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设计

2019-2020年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设计

2019-2020年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四个活动了解固体、气体、液体能传播声音;2.能够用实验、搜集资料等科学方法对现象作出解释,检验假设的合理性。

3.体验科学探究中利用证据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身边现象的探究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固体、气体、液体能传播声音,且速度不一样。

教学准备土电话、漏斗、胶管、钥匙、水槽、石头、铃、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竖起你的小耳朵,认真地听听,看你能听到什么?(利用多媒体播放剪接的音乐)2.提问:日常生活中听到的这些有趣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边的?3.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二、学生实验、观察,得出气体能传播声音的结论1.活动“简易听诊器”(1)用普通漏斗接上胶管做成一个简易听诊器。

(2)漏斗的一端放在自己胸部,胶管的另一端塞在耳中,听听心脏跳动的声音。

(3)讨论:以及跳动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耳朵的?(4)教师小结并介绍:心跳的声音是经过漏斗和胶管中的空气传过来的,漏斗有扩大声音的功能。

医生用的听诊器也是这样的道理。

2.离开了空气听诊器能听到声音吗?观看录像三、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固体能传播声音1.提问:你打算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固体能传播声音?2.“听听写字的声音”(1)四人一组,一人在桌面纸上写字,其余同学用不同的方法听声音。

(2)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递过来的?(3)然后用别人的方法再次听听声音,讨论:不同途径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4)全班交流后得出:固体比气体传播声音的本领强。

3.“土电话”(1)学生分组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土电话”。

(2)四人一组,两个同学手拿土电话的“听筒”,一个同学轻轻敲击小勺,另一同学也仔细聆听。

(3)组内交流一下: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来的?(4)讨论: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四、设计实验,研究液体能否传播声音。

科学教育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1

科学教育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1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教学过程】一、引入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1.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分组实验: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

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

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分组活动:“土电话”的研究要求:(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四年级上册 科学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教案

四年级上册  科学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教案

《声音的传播》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声音传播方式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驟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2.认识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

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教学准备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別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科学是什么?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问问“为什么”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问、探究为什么。

那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科学那就看看老师手里的这个玩具,见过吗,你们都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让我们带着这个发现和疑问做一个小游戏(打土电话)好不好?谁愿意来前面给老师配合一下?1.游戏方法:全班保持安静,教师通过打土电话,轻声告诉接听土电话的学生一些话,让全班同学猜老师所说的话游戏一:全班安静,不捏住棉线绳,说话是否能听见。

游戏二:全班安静,捏住棉线绳,是否能听见2.游戏注意事项:说话声音不能太大声3.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里的?4.发现一:捏住棉线绳,土电话就不能工作。

发现二: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一一棉线绳一一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

5.讨论:为什么棉线不拉直,土电话就不能工作?6.师生小结:因为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声音无法传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板书:声音的传播)二、探究问题师:哎!同学们!刚才我们说声音是通过绳子传播的,思考一下声音还能从哪些物质中传播呢?(鼓励同学举手发言)你们看老师手里有什么?是沙子、水、和空气。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6篇)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6篇)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6篇)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则应该如何写教案呢?下列是我收拾的《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1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异的声音王国》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下、产生的缘由等根底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索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通过多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识的事物去进行一番理性的探究,从而构建起对声音的传播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属重点内容,为今后的探索、学习奠定感性根底。

学情分析1. 学生对声音有了初步的了解,示例,声音的高下。

2.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

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的,加以稳固即可。

而固体和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因而我设计了试验,通过试验让生了解本课内容。

3. 了解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学目标1、过程与办法:能够对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作出预报,并设计试验,找到问题的答案;会按步骤实施试验打算,认真观看,养成记录的好习惯养成准时记录的好习惯。

2、科学学问:通过试验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而且传播效果不相同;真空不能传声。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学会安宁地做声学试验;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及小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设计试验证实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过程与办法●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若,并设计相应的试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会按步骤实施试验打算,认真观看,仔细比拟。

2、科学学问●通过试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

2019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3.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湘教版

2019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3.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湘教版

2019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3.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2、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具有设计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实验的能力,根据实验事实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合作学习、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教学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教学准备1、演示实验材料——音乐卡、长绳子、教学课件(声波演示及资料)、蜡烛、音响。

2、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水、发声器、密封塑料袋、沙土、塑料管、小棍(可以有金属的、塑料的、木头的)、绳子、石头、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产生疑问。

1、出示音乐贺卡,提问:这是什么?(打开,一起和学生很投入的样子听音乐)随口问:听见什么了?谁听见了?(环视学生,表示不同位置的学生都听见了)2、提问:教室里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音乐,这说明了什么?这使你产生了什么问题?学生:振动产生声音---教师就顺势复习振动产生声音。

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教师简单说明:以上事实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

声音隔着物体也能传播---教师用事实简单说明。

(类似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说不出,可引导,也可不引)生:声音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师:引出课题3、(教师应灵活,意图是引出问题)关于声音,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一个物体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是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传播。

二、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递的。

1、提问:你认为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学生可能说出:①声波②振动传递---谁传递震动?空气。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同时,学生还能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声音传播的具体条件和特点,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传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2.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传播。

2.讲解法: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和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声源(如铃铛、鼓等)、接收器(如耳朵、手机等)、介质(如水、气球等)、计时器等。

2.教学课件:声音传播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声音传播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传播。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展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固体、液体、气体。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实验结果,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和特点。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声音的传播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通过研究,让学生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物体(介质)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声音在不同物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不能传声。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学生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生研究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点:了解声音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法、提问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橡皮等。

2.演示材料:教学课件、水槽、水、土电话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什么东西能制造出来,却看不见?(声音)2.复:声音是如何产生的?3.揭示课题:声音的传播。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1.出示研究目标。

2.研究探究声音的传播途径。

(通过实验发现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1)叫一名学生唱歌,提问:歌声是通过什么到达你的耳朵的?(学生答:空气。

追问:没有了空气,声音还能传播出去吗?)2)在水槽里装上水,在水中敲击物体,让学生把耳朵贴在水槽壁上听。

提问:声音是通过什么到达你的耳朵的?3)轻轻敲击桌面,学生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

提问:声音是通过什么到达你的耳朵的?4)小结:声音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并且都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

3.游戏:打“土电话”。

4.研究声音传播的方式。

演示实验:敲击音叉,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波纹。

介绍: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就会使物体产生振动。

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5.比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效果。

1)猜想: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都一样吗?2)分组进行对比实验。

《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的说课稿

《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的说课稿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说教材】本节课安排‎的特点是:学生在感觉‎声音,明白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而且知道声‎音的变化和‎常见物体音‎高的变化的‎基础上再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这样的学习‎过程是能使‎学生锻炼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为以后的思‎维转化奠定‎基础。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要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要介质,知道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感受自然的‎奥秘,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说教学重难‎点】“声音”是贯穿这一‎章的线索,而且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所以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这‎节课的重点‎。

对声音的探‎索,明白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不同‎,需要深层次‎的理论证明‎,所以这个是‎本节课的难‎点。

【说学生分析‎】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已经知‎道在生活中‎有声音这一‎物理现象存‎在,但不是很了‎解。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因为学生才‎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不久,所以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的薄弱,几乎没什么‎前置技能可‎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学生,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很难理解,如:真空、声波以及声‎速。

这些概念对‎他们的思维‎构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在讲解‎这些概念时‎,要特别注意‎引导方法【说教学方法‎】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实验法,这样两中教‎学方法的结‎合,更能是同学‎们接受新知‎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积极性‎。

【说教学准备‎】水槽、土电话、音叉、米尺、棉线、尼龙线【说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首先我会让‎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声音的‎知识,尤其是声音‎的产生。

首先让学生‎回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再展示相关‎声音的课件‎,提出“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

湘教版科学四上3.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四上3.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四上3.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教材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探究问题。

他们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对于声音传播的条件还不够明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2.难点: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从而得出声音传播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泡沫、硬纸板、盆子、抽气筒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话、广播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学生可以回答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教师进而提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声音的传播条件。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并提出问题:声音可以通过这些材料传播吗?学生分组讨论并猜想。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实验心得。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过程,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教材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但深入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还需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

在呈现和操练环节,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能够更好地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在巩固和拓展环节,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和进行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学会观察和分析声音传播的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声音传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扬声器、声音接收器等)、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画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敲击物体产生声音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声音的思考。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传播速度。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教材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热、电、力等自然现象,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基础。

但对于声音的传播条件和速度,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

2.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传播条件。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2.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自主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3.讲授法: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和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声源(如锣鼓)、接收器(如耳朵)、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物体)。

2.课件:声音传播的动画、实验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敲击锣鼓等声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传播。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需要什么条件?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声音传播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同时,讲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声音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如为什么不能在安静的图书馆大声喧哗?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音的传播条件和速度。

湘教版《声音的传播》优秀教学设计1

湘教版《声音的传播》优秀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节课。

在探究过“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变化”后,进而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承接本单元前半部分所学内容。

声音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

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本课通过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水平和操作能力,有着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态度,对声音的研究也很有兴趣。

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在第二节课中,学生已经观察到振动的音叉接触水面会使水面产生波纹。

对于声音的传播方式,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声音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用画图表示时会画出简单的波状图,因此学生对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有初步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效果不同。

●声音的传播需要通过各种物质。

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

五、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导学单、音叉、长宽相同的钢条、木条、塑料条教师准备:会动的发生器、真空抽气装置六、教学过程(一)“土电话”引入T: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声音。

老师带来了一个与声音有关的玩具,你会用它吗?谁来试试?(要注意线要拉紧)T:现在我们来尝试一种新玩法,敲击音叉,把音叉底部靠住棉线中间,有声音吗?(等到音叉的声音其他同学听不到的时候靠在棉线上)拿掉听筒,你们觉得还能听到声音吗?试试看T:听到的声音是怎样的?你们刚才听到音叉的声音了吗?我也没听到,你们真的听到了?【设计意图:一方面让两个学生示范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另一方面是解决了声音能够通过棉线传播这一问题。

2019-2020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3.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湘教版

2019-2020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3.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湘教版

2019-2020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3.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2、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具有设计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实验的能力,根据实验事实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合作学习、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教学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教学准备1、演示实验材料——音乐卡、长绳子、教学课件(声波演示及资料)、蜡烛、音响。

2、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水、发声器、密封塑料袋、沙土、塑料管、小棍(可以有金属的、塑料的、木头的)、绳子、石头、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产生疑问。

1、出示音乐贺卡,提问:这是什么?(打开,一起和学生很投入的样子听音乐)随口问:听见什么了?谁听见了?(环视学生,表示不同位置的学生都听见了)2、提问:教室里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音乐,这说明了什么?这使你产生了什么问题?学生:振动产生声音---教师就顺势复习振动产生声音。

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教师简单说明:以上事实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

声音隔着物体也能传播---教师用事实简单说明。

(类似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说不出,可引导,也可不引)生:声音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师:引出课题3、(教师应灵活,意图是引出问题)关于声音,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一个物体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是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传播。

二、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递的。

1、提问:你认为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学生可能说出:①声波②振动传递---谁传递震动?空气。

《声音的传播》参考教案

《声音的传播》参考教案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期

课题
《声音的传播》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教学人员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2.科学探究:
能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并基于证据得出结论。
(2)你能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假设吗?
(3)提出假设。
2.探究声音能否通过空气传播
(1)有同学提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怎么证明这个假设呢?我们能用鼓和乒乓球来验证吗?
如果在距离鼓不远处悬挂一个小乒乓球,这时,分别敲击距离小球较近的鼓面和距离小球较远的鼓面,你预测会出现什么现象?
(2)实验(视频)
3.探究声音能否通过液体传播。
(1)有的同学提出水也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声音。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能用水槽、石头或其他发声器材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吗?
(2)我们来试一试物体在水下发声,我们能不能听到吧。(视频)
(3)在水下的敲击石头、按响门铃发出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
(4)在水下游泳,可以听到岸上人的声音。
(5)结论:声音能在水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4.探究声音能否通过固体传播。
(1)声音能不能通过固体传播?你打算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2)我们来试一试。(图片桌面、楼梯、墙面)
(3)总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向各个方向传播。
5.总结。
声音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各个方向。
(三)拓展与应用
1.声音在太空中能传播吗?观看视频。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有关科学教案,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一、教材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声音的传播》是科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的内容,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以及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教材呈现的两个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二、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好的因材施教,就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所面对的四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对科学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学生考虑问题不深入,逻辑性思维不强,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在本课当中我将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让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重点:理解声音是需要通过物质进行传播的。

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五、教学方法为了体现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讲授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课堂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做做中掌握知识。

六、教学用具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目标,我将在每个小组准备土电话、1米唱的铝箔条、木质米尺、棉线、尼龙绳以及实验记录表进行实验活动。

七、教学过程接下来,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我将展示一张有声贺卡,悄悄将他打开,并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当位于教室各个位置的学生都说出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声时,我将追问:为什么大家都听到了声音?贺卡传出的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以此引入今天的新课: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新课《声音的传播》,来解决这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传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2.科学探究
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事实,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作出假设,能设计对比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分析、推理声音的传播方向。

3.科学态度、STSE
乐于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并与同学交流。

以听诊器发明和制作为例,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音箱、闹钟、收音机、水槽、石头、漏斗、胶管、玻璃钟罩、抽气机、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提问:上课前,你们听到上课铃声了吗?电铃响起的时候你们分别在什么地方?
(2)学生发言。

(3)交流:电铃一响,整个校园都能听得到,这说明了什么?声音
是怎样传播的呢?
(4)继续交流:海豚在水里能“交谈”,这是为什么?草原上的牧民能听到离他很远的马蹄声,这是为什么?
(5)作出假设:声音可以通过物体向四面八方传播。

(二)新课学习
1.探究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
(1)分组实验:
a.将一个正在响的闹钟放置在桌子上,实验者站在桌子的不同地方,将耳朵趴在桌上判断是否能听到声音。

b.把收音机音量调大,用塑料袋包严放入水中,还能听到声音吗?(2)交流:将自己设计的实验和观察结果与同学交流。

(3)小结:声音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4)继续探究:将闹钟放置于玻璃罩内,是否能听到声音?这说明了什么?
(5)小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6)思考并讨论:在抽气机逐渐抽走玻璃罩内的空气后,你听到声音会怎样变化?
(7)讲解: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声音会逐渐减弱。

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就会听不到声音。

2.制作听诊器
(1)阅读:阅读关于“听诊器”的介绍。

(2)动手制作:自制听诊器。

(3)成果展示:展示自己的听诊器。

(4)分组实验:用自制的听诊器互相听心跳,测出每分钟心跳次数。

(5)汇报实验结果。

(三)整理,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