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涂:当道,当权。

- 辞:推托。

-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往事:历史。

- 及:到,等到。

- 过:经过。

- 更:重新。

- 见事:知晓事情。

3. 重点虚词。

-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 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省略句,肃遂拜(于)蒙母)4. 通假字。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表反问)。

5. 古今异义。

- 孤:古义指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指孤单、孤独。

- 博士:古义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指学位的一种。

-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情。

6. 一词多义。

- 当:- 当涂掌事(掌管)。

- 但当涉猎(应当)。

- 见:- 见往事耳(了解)。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7. 句子翻译。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户,门。

-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 惟闻:只听到。

惟,只。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人教版语文七下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全册)

人教版语文七下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全册)

人教版语文七下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全册)《孙权劝学》1.文学常识(1)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2)《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共294卷,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2.文章中心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之后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努力学习,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他人。

3.写作特点(1)详略得当的叙述安排。

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的过程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

先写孙权劝说吕蒙要努力学习,然后通过鲁肃赞学从侧面表现吕蒙学习成果的显著。

这样写既节省了笔墨,又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运用侧面烘托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鲁肃正是一个庐山之外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侧面展示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鲁肃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现在与过去进行了纵向的对比,突出了吕蒙的“变”,从而写出孙权劝学和吕蒙就学的效果。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通假字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②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掌事(2)古今异义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古时王侯自称今义:孤独(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种②但.当涉猎古义:只,仅仅③见往事...耳(见)古义:了解(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④自以为大.有所益古义:很今义:大小⑤蒙乃始就.学古义:从事今义:连词⑤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过)古义:到今义:经过⑤即更.刮目相古义:重新今义:程度副词,更加(3)一词多义①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当.涂掌事(动词:掌管)②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②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原意为借口,文中指推辞(5)重要句子翻译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的吗?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

七下期末語文複習孫權勸學①初,權②謂呂蒙曰:“卿③今④當塗⑤掌事,不可不學!”蒙⑥辭⑦以軍中多⑧務。

①初:當初,這裡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②謂:告訴,對……說,常與“曰”連用。

③今:現在。

④當塗:當道,當權。

塗,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辭:推託。

⑦以:用。

⑧務:事務。

權曰:“①孤②豈欲③卿④治經⑤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當⑩涉獵,⑪見⑫往事⑬耳。

卿言多務,⑭孰⑮若孤?①孤:古時王侯的自稱。

②豈:難道。

③卿:古代君對臣的愛稱。

朋友、夫婦間也以“卿”為愛稱。

④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經,指《易》《書》《詩》《禮》《春秋》等書。

⑤為:成為。

⑥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⑦邪:語氣詞,後寫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當:應當。

⑩涉獵:粗略地閱讀。

⑪見:瞭解。

⑫往事:指歷史。

⑬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⑭孰:誰。

⑮若:比得上。

孤常讀書,自①以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學。

①以為:認為。

②益:好處。

③乃:於是,就。

④始:開始。

⑤就:從事。

①及魯肅②過尋陽,與蒙③論議,大④驚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複吳下阿蒙!”①及:到,等到。

②過:經過。

③論議:討論,評議。

④驚:驚奇。

⑤才略:才幹和謀略。

⑥非複:不再是。

複,再。

蒙曰:“①士別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見事之晚⑧乎!”肅⑨遂⑩拜蒙母,結友而⑪別。

①士別三日:有抱負的人分別幾天。

三,泛指多天。

②即:就。

③更:重新。

④刮目:擦拭眼睛。

⑤相待:看待。

⑥何:為什麼。

⑦見事:知曉事情。

⑧乎:表示感歎語氣,可譯為“啊”。

⑨遂:於是,就。

⑩拜:拜訪,拜見。

⑪別:告別。

(二)重點句子翻譯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學習!2.卿言多務,孰若孤?你說(你)事務繁忙,誰比得上我(的事務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複吳下阿蒙!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那個阿蒙了!4.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5.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初中课内阅读】人教版七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初中课内阅读】人教版七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初中课内阅读】人教版七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一.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 1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 :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一.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1.《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辑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

3.《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字君实。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的史事。

全书长于描写战争。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

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4.《口技》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顺治间进士。

代表作有《铁崖文集》《秋声诗》《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5.《夸父逐日》节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共工怒触不周山》节选自《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7.《狼》选自《聊斋志异》。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总结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字词详解+句子翻译+课文分析)《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

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⑪见:了解。

⑫往事:指历史。

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⑭孰:谁。

⑮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不再是。

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新人教版

文言文知识梳理知识梳理本册教材重点文言字词梳理1.通假字本字原句意义扳日扳仲永通“攀”,牵,引帖对镜帖花黄通“贴”,贴上邪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坐满坐寂然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止止有剩骨通“只”,只有2.古今异义词字词原句古义今义文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文科和理科稍稍稍稍宾客其父渐渐稍微众人泯然众人矣常人多数人是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代词,此,这动词,表判断或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或者强赏赐有余强健百千强但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是但是郭出郭相扶将外城物体周围的边框走双兔傍地走跑行走博士治经为博士邪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学位名称往事见往事耳历史过去的事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其中夹杂着两端之间,里面于是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表示承接上文少宾客意少舒稍微数量不多虽虽人有百手即使虽然会会宾客大宴适逢会议河饮于河、渭黄河泛指河流维地维绝绳子连接字词原句意义闻余闻之也久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传闻的名声不闻爷娘唤女声听见自还自扬州从在并自为其名自己然泯然众人矣……的样子父利其然也这样为并自为其名题写治经为博士邪成为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做,当贤有贤于材人远矣超过如此其贤也有才能书即书诗四句写军书十二卷名册见昨夜见军帖看见归来见天子拜见见往事耳了解市愿为市鞍马买东市买骏马集市当当涂掌事掌管但当涉猎应当、应该4.重点词语词类活用分类①名词活用为动词也洞一狼洞其中打洞隧意将隧入打洞词语原句意义异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奇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词语原句意义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天北北饮大泽向北道道渴而死在路上4.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语文活动课上,老师让你组织一场即兴演讲,题目是“由方仲永所想到的”。

你就为自己设计一个简短的导入语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课文《孙权劝学》,完成以下题目。

人教版语文七下文言文知识归纳(全册)

人教版语文七下文言文知识归纳(全册)

人教版语文七下文言文知识归纳(全册)第一篇:《左传》引文- 引文可以被用作引证古代历史事件和名人言行的依据。

- 《左传》是古代中国文献中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著作之一。

第二篇:《论语选编》- 《论语》是古代中国著名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 通过研读《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和为人处世的哲学原则。

第三篇:《孟子选编》-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孟子的著作。

- 孟子的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人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

第四篇:《道德经选编》-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著作。

- 《道德经》主要讲述了道的概念、修身养性以及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第五篇:《史记引文》- 《史记》是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巨著。

- 通过引用《史记》中的内容,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重要事件的发生。

第六篇:《文言文写作要求》-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 写作文言文需要注意掌握其特点和基本要求,如句式、词汇的使用等。

第七篇:《文言文阅读技巧》- 阅读文言文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 通过研究一些阅读文言文的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言文的意思。

第八篇:《文言文常用词汇》- 研究文言文需要熟悉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

- 通过掌握这些常用词汇,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文本内容。

第九篇:《文言文语法总结》- 文言文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用法。

- 了解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第十篇:《文言文修辞技巧》- 修辞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法。

- 通过研究文言文的修辞技巧,可以使我们的写作更生动有力,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文言文作品。

以上是人教版语文七下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总结,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姓名______第5课《伤仲永》复习要点1.主要内容: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2.文章分两部分:1——2 记叙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3 议论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

3.开篇为什么详细介绍仲永的背景?(1)第一段,首句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这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介绍,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2)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3)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4.哪些字眼、词句可以看出小时候的方仲永天资非凡?“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等句子,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5.方仲永的父亲有什么特点?结合句子分析“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愚昧无知;6.“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

7.方仲永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才思敏捷;第二阶段:“……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才华消失,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8.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1)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父亲目光短浅,让他不务学业。

(2)从根本原因来说,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9.为什么写仲永小时候的内容写得那么详细?(1)因为这样写能突出仲永的天资非凡,与下文写他“泯然众人”形成鲜明的对比,(2)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人的才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让读者更好领悟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复习一、?伤仲永?1.出处 :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2.作者 :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代表作 : ?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宦新义?残卷、?老子?假设干条。

4.内容理解 : 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5.字词句 :A. 字音:环谒[ ye]泯[ min]然称[ chen]夫[ fu ]B.词义:⑴. 通假字 :①.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扳通“攀〞,牵、引。

② . 贤于材人远矣 : “材〞通“才〞,才能。

③ . 何尝识书具 :“尝〞同“曾〞,以前。

⑵ . 古今异义:① . 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 eg: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 . 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 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 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 eg: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⑶ . 一词多义:① . 自: a. 自己, eg: 并自为其名; b. 从, eg: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 . 闻: a. 听闻, eg: 余闻之也久; b. 名誉, eg: 不能够称前时之闻。

③ . 其: a. , eg: 其以养父亲母亲; b. 他的, eg: 稍稍客其父。

④. 并: a. ,并且, eg: 并自其名; b. 副,全,都, eg: 黄垂髫并怡然自。

⑤ . 名: a. 名,名字, eg: 并自其名; b. ,出, eg: 不能够名其一也。

⑥. 客: a. ,以客之礼相待, eg: 稍稍客其父; b. 名,客人, eg: 于是客无不色离席。

⑦. 就: a. ,完成, eg: 自是指物作立就; b. ,从事,做, eg: 蒙乃始就学。

⑧. 然: a. 代,, eg: 父利其然也; b. 形容尾,⋯⋯的子, eg: 泯然大家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专题09 七(下)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孙权劝学》(一)文学常识1.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世称涑水先生。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传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编年体通史共29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3.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改写而成的,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

建安十五年(公元20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胜曹军。

不久,周瑜病死。

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联刘拒曹,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东吴大将吕蒙由于出身行伍再加上军务繁忙,还没有自觉学习的意识。

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二)通假字1.“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可译为“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涂”通“途”,道。

(卿今当涂掌事)(三)古今异义1.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孤单,孤苦。

2.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3.但古义:副词,只。

(但.当涉猎)今义:转折连词。

4.往事古义:历史。

(见往事..耳)今义:过去的事情。

5.及古义: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今义:以及。

6.过古义:到。

(及鲁肃过.寻阳)今义:经过。

(四)一词多义1.当动词,掌管。

(当.涂掌事)副词,应当。

(但当.涉猎)2.就从事。

(蒙乃始就.学)完成。

(指物作诗立就.)3.见了解。

(见.往事耳)认清,识别。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 以介词,用。

(蒙辞以.军中多务)与“为”连用,“认为”。

初一下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一下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一下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不同“否”。

裁同“才”。

策勋十二转“策”通“册”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为博士邪“邪”通“耶”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二、古今异义:说“悦”的古字,愉快。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为“文采和道理”今“文科和理科”。

稍稍宾客其父:古为“渐渐”;今“稍微”。

王子曰:古为“王安石自称”今为“国王的长子”从先人还家:古“死去的父亲”;今“古人”不闻机杼声今:用鼻子闻古:听到旦辞爷娘去今:从一地到另一地古:离开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古:只双兔傍地走:今:行走古:跑见往事耳:今:过去的事情古:历史及鲁肃过寻阳:今:路过古: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现在是一种学位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为听今用鼻子嗅。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古为跑;今步行。

虽人有百手:古为即使,表假设连词。

;今虽然,标转折连词。

日中如探汤:古热水,;孰为汝多知乎:古为代词“你”,?今为姓氏。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为离,。

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三、词类活用: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的意动用法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用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四、一词多义: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并自为其名:题上借旁近与之:代词,指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仲永的卒之为众人:成为邑人奇之:代词,指这件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的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的诗其受之天也:代词,代他的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见往事耳:了解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一、原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2.贤于材.人远矣(通“才”,才能)3.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4.著.我旧时裳(通“着”,穿)5.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通“途”,当权)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7.满坐.寂然(通“座”,座位)8.止.有剩骨(通“只”)二、古今异义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代词,此,这今义:判断动词)2.稍稍..品客其父(古义:渐渐今义:多做“稍微”讲)3.或.以钱币乞之(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许)4.泯然众人..矣(古义: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5.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父亲的父亲,即爷爷)6.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7.但.当涉猎(古义:仅,只是今义:转折连词)8.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中间夹杂今义:细小,轻微)10.弛.担持刀(古义:卸下今义:放松,松弛)11.止增笑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三、一词多义之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借旁近与之.(代词,指仲永)余闻之.也久(代词,指仲永聪颖这件事)不能称前时之.闻(结构助词,的)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

不译)又数刀毙之.(代词,指代“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久之.,目似瞑(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闻余闻.指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动词用作名词,传闻、听说过的情况、名声)于环谒于.邑人(介词,到)于.舅家见之(介词,在)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此)受于.人者不至(介词,从)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他的,指方仲永的)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方仲永写的诗)其.受之天也(代词,他)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们,指狼)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场主积薪其.中(代词,代麦场)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代词,指代屠户)自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然父利其然.也(指示代词,这样,这种情况)泯然.众人矣(助词,表示……的样子)市愿为市.鞍马(买)东市.买骏马(集市)将将.军百战死(高级将领)出郭相扶将.(搀扶)帖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当当.户理红妆(对着,面对)当.时是,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在)卿今当.涂掌事(掌管,担当)但当.涉猎(应该)以蒙辞以.军中多务(用,拿)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投以.骨(介词,用、拿)意将隧入以.攻其前后也(连词,表示目的,以便、用来)盖以.诱敌(连词,用)乳妇抚儿乳.(动词,喂奶)儿含乳.啼(名词,乳头)绝以为妙绝.(副词,极)群响毕绝.(动词,尽,消失)指手有百指.(名词,手指)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妙众妙.毕备(名词,奇妙的声音)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有剩骨(通“只”)敌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盖以诱敌.(名词,敌人,文中指屠户)前其一犬坐于前.(方位名词,前面)狼不敢前.(动词,上前)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打算)四、词类活用1.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每天)2.邑人奇.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惊奇)3.稍稍宾客..其父(名词用作动词,把……当做宾客招待)4.父利.其然(名词用作动词,认为……有利)5.伤.仲永(形容词用作动词,哀伤、叹息)6.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记录,记载)7.愿为市.鞍马(名词用作动词,买)8.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9.会宾客大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10.妇抚儿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11.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用作动词,说出)12.妇手.拍儿声(名词作状语,用手)1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14.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作动词,打洞)15.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柴草堆中打洞)16.狼不敢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17.恐前后受其诱敌.(名词用作动词,攻击、胁迫)五、文言句式1.不使(之)学(省略句,省略宾语“之”)2.其受之(于)天也(省略句,省略介词“于”)3.还自扬州(状语后置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4.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正确的语序是“蒙以军中多务辞”)5.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根)抚尺而已(省略句,省略数词与名词之间的量词)6.会宾客大宴(宾语前置句,即“会大宴宾客”)7.(屠)顾野有麦场(省略句,省略主语)8.一狼仍从(之)(省略句,省略宾语)9.场主积薪(于)其中(省略句,省略介词“于”)10.一狼洞(于)其中(省略句,省略介词“于”)11.投以骨(倒装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省略宾语,应为“以骨投(之)”)六、成语积累1.吴下阿蒙2.刮目相看。

人教版七年级下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世隶耕(属于)称前时之闻(相当)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彼其受之天也(他)泯然众人矣(完全)贤于材人(贤:胜过。

材人,有才能的人)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稍稍宾客其父(渐渐)或以钱币乞之(求取)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②词类活用形容词作意动词“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名词作意动词“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以...为利”的意思“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名词作状语“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动词用作状语“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③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闻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④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

今义:判断动词)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

今义:或许,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

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

)三、句式积累1.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省略句省略宾语“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古文知识归纳一、《伤仲永》1、出处:2、作者:3、代表作:4、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5、字词句:A字音:环谒[ye]泯[min]然称[chen]夫[fu]B词义:⑪、通假字: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②贤于材人远矣:③未尝识书具:⑫、古今异义:①是:古义,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⑬、一词多义:①自: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其诗以养父母;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并自为其名: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并自为其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⑧然:父利其然也;泯然众人矣。

⑨于:贤于材人远也: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卒之为众人。

(11)夫:今夫不受之天:夫起大呼。

⑭、词语活用:①忽啼求之(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

)④父利其然(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⑮、重点词语翻译:①世隶耕②不至③称前时之闻④通悟⑤收族⑥彼其:⑦泯然:⑧贤于材人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全局表判断。

)②省略句:a、不使学。

(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b、令作诗。

(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c、还自扬州。

(省略主语“我”)d、受之天。

(“之”后省略“于”)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5《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世隶耕属于2、未尝识书具曾经3、父异焉对……感到诧异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就:完成5、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6、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7、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

扳:通“攀”,牵、引。

谒:拜访9、不使学使:让10、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11、泯然众人矣完全12、贤于材人远矣比13、则其受于者不至也被14、伤仲永哀伤、伤感15、养父母赡养16、或以钱币乞之有人17、从先人还家跟从18、卒之为众人卒:最终19、如此之贤也(有才能20、固众人本来21、即书诗四句写二、翻译下列句子答案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

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1. 文言文基本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包括:古代汉语的语法形式、词汇的古老和繁琐、以轻重音节和平仄等等。

2. 文言文的常见句式: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包括:定语前置、动宾结构、并列句等。

通过学习这些句式,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 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偶、循环等。

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需要注意理解其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4. 文言文中的典故和成语: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典故和成语,这些典故和成语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解这些典故和成语的含义,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5. 文言文中的句读和词读:文言文中的句读和词读是指文言文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和词语的读音。

学习文言文的句读和词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掌握文言文的语音语调。

6.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一些常用的阅读技巧,如:仔细分析句子结构、推测词义、理解上下文等。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总之,通过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化,提高对古代文献的理解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