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中风病证候的认识及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中风病证候的认识及研究

【摘要】中医证候是中医诊断的主要内容,是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病理过程的高度概括。本文分析了中医对于中风病的因素认识,并重点剖析了中医对中风病症候的研究。

【关键词】中风病;证候;中医;认识及研究

1 引言

中风又称卒中,相当于现代西医学中的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中医对于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经历了从“外风”到“内风”的演变,其证型分类以及治疗历代医家从“内虚邪中”治以祛散风邪,到“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治以滋肾水泻心火、补中气、清痰热,直至近代“大卒血虚有痰”治痰为先,“肝风内动”治以滋阴养血、平肝熄风,“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化瘀,显示出中风病是由于多种病机影响而产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现代生活压力的日益加剧,中风病患者明显增多,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中风病的研究一直受到关注。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及抢救水平的提高,中风急性期病死率已经有所下降,然而存活的残疾患者却大量增加。因此,在中风病恢复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对提高患者自理能力,降低重度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医对中风病的因素认识

现代中医病学发现,中风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其临床表现可有头晕、耳鸣、心悸、消渴、肢麻等症状。体现在中医方面的详细征兆有:

其脉必弦硬而长,或寸盛尺虚,或大于常脉数倍,而毫无和缓之意;其头目时常眩晕,多健忘,常觉疼,或耳聋目胀;胃中时觉有气上冲,阻塞饮食下行;或有气起自下焦,上行作呃逆;心中常觉烦躁不宁,或心中时发热,或睡梦中神魂飘荡;或舌胀,言语不利,或口眼歪斜,或半身似有麻木不遂,或行动脚踏不移,或自觉头重足轻,脚底如踏棉絮。

综上,中医对中风病的因素早有认识,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于医疗实践中,但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开展中风病因素的临床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中风病证候的形成机制,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3中医对中风病症候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中风病与对其证候的认识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针对中风病证候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本小节主要分析一下中医对中风病症候的

研究。

3.1中风证候的分布规律

中风患者的起始证候最常见的证型为:阴虚阳亢、风证、血瘀证、风痰证、风火痰证、风火痰瘀证。风证为中风发病时的主要证候,在第一周内表现最为突出。中风急性期,出现率较高的证候是: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肝阳上亢证。痰湿和火热是中风病急性期的主要病因病机,发病三天后其地位更加突出,并作为主证候贯串整个急性期。

3.2中风证候的演变规律

笔者对急性期中风病人进行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每个病人都有证候和证组合形式的变化,其中风证占多数,其次是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肝阳上亢证;在组合证型中,以风火同时存在的概率最高;闭证基本上是风火痰组合,脱证基本上是痰、血瘀、气虚组合。在急性期出现气虚证在一定意义上表明病情严重,阴虚阳亢证的均值和发生率总体处于最低水平。

3.3中风证候的影响因素

笔者根据自己的从医经历,从众多中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分析发现:不良生活方式是火热证的危险因素;甘油三脂、离退休则是火热证的保护因素;吸烟和体重指数是痰湿证的危险因素。工人、有中风家族史、空腹血糖高的患者发生血瘀证的频率小,而病期长、高脂血症的患者发生血瘀证的频率大。工人、有中风家族史、体质肥胖的患者发生气虚证的概率较低,男性、中风久病者易出现气虚证。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食盐多者、体质瘦者或空腹血糖高者易出现阴虚阳亢证,体重指数则是其保护因素。另外,缺血性中风较多出现风证、血瘀证、气虚证,出血性中风患者出现火热证频率较高。

3.4高血压对中风恢复期证候的影响

高血压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高血压病由于患者自身的体质不同,而存在多种中医证型,常见的有肝阳上扰、阴虚阳亢、肝火亢盛、气虚血瘀、阴阳两虚、阴虚火旺、肝脾不和等。对于高血压病的证候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中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发生率最高。其原因可能是:

高血压病由于患者体质因素不同而存在多种证型,其对中风恢复期中医证候的影响就不能突出表现于某一证型;患者通过降压治疗,血压控制良好而使其对证候的影响受到了抑制,从而使高血压病的证候表现不明显;中风恢复期其本病的证候特征掩盖了高血压对其证候的影响。

4总结

中医学在中风病的防治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势。证候是中医诊断的主要

内容,是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病理过程的高度概括,身体整体状态的综合体现。审证求因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也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然而,中风病证候表现十分复杂,并受到危险因素、治疗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准确把握中风病证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风病恢复期的治疗提供依据。

目前,对于中风恢复期的中医证候研究,少有文献报道。本文根据临床结构,通过研究中风病因素与其恢复期中医证候的关系,探讨中风病证候的形成的机制,更进一步了解中风病证候的“标”、“本”关系,以期对于中风病的中医治疗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霞, 张国华. 从中医体质学说浅谈中风病的预防[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3).

[2]解灵江. 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研究的现状及思路[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