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衰病的认识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心衰病鉴别诊断

中医内科学心衰病鉴别诊断

中医内科学心衰病鉴别诊断心衰,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紧张,像是身体给你发出的紧急警报。

想象一下,心脏这个小家伙平时忙得不可开交,像是无时无刻不在赶着上班,结果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累垮了,变得没力气,心脏功能下降,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中医内科学里,心衰的鉴别诊断,让大家对这个话题有个清晰的认识,轻松点儿,别太严肃。

心衰的症状可不少,像是胸闷、气短,甚至是走两步就感觉要喘不过气来。

想想看,就像一条鱼在水里拼命挣扎,却总是浮不上水面。

这种感觉可真让人烦恼。

而中医上讲的“心虚”啊、“脾湿”啊,听起来就像是神秘的法术,其实道理很简单,心脏和脾胃可是亲密无间的好伙伴。

心脏累了,脾胃也得跟着受罪。

若是你平时饮食不规律,或者压力大,心脏就会发出信号,告诉你该放慢脚步,别再逞强了。

咱们说说不同类型的心衰。

真是个五花八门的世界。

有的朋友可能是心脏的泵血功能不足,这就叫做“收缩性心衰”,这时候心脏就像个老旧的水泵,供水量不足,结果身体各个地方都没水喝,特别难受。

再有的可能是“舒张性心衰”,心脏虽然能收缩,但放松的时候却很困难。

就好比一根松紧带,总是绷着,根本不能放松,导致血液回流不畅,身体也因此叫苦连天。

心衰的症状还得结合其他问题来分析。

有的人可能是因为肺部问题,比如说慢性支气管炎,导致的呼吸困难。

你想啊,心脏再努力,氧气都不够,心脏也会力不从心。

而这时候如果去医院检查,医生可能就得通过听诊、拍片、做心电图等一系列“侦查”手段,才能揭开真相。

中医在这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常常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病因,真是个妙手回春的行家。

不能不提的是,心衰的治疗也有很多选择。

中医讲究的是个整体调理,像是用草药、针灸等方法来调和身体的阴阳。

感觉就像是给心脏泡个温泉,松松筋骨,舒缓一下。

加上饮食方面,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清淡、富含营养的东西,就像给心脏加油,帮助它恢复元气。

再来说说心衰患者的日常生活,这里边的门道可多着呢。

心衰病人的发言稿范文

心衰病人的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我是一名心衰患者,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心路历程。

在此,我要感谢医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治疗环境,感谢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更要感谢病友们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

首先,我想谈谈我对心衰的认识。

心衰,即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导致心脏无法将血液充分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这种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我患病之前,我一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然而,命运却给了我一个沉重的打击。

某一天,我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去医院检查后,我被确诊为心衰。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我和家人都难以接受。

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我一度陷入绝望。

然而,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病友们的鼓励下,我逐渐走出了阴影。

我想借此机会,向病友们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保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

心衰患者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病魔。

我们要相信,在医学的不断发展下,我们的病情一定会得到改善。

其次,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心衰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不可随意停药或增减药量。

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第三,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衰患者要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此外,要戒烟限酒,避免刺激性食物。

第四,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心衰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等。

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

第五,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

心衰患者要关心家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病情,共同面对困难。

同时,积极参加病友交流活动,分享经验,互相鼓励。

最后,我想对病友们说,我们并不孤单。

在这个充满爱心的世界里,我们一定会战胜病魔,拥抱美好的生活。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中医心衰病健康指导

中医心衰病健康指导
中医心衰病健康指导
演讲人: 日期:
目 录
• 心衰病基本概念与中医认识 • 中医养生理念在心衰管理中应用 • 药物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 •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 日常生活保健建议 • 预防措施与康复期管理
01
心衰病基本概念与中医认识
心衰病定义及临床表现
定义
心衰病,即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身体的需求,导致 身体各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β受体阻滞剂
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长期应用 可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中药辨证论治方法论述
常用中药
根据病情可选用益气养阴、活 血化瘀、温阳利水等功效的中 药。
活血化瘀类
适用于心血瘀阻型心衰,如血 府逐瘀汤加减等。
辨证论治
根据心衰患者的不同证候类型 ,采用相应的中药治疗方法。
益气养阴类
适用于气阴两虚型心衰,如生 脉散加减等。
心衰病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 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以免
加重病情。
患者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绘画 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 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其建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
03
药物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
西药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介绍
01
02
03
治疗原则
强心、利尿、扩血管,减 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 能。
温阳利水类
适用于阳虚水泛型心衰,如真 武汤加减等。
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监测
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西药与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良反应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包括症状改善情况、生命体征变化 、肝肾功能等。
洋地黄类

正确的认识心衰

正确的认识心衰

于人们 战胜 生命 中 的黑 暗 。但脱 离 了现 实 , 毫无 根据 的希 望 . 不真 实 的 。 是 是虚 假 的 , 甚 至是迷 信 的 。对 于任 何患 有 癌症 、 心衰 或 其 他 引起 寿 命缩 短 的疾 病 的人 来 说 。在 幻 想及 现 实之 间寻找真 正 的平衡 非 常重要 。 则 , 否 将 会 导致 治疗 无效 , 失去 最终 治愈 的 可能性 。 或 心 衰病 人 是 怎样 面对 现 实 的 呢? 杜 克大
理解 心衰
查 显 示 :有 1 % 的人 认 为 心 衰 是 可 以 治 愈 0 的 : 5 %的人 认 为 心 衰 并 不 会 缩 短 人 的寿 有 1
命 :仅 有 3 %的人 认 为 心 衰 缩 短 人 的 寿命 6
事 实 上 . 衰是 可 以控 制 的 , 不 能 治愈 。因 心 但
学 的研 究 人员 询 问 了 1 2名 处 于不 同心 衰 阶 2 段 的男 女 。 问患 者认 为 自己能活 多久 ; 询 同时 也 询 问医 生认 为这 些 患者 能 活 多久 .医生 们 现 的一种 可怕 的症 状 事实 上 . 心衰 是一 种 随 着 心脏排 血 功 能 的逐 渐 降低 .以致 心脏 排血 量 不 足 以满 足 全 身 组 织 代 谢 需 要 的 病 理 现
此 . 确 的 理 解 心 衰 . 以 帮 助 人 们 应 对 突 正 可
发 事件
有人 错误 的认 为 :心 衰就 是 心脏 突然 出


s H
囡园 圈 困
正确的认识心
当有 生存 希 望 的人碰 到 灾 难后 . 能在 仍 生活 中继续 前行 : 当有 生存 希 望 的人 被疾 病 缠身 时 . 能释 放 出顽强 的生 命力 。 仍 可见 . 希

中医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认识及治疗论文

中医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认识及治疗论文

中医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认识及治疗【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认识,探究其发病机理,总结其治疗经验,以期更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中图分类号】r 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508- 0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排血量不足,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肺循环淤血和体循环淤血,心肌舒缩功能受损最后失代偿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中医将其归属于“心悸”、“喘证”、“痰饮”、“水肿”、“胸痹”等范畴。

临床上表现为胸闷心悸、动则气短、甚则喘息不能平卧、颜面及四肢浮肿、颜面紫绀、烦躁不安、脘痞腹胀、形寒肢冷、大便溏泻、小便短少、舌质淡或淡暗、苔白脉沉细无力或结代等症。

笔者参阅大量文献资料,总结心衰的中医病机和证治认识,与同道探讨。

1 文献记载古代医学中对本病未有专篇论述,散在“心悸”、“胸痹”、“水肿”、“喘证”、“痰饮”、“心水”等篇中,其因证脉治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如《内经·水胀》篇即有:“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足胫肿、腹乃大”。

“《汤液醪醴》篇进一步述为‘津液充廓,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四极急而动中’,症状描述十分类似于充血性心衰之症状、体征,风水相持,水湿泛滥,由于肾性水肿,水钠潴留高血容量而致心力衰竭出现面肢水肿,呼吸困难,颈动脉异常搏动”。

[1]《内经》指出:其病机为“五脏阳以竭”,治疗上则提出“去苑陈莝”,用“开鬼门,洁净府”的方法治疗水肿。

至汉代张仲景,其对胸痹的描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胸痹不得卧”、“胸满、胁下逆抢心”、“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等,在痰饮篇中有“上气面浮肿”、“肩息”、“咳逆倚息不得卧”的描述,颇接近于现代医学之高心、冠心左心衰及肺心病右心衰症状体征,如胸闷胸痛,咳喘气急、肝脾肿大等;在病因病机上张氏指出为外感风邪(包括风寒、风热)“上气”、“支饮”、肺肾不足等。

浅谈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浅谈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浅谈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损害及收缩力减弱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一种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问题。

中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渊源已久。

在治疗上也已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我院近2年完成的中西医结合市级课题《中药益心汤对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作用的临床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利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对于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心力衰竭属于中医的“心水”、“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

《内经》记载:“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上气而喘”,“心胀”和“心痹”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可归于心力衰竭。

张仲景发展了《内经》水气为病的思想,提出了“心水”病名。

《金匮要略》:“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描述出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

中医学“心衰”病名首见于唐代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

详述见于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

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此处“心衰”虽非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但与心力衰竭是有一定联系的。

2、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力衰竭则是各种病因导致这一功能受损而发生的病证。

心衰的病因主要为心脏自病或他脏之病影响及心,造成气血阴阳诸虚,或六淫外邪犯心,从而损伤心脏。

2.1 心气虚衰为发病基础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在全身经脉中运行以濡养周身,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心气”上,即心气是推动血液在血脉中运行的动力来源。

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才能保证心血的搏出,使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

正如《仁斋直指方》所谓:“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窍壤判……血脉流行者亦气也……盛则盈,衰则虚”。

心衰病人的发言稿范文

心衰病人的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
我是这里的一位心衰患者,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心路历程。

在此,我要感谢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感谢医生们的辛勤付出,感谢病友们的关心与支持。

首先,我想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心衰。

心衰,即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导致心脏无法将血液充分泵送到全身各部位,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心衰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自从被诊断出患有心衰以来,我经历了许多痛苦和挣扎。

起初,我对病情一无所知,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担忧。

然而,在医生和家人的鼓励下,我逐渐学会了如何面对疾病,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以下是我对心衰患者的一些建议:
1.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心衰患者要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遵循医嘱,不可擅自停
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2.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膳
食纤维的食物,限制摄入过多热量。

3. 适量运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提
高心肺功能。

4. 保持良好心态:心衰患者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面对生活,学会释放压力。

5. 避免诱因:心衰患者要尽量避免感冒、感染等诱因,以防病情加重。

在此,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不离不弃地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病友们,是你们的关心和鼓励让我更加坚定地与病魔抗争。

最后,我希望通过我的发言,能够唤起大家对心衰的关注,让更多的人了解心衰,关爱心衰患者。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战胜心衰,创造美好未来而努力!
谢谢大家!。

心衰是怎么回事

心衰是怎么回事

视点锦囊·妙计Family life guide -15-方明 (成都长江医院心血管科)心衰指的是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脏病较为严重的阶段,也是心脏病患者较为复杂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心室功能出现障碍,并且患者伴随呼吸困难等症状。

因心衰属于不可逆的疾病症状,临床对患者实施预防控制的措施,在预防患者发生心衰的同时也延缓了患者心衰症状的进一步发展,以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当下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人们对心脏病等并不陌生,对心衰现象也有耳闻,但心衰具体是怎么一回事,相信许多人一时无法回答,也对心衰的治疗比较陌生。

心衰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危害比较严重,需要我们提前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以此降低心衰的发生率。

下面就心衰那些事进行详细讲解。

心衰心衰是一种因各种心脏病发展期间引起的综合征,主要影响患者的心室功能,并改变患者的神经体液调节,患者在发生心衰后,将出现呼吸困难、体液潴留等症状,患者的生存时间缩短[1]。

目前,按照心衰的位置主要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其中左心衰在临床的发病率比较高,也最为常见;按照收缩射血功能,主要分为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按照发病速度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

因心衰症状比较复杂,在临床治疗期间需要全面了解心衰的症状,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心衰的影响因素首先,年龄。

在临床治疗中,年龄是各种疾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因人们的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功能随之下降,如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健康,暴饮暴食,或者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则加重了疾病的发病概率。

对于心衰疾病而言,年龄越大,发生的概率越高。

其次,性别。

通过临床研究显示,男性发生心衰的概率比女性高三分之一,因此对于中老年男性朋友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在心衰疾病发病检查方面,要更加重视。

第三,慢性疾病。

心衰主要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长期患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疾病,需要定期检查身体,因高血压、糖尿病容易导致患者并发冠心病,如果患者病情加重,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许多不良反应,心衰也是常见的综合征。

心衰中医的概念

心衰中医的概念

心衰中医的概念心衰中医的概念是指中医学对心衰病症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学将心衰视为心脏功能失常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心衰的病因主要有肺脏功能失调、心气不足、湿邪困闭等,具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调节饮食等。

中医学认为心衰的主要病因是脏腑功能失调或病理变化导致心脏功能不全。

中医学将心衰分为气促心悸与气短乏力两个亚型。

气促心悸以心动过速、心悸、头晕、皮肤苍白等症状为主,多与心气失常、痰浊郁闭有关;气短乏力以气短、乏力、肢体浮肿等症状为主,多与心气亏虚、气血不足有关。

中医学认为,治疗心衰的关键是调理心脏,提高心脏功能,以达到症状缓解、病情稳定的目的。

中医治疗心衰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心衰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白术、丹参、参等。

这些中药具有补虚养气、健脾益胃、补益心脏等功效,能够改善心脏的功能,提高心肌的营养供应,缓解心衰的症状。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心衰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节心脏的功能,改善心脏循环,增强心肌的代谢,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排血量。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心俞、神阙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中医治疗心衰还包括调节饮食。

中医认为,心衰患者应遵循饮食清淡、不过饥过饱的原则,限制盐摄入,减少吃高脂、高胆固醇、高糖食物等。

同时,适量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苦瓜、豆腐、黑木耳等,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衰的症状。

综上所述,心衰中医是指中医学对心衰病症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学认为心衰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或病理变化导致心脏功能不全,治疗心衰的关键是调理心脏,提高心脏功能。

中医治疗心衰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调节饮食等。

中医治疗心衰的方法多样,能够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心衰患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心衰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以确保疗效和安全。

中医治疗心力衰竭认识及验案分析

中医治疗心力衰竭认识及验案分析
世界 中医药 2 1 年 1 01 1月第 6卷第 6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 医治 疗 心 力 衰 竭认 识 及 验 案分 析
肖 珉 刘 玉庆 郝锦 红 戴雁 彦 王亚红 胡 珍 郭 维琴
( 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血管科 , 北 北京市东城 区海运仓 5号 ,07 0 10 0 )
关键词
心 力衰竭/ 中医药疗法 ; 益气活血利水 ; 验案讨论
基金项 目: 首发基金联合攻关资助项 目( F一20 S 0 9一I 4 —o )
肿、 咳喘等症状 , 故利水 药的应用对于消退水肿 、 改善 症状至关重要 , 郭维琴教授常用茯苓 、 白术 、 泽泻 、 益母 草、 葶苈子、 猪苓、 车前子等健脾利水、 泻肺利水 中药。
本病总的病 机为气虚血瘀 , 阳虚水泛。病 位涉及心 、 肺、 、 脾 肾。气 虚多 为心 、 气 虚 。心肺气 虚 , 脉运 行 肺 血 不畅, 则见心悸 、 短 自汗 , 气 唇舌爪 甲紫暗 , 下有积 胁 块 。阳虚 多为心 、 、 阳虚 。脾 肾阳虚 , 饮 内停 ; 脾 肾 水 心 阳虚 , 阳不展 , 胸 则血脉瘀阻, 且寒饮易乘虚上泛 , 则见
力衰竭 的基本方为 : 党参 1g 生黄芪 2g泽兰 1g 车 5, 0, 5,
前 子 1g~3 g 包 ) 猪 苓 、 苓 各 1g一3g 葶 苈 子 5 0( , 茯 5 0, 1g 包 ) 丹参 2g红 花 lg 5( , 0, O 。若 患者 咳嗽 喘息不得 卧 者酌加 紫苏 子 、 白果 、 炙麻 黄等 宣 肺平 喘药 ; 阳虚 明 若 显 , 寒肢 冷者 , 畏 可酌加 菟丝 子 、 骨脂 、 补 仙茅 等温补 肾 阳之 品 , 酌加桂 枝 , 桂 枝 久 服 , 出现 咽干 口燥 之 或 但 易 象 , 久服者 当佐 麦冬 以免 温燥 ; 有 阴虚表 现者则 加 故 若 麦 冬 、 味子 、 贞子 等 。 五 女 郭 维琴 教授 在心 衰 治疗 用 药 方 面认 为 , 先 要 重 首 用益气 药 : 心主 血脉 , 为血 帅 , 行则 血行 , 气 气 宜重用 益

中医内科心衰病

中医内科心衰病
中医内科心衰病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心衰病概述 • 中医对心衰病认识 • 心衰病治疗方法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康复期保健指导 • 总结与展望
01
心衰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心衰病,即心力衰竭病,是指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状态。
定义
发病机制
心衰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负荷过重、心脏瓣膜疾病等。这些 因素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02
中医对心衰病认识
中医理论中心衰病概念
中医将心衰病归属于“心悸”、“水肿”、“痰饮”等范畴,认为心衰病是由于心脏功能减退 ,导致气血水液代谢紊乱,出现心悸、气短、乏力、水肿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01
02
中医强调心衰病的整体观念和动态变化,认为心衰病的发生发展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 衡有关,且病情会随着时间、环境、治疗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血栓形成和栓塞
心衰患者血液淤滞,易形成血 栓,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 脑栓塞等严重后果。
心源性肝硬化
长期右心衰竭可导致肝脏淤血 、缺氧,最终发展为心源性肝
硬化。
预防措施建议
加强呼吸道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感冒,定期翻 身拍背促进排痰。
适当运动锻炼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 极拳等,增强机体抵抗力。
机械辅助循环装置
如左心室辅助装置等,可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或终末期心衰患 者的姑息治疗。
患者日常管理与教育
饮食管理
限制钠盐摄入,避免过度饮水,保持 出入量平衡;适当摄入优质蛋白质、 维生素及纤维素等。
运动锻炼

通过分析中医对心衰的临床研究认识,谈临床应如何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通过分析中医对心衰的临床研究认识,谈临床应如何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是 中心 病 理 环 节 , 饮 和水 湿 是 主要 病 理 产物 。也 有 学 者 认为 心 痰 衰 的 病 因 病机 是 在 正 气 内虚 的 基 础 上 , 受 外 邪 , 及 心 脾 肾 阳 感 伤 之 气 , 气 滞 血 瘀 , 湿 不 化 , 瘀 水 泛 , 凌 心 肺 , 溢 肌 肤 所 使 水 血 上 外 致, 系标 本俱 病 , 主要 以心 肾 阳 气亏 虚 为 本 , 血瘀 水 泛 上 逆凌 心 犯 肺, 外溢 则 肌肤 肿 满 为标 。而 汪 再舫 通 过 对 1 0 充 血性 心 力 衰 4例 竭 中 医辨 证 分 析 , 为 气 虚 痰 湿 为 本病 基本 病 机 , 中气 虚 痰 浊 认 其 为左 心衰 竭 的 基 本 病 机 , 虚 水 瘀搏 结为 右 心 衰 的 主 要 病 机 , 阳 阳 虚 欲 脱 水 湿瘀 阻 寒凝 为 全 心衰 的主 要 病 机 , 心 衰 的 危重 证 多 属 而 阳虚 欲 脱 寒 凝 内生 为 主 。心 力 衰 竭 临 床 常 见 的 演 变 顺 序 为 气 虚 气 阴两 虚 一 阳 虚 一 阳虚 欲 脱 , 由虚 致 实 , 力 衰 竭 程 度 除本 并 心 虚 外 与 标 实 所 占 比重 呈正 相 关 。
分 泌激 活 为特 征 的临床 综合征 。
【 键 词】 心 力衰竭 中西医 结合 关 【 中图分类号】R2 2 【 献标 识码 】A 6 文
【 文章编号l 1 7 — 7 2 2 0 )2e一0 7 —0 4 0 4 (0 90 () 1 1 2 6
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是指在适当的静脉回流情况下 , 由于心排 血 量绝 对或相 对减 少 , 不能满 足机 体组 织 代谢需 要 的一 种病 理生 理 状态, 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末期表现。慢性充血性心 力衰竭是老年 人常见病, 多发病 , 是因多种原因造成心脏原发损害 , 以心脏功能异 常 、运动 耐 力下 降及 神 经 内分 泌 激活 为特 征 的 临床 综 合征 。

急性心衰的名词解释

急性心衰的名词解释

急性心衰的名词解释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满足身体的需要。

它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常发生于心脏病患者。

而急性心衰则是指心衰症状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通常需要紧急治疗。

心衰的发生机制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肌病变和心脏瓣膜病。

心肌病变导致心肌变得僵硬或松弛,无法有效收缩,进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瓣膜病则导致心脏瓣膜无法完全关闭,使血液逆流,加重心脏负荷。

急性心衰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水肿、乏力、心悸等。

这些症状常常突然出现,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紧急治疗,以缓解症状并预防进一步恶化。

对于急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心电图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心脏超声、动态血压监测、心肌标志物检测等。

治疗急性心衰的方法多种多样,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机械支持和外科手术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剂等,旨在减轻心脏负荷、缓解症状。

机械支持常用于严重心衰的患者,如心脏起搏器和人工心脏辅助系统等,以帮助心脏保持正常的泵血功能。

对于某些病因明确的患者,如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修复或置换瓣膜。

在急性心衰的治疗过程中,心衰管理团队的配合十分重要。

此团队通常包括心脏科医生、心脏外科医生、护士、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员。

他们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与治疗同等重要的是患者的自我管理。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服药、控制饮食、保持适度的运动等,以管理好自己的心衰病情。

此外,患者还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病情恶化的预警信号,并及时就医。

除了治疗和自我管理,心衰患者心理健康的维护也不容忽视。

心衰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因此,心脏科医生和心理学家的合作尤为重要,以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患者缓解压力、调整心态。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详细描述
心衰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外感六淫,如风寒、暑湿、燥 火等邪气侵袭,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内伤七情,如忧 思、悲恐等情绪波动影响心脏功能;饮食不节,如过 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水湿内停,加重心脏负担; 劳累过度,如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均可影响心脏的 正常生理功能。其病机主要为心气虚或心阳虚,导致 心脏无法正常泵血,进而引发全身各脏器功能衰退。
针灸护理原则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平 衡阴阳,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

常用穴位
内关、神门、心俞、厥阴俞等 。
护理操作
每日或隔日进行一次,每次留 针20-30分钟,7-10次为一个
疗程。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避免自行操作造成损伤。
推拿护理
推拿护理原则
通过手法按摩,舒缓肌 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02
中医护理方案
饮食护理
01
02
03
饮食原则
以清淡、易消化、低盐、 低脂、低热量为原则,适 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 、瘦肉、蛋等。
食疗方剂
可选用具有益气养心、活 血化瘀的食材,如红枣、 桂圆、山楂、当归等,制 成汤粥等食用。
饮食禁忌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控制盐、糖、脂肪的摄入 ,戒烟限酒。
情志护理
中成药护理
总结词
选用具有养心、益气、活血等功效的中成药进行护理。
详细描述
针对心衰病的不同阶段和症状,可选用如养心氏片、复方丹参滴丸、芪苈强心 胶囊等具有养心、益气、活血等功效的中成药进行护理。在使用过程中,需遵 循医嘱,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04
其他护理方案
针灸护理
01
02
03
04

对心衰认识存在误区!

对心衰认识存在误区!

对心衰认识存在误区!*导读: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它反映心脏泵血功能的障碍。

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引起心力衰竭。

……急诊现场患者:医生,我感觉呼吸很困难,心跳很快。

医生:什么时候有这些症状的?患者:两年前我发现上楼梯时心跳得厉害,一周前平地走几步呼吸也费力。

医生:有其他不舒服吗?患者:好像一周前感冒了,一直有咳嗽,咳黄色的痰。

医生:有胸痛、发热吗?患者:没有感觉胸痛,体温没量,不过自己感觉好像有发烧。

医生:治疗过吗?患者:在社区诊所里拿了一些药吃,但症状改善不明显。

医生:你平常睡觉时用几个枕头?患者:近两年都用两个,两年前是用一个的。

医生:夜间睡着有气闷或呼吸费力醒转的经历吗?患者:近一年来有好几次,但我早上起来感觉还可以,这几天晚上感到气闷,坐起来才舒服点。

医生:近来小便怎样?患者:好像比以前少点。

医生:脚有水肿吗?患者:没有。

医生:以前有什么基础疾病吗?患者:我有高血压和糖尿病5年,平常也能坚持服药,但很少测血压和血糖。

具体药名病历上都有,我平常是照着买的。

医生:我要给你体检一下,做个心电图、验血和胸部CT检查,你很可能是出现心力衰竭了......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它反映心脏泵血功能的障碍。

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引起心力衰竭。

临床上常把心衰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左心衰患者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和心慌乏力,右心衰常表现水肿和消化道症状。

近年来,虽然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有很大的进步,但整体上死于心衰的患者数目仍在逐步上升。

这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治疗进步使心脏病存活患者增多。

研究发现,要想从整体上降低人群中因心衰而死亡的患者数,不能仅针对已发生心衰的患者进行治疗,必须从预防入手,从源头上减少和延缓心衰的发生。

认识慢性心力衰竭

认识慢性心力衰竭
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 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慢性贫血、甲亢等
四 诱因
诱因
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最重要诱因 身心过劳: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妊娠和分娩等 心律失常:多见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房颤是重要诱因 容量负荷增加:如钠摄入过多,补液或输血速度过快、过多 其他诱因:药物使用不当、合并其他疾病、心脏病变加重、环境与气候突变等
小结
小结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 淤血及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
病因包括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 感染为最常见诱因,房颤亦是心衰重要诱因 其他诱因包括劳累、激动、妊娠、分娩等
谢 谢!
二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死因 据我国2003年抽样调查,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 发达国家心衰患病率为l%~2%,每年发病率为0.5%~l% 心衰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迅速增加,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10%以上 心衰病人4年死亡率达50%,严重心衰病人1年死亡率达50% 年龄校正的心衰死亡率亦呈上升趋势 冠心病、高血压为慢性心衰最主要病因,其次为高血压,风心病比例
则趋下降,慢性肺心病和高原性心脏病在我国亦有一定地域高发性
三 病因
原发性心肌损害
缺 血 性 心 肌 损 伤 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心 肌 炎 和 心 肌 病 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 糖尿病心肌病最常见
三 病因
心室负荷过重
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 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
认识慢性心力衰竭
目录




流行病学

心衰是什么?关于心衰必看的七个预警信号

心衰是什么?关于心衰必看的七个预警信号

心衰是什么?关于心衰必看的七个预警信号心衰的全称为心力衰竭,在我国大约有一千万患有此病的患者,而且很有可能已经成为全球拥有心力衰竭患者最多的国家,不仅仅是我国,心力衰竭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共有心力衰竭患者大约两千六百万,是全球人民的健康负担。

心衰主要是指心脏无法搏动,且输出和静脉血液回流以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的供血量,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心力衰竭并不是独立的一个疾病,而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

亦因此,很多人认为得了心衰基本就可以宣判死刑,其实并不是,只要经过科学严谨的治疗,恢复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而且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尽早预防可以有效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那么这就需要大家了解心力衰竭的七大预警信号。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大预警信号:睡眠障碍相关数据表示,在临床中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心力衰竭患者有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现象发生,这是因为在睡眠过程中大脑无法向呼吸肌发出相关指令所致。

而在研究中也证实,心衰会打断患者的正常呼吸,从而抑制大脑的供氧量,进一步使得大脑迅速的将患者从深度睡眠状态中唤醒,很多患者都有夜间突然惊醒的情况。

但是一般情况下这种感觉持续的时间并不长,静坐几分钟之后即可自行消失。

第二大预警信号:情绪低落调查显示,心力衰竭患者患上抑郁症的几率要比常人高出两倍或是三倍左右,这与其对自身健康的忧虑、对拖累家人的烦躁再加上终日受到心力衰竭相关症状的困扰有关。

因此在此建议大家如果有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一定要与医生多加交流,因为曾有实验证明,适当进行规律性的舒缓运动有利于心脏健康,同时也能够引导自身的心态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第三大预警信号:在屋里也想戴手套临床中有绝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有浑身发冷、手脚冰凉等一系列感觉,这是因为患者体内的大部分血液都用来供应大脑和其他重要脏器,所以患者才会出现这样的症状,甚至是在屋内也想戴上保暖手套。

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大家穿上更加保暖的衣服,可以在室内进行短途行走或是按摩以此来促进血液循环。

心衰实训报告

心衰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其中,心力衰竭(心衰)作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心衰的诊疗水平,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心衰实训,通过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和病例分析,对心衰的诊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1)心衰的定义、病因及分类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无法满足全身组织器官代谢需求的一种疾病。

心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左心衰竭:以肺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全心衰竭:左右心衰竭同时存在。

(2)心衰的诊断与评估心衰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颈静脉怒张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BNP、NT-proBNP、肌钙蛋白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

心衰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功能分级:根据患者症状、活动耐量、心脏结构和功能等指标,将心衰分为NYHA分级;- 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通过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患者预后评估:根据心功能分级、心脏结构和功能、合并症等因素,评估患者的预后。

(3)心衰的治疗心衰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控制、体重管理、戒烟限酒、运动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部分特定类型的心衰,如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塑等。

2. 临床实践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跟随导师进行了心衰患者的查房、诊断、治疗和护理。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以下技能:(1)心衰患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2)心衰患者的辅助检查(3)心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4)心衰患者的治疗和护理3. 病例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析了以下典型心衰病例:(1)病例1:患者,男,65岁,因“活动后呼吸困难、乏力3个月”入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心衰病(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
中医无“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的病名全称,但有心衰的记载。

《素问•逆调论》写到“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

汉代张仲景提出了与心衰有关的“支饮”与“心水”。

支饮表现“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心水表现为“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并在伤寒论创造性的提出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

《圣济总录•心脏门》中提出了“心衰”一词,“心衰则健忘,心热则多汗,不足胸腹肋下与腰背隐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体强”。

《医参》“主脉,爪甲色不华,则心衰矣。

”近年来,对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即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虚、阳虚、阴虚,标实为血瘀、水停、痰饮。

标本俱病,虚实夹杂,是心衰的病理特点。

本病总的病机为气虚血瘀阳虚水泛病位涉及心、肺、脾、肾。

气虚:心、肺气虚,血脉运行不畅,则见心悸、气短自汗、唇舌爪甲紫暗、胁下有积块。

阳虚:为心、脾、肾阳虚。

心阳虚,胸阳不展,则血脉瘀阻;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且寒饮易乘虚上泛,则见心悸,上泛于肺则喘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水饮外溢则水肿,甚则鼓胀,四末欠温根据患者身体素质的不同,临床也可兼见阴虚,血虚者,故临床分型时也有气阴两虚,气血两虚型。

无论何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均始于心气虚而渐致心阳亦虚,心之气阳虚是心力衰竭的始动机制。

心气心阳俱虚则鼓动血液无力,致使血流迟缓或瘀滞形成瘀血。

或气阳两虚水液失于温化输布,留聚体内形成水饮。

当瘀血与水饮行成后,更加戕害心气心阳,使之更虚,病情愈加严重,终至形成本虚而标实的心力衰竭。

临床常见有风湿性心脏病发作心力衰竭的病人,其病因病机是风寒湿邪由心脉传入心,心阳受损,火衰则脾阳亏虚,脾虚不能制
水,水气横溢而成水肿,脾虚不能滋生肺金,则肺气虚,气虚不能化津而成水,水气射肺则为咳为喘,水气凌心则悸。

病久则心血不足,气血两虚,心阴亦亏,心火独亢,灼烁肺金,则为咳血,气虚不摄血,亦可咳血。

归纳起来,“阴阳两虚,心脉瘀滞”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且尤以心阳(气)亏虚、心脏鼓动减弱、营运无力为其病理变化的主要方面。

因虚致瘀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特点,气虚血滞是导致体内水液潴留的始动因素,气血阴阳之虚与瘀血、水饮之实的标本虚实之间,表现为因果错杂的转化关系。

心阳气虚是本病发病之本,水饮泛滥是其标,强调阳虚水泛是其病机关键。

心衰以阳气亏虚为本,瘀血、水湿为标,治疗宜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其中益气温阳是治疗心衰的基本原则,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而活血、利水仅为治标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