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暑期九上科学第十四讲--杠杆的动态平衡 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5篇材料]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5篇材料]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5篇材料]第一篇: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突破】首先认识杠杆,能抽象出杠杆的定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创造一种探究气氛,通过用杆秤称物体,提出猜想,激发兴趣。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同学们想起很多人们常用的机械,这说明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

在同学们说出的机械中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简单。

例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播种机、缝纫机等是复杂机械。

复杂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这一章我们学习几种简单机械。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上放着钳子、锤子、瓶盖起子分别试着用一用,看会有什么发现?(各小组同学分别进行操作,有的用钳子剪断铁丝,有的用锤子起木板上的钉子,有的用瓶盖起子起瓶盖,有三个小组用钳子分别把铁丝弯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

约2分钟后平静下来。

)第五小组:我们小组发现:使用这些机械可以完成直接用手不能完成的工作。

第六小组:我们小组发现:使用这些机械都可以用一个较小的力获得一个较大的力。

师:同意他们说法的同学举手。

(全体学生举手)师:同学们的发现很好,那么谁能针对刚才的发现提出一个问题?生5:我想知道:为什么使用这些机械时可以用一个较小的力获得一个较大的力呢?师:大家想知道吗?生(齐答):想知道。

师:今天通过学习新的一节“杠杆”就可以解释这一问题。

(教师板书:杠杆)反思:本节的引入面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过或看到过很多机械,由此引入对简单机械的研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下面是整理的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篇一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

再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

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上述两种思路中,您赞成哪种方法,理由是什么?谈谈您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及设计意图。

我的选择是第二种思路。

一、设计意图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是一种物理模型,杠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认识,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设计理念,并考虑学生对模型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可以先创造一个环境,让学生通过“做”来体验杠杆、认识杠杆。

再通过学生熟悉的跷跷板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物理环境,引导学生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然后通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体现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提高发现式、探索式自主学习能力。

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满足他们创造的愿望,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

二、设计思路我是如此设计的,首先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会画力臂(4)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教案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教案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平衡的概念,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杠杆平衡的概念2. 杠杆平衡的条件3. 实验操作步骤4. 数据分析与处理5. 生活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操作步骤,生活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推导,实验数据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平衡的条件。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杠杆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杠杆平衡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杠杆平衡现象。

2. 实验一: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1)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器材。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推导杠杆平衡的条件。

3. 实验二:验证杠杆平衡条件(1)学生根据实验一的结果,设计验证实验。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杠杆平衡条件。

4. 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分析生活中的杠杆现象,解释杠杆平衡的条件。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杠杆平衡概念的理解,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分析能力,生活实例分析能力。

2. 评价方法: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操作步骤是否规范,数据记录是否准确。

学生作业中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课堂讨论和提问的积极性,以及问题分析和解答的深度。

3. 评价标准:理解杠杆平衡概念,能准确描述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操作规范,数据记录无误,能正确分析实验结果。

能从生活中找到杠杆平衡的实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杠杆的平衡条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 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发现和运用。

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推导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实验器材一套、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如撬棍、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关注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每组同学需要通过改变杠杆两端的力的大小和方向,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并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3. 数据分析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4. 公式推导通过多媒体展示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式。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杠杆的力臂等。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 动力臂 = 阻力× 阻力臂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和图形描述杠杆的平衡条件。

答案: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指在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的情况下,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2. 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下图中杠杆的力臂。

答案: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 动力臂 = 阻力× 阻力臂,可得力臂 = 阻力× 阻力臂 / 动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使学生掌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理解力臂和作用力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平衡条件3. 力臂的概念和计算4. 杠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的计算。

2. 难点:杠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运用讲授法,讲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 利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杠杆平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知识讲解:讲解力臂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力臂的计算方法。

5.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进行解答。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杠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发现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杠杆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和力臂计算的掌握情况。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杠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的工厂或科研机构,加深对杠杆实际应用的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索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杠杆、滑轮、测量工具等。

九年级物理杠杆教案

九年级物理杠杆教案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杠杆教案课题:杠杆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3、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4、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际应用理解并体会杠杆的作用。

3、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学物理是有用的。

2、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3、从伟大科学家的身上,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教学难点:1、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课型:新授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实验法教学过程:我们现在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机械:起重机、手表、自行车、瓶起子,这些都是机械,而这些机械都集中了我们广大人民的智慧,有的很复杂,有的很简单,但是无论它们多么复杂,我们从中都可以找到构成它们的基本元素:杆、轮、链条等等,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下其中的一种: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讲到这里,大家可能猜到我该大家讲的事什么了吧,对,这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

(板书课题)一、什么是杠杆?(板书)我们来模拟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怎样能够轻便的撬起一块大石头?(模拟撬粉笔盒)师:在模拟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了一支硬棒,而且在撬起过程中这支硬棒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象这样的一支硬棒叫杠杆。

(板书定义)同学们能否利用手边的刻度尺来做一个杠杆撬起你的手机呢?(学生实验)师:你能举出几种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过的杠杆吗?(学生举例)出示投影片:起子、铡刀、羊角锤、抽水机柄、剪甲刀等。

杠杆平衡学案

杠杆平衡学案

3.4 简单机械(2)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难点:重点:杠杆平衡条件的获得。

难点: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杠杆的平衡1.当杠杆处在或状态时,称之为平衡状态。

2.在支点的左端悬挂一个钩码,用手指分别捏住直尺右端A、B,使直尺保持平衡。

手指在处,需要更大的力使杠杆平衡。

4.说明杠杆平衡除了跟力的大小有关还与有关。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认识实验用的杠杆观察它的支点位置、刻度和两端的平衡螺母。

2.安装、调整杠杆将杠杆安装在铁架台上。

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的轴上。

调整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杠杆在平衡。

3.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目的钩码,一组作动力,一组作阻力,移动各自的位置,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改变两端悬挂的钩码重复实验。

次数动力(N)动力臂(cm)阻力(N)阻力臂(cm)1234.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5.拓展研究①两端去掉相同质量的钩码,杠杆____________保持平衡。

(选填“能”或“不能”)②如图所示的杠杆,如果处支点两侧的钩码同时向内移动一格后,杠杆____________保持平衡。

(选填“能”或“不能”)三、弹簧测力计验证杠杆平衡条件1.在杠杆的一个力臂上挂2个钩码作动力,在同一个力臂上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作为阻力,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读出数值验证是否符合杠杆平衡条件。

2.在用弹簧测力计施加阻力进行实验时,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要竖直向上拉?如果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它的读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动动手移动弹簧测力计,当l1l2 ,F1F2,称之为杠杆。

当l1l2 ,F1F2,称之为杠杆。

当l1l2 ,F1F2 ,称之为杠杆。

课堂反馈:1.(2015•东营)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杠杆两侧挂钩码处各增加一个质量相同的钩码,杠杆会()A.左端下降 B.右端下降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2.(2015•南宁)如图所示,在使用相同的钩码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要使调好的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A处悬挂钩码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6个3.(2015•巴中)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物体A和B下端同时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B.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C.杠杆仍能平衡 D.无法判断4.(2015•苏州模拟)如图所示.杠杆上分别站着大人和小孩(G大人>G小孩).且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自重不计.如果两人同时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向支点移动.则杠杆将()A.仍能干衡 B.不能平衡,大人那端下沉C.不能平衡,小孩那端下沉D.条件不够,无法判断5.(2015•新泰市校级模拟)F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在匀速提升重物G的过程中()A.F大小不变B.F逐渐变大C.F逐渐变小D.F先逐渐变小后逐渐变大6.(2015•贵港模拟)如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第一次杠杆在重物G和力F1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如果第二次杠杆在重物G和力F2的作用下仍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F1>F2B.F1=F2C.F1<F2D.G>F2>F1。

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教案、教学设计
4.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5.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梯度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设计基础题,考查学生对杠杆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力臂、力点、支点等。
2.设计提高题,让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杠杆两端力的大小、确定支点的位置等。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杠杆的特点和作用,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
3.强调杠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勇于探究、善于思考。
5.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杠杆的知识,检验学生对杠杆概念、分类、平衡条件等要点的掌握情况,特布置以下作业:
-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开展小研究,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组织杠杆知识竞赛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结合其他学科,如数学、工程技术等,进行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采用情境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3.教学评价设想: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报告、练习题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勇于提问、善于合作。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教学拓展设想:

杠杆动态平衡1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杠杆动态平衡1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拓展课I杠杆动态平衡1、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写成公式Fi11=F2I22、杠杆的再平衡杠杆是否平衡取决于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

判断方法一,比较末状态时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若相等则继续平衡;若不相等,哪端乘积大,哪端下沉,另一端上升。

判断方法二:直接比较两端力和力臂的乘积的减小量或增加量是否相等而判断。

注意:若力臂的关系未知,则可通过杠杆的初始状态的平衡关系来确定。

3、杠杆的动态平衡(1)力不变改变力臂当力臂减小相同的长度时,力小的那一端下沉;VF1Ii=F2I2(1ι>12) ΛF I<F2F1(1∣-1o)=F∣1∣-Fi1o:F?Ch-Io)=F2h~F21oVFι1o<F21o ,F山一FJ O>F21-F2I0即:F∣(1∣+I Q)>F2(I2+I0)当力臂增大相同的长度时,力大的那一端下沉;VFiIi=F2I2(1ι>12) ΛF I<F2F J(∣I+1Q)=F1I1+F∣1o;Fo(h÷1o)=F2I2+F2k)VFι1o<F21o ΛF1∣1+F1∣o<F212+F21o即:Fi(1ι+1o)<F2(I2+I0)力臂成比例增减的时候杠杆仍然平衡。

VFih=F2I2F∣n1ι=nF山F2n12=nFzbΛF∣n1∣=F2n12(顺口溜:近小大,远大大,比例增减无变化)(2)力臂不变改变力当增大相同的力时,力臂大的那一端下沉;VFih=F2I2(1ι>12) ΛF∣<F2(F]+Fo)1∣=F]1ι+Fo1ι:(F2+F0)I2=F2I2+Fob•・•F01ι>F0I2AFi1i+Foh>F212+F012即:(Fι+Fo)Ii>(F2+F O)I2当减小相同的力时,力臂小的那一端下沉;VFi1i=F2I2(1ι>h)ΛF∣<F2(F I-F O)1∣=F∣1∣-Fo1ι:(F2-F0)Iz=Fzh-FohY F01I>F012・••F1I1-F0Ii<F2I2-F0h即:(Fi-F0)1∣<(F2-F0)I2力的大小成比例增减时杠杆仍然平衡。

小学科学公开课《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小学科学公开课《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小学科学公开课《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知道杠杆是由支点、动力和阻力构成的。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钩码、测力计、直尺。

2. 学具:每个学生一组杠杆模型、钩码、测力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杠杆的平衡现象,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关系。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钩码的重量。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杠杆的平衡条件。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结论。

2. 思考题: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运用讲解法,清晰地阐述杠杆的平衡条件。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翘翘板,引发学生对杠杆平衡的好奇心。

2. 讲解杠杆的基本概念,介绍支点、动力、阻力等概念。

3.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4. 数据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杠杆平衡的条件。

5. 练习应用: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unknown 物体的重量。

6. 总结提升:强调杠杆平衡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数据记录能力。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5篇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5篇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5篇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三种杠杆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种杠杆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三种杠杆的概念对常用的杠杆进行归类。

教学难点:能正确画出杠杆示意图,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剪刀钳子瓶起子镊子指甲剪天平杠称杠杆和支架钩码弹簧测力计线。

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1什么是杠杆的一点两力两臂?2什么是杠杆的平衡条件?3请几位同学支黑板上画出事先画在黑板上的杠杆的示意图,在画完杠杆的示意图后,进行点评,巩固力臂的画法。

二创设情境对上述的杠杆从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进行归类,得出三种杠杆,这三种杠杆在应用各有哪些优缺点。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1三种杠杆⑴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画出各杠杆的力臂,根据三种杠杆的概念,并判断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省力和费力的具体含义是什么?②省距离和费距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①问中是指比较动力和阻力的大小。

若动力比阻力小,则省力。

反之,则费力。

引导学生说出①问中是指比较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和阻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的大小。

若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比阻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小,则省距离。

反之,则费距离。

⑶根据上述的分析推断一下,等臂杠杆的情况是怎样?2生活中的杠杆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并说明它们属于哪一类杠杆,如:剪刀瓶起子筷子镊子钳子钢笔写字钓鱼杆铡刀指甲刀起钉锤天平课堂作业1下列杠杆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A筷子 B镊子 C钳子 D托盘天平 E杆秤 F瓶盖起子 G钓鱼杆 H道钉撬I扫帚理发剪刀铁匠剪刀 L羊角锤 M火钳 N船桨2在使用杠杆时,需要省力,就必须使用动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杆;需要省距离,就必须使用动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杆;天平是一个_______杠杆典型例题1最大力臂问题例1如图所示,要把球滚上台阶所用得力最小,画出所用的最小的力的方向及作用点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变化例2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竖直拉至水平过程中,力F()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先变大后变小三拓展提升1用撬棒撬起一石块,沿不同方向用力作用于撬棒,哪个力最小()A F1B F2C F3D 都一样2如图所示,一根不均匀的木棒,用细绳悬挂起来,恰好平衡,若从悬挂处锯段,将木棒分成两段,则()A 粗端重B 细端重C 一样重D 无法确定3用一杆秤称物体质量时,误用了一个较重的秤砣,称出的物体质量比实际值()A 偏大B 偏小C 一样重D 无法确定4在下图中,要把石块用最小的力撬起来,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方向及其作用点5请画出将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木块向右抬起时所需最小的力的示意图6(选作)如图所示的杠杆在细绳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已知小球的质量是5g,放在距支点10c处,A点到支点的距离是10c,求细绳的拉力( g=10N/g)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

九年级物理《杠杆》教案

九年级物理《杠杆》教案
[学生讨论]
1)为什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为什么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3)[引导]
1)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度,才可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读出来。
2)对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运算,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举例教师指导评价]如省力杠杆有:瓶起子,钳子,撬棒,羊脚锤,铡刀等;费力杠杆有:钓鱼杆,筷子,镊子,铁锹,缝纫机踏板等。等臂杠杆有:天平,跷跷板等。
教学活动5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什么;
3.杠杆的力臂如何画;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5.杠杆的分类。
教学活动6
教学活动2
二.合作探究
1、杠杆
F2
L1
L2 O
F1
A
B
1)分析实例:硬棒撬石头。
象以上例子很多,如:P64图13.4-4几种杠杆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共同点。(通过观察讨论得出杠杆的定义)
像硬棒AB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2)让学生讨论:
(1)哪一点为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2)哪个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3)哪个力阻碍杠杆转动?(4)如何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3)为了解杠杆的作用,我们先来熟悉几个有关杠杆的名词:(通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教师归纳)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1杠杆(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平衡。

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 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杠杆支架、钩码、刻度尺、线(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到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实际的意义,自然引入杠杆一节的学习内容。

二、什么是杠杆?出示一些实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

请学生归纳其相同点。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杠杆?要点:(1)硬棒(2)绕着固定点转动三、几个名词1、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2、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3、支点:绕着转动的那个点O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PS:力的作用线指的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学生练习:作图P6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小题。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什么叫杠杆的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杠杆的平衡。

2、小实验:请一个大同学和一个小同学做推门比赛。

(大同学推靠近门轴方向,小同学推远离门轴方向)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平衡时应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等因素有关。

为下面探究中的猜想做铺垫。

3、探究过程(1) 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 猜想与假设:从刚才的实验出发,引导学生猜想。

(3) 设计实验,制订计划(4)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如课本第65页。

最新整理初三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学案人教新课标.docx

最新整理初三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学案人教新课标.docx

最新整理初三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学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学案人教新课标学习目标:1、会杠杆的定义,知道杠杆的五要素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3、会画杠杆的力臂学习重点:会杠杆的定义,知道杠杆的五要素学习难点:力臂的画法、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过程:一、思维启动看谁能完成问:谁能用手把铁钉拔出(请班上公认的大力士示范)?(出示铁钉、长木板,用羊角锤把铁钉钉入木板。

)问:那我们能否借助其他工具来完成呢?怎么拔?二、新课学习:(一)自主学习杠杆(阅读64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杠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力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阻力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如图1所示,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和力F总结:画力臂的方法针对训练:图11、课后练习3题(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阅读课本P65页内容,小组合作结合图13.4—5,按步骤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完成P65页表格数据分析表中数据讨论,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教材“杠杆的应用”部分小组讨论并交流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举例并说明。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
一、知识回顾
如下图所示的杠杆,请在图中画出这两个力的力臂L1、L2。

2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有:、、、
2、猜想与假设:
(1)、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5)、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到水平位置平衡?
(2)、怎样使挂在铁架台上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左端下沉,要怎样操作?(3)、你怎样设计这个实验的操作过程?
4
5、实验结论: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6、思考:
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给你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器材,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要求动力和阻力都在支点的同一侧),说出你的设计方案。

三、练习
1、如右图所示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
A、G•OB=F•OC
B、G•OB=F•OE
C、G•OA=F•OE
D、G•AB=F•AE
2、某同学在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忘记表格中的数据,请你根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讲:杠杆动态平衡
主讲人:赖诗港
典型例题:
(一)、杠杆平衡条件应用及动态变动
例1、一种多夹晒衣架,如图所示。

若在A点下夹
2只薄袜子、E点下夹1只厚袜子,晒衣架恰好处在水
平位置平衡,若两个夹上各夹一只厚袜子和一只薄袜
子,也使晒衣架处于水平位置,可将()
A.厚袜子挂在B点下,薄袜子挂在A点下
B.厚袜子挂在C点下,薄袜子挂在D点下
C.厚袜子挂在D点下,薄袜子挂在C点下
D.厚袜子挂在E点下,薄袜子挂在A点下
变式训练1、小樱去农村姥姥家玩,由于拆迁姥姥村里正在电路重铺,工人们需要将水泥电线杆埋入规定的地点以下1米深左右的土层中,因此需要挖坑,把长达10米、重为G=6000牛的水泥电线杆放到坑口适当位置,再在电线杆上施力,将电线杆竖起来。

下面四幅图片,是小樱设计的坑形状、安放位置及电线杆上的施力情况,其中最省力 ( )
例2、如图所示为一种树木扶正器。

将扶正器的B端放在地面上,通过收紧带与树根部C保持一定
距离,A端固定在树干上,利用液压装置产生一个推动树干的力,那么,在扶正到如图位置时时,树干A点()
A、受到沿BA方向推力
B、受到垂直于AB方向推力
C、所受推力的力臂为AB
D、所受推力的力臂为BC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为一种树木扶正器。

AC是杠杆,AB是扶正器。

将扶正器的B端放在地面上,与树根部C保持一定距离,A端固定在
树干上,利用液压装置产生一个推动树干的力,那么,在扶正到如图
位置时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B点C点不动,A点越往下,推动树干越省力
B.A点受到垂直于AB方向的推力
C.A点不动,BC之间的距离越大越省力
D.A点所受推力的力臂为BC
例4、如图,长为3米的匀质平板的中点能绕固定的支点转动,平板与水
平地面的夹角为30°,在板上站两个小孩。

已知20千克的甲小孩位于板的
中点,30千克的乙小孩位于板的左端。

现两个小孩均以0.1米/秒的速度同
时向右慢慢移动,秒时间后平板开始转动;乙小孩在这一过程中克
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为瓦。

(g=10牛/千克)
变式训练4、如图,长为2.8米的匀质平板的中点能绕固定的支点转动,
平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30°,在板上站两个小孩。

已知30千克的甲小
孩位于板的中点,20千克的乙小孩位板的左端。

现两个小孩均以0.1米
/秒的速度同时向右慢慢移动,秒时间后平板开始转动;乙小孩在
这一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为瓦。

(g=10牛/千克)
例5、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哪种方法能使杠杆重新处于
平衡(每个钩码质量相同)()
A.左、右两边各去掉一个钩码
B.左边钩码向左移动1格,右边钩码向右移动1格
C.左、右两边各增加一个钩码
D.右边去掉2个钩码并向右移动3格
变式训练5、如图所示,一根木棒AB在O点被悬挂起来,AO=OC,
在A、C两点分别有两个和三个相同的钩码,木棒处于水平平衡.如
在木棒的A、C两点各增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木棒()
A.仍保持平衡
B.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动
C.绕O点顺时针方向转动
D.平衡被破坏,转动方向不定
例6、古代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可以看成一个以O为支点的杠杆,如图所示。

一个人通过定滑轮用力将吊桥由图示位置缓慢拉至竖直位置,若用L表示绳对桥板的拉力F的力臂,则关于此过程中L 的变化以及乘积FL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始终在增加,FL始终在增加
B.L始终在增加,FL始终在减小
C.L先增加后减小,FL始终在减小
D.L先减小后增加,FL先减小后增加
变式训练6、如图所示,一根质地均匀的木杆可绕O点自由转动,在木杆
的右端施加一个始终垂直于杆的作用力F,使杆从OA位置匀速转到OB
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A.一直是变大的
B.一直是变小的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二)推导证明
1.一架不准确的天平,主要是由于它横梁左右两臂不等长.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实验室中常用“交换法”来测定物体的质量.即先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1;再把被测物体放在右盘,当天平平衡时,左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2.试证明被测物体的质量m=
2.龟兔赛跑结束后,返回途中捡到半个大西瓜(如图),都想独吃,互不相
让。

争论的结果是:谁的体重大谁吃。

可没有弹簧测力计怎么办?这时
来了一只老山羊,知道情况后便说“这好办,你们两个各蹲在西瓜的一
边,就可以看出哪个重些”。

于是兔龟分别蹲到西瓜的一边,结果西瓜
还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老山羊又说:“你们各自向中间移动相等的距
离看看”,结果乌龟那边上翘了,兔子很高兴,说:“怎么样,还是我重吧!西瓜归我。

”老山羊说:“不对,应该给乌龟。

”请你用所学的杠杆知识分析,老山羊的话有道理吗?这个西瓜到底归谁?请用公式推导说出你的理由(西瓜的质量不计)。

(三)平衡条件应用
1.小刚同学想测量家中一头肥猪的重,如图所示,他用绳将猪绑住挂在木棒
的B点,将棒的一端O放在石坎上,人通过挂在A端的测力计拉起木棒的另
一端,是木棒刚好达到水平位置.已知测力计的示数F=320N,AB=1.2m,
OB=0.4m.问:
(1)请你根据以上数据计算猪的重力大约是多少?
(2)你认为利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猪的重力比实际重力偏大还是偏小,并说明
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2.如图,长
3.0m、重10N且密度不均匀的金属杆,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

现用竖直向上拉力F使金属杆保持水平,测出O点到拉力F距离及F大小,再改变拉力F作用点的位置,测出相应的F与x大小,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十四讲:《杠杆动态平衡》课后作业
学生姓名:得分:
1、雅安地震后,许多救灾人员用如图所示的“大力钳”剪断废墟中的钢筋,救出被困群众.大力钳上的主要数据如图.若某救灾人员在“握力作用处”向下施加压力F,则“被钳钢筋”承受的压力为()A.6F B.36F C.18F D.用大力钳剪断钢筋的过程,省力且省功
2、如图所示是环卫工人用的一种垃圾夹的结构示意图.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手把上,另一端穿过空心管杆与两夹爪的一端相连.当用力捏手把时,夹爪在拉绳的作用下可夹持物体,同时弹簧被压缩;当松开手把时,夹爪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在使用过程中,手把和夹爪分别是()
A.省力杠杆,费力杠杆B.费力杠杆,省力杠杆
C.省力杠杆,省力杠杆D.费力杠杆,费力杠杆
3.人在踮脚时主要靠腓肠肌收缩,如图所示,若某人的重量为500N,MO=2NO,则双脚同时踮起时,每只脚
...的腓肠肌的作用力是()
A.125N
B.250N
C.500N
D.1000N
4.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均匀木棒AB的A端固定在铰链上,悬线一端绕过
某定滑轮,另一端套在木棒上使木棒保持水平。

现使线套逐渐向右移
动,但始终保持木棒水平,则悬线上的拉力(棒和悬线均足够长)
()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先逐渐变大,后又变小D.先逐渐变小,后又变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