的;有的竹子上有鲜红鲜红 的血斑,那是两位妃子眼中流出来的血泪染成的。人们 为了纪念他们,就叫这种竹子为湘妃竹。

湘夫人课文精讲

湘夫人课文精讲

湘夫人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湘夫人》是屈原所作的一首诗歌,其段落划分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具体取决于对诗歌内容和结构的理解。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段落划分方式:第一段(开头至“洞庭波兮木叶下”):描绘了湘君在洞庭湖畔迎接湘夫人的情景,以及周围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浪漫的氛围。

第二段(“登白薠兮骋望”至“将腾驾兮偕逝”):湘君登上高处远望,却不见湘夫人的踪影,心中产生了焦虑和不安。

他开始幻想与湘夫人一起驾车飞驰,远离尘世的烦恼。

第三段(“筑室兮水中”至“灵之来兮如云”):湘君在幻想中为湘夫人建造了一座美丽的水中宫殿,并用各种香草和宝石进行装饰。

他期待着湘夫人的到来,仿佛看到了她如云般飘然而至的景象。

第四段(“捐余袂兮江中”至结尾):湘君在等待中感到失望和沮丧,他将自己的衣袖抛入江中,又将单衣扔在澧水旁。

最后,他采来香草杜若,准备送给远道而来的湘夫人,表达自己对她的思念和期盼。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可能的段落划分方式,实际上,诗歌的段落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解和诠释进行不同的划分。

因此,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进行划分。

二、文章赏析《湘夫人》具有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这首诗以湘君思念湘夫人为主要线索,通过描绘湘君等待、失望、幻想和期盼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人类对于真挚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诗歌以湘君在洞庭湖畔等待湘夫人的情景开篇,通过对周围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浪漫的氛围。

这种环境描写不仅展示了湘君内心的期待和焦虑,也为整首诗歌奠定了情感基调。

随着诗歌的深入,湘君的情感变化逐渐展现。

他登高远望,却不见湘夫人的踪影,心中开始产生焦虑和不安。

这种情感变化反映了人类在追求爱情过程中常常面临的困境和挫折感。

然而,湘君并没有放弃,他开始在幻想中为湘夫人建造美丽的宫殿,用各种香草和宝石进行装饰。

这种幻想展示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愿景,也体现了人类对于爱情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

在诗歌的结尾部分,湘君在等待中感到失望和沮丧,但他并没有完全放弃。

《湘夫人》课件

《湘夫人》课件
启示现代人思想
《湘夫人》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对于现代人思考人生、面对困境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05
《湘夫人》的教学设计
《湘夫人》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湘夫人》的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和审美情趣。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对《湘夫人》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湘夫人》优秀课件
目录
• 《湘夫人》的背景介绍 • 《湘夫人》的内容解析 • 《湘夫人》的艺术特色 • 《湘夫人》的影响与评价 • 《湘夫人》的教学设计
01
《湘夫人》的背景介绍
《湘夫人》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创作 《湘夫人》时正值楚国政治斗争 激烈,社会矛盾尖锐的时期。
创作背景
结局
故事以湘夫人和湘君的悲剧结 局收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思
考和感悟。
03
《湘夫人》的艺术特色
《湘夫人》的语言特点
01
02
03
语言优美
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 生动的描绘,使语言显得 优美动人,富有感染力。
节奏感强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通过 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 法,营造出独特的韵律和 节奏感。
表达力强
高度赞誉
历代文人墨客对《湘夫人》评价极高 ,认为其思想深邃、艺术高妙,是楚 辞中的佳作。
深入解读
许多文人墨客对《湘夫人》进行了深 入的解读,从不同角度挖掘其内涵, 丰富了其艺术价值。
《湘夫人》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传承传统文化
《湘夫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有力。

《湘夫人》赏析

《湘夫人》赏析

《湘夫人》赏析赏析一: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如果把这两首祭神曲联系起来看,那么这首《湘夫人》所写的情事,正发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之时。

因此当晚到的湘君抵达约会地北渚时,自然难以见到他的心上人了。

作品即由此落笔,与《湘君》的情节紧密配合。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较为费解。

“帝子”历来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会作尧之二女,但毫无疑问是指湘水女神。

一般都把这句说成是帝子已降临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节兮北渚”而来;但这样便与整篇所写湘君盼她前来而不见的内容扞格难合。

于是有人把这句解释成湘君的邀请语(见詹安泰《屈原》),这样文意就比较顺畅了。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

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

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而其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

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

接着与湘夫人一样。

他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也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其结果则与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

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

3第三讲《湘夫人》:屈原的浪漫情怀与香草美人传统

3第三讲《湘夫人》:屈原的浪漫情怀与香草美人传统

2012-6-27
3
左徒(兼管内政外交)
计划改革内政,并出使齐国,订立齐楚 联盟 被楚怀王疏远 受到贵族排挤打击 三闾大夫(管教 张
王族三姓昭、屈、景的子弟) 怀王武关被劫 做了秦国女婿
仪游说,楚王断绝与齐的联盟(受骗)
顷襄王即位, 屈原被谗,遭流放
到南方

顷襄王二十一年郢都沦
屈原在汩罗河投江自尽。
屈原家乡为湖北秭归县。贵族出身,使他有机会接受教育。学识
渊博,同时由于他和楚王同姓,所以培养出较浓厚的宗国感情。 屈原生活的时代在战国中期,七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当时最
有条件统一中国的是秦国和楚国,但秦国占优势,因为经过商鞅
变法后秦国更加强大起来,而楚国在吴起变法失败后越加腐败, 所以楚国必须和齐国结盟共同对抗秦国。
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
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 结,托之以风谏,故其 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
பைடு நூலகம்
2012-6-27
10
《湘夫人》讲析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配偶神。湘君是湘水神,湘夫 人是帝女,居于洞庭之山。因为湘水与洞庭湖相距甚近,所
2012-6-27
12
抒情结构
1、赴约不遇——渴盼、忧愁 “目眇眇” (辅以秋景的描写)
2、等待追忆、出现幻觉——懊恼、追悔、恍惚、欢快 “骋望”“远望”、朝驰江皋、夕济西澨、筑室兮水中
3、梦醒与思念——旷达、洒脱
捐袂遗褋
摘杜若以遗远者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
1、现实秋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乃是在祭祀活动中起娱神作用的歌舞。
11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

屈原《湘夫人》赏析

屈原《湘夫人》赏析
22
《湘君》《湘夫人》
湘水配偶神的祭歌。
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主宰湘水的配偶 神。
描写湘水配偶神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无缘相见的悲苦与怨
愁。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
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
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
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
23
第四段41
第四段
写湘君因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 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放眼望。我与佳人约会,在黄 昏张设罗账。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儿啊为何聚集在水草边?鱼网啊为何挂到树枝上?
第一段
30
第一段
总提与湘夫人期约难遇,湘君哀愁顿生的情景。 1.怎样评价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分析:没有见到心上人,看到的却是“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落叶下”的萧瑟悲凉的深秋景色。瑟瑟秋 风、浩渺的秋水、萧萧落叶使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怅 万分。
不颇”
(《离骚》)
12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1)、砥砺不懈、特立独 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 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 治的精神
13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 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 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 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 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
语言词汇地方色彩较浓1。0
《离骚》与《诗经》 的“国风”并称为“风 骚”。
“风”、“骚”是 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 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 统的源头。
11
楚辞开启的创作母题
香草美人——对《诗经》赋比兴手法的推进

屈原《湘夫人》

屈原《湘夫人》

屈原《湘夫人》第一篇:屈原《湘夫人》屈原《湘夫人》ϖ人们在祭湘君时,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时,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

他们借神为对象,寄托人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同时也反映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

因为纵灌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她像慈爱的母亲,哺育着楚国世世代代的人民。

ϖ人们对湘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

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

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与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为原型的。

这样一来,神的形象不仅更为丰富生动,也更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使人感到亲切可近,富有人情味。

ϖϖ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

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

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极想会见却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

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ϖ这时,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

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

情与景,水乳交融,把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意境。

ϖ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燃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2021年整理〗《湘夫人》赏析 忧伤缠绵的恋歌

〖2021年整理〗《湘夫人》赏析 忧伤缠绵的恋歌

忧伤缠绵的恋歌《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中的第四首,是一首忧伤缠绵的恋歌。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中的一对配偶神。

湘君是男神,旧说指舜帝;湘夫人是女神,本是尧帝的女儿。

民间相传尧舜时代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舜帝。

有一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二妃寻至,自投湘水,遂化为湘水女神,即湘夫人。

《湘夫人》把原来抽象的神的概念,化作两个飞扬灵动的文学形象,并艺术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殷切思慕和相约却不能相遇的无限惆怅。

《湘夫人》突出的特征就是寓情于景,悲怨交织。

诗歌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岸边,渴望湘夫人到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诗句极力渲染深秋凄清的气氛,构成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情。

“秋风”这个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往往被赋予特定的感情色彩,例如汉武帝《秋风辞》中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乐府歌《古歌》中的“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入亦愁”等,其中的“秋风”无不具有悲凉的愁绪。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秋风”与抒情主人公落寞、孤寂之情相融相切:瑟瑟秋风,似乎寒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心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不平。

面对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心绪茫然,愁绪四溢。

在如此的环境和氛围中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顷刻如泉涌出。

当主人公思念急切,无法倾吐蕴藏在内心的深厚情感时,只能注情于水:“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只见沅水和澧水正在缓缓地向着远方流淌,可是他所约会的恋人却没有随流水俱来。

诚如清人戴震所说:“此章言思望之甚,但见流水潺湲,不见神之来也。

”流水无情,不会带来意中人,但诗人却变无情之物为有情,弥见其思之切切,又有一种流动的意态。

长久不见恋人到来,湘君的心情可想而知。

然而,诗歌没有作正面抒写,却巧妙地摄入了另一番景象:“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麋鹿竟跑到庭院里来觅食,蛟龙竟来到江岸上游荡,客观的景象发生了变化,这是主人公在极度懊丧的心情下的视觉假象——被扭曲了的客观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6-27
9
王逸《﹤九歌﹥序》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 其俗信鬼好祠,其祠必作歌乐歌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
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
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 结,托之以风谏,故其 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
计划改革内政,并出使齐国,订立齐楚 联盟 被楚怀王疏远 受到贵族排挤打击 三闾大夫(管教 张
王族三姓昭、屈、景的子弟) 怀王武关被劫 做了秦国女婿
仪游说,楚王断绝与齐的联盟(受骗)
顷襄王即位, 屈原被谗,遭流放
Hale Waihona Puke 到南方陷顷襄王二十一年郢都沦
屈原在汩罗河投江自尽。
屈原与龙舟赛
关于“楚辞”
“楚辞”本义为楚人的歌辞,作为一种文体,主要因 为它是楚声的文学——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2012-6-27
12
抒情结构
1、赴约不遇——渴盼、忧愁 “目眇眇” (辅以秋景的描写)
2、等待追忆、出现幻觉——懊恼、追悔、恍惚、欢快 “骋望”“远望”、朝驰江皋、夕济西澨、筑室兮水中
3、梦醒与思念——旷达、洒脱
捐袂遗褋
摘杜若以遗远者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
1、现实秋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③比兴和象征
主要作品
凡二十三篇:《离骚》、《天问》、《招魂》、《九歌》十一 篇、《九章》九篇
2012-6-27
8
九歌
上古时代的一种乐歌之名,相传出于古代神话,来源于天上,
乃是在祭祀活动中起娱神作用的歌舞。
11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
《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 《国殇》、《礼魂》
湘 夫 人
屈 原
“楚辞”选讲
——《湘夫人》
一、屈原生平简介:
(约前340至约前278)出生于楚国贵族,与楚王同姓。 祖先屈瑕,为楚武王熊通之子,被封于“屈”之地,后代以 “屈”为氏。始祖为传说中的古帝颛顼高阳氏。“帝高阳之 苗裔合,朕皇考曰伯庸。”(《离骚》)
屈原家乡为湖北秭归县。贵族出身,使他有机会接受教育。学识
2012-6-27
10
《湘夫人》讲析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配偶神。湘君是湘水神,湘夫 人是帝女,居于洞庭之山。因为湘水与洞庭湖相距甚近,所
以民间传说这两个神有恋爱关系。
《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是屈原根据楚国沅、 湘一带的民间祭歌为素材,再加工创作而成的两篇抒情诗。
二诗的具体内容无疑是描写神灵在爱情生活中的遭遇与追求,并 且通过一种祭礼仪式表现出来,然而作者却是把人间的恋爱生活 寄托在神灵的形象上。古代的祈神赛会活动,正是人们借以交往、 娱乐的好机会,更是青年男女寻求伴侣和发展爱情的大好时机。 作为祭歌的“二湘”,名为娱神,实为娱人。诗中抒写男女相恋 之情,主要通过一次赴约—失约的过程表现出来。
——渲染气氛 2、假想景物: “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 “糜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沮丧、懊恼
3、幻想境界,极力铺陈 ——欢快、神往
浪漫主义基本特征
1、强调表现作家的理想和理想化的生活,赋予人物理想光辉。
2、表现手法上,饱含激情;采用幻想的形式,虚构离奇情节,
运用大胆的夸张,富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3、情感深沉,语言华丽,多用比喻排比,意象丰富。
(方言文学)
南方民歌给予楚辞直接影响,但只有经过屈原的努力, “楚辞”这种文体才正式建立,并且在诗歌史上占据了重要 的地位。 西汉时,人们把屈原的诗歌称为“楚辞”。西汉末年,
刘向编定“楚辞”集, “楚辞”出现专书。
楚辞的特点
①语气词语“兮” ②神话色彩
北方:史官文化,重人事,讲求实际。
南方:巫官文化,信鬼神,富于想象。
渊博,同时由于他和楚王同姓,所以培养出较浓厚的宗国感情。 屈原生活的时代在战国中期,七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当时最
有条件统一中国的是秦国和楚国,但秦国占优势,因为经过商鞅
变法后秦国更加强大起来,而楚国在吴起变法失败后越加腐败, 所以楚国必须和齐国结盟共同对抗秦国。
2012-6-27
3
左徒(兼管内政外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