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性质
![等差数列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34a1de6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2.png)
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保持不变的数列。
在数学中,等差数列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特点。
本文将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指在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间的差保持不变。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那么数列的通项可以表示为:aₙ = a₁ + (n-1)d,其中n为项数。
二、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指通过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可以求得任意一项的数值。
对于等差数列来说,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ₙ = a₁ + (n-1)d。
三、前n项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指数列中前n个项的和。
使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快速计算出数列的和。
对于等差数列来说,前n项和的公式可以表示为:Sₙ = (n/2)(a₁ + aₙ),其中Sₙ表示前n项和。
四、等差数列的性质1. 共线性:等差数列的图像上的点都在一条直线上,这是等差数列的一个重要特点。
2. 等差性: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保持不变,即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等于公差d。
这个性质使得等差数列的计算更加简便。
3. 对称性:等差数列以其中间的项为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元素之和相等。
4. 递推性:等差数列的每一项可以通过前一项的值加上公差得到。
五、等差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广泛应用于数学和实际生活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等差数列应用场景:1. 增长和衰减问题:等差数列可以应用于描述某一变量的增长或衰减过程,如财富的积累、人口的增长等。
2. 等距离问题:等差数列可以应用于描绘等距离问题,比如车辆在匀速行驶时的位置变化、航空飞行中的高度变化等。
3. 资金管理问题:等差数列可以应用于资金管理问题中,如每月存入固定金额的储蓄计划、还款计划等。
4. 数字排列问题:等差数列可以应用于数字排列问题中,如排队的位置、打印机打印的顺序等。
总结:等差数列作为一种常见的数列形式,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63ee364a98271fe910ef944.png)
练习三
已知等差数列{an}中,a4=10,a7=19,求a1和d.
解:依题意得:
a1 3d 10 a1 6d 19
解之得:
a1 1 d 3
∴这个数列的首项是1,公差是3。
二、等差数列的判定:
例2、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 6n 1 问: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若是等差数列 ,其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
1、若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n的一次函数 an=pn+q,则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p=公差d .
2、非常数列的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 常数列的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常值函数。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a1 +(n-1)d
作业:
1、已知数列an ,满足
a
1
2, a n 1
(1)数列
1 an
a
2 an
n
2
是否是等差数列?说明理由。
(2)求数列 an 通项公式
1 1 1 是等差数列, (n 1) 3 1 (n 1) 3 an a1 an
1 an 3n 2
有些数列若通过取倒数代数变形方法, 可由复杂变为简单,使问题得以解决.
课堂小结:
(1)等差数列定义:
a
d 或 d (n>1) a a a n1 n n n1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 公式
复习:
1、等差数列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an},从第2项起每一 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 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 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 d 表示。 2、等差数列的定义式: d=an-an-1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求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求项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3c5f60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c.png)
等差数列的求项公式等差数列的求项公式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允许我们根据已知的数列前几项求得任意项的值,极大地简化了数学计算和问题求解的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并给出其求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保持恒定的数列。
设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第n项为aₙ,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ₙ = a₁ + (n-1)d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性质:1. 任意项与首项的差值为公差的整数倍,即 aₙ - a₁ = (n-1)d2. 任意两项之和等于它们的中间项与首项之和,即 aₙ + a₁ =aₙ₊₁ + aₙ₋₁ = aₙ + aₙ₋₁ (其中m为任意项的下标)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 Sn = (n/2)(a₁ + aₙ) = (n/2)(a₁ + a₁ + (n-1)d) = (n/2)(2a₁ + (n-1)d)二、等差数列的求项公式推导为了得到等差数列的求项公式,我们需利用已知的数列前几项的值。
假设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第n项为aₙ。
根据通项公式可得:aₙ = a₁ + (n-1)d现在我们来考虑已知数列的首项a₁、第二项a₂和第三项a₃的值。
根据通项公式,我们可以列出以下方程组:a₂ = a₁ + da₃ = a₁ + 2d我们可以观察到:a₃ - a₂ = (a₁ + 2d) - (a₁ + d) = d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1,我们知道任意两项之差等于公差的整数倍。
因此,a₃与a₂之差为公差d的整数倍,即存在整数k使得:a₃ - a₂ = kd将上述观察结果代入方程中,得:kd = d我们可以发现,这个等式成立当且仅当k = 1。
所以,任意三项中的差值等于公差。
同理,我们可以通过类似的推导得出,四项、五项等的差值也等于公差。
进一步推广以上结论,我们可以得到初始条件的递推式:aₙ - aₙ₋₁ = daₙ₋₁ - aₙ₋₂ = d对于任意相邻的两项,它们之间的差值仍然等于公差d。
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84c01d3ba1aa8114531d97c.png)
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一、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1、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a_1+(n-1)d$,其中$a_1$为首项,$d$为公差。
注:已知等差数列$\{a_n\}$中的任意两项$a_n$,$a_m(n,m∈\mathbf{N}^*,m≠n)$,则$\begin{cases}a_n=a_1+(n-1)d,\\a_m=a_1+(m-1)d\end{cases}\Rightarrow$$a_n-a_m=$$(n-m)d\Rightarrow$$\begin{cases}d=\frac{a_n-a_m}{n-m},\\a_n=a_m+(n-m)d。
\end{cases}$即已知等差数列中的任意两项,可求得其公差,进而求得其通项公式。
3、等差中项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
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
此时,$2A=a+b$,$A=\frac{a+b}{2}$。
若数列中相邻三项之间存在如下关系:$2a_n=a_{n+1}+a_{n-1}(n\geqslant2)$,则该数列是等差数列。
4、等差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_n=a_1+(n-1)d$变形,整理得$a_n=nd+(a_1-d)$。
则从函数的角度来看$a_n=a_1+(n-1)d$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d≠0$时)或常函数($d=0$时)。
它的图象是一条射线上的一系列横坐标为正整数的孤立的点,公差$d$是该射线所在直线的斜率。
(1)当$d>0$时,数列$\{a_n\}$是递增数列;(2)当$d=0$时,数列$\{a_n\}$是常数列;(3)当$d<0$时,数列$\{a_n\}$是递减数列;5、等差数列的性质若数列$\{a_n\}$是首项为$a_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则它具有以下性质(1)若$m+n=p+q(m,n,p,q∈\mathbf{N}^*)$,则$a_m+a_n=a_p+a_q$。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9fc29d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e.png)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数列中的每个数与其前一个数之差都相等。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需要求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即能够表示数列任意一项的公式。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以及推导出的通项公式。
1. 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的每个数与其前一个数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_1,公差为d,则数列的通项公式可表示为:a_n = a_1 + (n-1)d其中,a_n表示数列的第n项。
2. 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质:- 公差d确定了数列的增长规律,当d>0时,数列递增;当d<0时,数列递减。
当d=0时,数列为常数数列。
- 数列的项数n与首项a_1、公差d之间存在如下关系:a_n = a_1 + (n-1)da_1 = a_n - (n-1)dd = (a_n - a_1) / (n-1)另外,等差数列的和有一个重要的性质,称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_n = n/2 * (a_1 + a_n)其中,S_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3. 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要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我们需要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以及数学归纳法。
下面是推导的步骤:步骤一: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_1,公差为d。
步骤二: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以得到第n项与第n-1项之间的关系为:a_n = a_{n-1} + d。
步骤三:利用数学归纳法,假设a_n = a_1 + (n-1)d对于任意正整数n成立。
步骤四:考虑n+1时,有a_{n+1} = a_n + d。
代入步骤三的假设,可以得到:a_{n+1} = a_1 + (n-1)d + d= a_1 + nd步骤五:通过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证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
因此,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 (n-1)d4. 应用举例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我们可以快速求解等差数列的任意一项。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f0e255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0.png)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如果一个数列满足这个条件,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来表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这个公式可以根据数列的已知条件来推导得出。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等差数列以及它的通项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等差数列的核心特点: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是一个固定的常数,我们将这个常数称为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这个公差d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但是它一定是一个固定的常数。
例如,数列1、4、7、10、13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其中公差d等于3、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a1表示数列的首项,n表示数列的项数。
根据通项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等差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例如,在上面的数列中,要计算第6项的值,我们可以代入n=6,a1=1,d=3,得到a6=1+(6-1)3=16除了通项公式,还有其他用于计算等差数列的公式。
如果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公差d和项数n,我们可以计算出数列的末项an、数列的和Sn等。
等差数列的末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其中n表示数列的项数。
例如,在上面的数列中,要计算末项的值,我们可以代入n=5,a1=1,d=3,得到a5 = 1 + (5-1)3 = 13等差数列的和公式可以表示为Sn = (n/2)(a1 + an),其中n表示数列的项数,a1表示数列的首项,an表示数列的末项。
例如,在上面的数列中,要计算前5项的和,我们可以代入n=5,a1=1,an=13,得到S5 = (5/2)(1 + 13) = 35等差数列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代数、几何和物理等领域。
它们被广泛用于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距离、速度、时间等。
总结起来,等差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同时还有其他公式可以用于计算数列的末项和数列的和。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3a5ea1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3.png)
实际应用:等差数列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 多应用,如等差数列求和在实际计算中的 应用,等差数列在统计学中的应用等。
在物理中的应用
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在弹簧振子的周期计算中的应用。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计算中的应用。 音阶和乐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在音阶和乐谱计算中的应用。 光的干涉和衍射: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在光的干涉和衍射计算中的应用。
an=a1+(n-1)d, 其中d表示公差;等 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为an=a1*q^(n1),其中q表示公
比。
添加标题
性质不同:等差数 列具有对称性,即 从第一项开始每隔 两项取一项,数列 中剩下的项仍然是 一个等差数列;而 等比数列具有周期 性,即从第一项开 始每隔若干项取一 项,数列中剩下的 项仍然是一个等比
数列。
添加标题
通项公式不同:等 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为an=a1+(n-1)d, 其中d表示公差;等 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为an=a1*Hale Waihona Puke ^(n1),其中q表示公比。
添加标题
应用上的联系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06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 列的区别与联系
定义上的区别
等差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的 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等比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的 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性质上的区别
定义不同:等差数 列是指相邻两项的 差相等的数列,而 等比数列是指相邻 两项的比值相等的
数列。
添加标题
符号不同:等差数 列的通项公式为
等差数列的概念
![等差数列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556b2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f.png)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列,它的概念以及相关性质在数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等差数列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讨论。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数列满足每一项与其后一项之间的差值都为同一个常数d,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常数d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用字母d表示。
例如:1, 3, 5, 7, 9, 11, ...这个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都是2,所以它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可以用一个通项公式来表示,通项公式可以根据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来确定。
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a1是第一项,d是公差。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直接求出等差数列的任意一项。
三、等差数列的性质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Sn = n/2 * (a1 + an)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1是第一项,an是第n项,n为项数。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方便进行数值计算。
2. 等差数列的性质(1)等差数列的项数奇偶性对于一个等差数列,如果首项、公差和末项已知,我们可以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来判断该数列的项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 当末项an已知时,如果公差d为正数,则an > a1,项数n为奇数;如果公差d为负数,则an < a1,项数n为偶数。
- 当末项an已知时,如果公差d为正数,则an < a1,项数n为偶数;如果公差d为负数,则an > a1,项数n为奇数。
(2)等差数列的中项对于一个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我们可以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求出它的中项。
中项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中项 = (首项 + 末项) / 2四、等差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在数学领域中有重要作用,也在其他学科和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4.2.1.1等差数列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知识梳理+变式+例题))
![4.2.1.1等差数列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知识梳理+变式+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d6083f6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14.png)
4.2.1.1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要点一 等差数列的概念(1)文字语言: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_表示. (2)符号语言:a n +1-a n =d (d 为常数,n ∈N *). 【重点概要】(1)“从第2项起”是因为首项没有“前一项”.(2)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即使等于常数,这个数列也不一定是等差数列,因为当这些常数不同时,该数列不是等差数列,因此定义中强调“同一个常数”,即该常数与n 无关.(3)求公差d 时,可以用d =a n -a n -1来求,也可以用d =a n +1-a n 来求.注意公差是每一项与其前一项的差,且用a n -a n -1求公差时,要求n ≥2,n ∈N *. 要点二 等差中项(1)条件: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 (2)结论: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3)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 【重点概要】在等差数列{a n }中,任取相邻的三项a n -1,a n ,a n +1(n ≥2,n ∈N *),则a n 是a n -1与a n +1的等差中项. 反之,若a n -1+a n +1=2a n 对任意的n ≥2,n ∈N *均成立,则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因此,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2a n =a n -1+a n +1(n ≥2,n ∈N *).用此结论可判断所给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此方法称为等差中项法.要点三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以a 1为首项,d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1(1)a n d +-【重点总结】从函数角度认识等差数列{a n }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首项为a 1,公差为d ,则a n =f(n)=a 1+(n -1)d =nd +(a 1-d). (1)点(n ,a n )落在直线y =dx +(a 1-d)上; (2)这些点的横坐标每增加1,函数值增加d. 【基础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若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是常数,则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 (2)等差数列{a n }的单调性与公差d 有关.( )(3)若三个数a ,b ,c 满足2b =a +c ,则a ,b ,c 一定是等差数列.( )(4)一个无穷等差数列{a n }中取出所有偶数项构成一个新数列,公差仍然与原数列相等.( ) 【答案】(1)×(2)√(3)√(4)×2.(多选题)下列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有( ) A .1,1,1,1,1 B .4,7,10,13,16 C.13,23,1,43,53 D .-3,-2,-1,1,2 【答案】ABC3.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3-2n ,则它的公差d 为( )A .2B .3C .-2D .-3 【答案】C【解析】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得d =a 2-a 1=-1-1=-2.故选C. 4.在△ABC 中,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则B 等于________. 【答案】60°【解析】因为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 所以2B =A +C ,又因为A +B +C =180°, 所以3B =180°,所以B =60°.题型一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探究1 基本量的计算【例1】(1)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6=12,a 18=36,则a n =________. (2)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a 3=54,a 7=-74,则a 15=________.【答案】(1)2n (2)-314【解析】(1)由题意得⎩⎪⎨⎪⎧ a 1+5d =12a 1+17d =36,⎩⎪⎨⎪⎧解得d =2,a 1=2,∴a n =2+(n -1)×2=2n .(2)法一:(方程组法)由⎩⎨⎧a 3=54,a 7=-74,得⎩⎨⎧a 1+2d =54,a 1+6d =-74,解得⎩⎨⎧a 1=114,d =-34,∴a 15=a 1+(15-1)d =114+14×⎝⎛⎭⎫-34=-314. 法二:(利用a m =a n +(m -n )d 求解)由a 7=a 3+(7-3)d ,即-74=54+4d ,解得d =-34,∴a 15=a 3+(15-3)d =54+12×⎝⎛⎭⎫-34=-314. 探究2 判断数列中的项【例2】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解析】∵a n =2+(n -1)×7=7n -5, 由7n -5=100,得n =15, ∴100是这个数列的第15项.探究3 等差数列中的数学文化 【例3】《莱因德纸草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书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把100个面包分给五个人,使每个人所得成等差数列,最大的三份之和的17是最小的两份之和,则最小的一份的量是( )A.116B.103C.56D.53【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得中间的那份为20个面包, 设最小的一份为a 1,公差为d ,由题意可得[20+(a 1+3d )+(a 1+4d )]×17=a 1+(a 1+d ),解得a 1=53,故选D.【方法归纳】(1)已知a n ,a 1,n ,d 中的任意三个量,求出第四个量.(2)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a 1和d ,运用了方程的思想.一般地,可由a m =a ,a n =b ,得⎩⎪⎨⎪⎧a 1+(m -1)d =aa 1+(n -1)d =b ,求出a 1和d ,从而确定通项公式.(3)若已知等差数列中的任意两项a m ,a n ,求通项公式或其它项时,则运用a m =a n +(m -n )d 较为简捷. 【跟踪训练】(1)等差数列{a n }中,a 1=13,a 2+a 5=4,a n =33,则n 等于( )A .50B .49C .48D .47 【答案】A【解析】由题得2a 1+5d =4,将a 1=13代入得,d =23,则a n =13+23(n -1)=33,故n =50.(2)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5=10,a 12=31. ①求a 20;②85是不是该数列中的项?若不是,说明原因;若是,是第几项? 【解析】(2)①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因为a 5=10,a 12=31,由a n =a 1+(n -1)d 得,⎩⎪⎨⎪⎧ a 1+4d =10,a 1+11d =31,解得⎩⎪⎨⎪⎧a 1=-2,d =3. 即a n =-2+3(n -1)=3n -5,则a 20=3×20-5=55. ②令3n -5=85,得n =30,所以85是该数列{a n }的第30项. 题型二 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例4】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4且a n =4-4a n -1(n >1),记b n =1a n -2.(1)求证: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解析】(1)证明:∵b n +1-b n =1a n +1-2-1a n -2=1⎝⎛⎭⎫4-4a n -2-1a n -2=a n 2(a n -2)-1a n -2=a n -22(a n -2)=12又b 1=1a 1-2=12∴数列{b n }是首项为12,公差为12的等差数列.(2)由(1)知,b n =12+(n -1)×12=12n ∵b n =1a n -2∴a n =1b n +2=2n+2.要证{b n }是等差数列,只需证b n +1-b n =常数或b n -b n -1=常数(n ≥2).【变式探究1】将本例中的条件“a 1=4,a n =4-4a n -1”改为“a 1=2,a n +1=2a na n +2”,求a n .【解析】∵a n +1=2a na n +2∴取倒数得:1a n +1=a n +22a n =12+1a n ∴1a n +1-1a n =12,又1a 1=12,∴数列⎩⎨⎧⎭⎬⎫1a n 是首项为12,公差为12的等差数列, ∴1a n =1a 1+(n -1)×12=12+n 2-12=n 2,∴a n =2n . 【方法归纳】定义法判断或证明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的步骤: (1)作差a n +1-a n ,将差变形;(2)当a n +1-a n 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时,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当a n +1-a n 不是常数,是与n 有关的代数式时,数列{a n }不是等差数列.【跟踪训练】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2a n +2n .(1)设b n =a n2n -1,证明: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解析】(1)证明:因为a n +1=2a n +2n ,所以a n +12n =2a n +2n 2n =a n2n -1+1,所以a n +12n -a n2n -1=1,n ∈N *.又b n =a n2n -1,所以b n +1-b n =1.所以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其首项b 1=a 1=1,公差为1. (2)由(1)知b n =1+(n -1)×1=n ,所以a n =2n -1b n =n ·2n -1,经检验,n =1时a 1=1也满足上式. 题型三 等差中项【例5】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其和为15,其平方和为83,则这三个数为________. 【答案】3,5,7或7,5,3【解析】设此三个数分别为x -d ,x ,x +d , 则⎩⎪⎨⎪⎧(x -d )+x +(x +d )=15(x -d )2+x 2+(x +d )2=83 解得x =5,d =±2.∴所求三个数分别为3,5,7或7,5,3.【总结】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可设为x -d,x,x+d【变式探究2】已知四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26,中间两项的积为40,求这四个数. 【解析】法一:(设四个变量)设这四个数分别为a ,b ,c ,d ,根据题意,得⎩⎪⎨⎪⎧b -a =c -b =d -c ,a +b +c +d =26,bc =40,解得⎩⎪⎨⎪⎧ a =2,b =5,c =8,d =11或⎩⎪⎨⎪⎧a =11,b =8,c =5,d =2,∴这四个数分别为2,5,8,11或11,8,5,2.法二:(设首项与公差)设此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根据题意,得 ⎩⎪⎨⎪⎧a 1+(a 1+d )+(a 1+2d )+(a 1+3d )=26,(a 1+d )(a 1+2d )=40,化简,得⎩⎪⎨⎪⎧4a 1+6d =26,a 21+3a 1d +2d 2=40, 解得⎩⎪⎨⎪⎧ a 1=2,d =3,或⎩⎪⎨⎪⎧a 1=11,d =-3,∴这四个数分别为2,5,8,11或11,8,5,2.法三:(灵活设元)设这四个数分别为a -3d ,a -d ,a +d ,a +3d ,根据题意,得⎩⎪⎨⎪⎧ (a -3d )+(a -d )+(a +d )+(a +3d )=26,(a -d )(a +d )=40,化简,得⎩⎪⎨⎪⎧4a =26,a 2-d 2=40,解得⎩⎨⎧a =132,d =±32.∴这四个数分别为2,5,8,11或11,8,5,2.【小结】四个数成等差数列可设为a -3d ,a -d ,a +d ,a +3d【变式探究3】已知五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5,平方和为859,求这5个数.【解析】设第三个数为a ,公差为d ,则这5个数分别为a -2d ,a -d ,a ,a +d ,a +2d .由已知有 ⎩⎪⎨⎪⎧(a -2d )+(a -d )+a +(a +d )+(a +2d )=5,(a -2d )2+(a -d )2+a 2+(a +d )2+(a +2d )2=859, 整理得⎩⎪⎨⎪⎧ 5a =5,5a 2+10d 2=859.解得⎩⎪⎨⎪⎧a =1,d =±23. 当d =23时,这5个分数分别是-13,13,1,53,73.当d =-23时,这5个数分别是73,53,1,13,-13.综上,这5个数分别是-13,13,1,53,73或73,53,1,13,-13.【方法归纳】当等差数列{a n }的项数n 为奇数时,可设中间的一项为a ,再以d 为公差向两边分别设项,即设为…,a -2d ,a -d ,a ,a +d ,a +2d ,…;当等差数列的项数n 为偶数时,可设中间两项分别为a -d ,a +d ,再以2d 为公差向两边分别设项,即设为…,a -3d ,a -d ,a +d ,a +3d ,….【易错辨析】忽视等差数列中的隐含条件致误【例6】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首项为125,它从第10项开始比1大,那么公差d 的取值范围是( )A .d >875B .d <325C.875<d <325D.875<d ≤325 【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得a 1=125,且⎩⎪⎨⎪⎧a 10>1a 9≤1即⎩⎨⎧125+9d >1125+8d ≤1解得875<d ≤325,故选D.【易错警示】1. 出错原因(1)错选A ,只看到了a 10>1而忽视了a 9≤1,是审题不仔细而致误; (2)错选C ,误认为a 9<1,是由不会读题,马虎造成错误. 2. 纠错心得认真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一、单选题1.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3,若2a ,4a ,8a 成等比数列,则{}n a 的前2n 项2n S =( ). A .3(21)n n - B .3(21)n n + C .3(1)2n n + D .3(1)2n n - 【答案】B 【分析】根据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而可得2n S . 【解析】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3,且2a ,4a ,8a 成等比数列,2428a a a ∴=,()()2222618a a a ∴+=+,解得26a =,1233a a ∴=-=,{}∴n a 的前2n 项, 22(21)2332n n n S n -=⋅+⨯ 3(21)n n =+.故选:B .2.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20n n n n a a a a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当11a =时,10a 的最大值258 B .当11a =时,9a 的最小值384- C .当101a =时,1a 的最小值17- D .当91a =时,1a 的最大值132【答案】C【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条件可得:12n n a a +-=或120n n a a ++=,即{}n a 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A 选项分别把两种情况下的10a 算出来,比较大小,求出10a 的最大值,同样的道理,其他选项也可以判断出来,进而选出正确的选项 【解析】()()11220n n n n a a a a ++--+=则120n n aa +--=或120n n a a ++=A 选项,当120n n a a +--=时,{}n 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2,当11a =时,101911819a a d =+=+= 当120n n a a ++=时,12n na a +=-,{}n a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2,当11a =时,()9102512a =-=-,10a 的最大值为19,故A 选项错误;B 选项,当120n n a a +--=时,{}n 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2,当11a =时,91811617a a d =+=+=当120n n a a ++=时,12n na a +=-,{}n a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2,当11a =时,()892256a =-=,9a 的最小值为17,故B 选项错误;C 选项,当120n n a a +--=时,{}n 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2,当101a =时,即1192a +⨯=,解得:117a =- 当120n n a a ++=时,12n n a a +=-,{}n a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2,当101a =时,即()9112a -=,解得:11512a =-,117512<--,故1a 的最小值为17-,故选项C 正确 D 选项,当120n n a a +--=时,{}n 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2,当91a =时,1161a += ,解得:115a =- 当120n n a a ++=时,12n n a a +=-,{}n a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2,当91a =时,即()8112a -=,解得:11256a =,此时1a 的最大值为1256,D 选项错误 故选:C3.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235a a +=,728S =,则数列{}n a 的公差为( ) A .1- B .2-C .1D .2【答案】C 【分析】由等差数列性质,747S a =求得44a =,根据项与项之间的关系代入条件求得公差. 【解析】由题知,74728S a ==,则44a =,设数列公差为d ,则234424435a a a d a d d +=-+-=+-=, 解得1d =, 故选:C4.在等差数列{}n a 中,前9项和918S =,266a a +=,则3n a =( ) A .33-n B .35n + C .73n - D .213n -【答案】C 【分析】根据918S =,266a a +=,可求得公差,再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得解. 【解析】 解:()199599182a a S a ===+,52a ∴=,又26426a a a +==,43a ∴=,∴公差541d a a =-=-,()447n a a n d n =+-⋅=-,373n a n ∴=-.故选:C.5.在ABC ∆中,“π3B =”是“角A ,B ,C 成等差数列”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 【分析】若π3B =,则2π23AC B +==,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π3B =,得到答案. 【解析】在ABC ∆中,若π3B =,则2ππ23A CB B +=-==,所以A ,B ,C 成等差数列,充分性成立. 反之,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2B A C =+,因为3πA B C B ++==,所以π3B =,必要性成立.所以“π3B =”是“角A ,B ,C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故选:C.6.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且{}n a 满足122n n n a a a ++=+,532a a -=,若424S S =,则9a =( ) A .9 B .172C .10D .192【答案】B 【分析】根据122n n n a a a ++=+判断出{}n a 是等差数列,然后将条件化为基本量,进而解出答案. 【解析】由122n n n a a a ++=+可知,{}n a 是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 ,所以53221a a d d -==⇒=, 由()1421114642241S S a a a ⇒+=⨯+⇒==,所以9117822a =+=. 故选:B.7.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3724a a +=,840S =,则29a a +等于( ) A .44- B .14C .24D .38【答案】D 【分析】根据条件,列出方程组,求出首项和公差即可求解. 【解析】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由3724a a +=,840S =得112824,82840,a d a d +=⎧⎨+=⎩ 解得144,14,a d =-⎧⎨=⎩则2912938a a a d +=+= 故选:D8.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43a =,1224S =,若i 0j a a +=(i ,j N *∈,且1i j ≤<),则i 的取值集合是( )A .{}1,2,3B .{}1,2,3,4,5C .{}6,7,8D .{}6,7,8,9,10【答案】B 【分析】设公差为d ,结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即可求出首项和公差,即可写出数列中的项,从而可选出正确答案. 【解析】设公差为d ,由4133a a d =+=-及121121112242S a d ⨯=+=,解得19a =-,2d =, 所以数列为9-,7-,5-,3-,1-,1,3,5,7,9,11,…,故i 取值的集合为{}1,2,3,4,5. 故选:B .二、多选题9.将2n 个数排成n 行n 列的一个数阵,如下图: 1112131n a a a a ⋯⋯ 2122232n a a a a ⋯⋯ 3132333n a a a a ⋯⋯ ……123n n n nn a a a a ⋯⋯ 该数阵第一列的n 个数从上到下构成以m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每一行的n 个数从左到右构成以m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其中0m >).已知1113612,1a a a ==+,记这2n 个数的和为S .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A .3m =B .767173a =⨯C .1()313j ij a i -=⨯-D . (13)131(4)n S n n =-+ 【答案】ACD 【分析】根据题意,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求和公式,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结果. 【解析】由11136121a a a ==+,,可得22131161112525a a m m a a m m ===+=+,,所以22251m m =++,解得3m =或12m =- (舍去),所以选项A 是正确的; 又由6666761(253)3173a a m ==+⨯⨯=⨯,所以选项B 不正确;又由1111111[()][2]11333()(3)1j j j j ij i a a m a i m m i i ----==+-⋅⋅=+-⨯⨯=-⨯,所以选项C 是正确的;又由这2n 个数的和为S ,则111212122212()()()n n n n nn S a a a a a a a a a =++⋯++++⋯++⋯+++⋯+()()()11211131313...131313n n n n a a a ---=+++--- ()()()()23111 313131224n n n n n n +-=-⨯=+-,所以选项D 是正确的; 故选:ACD.10.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3=0,a 4=8,则( )A .S n =2n 2-6nB .S n =n 2-3nC .a n =4n -8D .a n =2n【答案】AC【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求得1,a d ,由此求得,n n a S ,从而确定正确选项,【解析】 依题意3408S a =⎧⎨=⎩, 1113304,438a d a d a d +=⎧⇒=-=⎨+=⎩, 所以2148,262n n n a a a n S n n n +=-=⋅=-. 故选:AC11.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1=3,公差为d (d ∈N *),若2021是该数列的一项,则公差d 不可能是( ) A .2B .3C .4D .5【答案】BCD【分析】由已知得2021=3+(n -1)d ,即有n =2018d +1,因为d ∈N *,所以d 是2 018的约数,故d 不可能是3,4和5.由此可得选项.【解析】解:由2021是该数列的一项,即2021=3+(n -1)d ,所以n =2018d+1,因为d ∈N *,所以d 是2 018的约数,故d 不可能是3,4和5.故选:BCD.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三、填空题12.设n S 为正项数列{n a }的前n 14n a +,则通项公式n a =___________ 【答案】21()4n n N +-∈ 【分析】当1n =时,求得114a =;当2n ≥时,可得21()4n n S a =+,则2111()4n n S a --=+, 两式相减得到112n n a a --=,结合等差数列的定义,即可求解其通项公式. 【解析】由n S 为正项数列{n a }的前n 14n a =+,当1n =114a =+,可得2111()4a a =+,解得114a =, 当2n ≥时,可得21()4n n S a =+,则2111()4n n S a --=+, 两式相减,可得1-11()()02n n n n a a a a -+--=, 因为0n a >,所以112n n a a --=, 所以数列{n a }是以12为公差,以14为首项的等差数列, 所以1121(1)424n n a n -=+-=. 故答案为:21()4n n N +-∈. 13.在等差数列{a n }中,a 3=0.如果a k 是a 6与a k +6的等比中项,那么k =________.【答案】9【分析】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以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解即可.【解析】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题意得a 3=a 1+2d =0,∈a 1=-2d .又∈a k 是a 6与a k +6的等比中项,266k k a a a +∴=,即[a 1+(k -1)d ]2=(a 1+5d )·[a 1+(k +5)d ],[(k -3)d ]2=3d ·(k +3)d ,解得k =9或k =0(舍去). 故答案为:914.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a 5=2,a 3+a 7=8,则a 11+a 15=________.【答案】32【分析】由a 1+a 5=2,a 3+a 7=8,两式相减求得公差即可.【解析】因为a 1+a 5=2,a 3+a 7=8,所以(a 3+a 7)-(a 1+a 5)=4d =6,解得d =32, 所以a 11+a 15=(a 1+a 5)+20d =2+20×32=32. 故答案为:32四、解答题15.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28S =,9411S a =. (1)求n a ;(2)若3n n S a =+2 ,求n .【答案】(1)21n a n =+(2)4n =【分析】(1)设公差为d ,根据28S =,9411S a =,列出方程组,求得首项跟公差,即可得出答案; (2)利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公式求得n S ,再根据3n n S a =+2 ,即可的解. (1)解:设公差为d ,由已知294811S S a =⎧⎨=⎩, 得:()11128936113a d a d a d +=⎧⎨+=+⎩,解得:132a d =⎧⎨=⎩, 所以21n a n =+;(2)解:()232122n n n S n n ++==+, 因为3n n S a =+2 ,即()223212n n n +=++,得2450n n --=,解得4n =,或1n =-(舍去), 所以4n =.16.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646,2a a 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求n S 的最大值及相应的n 的值.【答案】(1)102n a n =-(2)当4n =或5n =时,n S 有最大值是20【分析】(1)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 (2)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 (1)在等差数列{}n a 中,∈1646,2a a a +==, ∈1125632a d a d +=⎧⎨+=⎩, 解得182a d =⎧⎨=-⎩, ∈1(1)102n a n d a n ==--+;(2)∈18,2a d ==-,1(1)2n n n S na d -=+ ∈1(1)(1)8(2)22n n n n n S na d n --=+=+-29n n =-+ , ∈当4n =或5n =时,n S 有最大值是20。
等差数列通项求和及其性质
![等差数列通项求和及其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d2a45e5550e2524de4187e4f.png)
等差数列通项求和及其性质1.等差数列概念及通项公式1) 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2)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对于数列{}n a ,若d a a n n =-+1(常数),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对于数列{}n a ,若212+++=n n n a a a ,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3)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为d n a a n )1(1-+=。
说明:该公式整理后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
通项公式的变形:a n =a m +(n -m )d ,m ,n ∈N *. 2.等差数列性质2.1等差中项: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A =a +b2.2.2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d 为公差,S n 为该数列的前n 项和.(1)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即a 1+a n =a 2+a n -1=a 3+a n -2=…=a k +a n -k +1=…. (2)等差数列{a n }中,当m +n =p +q 时,a m +a n =a p +a q (m ,n ,p ,q ∈N *). 特别地,若m +n =2p ,则2a p =a m +a n (m ,n ,p ∈N *).(3)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等差数列,即a k ,a k +m ,a k +2m ,…仍是等差数列,公差为md (k ,m ∈N *). (4)若数列{a n },{b n }是公差分别为d 1,d 2的等差数列,则数列{pa n },{a n +p },{pa n +qb n }都是等差数列(p ,q 都是常数),且公差分别为pd 1,d 1,pd 1+qd 2.2.3等差数列的单调性当d >0时,数列{a n }为递增数列; 当d <0时,数列{a n }为递减数列; 当d =0时,数列{a n }为常数列. 3.等差数列求和(倒序相加法)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① 2)(1n n a a n S +=②d n n na S n 2)1(1-+= 说明:对于公式②整理后是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f8338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0.png)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是数学中常见且重要的概念,它在许多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研究等差数列时,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其中的某个特定位置的项,这时通项公式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以及一些实例应用。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固定。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可以得到等差数列的一些基本性质:1. 等差数列的任意三项可以构成一个等差数列。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用求和公式表示为:Sn = (n/2)(2a1 + (n-1)d)。
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项数n成正比,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前n项和趋向于无穷大。
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推导。
首先,我们验证当n=1时,通项公式成立:a1 = a1 + (1-1)da1 = a1,成立。
假设当n=k时,通项公式成立,即ak = a1 + (k-1)d。
接下来,我们验证当n=k+1时,通项公式也成立:ak+1 = a1 + (k+1-1)dak+1 = a1 + kd + dak+1 = a1 + (k-1)d + 2dak+1 = ak + 2d由假设可知 ak = a1 + (k-1)d,带入上式可得:ak+1 = a1 + (k-1)d + 2dak+1 = a1 + (k+1-1)d因此,假设成立,通项公式对于任意正整数n均成立。
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实例应用:1. 求解数列中的某一特定项根据通项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首项和公差,计算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这在金融投资、工程建设等领域中经常用到。
2. 求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通过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我们可以快速计算等差数列的前n项的总和。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1d8b406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4.png)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个元素间的差都是相等的。
其通项公式可以用于求出数列中任意一个元素的值,也可以用于表示数列的全体元素。
本文将详细介绍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希望对学习数学的读者有所帮助。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等差数列是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与前一项之差相等的数列。
具体来说,若数列 ${\\left[a_{n}\\right]}_{n\\ge 1}$ 满足 $a_{n+1}-a_{n}=d\\ (n\\ge1)$,则称其为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
1.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S_n=\\frac{n}{2}\\left(a_{1}+a_{n}\\right)$$其中,$S_n$ 表示等差数列前 $n$ 项的和,$a_{1}$ 表示数列的首项,$a_{n}$ 表示数列的第 $n$ 项。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指能够求出数列中任一项 $a_{n}$ 的公式。
假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d$,首项为 $a_1$,则其通项公式为:$$a_{n}=a_{1}+(n-1) d\\qquad (n \\geqslant 1)$$这个公式表示了等差数列中第 $n$ 项与首项之间的差距。
更一般地,我们可以将通项公式表示为:$$a_{n}=a_{m}+(n-m) d\\qquad (m,n \\in Z)$$其中,$m$ 表示已知数列中的任意一项,而 $n$ 则表示需要求解的数列中的项数。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轻松地求出等差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3. 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还具有以下性质:(1)等差数列的公差决定了每一项之间的差距。
(2)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与项数 $n$ 的关系是二次函数。
(3)等差数列经常被用于解决数学中的各种问题,如运用数列的差等于比的方法。
二、等差数列的求解在使用通项公式求解等差数列时,需要知道数列中的至少两个数。
等差数列求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求通项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1de762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6f.png)
等差数列求通项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相等的数列。
寻找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一个重要的数学问题,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本文将详细介绍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以及如何求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一个数列如果满足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相等,那么我们称它为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差值称为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接下来,我们来探索等差数列的性质。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数列中的第n项。
根据这个通项公式,我们可以得到等差数列的一些重要性质。
首先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则Sn = (a1 + an) * n / 2、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
另一个重要性质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末项的关系。
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末项为an,则Sn = (a1 + an) * n / 2 = (2a1 + (n-1)d) * n / 2 = n * (a1 + (n-1)d) / 2除了这两个重要性质外,等差数列还有一些其他的性质。
比如,等差数列的任意三项可以构成一个等差数列。
设等差数列的第k项为ak,则有ak-1,ak,ak+1构成的新数列也是等差数列。
这个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在等差数列中找到任意三项。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如何求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种简单的方法是通过观察数列中的规律来猜测通项公式,然后通过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它的正确性。
假设我们有一个等差数列,首项为a1,公差为d。
我们观察数列中相邻项的差值,如果这些差值都相等,则可以猜测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
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证明这个猜测的正确性。
首先,当n=1时,an = a1 + (1-1)d = a1,与首项相等。
因此,猜测对于n=1成立。
接下来,假设当n=k时,猜测对于n=k成立。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35a4671059eef8c75fbfb3d1.png)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一. 预习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公式。
2.掌握叠加法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应用通项公式解题。
二.预习内容1.等差数列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的差都等于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 就叫做等差数列的 ,通常用字母 表示。
2.等差数列的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d3如果三个数b A a ,,组成等差数列,那么 叫做a 和b 的 ,则2ba A +=。
三.预习检测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1)1,1,1,1,1 (2)4,7,10,13,16 (3)-3,-2,-1,1,2,3 (4)1,0,1,0,1,0 2.如果一个数列的前3项分别为1,2,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它一定是等差数列 B.它一定是递增数列 C.通项公式是n a n = D.以上结论都不一定正确 3.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1)如果1a =2,3a =6,求公差d 和2a 。
(2)如果2a =2,3a =5,求公差d 和1a 。
(3)如果1a =1,2a =4,求公差d 和6a 。
4.等差数列1,-1,-3,……,-89的项数是( ) A.92 B.47 C.46 D.455.ABC ∆中,三角形A,B,C 成等差数列,则B 等于( ) A.030 B. 060 C. 090 D. 0120四.导学探疑:例1.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3a =10,9a =28求12a 。
变式: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n a =2n-1,求首项1a 和公差d.例2.(1)在等差数列{n a }中,是否有n a =211+-+n n a a (2≥n )? (2)在数列{}n a 中,如果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n ≥2),都有211+-+=n n n aa a ,那么数列{n a }一定是等差数列吗?例3.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并且数列是递增的,它们的和为18,平方和为116,求这三个数。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ab73ff60975f46527d3e138.png)
a12=a5+(12-5)d=a5+7d,
即 31=10+7d,∴d=3.
∴an=a5+(n-5)d=10+(n-5)×3=3n-5.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3n-5.
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①确定首项a1 和 公差d,需建立两个关于a1 和d 的方程,通过解含a1 与d 的方 程求得a1 与d 的值;②直接应用公式an=am+(n-m)d 求解.
C.2n-1
D.2n+1
解析:由已知2(a+1)=(a-1)+(2a+3),整理得a=0,
∴a1=-1,a2=1,d=a2-a1=2,an=a1+(n-1)d=2n-3.
重点 等差数列的单调性及通项公式
(1)由等差数列的定义知 an+1-an=d, 当 d>0 时, an+1>an 即{an}为递增数列; 当 d=0 时,an+1=an 即{an}为常数列; 当 d<0 时,an+1<an 即{an}为递减数列.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n-1)d,等差数列任意的 两项间有 an=ak+(n-k)d,即 d= ann--kak.
巩固练习
1.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依次为 a-6,-3a-5,-10a-1, 则 a 等于( )
A. 1
B. -1
C.- 1
5
D.
3
11
提示: (-3a-5 )-(a-6)=(-10a-1) -(-3a-5 )
2. 在数列{an}中a1=1,an= an+1+4,则a10= -35 .
提示: d=an+1- an=-4
难点 等差数列常见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an+1-an=d(常数); (2)等差中项:2an+1=an+an+2,证明三个数 a、b、c 成等差 数列,一般利用等差中项证明 b=a+2 c; (3)通项公式为 n 的一次函数:an=kn+b(k、b 为常数).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c63f96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1.png)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在咱们的数学世界里,等差数列可是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还记得我上高中那会,有一次数学考试,其中一道大题就是关于等差数列的。
当时我看着那道题,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砰砰直跳。
题目是这样的: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是 3,7,11,求它的通项公式。
我一开始有点懵,脑子像被浆糊糊住了一样。
但我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别慌,然后开始回忆老师讲的知识点。
咱们先来说说啥是等差数列。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叫公差。
比如说 1,3,5,7,9 这个数列,每一项跟前一项的差都是 2,那 2 就是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
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啥呢?它是 aₙ = a₁ + (n - 1)d 。
这里的aₙ 表示第 n 项的值,a₁是首项,n 是项数,d 就是公差。
咱们再回到我考试的那道题。
已知前三项是 3,7,11,那公差 d 就是 7 - 3 = 4 。
首项 a₁是 3 。
所以通项公式就是 aₙ = 3 + (n - 1)×4 ,化简一下就是 aₙ = 4n - 1 。
再比如说,有一个等差数列,首项是 5,公差是 3。
那它的第二项就是 5 + 3 = 8 ,第三项就是 5 + 2×3 = 11 ,第四项就是 5 + 3×3 = 14 ,依此类推。
按照通项公式,第 n 项就是 5 + (n - 1)×3 ,整理一下就是3n + 2 。
在实际生活中,等差数列也有不少用处呢。
比如说,你去爬楼梯,每层楼的台阶数都一样,这就是个等差数列。
或者存钱,每个月固定存一笔钱,存的钱数也能构成一个等差数列。
总之,等差数列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掌握了它的概念和通项公式,多做几道题练练手,就能把它拿下!就像我那次考试,虽然一开始有点紧张,但最后还是顺利做出来啦。
所以同学们,别害怕等差数列,跟它好好“打交道”,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43ff09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3.png)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列形式,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差值都相等。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求解等差数列的任意项,这就需要用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则它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ₙ = a₁ + (n-1)d其中,aₙ代表等差数列的第n项,n代表项数,d代表公差。
二、等差数列的推导为了更好地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我们可以通过推导来证明它的有效性。
假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a₂ = a₁ + da₃ = a₂ + d = a₁ + 2da₄ = a₃ + d = a₁ + 3d...aₙ = a₁ + (n-1)d由此可见,等差数列的第n项可以通过首项a₁加上公差d乘以项数n减1来得到。
因此,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
三、等差数列的例题例题1: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3,公差为4,求第10项的值。
解析:根据通项公式aₙ = a₁ + (n-1)d,代入a₁=3,d=4,n=10,即可求解出第10项的值。
a₁₀ = 3 + (10-1)×4= 3 + 9×4= 3 + 36= 39因此,等差数列的第10项的值为39。
例题2: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2,公差为-3,求前15项的和。
解析:由于题目要求求前15项的和,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来计算。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为:Sₙ = (a₁ + aₙ) × n ÷ 2代入题目所给的数据:a₁=2,d=-3,n=15,即可求解出前15项的和。
S₁₅ = (2 + (2 + (15-1)×(-3))) × 15 ÷ 2= (2 + (-40)) × 15 ÷ 2= (-38) × 15 ÷ 2= -570 ÷ 2= -285因此,等差数列前15项的和为-285。
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2)
![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2)](https://img.taocdn.com/s3/m/cc5bd04433687e21af45a912.png)
(2)已知等差数列{an}中, a3 和a15是 )
例5:
已知等差数列{an}中, a3 +a5= -14, 2a2 +a6 = -15,求a8
解: ∵3+5=2+6, ∴ a3 +a5= a2+a6 则2a2+a6 = a2+ a3 +a5 = a2-14=-15 故a2 = -15+14=1)=-13
例如:
首项是1,公差是2的无穷等 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 =2n-1
相应的图象是直线y=2x-1 上均匀排开的无穷多个孤 立的点,如右图
思考练习:已知等差数列 思考练习:已知等差数列{an}中, 中 a3=9,a9=3,求a12. 求
思考:
如果在a与 中间插入一个数 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 如果在 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 使 a,A,b成等差数列 那么 应满足什么 成等差数列,那么 成等差数列 那么A应满足什么 条件? 由等差数列定义及a,A,b成等 条件 由等差数列定义及 成等
(2)已知等差数列{an}中, a3 +a4+a5 )已知等差数列 a 中
∴ a3+a7 =a4 +a6=2 a5
即a5=30 故a2+a8 =2 a5=60
练习:
(1)在等差数列{an}中, a3 +a9+a15+ )
a21=8,求a12 =
2
方程x 方程 2-6x-1=0的两个根,则a7 + 8 + -1=0的两个根,则 +a 15 a9+a10+a11=
=150, +a6 +a7=150,求a2+a8的值 ( 解: 1)∵a9是a3和a15的等差中项 a3 + a15 30 = = 15 ∴ a9 = 2 2 ∴ a7+a11 =a3 +a15=30 ∵7+11=3+15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1993029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1.png)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等差数列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数列,它是指一个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这个差值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用d来表示。
等差数列可以用一般形式的公式表示为:an=a1+(n-1)d,其中an表示等差数列中的第n项,a1表示等差数列的首项,n表示等差数列的项数。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可知,等差数列的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是固定不变的。
这个差值可以是正数、零或者负数。
如果差值为正数,那么数列逐渐增大;如果差值为零,那么数列各项都相等;如果差值为负数,那么数列逐渐减小。
不管差值的正负与大小如何,等差数列都具有相同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指通过已知条件求解等差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有很多不同的形式,最常用的是:an=a1+(n-1)d,其中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a1表示等差数列的首项,d表示等差数列的公差,n表示等差数列的项数。
通过这个通项公式,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求解等差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3,公差是2,我们想要知道它的第10项的值,那么我们只需要将a1=3,d=2,n=10代入通项公式中,即可得到a10=3+(10-1)×2=3+18=21、因此,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项的值是21另外,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还可以得到等差数列的公式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
等差数列的公式是指将等差数列中的每一项按照一定的规律列出来。
例如,对于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2,公差是3,如果我们想知道它的前5项的值,那么我们可以用通项公式计算得到a1=2,a2=2+3×1=5,a3=2+3×2=8,a4=2+3×3=11,a5=2+3×4=14、因此,这个等差数列的前5项的值是2,5,8,11,14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是指等差数列前n项的总和。
可以通过通项公式将等差数列的前n项求和转化为求一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问题。
等差数列6个公式
![等差数列6个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4b11c5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4.png)
等差数列6个公式一、等差数列的定义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任意两项之间的差值都相等的数列。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第n项的值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的值,a1表示首项的值,n表示项数,d表示公差。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指通过项数n来计算第n项的值的公式。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公式,我们可以将通项公式表示为:an = a1 + (n-1)d三、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指前n个数的和。
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我们可以通过求和公式来计算前n项和。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n/2)(a1 + an) = (n/2)(2a1 + (n-1)d)其中,Sn表示前n项和,n表示项数,a1表示首项的值,d表示公差。
四、等差数列的末项公式等差数列的末项是指数列中的最后一项。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公式,我们可以通过末项公式来计算末项的值。
等差数列的末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末项的值,a1表示首项的值,n表示项数,d表示公差。
五、等差数列的项数公式等差数列的项数是指数列中的元素个数。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公式,我们可以通过项数公式来计算项数。
等差数列的项数公式为:n = (an - a1 + d)/d其中,n表示项数,an表示末项的值,a1表示首项的值,d表示公差。
六、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式等差数列的公差是指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差值。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公式,我们可以通过公差公式来计算公差。
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式为:d = (an - a1)/(n-1)其中,d表示公差,an表示末项的值,a1表示首项的值,n表示项数。
等差数列有6个重要的公式,包括定义公式、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末项公式、项数公式和公差公式。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等差数列中的各种数值,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和特点。
在数学和实际问题中,等差数列的公式是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简化计算过程,提高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