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作文创新教学实践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的作文创新教学实践与反思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一直以来是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目的不明,要求过高;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结构僵化;教学阶段脱节,训练无序。而学生处于被动作文,思维受阻;语言积累不足,入不敷出,造成言之无物,有物难言,言而不详的现状。针对此现状,我结合新的课程理念在作文教学中努力探索和实践,多年的作文教学让我感悟颇深,学生受益匪浅,以下便是我在作文创新教学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

一、拓宽内容释真情

《课程标准》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又有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首先从作文源头上大刀阔斧地进行尝试改革。

夏天有时酷热难耐,我就让孩子们写一个表现天气炎热的片断。我先请他们好好回忆天气热的时候,天空、大气、空气是什么样的?动物、植物是一种什么状态?人有什么感觉、什么行为?还有其他方面有什么变化?让他们把这些平常的积累,拿到作文课上来运用。我让他们一条条分门别类写到黑板上,不一会黑板上就写满了他们对“热”这个现象的感受。有了这些认识和感受,接下来我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激发他们用手中之笔表现这一自然现象。

这个训练,调动了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降低了学生对

作文的恐惧感,使作文不再成为“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甘作冥思状”的苦差事。

我还布置了这样一道作文题:“让我们找一找自己最憧憬的职业,并访问一个真正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写一份书面报告”。

这个作文训练,做、写、说、思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我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学生可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可以调查访问当事人,有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它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处理了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追求真实和实用。

二、积累素材悟生活

以前,我一直很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却没过多地去关注学生的生活积累。现在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写作离不开现实生活,学生作文更要靠平时积累。没有较多的“知识、思想、语言”方面的积累,就不会有倾吐的内容,作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中,为使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积累知识素材,我注重多方下手:课堂上教授新字时,总是拓展一些常用的方方面面的成语,让学生记到“摘抄本”上,并要求用这些成语造句子,编故事,使学生积累和运用的词汇量大大增加。课下,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举办“谈天说地十分钟”,“三分钟演讲”,“童心日记”等活动,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评比,注重指导观察与积累,观察生活求细求新,积累知识重量重精。

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人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

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因此,我想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阅读有益书籍是有效地积累材料的方法。于是,在写家乡的一处风景这篇习作时,我带领他们来到了创业广场,走近了铁人公园,近距离的感受家乡身边的美景。在学生的笔下流淌出了美妙的乐章。如:“春姑娘在人们不在意的时候,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广场上生机勃勃,迎春花站满枝头,你挨我,我挤你,吹起金色的小喇叭。桃花绽开了粉色的笑脸。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东张西望。柳树抽出了新的枝条,嫩芽宝宝随着春风荡秋千。人们在广场上快乐地放风筝,各种各样的风筝翩翩起舞。”“创业广场多美啊!就像一幅会变的画。”“铁人公园的桥非常美。看,绿树环抱,碧波荡漾的湖面上,飞架着一座座桥。琴桥像把竖琴,有三十多根琴弦,你若在琴弦中间弹拨它,琴弦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就像弹奏着一首赞美大自然的歌。生肖桥很有趣,十二生肖分别排在桥的两侧,似乎在张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九曲桥弯弯曲曲,像迷宫。”……

三、激活思维拓深度

特级教师支玉恒曾坦言:“没有对生活的思考和提炼,所反映的生活则缺乏智慧的见解。”张化万老师指出:“世界是多元的,五彩的,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点拨下也应是开放的,多维的,创新的。”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作文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显然,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我尝试着激活学生的思维,除要求学生“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顺势思维之外。还常常要求学生“反弹琵琶成新曲”的逆向思维和“横

看成岭侧成峰”的多向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1 同一主题多向选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作文指导时,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如在运动会前,为了避免运动会必写场景的旧套路。我从内容人手,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力求让他们有新的发现和体会。运动会前,我对学生说:“平时我们外出旅游,总喜欢背个相机,摄下自己喜欢的镜头。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眼睛就好比一架照相机,这次学校召开运动会,同学们可得用眼睛去捕捉令自己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在作文课上,我对学生说:“运动会结束了,但相信你们用明亮的眼睛已经记录了许多美好的画面!请你先仔细搜索回忆一下,然后定格一个你最喜欢的一个镜头,用语言描述出来。若能拟个精彩的标题就更好了!”这时配以音乐及运动会上的一些照片和视频,在此情境下,学生兴致勃勃地抓起了笔……完成了一篇篇精彩的习作。《激动人心的一刻》(描写的是我们班夺得第一个奖项的情景);《负责的后勤部长》(写的是没有参加赛跑的同学,为班级做好服务工作的感人事迹);《真棒,我们班的女生》(描写的是班级的女同学为我们赢得接力赛冠军的事)《我们打了“翻身仗”》(主要描写的是我们班由前几年的年组倒数第二,成为本届运动会年组第二名的高兴事)。

2 同一材料多项立意。为了克服学生思维的单一性,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我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往往启发学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如我在《2050地球遐想》的作文指导课上,出

示文题之后,我问学生:“你以什么身份来写这篇想象作文?”如此一点,学生的“身份”多元化了,有国家主席、天文学家、历史学家,亦有工程师、宇航员、战争狂人,还有月亮、动物、外星人等等,可想而知,最后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一篇又一篇饶有灵性之美的好文章。

3 同一材料多种体裁。从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则以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如围绕“学校”这个材料,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美丽的校园》(侧重于记叙和抒情),《我们的学校》(侧重于介绍和说明)。《我爱我的学校》(侧重于议

论),《未来的学校》(侧重于假想)。

四、“仿”“创”结合见成效

所谓“仿”,就是让学生依据范文的某些写作方法进行仿效,模仿是一种社会性的心理现象,模仿榜样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所谓“创”是指带有创造性因素的独立写作,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自我创造,每一个创造,都是可喜的进步。

本学年,我注重把“仿”“创”结合起来,初见成效。我不是把《优秀作文选》中的文章作为学生习作中的典范,我认为这样的指导容易造成学生作文中的虚假和造作,并且让学生感觉“望尘莫及”,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因此,我选择范文有两种方法:①用班上作文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文做范文,这样的范文,对学生有一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