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水结冰了 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8)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8)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8)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在低温下会结冰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水结冰的原因,以及冰的性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是,对于水结冰的现象和原因,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从而达到理解水结冰的原因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在低温下会结冰的现象。

2.引导学生探究水结冰的原因,以及冰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结冰的现象,水结冰的原因,冰的性质。

2.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水结冰的原因,以及冰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水结冰的过程,从而了解水结冰的现象。

2.实验法: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水结冰的原因,以及冰的性质。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水结冰的原因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如冰箱、水、杯子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杯子、一把勺子、一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水结冰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水在低温下会结冰这一现象。

2.呈现(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为什么会结冰吗?冰有什么性质?”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低温下结冰的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水结冰的原因和冰的性质。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物质会在低温下发生改变?它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6)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6)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6)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在低温下会结冰的特性,以及冰和水的不同。

内容较为简单,但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对于水结冰的现象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眼看到水结冰的过程,从而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水在低温下会结冰,知道冰和水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在低温下会结冰的特性,冰和水的不同。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加深对水结冰现象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探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冰箱、容器、温度计等。

2.课件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来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东西,夏天流动,冬天静止?”让学生回答,引出本课的主题——水结冰了。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水结冰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水结冰的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冰和水的不同。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容器,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放入冰箱冷冻层,观察水结冰的过程。

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水结冰的温度变化。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拿出冻好的冰块,观察冰的形状和质地,与原来的水进行对比。

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结冰的过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会在低温下结冰?冰和水的不同在哪里?让学生通过讨论,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水在低温下会结冰,冰和水的不同。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水管,看看在寒冷的天气里,水管是否会结冰,并记录下来。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与反思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与反思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单元第三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掌握水变成冰的过程以及冰的性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对于水的凝固现象和冰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掌握水变成冰的过程以及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学会合作交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掌握水变成冰的过程以及冰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2.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凝固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教师需要准备足够的水、冰、容器等实验器材。

2.场地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个宽敞的实验场地,以便学生进行实验和活动。

3.教学课件: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进行教学演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水的凝固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让学生对水的凝固现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4)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4)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4)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即水在0℃以下温度时会结冰。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

在此基础上,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水的凝固现象,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一过程。

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对于新知识容易接受和掌握,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知道水在0℃以下温度时会结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凝固现象,水在0℃以下温度时会结冰。

2.难点: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分析水的凝固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水的凝固现象,了解水的性质。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冰格、温度计、观察容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水的凝固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水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简要介绍水的凝固现象,让学生知道水在0℃以下温度时会结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冰格中结冰的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水的凝固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讨论: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融化?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水的相变现象。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水结冰了|教科版(2)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水结冰了|教科版(2)

3、水结冰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烧杯1只、冰块1 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温度计1支。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老师手里的这杯是什么?(出示一杯热水)将它放在这个教室里,会发生什么变化?(水温慢慢下降)如果想让它的温度变得更低,我们有什么办法?(放入冰箱)2、这就是老师上节课放在冰箱里的水,你们瞧,它变成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水结冰了。

(揭示课题)3、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二、对冰的观察1、同学们对冰的了解真是太全面了,老师这节课也给大家准备了冰,你们想怎样科学地观察它呢?(列举观察方法)2、同学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水,比较冰与水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将结果写在维恩图中。

3、学生观察。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

(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5、其他小组有没有需要补充或者质疑的?6、小结:冰与水的维恩图。

7、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三、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1、我们同学刚才在摸冰块的时候都感觉到很冷,这说明了什么,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指导学生阅读书P49,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预设:(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2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掌握水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及冰的性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水的凝固实验、观察冰的性质、分析水结冰的原因等。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已经有过水结冰的直观经验,但对水的凝固现象和冰的性质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的凝固过程,以及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掌握水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及冰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凝固现象及水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冰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问答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冰、容器、温度计、计时器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关于水结冰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进行水的凝固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凝固现象,记录水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凝固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水的凝固现象和冰的性质。

学生相互交流实验心得,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水结冰的其他因素,如温度、容器等。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5)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5)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5)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在低温条件下会结冰,并探索水结冰的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

但他们对于水结冰的原理可能还没有深入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在低温条件下会结冰,知道水结冰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在低温条件下结冰的现象及其原因。

2.难点:水结冰原因的解释。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冰柜、水、容器、温度计、观察记录表等。

2.场地准备:实验室或教室。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水的知识,如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提问:“你们知道水在低温条件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结冰了。

呈现(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水结冰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水结冰的原因。

2.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水在低温条件下如何结冰。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水结冰的过程。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巩固(10分钟)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水结冰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水结冰的原因,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还有哪些物质在低温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它们的变化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学生展示自己的探讨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结冰的原因及其现象。

家庭作业(5分钟)1.学生完成观察记录表,记录实验过程中水结冰的现象。

1.3《水结冰了》教案-3.水结冰了-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3《水结冰了》教案-3.水结冰了-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对水结冰现象进行深入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预习成果,讨论水结冰的现象。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水结冰的原理。
解决办法:
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水的结冰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水结冰的过程,增强直观感受。
3.利用模型或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水分子在结冰过程中的排列变化。
4.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让学生学会如何控制实验条件,重复实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水结冰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水结冰的原理和结冰后的性质变化。
-组织课堂活动: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预习成果,讨论水结冰的现象。
5.教师引导总结,帮助学生将实验现象上升为科学知识,理解冰的熔点概念。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温度计、冰块等),计时器,电子秤,白板,投影仪。
2.课程平台:课堂管理软件,用于展示多媒体资源和进行课堂互动。
3.信息化资源:水的结冰现象视频,冰的微观结构图片,实验操作指导文档。
4.教学手段:小组讨论,实验演示,实时数据监控,在线问答互动。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观看视频和查看图片,对水结冰现象有所了解。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探究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水从液态到固态的结冰过程。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水的性质和状态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他们对水有初步的认识,知道水可以流动,是液态的。

但是,他们可能对水结冰的过程和原因不是很清楚,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需要注意安全性和操作规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结冰过程和原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结冰过程和原因。

2.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结冰过程。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原因。

3.讲授法:教师对水的性质和状态变化进行讲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冰箱、观察容器、温度计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不同状态,引导学生思考水为什么会变成冰,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水的性质和状态变化,引出水的结冰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结冰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原因,教师引导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其他状态变化,如蒸发、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水的结冰过程和原因。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水的结冰过程和原因。

教学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以上是根据您提供的标题“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撰写的一份详细复杂的教案文档,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水结冰了|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水结冰了|教科版

《水结冰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3、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亲身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教学准备】保温杯、冰块、水温计、细塑料管、食盐、纯净水、彩色墨囊、冰红茶、一次性塑料杯、一次性塑料勺等。

一、情境导入:“五一”小长假,田老师到海洋馆去玩了玩,我还拍了一些有趣的视频和照片呢!大家跟我一起来看一看吧!(播放视频:水快速结冰)精彩吧!水结冰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也像魔术师一样去了解,去观察,去实验,看看水在什么温度条件下会结成冰?【设计意图:通过“冰魔法”的小视频,把学生思维的焦点集中在冰上面,有利于快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究新知:1、刚才,同学们观察的这么认真,这么仔细,那么,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冰给我们介绍一下。

(PPT:冰的图片)(1)有颜色和味道?(2)是否透明呢?(3)有没有固定的形状?(4)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2、指名回答后,(PPT:冰的特征)全班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交流,发现冰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时认真、仔细的态度学会观察的一些方法。

】3、通过刚才的描述,你觉得冰是三种形态的哪一种?为什么呢?4、谁能说说:我们每天喝的水有哪些特征?上个学期我们还对水进行了认真观察。

5、学生说完后,出示PPT:水的特征。

6、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谁能说说冰和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汇报。

(PPT:维恩图)(1)谁能说说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征?共同特点:无色、无味,透明……(PPT:相同点)(2)它们不同的特征有哪些?(PPT:不同点)冰:坚硬、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固体)水:柔软、无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液体)【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冰的特点及与水的相同与不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
巩固 总结
知道凝固概念
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小组讨论实验结果 分享实验结论
观察冰块 交流讨论冰的现象 总结冰于水的不同 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冰是无 色、透明、有固定形状的
做练习题 汇总总结
师:对,温度降低,水会结冰,也就是 液体的水凝固成固体的冰。
完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再聚焦一下刚才那 个问题,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 么情况?
板书 设计
水结冰了 凝固 水(液体)→冰(固体) 水结冰:0℃ 形态:液态→固体(温度的变化) 结冰放热 结冰后体积变大 冰的特点:
作业 布置 教学 反思
回家在冰箱里放一杯水,第二天观察,和父母说一说水怎么变成冰的
学情
学生们已经了解了水的特点,知道冰是由水变化而来的,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见
分析 到冰,对冰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因此学生理解掌握冰的特点,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
与不同点并不难。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
道温度升降与热量变化的关系。在本课中,规范操作和准确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对学 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生:温度降低,水会结冰
教师指导与检测
出示 PPT 观看生活中结冰的现象,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从生活常见想象,引导学生 思考,引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看完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再聚焦一下刚 才那个问题,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 出现什么情况?
探索 结冰 概念 探索 水结 冰过 程中 的各 种变
探究 观察 并比 较水 与冰 的相 同点 与不 同点
教学
重点:观察冰的特点,水结冰过程中的温难点
教学
盛有碎冰块的烧杯、盛有纯净水的试管、一支温度计、一份食盐;几分盛有冰块

《1.3水结冰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1.3水结冰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水的物理特性,理解水结冰的现象,并且能识别水结冰所需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理解并探究水结冰的过程,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水结冰的过程,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和理解水的各种物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 水槽、烧杯、温度计、冰块储存容器等实验器材;2. 多媒体教学资源(关于水的物理变化和结冰过程的视频);3. 每位同学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大家开动脑筋猜一猜:“铁打的冰块,漂浮在水上。

”这是什么呢?你们知道答案吗?(学生回答)2. 冰块是我们冬天最喜欢玩的,那你知道冰块是怎么形成的吗?对,当温度达到0°C以下时,水就会结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结冰了》这一课。

(二)探究新知1. 观察冰块教师准备一块冰块,展示给学生看,并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又问:“它是什么状态的?”(学生回答)教师把冰块放入一个装有水的容器中,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冰块的变化过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冰块的变化过程,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2. 探究水结冰的条件教师给学生展示一杯热水,并问:“如果把这杯热水放在一个与室外相同的条件下,它会结冰吗?”学生会回答不会。

接着教师演示把这杯热水放在一个冰箱里,并让学生观察冰箱的温度控制面板,记录水的变化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水结冰的过程和条件,并总结出水结冰的条件。

3. 实验探究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烧杯、热水、冰箱等,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进行探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1.3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1.3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实验操作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实验,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认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培养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理论知识的理解上存在困难,对水结冰的原理和影响因素掌握不够清晰。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方案。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中的第一课时“水结冰了”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水结冰的过程和相关的天气与气候知识。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准备足够的冰块、水、温度计、计时器等实验器材,以供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
例题4:水结冰后,为什么冰比水轻呢?
答案:水结冰后体积膨胀,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相同质量的冰比水轻。这是因为在结冰过程中,水分子形成规则的晶体结构,使得单位体积内的水分子数量减少,导致冰的密度减小。
例题5:在水结冰的过程中,为什么冰会形成六角形的晶体结构呢?
答案:冰形成六角形的晶体结构是因为水分子在结冰过程中会形成氢键。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而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当水分子冷却至0℃以下时,它们会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六角形的晶体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冰晶的表面张力最小化,从而形成六角形的冰晶。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较为扎实,对天气与气候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部分学生对相关概念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方案。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1.3 水结冰了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1.3 水结冰了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课作为《水》单元的第3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上节课对水加热过程的观察,学生对水的状态变化有了一定认识。

本课研究让水的温度一直下降,水向周围放热,凝固成冰的过程。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现“水结冰只是状态的变化,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的概念,从而进一步建构“物质能够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科学概念,建立物理变化的雏形。

在本节课的试验中,引导学生观察盐对冰加快溶解的作用,从而让试管中的水释放热量更快,在更短的时间达到更低的温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铁架台、试管、30毫升清水、碎冰、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毛巾、小号橡皮筋、记号笔、课件等试验工具,为每个试验小组准备一份试验报告单。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等。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温度不变,全部变成固体状态后温度会继续降低。

2.水在结冰时要释放大量热量。

3.在一定温度环境中,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

科学思维:初步认识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

探究实践:1.在试验时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并观察温度在开始结冰时到全部转化成冰温度在0℃不变。

2.观察并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并利用维恩图把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别开来。

态度责任: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体会科学试验过程中的乐趣。

难点: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测量温度时温度计避免接触试管壁;引导学生在碎冰中加入食盐能加速碎冰的溶解,使试管中的水的结冰更快。

【教学方法】教法:在导入新课时应用情境教学法,用生活中的冰引导学生观察冰的特点。

在试验中引导学生用观察法明晰水结冰时的各种现象,并用归纳法得出结论。

以直观实验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法。

最新教科版人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结冰了》教案

最新教科版人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结冰了》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学设计形态种类形成液态云、雨、雾、露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固态冰、雪、霜、冰雹水或水蒸气在0℃以下形成的小冰晶气态水蒸气水或水蒸气在0℃以下形成的小冰晶3、观察并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师点拨: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不同点:水: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液体冰:固定形状、不流动、固体4、拓展什么是汽化和凝固?教师点拨: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汽化。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

(展示示意图)5、人们怎么利用冰满足生活的的需求?教师点拨:①保存海鲜②降温③冰雕④冷饮……四、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水结冰后体积没变,质量变大。

()2、冰、水蒸气都是水,只是形态不同,物质没变。

()3、冰可以雕刻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品。

()4、冰是水遇冷后形成的晶体。

()5、温度使水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6、水在常温下蒸发,在0℃结冰,在100℃沸腾。

()五、拓展提高:怎么样制造冰花1、制作过程①选择一个器皿,形状可以是多样的。

在器皿中放满水,注意水可以有颜色,但不宜深色学生认真听,听后选择回答学生观察比较,填写活动手册,互相交流学生认真听学生回忆、查阅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课后可以制作辨别水和冰的异同点了解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检测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对冰装点生学生励志寄语: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只有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不说②在水里放一些自己的装饰,但要求是浸在水中 ③选择一条绳子,绳子是当水结冰以后冻到水里,而且绳子一定要能承担冰的重量④放到室外,冷冻,当结冰,冻实就做好了美丽的冰花2、自制冰花欣赏(展示图片) 六、作业布置回家做一块冰,再对它进行仔细观察,看看你又会有哪些新的发现?学生课后完成活作用的理解继续探索科学奥秘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在0℃下会结冰,温度使水的形态发生改变,水结冰的过程叫凝固,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

1.3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教科版)

1.3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教科版)
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课堂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在0℃下会结冰,水结冰的过程叫凝固。通过模拟活动体验,在比较中探索水与冰的异同点,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我们体会到物态变化的神奇,培养了我们动手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冰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质,许多学生也有过接触冰的经历。他们知道温度很低的情况下,液态的水会变成固态的冰。但是很多学生不知道水在什么温度时可以变成冰,也不曾仔细观察过冰的特点,如冰是有固定形状的;也很少有学生知道水结冰后的其他变化,如体积变大。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观察到液态的水凝固成固态的冰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变化。
4.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三、研讨
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
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3. 冰还是水吗?
态度责任:
1.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难点: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聚焦
1.出示情景图片:冬天屋檐下的冰、水面的冰。
提问一:这Leabharlann 场景我们在什么时候能见到?提问二:到了冬天,水容易结冰,原因是什么?
2.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水结冰了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本节课要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冬天湖面的冰和冬天房檐下冰的图片,初步体验冰和水的不同,引出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发现水结冰过程中试管里水温的变化过程,以及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学生还认识到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水的液态——水变成了水的固态——冰。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液化成小水珠或凝结成霜。

了解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拓展板块,通过让学生讨论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使学生认识到水结冰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

再让学生想办法能把试管里的冰取出来,初步体会环境温度高起来时,冰可以融化成水。

再提出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引导学生尝试寻找冰融化成水的温度条件等。

【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

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

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
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2.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
1.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
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


2. 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

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
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
1.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

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3. 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结冰后的试管、碎冰内加食盐的烧杯、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
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

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3. 冰还是水吗?
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
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

不是冰,不一样。

(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
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拓展: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
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

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

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
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
3.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
学生猜测。

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
【板书设计】
3.水结冰了
水(液态)凝固(0℃或0℃以下)冰(固态)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 学生活动手册上的内容是让学生比较水与冰的相同和不同。

需要在学生通过观察冰和水之后,再研讨归纳后填写。

2. 维恩图的填写,要将水和冰的不同点写在两侧的空白处,相同点写在交
叉的空白处。

【作业设计】
1. 当水的温度下降到()的时候,水开始结冰。

A.3 ℃
B. 0℃
C.-3 ℃
2.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有小水珠,这些小水珠()
可配图
A.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
B.可能是杯子里的冰变成的
C.可能是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3. 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
A.会上升
B.不变
C.会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