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味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一节好的数学课肯定有着浓浓的“数学味"。
数学味就是数学精神,数学的思想方法,它就是数学美的所在。
数学课该如何来上出"数学味"呢?我认为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到:一、减少繁杂情境,凸显数学信息。
我看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长方体的体积”的起始课上,教师为了教学体积的概念,创设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情境,先让学生观看动画片,当乌鸦喝不着水时,录像停止,教师问:“乌鸦该怎么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往瓶子里放石头。
”老师继续放动画片验证学生的想法。
接着又问学生:“乌鸦为什么喝到水了?”学生回答:“因为石头有体积,占了瓶子的空间,水位升高,所以乌鸦就喝着水了。
”“是不是这样的呢?”老师又调动好奇心地说:“要不我们试试”。
于是又用石子、装有水的玻璃容器进行演示……这个情境的创设花去了教师不少的心血,但是就效果而言,并不是高效的。
因为,这一情境学生过于熟悉,且不说实验,就是动画片也不用放,学生就能清楚这个意思。
教师们创设情境还不得不注意需要跳出一些误区:其一,过多夸张的多媒体动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进了情境,却长时间出不来,具体表现为提不出与数学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创设忽视了数学的本质。
其二,为了情境而情境,不是情境过于简单,就是超越了学生原有的水平,让学生感觉情境似乎可有可无,虚假情境较多。
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好奇心、上进心的主要手段就是如何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提出具有挑战性同时又适合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积极地学习,而且不仅能学到知识,也能学会思维,包括养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区分学科特点。
我看过一个这样的教学案例——“圆的认识”:上课一开始,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然后问学生:看着这个圆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一轮红日,十五的月亮……显然,这些学生还不知道他们要上的是一堂数学课。
如何让数学课有浓浓的数学味
如何让数学课有浓浓的数学味
数学课要上出浓浓的数学味。
要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品味数学的各种味道,进而见识到数学的美丽,领略到数学的内在魅力。
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领悟群殴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素养。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的知识内容何所食用方法的本质认识,她是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些观点。
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给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数感。
1、在数概念教学中重视数感的培养。
只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数概念。
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长度单位是,可以带学生在教室中走走、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米、厘米所表示的长度,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大小,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物体的长度和面积,如手指盖的大小、臂长、一拖的长度等;教学重量单位时,可以通过掂量身边的为题的重量、量一量自己的体重等。
2、在数的运算中加强数感的培养。
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会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习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计算。
三、丰富学生的空间观念。
很多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行。
让学生去寻找、去发现,有利于学生对土星的深入认识。
在教学面积时,让学生涂一涂不同大小的图形。
使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学得更直观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初中数学的“数学味”
浅谈初中数学的“数学味”摘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寻找适合本班学生知识层次以及年龄特点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同时教师提升数学课堂的“数学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要善于制造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保证学生数学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味的思考。
关键词:数学能力;数学味;学习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学习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一些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解释和应用。
在目前的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乏一些优秀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探索,主动交流。
但是也有一些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只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结论,让学生被动接受,从而使数学课失去了数学教育的功能,也就是说,数学课堂没有了“数学味”。
实际上,要想使数学课堂具有数学味,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途径是有很多种的。
一、曲径通幽,寻找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策略1.综合本班同学的学习层次,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目前,生本理念已经渗透在大江南北的初中数学课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层次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有一些抽象的数学理念。
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数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生活和数学融合在一起。
如在湘教版初中数学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的课程讲解中,教师结合当前预防手足口病对教室进行“药熏消毒”的情况,让学生根据药物的燃烧阶段以及室内每立方米的含药量y(mg)与燃烧时间x(分钟)成正比;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测得药物十分钟燃烧完,此时教室内每立方米空气含药量为8mg。
据以上信息解答问题:求药物燃烧时以及药物燃烧后y与x的函数关系式。
这样,学生从生活中提炼了数学,更容易引发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由形象变为抽象,再由抽象回归到形象。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生活,但是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数学的认知不一样。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1、课堂上浮躁现象严重《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合作、探究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
于是,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活动多了起来。
适当的活动是需要的,但有些课堂活动实在是太多太滥。
如有个教师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设计了14个活动,一节课下来,只完成了七八个活动,并且是匆匆忙忙,学生完全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根本就没有能很好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看起来,这节课学生都动了起来,其实学生没有学到什么知识,活动完全成了形式。
2、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标准》指出,应当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现在,不管是外出听课或者自己上课,一般都会去创设情境,但个人认为,情境的创设应真实、自然,要与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而有些教师创设的情境根本就与教学无关。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倒数”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了一幅奥运会上刘翔110米栏夺冠的画面,然后让学生讲,中国队获得了多少枚金牌、银牌、铜牌等,进而说得其他国家的运动员也获得了很多金牌。
然后话锋一转,说他们场下是朋友,他们相互有什么关系呢?本来教师是想让学生说出他们相互依赖:你是我的朋友,我也是你的朋友,进而引出倒数的。
但学生怎么讲也说不到点子上。
最后,教师没办法,这好直接搬出“倒数”。
这时,课堂上时间浪费了很多,直接影响了后面的教学,并由于这一段无用功,教学效果差了很多。
3、生活味大于数学味《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当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于是,现在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要与生活联系起来。
但有的课堂上生活味太浓。
如一位教师教学“和是6、7的加法”时,出示了一幅挂图,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看到了白云”;有的说:“看到了一个小朋友在推车”……说了很多与数学无关的话,没有能很好地找到一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这样下来,数学课变成了说话练习,到最后还不能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不但冲淡了数学味,更影响了“双基”的落实。
让“数学味”回归数学课堂
4 . 通 过这道题 的练 习, 给你什么启发 ? ( 数学要进 行有顺序 的 思考 , 学数学必须要举一反三 , 等 等。 )
两位 教师对于同一道题不 同的处理方式 , 反映的是两种
不 同 的 教 学 理 解 。教 师 A 注 意 到 了题 目中 蕴 含 着 的 开 放 性
教师 A 的做法是让学生计算 后就完事 , 这样处理 , 仅仅
一
在每堂课的练习巩固阶段 ,我们很容易忽视思考方法 , 只着 眼于技 能技巧 的训 练 , 似乎 学生们会做 了 、 做对 了就可
、
以 了。 其实 , 其 中蕴藏 了很 多有思维价值 的方法值得我们 共 同挖掘 , 帮助学生 丰富思考 问题 的方法 。 教 师要提供给学 生
思考问题方 法的指导 ,帮他们提炼解决 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 进 一步渗透数学思想 。
让“ 数 学味 " 回归 数 学课 堂
陈 飞燕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 中的
二、 在知识运用 中, 凸 显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 生活味” 渐渐浓 了起来 , 然而“ 数学味” 却被逐渐淡化 、 冷落 , 致使数学课反倒丢了“ 数学味” , 从而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 。 因 此, 在新课程背景下 , “ 数学味” 应该回归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在 问题 探索中 , 渗透数学思维方法
和渗透 , 进 一步发挥 了题 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价值 。
个 很浅的层面上 。 而教师 B却 透过 问题本身 , 看 到了问题
背后所 隐含着 的更 为深刻 的思维引导价值 , 合理 地对 问题进 行 了深度挖掘 , 举一反三 , 有意识地对学生思维进行有序性 、 深刻性 、 逆向性 、 批判性 的指导和渗透 。
如何提升数学课堂“数学味 ”
如何提升数学课堂的“数学味”众所周知做菜讲究“口”味,京剧追求“京”味,舞蹈注重“韵”味,一节好的数学课肯定有着浓浓的“数学味”。
什么是“数学味”?也就是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要求人们在想问题和做事时追求数量精确性、过程严谨性、条理简约性,数学问题的有效又合乎逻辑,思考与表达的高度概括性,数学概念高度的抽象性,这些都是数学味。
说到底数学味就是数学精神,数学的思想方法,它就是数学美的所在。
数学课该如何来上出“数学味”呢?一、教师要转变观念,努力提升专业素养有时候数学课堂上出现缺失“数学味”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理解出现偏差,或者是教师本身数学专业知识不扎实而造成的。
毫无疑问,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要发挥育人的功能。
但由于认识的肤浅,教师往往不是从数学教学的内部去挖掘教育因素,而是以简单的方式从外部添加,结果导致“数学味”淡化。
郑毓信指出:“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的作风;可以使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风格;可以使学生增强拼搏精神和应变能力;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可以使学生具有数学上的直觉和想像力等等”。
这些特有的素质和能力,是只有或主要通过数学的学习才能逐步培养形成的。
显然,这些特有的素质与能力也是构成“数学味”的重要元素,是当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认真挖掘和努力体现的。
这需要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领会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善于提炼具有数学本质的材料翻开现在小学课本,图片丰富,形象生动,不管是例题还是练习题都十分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生动的教材有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地培养,图文并茂的设计对还处在形象发展时期的儿童学习数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然而有数学味的数学语言和思考在书上却不多。
数学学科有着独特的数学魅力,“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魅力要比一堂热热闹闹的数学生活化的课有意义得多”。
课堂中的“数学味”和“生活味”
为有 学 生 课外 实践 观 察 、 型 制 作 彳 前 , 以 这 堂 课 我 I的 模 F 所
是较 成 功 的 . 时 利 川 “ 边形 镶嵌 ” 知 识 进 行 模 拟 “ 同 多 的 瓷砖 的
天 上 这 个 图 形 的 “ 开 与折 叠 ” 课 , 这 些 模 型 来 学 习 它 展 的 拿 们 的 展 丌 图形 , 而 进 一步 丰富 了学 生 空 间想 象 能 力. 从 3 让 学 生 回家 观察 瓷砖 铺 设 样 式 ,并 把 其 勾 嘶 出来 , . 要
1
网
2
网
3
旅 行 团 , 备 到 某 国家 级 旅 游 风 景 区旅 游 , 旅 行 社 的 收 费 准 甲 标准是 : 如果 买 4张 全票 . 其 余 人 按 七 折 优 惠 ; 旅 行 社 的 则 乙
知 识 的情 景 . 使 学 生 自然 获 得 知 识 和 技 能 , 促 进 学 生 智 能 并
一
层 还 有 一 级 , : 梯 子有 几 级 ? ” 实 数 学 教 学 中情 景 生 问 这 其
活 化 的 例 子 很 多 , : 立 体 图形 的 认 识 可 结 合 生 活 中包 装 如 对 盒 、 方 、 斗 、 球 等 实 物 , 对 称 图形 可 以 联 系 生 活 中 动 魔 漏 足 轴
根 据 因材 施 教 的原 则 ,作 业 布 置 上 不 仅 要 有 层 次性 , 更 要 改 变 以往 的基 础 知 识 原 型 题 目大 量 训 练 的方 法 . 是 在 原 而 有 的基 础 上 让 学 生 走 进 生 活 . 生 活 知 识 从 数 学 的角 度 去 体 把
起火 , 位消防员搭 梯子往三 楼去抢救 物品 , 一 当他 爬 到 梯 子 正 中 间一 级 时 , 楼 的窗 户 喷 出火 来 , 就 往 下 退 了 三 级 , 二 他 等 到 火 过 去 了 . 又 爬 上 了七 级 , 时 屋 顶 有 两 块 砖 掉 下 来 , 他 这 他 又 退 二 级 , 好 没 有 打 着 他 , 又爬 了 八 级 , 时 他 距 离 最 高 幸 他 这
数学课的味精——数学味
数学课的味精——数学味——以“摆一摆,想一想”教学为例课前慎思:众所周知,做菜讲究“口”味,京剧追求“京”味,舞蹈注重“韵”味,一节好的数学课一定有着浓浓的“数学味”。
什么是“数学味”?“数学味”就是数学精神,数学的思想方法,它就是数学美的所在。
“数学味”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比如“数学思考”强调:数感、符号感的培养(“数感”和“符号感”的背后,就是数量意识和符号意识,即能够用数量意识考察事物发展的数量规律,并且善于用符号进行表达和理解),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发展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比如“解决问题”强调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比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强调“培养科学的态度、感受数学的严谨”。
这里所倡导的各种要素,其实质都是关注数学内涵,关注“数学味”。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新老师,一开始对课标解读不深。
尽管在课堂中不断实践新理念,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过多引领孩子关注生活情节,使孩子们对生活情景的兴趣大于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
二是追求教学形式活动化,操作过多,教学过程停留在动手操作的层面上,未能帮助学生较好地实现由具体问题向数学思想的过渡,有时甚至把数学课上成了语文课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情绪情感往往只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而没有被数学学科的精髓所吸引,表面热闹的数学课没有了“数学味”。
在不断的听课、评课、试教的过程中,我明白了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隐性的、抽象的观念,是一种心智的活动方式。
“数学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的本质所在。
那么,课堂教学如何上出数学味呢?下面我就以人教版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51综合与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一课的教学为例来探讨。
教学实践:一、激趣引思,感受数学味的配方。
1.师:小朋友们,看看胡老师带来了什么?生齐答:数位表。
数学课中的“数学味”(人大附杨帆)
教学 实例
二、在探索新知时比较,夯实学生数学学习能 力的基础。 第二次比较 三次比较:
教学 实例
二、在探索新知时比较,夯实学生数学学习能 力的基础。 第三次比较 三次比较:
教学 实例
三、在质疑问难时比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方 法的择优。
大部分学生: 个别学生:
教学 实例
三、在质疑问难时比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方 法的择优。
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 (2)式的转化。
※ 2÷5=2∶5 ※(4+8)×25=4×25+8×25
(3)量的转化。 ※ 0.3米=30厘米
※ 下午2时可以写成14时
(4)形的转化。 (5)数量关系的转化。
甲数的2/3等于乙数的1/2,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教学 实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
五年级上册
“多边形的面积”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 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测某些结果。 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 理、定理等)出发,按照规定的法则证明(包 括逻辑和运算)结论。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有助于探 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 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四基: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 数学发展所依赖的思想在本质上有三个: 抽象、推理、模型 • 具体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数形结合、 函数、方程、分类、转化等
抽象
• 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 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 • 例如苹果、香蕉、梨、葡萄、桃子等,它们 共同的特性就是水果。得出水果概念的过程 ,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 • 又如5支铅笔、5根跳绳、5块蛋糕、5件衣服 等,它们的数量都是5个,可以用数字5来表 示数量,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抽象的过程。
“数学味”缘何变淡
主 义 教 育 、 环 保 教 育 、 人 文 关 怀 等 都 是 必 要 的 ,但 必 须 是 潜 移 默
对新课 标 理 念 “ 之 毫厘 ” 失
的误 读 ,往 往 导致 教 学实 践 的 “ 谬
以 千里 ” ,同 时 也 成 为 导 致数 学课
学意义。
三 、误 解 课标 是 “ 学 昧 ” 数 缺 失 的 主 要原 因
化 ” 倾 向及 “ 学 味 ”缺 失 的 现 数 象 。 可 喜 的 是 , ” 学 课 要 有 数 数 学 味 “正 重 新 成 为 广 大 数 学 教 师
的共识 。这是数 学教 师新课程理
特 有 教 育 功 能 的 发 挥 ,这 样 的 课
标 。 课 堂 上 常 常 出 现 生硬 的爱 国 主 义 教 育 、牵 强 的 爱 心 教 育 、 形
管 这 不 是 执 教 者 的 初 哀 ,但 学 生
耳 目所 感 受 到 的 强 刺 激 已 经 使 这
情 境 引入 , 既 牵 强 附 会 又 浪 费 宝 贵的教学 时 间。更糟糕 的是 ,由 于 缺 乏 复 习 与 铺 垫 所 提 供 的 知 识
了 ,肢 体 的 活 跃 超 过 了思 维 的活 跃 ,独 立 思 考 与 静 心 思 考 的 时 间 和 机 会 却 少 了 。 一 节 缺 少 数 学 思
如 将 数 学 内 容 包 装 成 图 文 并 茂 、有 声 有 色 的精 美 课 件 , 常 常 是许 多教 师 的得 意 之举 。 然而 ,
式化 的环 保 教 育 ,等 等 。 事 实 上 ,一 堂 课 的 教 学 时 间 有 限 ,教 学 目标 定 得 越 多 ,每 个 目标 分 配 的 时 间就 越 少 。 目标 多 了 ,什 么 都 体 现 了 ,但 什 么 都 浮
数学课应有“数学味”
中的“ 科 学精 神” “ 基本 的思 维能力 ” 都类属 于数学 内涵
的范畴 。
涌, 令人 眼花缭乱 , 我们 的数学课 堂究竟要关注什么 ? 每 当此 时 , 我 总是跟他 们说 这样一 个 比喻 : 市场 上有形 形
“ 数学 味” 在《 义 务教育数 学课程标 准 ( 2 0 1 1年版 ) 》
问题 1 : 什么是“ 数学昧” ?
认真 勤奋 、 独立 思考 、 合作交 流 、 反 思质疑 等学习 习惯 , 形成实事求是 的科学 态度 。这里所倡导 的各种 要素 , 其
实 质 都 是 关 注 数 学 内涵 , 关 注“ 数 学味” 。
问题 2: 怎样才能做到数学课有“ 数学昧” ?
了多 么 严 重 的 程 度 。 功 利 实 用 倾 向 和 计 算 技 能 崇 拜 遮 蔽 了数 学 的 本 质 精 神 , 因此 , 国 民 的 科 学 精 神 和 基 本 的
才会凝结成优化 的知识结 构 , 形成一个有 机的整体 。只
有做 到 “ 看 书要 看到底 . 书要 看透 . 要 看 到 书 背 面 的 东
“ 数学 味” 是数 学内涵的形象表述 。 数 学是一 个多元 复合体 , 数学 内涵 包含如下两大方面 : 其一 , 数学的理论和方法体 系。最古老 的数 学产生
于 日常 生 活 、 生产 中 的计 数 和 测 量 , 经过千百年 的归纳 、 演绎 、 抽象 、 概括 、 扩展 , 形 成 了一 套 经 验 知 识 , 构 成 了如
色色 的裤子 , 有 牛仔裤 、 休 闲裤和西 裤 , 有七分裤 和的 生
产商 必须要保 证两 点 : 一 是裤 子必须有 两条腿 , 否则 就
不能称其 为裤子 ; 二 是 必 须 考 虑 到 顾 客 的 高 矮 胖 瘦 。 这
数学课堂呼唤“数学味”回归
数学课堂呼唤“数学味”的回归数学发展史表明,数学起源于现实,为“解决问题”而形成理论,形成的理论又指导人们去解决更多的问题,在“问题—理论—问题”这一过程的反复中,数学得以发展壮大成为一门科学,但其核心始终是为了“解决问题”。
所谓“数学味”,就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注重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数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因此,但凡不能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不利于学生数学发展的,都是非数学的,是不具有数学味的。
如何把握数学课堂的“主航道”,把数学课上出数学味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不与生活化结太深的缘曾经的数学课,总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复习→示例→模仿→训练,面对纸上谈兵的应用题,天文数字般的计算题,动口不动手的几何题,大家都心知肚明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在生活中几乎是毫无用处的。
自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来,数学课与“生活化”的缘分越来越深,导致我们的数学教学淡化了“数学味”。
笔者在教学“几何初步知识”(六年级总复习)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直线a表示一条公路,要为居民区b(直线外一点)的人在公路上设一个车站。
你认为车站最好设在哪里?为什么?按常规的思考,标准答案是:过点b向直线a作垂线,垂足c就是车站的位置,因为垂线段最短。
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看法:“我认为车站应该设在小区往外大路与公路a的交叉点处,因为有现成的路,假如车站设在垂足处,还得修条路呢”。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说:“我姑姑家小区的车站就是这样的”。
这个答案对不对?当时,笔者的直觉是《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位学生以他独特的生活体验,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于是笔者当场肯定了这位同学的看法。
一下子,大家的兴趣来了,有的说:“车站最好设在公路环境最好的地方”。
走进小学数学“三味课堂”
走进小学数学J T-^策划:潇数学i工作,非常团队之湘潭市小学名师工作室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界各种教学主张,令人眼 花繚乱,让一线老师无所适从小学数学课堂究竟要关注什么?理想的小学数学课堂究竟是怎样的状 态?湘潭市雨湖区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谭 念君老师以及她的团队——湘潭市小学数学名师工 作室,在小学数学课堂价值取向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 索她们从学生学习的规律、数学教育的规律出发,提出了“三味课堂”的教学主张让我们走进她们的课堂,去“尝一尝”“三味”谭念君(湘潭市雨湖区教育研究中心):我们 提出的小学数学“三味课堂”包括一第一味:数学味。
现在有很多数学教师辛辛苦 苦地把一堂数学课,上成了体育课,上成了手工劳动 课,上成了美术欣赏课,“在自己的地里帮别人种菜”我们提出:在数学课堂当中,师生的眼光要聚焦在数 学本质的探寻和理解上,使数学课堂充满数学味 第二味:思维味:有这么一句广告词:“你想 变聪明吗?来学数学吧!”数学,它是一门开发思维 的学科,所以我们的课堂,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第=味:文化味其实不管是数学教师还是其他学科教师.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课堂教学的对象是什么?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我们的教 学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形成,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思 想情感、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关注学 科和人文的关系。
因此,我们认为,小学数学课堂,还应该充满文化味;谭洁(湘潭市岳塘区湖湘学校):我以“有趣 的乘法计算”课为例,谈一谈如何让数学课做到真正 有数学味_ “有趣的乘法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 材=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的一道练习 题:之所以选择这个内容,是因为我们发现学生学过 这个知识点后,只会根据口诀,机械地解题,却说不 清算理。
同时,在同类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中缺乏自 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规律,不善 于去探究深层次的原因从三年级下册开始,教材就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探 究规律的课:“两位数乘丨丨”“几十五乘几十五”的计算规律探究,这些内容都是编排在“两位数乘两 位数笔算”之后,一方面可以巩固笔算方法,另一方 面使学生能应用发现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更重 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规律的一般过程,积累探索数 学规律的活动经验:整体把握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后,我们对“两位 数x 11”这道习题进行了深度开发,作为探索乘法42教学沙龙计算规律的起始课:教学时,从“师生抢答赛”开始,教师口算,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比赛题分为两类:一类是两位数 乘11, 一类是头同尾合十的乘法。
怎样让数学课上出“数学味”
怎样让数学课上出“数学味”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自然学科,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
然而,数学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单调、枯燥无味的,它不像语文那样,每篇课文都是一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或一首悦耳动听的诗歌,感人肺腑。
因此,为了适应课改的要求,作为教师,既要转变教育的思想观念,又要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于是,小学数学课中怎样才能上出数学味成了一个值得教师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尝试。
一、消除学生学习障碍,调动积极因素由于数学抽象、单调、枯燥无味,学习起来没有多大的兴趣,加上不少学生中存在接受能力低、基础差,口诀、公式、法则、定律等不够熟练,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要排除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我们数学老师必须在自己的教育对象中树立威信,关心接近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如有一男生陈某,根本无心学数学,小小年纪竟产生准备休学去砖场做活的念头。
我得知后,在数学课上出了一道题让他演算:“小文到砖厂参加拉砖劳动,每天工作8小时,每小时拉砖2车,每车拉400块,每个月按30天计算,小文共拉砖多少块?”他算了又算,很久都没有算出来,于是我因势利导:实际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不懂数学的人,只是一个糊涂人,更谈不上去搞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了。
一席话,让他改变了初衷,从此,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
二、注重学法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叶圣陶先生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名言。
那么,老师就更应加强教学研究,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
新课前,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研读课本,理解概念或出示与例题相仿的尝试题,寻求解法,培养学生发现新知识的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及思维的发展规律,设计富有思考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提高思维素质。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
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从而真正上出数学课应有的“数学味”。
一、重氛围营造,让学生参与数学。
首先,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面带微笑进课堂,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
教师要经常在每节课的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在课将结束的时候问学生:这节课,你快乐吗?然后根据学生是否快乐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地参与数学活动。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数学教学要从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的亲近数学,参与数学活动。
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自觉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亲近数学。
例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讲一个汽车销售经理准备去批发一批汽车销售,又不知购买哪些种类的车容易销售,他打算在马路边作一次调查。
请你看看马路边过往车辆的情况,为他出谋划策。
然后播放一条主要街道上车辆来来往往的场面,引导学生想方法统计,为经理出谋划策。
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富有挑战性的具体情境学习,不经意间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思维被激活,学习就主动,自觉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拉近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感知中,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这一内容时,教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拿教具在讲台上演示,然后一步一步地讲解计算方法,而是转变教学方式,改教师之“教”为“导”,变教师之“教具”为学生之“学具”,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分、一角、一元的三种硬币,并分别量出它们的直径,引导学生把圆形硬币放在刻度尺上各滚动一周,观察记录周长是多少,启发学生思考:这三种硬币的周长分别是它们的直径的多少倍?由于学生亲自操作,感受很深,都有“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内容,概括出圆周率约是“3.14”这个对应值。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味”
和优 秀 的成 果 。然 而 , 在这个过程 中, 也存在 着有些课 堂 只注重 么 大 。
生2 : 数 学课本 和我 的练 习本差不多 。
生3 : 数学课 本有我 的3个手掌差不多。 生4 : 你 手掌太大 了, 数学课本 有我 4个手掌大小 。
( 同时 , 教师左手 竖立数 学课 本 , 右手手掌从课本封 面 自上到
生 1 : 我 的数学课 本 比我 的文具 盒大 , 大 概有 2个文 具盒那
式教学方法 。在这个过程 中, 我们身边 的很 多老师开始 把各种各 下 滑 过 一遍 )
样生动活泼 的现实情境引入数学课 堂中来 , 这其 中不 乏好的创意
板 书: 面积 ) 由此可见 , “ 数学 味” 其本质 是一种科学精 神。不 同于人 文课 (
程 强调 感性体 验 , 科学课程 强调理性 推理 , 强调解 决客 观问题 时
老师从情境 人手引 出面积概念 。通过让学 生观察 、 描述、 想
让学生 感知 “ 面积 ” 不 同于长度 , 但它 和之前学过 的“ 图形” 和 运 用有逻辑 的推理方 式得出准确的结果 。因此 , “ 数学 味” 便是要 象 , 线段 ” 有着密切 的关 系等等 , 这样就有逻辑 地解决 了学生在学 习 在 数学课 堂上培 养和引 导学生 以科 学客观 的精神 去解决 数理 问 “ 这个知识是什 么 , 为什么要学 这个知识 , 题 。在这个过程 中教 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 的特点 , 借助“ 生活味” 过程 中经常遇见 的问题 : 最 终在教学过程 中 自然 的情境 ,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引起学生学 习的兴趣 , 进而顺利完成 这个知识和 以前学过 的知识有什 么联系 ,
在数学课堂中寻求“数学味”的实践探究
在数学课堂中寻求“数学味”的实践探究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寻求“数学味”的实践
探究:
1. 尝试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或者自主学
习过程中,尝试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
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进行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是一种富有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方法。
通过进行数学实验,学生可以对数学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
可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进行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
通过进行
数学游戏,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进行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学生实践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进行数学建模,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
培养学生的实践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寻求“数学味”的实践探究需要学生具备
一定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通过寻求实践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
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并培养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生活味”和“数学味”教学案例浅析
“生活味”和“数学味”教学案例浅析摘要:生活是感性的、具体的,数学却是理性的、抽象的。
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只有在被抽象成数学符号时,才可能被称之为数学。
在倡导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今天,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区别。
不认识到这种区别,一味把数学生活化,一定程度上会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会影响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味数学味我们常说数学在生活中,但生活却不全是数学,数学与生活还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生活是感性的、具体的,数学却是理性的、抽象的。
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只有在被抽象成数学符号时,才可能被称之为数学。
在倡导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今天,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区别。
不认识到这种区别,一味把数学生活化,一定程度上会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会影响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正确认识。
为此,我们应当注意防止用“生活味”去完全取代数学课所应该有的“数学味”,下面我就听课中的一些教学实例,略叙己见。
案例1:乘法的初步认识片段1:教师先出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中间有一条流动的小河,河上有一座小桥,河边有好多漂亮的小花,还有几棵小树,树下有三组灰兔子。
教师问小朋友们看见了什么?有的说看到了小河,有的说看到了小桥,有的说看到了草地,还有的说看到了好多漂亮的小花……6分钟过去了,没有学生说看到了兔子。
教师急了问:“难道你们没有看见兔子吗?”……片段2:当教师终于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兔子上,希望导入乘法时,又出现了新问题,教师问学生:“你怎么知道图上有六只兔子的?”有的说是一个一个数的,问了好几个学生都一样;有的干脆说老师我一眼就看出来了,不用数。
于是,教师急了,问道:“有没有是两个两个地数的?”……众所周知,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虽然我们认为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
但生活对数学的影响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一对一的关系,有时会产生消极的因素。
300 五年级上册数学味的新年贺卡内容
五年级上册数学味的新年贺卡内容
五年级上册数学味的新年贺卡内容如下:
亲爱的同学们:
祝贺你们升入五年级!希望新的一年里,你们在学习数学的路上继续
探索,勇往直前。
新年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数学味的小诗,愿你
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诗意的魅力。
1. 加法真奇妙,合在一起笑;减法藏猫猫,找不到就恼;乘法轻轻来,带来欢乐彩;除法转圈圈,结果要等待。
2. 数数乐陶陶,按群满员好;排序有条理,步步登高;比较大小显,
谁弱谁强大;一一对应妙,概念理解了。
3. 分数真奇妙,实际是比率;除法与它对,通分与约分。
图形添上美,认识图形家;圆心与半径,神奇在变化。
4. 统计真有趣,数据来报道;复式看仔细,对比有差距。
解决问题巧,思路要清晰;数学味新年贺卡,送给大家乐陶陶。
新年快乐!希望你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价值,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加油!
此致
敬礼!
五年级数学老师
XXXX年XX月XX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味、生活味、人情味
——我的一节好课观
什么是一堂好课,说法多种多样。
其实不管怎么说,核心就是:你的教学主体——学生是不是真正进入了课堂的佳境。
真正品味和享受着课堂的魅力。
因此,我认为,好的数学课应该有好味,让我们的学生细细品,慢慢嚼,品味出数学图形的优美动人;品味出难题求解豁然开朗时的激动喜悦,品味到心灵震憾时的回味无穷,而这味主要体现在数学味、生活味、人情味。
数学课首先应该姓数,“数学味”就是守住了数学主体的一亩三分地,数学课是研究数字、代数与空间图形的,它讲求的是数与式的运算的准确美,几何图形逻辑推理的演译美。
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是每个人将来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知识。
所以一堂好的数学课,自始自终一定要体现学数学学科的语言准确,思维严密和逻辑清晰的特点。
不能将数学课上的云山雾罩,含糊不清,也不能将数学课上的书声琅琅,沸沸扬扬,所以一节好的数学课必须是数学味十足。
守住数学的主阵地。
第二味是“生活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一堂好的数学课必须要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一堂没有生活气息的数学课,不仅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愿意学,学了也觉得没用,就连老师讲起来也会觉得干巴巴的,没有什么意思。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教学中,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富有生活味。
第三味是人情味。
一堂好的数学课,必须得有“人情味”。
“人情味”的数学课充满了情趣,符合符合学生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人情味”的数学课注重的是情感的熏陶,价值的引领;“人情味”的数学课更是以人为本,充满人性关怀,充满浓浓的爱意,能让学生们在感受爱,珍惜爱中学会付出爱。
适时的恰如其分的鼓励、赞许、安慰,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能永远铭记在学生们的心中,甚至影响他产一生。
充满人情味的数学课是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学生喜欢的数学课,一定是一节好课。
数学味保证了数学课的主体地位,生活味令数学课焕了生命的活力,人情味让数学课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数学“三味”如一座高山,我愿做一名攀登者,即使不能领略到登上山顶的无限风光,也能体验攀登的无限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