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心理咨询中心微博摘录
曾奇峰:请别偷换了孩子学习的天然动力
。
孩 子
会
自
了 孩 子 学 习 的
觉
学
习
。
●学习的动力为什么消失了 一位大二的男生向我咨询,说现在状态很不好,很想努力学习,但一拿起 书本就烦,学不进去;不看书更烦,觉得虚度了光阴,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自 己。我问他中学时学得怎样,他说有父母亲督促,而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 得还可以,不像现在这样学不学都心神难定。 他问我该怎么办,我就给他讲了一个曾多次讲给别人听的故事:有一位老 头,住在一个广场边,广场上堆满了废铁桶。一群小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都经过 广场,都要对那些铁桶一通拳打脚踢,以此取乐。老头有心脏病,那些噪音让 他很受不了。有一天他拦住那群学生,对他们说,我很喜欢听你们踢铁桶的声 音,我想你们继续踢下去,为此我给你们每人每天一元钱。小学生们很高兴, 踢打铁桶更加卖力。在他们踢的时候,老头便找个地方躲了起来。一周后,老 头又拦住那群学生,说我现在经济情况不好了,我只能给你们每人每天五角钱 了。学生们听了很不高兴,但还是去踢桶,想有点钱总比没有钱好。又过了一 周,老头又对学生说,我现在经济情况更糟了,我不能付给你们踢桶的钱了, 但我还是希望你们每天都为我踢一阵子。 这老汉的确高明,他将小学们踢桶的 动机或者说支持性的力量,不动声色地从获得乐趣变成了获得金钱。获得乐趣 这一点,他是无法控制的,但钱他可以控制,在小学生们为钱踢桶以后,只要 他不给钱了,他们自然就不会踢桶了。
●原本学习就是一种玩乐 我继续解释说,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天然具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几 岁的小孩兴成天兴高彩烈地翻箱倒柜、乱涂乱画,那是在做什么?——那是在 做科研、写文章!如果这些天然的动机一直保持下去,如果一个人总能在兴趣 支配下学习数理化、政史地等,那他迟早都会成为那一行的杰出人物。因为兴 趣是学习一切东西的永不衰竭的核动力。遗憾的是,很多人的天然动机都被他 们的老师或家长偷换了,也就是说从为了乐趣学习变成为了老师、家长甚至考 试学习。这类的学生一上大学,离家离得远了,父母管不着了,老师也管得松 了,考试也不再那么重要了,简单地说,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就会像那群没有 钱的支持的小学生一样,不愿意再学习了。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而能心安理得,那也还不算最坏的结果。 更坏的是,老师、家长的压力变成了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压力,内心冲突由此产 生:一方面,如果去学习,那是顺从了他人的愿望,自己会显得不那么独立, 在青春期,独立的愿望是很强烈的;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学习,理性告诉我 们,这样做可能对自己不利。所以不管怎样,都不可能让内心宁静。 听完我的话,这位男生说要好好想一想。 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个三岁左右的男孩在路灯下玩沙,神情专注、兴致 勃勃。旁边静静地站着一位少妇,当然是他母亲了。我心想,如果他的母亲用 棍子逼着他玩沙,他还会玩得那么开心吗? 答案只有一个:不会。
我对部分 “曾奇峰”语录的简要解读(一)
我对部分“曾奇峰”语录的简要解读(一)首先声明,虽然读过曾奇峰的书,而且非常喜欢。
但这篇语录不是我亲自从曾奇峰的书上摘得,而是从网络上搜到了材料。
我不能肯定这些句子就是曾奇峰写的,而有些句子可能因为断章取义,我也不是很能理解或者接受。
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解读,这里就选我能够理解的来解读一下,希望大家一起来获得一些启发。
很多人,常常问我,自己的有些行为,自己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希望在这里,你能有一些答案。
我也愿意在这里跟大家探讨。
(因为豆瓣也没有编辑文字的功能,为了区分原文和我的解读,我用破折号引出我的解读。
)1.心理治疗不是治疗一个人,而是治疗一个家族链。
——人的很多问题和困扰,都是在成长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有时候是错误的思维模式,有些是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
而成长的环境,家族的教育方式,是促成这些的最大元凶。
如果要彻底的解决问题,得往根儿上捣。
2.逆反心理是父母亲的问题而非孩子。
——逆反几乎是人的天性之一,但为什么有人严重些,有些则很轻微。
这就跟父母或者教养者的教育方式大为相关了。
比个喻,如果像挖渠引流来对待雨季里的河水那样去对待孩子,他的所有合理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和顺通,而不是被压抑和扼制,他不可能成为一个非常逆反的人。
逆反往往是对过度束缚和压制的反抗。
到了后期,甚至变成一种习惯。
3.催眠是给治疗者以暗示,精神分析是挖掘潜意识的东西。
——现阶段国内的催眠,更多地还是用于深度放松,不要跟影视剧里那些神叨叨的催眠、让被催眠者跟梦游一般不自知而无法控制自己,是不一样的!我只见过一场现场催眠,有点魔术的样子。
但毕竟见得太少,不便多做评论。
4.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如果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
——这个把精神分析说的太牛逼了,不是我的言论,请注意!但是每一个理论的倡导者都必须抱着无比信仰该理论的心态,才能持久而深入对其进行研究并宣扬。
精神分析有时候真的蛮神的。
曾奇峰精神分析案例督导记录
曾奇峰精神分析案例督导记录根据网上录音整理案例报告:(资料是来自青岛的ooo女士提供ooo女士04年三级证现在考了二级业余有两年经验)案例:女求助者,21岁,大四。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她不喜欢)单纯、清秀,身高1.76.运动装,衣着整齐,有人陪同。
因为9月份开学,她严重失眠、焦虑、情绪低、非常害怕,恐惧,所以来求助。
咨询中的几个片段:片段一:(第一次咨询,一个男生陪同)9月29日老师开完药(罗拉希德)来访者:老师,这可以了么?这就可以了么?我希望找个人谈谈,我们就要放假了…我不知道应该考研还是工作,考研又要选择不喜欢的专业;工作吧,假期时参加过实践,感觉社会非常复杂,现在这个心态,面临社会压力大。
咨询师:你可以列一下考研与工作的优劣势在哪?分析一下来访者:想清楚了,考研,不知道时药的作用,还是咨询的作用片段二:(第二次,还是那个男生陪同)10月9日来访者:不想吃饭,思维不受控制,矛盾念头,感觉有一个出口,眼前黑暗,立体越来越少咨询师:你的家庭情况如何?来访者:爸57岁 1.7左右从农村参加部队到青海胜利油田后到食堂,最后是单位门卫妈55岁 1.65左右跟随着爸爸一路走来姐26岁 1.58左右师专毕业到胜利油田食堂,先怀孕,部队出生我21岁 1.76左右在油田出生,没有分开记忆,但爸爸常不在家咨询师:你以前有上述感觉么?来访者:我从小学习好,高中有那种感觉。
我高中在重点学校,成绩在前二十名内,但高三时,最后一次摸底考试考第一名,感觉就变了,以前看题很容易,现在觉得不对。
现在背书一个字都不准错……在老师同学帮助下,还行,也不当回事。
高考考得不好,在青岛上大学,学的专业不喜欢。
现在要考英语证,但是很害怕。
英语过八级也很少有人考过。
片段三:(第三次和一个女生一起来)10月17日咨询师:为什么每次都和别人一起来访者:我不敢出门,怕控制不住自己,想往汽车上撞,身体不听话……咨询师:你用一幅画描述你的心情来访者:我感觉在一个海边,傍晚六点左右,太阳慢慢落下,我感觉孤独、害怕,感觉礁石后面有不知道什么的可怕的东西。
曾奇峰精神分析网络课程学习笔记
曾奇峰精神分析网络课程学习笔记——第1-6讲曾奇峰老师的精神分析网络课程让我深有受益匪浅,不虚此行的感慨。
很多疑惑突然间变得清晰起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为什么而活着?生命是最美好的馈赠,我以全力以赴回报生命。
让我们一起走进曾奇峰精神分析网络课程,一起走向心灵深处,走进宇宙世界中一片古老而崭新的领域——序你不知道的自己每个人都是半成品。
——所以才有这缤纷的人性世界。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接纳不完美的我。
人是大自然的创造物,是无数先祖的传承。
爱人之所爱,恨人之所恨。
心甘情愿做人。
接受作为人的现状,具有人的情感和人的关系。
用深度心理学来认识自己和他人。
恨源于爱。
缺什么就需要补什么。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在人的天性之上,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研究一个人在早年跟父母的关系中是如何形成人格以及早年形成的人格在成年后的影响。
两个人的关系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是另一个人教会的。
跟其他人在一起的感受他教会了我们什么。
每一个人从出生到现在都需要学会很多自我保护机制,应对这个冷暖不定的环境。
有效的保护机制让生命得以存活。
精神分析的价值在于:它是一门育儿学,又是一门人格鉴赏学。
精神分析人的本质:力比多,攻击性,自恋,关系——四个轮子驱动。
路断人稀。
站在更大范围内,到底谁是正常的?父母亲是什么人比怎么做更重要。
——科胡特。
人格品质。
抑郁是自我边界不清:我没有办法使用好的办法来保护自己,任何风吹雨打都会直接攻击内心。
爱情定律,想念某一个人的时候变得抑郁肯定是爱了。
抑郁性人格是自恋的典型倾向。
抑郁是攻击性与力比多的压抑。
强迫症,是通过仪式隔离情感。
洗手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象征性的通过洗手洗掉道德性的肮脏。
可是道德的堕落是不可以被洗掉的。
超我是怎么惩罚自己的。
焦虑,原始的焦虑,害怕有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害怕自身破碎;担心得病;担心边界被突破。
幻想妈妈突然不见了。
原始焦虑。
害怕突然死掉;另一种是成熟的焦虑,考试焦虑症,害怕丧失客体。
060703曾奇峰讲自我防御机制
曾奇峰讲自我防御机制(2006年7月2日,广东番禺莲花山)今天我跟大家讲的是精神分析里面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叫做:自我防御机制。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公认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学派,有三大思潮:第一个是精神分析,第二个是行为主义,第三个人本主义,另外还有一些治疗方法上面非常有独到的地方,但是体系呢,从理论上来说还是刚才我说的三大思潮几个一脉相承下来的。
我个人觉得在中国搞心理治疗这个行业,三个东西是必须要的,第一个是精神分析,它可以帮助你在理解家庭关系和理解人性上达到比较深的地方;第二个呢是行为主义治疗,因为它在解除症状方面的确有独到的地方;第三个是家庭治疗在中国会有非常多的使用,其他的基本上可以不谈。
学习心理治疗的形式,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三大思潮和家庭治疗等这样的形式。
如果套用(林?)的说法,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
大路是什么呢,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学派,另外精神分析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发现的探索自身内心世界的最好的工具。
南京有个教了20年心理治疗的教授,他说:曾医生,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是从文革出来的,我听到你用到最,我就觉得有问题.,当然他说的也是对的,我需要把这句话用两点强调一下。
第一条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丝毫不怀疑我们的后代会高于我们的智慧,发明更好的东西,但是到目前为止确实没有比精神分析更好的工具了,比如说对文化的反省,五四后反省了那么长的时间,为什么还会出现那么长时间的内战和内乱?因为我们在反省我们的文化的时候没有一个好的工具,因为好长时间我在看文艺作品的时候,我首先看电影评论的时候我首先看用什么样的工具,如果他使用的是一个很差的工具的话,它能达到的深度可能就是很差的,但是如果用精神分析这样的工具,那么它的深度可能会不一样。
第二个,精神分析不是哲学,不是信仰,不能作为宗教,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说白了它就是一把外科手术刀,或者是一种治疗的药物,它没有形而上的意义。
有很多人喜欢精神分析喜欢到把它当成宗教信仰的程度,这个我觉得稍微过了一点。
心理治疗师曾奇峰语录
心理治疗师曾奇峰语录1.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2.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
3.心理治疗不是治疗一个人,而是治疗一个家族链。
4.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天然的心理治疗师。
5.逆反心理是父母亲的问题而非孩子。
6.催眠是给治疗者以暗示,精神分析是挖掘潜意识的东西。
7.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使西方国家集体意识发作率降低。
8.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如果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
9.精神分析可改为育儿学。
10.精神分析揭示了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残杀的关系。
11.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心世界向外投射的结果,而他的内心世界又是在早年的时候与其父母亲的关系中形成的。
12.人在六岁之前形成人格,六岁之后的经历是六岁前的强迫性重复。
13.移情就是一个人把他早年与父母亲的关系转移到与咨询师的关系上来。
14 .弗洛伊德是把神经症变为移情神经症进行治疗,而自恋性人格障碍不能移情,所以不能用精神分析进行治疗。
15.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16.永远不分析别人,只说自己的感觉。
17.越是本能的越可靠。
18.女人让自己漂亮是吸引男人的,女人让自己皮下脂肪增厚是准备生孩子的,女人让自己肥胖是对性的拒绝。
19.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20.贫穷的实质是受虐。
21.一个人早年的时候不被人喜欢,就在后来勾引别人不喜欢自己。
22.父母对孩子不好,孩子就越来越离不开父母。
23.移情是过去的重复,是时间上的错误。
24.高考焦虑不是怕考不好而是怕考好,是害怕成功。
25.胃溃疡是内心有孤独和依赖的冲突,是“吃不消了”。
26.晕车船是因为控制性过高。
27.哮喘是内心孤独和依赖的严重冲突。
28.鼻炎是家庭控制太强。
29.乳腺癌是因为与妈妈关系不好,是对妈妈的报复。
30.在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起了很大作用。
31.回避自己的很多想法,可能是成病的原因。
曾奇峰先生的FONT六个忠告FONT
曾奇峰先生的?/FONT>六个忠告?/FONT>一、这个世界,他人,还有我们自己,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不知道的理解他人的困难自不消说,即使我们本身的事情,有许多也是我们自己都不容易知道的。
人们往往都喜欢相信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想、这样感觉和行动,但精神分析却坚持说,我们所想、所感觉、所做的事,有许多时候是我们所不知道、不理解的,它们受着潜意识的指挥和控制。
比如(这也是曾老师在讲课中讲到的事例),做父母的拼命督促孩子刻苦学习,不厌其烦的给孩子讲学不好将来没有工作云云,以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更加不好,还产生了诸如强迫等神经症的症状。
表面上看,做父母的是希望孩子好,但他们的真实思想是害怕孩子将来学不好,考不上好大学,自己没有面子,满足不了自己的虚荣心。
是做父母的不愿意承受失败的焦虑,就借督促孩子学习,将这种焦虑推卸给了孩子。
这是?/FONT>虽曰爱之,实则害之?/FONT>的典型事例。
要了解自己的内心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文明和社会的要求下,我们必然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当内心的想法与这些规则冲突时,我们习惯上的做法是将其压抑下去,以致后来连自己也不认识或不承认了。
一个人见了异性脸红,不自在,他(她)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内心里对异性产生了爱慕之情。
一位女性,总是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心,虽经过观察、考验并无实据,但却摆脱不了这种想法,实际上是她自己对某位丈夫以外的男性有强烈的爱慕,内心接受和抵抗两种情感的冲突,投射到了丈夫身上。
一位强迫症患者,是摆脱不了对于童年时代性游戏的内疚。
一对婚姻不和的年轻夫妇,潜意识里,女性总有着男方家庭等各方面条件不如自己而产生对丈夫的轻视,而做丈夫的也总有很强的自卑感,他的潜意识里试图通过对妻子全部的征服来摆脱自卑。
于是他们总是争吵不断。
一个年轻女孩,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挥之不去。
她害怕自己的想法,感到不可思议。
她不知道,这是她生活中压力过大而在潜意识里想逃避的象征性的表达。
曾奇峰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说到“精神分析”你会想到谁?不用说,一定是弗洛伊德、荣格之类的大师吧。
稍微了解心理学的读者,可能还会想到这一对亲密的伙伴还为着各自所信仰的理论而反目吧!事实上,当今不仅精神分析之间的差别小了,甚至,学派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小了。
正如曾奇峰老师讲的:“我本人使用的一些精神分析技术,被一些超级聪明的同行看成是行为主义的。
”学习心理学的人,不会不知道“曾奇峰”这个名字。
他就像我国心理学行业的超级明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粉丝”加入到心理学这个日渐红火的队伍。
曾奇峰所著《你不知道的自己》已经成为心理学爱好者和从业者的初级科普。
心理医生这个行业,正成为社会日益追捧的对象,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感到好奇。
资深的心理医生,不用药物,只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可以进入中产阶级行列。
身处不断变化的时代,社会发展的压力使人们越来越难以找到自我。
焦虑、烦躁、愤怒、失落、紧张、恐惧等情绪在无形中蔓延,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日渐渐凸显,这已经成为困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主要问题。
如何摆脱焦虑、烦躁、愤怒、失落、紧张、恐惧的心理问题,如何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你不知道的自己》里面的文章,就像他们做治疗一样,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个性特点、处事风格等。
《你不知道的自己》是资深治疗师所写的手记、随笔、杂文和小说等。
曾奇峰,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1998年)。
首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
第二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中方教员。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在北京举办的精神分析培训项目中方教员。
曾在德国精神卫生机构进修两年,卫生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秘书长,德中心理治疗院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精神医学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心理治疗师协会首任会长。
湖北省劳动厅心理咨询师资格评审专家组成员,曾在多种心理治疗杂志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多次在世界性心理治疗大会上宣读论文,在多种心理学普及读物上发表科普文章百余篇。
家庭中的定海神针 曾奇峰 (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
齐天大圣孙悟空当年为了找一件好用的兵器,去了东海龙宫,龙王给了他很多兵器让他挑选,他都不满意,最后只好拿出了定海神针。
孙悟空对这根针“一见钟情”,龙王虽百般不愿意,但最后定海神针还是变成了孙悟空手中的如意金箍棒。
龙王斗不过孙悟空,只好到玉皇大帝那里告状,他说,自从孙猴子拿走了他的镇海之宝后,龙宫里便恶浪淘天,整个东海一刻也不得安宁。
在每一个家庭里,也有一根类似于定海神针的“定家神针”,这跟“针”就是夫妻关系。
以下我们就通过一个实例,来看看这根“针”的作用,以及没有这根“针”或者说这根“针”失效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一般来说,到我的心理咨询室咨询的是咨客一个人,我也更擅长一对一的咨询。
但是,如果是年龄很小的咨客,父母就会跟着一起来。
这天来到我的咨询室的,却不是一家三口,而是一家五口,我不得不从别的地方再搬一把椅子来。
搬椅子的时候我就想,这个家庭的结构可能有点问题。
大家都坐下来,五人中年轻一点的女性作了介绍:她父母(孩子的外公外婆)、她丈夫D先生和八岁的儿子阿强。
来咨询的原因,是因为孩子最近在学校出了一系列问题。
然后她详细地谈了孩子的情况。
她说,阿强从小就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完全安静不下来,总是动,还经常跟别的孩子打架,几乎每次打架都是他先动手。
上小学后,有一段时间要稍微好一点,但最近半年又开始犯老毛病,甚至有点变本加厉,上课总找其他同学讲话,有时候还无故突然大声尖叫,把教室的人都吓一跳,他却很高兴;老师批评他,从来都不服气,跟老师顶嘴;在家里就更不听话,不做家庭作业,故意把家里的很多东西都弄坏,脾气暴躁,有时候还对外公外婆动手动脚。
老师找家长谈了几次,最后都认为应该找找心理医生了。
在D夫人介绍情况的时候,阿强没有闲着,先是摆弄我的一个盆景,摘了几片叶子丢在地上;然后玩我办公桌上的文具,用定书机把桌上的一本病例定了起来;在他打开我的抽屉,准备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的时候,D先生愤怒地吼了一声:别动!他才悻悻地关上了抽屉。
初心不改,实干笃行——记中国顶级心理学专家曾奇峰
初心不改,实干笃行——记中国顶级心理学专家曾奇峰他是中国心理学理论研究界的泰斗,曾出版多部心理学著作,为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国内权威心理治疗专家,拥有35年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经验,独创的“曾氏精神分析”解决了数十万患者的心理障碍;他是心理治疗科技创新方面的科研专家,自主研发出多项极具技术突破性和重大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创造出巨大的贡献;他还是一位孜孜不倦的教育园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培养出大量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优秀人才,为行业发展汇聚了强大的人才资源优势……他就是我国被誉为“精神分析播种机”的顶级心理学专家曾奇峰。
把心理学理论研究做实做深做透“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心理学理论研究是心理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人类心理活动的研究与分析,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为心理治疗行业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在曾奇峰看来,心理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心理学的治疗实践提供了基础,通过对人类情感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调节机制,从而为心理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例如,通过对人类恐惧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恐惧症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并且可以针对这些原因和机制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通过对人类情感调节机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正是由于心理学理论研究对于心理学发展及整个心理治疗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曾奇峰多年来从心理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并出版了《曾奇峰的心理课》《幻想即现实》《灵动的咨询》《适度的防御》《隐秘的人格》《你不知道的自己》等一系列心理学著作,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其中,《曾奇峰的心理课》主要介绍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让读者了解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曾奇峰语录
曾奇峰语录导读:本文是关于曾奇峰语录,希望能帮助到您!曾奇峰语录1、要求一个人过快改变,无异于对其使用暴力。
快速的改变是虚幻的,甚至会隐藏更大的危险。
2、在婚姻这种极其特殊的关系中,真的可以互相把对方要么制造成天使,要么制造成魔鬼。
3、学习爱和被爱,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
4、我们是人,我们都注定要带着人的全部的优点和弱点活着,可以不必为自己的优缺点过分地喜悦或者悲伤。
5、规则本来是应该为人类的幸福服务的,但遗憾的是,人类经常会把规则看得比人类自己都重要。
6、如果是妈妈过多的说了算,对孩子来说很危险;如果你不让爸爸参与到孩子教育中,你的孩子会得病。
7、夫妻间的争吵是一种性压抑的表现。
通过把亲密关系,变成对双方都有压力的关系,来惩罚自己的欲望。
8、温和的语言不会激活人的保护本能能够更好地渗透到他人心中,并产生所希望的影响。
9、有一种说法,说看多了心理类书籍会越陷越深,因为想得越深越细,反而会有更多的毛病。
——深思细想之后,可以获得真正的心灵的自由。
10、富于活力的、有创造性的外在活动之后的真正的疲乏,可以直接导致健康的体魄,还可以提升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
11、精神分析是关于一门关于时间的学问。
现在做的事情,是要改变过去事情的结果。
12、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紧密最珍贵的感情,但因其基于血缘的和婚姻的坚固基础,所以有时会使处于其中的人过于有恃无恐而为所欲为,后果就是带给亲人和自己以伤害。
13、在他人犯了错误,并对自己造成伤害的时候,一般人的做法就是把自己的难受通过指责犯错的人转嫁出去。
14、如果你碰巧在周围的人帮助下,变成了把学习当成享受的人,那你也许就是最幸福的人。
15、好的父母的条件就是:能够忍受孩子长大所导致的自己被抛弃的感觉。
孩子的长大,意味着离父母越来越远。
16、作为心理医生,目睹了太多的亲情框架内的迫害与被害、施虐与受虐,而最令人难过的是,在这样相互拼杀的关系中的当事人,还误以为他们是在相互爱着。
曾奇峰精分笔记
曾奇峰精分笔记一、精分是什么移情反移情自我防御机制1、它研究一个人在早年跟父母亲的关系中间是怎么样形成他的人格,以及早年的关系形成的这个人格,对他成年以后有什么影响;2、在两个人的关系中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部分是由另外一个人教会的。
比如说我如果见到一个人觉得紧张,这个紧张的一部分来自于,另外一个人使我紧张。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利用我们跟其他人在一起的感受,来了解这个人对我们干了什么?以及他人际交往的模式是什么?我的那个感受,就是所谓的反移情;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自我保护系统------自我防御机制(阻抗)3、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一直到现在,都需要学会很多的自我保护机制。
在这样一个冷暖不定,大自然随时对我们有敌意的世界,我们如果没有自我保护机制的话,就不能够活下来。
那些不能在心理上有效保护自己的人,已经到另外一个世界上去了。
4、移情研究一个人早年跟父母亲的关系,以及早年关系的形成的人格对成年的影响。
精神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如何保护自己。
我个人最看重精神分析价值是,它可以是一门育儿学。
另一些价值是,我首选人格鉴赏学,就是如何鉴赏一个人的人格。
二、核心人格的形成知识要点:1⃣精神分析就讲四种东西:攻击性,力比多,自恋,关系。
2⃣弗洛伊德的主要贡献:内驱力理论(1)力比多的满足(2)攻击驱力的满足以及攻击驱力的需要人活着的动力来自于两个内驱力力比多:即性驱力。
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
泛指一切与创造、愉快、亲密、温暖⋯⋯等美好的感觉攻击驱力:即攻击性。
是指具有对他人有意挑衅、侵犯或对事物有意损毁、破坏等心理倾向和行为。
泛指竞争、追求卓越、自我攻击、毁坏他人、破坏社会⋯⋯。
沙利文,古典精分和现代精分的分界曾奇峰属于现代的客体关系理论学派他认为精神分析的价值:育儿学+人格鉴赏学精神分析说的最多的是潜意识人活着,就是靠这四个轮子驱动的。
科胡特说,父母亲是代表人,比他们做什么更重要。
曾奇峰精分问答
一,与父母的关系:我们学习精神分析,最初都会觉得,我们学习了,然后能够马上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精神分析无形当中成为了我们拯救关系的某种意义上的救命草。
但实际上,当我们越来越深入的学习精神分析之后,会发现,真正的救命草是在自己的手上。
在你的问题中,似乎你给你的父母了一个诊断,就是神经症水平或者人格障碍水平,这样的一个诊断,实际上是可以理解为,本身对于你自身来讲就是潜意识里面的一个限定,意思是,父母是这样的心理水平,从俄狄浦斯的角度来讲,自己就很难去突破父母的人格高度。
所以说与其说,这个诊断是给到父母的,不如说同时也是你和父母关系更加紧密的另一个理由精神分析讲,一个人,三岁已经是很老的年龄了,我们的核心人格也在三岁之前已经形成,而后面在我们人格上叠加的东西更多的是像滚雪球一样。
做正加分或者是负加分。
所以,当成年之后,我们通过接触不同的人,或者像我们一样,学习精神分析,对我们的内在有了更多的了解,人际关系开始变得灵活松动。
这都是给我们人格做正加分的地方。
但如果回答原生家庭,还是和真实父母相处痛苦,那么有可能,在这样的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你将父母固定在了3岁之前,也就是,在你眼前的真实父母或许是你已经内化了的3岁之前的那个父母。
因为只要是人,随着时间的叠加,都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不论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时间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同时也没有人能够在实践的长河里不变,所以当你感受到和你的父母相处仍然吃力的时候,实际上,你投射了一部分内在父母到真实父母的身上,然后用3岁的自己和现在的父母打交道。
也就是我们说到的在你的父母面前,你退行到了小时候,那么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其他人际关系中,你感觉到你松动了,但是你在和你父母打交道的时候,仍然吃力,因为一个是成年的你自己,而一个是童年期的你自己。
那最后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想说一点的是,对于@吴宁你对父母的感觉,实际上也是给到父母的一个礼物,因为,你在你父母身上施加了一个魔法,让他们永不老去。
把自己和别人分开_曾奇峰
卷首语把自己和别人分开□文/曾奇峰人生如棋。
棋盘上的胜与负、荣与辱、喜与悲,的确是人生或亮或暗色彩的折射。
假如我们把目光放到棋盘之外,设想一下,如果有一些人在看棋,情况会怎样。
观棋不语的真君子,当然也是有的,但喜欢支招的人也不会没有。
有一些人,自己不愿下棋,就只想看棋,还喜欢出主意,作评论。
对于下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处境。
如果支招的人支的是一个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臭招,你当然可以不照他的去做,但是,你会想这样可能会得罪他;如果支的是一个好招,也会有问题,因为照他的做了,那是你下棋还是他下棋?最后是你赢还是他赢?总之,在有多嘴的人在旁边的时候,你的棋会下得一塌糊涂,结果不管是输是赢,你都会觉得难受。
我们再进一步设想,如果有一个人总是在很多人支招的环境中下棋,突然有一天,那些人都不见了,他需要独自一个人面对对手,会怎么样?可能的结果之一是,他走每一步棋之后都想,如果别人看到我这样走,是不是会说我走错了呢?我们说,这样的情形是他把别人装进了自己的心里,把别人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当成了自己行为的评判者,很多的时候,甚至是最高的评判者。
这种情形,就更像是人生了。
人是社会的产物,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人群中,完全不顾及别人的看法,那也会有问题。
但是,对更多的人来说,问题恰恰在于过分顾及他人的看法。
一切他自己的事,小到表情、衣着、购物,大到职业、择友、信念等等,他都会不自觉地想,别人会不会批评我或者笑话我?这样的想法如影随形,像一张无形的巨网,把人束缚得难以动弹。
一个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过多指责的人,或者说被别人过多地“支招”的人,容易变成一个过分在乎别人看法的人。
不过,成长的过程,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
没有人能使时光倒流,没有人能改变过去。
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现在和将来。
改变的办法是,把心里的别人认出来,然后把自己和别人分开。
棋是自己在下,人生的路是自己在走,别人的话可以听听,但一切与自己有关的事,自己都应该是最高评判者。
曾奇峰:跟什么样的人结婚才会幸福?
才 跟 文 你 好
· 曾 奇
对 面
多 人
峰坐 抱
会
什
精 神 科
的 这
怨 社
副 主 任
个 人
交 圈
幸
么
医 师 ·
值 不
单 一
武 汉 中
值 得
狭 窄
福
样
德 心 理
交 往
, 所
医 院 创
下 去
以 结
?
始 人
, 是
婚 只
的 人
编 辑 · 吴 君
否 能 够 托 付 终 身 呢 何 才
结 婚
能
够
判
断
89 May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理不健康的人应该先治病 如果你想要拥有一个幸福的婚姻,你就 得跟有感情的人结婚。但光有感情还不够,你这个他或者她还得是心理健康的 人,有了这个基础,后面的一切就好办了。首先你们俩有感情基础,其次双方 心理健康,这样一来,就能够有好的沟通、好的交流,模式不对时可以随时调 节改变,那就不用在婚姻中途变轨、停车、换人了。
●什么样的人是心理健康的呢? 美满婚姻的基础是:找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结婚。心理健康的人什么样?有 5条标准供大家参考。 第一,看问题、评价事物基本上符合客观实际。也就是说他观察分析问 题、认识问题的方法、态度都比较符合实际。 第二,情绪反应适度。有高兴的事就高兴、有生气的事就生气,同时他 高兴和生气都不过头。不管是有了高兴事还是生气事,过一段时间就能恢复平 静,这就比较好,不走极端。 第三,意志坚强。这人说要干点什么事,他有目标,有计划,遇到困难也 不低头、不退缩、不犹豫,还接着继续努力,这就比较健康。 第四,人格健全。所谓人格,就是一个人的个性,脾气秉性,跟我们平 时所说的“你别侮辱我人格”不是一个概念。应该不是特别外向也不是特别内 向;不是特急脾气也不是特慢性子;既不是沉默寡言,也不是滔滔不绝、口若 悬河地讲话;性格比较协调、中和,这个人就比较健康。 第五,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健康的人通常是受欢迎的人,可以通过他的 朋友圈子或者他接触过的人了解一下,这人怎么样。如果说这人挺好,善解人 意,善于跟人沟通交流,这样的人一般就心理健康。 其实这五点要都做到也不太容易,只要大部分都做到了,这人就可以了。
曾奇峰谁是家庭的遮风挡雨人
曾奇峰:谁是家庭的遮风挡雨人从物质的层面来看,家就是由几堵墙、几个天花板围成的一个空间,风霜雪雨阻挡在这个空间之外,身处其中的人都觉得安全和温暖;从心理的层面来说,家庭是每一个家庭成员躲避外界压力的地方,尤其对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灵还过于弱小,无力抵御各种外界压力,所以家或者说家中的成年人对他们来说,就是帮着他们抵挡压力以便能够健康成长的万里长城。
举个例子,如果有歹徒闯入家中,理所当然地就应该是父母挺身而出,直接面对歹徒的威胁,而把孩子挡在他们身后,使孩子免受伤害。
相信几乎百分之百的父母实际上也会这样做。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父母会对孩子说,你去把歹徒赶出去。
因为这样做不仅达不到驱除歹徒的目的,而且他们自己都会觉得这样做简直就是伤天害理。
但是,如果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歹徒”给家庭制造了压力,或者说如果是来自外界的心理压力给家庭或孩子制造了恐慌和威胁,那很多父母的处理方式就有些问题了。
他们往往在自己都无法面对的那些压力的情况下,把孩子推到第一线去面对“腥风血雨”,最后不仅达不到他们希望的效果,反而使得孩子的心灵破碎,“遍体鳞伤”。
作为心理医生,实在见到了太多的逼迫孩子“上前线”,而自己却躲在孩子身后只管吆喝的父母,当然,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如何地不合理,他们还是能够勇敢地改变自己的。
以下是比较典型的一例。
这是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
父亲叶先生是机关干部,母亲刘女士是一家企业的财务人员,他们的儿子叫涛涛。
涛涛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整个小学阶段,他总是可以保持班上前几名的好成绩。
但他有个毛病,就是贪玩。
下课玩倒也罢了,但他上课也玩,比如玩小玩具,或者跟邻座的同学动手动脚,等等。
好在他的历任班主任都有点“以成败论英雄”,看在他成绩还不错的份上,对他总是网开一面,只要不是太离谱,也就不怎么深究。
有一任班主任甚至曾说:他啥都懂了,还让他听课,那不是把他当傻瓜吗?他可不傻。
涛涛的父母每次去开家长会,班主任都要说上一句:你家的孩子太调皮了,可能比较适合在美国上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奇峰心理咨询中心微博摘录
1. 一个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多的指责的人,或说被别人过多地“支招”的人,容易变成一个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的人。
不过,成长的过程,那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了。
没有人能使时光倒流。
现在我们能改变的是,把心里的别人认出来,然后把自己和别人分开。
2. 不要过分相信“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之类的话,很多人就是小时候缺乏表扬,长大之后一点信心就没有,进步从何谈起,如果他做得好,要及时表扬。
如果他做错了,温柔而坚决地指出来。
态度不温柔不行,不温柔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伤害或反抗情绪,不坚决也不行,不坚决就不能把边界清楚地告诉他。
3. 成人需要重新学习孩子的游戏精神。
或者说学习孩子不把世间万事万物分类成游戏和非游戏。
一切皆游戏:工作、生活、爱情、婚姻。
也许成人在说到游戏的时候会有不严肃的事情,但不要忘记,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游戏可是天下最严肃的事情。
把游戏看得不再严肃,是成人的疾病。
4. 为什么每个人都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因为,在婴儿时期,如果我们饿了、渴了或害怕了,只有在父母亲注意到这件事的时候,我们才会有吃的、喝的,才会获得安慰。
成年之后,现实的那些需要我们可以自我满足,但对“被注意”的需要却嵌入了内心深处,依然还会支配我们的欲望和言行。
5. 在一次心理咨询培训班上,老师让一位平时给人很绅士印象的学员当着大家的面做一件“坏事”。
大家等了好长时间,这位“绅士”都没做。
最后被逼急了,他冲过去从桌子上拿起一个烟灰缸,用力摔在地上,口里还说了一句脏话。
大家热烈鼓掌。
后来问他的感觉,他说,感觉很刺激,也很畅快。
6. 如果一个人被他人过度期望,他就变成了他人期望的奴隶,他活着的目标,只不过是满足他人的期望而已。
怎样才能知道期望得过度了呢,很简单,问一
问被期望的人的感受就知道了。
但遗憾的是,如此简单的事情,却有很多人没有去做。
7. 一位成年男人问我:我从小就懒,爸爸、妈妈、老师说了我几十年,就是改不掉,你说怎么办。
我笑了笑说,其实你很勤快啊,你几十年坚韧不拔地维持懒惰,真的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很多的能量;或者说,你一直都在勤快地懒惰着;而且如果有一天你变得不懒了,那不是“背叛”了爸爸、妈妈、老师对你的评语,
8. 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有时候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太把别人当回事。
以涌泉对滴水,看起来是成千上万倍地回报别人当年的付出,使别人“受益”,实际上却是在找回当年失去的尊严。
甚至有这样的暗示:你当年之所以帮我,不过是为了以后得到千万倍的偿还,那好,我现在就给你。
这显然是对施恩者动机的恶意贬低。
9. 拥有生命的代价,就是要忍受生命的局限性。
仔细想来,对每个个体来说,生命就是在一个小小的三角形平台上的自由之舞,名为自由之舞,其实却并不自由。
构成这个三角舞台的三个点是:出生、死亡和父母。
出生之前无边无际的黑暗的重点,也是生命的起点,在任何意义上,也是死亡的起点。
连接出生和死亡的那条线,构成了三角舞台不可撼动的那条边,对于寿者(《金刚经》语,意为拥有有限生命者)来说,这条边长一点或短一点,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因为它只会是线段,而不会是射线。
10. 一位妻子向我抱怨她的丈夫每个周末都以累为名拒绝任何外出活动,整天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话都懒得说。
她问我该怎么办,我当着她丈夫的面回答说:你丈夫在用这种方式向你表示,他需要照顾;以后在他躺在沙发上的时候,你就固定地做3件事,帮他调好他想看的电视频道、给他盖上被子和端上一杯绿茶。
11. 一个50岁男人说,我看到报纸上说抽烟有害健康,就把烟戒了;报纸山又说喝酒有害健康,我就把酒戒了;报纸上又说,做爱有害健康,TMD,我把报纸戒
了。
逆反心理总是跟控制联系在一起。
控制迟早会触及一个人的底线,所以迟早会激起这个人朝与控制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使控制失败。
12. 一个故事:某人在知道地球是圆的之后,就每天反复地对他见到的每一个人说,地球是圆的。
不久,这个人被强行送到精神病院。
事实上,我们经常会碰到永远说着正确的话并且不断重复那些话的人,比如领导对下级、父母对孩子等。
遗憾的是,这些人由于某种原因而没有送去治疗。
13. 10个人在一个圆桌旁吃饭,2个小时吃下来,各自回家。
说不定对桌子上的某一个人,你可能在一年之后还想得起来,还想得起他的笑容、他说过的话甚至他衬衣的颜色。
从专业角度我们可以认为,这个人在性格上有一种能力,即“教会”别人记住他。
当然你10年后还记得他,那说明你爱上他了,嘿嘿,开个玩笑。
14. 辛勤劳作之后,有疲惫感,这是很正常的反应。
但是,在没有确定疾病的前提下,没做什么事情,或者是做了很少的事情,就有精神和身体上的巨大疲惫感,那就是问题了。
15. 曾经牙痛过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那颗遥遥欲坠的牙齿,如果你不去碰它,它是不会痛的。
但是,你却不会不去碰它:用舌头顶它,从而感受到它的疼痛,是这颗痛牙脱落之前你会反复做的事情。
这种重复制造痛苦的现象,我们称为“对痛苦成瘾”。
越是年幼时经受的痛苦,越容易在将来的日子里被重复,因为这些痛苦会渗透在一个人的人格层面,在不容易被探测的深度潜藏着,持续而坚韧地寻找着表达的机会。
16. 精神分析治疗,给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回味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的机会。
则会是
一个不可能快、也不需要快的事情。
这是一个通向自己心灵幽深的旅程,每一步的跨越都会有惊人的风景,所以每一步的慌乱都可能导致不可弥补的错过。
17. 游戏与学习如何抉择,我觉得,我们的孩子都那么聪明,同时做好两件事根本就不是问题。
如果他们因为玩游戏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的严厉指责,而他们心里又想去玩,那他们就要在学习和游戏之外做很多事情——撒谎、吵架、担心被发现、承受惩罚等,这样难免会手忙脚乱,结果是一件事都没做好。
18. 从深层动机来看,过度热衷于减肥,可能是潜意识拒绝成长的表现。
对女性来说生理上的成长标志是第二性征的出现。
其重要部分之一就是皮下脂肪增厚,这是为成年后受孕、生育所做的物质上的准备。
一个女孩如果不希望自己丰满,可以被理解为拒绝出现第二性征,也可以进一步被理解为不愿意成为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