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课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复习教案
分子和原子复习教案主题:分子和原子目标:通过复习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使学生能够理解它们的关系并能正确应用在相关问题中。
教学流程: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解释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并强调它们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
2. 讲解分子(10分钟)- 解释分子的定义: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 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的分子,如水分子(H2O)和二氧化碳分子(CO2)等。
- 引导学生理解分子中原子的组成和排列方式。
3. 讲解原子(10分钟)- 解释原子的定义:是一种化学元素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强调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
- 通过示意图或模型展示原子的结构,并介绍其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特性和位置。
4. 比较分子和原子(10分钟)- 比较分子和原子的大小和组成。
- 强调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
- 提示学生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变化。
5. 练习题(15分钟)-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知识答题,如判断题、选择题或填空题等。
- 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梳理和解答。
6. 总结(5分钟)- 复习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和特性。
- 强调它们的关系和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应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学资源:- 分子和原子的示意图或模型- 练习题- 答案解析评估方法:- 学生对于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和特性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于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及其在相关问题中的应用能力扩展活动:- 利用化学实验展示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 鼓励学生就分子和原子在其他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和研究。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分子、原子、离子》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往往混淆了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对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物质变化的实质理解不深。因此,我制定了本节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巩固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对于物质变化的深入理解。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对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在复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我也注重了课堂的互动性,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分子的概念,了解分子的大小、质量和运动特点。能够运用分子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如水的蒸发、气体的扩散等。
2.掌握原子的结构,明确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分布,了解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等基本参数。
3.掌握离子的产生和分类,了解离子在溶液中的作用和应用,如酸碱中和、电解质等。
2.原子:介绍原子的结构,明确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分布,讲解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等基本参数。
3.离子:讲解离子的产生和分类,介绍离子在溶液中的作用和应用,如酸碱中和、电解质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分子、原子、离子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篇1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是九班级化学课标试验教科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探究点.本课题在教科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中,我按如下特点进行设计.1、体现课改理念,把培育同学的科学探究力量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探究氨分子集中试验时,留给同学宽阔的思维空间,让同学大胆猜想。
设计试验方案并进行试验。
让同学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培育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2、创设问题情景,设计试验奇妙,预备充分的资料。
在介绍分子的性质时,给出了鲜活、真实的情景资料。
达到了质疑激趣的目的,增补了直观、明显的试验。
3、设计比较紧凑,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从而培育同学思维的规律性和严密性。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篇2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1、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首先利用走在花园能闻到花香、湿衣服能晾干、常温下敞口容器中的水会越来越少等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从这些发生在同学身边的事例着手,利用同学的奇怪心,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学问,并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
其次,引导同学依据现象大胆猜想,并亲自动手进行试验探究分子的性质。
以苯分子的图示和水分子的质量及一滴水中的分子数目让同学直观的感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以品红的集中为演示试验和氨分子集中试验为例,指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用"1+1'是否等于2、注射器抽压试验比较验证,形象说明分子间有间膈,并且分子间的间隔可以转变。
在整个过程中,都以探究教学为主线,不断进展同学的思维,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变抽象为现实,化难为易。
既加深了同学对学问的理解,培育了同学的抽象思维力量、想象力和分析、推理力量,又使同学体验到了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胜利后的喜悦,从而使同学产生亲近化学、喜爱化学,渴望进一步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念。
2、其次课时教学反思鉴于分子和原子这个课题是关于微观粒子的纯理论学问,同学缺乏抽象思维理解的力量,假如按正常的理论性的讲解,会让同学产生枯燥的感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复习分子、原子、离子复习教学设计
1.运用分类、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学会使用实验、观察、探究等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2.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分子、原子、离子、化学式等知识点。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认真思考,理清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生活中选择一个化学反应案例,分析分子、原子、离子在该反应中的作用,并撰写分析报告。报告要求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讲解、举例、动画演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教学过程:
a.讲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强调它们在化学变化中的角色。
b.通过动画演示,展示分子、原子、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c.举例说明分子、原子、离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水分子、氧原子、氯离子等。
2.作业完成后,学生应认真检查,确保答案正确,逻辑清晰。
3.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作业质量。
4.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c.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加强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d.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科普短文,要求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字数在500字左右。
分子原子元素及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分子、原子、元素及化合物教学设计主备人:祁培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以及物质的分类与分子、原子元素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正确运用。
2.进一步了解原子的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写法及表示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概括、综合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对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相对原子质量等概念的进一步了解,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原子构成知识的初步了解,微观世界概念的建立。
【教学用具】注射器、烧杯、滴管、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醋酸等【教法设计】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完成练习等手段主动获取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体现生命化课堂应有的良好氛围和收效,培养学生自愿获取知识、观察比较、分析总结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激情引入〗(师)使用胶头滴管向烧杯中慢慢地滴加水,烧杯中的水由无到有,由少成多。
同学们,大家虽然刚接触化学不久,但你们的化学知识就象烧杯中的水已经由无到有,希望大家经过一年的学习,使你们的化学知识积少成多。
如果老师继续往烧杯中滴加水,最终会把整个烧杯装满。
可见这一杯水是由一个个小水滴构成的。
可是大家想一想每一滴水又是由什么构成的?(生)一滴滴的水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的(师)水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生)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分子、原子、元素及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理顺网络〗(师)请小组讨论归纳这部分知识都包含哪些知识点?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呢?(小组代言人)回答上述问题:分子的定义、构成、基本性质;原子的定义、构成、基本性质;物质的分类、元素的概念、单质及化合物的涵义等。
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复习教案 精品
D.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分子间隔的大小随温度而改变的缘故
6.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可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
对生活用品消毒,用酒精是不管用的。
有关NaClO的说法错误
..的是A.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NaClO 是一种钠盐
C.NaClO中Na、Cl、O的原子个数比为1:1:1 D.NaClO由三种元素组成
7.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用序号填空:
(1)写出A、B、C、D四种粒子的名称和符号: A____ _;B_____;C______;D______。
(2)四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
(3)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 __;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
8.化学用语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写出下列化学用语(或化学用语的含义):
⑴3Fe2+;。
分子和原子复习教案
分子和原子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和相互关系的理解。
2. 提高学生对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变化的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及性质2. 分子和原子的相互关系3. 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4. 分子和原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性质2. 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规律3. 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实际应用。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例,引发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兴趣。
2. 复习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及性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巩固基本概念。
3. 分析分子和原子的相互关系: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相互作用。
4. 探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规律。
5. 生活中的分子和原子应用:举例说明分子和原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药品等。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分子和原子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分子和原子应用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分子和原子的最新研究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
3.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相关企业,直观感受分子和原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八、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原子、分子与离子》复习教案
一、思想界中的化学1.中国古代封建思想统治着人们,其中不乏出现了一些对世界万物的主观臆测,很多人推崇的五行学说便是其中之一,他们认为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只有五种:金、木、水、火、土,五相生相克的学说至今仍在老人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那么这种学说是正确的吗?2.国外近代史上出现了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英国的道尔顿,他发现了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进而创建了原子学说,成为化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可是现代微观化学领域发现他的学说既是正确的,也是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二、揭开原子神秘的面纱1. 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3)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2. 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比如O, Mg,Al),表示为一种元素或者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 、C 、Si*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3)▲▲▲掌握前20号原子的编号、名称、元素符号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分子原子离子1. 离子与原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3)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四、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1. 分子:氯化氢(HCl),氧气(O2),氯气(Cl2),氢气(H2)等等2. 离子:食盐(氯化钠NaCl),氯化镁(MgCl2)等等3. 原子:金属(例如铁Fe,镁Mg,铝Al),硅,石墨,金刚石,稀有气体等等五、练习题1.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A. 改元素原子有两个电子层B. 该元素是金属元素C. 该粒子为阳离子D. 该粒子很稳定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分子大,原子小B. 分子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C.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阴离子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3. 原子中不一定含有的微粒是____________A. 质子B. 中子C.电子D. 原子核. 4. 朝核问题在国际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中俄美日朝韩多次举行六方会谈,目的是遏制朝鲜滥用核能发展核武器,已知某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与2个中子,那么该原子____________A. 氢原子的一种B. 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D. 核电荷数为2.5.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包括:○1原子不可再分○2同种元素原子质量与性质都相同○3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完整版)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课教学设计
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构成的基本微粒,知道原子构成及各粒子数的等量关系,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的关系,认识元素周期表。
2、了解元素符号及其意义,梳理辨析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复习深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本单元的重、难点原子的构成;原子、分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三、本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微观角度了解物质的构成,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是化学的重要学习内容。
只有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所了解,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才能理解物质变化的客观性和复杂性,才能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发展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化学“双基”还是初中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所以,本单元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树立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念,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的概念,从宏观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
本单元的内容较抽象,化学基本概念多,涵盖了全书基本概念的一半以上,没有一个课堂演示实验。
此外,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的形成、核外电子排布观念等内容都是非常抽象的,学生没有直接经验,且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管学生已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但已有的微观知识不多,感性知识不充分,学生难于理解,教学会有相当的困难,事实证明,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极易形成第一次分化。
分子原子离子复习教案和说课稿
分子原子离子复习教案和说课稿第一章:分子概念复习一、教学目标:1. 回顾分子的定义和特点,加深对分子概念的理解。
2.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能够区分分子和其他粒子。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子定义的回顾: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粒子。
2. 分子特点的复习:分子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相互之间有间隔等特点。
3.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是构成分子的最小粒子。
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分子的定义和特点,通过示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3. 对比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让学生通过实例来说明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分子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3. 让学生举例说明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评价学生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第二章:原子结构复习二、教学内容:1. 原子结构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2. 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 电子的分布: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上分布。
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结构的组成,通过图示和模型来加深理解。
3. 讲解电子的分布和能级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电子的排布。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程度。
3. 让学生举例说明电子的分布和能级的概念,评价学生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第三章:离子概念复习三、教学内容:1. 离子的产生:离子是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后形成的带电粒子。
2. 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定义: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3.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
四、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离子的产生和定义,通过示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3. 讲解离子的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如何表示离子。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离子概念的理解程度。
3. 让学生举例说明离子的表示方法,评价学生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分子原子离子复习教案和说课稿
分子原子离子复习教案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能运用分子、原子、离子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运用对比、分类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
(3)通过实验、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性质。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简单计算。
3. 分子、原子、离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性质。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简单计算。
(3)分子、原子、离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教学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简单计算。
(2)运用分子、原子、离子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展示分子、原子、离子的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它们的概念。
2. 运用对比法,分析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4.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分子、原子、离子的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它们的概念及性质。
2. 知识讲解:(1)讲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性质。
(2)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及简单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分子、原子、离子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及化学方程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及化学方程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 复习课 教案
3.1分子和原子(复习课教案)学校:陆丰市大安中学教师:彭小军复习目标:1、了解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包括分子、原子和离子。
2、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3、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得失电子就形成了离子。
4、从微观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复习重点、难点:1、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联系、区别。
2、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
3、掌握从微观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考纲·备考指南】物质的构成在中考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题目简单。
【复习导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答案:分子、原子和离子。
【真题训练】见习题1、2、3、4。
【复习内容】2.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特征)(1)分子、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
(3)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
(4)分子种类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不同。
3.数量关系:(1)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中子数(2)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4.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由内向外分层排布;(2)、每一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数);(3)、最外层最多排8个(第1层为2个),次外层最多排18个电子。
注意: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不为8时,需要通过得失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就形成阳离子。
5、物质的分类【典例·题型突破】题型一、构成物质的微粒(见课件例题1)题型二、分子(原子)的性质及应用(见课件例题2)题型三、原子和离子的结构(见课件例题3、例题4)题型四、物质的分类(见课件例题5)课堂练习:见随堂练习题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复习,重要考点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分子的特征;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掌握从微观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同学们在练习中加深理解,熟练掌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1分子和原子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学习能力。
4.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让学生回顾和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3.强调分子和原子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一些与分子和原子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
2.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和研究,如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实验探究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水的沸腾、气体的扩散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分子和原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实验演示与观察:利用实验现象和观察,向学生展示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行为,如分子的大小、质量、运动、间隔等。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加深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3.问题导向与小组合作:提出一些与分子和原子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假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来验证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总结归纳与作业小结: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作用。通过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框架。布置与分子和原子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分子、原子离子复习教案
分子、原子、离子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分子原子定义及性质,并能运用解释化学现象。
2、了解原子的构成,学会运用想像、类比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原子、分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对微观世界有一个初步认识重点和难点:原子构成、分子性质、离子分类复习内容:创设情景:同学们,现在的夏季气温年年创历史记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引入:温室效应怎么造成的呢?二氧化碳气体由什么构成的?那么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什么呢?思考并回答:温室效应主要由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的。
二氧化碳气体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回答:分子、原子、离子提出问题:1、你怎么认识分子、原子的?并举例2、分子、原子有什么性质?3、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练习题:问题1、“花香四溢”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问题2、一滴水大约有个水分子说明什么问题?问题3、2500L的液化气可以装入24L的钢瓶因为什么呢?回答: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分子间有间隔。
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及时进行反馈提问:“原子是一种不能再分的粒子”这种说法正确吗?(引入下一问题: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提出问题:1、原子由什么构成的呢?2、原子核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3、引导学生以苹果为例画出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①(见小黑板)原子结构示意图②(见小黑板)提问:1、各部分都代表什么?2、你发现哪些规律?提问:1、氢原子和氧原子为什么不相同(为什么是不同的原子)?2、氢气、氧气的化学性质为什么不相同?总结:①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②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提问:金属、非金属及稀有气体元素有什么不同呢?回答: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等于4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都是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提出问题:(小黑板展示原子结构)为了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会有什么变化呢?总结:得失电子会形成离子如何区分阴阳离子结构示意图呢并记忆常见离子符号。
分子原子离子复习教案和说课稿
分子原子离子复习教案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其关系。
2. 使学生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和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原子、离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和特点。
3. 分子、原子、离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离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分子、原子、离子的存在和作用。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原子、离子的存在和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其关系。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和特点。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分子、原子、离子现象,让学生感知其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检查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和沟通交流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一些与分子、原子、离子相关的前沿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实验,如自制酸碱指示剂,让学生亲身体验分子、原子、离子的变化。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管理等方面。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作业1. 复习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构成的基本微粒,知道原子构成及各粒子数的等量关系,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的关系,认识元素周期表。
2、了解元素符号及其意义,梳理辨析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复习深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本单元的重、难点
原子的构成;原子、分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三、本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微观角度了解物质的构成,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是化学的重要学习内容。
只有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所了解,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才能理解物质变化的客观性和复杂性,才能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发展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
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化学“双基”还是初中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所以,本单元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树立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念,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的概念,从宏观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
本单元的
内容较抽象,化学基本概念多,涵盖了全书基本概念的一半以上,没有一个课堂演示实验。
此外,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的形成、核外电子排布观念等内容都是非常抽象的,学生没有直接经验,且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管学生已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但已有的微观知识不多,感性知识不充分,学生难于理解,教学会有相当的困难,事实证明,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极易形成第一次分化。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单元将进一步帮助学生用粒子的观念去学习化学,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本单元内容抽象,处理不当容易形成教与学的难点。
对一些微观概念,学生往往较难理解,如原子、元素、等,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引导学生在从宏观走向微观世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以避免发生失去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分化。
五、教学设计流程
复习之旅第一站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复习之旅第二站构成物质的微
粒 ----原子复习之旅第三站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复习之旅第四站物质的组成---元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回忆再现巩固提高
第3课时分子、原子
一、考点2 构成物质的微粒
二、考点3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三、考点4 原子的构成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