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则治法) 黄帝内经讲义课件PPT
阴阳应象大论 PPT课件
药食气味对人体的作用
气归精(精食气) 气(阳) 气(太过)伤精 味归形(形食味) 味(阴) 味(太过)伤形 气伤于味(太过) 形 气生形 精 化生精 形归气 气
(真气、元气)
精归化
精化 为气
化
(生化、化生)
同气相求
生成充养
伤
二、药食气味之阴阳
2.用阴阳理论说明药物功能 [原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节选)
[篇 解 ]
阴阳:是对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概括。虽言阴阳,亦赅 五行。
应:应验于,即相应、对应。 象:事物可见的现象、表象、征象。 大论:广泛而深入的论述。 阴阳应象:言阴阳理论可以应验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现 象和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之中。
马莳:“此篇以天地之阴阳,万物之阴阳,合于
清·张志聪:“本者,本于阴阳也。人之脏腑气血,表 里上下,皆本乎阴阳,而外淫之风寒暑湿,四时五行,亦总 属阴阳二气。至于治病之气味,用针之左右,诊别色脉,引 越高下,皆不出乎阴阳之理。故曰治病必求于本。”
[医案举隅]
武胜门外夏姓,因街市流行霍乱,夫妇均受传染,同 日发病,均大吐大泻,大汗出,肢厥脉绝,腹痛筋转,目 陷皮瘪,证象颇同。但男则舌苔白,津满,渴不欲饮,喜 热,吐泻清冷,不大臭,其筋转强直拘挛,是为寒多;女 则舌苔黄,中心灰黑,津少,口大渴,饮冷不休,吐泻甚 臭,其筋转抽掣急剧,是为热多。 ……一用四逆汤,甘草、干姜、附子加萸肉、木瓜; 一用甘露饮,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条桂、滑石、石 膏、寒水石,加蚕砂、省头草,均连续频进(一剂分二服, 半日一夜,令六次服尽)。三剂后,夫妇均吐泻止,厥回 脉出而愈。
1.雨出地气,云出天气:雨虽为天上的云气下降而成,但 有赖于地阴之气的凝降,故谓“雨出地气”;云虽由地上 的水气转化而来,但离不开天阳之气的蒸腾,故谓“云出 天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品PPT课件
气厚则 发热
气薄则 发泄
阴味出 下窍
味厚者为阴(阴中之阴) 味薄者为阳(阴中之阳)
味厚 则泄
味薄 则通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之:使动用法。
食:消蚀。
•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 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食:同饲。
3、少火、壮火的含义及与正气的关系
chen胀:胸膈胀满。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 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天气下为雨 地气上为云
云变为天气(云出天气) 云
雨 雨变为地气(雨出地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 浊阴归六府。
清阳,指呼吸之气及发声、视觉、嗅觉、味 觉、听觉等功能赖以发挥作用的精微物质,出于上窍。 浊阴,为二便污秽之物,出于下窍。
宜删之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 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 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 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 在变动为憂,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 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 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 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 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 浊,热气生清。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互文。阴阳既为 生杀之本,亦为长藏之本。即阳既能生万物,亦 能杀万物;阴既能长万物,又能藏万物。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寒气的凝固作用 生成浊阴;热气的升腾作用产生清阳。浊,痰湿 之类的病理产物。清,水谷精微。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 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 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 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 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 ppt课件
理论阐发
人体与天地相通应 一方面,天地之气入通人体以养脏腑,另一方面,人体的形态结构和 生理、病理又与天地的事物应象. 法天地之理养生治病的意义.
临证指要
李×× ,女,10岁.病孩由其父抱持而来,合眼哆口伏在肩 上 , 四肢不自主地下垂软瘫 , 如无知觉状 . 其父代诉 : 病 已三日,每到中午午时和半夜子时左右 ,即出现上述症 状 , 呼之不应 , 但过一时许 , 即醒起如常人 . 岳见病状及 聆听病情亦感茫然,讶为奇症.乃深加思考,得出子时是 一阳生之际,午时是一阴生之际.子午两时正是阴阳交 替之候,而出现痴迷及四肢不收之病状 ,则治疗应于此 着眼,但苦无方剂,展转思维,想到小柴胡汤是调和阴阳 之方剂,故投以二帖试治.不意其父隔日来告服药二剂, 已霍然如常人,即拟上学读书云. (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
名词解释
1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食 ”音义均同饲。有供给、饲养 的意思。“五气”,即风、火、湿、燥、寒。
2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争修明,音声能彰:“五 色”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修明”,原义是 整治洁明。《韩诗外传》:“礼仪修明,则君子怀之。” 此处引申为明润。“彰”,即显著。指声音洪亮、清晰。 湿疹怎么治疗 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气和”,谓五脏之气 协调正常。“生”,指生化机能。“气和而生”,谓五脏 获得天气与水谷精微的营养,脏气趋于协调正常,因而能 保持旺盛的生化机能。“津液”,此处泛指精、血、津液 等有形物质,是产生一切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津液相 成”,说明人体生化机能得到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 资助,于是“神乃自生”。“神”这里指生命活动,它是 依附于形体而存在有功能表现。
临证指要
饮食生冷,而致吐泻,此脾胃虚寒所致无疑.而患者又有心烦,口苦,脉 数等热象.心烦,口苦表现为上,泄泻,呕吐病变在中下,一寒一热,一上一 下,错综复杂,刘老清上温下,选用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治,干姜以温中 ,芩,连以清上,辛开苦降,寒热并用,升降相因.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全文解读PPT课件
(二)药食气味厚薄性能不同的机理
味(属阴) 厚——阴中之阴:纯阴直降而泄下 (如大黄、黄柏)
薄——阴中之阳:通利、淡渗(如 泽泻、桃仁、茯苓)
气(属阳) 厚——阳中之阳:助阳生热(如附 子、鹿茸)
薄——阳中之阴:发散、外泄(如 银花、麻黄)
第五段(从“壮火之气衰”至“少火 生气”)
内容:少火、壮火的含义及与元气 消长的关系。
• 处方:六一散12克,藿香、葛根各4.5克,茯苓、 大腹皮、炒扁豆各6克,姜厚朴、苏叶各3克。
• 7日后复诊,热退,身微汗,腹胀减轻,不呕吐, 尿量增多,大便每日10次,色质好转,口润,舌 不粘腻,暑湿渐化,脾虚益显,继以健脾止泻之
法而获痊愈出院。(《何世英儿科医案》)
*
(二).内伤致病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治疗学:
清阳不出上窍或浊阴上犯清窍的头晕、耳目失 聪证:益气升提法、化痰降浊法 * 清阳不发腠理的肺气不宣证:宣肺发表法
清阳不实四肢的手足厥逆证:温阳通络法
浊气在上的肠胃积滞证:攻下法
浊阴不归六腑的水肿证:利水攻逐法、淡渗利 湿法 *
清阳出上窍
【案例】沈,三月十三日:中气下陷,疲倦无力, 面色萎黄,午后头冷而痛,无非阴霾蒙蔽,脉 沉不起,舌白无华。劳力内伤之候,正合东垣 升清之法。党参一钱五分,细辛三分,全当归 一钱五分,陈皮一钱五分,蔻仁一粒,黄芪一 钱五分,川芎四分,升麻四分,茅竹一钱五分, 炮姜四分,炙甘草四分,柴胡四分,冬术一钱 五分,茵陈三钱。(摘自《张山雷医集 医案部 分》)«
(一)自然界中阴阳清浊升降的运动规律: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二)人体阴阳清浊升降的正常运动为生 理现象。
清阳 上升:出上窍(提供给视听嗅觉等功 能赖以发挥的精微物质)(或 涕、泪等轻清的分泌物)
内经讲义 ppt课件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变化动力
空间——广泛性:万物均有阴阳 时间——永恒性:万物始终存在阴阳变化
阴阳
(二)可以用阴阳作为纲目来概括事物的属性 向上、向外、在上、在表、光明、躁动、温热——属阳,“积阳为天” 向下、向内、在下、在理、晦暗、沉静、寒凉——属阴,“积阴为地”
ppt课件 8
二、论述了阴阳的特征、作用及分布
津液
ppt课件 30
三、五气太过导致阴阳失调
风胜则动:风气太过,损伤肝筋,引起肢体动摇震颤,或头目眩晕;
火胜则肿:火热太过,血壅肉腐,聚为痈疡红肿;
燥胜则干:燥气太过,耗伤津血,引起人体内外干涩;
寒胜则浮:寒邪太过,损伤阳气,阳气不行,聚水成为浮肿(或寒
凝津滞);
湿胜则濡泻:湿邪太过,脾被湿困,失于健运,升降失常水谷不分
ppt课件
6
校注
神明之府: 神——神于内,指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
内在动力。
明——明于外,指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 外部征象。 府——场所→根源
变化莫测者谓之神明——王洪图
ppt课件 7
一、阐释了阴阳的概念并将其引入医学领域
(一)阴阳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规律 万物之纲纪——分类纲领 阴阳——天地之道 变化之父母 变化根源
张介宾将壮火、少火释为人体生理之火和病理之火。
“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 过则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
ppt课件
18
一、形精气化之间的关系
1、正常:互资互促
气味化生形精:“味归形”,“气归精”,“气生形 形精产生气化:“精化为气” 气化产生形精:“精归化”,“化生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ppt
10
理论阐释: 清阳浊阴在人体中的分布和走向
清阳 视、听、嗅、味、发声、呼吸等功能 上窍 指耳、目、口、鼻
赖以发挥作用的精微物质
浊阴 食物的糟粕和废浊的水液
下窍 前后阴
清阳 阳气 浊阴 精血
腠理 皮肤、肌肉、脏腑之纹理及间隙 五脏 心、肝、脾、肺、肾
清阳 饮食物化生的水谷精微 四肢 上肢、下肢 浊阴 饮食水谷及所化的糟粕 六腑 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
精选完整ppt课件
6
理论阐释: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指阴阳之间的对立、互根的动态属性。阴阳既为万物 生长之本,也为藏杀之本。
张介宾《类经·阴阳类》:“阳生阴长,言阳中之阴阳也;阳杀 阴藏,言阴中之阴阳也。盖阳不独立,必得阴而后成,如发生 赖于阳和,而长养由乎雨露,是阳生阴长也;阴不自专,必因 阳而后行,如闭藏因于寒冽,而肃杀由乎风霜,是阳杀阴藏也。 此于对待之中而复有互藏之道,所谓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也。”
引越高下,皆不出乎阴阳之理。故曰治病必求于本。”
精选完整ppt课件
5
原 文: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 之逆从也。
注 释:
1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寒气的凝固作用生成浊阴,热气的升腾 作用产生清阳 2 飧泄:指腹泻而大便中杂有未消化食物。 3 ▉胀:▉,胀。▉胀,此指胸膈胀满。
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 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过则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壮火散 气,故云食气,犹言火食此气也;少火生气,故云食火,犹言气 食此火也。此虽承气味而言,然造化之道,少则壮,壮则衰,自 是如此,不特专言气味者。”(《类经·阴阳类一》)
精读《黄帝内经》精品PPT课件
❖ 《内经》是学习中医必读之书。其内容 至精、广搏、深奥,文字简迭,用心学 习,精益求精,收益无穷,应用甚广。
❖ 《素问》王冰序文中说:“其文简,其 意博,其理奥,其趣深。”
❖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至道在微, 变化无穷,孰知其原”
❖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 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 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 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 籍。
❖ 通过这些不同注解的分折,不仅可以了 解到各注家的学术思想,而且还能培养 我们分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学习《内经》不在于文理,而重在于 医理
❖ 通过文理知识来通读原文,关键是要掌握 《内经》的理论体系及其学术思想,理论观 点。在学习时,就不应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 或受到某些译文的影响你对《内经》本意理 解。必须善于发挥独立思考和分折问题的能 力,透过现象去探求其本质。如果只局限在 文字表面上的理解,或只是为了某些场合的 寻章摘句,这就失去了学习《内经》的意义。
❖ 例如“能”字,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俛仰, 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 能(耐)冬不能(耐)夏。阴胜则身寒, 汗出身常清,数慄而寒,寒则厥,厥则 腹满,死,能(耐)夏不能(耐)冬。 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态)也。”
❖ 工具书,包括的种类很多,例如解决疑 难字、词的字典、辞典,查找陌生书名 的目录书,了解学术动态的论文索引之 类的书籍等。此外还有研究文字产生、 演变和字形结构与字义之间的关系等的 《说文解字》以及训诂学方面的书等。
❖ (二)参阅历代的注释及有关资料
❖ 由于《内经》文字古奥,旨义深精,初 学者很不易理解《内经》原文的蕴义, 特别是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
《黄帝内经》素问篇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内经》素问篇阴阳应象大论【原文】黄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陽为天,积陰为地。
陰静陽躁,陽生陰长,陽杀陰藏。
陽化气,陰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浊气在上,则生胀。
此陰陽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陽为天,浊陰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陽出上窍,浊陰出下窍;清陽发腠理,浊陰走五脏;清陽实四支,浊陰归六腑。
水为陰,火为陽。
陽为气,陰为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
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陰味出下窍,陽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陰,薄为陰之陽。
气厚者为陽,薄为陽之陰。
味厚则泄,薄则通。
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陽,酸苦涌泄为陰。
陰胜则陽病,陽胜则陰病。
陽胜则热,陰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寒伤形,热伤气。
气伤痛,形伤肿。
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
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陰,暴喜伤陽。
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故重陰必陽,重陽必陰。
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谿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陰陽,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
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内经ppt课件
厚—纯阳—发热(助阳发热)附子、肉桂类 气(阳) 薄—阳中之阴—发泄(解表外散)麻黄、防风类
16
药物五味阴阳之分
辛走气而性散
主发散为阳
甘为中央脾土之味、灌溉四旁
苦主泄下、而又炎上作苦 酸主收降 主上涌(吐) 下泄为阴
24
二、阴阳的基本内容
(一)、对立:以上下、血气、男女、 左右、内外、动静、化气与成形等为例。 左右——阴阳升降运动之规律 动静——阴阳不同之性质 化气与成形——阴阳不同之功能
4
(二)、可分 味为阴 味厚者——阴中之阴 味薄者——阴中之阳 气为阳 气厚者——阳中之阳 气薄者——阳中之阴 (三)、互根 阴在内,是阳气赖以守持依附的基础; 阳在外,是阴精役使发挥出来的表现。
蒸发
“阳出于阴”
上升
天之清阳之气(阳)+冷气(阴) 雨(阴)
“阴出于阳”
凝结Βιβλιοθήκη 下降以云雨之例表现了阴阳升降的相互交错。
7
三、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具体运用 ㈠、生理方面 1、人体阴阳清浊升降的生理活动
出上窍——水谷精微中清轻上升的部分 上升 发腠理——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 主皮肤之卫气 外达 实四肢——充实四肢为动力与热能的阳气
5
(四)、消长与转化: 寒增长至极产生热,热增长至极产 生寒。热生后则寒消,寒生后则热消。 “极”是阴阳转化的特定条件 (五)、互制: 寒极生热,热生则寒消而受到制约; 热极生寒,寒生则热消而受到制约。 故:消长与转化之中包含了相互制约。
6
(六)、相错: 地之水湿浊气(阴)+天空之热(阳)
云(阳)
清阳
8
出下窍——二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因其轻而扬之 (病邪在表、性质清轻) 4.因其重而减之 (病邪重着,逐步减轻。如湿困证、 腑实证) 5.因其衰而彰之 (虚者补之,升提、补气)
6.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形与气?) (用气之药物温补形体)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精与味?) (用味之药物滋补阴精) 7.其高者,因而越之 (涌吐法) 8.其下者,引而竭之 (涤荡疏利法,利小便、通大便)
9.中满者,写之以内 (消散、消除法----泻心汤类。)
10.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 (熏蒸、渍泡浴法) 11.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发汗法) 12.其慓悍者,按而收之 (收敛法)
13.其实者,散而写之 (发散法、泻实法)
14.审其阴阳,以别柔刚 (阴阳病机?)。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滋阴降火,温阳祛寒) 15.血实宜决之 (针剌放血、活血破血法) 16.气虚宜掣引之
(升提补气法)
根据疾病,病位的上下表里、病 势盛弱,用以因势利导的治疗原 则,应用汗、吐、下等法。
根据疾病邪正的虚实、和阴阳气 血病变的不同,提出了祛邪扶正、 补虚泻实、阴虚补精、阳虚补气、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等治疗原则,
二、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
解表、涌吐、消除、攻下、补益 等治法和药物、熏浴、针剌、放 血等具体疗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复习思考题]
1、词解: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决之。
2、试述本文的治疗原则和治疗 方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