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刍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刍议

发表时间:2010-06-18T14:52:42.090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付世明[导读]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写“八股”文,其内容定死,不允许自由发挥,于是写出来的文章大多空洞死板且又迂腐付世明陕西省定边县白湾子镇中学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写“八股”文,其内容定死,不允许自由发挥,于是写出来的文章大多空洞死板且又迂腐。仅凭一张“八股”文定夺考生的前途与命运,这未免有点可悲。今天的考试制度,虽与以前大不相同,但在语文这门科目中“写作”仍占着半壁江山。

通过多次课程改革后,写作的考查展现出了新的风姿:宽、活、新、巧、淡化文体,代替了过去的偏、难、怪、死、规定文体。学生的思想解放了,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但纵观近几年中考作文,却总不尽如人意。学生的考场作文形式单一者多,出奇制胜者少;无病呻吟者多,真情实感者少;七凑八拼者多,浑然一体者少。

很多学生不敢写真情实感,是怕丢分;编故事者,原是为了取悦阅卷老师,却没想到只得了个二类或三类。这可能是考场作文本身的弊病吧。但不管是什么原因,作文这样写下去,路子反而越走越窄。可是考试制度这个“指挥棒”不变,我们就很难避免上述现象不再发生。我们只能渴求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说实话、讲真情,尽量回归到写作之本位。下面是笔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所把握的“三个方向”,在此与同仁交流。方向一:走出作文书,走近生活。

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布置一次作文,给同学们两天时间去写,于是乎,很多同学就开始忙碌起来,在作文书中找“样本”,“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顿时脸上神采飞扬,便稍做改动,抄上去,孰不知,还有人竟和他的一样?有的未找到合适的,便在作文中东抄抄、西抄抄,拼凑上去;很多学生宁可花大量的时间去找去抄,也不仔细想想周围的人与事;宁可窃取别人的,也不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种“唯他主义”在写作中是不可取的。我的家乡在陕西定边,我教的学生大部分是位于山区的农村孩子,他们对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特产小吃、风貌变化都比较熟悉,如家乡的特产——“土豆”,讲起它的故事来,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可个别学生偏偏来个“清水悠悠,湖光塔影”等等。当问起他家乡的变化时,却又讲的头头是道。是他们不会写吗?我想不是,更多的是他们写作意识不强,把写作只当作一次任务来完成罢了。对于这种情况应因势利导,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听之任之,而要时时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走近自然,感悟人生。可以不求作文的完整性,让学生自由地述写生活中的感人片段、动人情节,逐渐培养其对写作的兴趣。最终达到走出作文书,走近自己的人生世界的境界。

方向二:与学生一起品读美文,向名家求法。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最好的艺术作品,才能更好地培养人的鉴赏力。”是的,只有最好的作文作品,才能更好的熏陶、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鉴赏力,使学生的作文逐渐朝着文学作品的方向发展。

美文、名家名篇比起优秀作文来在结构上、语言上、情感上要好得多,使人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与体会。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贾平凹的《丑石》,余秋雨的《三峡》,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莫泊桑的《羊脂球》..品读名家名篇的过程,其实就是读者与作者情感交融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过程。要做到这样,我们就得安排一定的课时,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品味名篇,鼓励学生多去图书馆看书,提倡学生在网上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好文章,多练习写作,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方向三:提倡学生多修改,避免老师大包大揽。

“为求一字稳,捻断数经须。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曾“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见古人十分重视炼字与修改。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细细想想这句话很有道理。它教给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修改,提倡学生互改、自我勤改。小到字词句段,大到主旨、谋篇布局。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还应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识水平,不强加己见,不详批细改,大包大揽。

我想作文教学中能把握上述三个方向,学生定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