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拨法的精髓及课堂动作(合集5篇)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点拨法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索、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拨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法,强调教师的点拨和引导,通过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分析点拨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点拨法的运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比如:什么是质数?它具有什么特性?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通过这种提问和引导,学生会逐渐明白质数的概念和性质,从而提高他们在数学学科上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点拨法的运用需要注意问题的引导和解决过程的把握。
教师要灵活运用点拨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和引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深入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物理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F=ma。
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让学生亲身实践,逐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
点拨法的运用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习惯进行合理设计。
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不同的点拨方法。
在文科课程中,可以采用更多的启发式和诱导式的点拨方法,让学生通过分享资料和思考问题来提高学习效果。
在理科课程中,可以采用更多的实验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入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高年级学生中,可以适当加大问题难度,引导学生挑战更加深入的问题。
点拨法的运用需要注重评价和反馈。
在点拨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通过评价和反馈,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点拨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通过点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难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点拨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1. 确定学生的困惑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哪些知识点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
2. 细致解释:当确定了学生的困惑和难点后,老师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和语言,细致地对学生进行解释和点拨,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点。
3.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在点拨学生的困惑时,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关键和解决方法。
4. 辅助材料加深印象:在点拨学生的困惑时,老师可以通过使用辅助材料,如实例、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
5. 具体练习巩固理解:在点拨学生的困惑后,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巩固和应用,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点拨法的举例:下面我们来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点拨法在学习中的应用。
例一:数学知识点——解方程在教学解方程时,有些学生会对方程中的参数和未知数感到困惑,不清楚如何运用步骤正确地解题。
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点拨:- 细致解释:老师可以针对方程中的参数、未知数和解题步骤进行详细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每一个步骤的含义和目的。
-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题的关键点和逻辑关系,帮助他们找到解题的出路。
- 辅助材料加深印象: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实例,让学生进行解题演练,同时引导他们观察和分析实例中的关键点,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 具体练习巩固理解: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巩固解方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中老师的课堂点拨技巧
初中老师的课堂点拨技巧作为一名初中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
而课堂点拨是课堂教学中绕不开的一项技巧,它能够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实现课堂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点拨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明确课堂目标课堂点拨的前提是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点拨。
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标志,它规定了学生所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达成这些目标所需要达到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因此,我们需要在备课的时候认真查看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基本目标,进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点拨方案。
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这三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在点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
二、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点拨教学点拨是课堂教学中需要反复使用的一项技巧,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点拨,提高点拨的效果。
常见的点拨方式有以下几种:1、提问法:我们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直接知道学生的理解程度,进一步进行点拨。
2、比较法:比较是一种常用的点拨方式。
我们可以将同一类别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它们的异同点,以此加深学生对于相似事物的认识。
比如,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篇文章的相似处和不同处,引导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3、归纳法:归纳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整合和简化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堂所学的内容和知识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我们可以对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深度。
4、讨论法:讨论是一种启发式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来彼此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
在点拨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全班研讨,在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的传递和分享,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5、演示法:演示是一种直观的点拨方式,它可以让学生感知和获取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点拨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和技能,实现有效的学习目标。
本文将介绍点拨法的定义、特点和运用方法,并举例说明。
一、点拨法的定义点拨法是一种以“点”为单位的教学法,即通过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逐一点拨,让学生逐渐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点拨法的核心是针对学生掌握程度和难度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使其逐步掌握知识。
1. 有针对性:点拨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展开,既考虑学生的掌握程度,也考虑知识难度和应用领域等因素。
2. 实用性:点拨法不仅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注重学习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并应用到实际中。
3. 效率高:点拨法不同于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将知识点逐一讲解,让学生逐步理解,并建立相应的知识框架和技能体系,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
1. 逐点讲解法:通过列举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的内容和应用方法。
例如,在讲解某一种数据结构的应用时,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演示其应用过程。
2.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的内容和应用方法。
例如,在讲解矩阵运算时,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矩阵运算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及其应用。
3.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内容和应用方法。
例如,在讲解写作技巧时,可以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技巧。
1. 数学学科在学习数学学科时,可以采用逐点讲解法,通过列举例子或者运算过程等方式让学生逐个掌握数学中的各个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几何学中的角度概念时,可以通过绘制图形,让学生理解角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逐步掌握角度的应用。
2. 计算机学科3. 文化课程总之,点拨法是一种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各个知识点,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点拨法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引导他们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并得到更好的理解。
以下是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1. 提供启发性问题: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当学生遇到一个陌生词汇时,老师可以问:“有没有类似的词汇?它们的意思相似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猜测该词汇的意思。
2. 利用比喻和类比:通过将已知的概念或问题和新的概念或问题进行类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当学生学习到“等差数列”的概念时,老师可以将其比喻为一列等待上车的乘客,每个乘客之间的间隔恰好相同,这样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3. 提供提示和解决思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提示和解决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学生遇到一道数学题目时,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已知条件,然后提醒学生运用相关的公式或方法进行求解。
1. 英语阅读理解:学生在阅读一篇英语短文时,遇到一个单词不认识。
老师可以提示学生先查找该单词的词义,并思考它在文中的上下文含义。
如果学生还无法理解,可以提醒他们寻找相似的词汇、前缀或词根等来进行猜测。
2. 数学问题解答:学生在解答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时,感到困惑。
老师可以提醒学生先找出已知条件,然后思考与已知条件相关的数学概念和公式,用以解答问题。
如果学生仍然无法解决,可以给予一些具体的提示,如提醒学生画图、列式、运用特定的几何性质等。
3. 科学实验设计: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设计时,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当的实验步骤。
老师可以提问学生想要验证的科学概念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实验步骤来验证该概念。
如果学生还没有思路,可以给予一些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发现实验步骤之间的关联,从而得到更好的设计。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错误的地方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
的错误并及时进行修正。
点拨法在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1. 注意时机
点拨法的运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来决定,合适的时机可以更有效地引
导学生。
可以在学生犯错误之后及时进行点拨,也可以在学生试错过程中进行引导。
在学
生学习成果展示或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也可以运用点拨法。
3. 加强实践
点拨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帮助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点拨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点拨之后,还要加强实践和巩固,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点,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多样化展示
在点拨法的运用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展示方式。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
示学生正确的操作步骤,可以使用示范演示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角色扮
演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和交流。
通过多样化展示,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
果。
1. 语文课中的点拨法
在语文课中,点拨法可以运用于学生的作文或阅读过程中。
在学生写作文时,教师可
以针对学生常犯的语法错误进行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改正。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
内容,点拨学生在句子结构、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上的不足,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修改。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理解错误进行点拨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
力。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点拨方法”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点拨方法”课堂教学中的“点拨方法”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被喻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学习方法的“点金之道”,“点”就是教师对学生要善于启发诱导,使之获得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拨”是教师开学生思维的迷雾,拨正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因而,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点拨”,还要讲究方法。
一、循循善诱,引向深入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和情况;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也能答出一二,旦思考方向正确,但认识深度不够,这时,教师就应该在肯定学生认识方向的基础上启发诱导,顺势点拨,使其认识更系统深入。
二、造阶梯点迷津当学生遇到难度较大问题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教师应在认识彼岸路上造阶搭梯。
指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发散聚合训练思维思维可分为两种形式: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
对一个事物或一个问题的看法或认识,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认识,考证,得出结论。
因此,发散和聚合两种方式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应当是紧密联系的。
如小学生由于知识年龄等方面特点,认识问题有时片面,这时教师就应用时进行思维方式点拨,提高思维认识。
四、归谬正误,转变认识当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难以使学生信服,旦易产生逆反心理。
这时,就应让学生认识错误的根源所在,使其他幡然醒悟,转变正确的认识这就是归谬法。
五、善用“点拨法” 应注意的问题1、点拨要适当,首先点拨的角度应恰当,符合问题本身的性质和要求,符合学生自身生理。
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并点到学生思维卡壳的关节上。
其次是点拨语言应炼,言简意赅,能准确表达的寓意。
2、点拨要适时。
孔子日:不愤不启,不排不发。
这句话可以说明点拨所应掌握的时机。
教师的点拨,应不早不迟,恰逢其时。
也就是说,教师要在学生认识发展到似懂非懂,想说而又不说不出来的思维状态时予以点拨,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点拨过早,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点拨过晚,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的“点拨”技巧
课堂教学中的“点拨”技巧引言: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被喻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学习方法的“点金之道”。
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既是一种教学技巧,更是一门教学艺术。
课堂上教师适时,适度,适当的精彩点拨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变困惑为顿悟,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优化教学过程,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期为大家推荐几种课堂教学中的点拨技巧,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何谓“点拨”?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在关键地方、关键问题、关键时候给学生以启发,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用眼观察,动手去做,动脑思考,从而加深理解、提高认识;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用生动、明确的语言或规范的动作告诉学生,使学生茅塞顿开,掌握规律,发展智能。
点拨技巧有哪些?一、语言点拨语言点拨是指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
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助点助点就是辅助性点拨。
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智力水平或努力程度不够等原因,在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显得力不从心时,就需要教师助一臂之力。
教师可设计几个带有启发性的阶梯问题进行点拨,使学生由表及里地抓住事物本质,解决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旁点旁点也称曲点、侧点。
是指教师不直接点明怎样思考,而是间接的、从旁的、暗示的、曲折的进行点拨,或“言在此意在彼”的启发;或旁敲侧击的暗示;或迂回曲折的诱导;或在问题的峰回路转处巧设标志,使其洞天叠出、曲径通幽;或让学生从旧知孕育出新知的生长点;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找到与之有联系的相似点、相关点,受到启发,展开联想,产生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3、直点直点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的点拨方法。
例如学生有时解答问题,尽管心中清楚,但由于对个别词语的遗忘,或表述水平有限,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述,导致“水壶装饺子倒不出来”的情景,这时教师可直接给学生提供词语,帮助其越过语言障碍,得到最终结果。
点拨法的精髓及课堂动作
由蔡澄清先生创导的语文点拨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灵活综合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法,是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
点拨法的精髓,用蔡先生的话说,就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
这八个字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机”和“时”,二是“相”和“适”,三是“诱导”和“点拨”。
“机”“时”合起来说就是“时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所出现的点拨之“机”,它是实施点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诸如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遇到了难点和疑点,解决不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自卑厌学心理、焦虑烦躁心理、畏难消极心理,难以自控;以及思想上求通而未通,想表达又无从顺畅表达等等情况,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障碍、心理障碍和思维障碍。
这些都给施教者提供了点拨的良机。
点拨法主张“当点则点,当拨则拨”,有些初学者误认为点拨是很随意的事情,想怎么点就怎么点,想怎么拨就怎么拨,其实是忽视了一个“当”字。
“当”字就是“当口”,就是“机点”之所在,因此“当点则点,当拨则拨”,绝不是心中无底,盲目乱点,而恰恰是要求我们要抓住时机点到要害处,拨到关键处。
点拨时机的出现,有时是稍纵即逝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把握。
“相”就是发现,“适”就是顺应和即时把握。
发现时机,把握时机,决非易事,它要求教师具备相当敏锐的洞察力,做到洞幽烛微,见微知著,了然于胸。
而这种洞察力的养成也非一日之功,既要依靠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又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底蕴和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常识,否则,即使时机出现了,也会失之交臂而痛失良机。
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培养这种发现和把握时机的能力,更重要的还要能创设机点进行调控,做到潇洒自如,游刃有余,从而显示出高超的点拨艺术的魅力。
“诱导”和“点拨”是具体实施点拨的实质性阶段。
它要求我们要按照启发式的教学原则,运用画龙点睛和举一反三的办法,将学生逐步引入“自动”(杨贤江)“自得”(孟子)“发现真理”(第斯多惠)的学习佳境,学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去排除故障,解决疑难,从而达到开启思维、发展能力的目的,这正是点拨教学法根本之所在。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点拨法是一种神奇的学习方法,通过点拨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下面就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点拨法的运用1. 分析学习内容点拨法的第一步是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将知识点、技能点和重点难点找出来。
只有清晰地了解学习内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
2. 分解学习目标分解学习目标是指将复杂的学习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具体而简单的小目标。
并逐一进行点拨。
这样可以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3. 强调重点在点拨的过程中,要重点强调难点和重点,让学生集中精力攻克难关。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解决问题在点拨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通过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5. 总结归纳点拨完成后,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升华学习效果。
为了更好地说明点拨法的运用,下面举例说明点拨法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在教学二次函数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点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首先分析学习内容,确定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和应用等知识点和技能点。
将学习目标分解为求解二次函数的零点、确定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和顶点、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等具体小目标。
并分别进行点拨。
在讲解二次函数的过程中,重点强调二次函数的顶点、开口、零点和图像的特征等重点知识点,让学生专注于这些重点内容。
教学完成后,对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相关概念、性质和应用等内容。
通过点拨法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这样的点拨法不仅在数学学习中适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同样也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点拨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点拨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点拨法,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点拨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拨技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拨技巧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拨技巧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拨技巧俗话说:“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
”可见点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多么重要。
同样,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教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点拨,培养学生兴趣,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语文课堂朝着容量大、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的各个方面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在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点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初次读来觉得内容浅显、结构简单,学生必定会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并不需要下多大的工夫就可以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
这只是一种不成熟的认识。
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透彻地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语言的运用特色,教师还是必须下一番研究的工夫,深入地钻研课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地、高效地学习好每一篇课文。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点拨。
如在教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最初读来,学生觉得课文冗长,头绪繁多,课文的内容似乎不大好把握。
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可采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尝试阅读课文,然后教师出示尝试思考题:1.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2.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学生围绕这两题尝试学习,对课文的基本内容,详略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二、在发掘教材思想内容、开展思想教育过程中点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本,许多课文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发掘教材的思想因素,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思想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中“文道统一”的教育思想。
有些课文的主题思想较浅显,学生稍加留意或多读课文就自然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染,从中受到教育。
但有些课文的思想意义就比较含蓄,蕴涵在词句中不容易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深挖和点拨,达到教育影响学生的目的。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点拨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方法,它主要通过给予学生指导和提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学习中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来看看点拨法的具体运用方法和举例。
1.运用方法:(1) 提供提示: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通过提供提示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找到答案。
例如,在学习数学题目时,老师可以先通过让学生观察原题目,以及给出一些简单的计算和结论来启发他们的思路。
(2) 分步骤指导:将学习过程分成几个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每个步骤,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写作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完成大纲,然后再逐步完成每个段落。
(3) 消除歧义:在学生出现错误或不理解时,通过点拨法消除歧义。
例如,在学生阅读古文时,老师可以指出一些易混淆的词汇和句子,让学生理解更加准确。
2.举例:(1) 数学题目中的点拨法:小明的数学成绩不好,他很难理解老师讲的知识。
当老师讲解一道数学题时,他总是不知道从何入手。
这时,老师可以通过点拨法来帮助他。
例如,当小明不知道如何解决一道难题时,老师可以先让他多观察一下题目,然后给出一些简单的计算和结论,引导他思考如何解决这道题。
通过这种引导方式,小明可以更加容易理解题目的内容和解题思路,从而提高他的数学成绩。
小红经常写作文时遇到困难,她不知道如何展开思路和构思文章。
这时,老师可以通过点拨法来帮助她。
例如,当小红不知道如何展开自己的思路时,老师可以先让她完成大纲,然后逐步完成每个段落,提醒她注意每个段落的开头和结尾。
通过这种逐步分步骤的指导方式,小红可以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提高她的写作能力。
小李在阅读古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汇和句子,他很难理解古人的思想和观点。
这时,老师可以通过点拨法来帮助他。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点拨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点拨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点拨技巧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初中物理教学不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引导。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点拨技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本文将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探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点拨技巧。
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这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应用性的内容进行教学。
在处理教学内容时,我们要善于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
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上,我们可以运用多种点拨技巧,如:1.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情境创设法: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物理学知识。
3.实验教学法:利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评价激励法:通过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
这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培养情况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进行评价。
通过及时的评价与反馈,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总之,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点拨技巧,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内容选择与处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实施、以及合理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物理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篇范文:示范课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以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点拨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提供指导和支持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点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下面将从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两个方面来介绍这种教学方法。
一、点拨法的运用点拨法有很多种形式,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目标设定不同的点拨方式。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点拨法运用方法:1. 提供提示在学生遇到问题或困惑时,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建议和提示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学生做题时遇到困难,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点或方法,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解答。
2. 引导探究点拨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任务或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学习科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从实验中发现科学规律。
3. 提供反馈点拨法还可以通过提供反馈来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指出学生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通过及时的反馈,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点拨法的举例以下是几个点拨法在实际教学中的举例:1. 数学解题在学生学习数学解题过程中,可以应用点拨法来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引导他们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法。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例题和解题思路,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和方法,将其应用到实际解题中。
2. 科学实验在学习科学实验时,可以使用点拨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实验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和实施实验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和实验技巧,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3. 作文写作在学习写作时,点拨法可以帮助学生改善写作技巧和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点拨法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指导和建议,比如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范文和写作例句,让学生从中学习和模仿。
语文点拨教学法
语文点拨教学法
要点:具体操作方法,蔡澄清从5个方面作了概括:
1.依纲据本,因材施教。
这是实施点拨教学的基本依据。
即教师要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课本提供的教学内容,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点拨和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
2.相机诱导,适时点拨。
这是实施点拨教学的最重要的要求,也是点拨教学的精髓。
它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作用.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机遇,给予引导,针对需要,及时点拨。
3.点其要害,拨其迷障。
这是实施点拨教学的主要内容。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出难点,通过点拨,拨开迷惘,排除故障,化难为易,拨疑为悟,豁然开朗。
4.画龙点睛,举一反三。
这是实施点拨教学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中要针对疑难,有的放矢,巧施点拨,片言居要,点石成金,举隅推导,闻一知十。
5.提高效率,发展能力这是实施点拨教学的主要宗旨,也是点拨教学的根本目的和必然结果。
实行点拨教学,教师一定要着眼全局,高屋建瓴,精心组织和驾驭教材,改革传统教法,突破难关,主攻要塞,力忌全面讲授,全盘灌输;学生要成为活动主体,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强化训练,发展智力,学以致用。
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这是真正实施点拨教学的必然归缩。
善于点拨 提高效率
善于点拨提高效率点拨,是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方法。
所谓“点”,就是点中要害,即抓住教学中的关键之处,在关键之处下功夫,通过“点”,提醒学生重视与深刻理解。
所谓“拨”就是拨疑解惑,也就是在疑难之处要引导与帮助学生透彻理解,通过“拨”达到懂与通,使其豁然开朗。
由此可见,善于点拨,对于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明理践行等方面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合理点拨呢?一、关键之处要“点准”。
在讲解基本概念与原理时,何处是关键,何处是重点,教师心中要非常清楚,对关键词语、关键地方、关键条件、关键问题一定要点准确、讲透彻,切莫轻描淡写。
画龙点睛,功夫在于“点”。
如“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就要点出关键词“影响”与“决定”进行强调和对比。
如“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我国政府,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在点准各自的主体后还要对比强调“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是一字之差,以促使学生准确理解与记忆。
如讲“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时,就要点准“有形的手”是指国家的宏观调控,“无形的手”是指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且点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两只手”缺一不可。
“无形的手”是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调节资源、优化配置;“有形的手”是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引导市场,使市场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发展。
“有形的手”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而“无形的手”只有在“有形的手”的作用下,才能克服其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弊端。
因此,只有“两只手”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两只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的目的都是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上述的一番点拨,学生不但深刻理解了资源配置中“两只手”怎样发挥作用,也懂得了“两只手”为什么要”手拉手才能向前走”,而且容易记住这些知识点,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讲“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关系”时,可采用数学课中的映射关系来点拨: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点拨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它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种方法具有针对性强、因材施教的优点,能够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方面获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点拨法的运用方法和举例。
1、确立学习目标。
在进行点拨式教学前,首先需要明确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并告诉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2、引导学生思考。
点拨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和提示,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3、反复点拨。
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需要多次反复点拨,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让他们逐步理解问题。
4、鼓励自主探究。
点拨式教学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问题,并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法。
5、总结归纳。
在点拨式教学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整个过程,并加以总结,促进其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1、语文——古诗词赏析在古诗词赏析教学中,可以采用点拨法。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首古诗词,然后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古诗词有什么特点?2)这首古诗词表达了什么意境?接着,老师可以逐步点拨学生,帮助他们理解这首古诗词。
例如:问题1:我们可以从标题入手,了解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问题2: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句的意义,来理解诗人想表达的情感。
通过以上的点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语言特点,以及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数学——解方程在解方程的教学中,也可以运用点拨法。
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方程,如“x+3=5”,然后问学生:1)如何确定方程的未知数?2)如何将方程转化为等式?3)如何去掉方程中的常数项?4)如何解出方程?问题1:未知量是x,我们需要找到x的值。
问题2:将方程中的常数项移到等式另一侧,即x=5-3。
问题3:通过运用减法原理,得出x=2。
问题4:检验所得解,将2代入原方程中,看是否成立。
通过以上的点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方程的解题方法,提高运用解方程的能力。
课堂中点拔知识技巧
高效课堂,重在点拨新课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快乐、高效的课堂,这要求教师在讲课的关键点上进行随时点拨。
“点拨”中“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启发思维,排除疑难,教给方法,发展能力。
实践证明,布局好点拨,才能点中要害,明析关键,真正走向高效课堂。
一、点拔方法1、“追问式”点拔。
追问是学生学习历史、反思历史的重要法门。
因此,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该养成“追问”的习惯。
例如: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接着使用了着眼点在于过程与方法的提问方法:如果林则徐没有被撤职,中国还会战败吗?,继续问:当时的中国人有没有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为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这一问使本节课的立意更高远,它唤起了学生的民族反省意识,充分挖掘了鸦片战争蕴涵的历史教育价值,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次反省民族、认识自我的机会。
”这不禁让人想起蒋廷黻先生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
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
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历史上的中国人曾经一度浑浑噩噩、愚昧难醒,在遭受重创之后,依然如故。
历史反思意识应当在学生心中牢固地扎根!2、“形象式”点拨。
形象点拨法运用得好,经常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风趣。
毛泽东就擅长运用形象点拨法,使一些道理通俗易懂。
比如,他讽刺博古、李德生搬硬套地指挥第五次反“围剿”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又用“叫化子打狗,边打边走”比喻王明“左倾”错误的逃跑主义;为了增强中国人民与美蒋反动派进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他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又用“哑铃”比喻国民党“重点进攻”的态势,指出蒋介石兵力部署上的弱点;他还把中共中心进北平主持大政比作“进京赶考”。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是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地理解概念和思想。
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年龄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
识点。
1. 首先,教师需要将实际的问题或主题精简成具有清晰目标和易于理解的问题。
2. 然后,教师会向学生提供有关这个问题或主题的背景信息。
3. 接下来,教师将关键点和思想组织在一起,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概念和主题的关键点。
4. 最后,教师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确保他们已经理解了这些关键点和思想。
1. 在教学数学方面,对于求解方程的问题,点拨方法可以用于解释和理解算术和代
数方面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线性方程时,教师可以使用点拨法来告诉学生如何根据给定
的信息找到一个未知数值。
2. 在阅读和语言艺术的教学中,点拨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个句子或段落
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例如,在阅读时,教师可以使用点拨法来引导学生识别句子或段落的
关键词和短语,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主题和中心思想。
3. 在教学科学方面,点拨法可以用于表述和解释科学原理和概念,以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例如,在教学化学时,教师可以使用点拨法来解释离子和离子化
学反应的概念。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和公式,以及如何应用化学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拨法的精髓及课堂动作(合集5篇)第一篇:点拨法的精髓及课堂动作由蔡澄清先生创导的语文点拨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灵活综合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法,是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
点拨法的精髓,用蔡先生的话说,就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
这八个字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机”和“时”,二是“相”和“适”,三是“诱导”和“点拨”。
“机”“时”合起来说就是“时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所出现的点拨之“机”,它是实施点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诸如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遇到了难点和疑点,解决不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自卑厌学心理、焦虑烦躁心理、畏难消极心理,难以自控;以及思想上求通而未通,想表达又无从顺畅表达等等情况,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障碍、心理障碍和思维障碍。
这些都给施教者提供了点拨的良机。
点拨法主张“当点则点,当拨则拨”,有些初学者误认为点拨是很随意的事情,想怎么点就怎么点,想怎么拨就怎么拨,其实是忽视了一个“当”字。
“当”字就是“当口”,就是“机点”之所在,因此“当点则点,当拨则拨”,绝不是心中无底,盲目乱点,而恰恰是要求我们要抓住时机点到要害处,拨到关键处。
点拨时机的出现,有时是稍纵即逝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把握。
“相”就是发现,“适”就是顺应和即时把握。
发现时机,把握时机,决非易事,它要求教师具备相当敏锐的洞察力,做到洞幽烛微,见微知著,了然于胸。
而这种洞察力的养成也非一日之功,既要依靠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又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底蕴和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常识,否则,即使时机出现了,也会失之交臂而痛失良机。
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培养这种发现和把握时机的能力,更重要的还要能创设机点进行调控,做到潇洒自如,游刃有余,从而显示出高超的点拨艺术的魅力。
“诱导”和“点拨”是具体实施点拨的实质性阶段。
它要求我们要按照启发式的教学原则,运用画龙点睛和举一反三的办法,将学生逐步引入“自动”(杨贤江)“自得”(孟子)“发现真理”(第斯多惠)的学习佳境,学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去排除故障,解决疑难,从而达到开启思维、发展能力的目的,这正是点拨教学法根本之所在。
这里,“诱导”有别于“牵拽”,“点拨”更不同于“包办代替”,由教师把现成的答案和结论硬塞给学生。
点拨是一门活的教学艺术,一个教师能做到善“导”善“点”,得心应手,应付裕如,那就等于是迈向了教育教学的自由王国。
了解了点拨法的精髓,下面着重谈谈课堂运作的问题。
有些同志经常问到点拨法有没有规律可供操作?说到规律,得引述一下蔡澄清先生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点拨无…模式‟而有…法‟”。
我们是不主张有点拨“模式”的。
语文课堂教学,由于教学任务与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差异性以及教师本身运用各种方法的技巧等等不同而呈现出千差万别、纷繁复杂的状态,因此统一的点拨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
但这不等于说,点拨没有规律可寻。
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何况点拨法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法,自然更不会例外,只是有待我们去发现和掌握。
我们在深入开展点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确乎有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寓于其中,这规律性的东西包括点拨教学的课堂结构以及适应这一结构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
课堂结构是课堂教学的组合形式,它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的步骤环节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等因素。
点拨教学法是一种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又是教学方法,它不但贯串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贯串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根据对点拨课堂教学规律性的认识,我们将一课(或一个单元)教学的点拨实施全过程划分成五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或曰步骤和环节。
这五个阶段(步骤、环节),由于各自的教学目的和特点不同,依次名之为导入性点拨。
整体性点拨、重难点点拨、终结性点拨和迁移性点拨,统名之为“五步点拨教学”。
这五步教学环节,有着各自的目的、任务和性质。
为了更优化地实现这些目的和任务,更充分有效地发挥好每个环节的点拨教学功能,还要有相应配套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这些点拨方法和手段,是指在一系列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个阶段、步骤下的一些具体操作活动,它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较强的实用性。
比如哪些方法适用于导入,哪些方法适用于整体感知课文,哪些方法适用于突破重难点,哪些方法适用于终结和迁移等等。
下面就“五步点拨教学”的具体目的、任务和性质,并配以相应的教法和教例,作一个概要的描述。
(一)导入性点拨导入性点拨是开始引入新课并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点拨,它是上好一堂课的前奏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诸凡需要、兴趣、思想、情感等都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
明代王阳明就曾指出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他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一定的点拨方式和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
比如上《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小说着力表现了鲁达扶弱济困、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的鲜明性格,教师上课前,可以放一段电视剧《水潞》中的《好汉歌》:“……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不仅直接导入了课文,而且那高亢的音符、激越的曲调、气壮山河的歌辞,令学生听后精神振奋,血脉贲张,并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节拍而歌之。
在这种强烈的氛围下,学生自会迫不及待地想深入课文了解鲁达如何“出手”救助金氏父女并惩治恶霸镇关西。
这种创设情境式的导入,发挥了点拨功能。
(二)整体性点拨按照现代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观点,特别强调对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整体研究和把握。
整体性点拨就是教师在进入新知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教材,了解梗概,掌握整体知识的核心内容的粗线条的认知结构。
如小说,需大致清楚情节。
人物的粗略轮廓,议论文需知道论点、论据以及论证的大概过程,说明文则需认识说明对象的特点以及一般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
它不仅给下一步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能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整体阅读的水平和能力。
在整体性点拨中,解题法对某些课文来说不失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如上《病梅馆记》,可就标题直接点拨,教师提出问题:“…记‟是古代以记叙为主的一种文体,从文章标题看,记了什么内容?”学生答:“病梅馆。
”回答虽不错,但嫌笼统,还不能充分实现老师整体点拨的意图。
于是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从词语结构分析,这三个字包含两个偏正性的词语,分解并指出来。
明确一个是“病梅”,一个是“病梅馆”。
接下去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出文中与“病梅”和“病梅馆”相照应的段落。
学生默读课文后,回答文章第一段记了“病梅”,第二、三两段记了“病梅馆”。
老师再问:作者建立“病梅馆”目的何在?与“病梅”有什么关系?明确建立病梅馆是为了疗治病梅。
这时老师可让学生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这两部分的内容,即“病梅”和“疗梅”。
这样进行整体性点拨,就像庙丁解牛一样,动刀甚微,却使文章两部分桀然而解,不仅使学生很快从整体上把握住了文章内容,而且锻炼了他们自得自求的能力。
(三)重难点点拨任何事物都有主要和次要、重点和一般之分,教材也是如此。
点拨教学最忌在处理教材时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巨细无遗。
当我们在对教材有了全面把握和整体认识后,就要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力量攻坚排难。
所谓重点,就是教材中具有关键性的知识内容,它在整个教材中即大量知识的相互关系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起着支配的作用。
所谓难点,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知识障碍和心理、思维障碍。
这时教师就要采用画龙点睛的办法,点重点,拨疑难,帮助学生化难为易,拨疑为悟,并以此带动一般。
这样既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又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如朱光潜先生的《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文章在分析辛弃疾《鹤鸽大》这首写景诗时,提出一个重要的文艺理论观点,即写出“人的活动”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这既是文章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如果教师运用关联法,即利用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点拨,联系一下茅盾《风景谈》中关于“沙漠驼铃”的画面描写,那连点成线的驼队,那丁当和谐的驼铃,那一杆猩红的大旗,使单调平板的大自然顿然生色,完全改观,就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有助于学生对写景诗“诀窍”的理解,从而收到化难为易。
举重若轻的点拨效果。
(四)终结性点拨上完课文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的归纳总结,使其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一方面让学生在更高层次的水平上认识掌握所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串珠成线,前后连贯,形成系统。
如巴金的散文《灯》,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作家用灯光象征了光明和希望。
总结课文时,教师可利用辐射法(通过辐射对所学同类知识归总合并形成体系的终结性点拨法)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思考回答:①什么是象征手法?②在《灯》一文中,作家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③我们以往还学过哪些采用了象征手法的课文了第一个问题要求准确诠释概念,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运用,第三个问题则是对已学的象征性课文的辐射归并。
这三个有序递进的问题,使学生对象征手法及有关文章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运用这种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提高了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迁移性点拨现代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迁移性点拨即通过课堂知识的辐射和延伸,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
”教师教给学生学会这个“例子”仅仅是个基础,教学的根本目的还在于要“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的本领,并进一步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上完莫泊桑的《项链》后,教师可作迁移性发问:“项链失而复得之后玛蒂尔德会怎么样呢?”让学生去作深入推想并讨论。
有的说玛蒂德尔乐极生悲,发疯了;有的说玛蒂尔德用项链所卖的钱重新过起了奢华的贵夫人生活;有的说玛蒂尔德想到自己的十年辛酸为的就是这串项链,幡然醒悟便把项链抛入塞纳河中,依旧过她的清贫生活;还有的说玛蒂尔德把项链拿回家后重新在镜子前穿戴起来,想重温那一晚舞会的幸福,但当她看到镜中的自己风韵不再,便颓然摘下了项链……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写一篇《项链失而复得之后》的续写练笔。
运用这种续写迁移效果很好,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上述“五步点拨教学”是对点拨课堂教学过程的规律性的认识和反映,一堂课中,如果这五步教学处理得好,做到了衔接自然,协调有序,有机结合,就能有效地发挥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功能。
当然,这“五步点拨教学”也不是固定的模式,大家都去机械套用,而是应当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做到灵活变通,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