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汽车总体设计(罗永革)

合集下载

《汽车设计》吉林大学第四版期末复习题库要点

《汽车设计》吉林大学第四版期末复习题库要点

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名词解释:乘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

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并可以牵引挂车。

整车整备质量: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质量系数:指汽车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即汽车总质量:指装备齐全,并按规定装满客、货时的整车质量。

比功率: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标定最大功率与汽车最大总质量之比,即(综合反映汽车的动力性,比功率大的汽车加速性能、速度性能要好于比功率小些的汽车)比转矩: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最大转矩与汽车总质量之比,即(反映汽车的牵引能力)最小转弯直径:转向盘转至极限位置时,汽车前外转向轮轮辙中心在支撑平面上的轨迹圆直径。

(用来描述汽车转向机动性,是汽车转向能力和转向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轮胎负荷系数:轮胎所承受的最大静负荷值与额定负荷值之比。

1、汽车总体设计的基本要求P21.汽车的各项性能、成本等,要求达到企业在商品计划中所确定的指标。

2.严格遵守和贯彻有关法规、标准中的规定,注意不要侵犯专利。

3.尽最大可能地去贯彻三化,即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4.进行有关运动学方面的校核,保证汽车有正确的运动和避免运动干涉。

5.拆装与维修方便2、影响选取轴数的因素有哪些?轴数的增加会有哪些影响?P8、9影响因素:汽车的总质量、道路法规对轴载质量的限制、轮胎的负荷能力、汽车的结构等汽车轴数增加以后,不仅轴,而且车轮、制动器、悬架等均相应增多,使整车结构变得复杂,整备质量以及制造成本增加。

若转向轴数不变,汽车的最小转弯直径又增大,后轴轮胎的磨损速度也加快,所以增加汽车轴数是不得已的选择。

影响选取驱动形式的因素:汽车的用途、总质量和对车辆通过性能的要求3、乘用车的布置形式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P9、10、11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优点:A、前桥轴荷大,有明显的不足转向性能;B、前轮是驱动轮,越过障碍的能力高;C、主减速器与变速器装在一个壳体内,故动力总成结构紧凑,不需要在变速器与主减速器之间设置传动轴,车内地版凸包高度降低,有利于提高乘坐舒适性;D、发动机布置在轴距外时,汽车的轴距可以缩短,因而有利于提高汽车的机动性;E、散热条件好,发动机可得到足够的冷却;F、有足够大的行李箱空间;G、容易改装为客货两用车或救护车;H、供暖机构简单,且管路短而供暖效率高;I、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与驾驶员位置近,所以故操纵机构简单;J、发动机横置时能缩短汽车的总长,整备质量减轻;K、发动机横置时,降低了齿轮的制造难度,同时在装配和使用时也不必进行齿轮调整工作,变速器和主减速器可以使用同一种润滑油。

《汽车总体设计(第2版)》读书笔记模板

《汽车总体设计(第2版)》读书笔记模板

14.1客车造型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14.2客车造型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 14.3客车造型展望
第15章汽车电气系统 的组成特点和要求
第16章汽车电气系统 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第17章汽车电气系统 主要参数的设计与布 置
第18章电路线束和布 线设计
15.1汽车电பைடு நூலகம்的组成特点和要求 15.2汽车电子的组成特点和要求
第13章客车总布置设 计
第14章客车造型与艺 术设计
11.1市场调查与需求分析 11.2客车形式的选择
12.1客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12.2客车主要总成部件的选择 12.3客车性能参数的确定
13.1发动机与车门的布置 13.2外廓尺寸和有关总布置尺寸 13.3客车主要总成部件的布置 13.4客车车身的布置设计 13.5运动校核
6.1总布置图的绘制 6.2运动校核
第7章轿车的概念设 计
第8章轿车形式与主 要参数的选择
第9章轿车总布置设 计
第10章轿车车身造型 与艺术设计
7.1概念轿车设计概述 7.2市场调查与需求分析 7.3轿车的参数和分析 7.4轿车概念车开发 7.5轿车设计方案的制订
8.1轿车形式的选择 8.2轿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9.1轿车总体布置设计的任务 9.2轿车总布置图的基准线及其画法 9.3轿车主要总成部件的布置 9.4轿车车身的设计 9.5总布置设计的运动校核
10.1车身造型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10.2车身造型与艺术设计的任务和特征 10.3汽车艺术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第11章客车设计方案 的确定
第12章客车总体参数 与主要总成的选择
这是《汽车总体设计(第2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16.1汽车电气系统的设计现状 16.2汽车电气系统的设计原则

汽车总体设计0403

汽车总体设计0403

(2)、确定设计原则 •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技术先进性、工艺性,工厂的能力达标; – 继承性; – 成本; – 零部件的通用性;
• 必须满足的性能:
– 与车型具体用途结合考虑
• 矛盾协调的原则:
• (3)、依据上述原则可以提出整车的初
步设想
– 载重、车身的承载方式、驾驶室、发动机、底 盘选型、冷却系、传动系、制动系、转向系、 悬架等,总之,对汽车整车有个大概轮廓。
注意: – 缩小比例的模型还可以用于风洞试验,用来确 定空气动力学特性。缩小比例模型是在彩色效 果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表达造型构思,具有立 体形象,比效果图更有真实感,要求比例严格、 曲线流畅、曲面光顺。 – 雕塑一个缩小比例汽车模型,需要从各个角度 审视,反复推敲,精工细雕,因而很难在两三 天内完成。
– 生产条件调查
• 了解生产规模、生产方式、设备及工艺条件,以合理的选择材 料、结构、加工工艺及装配方式。
– 同类型参考样车试验及分析
• 可将与设计相近的车进行全面的性能实验,了解该车型及其部 件的结构形式及参数,按照目前我们的使用条件,会有哪些优 势,为新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努力做到扬长避短。
特别说明: 上述调研过程是在实现新车设想,即把设计任务变成 具体设计方案时,所要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其 先后顺序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 设计阶段包括设计草图和设计效果图两个阶段, 最初的设计草图都比较简单,它也许只有几根线 条,但是能够勾勒出设计造型的神韵,设计师通 过设计大量的草图来尽可能多的提出新的创意。 • 每个设计师都会对少数几个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草 图进行完善,包括绘制多个角度的草图,进一步 推敲车身的形体,突出造型特征等等。下面是菲 亚特Bravo设计草图,我们可以看出最初的草图形 体是比较简练的,只强调部分的特征线。而后来 的深入设计草图则比较完整的表达了车身的整个 形态。

王望予《汽车设计》课后题答案

王望予《汽车设计》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1-2: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布置形式,如今在乘用车上得到广泛采用,其原因究竟是什么?而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布置形式在客车上得到广泛采用,其原因又是什么?答:前置前驱优点:前桥轴荷大,有明显不足转向性能,越过障碍能力高,乘坐舒适性高,提高机动性,散热好,足够大行李箱空间,供暖效率高,操纵机构简单,整车m小,低制造难度后置后驱优点:隔离发动机气味热量,前部不受发动机噪声震动影响,检修发动机方便,轴荷分配合理,改善后部乘坐舒适性,大行李箱或低地板高度,传动轴长度短。

1-3:汽车的主要参数分几类?各类又含有哪些参数?各参数是如何定义的?答:汽车的主要参数分三类:尺寸参数,质量参数和汽车性能参数1)尺寸参数:外廓尺寸、轴距、轮距、前悬、后悬、货车车头长度和车厢尺寸.2)质量参数:整车整备质量、载客量、装载质量、质量系数、汽车总质量、轴荷分配。

3)性能参数:①动力性参数:最高车速、加速时间、上坡能力、比功率和比转距;②燃油经济性参数;③汽车最小转弯直径;④通过性几何参数;⑤操纵稳定性参数;⑥制动性参数;⑦舒适性1-4:简述在绘总布置图布置发动机及各总成的位置时,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或如何布置才是合理的?答:在绘总布置图时,按如下顺序:①整车布置基准线零线的确定②确定车轮中心(前、后)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最小布置距离③前轴落差的确定④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的布置⑤车头、驾驶室的位置⑥悬架的位置⑦车架总成外型及横梁的布置⑧转向系的布置⑨制动系的布置⑩进、排气系统的布置⑪操纵系统的布置⑫车箱的布置1—5:总布置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运动校核,运动校核的内容与意义是什么?答:内容:从整车角度出发进行运动学正确性的检查;对于相对运动的部件或零件进行运动干涉检查意义:由于汽车是由许多总成组装在一起,所以总体设计师应从整车角度出发考虑,根据总体布置和各总成结构特点完成运动正确性的检查;由于汽车是运动着的,这将造成零、部件之间有相对运动,并可能产生运动干涉而造成设计失误,所以,在原则上,有相对运动的地方都要进行运动干涉检查。

第2章 汽车总体设计(罗永革)

第2章 汽车总体设计(罗永革)

4.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参数
(1)不足转向特性参数 为了使汽车具有一定的不足转向特性,以达到较好的操纵稳 定性,通常在总体设计时做到前、后轮胎的侧偏角之差大于零。 (2)车身侧倾角 为保持较好的侧向稳定性,当整车以0.4g向心加速度定圆等速行驶 时,车身侧倾角应控制在3°以内,最大不允许超过7°。 (3)制动点头角 为使汽车具有较好的乘坐舒适性,当汽车以0.4g的减速度制动时, 车身的点头角不大于1.5°。
(2)商用车的布置形式
③ 发动机后置后桥驱动。目前国内外长途和旅游大客车,很多都采用这种布置方案。 其优点是动力总成紧凑,机动性好,整车整备质量小。车内布置趋于合理,车厢内地 板平坦,且发动机与车厢分隔开,所以室内振动和噪声小,对车内温度有所改善,舒 适性好,车厢面积利用率高;轴荷分配较合理,可在车外修理发动机;此外地板下可 形成容积较大的行李箱。缺点是发动机冷却条件不好,动力操纵机构复杂,故障不易 及时判别。
1.外廓尺寸
⑩ 运送不可拆解物体的低平板专用半挂车车宽限值3 000mm;车长限值不适用于运送 不可拆解物体的低平板专用半挂车、运送车辆的专用半挂车(但与牵引车组成的列车 长度需符合本标准规定)和运送单箱长度大于12.2m(40ft)集装箱的框架式集装箱半挂 车。
二、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整车整备质量mo 2.汽车的载客量和装载质量me 3.汽车的总质量ma 4.汽车轴荷分配的确定
第三节 汽车总布置设计
一、整车布置的坐标系 二、整车布置的基准线 三、各部件的布置
一、整车布置的坐标系
图2-7 整车坐标系(GB/T 19234—2003)
二、整车布置的基准线
1)车架上平面线。 2)前轮中心线。 3)汽车中心线。 4)地面线。 5)前轮铅垂线。

汽车总体设计(罗永革)

汽车总体设计(罗永革)
第2 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汽车形式的选择 汽车主要尺寸和参数的选择 汽车总布置设计 汽车总布置CAD技术 运 动 校 核
汽车总体设计
第一节 汽车形式的选择
一、汽车的分类 二、汽车形式的选择
一、汽车的分类
图2-1 汽车分类(GB/T 15089—2001)
二、汽车形式的选择
(2)商用车的布置形式
① 发动机前置后桥驱动。采用这种布置形式的优点是与货车通用的部件多,易于从
货车改装;动力总成操纵结构简单;散热器位于汽车前部,冷却效果好;发动机易维 修。缺点是由于发动机罩突出在地板之上,乘客面积利用率差;车内噪声大,隔热、 隔振困难,影响乘坐舒适性;且前轴容易过载,轴荷分配不理想;并可能造成转向沉 重。 ② 发动机中置后桥驱动。采用这种布置形式的优点是轴荷分配合理;传动轴的长度 短;车厢内面积利用最好,车内噪声小;布置座椅不会受发动机限制;乘客车门能布 置在前轴之前,以利于实现单人管理。缺点是发动机必须用水平对置式的,要专门设 计;因布置在地板下部,其冷却、防尘和维修困难,动力总成的操纵机构复杂。目前 这种布置形式采用不多。
3.布置形式
(1)乘用车的布置形式 乘用车的主要布置形式可分为: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和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三种驱动形式,如图2-2所示。 (2)商用车的布置形式
3.布置形式
图2-2 乘用车的布置形式
3.布置形式
图2-3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乘用车的发动机布置方案 a)发动机横置于前轴之前 b)发动机纵置于前轴之前 c)发动机横置于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之后
1.轴数 2.驱动形式 3.布置形式
1.轴数

第3章 汽车发动机总体设计(罗永革版)

第3章 汽车发动机总体设计(罗永革版)

第四节 汽车发动机匹配介绍
一、发动机的机械匹配 二、发动机的电气匹配
二、发动机的电气匹配
1.发动机管理系统 2.发动机标定
第五节 汽车发动机总体布置
1)根据初步确定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形式和轮廓尺寸对其进行布置,绘制纵、 横剖面图和一些必要的局部视图,以及相关运动轨迹图等,由此校核这些主 要零部件在尺寸、空间位置以及运动轨迹等方面是否合理。 2)根据初步选定的附件及其轮廓尺寸,确定它们在发动机中的合适位置和安 装方式,校核它们之间是否会发生干涉、拆装和维修是否方便等。 3)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确定发动机零部件、系统及其附件的布置和外形尺寸, 绘制一套完整的发动机纵、横断面图及外形图。 4)对于系列化产品的总体布置,除了完成发动机基本型的总体布置外,还要 进行变型系列产品的总体布置并绘制相应的纵、横断面图及外形图。
第三节 汽车发动机主要参数的确定
一、发动机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 二、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一、发动机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
1.行程缸径比(S/D) 2.连杆比(r/l) 3.缸心距比(L0/D)
二、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1.发动机最大功率Pemax和相应转速np 2.发动机最大转矩Temax及相应的转速nT
1.汽油机技术的发展
(1)进气增压 近年来,许多汽油机采用了进气增压技术。
(2)缸内直喷 电控汽油缸内直喷技术是汽油机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可以实现稀薄 燃烧,为缸内分层燃烧提供了条件,使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提高20%~30%,达到与 柴油机相当的水平,并能大大降低排放污染。 (3)可变配气正时 随着电控技术的发展,电磁控制的全可变气门结构成为可能。
5.小型化、轻量化
6.可靠性与耐久性 7.使用Βιβλιοθήκη 便性第二节 汽车发动机选型

汽车总体布置设计手册

汽车总体布置设计手册

汽车总体设计1. 概述汽车性能的优劣不仅取决于组成汽车的各部件的性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部件的协调和配合,取决于总体布置;总体设计水平的高低对汽车的设计质量、使用性能和产品的生命力起决定性的影响。

汽车是一个系统,这是基于汽车只有如下属性而具备组成系统的条件:① 汽车是由多个要素(子系统及连接零件)组成的整体,每个要素对整体的行为有影响;② 组成汽车的各要素对整体行为的影响不是独立的;③ 汽车的行为不是组成它的任何要素所能具有的。

由此,汽车具备系统的属性,对环境表现出整体性、一辆子系统属性匹配协调的汽车所具备的功能大于组成它的各子系统功能纯粹的、简单的总和、反之,如果子系统的属性因无序而相互干扰,即便是个体性能优良的子系统,其功能也会因相互扼制而抵消,功率循环、轴转向等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系统论所揭示的系统整体性和系统功能的等级性必然会映射到设计任务中来、用整体性来解释汽车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整车性能的综合优化,道理是十分显然的、汽车设计任务的等级形态表现为:上位设计任务是确定下位设计任务要实现的目标,下位设计是实现上位设计功能的手段、上、下位体系可从总体设计逐级分至零件设计,总体设计无疑处于这种体系的最上位,设计子系统的全部活动必须在总体设计构建的框架内进行、子系统设计固然重要,但统揽全局、设计子系统组合和相互作用体系规则的总体设计对汽车的性能和质量的影响更加广泛、更为深刻。

1.1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正确选择性能指标、质量和主要尺寸参数,提出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3)对整车性能进行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实现;对整车性能进行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实现;(4)协调好整车与总成之间的匹配关系,配合总成完成布置设计,使整车的性能、可靠性达到设计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各部件的布置
1.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布置 2.转向装置的布置 3.悬架的布置 4.制动系统的布置
5.踏板的布置
6.空调装置的布置 7.燃油箱、备胎、行李箱和蓄电池的布置
8.车身内部布置
1.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布置
图2-9 确定动力总成位置的主要尺寸
7.燃油箱、备胎、行李箱和蓄电池的布置
图2-10 中国人体基本尺寸
1.建立产品结构和骨架模型 2.约定交流设计标准 3.零部件三维参数化模型 4.确定汽车参数化设计模型的控制点
5.确定总成及零部件装配方式
6.进行干涉检查及基本运动校核 7.质量参数计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建立产品结构和骨架模型
图2-20 建立整车基准坐标系和各总成坐标系
5.确定总成及零部件装配方式
图2-21 Top-down下的骨架装配 与约束装配
3.布置形式
(1)乘用车的布置形式 乘用车的主要布置形式可分为: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和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三种驱动形式,如图2-2所示。 (2)商用车的布置形式
3.布置形式
图2-2 乘用车的布置形式
3.布置形式
图2-3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乘用车的发动机布置方案 a)发动机横置于前轴之前 b)发动机纵置于前轴之前 c)发动机横置于前轴之后
一、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1.外廓尺寸 2.轴距L的选择 3.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 4.前悬LF和后悬LR
1.外廓尺寸
① 挂车车长为挂车最前端至最后端的距离。
② 即原三轮农用运输车,下同。 ③ 当采用转向盘转向、由传动轴传递动力、具有驾驶室且驾驶人座椅后设计有物品 放置空间时,车长、车宽、车高的限值分别为5 200mm、1 800mm、2 200mm。 ④ 指低速载货汽车,即原四轮农用运输车,下同。 ⑤ 车长限值不适用于不以运输为目的的专用作业车。 ⑥ 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26 000kg的汽车起重机的车长限值为13 000mm。 ⑦ 当货厢与驾驶室分离且货厢为整体封闭式时,车长限值增加1 000mm。 ⑧ 对于货厢为整体封闭式的厢式货车(且货厢与驾驶室分离)、整体封闭式厢式半挂 车及整体封闭式厢式汽车列车,以及车长大于11 000mm的客车,车宽最大限值为2 55 0mm。 ⑨ 定线行驶的双层客车车高最大限值为4 200mm。
4.汽车轴荷分配的确定
1)应使轮胎磨损均匀。
2)应满足汽车使用性能的要求。 3)轴荷的分配还要考虑到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使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
4.汽车轴荷分配的确定
三、汽车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1.动力性参数 2.燃油经济性参数 3.汽车的通过性参数 4.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参数
5.制动性参数
6.舒适性参数
(2)商用车的布置形式
① 发动机前置后桥驱动。采用这种布置形式的优点是与货车通用的部件多,易于从
货车改装;动力总成操纵结构简单;散热器位于汽车前部,冷却效果好;发动机易维 修。缺点是由于发动机罩突出在地板之上,乘客面积利用率差;车内噪声大,隔热、 隔振困难,影响乘坐舒适性;且前轴容易过载,轴荷分配不理想;并可能造成转向沉 重。 ② 发动机中置后桥驱动。采用这种布置形式的优点是轴荷分配合理;传动轴的长度 短;车厢内面积利用最好,车内噪声小;布置座椅不会受发动机限制;乘客车门能布 置在前轴之前,以利于实现单人管理。缺点是发动机必须用水平对置式的,要专门设 计;因布置在地板下部,其冷却、防尘和维修困难,动力总成的操纵机构复杂。目前 这种布置形式采用不多。
(2)商用车的布置形式
③ 平头式。平头式货车的发动机位于驾驶室内,如图2-4c所示。汽车总长和轴距尺
寸短,最小转弯直径小,机动性能良好;驾驶员视野得到明显改善;采用翻转式驾驶 室时能改善发动机及其附件的接近性;汽车的面积利用率比较高。但空载时前轴负荷 大,因而在坏路上的汽车通过性变差;进、出驾驶室不如长头式货车方便;离合器、 变速器等操纵机构复杂;驾驶室隔热、隔振效果差。平头式布置又分为发动机在前轴 之上两侧座位之间(见图2-5a)、发动机在前轴之上座位之下(见图2-5b)、发动机在前 轴之后座位之下(见图2-5c)等几种形式。图2-5a的形式在重型货车上用得较多,其发 动机位置较高,易维修,座位较低,汽车总高较低,可降低风阻;缺点是驾驶室内较 拥挤,隔热、隔振困难。图2-5b、c的形式主要用于发动机外形较小的微型或轻型货 车上,优点是其发动机位置较低、驾驶室内较宽敞,隔热、隔振较好,但发动机不易 维修,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驾驶室可翻转的结构。 2)客车的布置形式。
第2 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汽车形式的选择 汽车主要尺寸和参数的选择 汽车总布置设计 汽车总布置CAD技术 运 动 校 核
汽车总体设计
第一节 汽车形式的选择
一、汽车的分类 二、汽车形式的选择
一、汽车的分类
图2-1 汽车分类(GB/T 15089—2001)
二、汽车形式的选择
8.车身内部布置
(1)驾驶员的操纵方便性 驾驶员操纵方便性主要是指手操纵元件、脚踏板的位置和
活动空间。 (2)乘用车车身的内部布置 (3)车身内部布置方案校核 安全性是汽车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8.车身内部布置
图2-11 二维人体模型样板
8.车身内部布置
图2-12 三维人体模型 a) H点人体模型各构件名称 b)H点人体模型各构件的尺寸与负荷分布 1—连接膝关节的T形杆 2—大腿重块垫块 3—座位盘 4—臀部角度量角器 5—靠 背角水平仪 6—躯干重块悬架 7—靠背盘 8—头部空间探测杆 9—靠背角量角器 10—H点标 记钮 11—H点支枢 12—横向水平仪 13—大腿杆 14—膝部角量角器 15—小腿夹角量 角器 16—躯干重块 17—臀部重块 18—大腿重块 19—小腿重块
8.车身内部布置
图2-17 踵点确定方法
8.车身内部布置
图2-18 驾驶员眼椭圆的定位
第四节 汽车总布置CAD技术
一、底盘总布置Top-Down的设计方法 二、底盘总布置Top-Down的设计过程
一、底盘总布置Top-Down的设计方法
1)子系统都是较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2)突出知识、设计意图,允许设计人员将精力集中在有意义的设 计问题上,依赖软件完成琐碎、麻烦、重复性的计算工作和计算 管理工作。
第三节 汽车总布置设计
一、整车布置的坐标系 二、整车布置的基准线 三、各部件的布置
一、整车布置的坐标系
图2-7 整车坐标系(GB/T 19234—2003)
二、整车布置的基准线
1)车架上平面线。 2)前轮中心线。 3)汽车中心线。 4)地面线。
5)前轮铅垂线。
二、整车布置的基准线
图2-8 总布置图的基准线
1.轴数 2.驱动形式 3.布置形式
1.轴数
① 安装名义断面宽度超过400mm(公制系统)或13.00in(英制系统)轮胎的车轴,其最
大允许载荷不得超过各轮胎规定的负荷之和,其最大限制为10 000kg。 ② 装备空气悬架时最大允许轴荷的最大限值为11 500kg。 ① 驱动轴为每轴每侧双轮胎且装备空气悬架时,最大允许轴荷的限值为19 000kg。
(2)商用车的布置形式
③ 发动机后置后桥驱动。目前国内外长途和旅游大客车,很多都采用这种布置方案。
其优点是动力总成紧凑,机动性好,整车整备质量小。车内布置趋于合理,车厢内地 板平坦,且发动机与车厢分隔开,所以室内振动和噪声小,对车内温度有所改善,舒 适性好,车厢面积利用率高;轴荷分配较合理,可在车外修理发动机;此外地板下可 形成容积较大的行李箱。缺点是发动机冷却条件不好,动力操纵机构复杂,故障不易 及时判别。
1.外廓尺寸
⑩ 运送不可拆解物体的低平板专用半挂车车宽限值3 000mm;车长限值不适用于运送
不可拆解物体的低平板专用半挂车、运送车辆的专用半挂车(但与牵引车组成的列车 长度需符合本标准规定)和运送单箱长度大于12.2m(40ft)集装箱的框架式集装箱半挂 车。
二、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整车整备质量mo 2.汽车的载客量和装载质量me 3.汽车的总质量ma 4.汽车轴荷分配的确定
(2)商用车的布置形式
1)货车的布置形式。
① 长头式。长头式货车的发动机位于驾驶室前部,称为长头式货车,如图2-4a所示。 发动机完全突出在驾驶室前部,发动机有独立的发动机舱和单独的罩盖。其优点是维 修发动机方便,离合器、变速器等操纵机构简单,易于布置;驾驶室隔热、隔振效果 好,地板低,驾驶员上、下车方便;驾驶员的安全性好。缺点是载货面积利用率低, 整车总长较大,转向不灵活,驾驶员视野差。 ② 短头式。短头式货车发动机的大部分在驾驶室前部,少部分位于驾驶室内,如图2 -4b所示。其车身部分的结构特点是:因发动机大部分突出在驾驶室前部,所以有独 立的发动机舱和单独的发动机罩盖,发动机舱与驾驶室共同形成货车的车头部分。
8.车身内部布置
图2-13 舒适驾驶姿势的人体生理角度
8.车身内部布置
图2-14 手臂操纵力与操纵姿势和操纵位置的关系
8.车身内部布置
图2-15 踏板行程方向与驾驶员踏板力的关系
8.车身内部布置
图2-16 乘用车车身内部空间的布置尺寸图 —踵点到转向盘中心的水平距离—转向盘在Y-平面内的夹角—转向盘到前轮中 心的距离—前座有效腿部空间—前座躯干倾角—后排座躯干倾角—R点之间 的距离—第二排座有效腿部空间—前座R点到踵点的距离—前客厢肩部空间 —后客厢肩部空间—前客肘部宽度—后客肘部宽度座R点的Y坐标—后排座R 点的Y坐标—前座头部空间—后排座头部空间—踵点到转向盘中心的垂直距离 —前座R点到脚跟的距离—后排座R点到脚跟的距离—前座头部有效内部空间 —后座头部 有效内空—转向盘下端距前排座椅的距离—前R点至转向盘中心的垂直距离— 转向盘直径系
3)设计模型将自动从其他PRO/E设计对象如骨架模型、设计任务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