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
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
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冬眠低温疗法是一种特殊的疗养方法,它模仿了动物冬眠的生理过程,以帮助人体恢复健康。
在此过程中,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将介绍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方法。
首先,环境的准备十分重要。
为了保证低温疗法的效果,需要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
温度控制是关键,一般在10-15摄氏度左右。
此外,室内的湿度也需要适当调节,保持在40-60%之间,以避免干燥或过于潮湿。
其次,病人的饮食需求要特别注意。
冬眠低温疗法期间,病人的新陈代谢将会减缓,因此他们对食物的需求也会降低。
医护人员应当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提供适量、均衡的饮食。
同时,饮食的热量摄入也需适当控制,避免病人过度肥胖。
护理过程中的监测和观察也是不可或缺的。
护士需要定期测量病人的体温、血压、脉搏等指标,以确保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
此外,观察病人的行为和反应也很重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专业护理人员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应经过专门的培训,熟悉低温疗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能够快速、准确地响应各种状况。
在疗养过程中,护士应时刻保持警觉,随时保护病人的安全。
此外,病人的心理护理也需要重视。
低温疗法可能给病人带来一定的不适感,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焦虑或恐惧。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病人沟通,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信心。
最后,低温疗法结束后的后续护理也不能忽视。
病人在恢复期间需要逐渐调整体温和新陈代谢,因此需要慢慢增加环境温度,并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和活动。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身体状况,并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和建议。
综上所述,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至关重要。
通过适当的环境准备、饮食管理、生命体征监测、心理护理以及后续康复护理等措施,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完成疗养过程,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
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2、口唇、甲床、皮肤颜色。
3、皮肤完整性、出入量是否平衡。
4、有无肺部和尿路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二、护理措施1、安置单间,室温以 18-20℃为宜,室内备冰袋、冬眠药物、体温计。
2、先冬眠后降温,降温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降至肛温32-34℃、腋温31-33℃时效果较为理想,每小时测量体温 1 次,体温过低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冬眠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记录。
若脉搏超过 100 次/分,收缩压低于 100mmHg,呼吸慢而不规则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停药。
4、输液量≤1500 毫升/日,若采用鼻饲,鼻饲温度应等同体温,鼻饲量≤300 毫升,防止腹胀。
5、防止肺部和尿路感染,防止冻伤和压伤。
6、低温时角膜反射减弱,保护性分泌物减少,应做好眼的保护。
7、复温时,先停物理降温,再停冬眠药物,并加盖保温,让其自然升温。
三、健康指导要点1、介绍疾病相关的知识和治疗方法,让家属了解病情。
2、告知防止压伤、冻伤的方法。
3、告知家属降温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的目的,协助护理人员工作。
四、注意事项1、用药以少量多次为原则,尽量避免一次大量注射,以免发生血压下降及对呼吸、循环的不良影响。
2、冬眠开始后须有专人守护,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若脉搏超过 100次/分,收缩压低于 100mmHg,呼吸慢而不规则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停药。
3、在冬眠降温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4、体温过低易诱发心率失常、低血压、凝血障碍等并发症,体温高于35℃则疗效不佳。
应每日检查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血清电解质、血生化。
每周检查肝功能 1 次。
5、冬眠低温疗法时间一般为 3-5 日,停止治疗时先停物理降温,再逐渐停用冬眠药物,任其自然复温。
简述冬眠低温疗法护理措施
简述冬眠低温疗法护理措施
x
一、冬眠疗法护理措施
1、观察患者体温:要定期观察患者的体温,及时控制患者的体温,这是进行冬眠疗法的基本要求。
2、清洁转移:患者入冬眠之前必须先进行清洁转移,以防止术中感染;并在冬眠疗法中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衍生感染。
3、护理措施:在冬眠疗法中,要及时向患者给予一定的护理,以减少患者生理上的损害,如及时保暖、及时调整体位、及时补充血液和水分等。
4、实施保护性护理:冬眠疗法期间,一定要注意患者的保护性护理,减少患者受到损伤的可能性,如保持清洁、舒适的环境、按时进行体格检查等。
5、清洁维护:冬眠疗法期间,一定要定期对患者的设备进行清洁维护,保证患者接受冬眠疗法的安全可靠。
6、多学习和多交流:冬眠疗法的应用,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定期研究本领域的相关文献,及时多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二、冬眠疗法护理措施总结
冬眠疗法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观察患者体温、清洁转移、护理措施、实施保护性护理、清洁维护以及多学习和多交流等,使用冬眠疗法治疗患者,保证患者的安全,也是医护人员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
亚低温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_王晓燕
亚低温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王晓燕解放军第153医院神经外科【关键词】亚低温;并发症;护理亚低温治疗指用冬眠药物及物理的方法使机体处于亚低温状态的一种治疗措施,临床上又称人工冬眠或冬眠疗法。
目前国际上将体温维持在28-35℃即亚低温时可显著降低颅脑损伤所致的中枢性高热,改善颅脑损伤病人的神经功能〔1〕。
亚低温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亚低温治疗对免疫有抑制作用,使全身的基础代谢处于低温状态,易引发全身各系统的并发症,如何减少与预防亚低温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中重要的环节。
本文就亚低温治疗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性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 亚低温治疗的方法目前亚低温技术按其原理分为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按部位分为局部和全身降温。
物理降温根据其途径不同可分为:体表降温,体腔降温和血液降温三类。
而在临床上通常分为物理降温(体表降温及药物降温;前者包括冰袋、冰帽及降温冰毯;后者则包括了中枢镇静药、镇痛药、肌松剂等﹝2﹞。
2.亚低温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其原因2.1 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是肺部感染。
亚低温治疗降低了机体的体温,使全身的基础代谢处于低温状态,影响了体内各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易引起肺部感染的发生。
冬眠合剂中异丙嗪能竞争性阻断组胺H2 受体而产生抗组胺作用,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变黏稠﹝3﹞。
肌松药物完全抑制了患者的咳嗽和吞咽反射,患者无排痰能力,使呼吸道分泌物积聚在细支气管内无法吸引,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
亚低温治疗期间患者躺在降温毯上,,经常翻身会影响低温的效果,而长时间的平卧也是导致肺部感染的原因之一﹝4﹞。
2.2 循环系统并发症:主要是低血压及心律失常。
镇静药氯丙嗪具有扩张血管及降血压的作用,易引起循环不稳及体位性低血压。
低温可使病人的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心电图改变,严重时可出现心律失常,房颤、室颤﹝5﹞。
2.3 电解质紊乱:低温治疗时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易引起低血钾。
Polderman 等研究发现,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患者尿量增加的同时,血清K+、Mg2+、磷酸盐呈下降趋势,而尿液中这三种电解质呈上升趋势[6]。
浅谈冬眠低温疗法治疗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
高蛋 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这样可以促进伤 口
愈合。青绿蔬菜 、新鲜水果 ,含丰富纤维素的食品 ,可 以帮 助患者大便通 畅,多食蜂蜜 、核桃 、芝麻花生 、也可 以起到
以与其他疾病 相比有其特殊性 同 。 要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 ,
加强对该病的生活方面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这样 ,不但可 以
使创 面尽早地恢 复 ,也可 以使 痔疮 的复 发几率降低 。因此 ,
【 关键词 1 冬 眠低温疗法 ; 颅脑损伤 ; 护理体会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4 9 8 5 . 2 0 1 3 . 0 4 . 0 3 6
是 目前治疗颅脑损伤安全有效 的措施之一 , 近年来 ,颅脑损伤 的患者越来越多 ,其居高不下 的死亡 又称亚低温治疗 , 率及致 残率 一直是临床医师需要克服的难题。冬眠低温疗法 它是应 用冬 眠药 物以及物理降温相结合的方法 ,使人体处于 休 眠和低温状态 ,从 而达到降低颅 内压 ,减轻脑部水肿的 目
润肠通便 的作用 。禁食辛辣 、燥热 、刺激 、薰烤 、油腻及油
炸食 物 ,同 时严 禁烟酒 。增加饮水 量 ,2 0 0 0 ~ 3 0 0 0 m l / d ,为 了保持大便通畅 ,减少创面处组织磨擦 及感染 。 1 . 3 . 5 局部水 肿 的护 理 采取 局部 热敷 的护 理方 法 ,采 用
颅脑外伤后亚低温疗法的监测与护理
《 天津护理> > 2 0 1 3年 1 O月 第 2 1卷 5期
颅 脑 外 伤 后 亚 低 温 疗 法 的 监 测 与 护 理
曹 倩
( 天 津 医科大 学 总 医院 , 天津
关键 词 颅 脑外 伤 ; 亚低温 ; 护理
3 0 0 0 5 2 )
中 图 分 类 号 R4 7 3 . 7 4 文献标 志码 B D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9 1 4 3 . 2 0 1 3 . 0 5 . 0 6 1 文章编 号 1 0 0 6 — 9 1 4 3 ( 2 0 1 3 ) 0 5 — 0 4 6 8 — 0 2
好 感 的 基 础 。遵 循 术 前 访 视 内容 标 准 , 系 统 介 绍 手 术 相 关 的 信息 , 能 使 患 者 对 即将 面 临 的手 术 有 充 分 的 认 识 ; 医 护 合 作 术
1 . 2血 管 内 降 8个 临 床 试 验 研 究 总 结 , 建 议 颅 脑 外 伤 患 者 亚 低 温
疗法使用时间应大 于 4 8 h 【 8 ] 。
作 者简 介 : 曹
倩( 1 9 7 9 一) , 女, 主管 护师 , 本科
201 3, 2l ( 2): 13 7一 】38 .
[ 7 ] 李 满 花 .医护 合 作 式 术 前 访 视 在 手 术 室 优 质 护 理 中的 应 用 口 ] .当代 护 士 ,
2O1 1, (1 2): 8 3— 8 4.
[ 8 ] 李玉俊 , 吕桂 兰 , 刘 美 玉 .麻 醉 医 师 与 手 术 室 护 士进 行 术 前 访 视 的 重 要 性 口] .中 国医 药 指 南 , 2 0 1 1, 9 ( 3 6 ) : 2 3 1 —2 3 2 .
中枢性高热病人冬眠亚低温疗法护理体会
・
3 9 7
护理 ・
中枢 性高热病人冬眠亚低 温疗法护理体会
( 通化 中心 医院脑 外科 , 吉林 通化 t 3 4 0 0 0 )
武素梅 ,曾凡 民,黄燕虹
喜 是
颈 鍪 肤 袭 篓 黧 高 嘉 0 赫 肢 譬 慧 萼 降 蓑 最 ; 箸 蔷 颅 内 宴 高 压 形 成 进 需 薰 誓 譬 凳
,
,
: 竺 . 琶 晏 翌 脑
莲
哩 萎 钙 妻 子 空 鎏 阻 妻 墨 孽 翌 萋 璧 篓
芝 芝 量 菱 翻 身 1 1  ̄ ] 4 巽 癸 察 病 情 变 。 。
翌
莓 ‘ 如 着 磊 梧
i 切 观
,
,
,
。
.及 ,损 , 嚣 : 星 霉
,
氯 . 丙 嗪 。 毫 克 , 异 丙 嗪
兰 ; u i u 芸 吴 2 ~ 8以 3 5
循 环 薯 葬
。
减 轻 颅 脑 损 伤 术 后 脑 组 织 病 理 形 态 损 鋈
星 与 方 法
,
有 无 霉 纂
炙
禚
在
亨 i : … …… … ~ ~ … … 构 和 修 : 轻 弥 漫 性 璺 轴 索 损 伤 , 白 破 坏 , 促 进 脑 细 胞 结 一 ~ 矗 护 。 正 出 现 肺 部 感 染 , 褥 疮 等 并 发 症 。 为 。 病 。 动 娄 荔 慢 柔 。 , 出 。 硅 休 克, 甬 1. 2 毒 作 要 粤 埋 ’ 玄. 拿 皂 降 。 . 局 . 、。 温 . . . , . . . 冰 袋 时 要 加 布 套, 每3 0 分 钟 仔细 观 察 放 置 冰 袋 的 皮 肤 及 肢 查 2 8 ~ 3 5 度 亚 低 体 某 血 液 一 陪 。 一 。 度 低 羊 为 垩 量 低 水 佳 状 查, 墅 . 帮 温 堂 以 。 后 。 莱 后… 3 E l 内 采 用 静 脉 输 液 维 持 水 电 解 质 平 衡, 根 曼 温 法 比 较 可 量 , 病 躺 据 病 的 意 识 状 态 及胃 肠 功 能 改 为 流 食 或 鼻 饲, 一 次 入 量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体会
者2 4例。其 中, 心肺 复 苏后 1 , 型颅 脑术 后及 颅脑 损 3例 重 伤 8例 , 感染性 中毒休克 2例 , 高热惊厥 1例。男 1 , 8 6例 女 例, 年龄 4~ 4岁 , 7 中位年 龄 4 2岁 。所有实 施亚低 温治疗 的 患者均处于 昏迷状态 , 且建立 了人 工气道。
3 ℃。冬眠合剂的泵入 速度 以 1~2 /h静 脉维 持 , 5 m/ 降温 时 间持续 3— 7天 。
2 护 理措 施
腔细菌蔓延至 肺部 , 防肺部 感染 。应用 呼 吸机者 , 意预 预 注
防呼 吸机相关性肺炎 的发生 。
2 5 体温监测 .
是亚低温 治疗 的重要 内容。
2 5 1 体 温 监测 体 温一 般测 肛 温 , 度 保持 在 3 % ~ .. 温 3 3 ℃的范围较安全 , 5 肛温准确 、 简单 、 方便 ( 使冰毯 时肛温探 头应妥善 固定 ) 。对肛 温 的观 察、 升降情 况密 切注意 并准 确 记录, 随时 比较 。若体 温高于 3  ̄ 6C则亚低 温治疗 效果差 , 低 于3 ̄ 3C易出现呼吸、 循环 功能 异常 , 于 2  ̄ 出现 室颤 。 低 8C易 如肛温控 制不 稳定 , 不能 随便加 大冬 眠药物 的剂量 , 免药 避 物 因素使 机体 调节功 能失衡 ; 可使用 物理 的方法加 以调 节 ,
显减弱 、 瞳孔缩小 、 反应迟钝 、 光 呼吸频率相 对缓 慢 、 反射 深
减弱或消失后 , 用控 温 帽、 可 控温 毯 对患 者进 行 物理 降 温。
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
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1. 引言冬眠低温疗法是一种利用低温环境来促进身体自愈能力的疗法。
它模仿了动物冬眠的生理过程,通过降低体温和代谢率,减少能量消耗,从而达到保护身体,促进康复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措施,包括前期准备工作、低温环境的维护和监测、患者的护理和安全等方面。
2. 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冬眠低温疗法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疗效和患者的安全。
2.1 患者评估在选择患者进行冬眠低温疗法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
只有对于适合进行冬眠低温疗法的患者进行选择,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2.2 设备准备冬眠低温疗法需要特殊的设备来维持低温环境,包括低温箱、冷却系统、监测仪器等。
在进行疗法之前,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2.3 团队培训冬眠低温疗法需要专业的团队来进行护理和监测。
在进行疗法之前,需要对整个团队进行培训,包括设备操作、护理技巧、危险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低温环境的维护和监测低温环境的维护和监测是冬眠低温疗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疗效和患者的安全。
3.1 温度控制低温环境的温度控制是冬眠低温疗法的核心。
通常情况下,温度会降低到患者的体温以下,但不能过低以免造成危险。
在设定温度时,需要考虑患者的体温、病情等因素,确保温度的安全和舒适性。
3.2 湿度控制除了温度,湿度的控制也非常重要。
低温环境中,湿度过低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和呼吸道不适,而湿度过高可能导致感染和不适。
因此,需要对低温环境中的湿度进行监测和调节,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3.3 氧气供应低温环境中,氧气供应也需要特别关注。
低温环境下,氧气的浓度可能会降低,导致患者缺氧。
因此,需要确保低温环境中的氧气供应充足,并进行监测。
3.4 监测仪器的使用为了对低温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需要使用特定的监测仪器,包括温度计、湿度计、氧气浓度监测器等。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低温冬眠疗法护理论文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低温冬眠疗法的护理体会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冬眠低温疗法护理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44冬眠低温疗法是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低体温,使患者处于亚低温状态,其目的是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起到脑的保护作用。
但同时降低了机体免疫力,增加了感染机率,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者,大部分行了气管切开易形成肺部感染。
2009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5例,行冬眠低温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9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5例,男60例,女25例;年龄18~78岁。
患者均在伤后6小时内,行头颅ct 确诊,格拉斯评分均≤8分。
有50例在入院后或术后建立了人工气道,有30例行人工呼吸机通气治疗,其中死亡15例,有5例植物生存状态,余康复出院。
方法:采用冬眠合剂: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杜冷丁100mg 肌肉注射每6小时。
待患者逐渐进入冬眠状态,用冰帽和控温毯对患者进行物理降温,使肛温控制在32~34℃。
其维持时间48小时~1周。
护理体会环境要求:低温治疗患者最好置于一个安静、空气新鲜的单间病房,光线宜暗,室温控制在18~20℃,相对温度50%~60%。
湿度过高,空气潮湿,有利于细菌繁殖。
湿度过低,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
同时应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净化室内空气。
以减少感染发生率,限制探视人员,由专人守护。
正确使用冰帽及控温毯:避免冰帽与皮肤直接接触,戴冰帽时要注意保护耳廓及颈部,用小毛巾隔开,以免冻伤。
如果术后有引流管,应注意妥善固定。
随时检查皮肤,定时翻身、拍背。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颅内压的变化,严格交接班。
①体温监测:24小时持续监测肛温并记录,使肛温控制在32~34℃,若患者发生寒战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②呼吸频率、节律:若呼吸频率太慢,且胸廓呼吸动度明显变小,应停用冬眠合剂,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循环系统监护:低温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及各种心律失常。
护士业务学习记录
护理业务学习记录时间2014.10.17 地点医生办公室主持人徐定平记录梁若兰参加人员:刘红梅邓园园罗再先李杰黎霞盘启林彭月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的护理(1)卧底休息:保持病室安静.稳定病人情绪,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以免血压升高而加重颅内压增高.(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舌根后坠者,可托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防止颈部过曲,过伸或扭曲;对意识不清及咳痰困难的病人,应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3)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当病人咳嗽和用力排便时胸,腹腔内压力增高.有诱发脑疝的危险.因此,要预防和及时治疗感冒,避免咳嗽.应鼓励能进食者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促进肠蠕动.已发生便秘者切勿用力屏气排便,可用缓泻药或低压小量灌肠通便,避免高压大量灌肠.控制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可加重脑颅内压增高是许多颅脑疾病,如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和脑积水等共同的综合征.当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缩小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使颅内压持续高于200mmH2O,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等临床表现时,称为颅内压增高.病因:1.颅腔内容物体积或量增加a脑体积增加:脑组织损伤,炎症,缺血缺氧,中毒等导致脑水肿.b脑脊液增多: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障碍或脑脊液循环受阻导致脑积水.c脑血流量增加:高碳酸血症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脑血管扩张致脑血流量增多.2.颅内空间或颅腔容积缩小a先天性因素:狭颅症,颅底凹陷症等先天性畸形使颅腔容积变小.b后天性因素: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大片凹陷性骨折,使颅内空间相对变小.临床表现1.颅内压增高典型表现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2.生命体征改变机体代偿性出现血压升高,脉压增大,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二慢一高),这种典型的生命体征改变称为库欣反应.3.意识障碍急性颅内压增高,常有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慢性颅内压增高,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和呆滞,症状时轻时重.4.其他症状与体征复视(展神经麻痹),头晕,猝倒等.婴幼儿颅内压增高可见囟门饱满,颅缝增宽,头颅增大,头皮静脉怒张,囟门饱满,张力增高和骨缝分离.辅助检查1.腰椎穿刺可以直接测量颅内压力,同时取脑脊液做化验.2.影像学检查头颅x线摄片,CT,MRI,脑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治疗要点1.一般处理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及体温的变化.不能进食的病人应补液.给予氧气吸入有助于降低颅内压.对意识不清的病人及咳痰困难者要考虑做气管切开.2.病因治疗作病变切除术,减压术,脑脊液分流术.3.降低颅内压治疗给予高渗利尿剂.常用口服药物有:氢氯噻嗪,乙酰唑胺,呋塞米.常用口服药物有20%甘露醇,呋塞米.4.激素治疗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等,可减轻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增高.5.冬眠疗法或亚低温疗法有利于降低脑的新陈代谢,减少脑组织的氧耗量.6.脑脊液体外引流经脑室缓慢放出脑脊液少许,以缓解颅内压增高.7.巴比妥治疗大剂量异戊巴比妥或硫喷妥钠可降低脑的代谢.8.辅助过度换气目的是使体内CO2排出.9.抗生素治疗控制颅内感染或预防感染.10.症状治疗抽搐发作的病人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烦躁病人给予镇静剂.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体位:床头抬高15-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头部敷料情况.如瞳孔不等大,血压偏高,脉搏和呼吸减慢,应立即报告医生.(3)给氧:持续或间断吸氧,改善脑乏氧,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4)饮食与补液:吞咽障碍的病人给予鼻饲饮食,给予少量多餐饮食.成年人每天静脉输液在1500—2000毫升,其中等渗盐水不超过500毫升.保证每日尿量600毫升以上.(5)维持正常体温和防治感染:高热病人给予有效的降温措施,遵医嘱应用抗生素.(4)加强生活护理,适当保护病人,避免意外损伤.缺氧和脑水肿.2.药物治疗的护理(1)使用脱水药物的护理:注意输液速度.最常用高渗性脱水药,如20%甘露醇250毫升,15-30分内滴完,每日2-4次.但对儿童,老人及心功能不全者,应适当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加重循环系统负担,导致心力衰竭或肺水肿.若同时使用利尿药,降低颅压效果更好.(2)激素治疗的护理: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有无因应用激素诱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3.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冬眠低温疗法是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低体温,使病人处于亚低温状态,其目的是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减轻脑水肿.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若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压低于100mmHg,呼吸慢而不规则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停药.冬眠低温时间一般为3-5日.4.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预防与护理(1)保证病人机体营养,适当调整饮食;(2)了解水电解质紊乱的程度,根据检验指标进行饮食调整;(3)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若病人平均每小时尿量超过300—400毫升,通知医生予以处理.5.脑室外引流护理 (1)引流管的位置: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袋,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2)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应注意控制引流速度,(3)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活动及翻身时避免牵拉引流管.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4)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性质及量.(5)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6)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清洁.6.缓解疼痛(1)有效降低颅内压.(2)遵医嘱应用镇痛药,但禁用吗啡,哌替啶,以免抑制呼吸中枢.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避免导致颅内压增高因素的方法.2.指导病人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癫痫病人避免饮咖啡,浓茶.3.指导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不良刺激,维持血压平稳,保持大便通畅,防止颅内出血.4.针对治疗药物对病人进行宣教,讲解目前的治疗,以及用药的重要性,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备注。
颅脑手术后患者应用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
颅脑手术后患者应用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
魏福云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03(43)33
【摘要】1998~2002年,我们对23例颅脑手术后患者应用冬眠低温疗法,其中重度颅脑外伤17例、脑肿瘤术后4例、中枢性高温热2例,均起到了较好的降温作用。
在17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仅2例出现脑水肿并进行性加重,12例术后意识恢复良好。
本组有14例出现明显精神症状和躁动不安,经应用人工冬眠低温疗法后均获较满意的效果。
【总页数】1页(P21)
【作者】魏福云
【作者单位】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重型颅脑损伤高热患者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体会 [J], 曾丽春;温静兰;钟丽清
2.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探讨 [J], 陈秀君
3.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 [J], 王美芳;周晓燕
4.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体会 [J], 吴春云;张宁
5.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体会 [J], 吴春云; 张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ICU护理知识:亚低温治疗的护理[1]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在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
亚低温治疗常用于心肺复苏后病人、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手术后病人、低温麻醉病人、高热惊厥或超高热病人、感染中毒性休克早期病人及颅内感染等病人。
11.2亚低温治疗的实施用氯丙嗪50-100 mg、异丙嗪50 -100mg-及杜冷丁50 mg加生理盐水稀释到50 ml,用微量注射泵先以5 ml/h的速度从静脉泵入,待病人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明显减弱,瞳孔缩小,光反射迟钝,呼吸平稳,频率相对较慢,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用降温毯的控温帽、控温毯或单独利用控温机的控温帽、控温毯对病人进行物理降温,把病人的肛温控制在34~35℃,腋温温度控制在32~35℃,同时冬眠合剂的泵入速度改为0.5~2 ml/h持续静脉维持。
2、护理体会2.1环境要求亚低温治疗的病人最好置于一个安静、空气新鲜的单间里,室温应控制在20~25℃之间,以免因为室温过高而影响病人体温的下降和稳定。
同时应定时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2.2亚低温治疗的原则临床证明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的脑复苏、中毒性脑病、颅脑损伤及颅脑手术后脑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对有亚低温治疗指征的病人,应尽早、尽快实施亚低温治疗,使病人进入冬眠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机体各重要器官(尤其是脑)结构、功能上的损害程度。
冬眠深度不应过深,以病人进入睡眠状态为宜,冬眠过深容易出现呼吸、循环意外。
亚低温治疗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5天,最长为5~7天,病人渡过危险期后即可停止,因为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
医院神经外科低温冬眠疗法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神经外科低温冬眠疗法患者护理常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界也不断涌现出新的疗法来治疗各种疾病。
其中,神经外科低温冬眠疗法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医疗机构之中。
然而,在病人接受这种疗法的过程中,对他们身体的关注和护理也变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一些关于医院神经外科低温冬眠疗法患者护理常规的介绍。
1. 睡眠和休息低温冬眠疗法是一种需要患者进入冬眠状态的疗法,这样可以减缓代谢速度,因此患者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
为了确保病人的舒适和健康,医护人员应该时刻观察他们的睡眠和休息情况。
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制定适当的睡眠计划,提供必要的舒适和支持。
2. 定期监测体征在低温冬眠疗法过程中,患者的身体代谢速度减慢,心率和呼吸也会相应减缓。
因此,医生和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包括心率、呼吸、体温和血压等,确保他们始终处于稳定和健康的状况。
3. 皮肤护理由于低温冬眠疗法需要患者进入冬眠状态,身体代谢速度放缓,容易导致皮肤干燥、龟裂,乃至皮肤破溃引起皮肤感染。
为了防止这类问题的出现,医院护士应该定期给患者进行皮肤护理,包括清洗、滋润和保护等措施。
在此基础上,医护人员还应该注意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单、被褥等,保持患者的环境和卫生。
4. 定期检查病人的口腔卫生低温冬眠疗法的患者长期处于睡眠状态,不可能像平时一样进行口腔卫生的活动。
在此情况下,医院护士必须负责定期检查病人的口腔卫生情况。
应该每天将口腔用棉签低温滋润液清洁,每周检查口腔的病变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5. 睡姿翻身由于患者的长期处于睡眠状态,可能导致身体的某些部位受到压迫而出现褥疮等损伤,因此,医院护士应该注意患者的睡姿和翻身。
同时,为了避免患者身体损伤并保持健康,护士也要帮助患者进行被动的关节运动和轻柔的肢体按摩。
综上所述,低温冬眠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神经外科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家医院。
然而,在病人接受此类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
冬眠低温疗法是应用药物与物理降温降低病人体温的方法。
以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改善细胞间通透性、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有降低颅内压的作用。
主要适应症:(1) 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2) 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损伤;(3) 中枢性高热;(4) 颅内压增高,伴有躁动和抽搐;(5) x x 脑挫裂伤、脑水肿;(6) 神经外科手术。
主要禁忌症:(1)诊断不明的疾病;( 2)脑血栓形成;(3)房室传导阻滞;( 4)全身衰竭、休克、严重失水、失血;(5)年老及幼儿。
我们结合实践体会,将当代冬眠低温疗法具体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 冬眠低温方法遵医嘱给予冬眠合剂(杜冷丁100mg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肌肉注射或者微量泵泵入,待病人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明显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呼吸平稳,频率相对较慢,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用亚低温治疗仪的控温帽、控温毯对病人进行物理降温,把病人的体温控制在肛温33〜35C,体温过低易诱发心律失常,低血压,凝血障碍等并发症,体温过高,高于35°C则治疗效果不佳。
亚低温维持时间最短24h,最长5〜7d,复温采用自然复温法,如有自然复温困难者可以使用控温毯调节至36〜37 C帮助复2 护理要点2.1 环境要求亚低温治疗的病人最好置于一个安静、空气新鲜的单间里,室温应控制在22〜24C之间,室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病人体温的下降和稳定;相对湿度50%〜60%,湿度过高空气潮湿,有利于细菌繁殖,湿度过低,会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
同时应定时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2.2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给予床边24h 连续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并同时记录患者神志、瞳孔、颅内压,严格交接班。
2.2.1体温的监测24h持续监测肛温并认真记录。
使温度控制在33〜35C, 观察患者在接受亚低温治疗和复温过程中是否发生寒战,若病患发生寒战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复温过程控制温度以0.1C/h速度提高。
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常规
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常规
冬眠低温疗法是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低患者提问,以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改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
适用于原发性脑干损伤,广泛性脑挫裂伤,术后预防脑水肿的发展,接触中枢性高热,剧烈头痛、烦躁不安及顽固性呕吐等。
护理措施
1、将患者安置于单人房间,由专人护理.室内光线宜暗、试问18-—20℃。
2、根据医嘱给予足量冬眠药物。
如氯丙嗪、异丙嗪等.
3、待自主神经被充分阻滞,患者御寒反应消失,进入昏睡状态后,方可加用物理降温措施,物理降温方法可采用头部戴冰帽,在颈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主干动脉表浅部位放置冰袋,减少被盖冰毯或冰水浴巾等方法。
定时局部按摩,以防冻伤.
4、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体温降至33℃,腋温31—-33℃较为理想。
体温过低易诱发心律紊乱.低血压、凝血障碍灯并发症,体温高于35℃,则疗效不佳.
5、严密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和神经系统病症,若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低于100mmHg,呼吸次数减少或不规则时,应及时通知医师。
6、每日液体入量不超过1500ml,低温时患者肠蠕动弱,应观察有无胃潴留、腹胀、便秘、消化道出血等.
7、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肺部护理。
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雾化
吸入,翻身时,动作要缓慢、轻稳,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8、缓慢复温,冬眠低温治疗时间一般为3——5天。
停用冬眠低温治疗时,应先停用物理降温,再逐步减少药物剂量或延长相同剂量的药物维持时间直至停用,避免体温大起大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眠低温疗法是应用药物与物理降温降低病人体温的方法。
以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改善细胞间通透性、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有降低颅内压的作用。
主要适应症:(1)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2)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损伤;(3)中枢性高热;(4)颅内压增高,伴有躁动和抽搐;(5)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6)神经外科手术。
主要禁忌症:(1)诊断不明的疾病;(2)脑血栓形成;(3)房室传导阻滞;(4)全身衰竭、休克、严重失水、失血;(5)年老及幼儿。
我们结合实践体会,将当代冬眠低温疗法具体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 冬眠低温方法
遵医嘱给予冬眠合剂(杜冷丁100mg 氯丙嗪50mg 异丙嗪50mg)肌肉注射或者微量泵泵入,待病人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明显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呼吸平稳,频率相对较慢,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用亚低温治疗仪的控温帽、控温毯对病人进行物理降温,把病人的体温控制在肛温33~35℃,体温过低易诱发心律失常,低血压,凝血障碍等并发症,体温过高,高于35℃则治疗效果不佳。
亚低温维持时间最短24h,最长5~7d,复温采用自然复温法,如有自然复温困难者可以使用控温毯调节至36~37℃帮助复温。
2 护理要点
2.1 环境要求亚低温治疗的病人最好置于一个安静、空气新鲜的单间里,室温应控制在22~24℃之间,室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病人体温的下降和稳定;相对湿度50%~60%,湿度过高空气潮湿,有利于细菌繁殖,湿度过低,会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
同时应定时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2.2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给予床边24h连续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并同时记录患者神志、瞳孔、颅内压,严格交接班。
2.2.1 体温的监测24h持续监测肛温并认真记录。
使温度控制在33~35℃,观察患者在接受亚低温治疗和复温过程中是否发生寒战,若病患发生寒战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复温过程控制温度以0.1℃/h速度提高。
2.2.2 呼吸频率及节律亚低温治疗的病人由于冬眠合剂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相对较慢,但节律整齐。
若病人呼吸频率太慢或快慢不等,且胸廓呼吸动度明显变小,出现点头样呼吸,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因此应立即停用冬眠合剂,保持呼吸通畅。
2.2.3 循环系统的监护低温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及各种心律失常。
因此,须进行24h动态监护并监测患者的心率及血压的变化,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供。
对70岁以上患者和有心血管病史者,应慎用并重点监护、严格控制降温速度,体温不低于33℃。
定时监测电解质的变化,在降温过程中,易引起低血钾,复温时易引起高血钾。
2.3 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2.3.1 肺部感染患者因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意识障碍及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者人工气道的建立,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细菌易到达下呼吸道生长繁殖,引起坠积性肺炎,故应注意呼吸道护理,加强痰液的引流和抗感染治疗。
2.3.2 冻伤、褥疮低温治疗期间皮肤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差,机体免疫力低,易并发冻伤和褥疮。
因此,应加强皮肤的护理,冰毯上面应覆盖一层中单,定时翻身扣背。
并按褥疮的预防原则执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铺平整舒适。
经常巡视,注意患者肢体温度、颜色,观察末梢循环,避免冻伤和褥疮。
2.3.3 低血压低温使心排血量减少,冬眠药物使周围血管阻力降低而引起低血压,在搬动病人或为其翻身时,动作要缓慢轻稳,以防发生直立性或体位性低血压。
2.3.4 冬眠低温时,角膜反射减弱,保护性分泌物减少,应该注意眼的保护。
2.4 营养支持低温使肠蠕动减弱,消化酶分泌减少,使吸收功能受到一定限制。
早期应用营养支持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对重型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早期即给予全胃肠外营养。
选用中心静脉置管输入,并进行有效护理,对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2.5 皮肤护理低温治疗时皮肤和肌肉血管呈收缩状态,抵抗力减低,每1~2h为患者翻身和活动肢体,每次翻身时注意整理各种管路,以防止皮肤受压,并观察皮肤变化,按摩受压部位,改善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
由于0~10℃环境下即可引起人体非冻结性冷伤,所以应有遵医嘱将冰毯水温调至10℃以上。
为提高降温效果,翻身枕头置于冰毯下,每日为患者床上擦浴2次,皮肤皱褶处涂少量爽身粉,保持清洁干燥。
2.6 复温护理一般采用自然复温法。
停止降温之时,即是复温的开始,逐渐撤去降温物,将患者置于25~26℃的室温中。
复温应缓慢而平稳,以每4h体温升高1℃左右为宜,以免因体温回复过快而引起缺氧、心律失常、脑水肿等。
整个复温过程持续约12h,复温过程中需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以防肌颤。
3 小结
综上所述,亚低温能有效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降低机体代谢率及脑组织耗氧量,对脑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有效的低温治疗,是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严密观察、细致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预期疗效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