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政策讲习教程
民族理论与政策
民族理论与政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了解其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 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5. 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教学难点:民族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民族政策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民族政策的实践意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引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
2.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核心概念。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政策案例,分析其在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主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反思自己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积极性,了解他们对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他们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合作态度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反思:通过学生对作业的反思,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和民族团结的认识和体会。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官方出版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教材,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民族政策案例,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民族理论与政策
民族理论与政策第一章:导论1.1 课程背景介绍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强调民族理论与政策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性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基本概念、内涵和意义使学生掌握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运用民族理论与政策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1.3 教学内容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定义、内涵和意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民族理论与政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基本概念、内涵和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中的民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民族理论与政策解决问题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理解和观点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研究报告,检验学生对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掌握程度第二章: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基本概念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民族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让学生掌握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内涵、目标和发展阶段2.2 教学内容民族的定义、特征和分类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内涵、目标和发展阶段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关系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探讨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关系,分享自己的观点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民族理论与政策关系的理解和观点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研究报告,检验学生对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掌握程度第三章: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掌握各个时期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特点和主要内容3.2 教学内容我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各个时期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特点和主要内容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我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案例分析法:分析各个时期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实践成果和经验教训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各个时期民族理论与政策特点和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观点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研究报告,检验学生对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掌握程度第四章:民族理论与政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民族理论与政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民族理论与政策在解决现实民族问题中的作用和方法4.2 教学内容民族理论与政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民族理论与政策在解决现实民族问题中的作用和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理论与政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中的民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民族理论与政策解决问题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民族理论与政策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理解和观点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研究报告,检验学生对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掌握程度第五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特点和意义让学生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5.2 教学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特点和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特点和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民族理论与政策解决问题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和观点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研究报告,检验学生对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掌握程度第六章:民族理论与政策的主要内容6.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民族理论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发展等。
(完整word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重点(第1-4章)(word文档良心出品)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重点及学习方法(第一章——第四章)第一章绪论1.学习重点(1)民族理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2)民族理论研究的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2.学习要求及方法对民族理论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主要是理解和识记其中涉及到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对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主要是联系实际加以理解。
在学习时,不仅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的有关部分,还可充分利用网上IP课与辅导材料中的重要概念、问题解答和自测题中的有关内容。
第二章民族1.学习重点(1)民族的概念:中外历史上呈现的各种定义(2)民族的基本特征:当代中国的六特征说(3)民族与宗教的联系(4)民族的历史类型(5)中国的民族识别:必要性,依据;实践2.学习难点关于民族的概念和民族的基本特征的不同表述3.学习要求及方法对教材所述中外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民族的概念,要能够理解其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识记马克思主义的说法。
对民族的基本特征,要能够识记和理解斯大林的四特征说与当代中国的六特征说的内容,并能联系实际来认识二者之间的同异。
对民族与宗教的联系,要理解教材所述。
对民族的历史类型,要能够识记。
对中国的民族识别,要联系实际认识其必要性,理解其依据;了解其实践过程。
在学习时,不仅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的有关部分,还可充分利用网上IP课与辅导材料中的重要概念、问题解答和自测题中的有关内容。
另外,应注意结合前三个学习重点,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或案例分析。
第三章民族发展1.学习重点(1)民族的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律(2)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律(3)民族的同化、分化、组合、融合与消亡2.学习难点民族的同化、分化、组合、融合与消亡3.学习要求及方法对民族的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律、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律等内容,要能够联系实际理解。
对民族的同化、分化、组合、融合与消亡,不仅要能够联系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加以理解,而且要能够清楚地辨识这些问题之间的不同。
民族理论与政策教案
第五章民族区域自治(5学时)教学要求1.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依据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规律确立的建立民主集中制单一国家的总原则,以及在这种性质和形式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一般普遍原则。
正确理解在特殊、个别情况下可以采取联邦制的形式,作为向民主集中制过渡的步骤的主张。
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民族的实际相结合,经过长期探索提出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策。
2. 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的职权以及自治权的主要内容。
3.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在我国广泛推行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基本情况;明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教学要点1. 重点论述马克思主义建立民主集中制大国原则的理论依据,这是本章教学中的难点。
讲清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依据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2. 明确民族区域自治的涵义、特点、实质和类型。
讲清楚自治机关的范畴、职能、组织原则、核心问题及自治权的内容和特点。
3. 重点说明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教学内容第一节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一.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依据(一)马克思主义坚持主张建立民主集中制大国的原则无产阶级在革命胜利取得政权后,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作为由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在过渡形式上,建立“集中统一大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贯主张。
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设的形式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中叶就认为革命的活动只有在集中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1849年他们在考虑德国的建设时,就要求法国的工人阶级“不仅要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德意志共和国,而且还要坚决使这个共和国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国家政权掌握之下,”从而排除了联邦制国家的形式。
列宁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中也认为:“中央集权制的大国是从中世纪的分散状态走向将来全世界社会主义的统一的一个巨大的历史步骤”。
斯大林也有同样的提法:“我们决不主张把大国分裂成小国,因为不言而喻,把小国联合为大国是促进社会主义实现的条件之一。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讲义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讲义)绪论一、中国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一)中国民族的特点民族人口特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汉族人口有11.3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55个民族共1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1%。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千万以上的有:壮族和满族2个民族;人口在千万以下、百万以上的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等16个民族;人口在百万以下,十万以上的有:傈僳、佤、畲、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仡佬、撒拉、毛南、锡伯等17个民族;人口在十万人以下、一万人以上的有:布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诺等13个民族;人口在一万人以下、五千人以上的有:独龙、鄂伦春、门巴等3个民族;人口在五千人以下的有:高山、塔塔尔、赫哲、珞巴等4个民族。
民族分布特点:我国与周边14个国家即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
我国有30个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
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有比较发达的封建农业经济;有一定的资本主义产业活动;有主要从事渔业经济的;有的从事原始狩猎经济的;有主要从事畜牧业的;有的民族虽然已过渡到接近汉区的农业经济类型,但仍沿用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原始生产方法;从事渔猎采集的民族。
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复杂,大多数民族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与汉族相同或基本相同,即封建制度。
封建农奴制;奴隶制;原始公社制残余。
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制度呈多种状况,如地主封建制度的保甲制度;世袭封建王公统治的盟旗制度;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制度;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支制度;山官制度、千百户制度、头人制度、土司制度。
民族文化特点:语言种类较多,约80种左右;22个民族使用着28种文字;语言,大体可分为5个语系、10个语族、15个语支。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 相关学习材料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第三章民族与国家第一节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一、世界各国的民族结构单一制单一民族结构:即主体民族占全国总人口在95%以上的单一制主权国家。
例:德国、葡萄牙、意大利、丹麦、冰岛、爱尔兰、匈牙利、希腊、日本、朝鲜、孟加拉、马耳代夫、也门等。
单一制多民族结构。
即众多的民族生活在统一的单一制国家内。
例如:中国、越南、巴基斯坦、菲律宾、缅甸、土耳其、沙特阿拉伯、肯尼亚、坦桑尼亚、阿尔及利亚、泰国、法国、罗马尼亚、瑞士、西班牙等等。
联邦制多民族国家。
即分立的单民族国家联合,在国家结构上实行联邦制的多民族国家。
例如:英国、美国、俄国、瑞士、印度等。
二、民族与国家的相互关系民族与国家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国家对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民族则是国家存在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密切又复杂,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
一)民族与国家联系性第一,民族与国家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社会历史现象,都属历史范畴。
第二,民族和国家都是人们共同体。
民族与国家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二〉民族与国家的区别性民族与国家既有联系性、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同时在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有很大的区别性。
第一,民族与国家形成的要素不完全相同。
第二,国家比民族更具政治性。
第三,国家的稳定性比民族更容易受社会治乱的影响。
第四,民族的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对国家来说有共性一面,也有特殊性一面。
第二节多民族国家与民族问题一、多民族国家及其特点当代世界近190个国家中,绝大多数是属于多民族国家,单一民族国家占不到其中的1/10。
绝对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多民族国家一般都地域辽阔、人多势众,在国际上往往有较大影响。
多民族国家,经济、文化的多元性、互补性特点突出。
二、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第一,国家的整合性与民族个性发展的矛盾。
第二,多民族国家保持国家与各民族问权益、利益合理分配,是民族与国家关系问题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内大出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列宁斯大林的贡献
列宁在指导殖民地被压迫民族 的解放斗争和领导俄国各民族 人民的革命斗争中,一方面把 各民族无产阶级平等联合的原 则运用于俄国,指出:“各民 族完全平等,一切民族的工人 应该团结和融合。”
一方面发展了各民族无产阶级
平等联合的原则,提出“全世
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
起来!”
.
7
中国共产党的贡献
平等的基本方式。在马克思民族观的内容中,其核心是各民族
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坚持国. 际主义原则。
35
资产阶级民族观
资产阶级民族观是资产阶级及其他剥削阶级对民族 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原 则、政策,是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在这一 领域的表现。资产阶级民族观是剥削阶级的世界观 和利已主义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其主要表现 是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
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民族问题又对社 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世界 上各民族不分大小,都以自己的创造力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的 贡献;民族的先进与落后不是绝对,没有天生的“优等”民族 和“劣等”民族,坚决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各民族在社 会一切领域中地位平等;在平等的基础上,各民族人民联合起 来,团结奋斗,求得共同解放、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在平等 的基础上,各民族有权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处理自己的 事情,民族区域自治是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实现民族
这说明,民族平等在资产阶级那里只是一个空洞的 口号,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具有极大的历史局限性。
.
14
历史经验也证明:
当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并成为新的民族压 迫者,对其他民族奉行民族压迫政策时, “民族平等”就完全成为资产阶级掩盖阶级 矛盾,保护资产阶级利益,欺骗劳动人民和 被压迫民族的工具。
民族理论教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授课教案第一讲民族概论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2、明确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的特点和“两个共同”主要参考书目:1、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修订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2、《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三联书店出版社 1957年3、马戎《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张声作《宗教与民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5、来仪“也谈我国的“民族”概念及其学术争论”校院网来仪个人主页一、民族概念:民族是“民族理论和政策”课程的研究基本对象。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21世纪之初的世界局势变幻莫测,发展极为迅速。
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形形色色,使今天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民族作为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人们共同体类型,与现实世界存在和发生着各种联系。
(一)定义〈由于分析角度的差异存在着学术上的歧义〉(范文谰与苏联学者的不同观点)民族概念的四个来源:1、西方学术界对于民族的认识。
民族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四百多年前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一书。
此后,尤其是十九世纪以来一些新兴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民族学家先后给民族一词以各种理解,诸如有民族是“由血统、语言、历史等因素联系在一起的广泛的人们共同体”,意大利马奇。
瑞士德国的布伦奇里。
还有的认为它是“生活在同一规律下并为同一立法机关所代表的人们共同体”,有人指出:“民族首先是一个文化的共同体,而不是政治的实体”,如此等等,众说不一。
英语中与民族相近的词汇主要有这样几个:nation ; nationality;ethnicity ;ethnic group;Race2、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概念。
介绍中国历史上的“族”类表述。
有学者考证,我国“民族”一词为外来词〔有蔡元培介绍西方民族学时引进和由梁启超从日语中引进之说〕,它是我国近代进行民主革命要求的产物,也是外国民族主义思想传人的产物。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PPT课件
yujinhe51@ 2013.3
.
1
教学计划
第一讲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讲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三讲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四讲 期中考试 第五讲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六讲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七讲 总复习 第八讲 期末考试
.
2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P1
1、了解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 2、了解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 3、理解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
3
第一节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 P2 二、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 P2
1、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2、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3、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4、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
7
第二章 民族
学习目标:P9
1、了解正确的民族定义 2、了解民族基本特征 3、理解中国的民族识别
.
8
第一节 民族概念
一、西方民族概念的表述 二、中国民族概念的表述 三、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民族概念的表述 四、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 P11
.
9
第二节 民族基本特征 P13
一、民族的一般特征 P13 其一,共同历史渊源。其二,共同生产方式。其三,共 同语言。其四,共同文化。其五,共同风俗习惯。其六, 共同心理认同。
二、民族识别的依据 P20 1、民族特征是民族识别的一个依据 2、历史依据 3、民族意愿是民族识别的另一个依据 4、就近认同
三、民族识别实践 P22 1、第一阶段(1950-1954年 2、第二阶段(19541965年 3、第三阶段(1978-1987年)4、恢复、更改民族成 分 P24
民族理论与政策教案
第五章民族区域自治(5学时)教学要求1.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依据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规律确立的建立民主集中制单一国家的总原则,以及在这种性质和形式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一般普遍原则。
正确理解在特殊、个别情况下可以采取联邦制的形式,作为向民主集中制过渡的步骤的主张。
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民族的实际相结合,经过长期探索提出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策。
2. 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的职权以及自治权的主要内容。
3.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在我国广泛推行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基本情况;明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教学要点1. 重点论述马克思主义建立民主集中制大国原则的理论依据,这是本章教学中的难点。
讲清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依据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2. 明确民族区域自治的涵义、特点、实质和类型。
讲清楚自治机关的范畴、职能、组织原则、核心问题及自治权的内容和特点。
3. 重点说明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教学内容第一节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一.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依据(一)马克思主义坚持主张建立民主集中制大国的原则无产阶级在革命胜利取得政权后,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作为由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在过渡形式上,建立“集中统一大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贯主张。
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设的形式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中叶就认为革命的活动只有在集中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1849年他们在考虑德国的建设时,就要求法国的工人阶级“不仅要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德意志共和国,而且还要坚决使这个共和国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国家政权掌握之下,”从而排除了联邦制国家的形式。
列宁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中也认为:“中央集权制的大国是从中世纪的分散状态走向将来全世界社会主义的统一的一个巨大的历史步骤”。
斯大林也有同样的提法:“我们决不主张把大国分裂成小国,因为不言而喻,把小国联合为大国是促进社会主义实现的条件之一。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重点(第9-14章)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重点及学习方法(第九章——第十四章)第九章民族干部政策1.学习重点(1)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要意义;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2)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原则;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的政策、措施(3)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少数民族干部结构的现状;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2.学习要求及方法本章所述均为我国民族干部的状况及政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事实,没有难解的理论问题和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学习要求就是识记知识点。
在学习时,只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的有关部分,完成自测题中的有关部分,即可达到学习目标。
第十章民族经济发展政策1.学习重点(1)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要性;重要性(2)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21 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学习要求及方法本章系一般介绍我国民族经济的历史与现实的状况以及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没有难解的理论问题和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学习要求就是识记知识点。
在学习时,只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的有关部分,完成自测题中的有关部分,即可达到学习目标。
第十一章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1.学习重点(1)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民族教育的特点(2)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对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3)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和作用;贯彻落实民族文化政策,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2.学习要求及方法本章系一般介绍我国民族教育文化的现状分析以及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文化的方针政策,没有难解的理论问题和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学习要求就是识记知识点。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程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程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程民族理论是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分布、特点和关系的学科,与之对应的则是民族政策,即国家为促进各族人民的共同繁荣和和谐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本文将从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介绍民族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深入探讨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和实施过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民族理论。
民族理论是对不同民族形成和走向的理性解释和认识,其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包括民族的起源与发展、民族的基本特征与划分以及民族关系的变化与发展等。
其中,民族起源与发展理论主要探讨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原因,涉及到人类祖先的迁徙扩散、环境适应与自然选择等问题。
而民族的基本特征与划分理论主要关注民族文化、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划分为不同的民族分类。
此外,民族关系的变化与发展理论则研究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以及这些关系如何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在民族理论的基础上,民族政策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主要是为了促进不同民族间的共同繁荣和和谐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民族政策的目标是保障和促进各族人民的平等权益和发展机会,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实施民族政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保障各民族的法律权益,即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保障不同民族的平等权益,禁止歧视和排斥。
其次,促进各民族的经济发展,即通过经济政策和措施来促进不同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减少区域差距和贫困。
再次,加强民族团结与交流,即通过教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政策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认同。
最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即通过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民族关系和谐以及减少民族冲突等方面的政策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总结起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而后者则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政策措施,从而实现国家与社会对不同民族共同繁荣和和谐发展的要求。
民族理论和政策之-PPT课件
4、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 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2019年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 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将中 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地向前 推进。在民族工作方面提出了一系列 的理论政策,做出了许多重要好的决 策,如2019年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 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新阶 段民族工作的主题。2019年召开的中 央民族工作会议,对一系列民族理论 问题,做了系统的新概括、新阐述、 大大推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 论的深化和发展创新。
2、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民族关系即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关系的理论 关于实现“真正民族平等”的理论 关于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统一的理论 关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 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理论 关于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合作的理论 关于照顾少数民族利益,着眼于民族地区发展的理论 关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先 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的理论
第一节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任务
一、研究对象范围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是指马克思主 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论述,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和处理民族问 题的指导思想。
二、研究任务 (1)民族; (2)民族问题; (3)处理民族问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 1、创立阶段(1848年以前) 2、形成阶段(1848年以后至70年代) 3、深化阶段(70年代至90年代)。
三、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贡献
提出科学的民族定义 ; 提出民族问题与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 提出了消除历史上遗留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思想 ; 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等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讲课教案
教学及学习目的
1、树立科学的民族观; 2、培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的自觉性及责任感; 3、提高理解和执行党和国家各项
民族政策的能力。
课堂理论教学 民族概况 中国民族概况 世界民族概况 民族理论
实践教学: 1、模拟提案:20分 2、民族作品:20分 3、社会考察:10分(考勤)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道路
世界民族问题概况 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件及风俗习惯
考试
理论教学: 1、开卷考试:40分。布置3-5个题目,学生 任意选择1个。也可以将模拟提案的作业继续 修改后作为期末作业。 2、考勤:10分。抽查点名3次,旷课1次扣5 分,3次考试成绩为0分。
第六章(内大出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大革命时期
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大革命时期我党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 学校。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由澎湃主持的第一届到毛 泽东主持的最后一届,先后举办6期,加上各地举办的农 民运动讲习所,我党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了一批少数 民族的农民运动干部,其中广州农讲所就培养了大批蒙 、回、满、壮、朝鲜等民族的干部,广西东兰的农民运 动讲习所也培养了壮、瑶等民族干部500多人
就是要选拔和任用德才兼备的干部
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
1 2
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理论素养的培养提高。
加强少数民族干部专业素质培训。 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实践锻炼
3
第三节 重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数量、质 量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
本节主讲问题:
一、继续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Hale Waihona Puke 二、进一步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结构
三、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发展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当时内蒙古自治区已有干部16885人。 其中少数民族干部4625人,占干部总数 的27.39%;妇女干部1942人,占干部总 数的11.5%。这支干部队伍中大多经受 过战争年代的严酷考验,工作热情高, 耐吃苦,组织纪律强。但文化素质较低, 专业知识甚少。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 占94%,专业技术干部很少。
二、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
我党早期 建党初期
各 个 历 史 时 期
大革命时期
长征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党早期
邓恩铭(水族)-党的创建工作 马骏(回族)-和周恩来一起从事学生运动 张伯简(白族)-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向警予 (土家族 )-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三、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发展状况
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法课程中难点辅导PPT学习教案
第三章 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了解:两种根本对立的民族观,反对资产 阶级民族主义。
掌握:党和国家在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
共同繁荣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国家利益与 民族利益的关系。
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
本原则及其具体内容;我们党和国家为什
么要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原则。
第9页/共33页
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法课程中 难点辅导
会计学
1
第一章 中国民族与民族关系
了解: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历程。
掌握:我国民族与人口概况;少数民族地 区的特点。
重点掌握: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 和特征;党和国家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民族关系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第1页/共33页
加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做好 以下工作:
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创造条件,落实 九年义务教育。
把发展民族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要树立教育与社会一体化的观念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
到创新教育模式的转变。
第15页/共33页
第五章 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第19页/共33页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 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 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第20页/共33页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法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二次会议通过,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自1984年10月 1日起施行。
三、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首先应该看到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 其次,要认识到民族利益的特殊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理论政策讲习教程
民族是一个社会的基本构成部分,民族政策的正确处理对国家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促进各民族团结统一,共同建设和发展努力是正确的民族政策。
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坚持正确的民族政策,不断创新推进民族政策框架,为我国各民族和睦共处、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进民族团结
中国共产党于1820年成立以来,立足区域,推进民族团结,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民族政策的框架,帮助构建了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发展社会。
首先,中国共产党主张民族平等,认为所有民族在尊重彼此文化和传统的基础上,应当平等对待。
此外,中国共产党也多次主张和推行民族自治,提倡以本民族自治县为基础,形成自治机构,促进本民族发展和自身建设。
二、中国共产党促进少数民族发展和中央本民族文化
中国共产党更加关心少数民族面临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实施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发掘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它还大力促进少数
民族的发展,并建立了多样化的少数民族发展政策,专门安排经费用
于少数民族的发展。
此外,中国共产党还重视中央本民族的文化传承
和发展,实施特色文化保护计划,致力于发掘本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促进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
三、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本民族经济社会发展
为促进各民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政府主动作为,积极发展本民族事业,不断深化民族和宗教政策改革。
中国共产党认
识到,本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的支持,因此提出了投入
运行的社区统治原则,即政府和社会组织联合行动,切实投入,以促
进民族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