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筛选题命题陷阱
论述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答题技巧汇总,绝对,不看可惜
论述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答题技巧汇总,绝对干货,不看可惜今天给大家整理了论述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的答题技巧汇总,大家一定要仔细看看,看懂之后做类型题巩固下。
所谓信息是指文章要告诉读者的内容,是一种认识、发现和感受,也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信息、情报或者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等。
阅读文章要把注意力放在重要信息上。
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信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知识,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
②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思想情感的语句。
③文章中的标题、过渡句、文后的注释等等。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
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是命题重点,三道题中占了两道。
从命题实践看,这两道题是从局部和全文两个角度考查考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所谓局部信息筛选题,具有以下特点:①筛选标准明确、具体。
②重要信息筛选的区域相对较小。
③重在判断重要信息的正误。
④筛选的内容主要围绕论述类文本的观点与材料、文意概括展开的。
具体的筛选内容和题型如下:(1)易混重要概念辨析的信息筛选判断。
(2)观点与论据关系的信息筛选判断。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内容就是把握观点和论据的关系。
观点往往出现在引材料、举例子的前后,或者出现在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中。
围绕观点,作者从哪些方面(角度)论证的,或者列举了哪些材料支撑观点的。
试题往往给出观点,要求判断支撑它的材料信息的正或误。
做筛选局部重要信息题的技巧技巧一:准确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三道选择题中,只有这道局部信息筛选题的审题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题干既是筛选的标准,又是确定筛选范围的依据。
题干所在的位置前后,往往就是信息最密集的地方。
因此,必须认真审读题干,以明确筛选标准,确定筛选范围。
技巧二:注意语言标志读文是解题的基础,只有认真阅读,才能把握文章的内容。
高考科技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的十大命题陷阱及解题技巧
9
例子说明:
【对应文段】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 的氮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氮的含 量多少而定……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 汞柱以上,穿上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
【试题】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一项是( )(湖北卷第8题) B.吸纯氧排氮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 汞柱以上。
身的计算能力”的,两者密切相关,而且原文对此用了
“甚至”一词。“甚至”指“提出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
层的意思)”。而D项却将此判断为“与计算机本身的计
算能力无关”,这就犯了将原文中“肯定”的事物加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否定”的错误。
18
18
陷阱九 歪曲、夸大事实
理论指导: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 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歪 曲、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 和效用。
全”“都”“所有”“一切”“各种”等。可以用笔
画出来,或者作特殊的标志。
2
2
例子说明:
【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 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 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 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 文意思的一项是( )(湖南卷第8题)
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
杭衡。“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
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
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
全。(第二段)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
板块一 专题一 第一讲 筛选信息——精准比对,直击命题8大陷阱
判定 技巧
一要特别注意词语前面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句与原文中的指 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二要注意原文表述是 涵盖全部还是针对部分,是全称还是特称。
[典例4] 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 [选项] (2019·高考全国卷ⅡT3-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 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原文] 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 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越,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 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 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 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
板块一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一讲 筛选信息——精准比对,直击命题8大陷阱
C
目录
ONTENTS
[备考方略•突破] [演练巩固•提升]
第1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侧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否与原文信 息对应,是对文中基本信息的加工、转换表述。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时,常采用 “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 关系混乱”等8种设误方式进行“变脸”,考生要准确定位信息区间并仔细比对、 分析、理解来判定选项对错。
“或然”。 判定 要判断“混淆时态”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时,要特别注意表推 技巧 测和表时间的词语。
[典例5]请指出选项的命题陷阱并分析。 [选项] 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 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 [原文]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 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 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 [比对分析]
高考阅卷老师常挖的10大阅读类陷阱(论述类、实用类文本)
高考阅卷老师常挖的10大阅读类陷阱(论述类、实用类文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01 不识命题陷阱【易错点】不识命题者设置的陷阱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
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解决对策】精准定位十大雷区1.以偏概全(绝对化)。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
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
3.因果混乱(强加因果)。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
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5.主次颠倒。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第2节信息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
第二章信息类文本阅读第2节信息类文本阅读选择题内容理解分析一、明晰常见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熟悉高考的错误设置类型,能增强对文本特点的认识,准确把握高考的考查方向,提升答题的敏感度。
第1题高考常见的几种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如下图所示:二、运用比对法辨识命题“8大陷阱”基于筛选信息、观点推断题的命题方式是选择题,解答方法就是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排除错误选项,即“圈点→比对→排除”。
运用比对法,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偷换概念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或外延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表面上与原文说法一致,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并不相同。
例: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
[选项] 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
[原文]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答案偷换概念。
“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错误。
原文第一段认为,“实物并不等于原物”,因而需要质疑的是“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而非“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
2.无中生有(于文无据)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也不能从原文信息中推断出来,即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命题者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用来迷惑考生的。
这类选项若脱离文本去根据个人经验或常识判断,很可能会误认为正确,迷惑性较强。
例: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
[选项]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换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
高考语文总复习:板块一 专题一 第二讲 筛选信息——三重比对,直击命题八大陷阱
3.指代词、关联词 之、其、此、这、那、哪,或、和、及、除等。 4.是非词 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等。
[典例1]请用比对关键词的方法判断选项的正误。
选项: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 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 个朝代提供了借鉴。
原文信息: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 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 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 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 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
判断:×( ) 判断理由:该项中“文化活动……是文化消费的
体现”错。原文说“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 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由此可 知“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两个概念所指范 围大小不同,说文化活动是文化消费的体现,这 就缩小了“文化活动”的范围,属于以偏概全。
判断:×( ) 判断理由:该项中“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说法错误。原文中“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 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 民意”列举了甄选的一些途径,并没有说明甄选 标准。因此,该项属于无中生有的错误类型。
类型三 张冠李戴—————————————————————————
——— 设错特点
识别方法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 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 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 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 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 彼方面
需要圈出陈述对象,要特别注 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选项 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 ××”这样的句子时,应注意 是否有此类情况。另外,还要 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指 代的内容
②比对关键词,与原文相比: 判断依据为: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文阅读之命题的六大方式与八大陷阱
论述文阅读——命题的六大方式与八大陷阱复习风向标《考试大纲》要求:“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从命题形式看,论述类文本阅读设置三个题目,不求对考查点的全面覆盖,而是突出重点。
近几年考查的侧重点是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对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
一、真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9分,每小题3分)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2)
高考论述文阅读选择题陷阱设置方法及答题技巧一、选择题考查内容及命题特征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
二、设误的常用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三、选择题的设错陷阱的规律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
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例:原文: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选项:B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施行图腾制度。
原文: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
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
选项:从艰苦困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
高考语文选择题出题陷阱
高考语文选择题出题陷阱一、以偏概全(对句子的理解)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如“如果某一天机器具备了人类的重要品质,机器将享有人类所有权利。
”这就是以部分替代整体。
全国卷I科技文“中条山的历史考证”的第5题A项仅仅强调中条山的山势特点,不能作为它“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的证据。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所有”等,见到这些词时,就用笔划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二、无中生有(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如:上海卷第2题的C项:“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丰富多样的剪纸图案,其价值就在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根据原文来看,其价值是适应现代需要。
未提及“强烈的装饰性”,所以A项“强烈的装饰性”的说法文中没有事实材料,是凭空臆造的。
因此,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三、张冠李戴(概念)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如:“文化的浅显层次是指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
”C项将“显性文化”的帽子戴在“文化的浅显层次”上。
因此,考生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四、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如“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
”而与之相关的原文是:“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细胞时,心脏就收缩;当钙离子从心脏细胞中排出时,心脏就舒张。
2024年高考备考: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命题者挖的“十大陷阱”及规避技巧-2024年高考
8.曲解文意 设错方式: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误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说 法,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
解题要点:要判断“曲解文意”干扰项,一定要仔细比对原文,充分理解 文意。要特别注意揣摩概念与概念、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关系, 看选项是否有意混淆了各种关系,比如将并列说成转折、将递进说成并列, 或者将条件说成结果、将假设说成现实、将充分(必要)条件说成必要(充分) 条件,或者在概括转换时更换了意思,等等。
边练边悟2 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 [审选项] (2021·浙江卷,T7-A)散文家和小说家一直掌握着运用进行时态写 作的技术手段,他们可以带领读者在仿真的叙述情境中体验丰富、复杂、紧 张、多变的逼真效果。 [找原文] 正在进行时的好处是什么?把读者凌空抓起来,直接扔进叙述的情 境中。即使是回忆体小说,也强调情节和细节带来的效果逼真的还原体验。 小说家要带领读者在丰富、复杂、紧张、多变的仿真景况中做出临场反应。 而这种技术手段,似乎为散文所遗忘。也许散文更多跟个人经验相关,经验 都是过去的,而我们又急于把经验中的“道”提炼出来。
边练边悟7 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 [审选项] (2023·新高考Ⅰ卷,T1-C)藜麦的大面积种植,不仅让玻利维亚和 秘鲁等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且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 。 [找 原 文 ] “国外需求绝对是一件好事,”我的秘鲁向导杰西卡说道,“农民 非常高兴,所有想吃藜麦的人仍然买得起这种食物。”她还解释了另一个好处。 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由于美 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
解析 选项偷换概念。“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错误, 根据原文“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 《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 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可知,“原物”是指 画家在创作画作时的原始状态,而非“艺术品的真实性”。选项“偷换概念 的内涵”了。
高考文言文试题陷阱设置技巧及应对办法
高考文言文试题陷阱设置技巧及应对办法苏州新区第一中学於松贵高考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阅读的考查要求中有这样两项: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前者考查重点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等。
后者重点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那么,这两项要求在高考试卷中是怎样体现的,命题人员是怎样设置这两项考查点的解题陷阱的?笔者经过对近年来高考试卷的研究,发现高考文言文试题设置这两项考查点的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种技巧:1.无中生有。
就是阅读材料里面本来没有这样的信息,命题者凭空加上这样的信息。
例如,2005年江苏卷第12题的B选项,说“阳城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而原文中根本就没有说到“朝廷腐败”,这就是典型的无中生有。
2006年全国卷I第10题B 选项说“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原文中根本就没有说到这一点,而是说泉陵侯“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
此外如2005年广东卷12题C选项说的“挫败了阴就的图谋”,2005年湖北卷14题A 选项中“愤而择日告辞而去”,2006年安徽卷第10题D选项“并详尽交代相关内容”等,都是这样来设置陷阱的。
2005年江西卷14题D选项说作者(对唐临)“寄予了一定的同情”原文中也是没有的。
2.断章取义做法是,选项所引用的文章,只截取其中一句或几句的意思,而不顾全篇的内容。
局部看可能是正确的,放在全局看就不一定是正确的了。
破解“断章取义”的最好的方法是整体阅读并建立整体阅读的意识。
3.张冠李戴。
就是把某甲所做的事情说成是某乙做的,干扰学生的判断。
例如,2005年北京卷第10题B选项“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就是有意把齐景公偷换成了荆灵王,如果学生读不懂原文,或者看题目不仔细,就可能上当。
此外如2005年湖北卷14题B选项说“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其中“武技高超”是对的,但“争强好胜”就不是尼僧的性格,而是李超的性格。
4.颠倒主次。
就是有意地把事情的主要次要人物或事情弄颠倒。
现代阅读文陷阱设置方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一、明确客观选择题考查内容及命题特征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
“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材料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
做选择题题时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
命题总特征: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二、设误的常用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特别注意:正确选项多采用句式互换、同义词替代的方式。
三、选择题的设错陷阱的规律选择题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
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选项设置的迷惑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由于人类是一种具有主观性和任意性的存在物,是不断变化的,而非固定不变。
原文:由于人具有主观性和任意性,因此人类世界的法律不是固定不变的。
新高考信息性文本阅读8种命题陷阱
信息性阅读:8种命题陷阱(误区)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中错误选项的设置是有规律的,命题者常常通过对原文某些信息的重组、变形、转述、概括、解说等来命制题目选项。
了解命题者常用命题陷阱,能够提高解题效率。
常见陷阱有一下8类:1.以偏概全警惕:增删/改动范围(程度)、修饰与限制词说明:设置选项时,命题人故意增删、改动原文表示范围限制或程度轻重,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以次要代主要(或相反)等形式,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
2.无中生有警惕:有无根据、有无凭据说明:命题人设置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凭空捏造的某种意思,用来迷惑考生。
3.偷换概念警惕:弄错、调换、改变、混淆说明:两种情况:一是命题人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二是命题人暗中把两个概念的内涵(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调换、改变或混淆,乍一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4.曲解文意警惕:仔细对照原文、背离/歪曲文意说明:命题人设置选项时故意更换个别字词或说法,有时一字、一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
5.张冠李戴警惕:此人、此物、彼人、彼物、这个、那个说明:设置选项时,命题人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把此人表述成彼人,把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把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如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另一时间、地点。
6.混淆时态警惕:未然(还没发生)、已然(已发生)、一定、必须、可能、或许说明:设置选项时,命题人故意把“未然”(尚未发生或还没实现)说成“已然”(既成事实),或者将“或然”(可能发生的情况)说成“必然”(必定发生的情况)。
也可能反过来说。
7.颠倒是非(混淆是非)警惕:是、非、肯定、否定说明:设置选项时,故意把材料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把否定事物加以肯定。
8.关系混乱警惕:原因与后果、条件与结果、关联词搭配⑴必要充分混乱必要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有……才……”表示,充分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要……就……”来表示,切勿搭配错误造成语意混乱。
信息筛选题命题陷阱
二、成果展示
比对分析,指出选项错在哪里并思考错误原因。
例3:
陷阱三:张冠李戴
生物电池输出的电力十分微弱,只能用微瓦来计算 试题选项 ,短短几分钟后便会因血淋巴耗尽而引起断电现象
。
在那里,电子与血淋巴中的氧反应形成水,输出的电 原文信息 力很微弱,在微瓦的量级上,而且在数分钟后会因
葡萄糖耗尽而断电。
真题示例
(2019年全国Ⅰ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 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 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 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 乐和消费需求
原文信息: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 戚相关,一个普普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 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选项: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 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过于绝对,歪曲原意)
原文信息: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 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 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 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
选项: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 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充分条件关系)
原文信息: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
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
的蓬勃生机。
(必要条件关系)
选项: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 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强加因果)
易错点16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客观题(3大陷阱)-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
易错点16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客观题目录01 易错陷阱(3大陷阱)02 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不识命题陷阱【易错点提醒二】概念理解不清【易错点提醒三】信息比对不准03 易错题通关(真题+模拟)易错陷阱1:不识命题陷阱【分析】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
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避坑技巧】1.以偏概全(绝对化)。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
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
3.因果混乱(强加因果)。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
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
陷阱一:偷换概念
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 试题选项 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
技术消费。 原文信息 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
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二、成果展示
比对分析,指出选项错在哪里并思考错误原因。
例2:
陷阱二:以偏概全
二、成果展示
比对分析,指出选项错在哪里并思考错误原因。
例3:
陷阱三:张冠李戴
生物电池输出的电力十分微弱,只能用微瓦来计算 试题选项 ,短短几分钟后便会因血淋巴耗尽而引起断电现象
。
在那里,电子与血淋巴中的氧反应形成水,输出的电 原文信息 力很微弱,在微瓦的量级上,而且在数分钟后会因
葡萄糖耗尽而断电。
陷阱四:混淆因果
强加因果 因果颠倒
因果颠倒
“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 试题选项 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
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 原文信息 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 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原文信息: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 戚相关,一个普普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 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选项: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 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过于绝对,歪曲原意)
原文信息: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 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 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 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
真题示例
(2019年全国Ⅰ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 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 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 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 乐和消费需求
二、成果展示
比对分析,指出选项错在哪里并思考错误原因。
例6:
陷阱六:无中生有
试题选项
宋代政府一律不给官员分房,不管是在房。
那些没有房产的城市居民和游学的士人、商旅等外
原文信息
来人口,必须租房居住。连朝廷百官也多是长期在 开封租赁住宅,在地方州县,甚至官衙、驻军也租
选项: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 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充分条件关系)
原文信息: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
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
的蓬勃生机。
(必要条件关系)
选项: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 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强加因果)
真题示例
(2019年全国Ⅰ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
一项是(3分) B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 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 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 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 乐和消费需求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
试题选项 ,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
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
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
原文信息
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 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用民房。
二、成果展示
比对分析,指出选项错在哪里并思考错误原因。
例7:
陷阱七:混淆时态
试题选项
老鼠遗传研究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 的序列。
但其实它们像我们一样常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
原文信息
样的症状。”在一个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 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
出序列。
二、成果展示
比对分析,指出选项错在哪里并思考错误原因。
例8:
陷阱八:主客颠倒
试题选项
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 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
原文信息
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 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
总结:
二、成果展示
比对分析,指出选项错在哪里并思考错误原因。
例4:
强加因果 陷阱四:混淆因果
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 试题选项 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
特点。 古体诗……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 原文信息 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 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复习
信息筛选题之洞悉命题陷阱
学习目标:
1、了解信息筛选题的命题手段 2、掌握八大常设陷阱 3、提升文章阅读的能力
一、合作探究
比对分析,指出选项错在哪里并思考错误原因。
注意: 1、独立思考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 2、同桌交流答案
二、成果展示
比对分析,指出选项错在哪里并思考错误原因。
“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是因为 有“前理解”这种心理文化结构
二、成果展示
比对分析,指出选项错在哪里并思考错误原因。
例5:
陷阱五:曲解文意
试题选项 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沟通, 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 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然而
原文信息 ,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 挑战。
信息筛选题的八大命题陷阱: 1.偷换概念
2.以偏概全 3.张冠李戴 4.混淆因果 5.曲解文意 6.无中生有 7.混淆时态 8.主客颠倒
二、随堂演练
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随堂演练
三、强化训练
完成《专题规范练》P1第一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