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 声音的传播

合集下载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6篇)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6篇)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6篇)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则应该如何写教案呢?下列是我收拾的《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1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异的声音王国》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下、产生的缘由等根底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索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通过多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识的事物去进行一番理性的探究,从而构建起对声音的传播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属重点内容,为今后的探索、学习奠定感性根底。

学情分析1. 学生对声音有了初步的了解,示例,声音的高下。

2.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

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的,加以稳固即可。

而固体和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因而我设计了试验,通过试验让生了解本课内容。

3. 了解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学目标1、过程与办法:能够对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作出预报,并设计试验,找到问题的答案;会按步骤实施试验打算,认真观看,养成记录的好习惯养成准时记录的好习惯。

2、科学学问:通过试验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而且传播效果不相同;真空不能传声。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学会安宁地做声学试验;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及小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设计试验证实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过程与办法●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若,并设计相应的试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会按步骤实施试验打算,认真观看,仔细比拟。

2、科学学问●通过试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3.2声音的传播-附知识点梳理(2)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3.2声音的传播-附知识点梳理(2)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2.声音的传播教学目的: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

过程与技能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科学知识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

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根据对声音在物体中传播方向的假设设计实验。

●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得出结论。

●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教学材料:烧瓶、橡皮塞、橡皮管,小铃铛;沙子、塑料袋、水;制作土电话的材料等教学步骤:集中话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的是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你们是怎么看的呢?(学生会提到通过空气传播。

)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提醒学生将前后听到的音量进行对比。

方法: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活上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引出问题: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学生对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接受,而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难以理解,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产生研究这一问题的兴趣。

探索和调查 1.那么到底固体和液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呢?如果可以,传播的效果又如何呢?我们通过下面的活动来进行研究。

隔着沙子、水、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

教师讲活动步骤。

提出问题:(1)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2)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2.做“土电话”的活动让学生知道棉线也可以传播声音(提醒做的时候棉线要拉直。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同时,学生还能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声音传播的具体条件和特点,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传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2.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传播。

2.讲解法: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和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声源(如铃铛、鼓等)、接收器(如耳朵、手机等)、介质(如水、气球等)、计时器等。

2.教学课件:声音传播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声音传播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传播。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展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固体、液体、气体。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实验结果,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和特点。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第一章:声音的产生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1.2 教学内容:声音的定义和特性物体振动与声音的产生实验观察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1.3 教学活动:引入声音的概念,让学生听取不同物体的声音。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特点。

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尝试振动物体并观察产生的声音。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回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特点。

第二章:声音的传播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2 教学内容:声音的传播原理不同介质的传播特性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情况。

让学生分析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效果。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解释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特点。

第三章:声音的强度与距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度与距离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强度随距离变化的情况。

3.2 教学内容:声音强度的定义和单位声音强度与距离的关系实验观察声音强度随距离变化的情况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强度的概念和单位。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强度随距离变化的情况。

让学生分析声音强度与距离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声音强度与距离的关系。

学生能够解释声音强度随距离变化的原因。

第四章:声音的频率与音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频率声音的音调特点。

4.2 教学内容:声音频率的定义和单位声音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实验观察不同频率声音的音调特点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声音频率的概念和单位。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第一章:声音的产生1.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产生。

1.2 教学内容声音的定义和特征振动与声音的关系实验:振动产生声音1.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声音的来源。

讲解声音的定义和特征。

演示实验:振动产生声音。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和记录振动的物体产生的声音。

总结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第二章:声音的传播2.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传播。

2.2 教学内容声音的传播条件固体、液体、气体对声音传播的影响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2.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讲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演示实验:观察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

总结固体、液体、气体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第三章:声音的特性3.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特性。

3.2 教学内容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和特征实验:观察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3.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声音的特性。

讲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和特征。

演示实验:观察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

总结声音的三个特性。

第四章:声音的接收4.1 教学目标了解人耳如何接收声音。

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接收。

4.2 教学内容人耳接收声音的原理实验:观察声音的接收4.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人耳如何接收声音。

讲解人耳接收声音的原理。

演示实验:观察声音的接收。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的接收。

总结人耳接收声音的原理。

第五章:声音的应用5.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

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应用。

5.2 教学内容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实验:观察声音的应用5.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

讲解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教科版教学目的: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响的传达方式停止描画。

2.设计声响在不同物体中的传达实验,对声响在不同物体中的传达状况停止比拟。

3.看法到从实验中获取理想是看法世界观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声响是经过物体以波的方式,从一个中央传到另一个中央。

学具预备:〝土〞——两个杯子、棉线〔二人一组〕〝声响在不同物体中的传达〞——4个杯子、棉线、毛线、铁丝、塑料绳、牙签、镊子、敲击棒教具预备:教学VCD片〔播放听症器,证明空气传达声响〕〔播放钟声在真空中无法传达〕课件、小黑板、水、水槽、教学进程:一、振植物体与声波1.气体〔空气〕课件演示:手机铃声的传达师:如今声波遇到了谁?然后再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呢?〔手机铃声——空气——耳朵〕结论:声响以波的方式向周围传达。

师:声响的这种波,我们叫它〝声波〞。

2.固体〔棉线〕——玩〝土〞温馨提示:说话人的声响的大小应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衔接两个话筒的线应拉紧。

师:声响怎样从〝土〞的一端抵达另一端?〔说话的声响——空气——耳朵〕4.液体、气体碰铃的声响——水——空气——耳朵小结:声响以波的方式传达,当声响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发生振动,声响就是这样经过各种物质,从一个中央传达到另一个中央的。

小调查:你能听到闹钟的铃声真空——无法传达声响。

二、声响在不同物体中的传达1.气体与固体的比拟——拍桌子听声响〔课件〕声波——空气——耳朵普通慢声波——固体〔桌面〕——耳朵响一些快2.固体与固体的比拟实验本卷须知3.出示不同声响在物体里的传达数据。

4.小结并板书:固体>液体>气体板书:声响的传达固体>液体>气体课堂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声响经过哪些途径传达停止研讨。

难点是对迷信概念的了解和实验操作。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2 声音的传播》 苏教 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2 声音的传播》  苏教 版

声音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不同的。

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并了解更有效的传播声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3、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物体传播声音的观察研究,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实验器材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比较物质的传声效果。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准备:1、教师材料:多媒体课件、闹钟、纸杯电话、镊子、透明水槽;2、分组材料:镊子、透明水槽、铅笔、橡皮、分别装有水、空气、沙土的塑料袋,纸杯、棉线、牙签。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1、师生问好。

闹响闹铃,提问: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生:闹钟的声音。

师:这是老师(拍手)的声音。

这2个声音和你的耳朵之间都是隔着什么?生:空气。

师:声音能通过空气传播,如果没有空气,声音能不能传播呢?生:师:老师这有一段实验录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在这个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抽空气前,()。

抽空气的时候?为什么电铃的声音会越来越小的呢?最后就听不到(电铃的声音了)。

师:但是电铃的小锤还一直在敲打,为什么听不到小锤打铃的声音呢?生:因为没有空气了。

师:说明没有空气,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打开阀门,电铃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生:声音越来越大。

师:这时为什么能听见声音了?生:因为里面有空气了。

师:证明了声音能通过空气传播。

空气是一种气体,所以说声音能通过气体传播。

(板书:气体)师:在我们周围,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也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生:师:像这样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还有很多。

(掏出手机播放音乐)咦,这又是什么声音?老师的手机响了,你听到了嘛?你呢?(问4人)你们坐在不同的方向都能听到,说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方向是:()生:到处,四周等师:谁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 声音的传播|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 声音的传播|苏教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难点:比较物质的传声效果
教准备具:
1、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大米、水和牛奶。笔一支,两只一次性纸坏,一段棉线、牙签棒。
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出示课件)
2、进行实验: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
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笔敲击时,要轻
(2)教室要安静,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3)保持教室整洁
4、讨论交流:
(1)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5、讨论:为什么棉线不拉直,土电话就不能工作?
6、师生小结:因为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或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达到另一个话筒。
三、拓展活动
1、实际应用
提问:声音到底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
学生回答:可以说话,听音乐,听铃声等
我们还可以利用声音为人类做事。
如声呐捕鱼:声波遇到鱼群、岩石、沉船……会发生反射,声纳会探测到这种反射波。经过试验,取得大量数据,进过分析,就会发现:鱼群、岩石、沉船……产生的反射波是不一样的。根据这种不同,就可以区分产生反射波的是什么物质了。
(二)自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1、讲述:设计一个研究声音传播方向的实验
2、实验途径提示:
研究桌子、墙壁等固体筘声音的传播方向
研究水或牛奶等液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研究空气等气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3、学生分组讨论、研究,老师指导、帮助各小组确定活动内容及方法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五课《声音的传播》∣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五课《声音的传播》∣教科版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的实验态
的音叉能使水面产生向外扩
通过刚刚的活动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
从一3.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使音叉与
我们能否解释“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实验表明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月球上没有空气,
两个宇航员即使相隔很近,也不能直接通话,
助无线电设备。

教师拿出抽气筒,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把里面的空气抽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会有什么变化
固体、液
如图,图甲为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
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图乙为抽取玻。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声音的传播》教案2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声音的传播》教案2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教学过程】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出示材料: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小组讨论交流3.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

换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同学尽量都要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音叉,另一端的同学必须仔细听,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记录前先做好预测。

4.分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

小组交流、反馈:实验结果与你预测结果一致吗?最后发现声音穿过哪种材料时效果最好(声音最大)?拓展延伸1.出示玻璃钟罩中的小闹钟,小闹钟的声音是如何进入到我们的耳朵中的,能画出简单的传播路线图吗?2.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思考:声音变化了吗?为什么?3.假设:当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被抽出后,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后,声音真得听不到了,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 声音的传播|苏教版 (3)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 声音的传播|苏教版 (3)
动画演示,让我们来看看棉线在传播声音的过程中到底是怎样的?这里出示棉线的振动。出示【板书:振动】
4.小结:声音就是以波的形式通过媒介物体的振动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5.那么谁来说说上课铃声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是通过什么媒介物体传到我们的耳朵里面的呢(空气振动)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1.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否一样呢?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三种材料,出示材料:相同长的细铁丝、棉线、尼龙绳,分别将他们装在土电话上,那么,都能听到声音吗?他们的传声效果是不是一样呢?哪种材料的传声效果最好呢?请同学们先来预测一下。
既然声音能在棉线中传播,那么声音能在其他物体中传播么?声音在其他物体中传播的效果一样么?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对声音传播的一个拓展,为此提供了三种材料,铁丝、尼龙绳和棉线。这一部分材料的处理是和书上有所不同的,并没有用书上的木条等材料,而是将三种材料分别装在前面用过的土电话上,这样更加便于学生的实验,材料的另一端套在音叉上,敲击音叉,听听能不能听到音叉的声音,哪种材料的效果好?这样的实验装置比较便于操作。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声音传播的条件,这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联系生活会有一些肤浅的认识,而对于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学生就知之甚少了,所以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的差异是本课的关键所在。
3.分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实验记录表
传声物体
铁丝
尼龙线
棉线
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哪种材料传声效果好
注:
1.能听到音叉的声音,打上“√”,不能听到音叉的声音,打上“×”。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 声音的传播|苏教版 (5)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 声音的传播|苏教版 (5)
3.提问:塑料袋装什么时声音效果最好?
装什么时候最不容易听到声音,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那个效果好?
三、合作探究,有效引导
1.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⑴提问: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是什么方向传播的?
⑵怎样验证你们的假设?
⑶师生小结: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2.做“土电话”并使用
⑴组织学生明确制作方法
年级

课题
3.2
课时
17
教师
李艳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再整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能设计声音可以想各个方向传播的实验
3.通过动手实验活动,探究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准备:烧瓶、小铃、木、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
过程与方法
生进入学习境界
学生自学,圈画重点内容
明确实验步骤
学号是呢过隔着沙子、水、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触桌面声音。汇报结果(说一听)
(所有物体都能传递声音,不同的物体传递声音的本领不一样······)
学生讨论并交流→指生回答(说一听)
学生交流、实验、汇报(指生汇报)
小组内互相说,背着说
生认真倾听
生制作“土电话”
教师活动
一、激活愿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情境
发现真空状态下不能传播声音
1.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提醒学生前后听到的音量进行对比,你有什么发现?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方法同上)
2.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的,是这样的吗?本科我们将学习《声音的传播》
二、自学展示,捕捉生成
1.研究固体和液体是否能传播声音
组织学生自学书32页,提出自学要求,明确实验步骤,主义:室内安静,几下感受,敲击要轻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有关科学教案,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一、教材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声音的传播》是科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的内容,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以及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教材呈现的两个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二、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好的因材施教,就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所面对的四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对科学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学生考虑问题不深入,逻辑性思维不强,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在本课当中我将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让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重点:理解声音是需要通过物质进行传播的。

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五、教学方法为了体现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讲授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课堂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做做中掌握知识。

六、教学用具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目标,我将在每个小组准备土电话、1米唱的铝箔条、木质米尺、棉线、尼龙绳以及实验记录表进行实验活动。

七、教学过程接下来,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我将展示一张有声贺卡,悄悄将他打开,并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当位于教室各个位置的学生都说出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声时,我将追问:为什么大家都听到了声音?贺卡传出的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以此引入今天的新课: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新课《声音的传播》,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2 声音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2 声音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有关声音传播的途径,本课在学生已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下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来进行研究:第一,认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用注水加热法赶走烧瓶内的空气后,可发觉声音变小,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第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比较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效果。

沙子、水、空气分别是固体、液体、气体的代表。

实验中可发现隔着空气、水和沙子都可以听到声音,说明物质可传播声音。

其中,隔着沙子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隔着空气听到的声音比较小,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气体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这个实验表现出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效果不一样。

教师可在课前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在三只塑料袋中分别装入沙子、水和空气,封好口待用。

上课时,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并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在纸上。

第三,制作土电话。

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

实验中要拉直棉线,拉直的棉线能很好的传递振动,松垮垮的棉线会抑制振动,减弱并最终吸收振波,使振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

改变“电话线”的方向,再进行实验,可让学生认识到声音可向不同的方向传播。

第四,阅读资料,了解历史上的声音传播故事。

我国古代在城市的攻防战中,防守者为了及早发现敌人在什么地方挖地道,采用了“伏罂而听”的方法(在《墨子·备穴篇》中有记载),制作一个大腹小口的坛子——罂,派一个听觉灵敏的人去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以确定方位。

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物质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罂后引起罂壁的振动,又引起罂内空气的振动,于是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与上一个活动一同反映出声音可向各个方向传播。

最后的拓展活动——使矿泉水瓶中豆粒的声音变小或消失。

办法是:在瓶外使用吸声材料松松地包裹或在里面装上满满的水或有孔的柔软材料使振动不能发生等等,这隐含着不同结构的材料对声音的反射效果差异。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5.声音的传播【教材简析】《声音的传播》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第五课。

教材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振动物体和声波。

教材通过“音叉的振动引起水面波动”和“玩土电话”两个活动,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对声波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部分: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学生以铝箔米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等作为声音的传播媒介,让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它们传到耳朵中,来感受不同的物质可以传播声音,并比较不同物质传播声音能力的不同。

最后教科书通过放置在玻璃罩内的闹钟,和月球上两个人难以直接对话资料的介绍,让学生对声音依靠空气传播有深刻的认识。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变化,但由于声波的不可见性,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仍然很难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同时也很难理解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

虽然很多学生知道“声波”这个词,但对于真正描述什么是“声波”,“声波”的特征等,这部分概念仍然是空白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2.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效果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在实验过程中,能积极大胆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

难点: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能简单地描述声音的传播方式;对比实验中对条件的控制等。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空气传播声音实验装置。

小组:土电话、音叉(敲击小锤)、水槽、长1米直径3毫米的圆柱形钢条、竹条、棉线、尼龙绳,一次性纸杯“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
《声音的传播》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节课。

在探究过“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变化”后,进而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承接本单元前半部分所学内容。

声音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

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本课通过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水平和操作能力,有着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态度,对声音的研究也很有兴趣。

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在第二节课中,学生已经观察到振动的音叉接触水面会使水面产生波纹。

对于声音的传播方式,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声音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用画图表示时会画出简单的波状图,因此学生对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有初步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效果不同。

●声音的传播需要通过各种物质。

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

五、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导学单、音叉、长宽相同的钢条、木条、塑料条
教师准备:会动的发生器、真空抽气装置
六、教学过程
(一)“土电话”引入
T: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声音。

老师带来了一个与声音有关的玩具,你会用它吗?谁来试试?
(要注意线要拉紧)
T:现在我们来尝试一种新玩法,敲击音叉,把音叉底部靠住棉线中间,有声音吗?(等到音叉的声音其他同学听不到的时候靠在棉线上)
拿掉听筒,你们觉得还能听到声音吗?试试看
T:听到的声音是怎样的?你们刚才听到音叉的声音了吗?我也没听到,你们真的听到了?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两个学生示范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另一方面是解决了声音能够通过棉线传播这一问题。

通过游戏操作的方法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T:声音是怎么传播到他们耳朵里的呢?我们每天还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又是怎么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来看看大家的想法,(请一位)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前概念,基于学生对声音传播的认知基础进行教学,便于学生在学习时回忆自己起初的想法,在学习过程中修改自己原先的想法。


T:大家的想法很多,究竟是怎样的?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声音的传播》。

(二)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T:刚才两位同学用的是棉线,说能听到声音,是不是真的呢?如果换成钢条木条塑料绳,还能传播声音吗?它们传播的效果一样吗?
T:这是你们的猜测,如何证明?
T: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实验更加公平呢?(学生发言)
你们说的这么多都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具体怎么实验呢,请大家先阅读面前的导学单。

有什么疑问吗?
T:这里老师只有一点温馨提示:请保持安静!!为什么?
T:但是我们实验过程中需要交流下呀,怎么办呢?
T:要多小声?(教师示范)
T:完成实验以后,我们要把你们小组的排序贴到班级汇总表里,如果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疑问,可以举手求助,我会小声的来帮你,好吗?
(小声说)那就开始实验
(交流汇报)
1、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认为这几种材料都能传播声音吗?
2、它们传播声音的效果一样吗?一起来看看全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都一样的小组们可以请一个小组代表发言,不一致的小组需要单独起来说一说,)分层次汇报,大部分的小组……
个别的小组……
不同的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是不同的。

可是同一种材料呢?明明长短相同、粗细一致,方法也一样,怎么结果也不一样?可能因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亲身体验声音传播时的振动感,小组先交流,之后全班汇总排序,交流研讨,得出结论。

这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一定能够达成共识,但是学生在交流时,会意识到操作规范的重要性以及材料之间传播声音的效果是不同
的。


(三)声音的传播形式
T:现在你们觉得声音是怎么传播来的?
你们所说的“波”是怎样的?
科学家认为声音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到底“声波”是怎么样的呢?以后初中的老师会带领你们更深入的了解。

【设计意图: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这个概念很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比较难理解,等待认知水平发展到初中时会更能
理解。


(四)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T:我们交流了这么久,能听到彼此的声音吗?
可我们中间也没有钢条木条啊,声音是通过什么传过来的呢?
(预设:空气)
T:如果我们把这个空间里的空气都移走,形成一个真空状态,还能听到声音吗?真空抽气装置和能动会发声的玩具。

玩具放入玻璃罩——能听到声音吗?
打开抽气泵,抽气完成——还能听到吗?为什么?
(声音回来了)——现在呢?为什么?
如果我把空气放回去呢?——现在声音又回来了
这说明什么?
T:这样的情况在太空中是最常见的。

两个探月的宇航员,相隔不远,却不能听到彼此的声音。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T:那他们会怎么沟通?
T:可见我们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总结:声音的传播还需要空气)
【设计意图: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是介质看不见摸不着。

通过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存在,再用太空中宇航员交流的例子更好的巩固了这个概念。


(五)课后拓展
T:生活中我们还会听到其他各种各样的声音,回家后,我们可以试试声音能不能通过其他物体传播
(有时间T:我想知道桌子会不会传播声音,能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利用掌握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继续进行“声音”的探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