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上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93b8f5360cba1aa911da06.png)
3 雨 的 四 季
知识积累 1.miǎo lì qí 苞 灌 谧 2.(1)D C (2)A 3.(1)记叙 (2)描写 (3)议论
阅读理解 (一)1.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 (热 爱)
和对人生 (生命)的追求. 2.春天的雨清新而纯净,夏天 的 雨 热 烈
而粗犷,秋天的雨端庄而沉静,冬天的雨自 然而平静.
改革的精神.
(一)1.写出了春草的生命力 强,嫩 绿、
10.(1) 具 有 全 局 性、 战 略 性 的 思 想 意
多、柔软的特 点. 写 人 在 草 地 上 的 活 动 和 感 识;(2)具有说 干 就 干、 雷 厉 风 行 的 工 作 作
受在文中起 烘 托 作 用,进 一 步 突 出 了 春 草 的 风; (3) 具 有 不 怕 困 难、 坚 持 改 革 的 决 心;
3.雨留给作者的印象和记忆,永 远 是 美 的;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跃,给感情带来 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雨总是美丽而使人 爱恋的.
(二)4.享受春雨 (喜爱春雨) 5.春雨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 态、不 同 神 情,也会 随 听 雨 者 的 心 情 演 绎 不 同 的 内 涵; 它滋润了万物,点燃生命的期待与呼唤;春 雨萌生 了 绿 色,舒 展 了 生 命,让 万 物 充 满 生机. 6.示 例 一: 我 更 喜 欢 选 文 中 的 这 个 句 子,它不仅形象地说出了春雨的轻、柔、细 的特点,并给人朦胧的梦幻感,有诗一般的 意趣.示例 二: 我 更 喜 欢 «春» 中 的 这 个 句 子,因为它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春雨的 “细 、 密 、 多 、 闪 亮 ” 等 特 点 . 7.(第 ③ 段 让 我 们 感 受 到) 春 雨 与 大 自 然亲密接触的 惬 意 与 舒 畅 (第 ④ 段 让 我 们 感受到)春雨的 宝 贵,对 乡 间 万 物 的 滋 润, 生命的律动 8.语言生动优美,饱含感 情.结 合 具 体 句子赏析略. 表达应用 1.示例: 成 语: 风 调 雨 顺、 风 雨 交 加、 血 雨 腥 风 、 未 雨 绸 缪 . (任 选 两 个 )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口技》同步练习及答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口技》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19831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c.png)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口技》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第6课《口技》同步训练【语言积累】1、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是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俄而百千人大呼,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千齐作。
3于是来宾无不变色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下列各句中“坐”的含义。
1满坐寂然《口技》____________ 2到则披草而坐《始得西山宴游记》3但坐观罗敷《陌上桑》_________4这座大楼是坐北朝南的__________3、说出下列各句中“于是”的含义。
1于是来宾无不变色离席《口技》__________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 3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______________4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_________________5大家一激励,我于是复原了信念___________4、“不能名其一处也”中的“名”是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在这里是“说出”的意思,你知道文言文中还有哪些词类活用现象吗,并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理解】5、翻译文言文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信”和“达”,也就是精确和通顺。
说说你对下列各句的理解。
1来宾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______________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___6、“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27份)_9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27份)_9](https://img.taocdn.com/s3/m/29fd2bb4998fcc22bdd10d38.png)
第20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同步训练积累运用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裸露( )戈壁( ) 栖息( ) 无垠( ) 罗布泊(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盲目增加耕地①水、盲目修建水库②水、盲目掘堤③水、盲目建泵站④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⑤干了。
A抽B.用c.截D.引①处填____ ②处填____ ③处填____ ④处填____ ⑤处填________3.根据上下文填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________,________,岸边________,________。
A.河水丰盈碧波荡漾林木茁壮胡杨丛生B.碧波荡漾河水丰盈胡杨丛生林木茁壮C.河水丰盈碧波荡漾胡杨丛生林木茁壮D.碧波荡漾河水丰盈林木茁壮胡杨丛生4.读下面放学刚进家门的儿子和妈妈的对话,然后回答问题。
儿子:妈妈,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妈妈:不知道。
儿子:今天既是我的生日,又是世界节水日,您怎么给忘了呢?妈妈:①。
儿子:没关系。
我应该谢谢妈妈,②_。
同学们听说我的生日和节水日是同一天,就推举我当了节水员。
从现在开始,我不仅要带头节水,还要监督其他人呢!所以,您可再不能像以前那么浪费水了。
妈妈:我用水大手大脚惯了,一时可改不过来。
再说,这么大个地球,还在乎我浪费的那点水呀!儿子:那可不行。
③,您怎么能例外呢?老师说了,水是生命之源,为了保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每个人都要有很强的节水的意识。
您也不希望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是自己的眼泪吧!妈妈:有那么严重吗?儿子:那当然了,现在地球上水资源减少得可快了,其中家庭用水浪费大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呢!妈妈:既然节水这么重要,妈妈愿意服从你的领导,争当节水模范。
(1)上面①处的横线上应填入得体的一句话是“________ ”。
(2)选出上面②处的横线上应填入的简明连贯的一项是。
( )A.让我有了一个健康的体魄B.让我出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C.让我生活得这么幸福D.让我出生在“世界节水日”这样一个特殊而光荣而不平凡的日子里(3)上面③处的横线上应填入的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一句话是“________ ”。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27份19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27份19](https://img.taocdn.com/s3/m/d39e2e0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0.png)
第2课《安塞腰鼓》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ǐng不惮dàn撺掇chuān蕴藻yùnán晦暗huì 冗杂rǒng戛然jiáé 铮铮zhēn花坞wū霍然huòè 粗犷kuàng作孽niè 屈从qū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真情实意左右逢圆含蓄委婉俯拾即是B.如泣如诉五体头地时过境迁水银泻地C.高谈阔论鸦雀无声抑扬顿挫百变不穷D.屏气凝神奇伟磅薄童趣盎然铿锵激越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叹为观止(极点) 戛然而止(中止) 歌喉遽发(急速,骤然)B.周匝数遍(环绕) 余音绕梁(环绕) 三日不绝 (连续)C.俯拾即是(拣) 雍容博大(文雅大方) 时过境迁(容易)D.人弦俱寂(寂寞) 有戚戚焉(心动的样子) 秀而不媚(妖媚)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_____(a.愉快 b.轻松 c.放下)了,身体也似乎_____(a.膨胀 b.伸展 c.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②我们已经_____(a.点 b.撑 c.摇)开船,在桥石上一_____(a.敲 b.磕 c.撑),_____(a.往 b.倒 c.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③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_____(a.跳跃 b.踊跃 c.跳起)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④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_____(a.隐约 b.模糊c.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_____(a.笼 b.遮 c.罩) 着了。
⑤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_____(a.火热 b.燥热 c.热烈)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_____(a.倾洒 b.闪烁 c.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_____(a.兴奋 b.亢奋 c.振奋)了。
⑥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_____(a.看 b.瞥 c.盼)。
鲁教版七上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
![鲁教版七上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e8501f227916888486d73d.png)
七年级上册练习册配套答案(一)第一单元1社戏1. 怠撺踊葛眷凫2. cuōduïmúdànwǔxǐng3. (1) 翻来覆去地说。
造句略。
(2) 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造句略。
(3) 通常写做“缥缈”或“飘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造句略。
4.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5. 线索是看社戏。
写了戏前波折(开端)、夏夜行船(发展)、船头看戏(发展)、月夜归航(高潮、结局)。
6. 示例:我喜欢六一公公,因为他纯朴善良。
孩子们偷了他的豆,他也不生气,说明他不吝啬;亲自送豆,说明他热情好客;我夸了他一句,他竟感激起来,表现了他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
7. 不离题。
因为《社戏》主要是通过写看戏反映“我”与农民孩子的美好友情,歌颂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
8. 略。
9. 盼望着急轻松扫兴欢畅10. 那夜的戏和豆其实都很平常,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却有了一种别样的美好,因为它们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快乐的童年的美好回忆,表达了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11. 略。
2安塞腰鼓1. 略。
2. 略。
3. (1)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造句略。
(2) 声音突然中止。
造句略。
(3)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造句略。
4. ACBFED5. 示例:“壮阔”“豪放”“火烈”“有力”“惊心动魄”“奇伟磅礴”等。
6. 歌颂了激荡的生命、磅礴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7. 略。
8. 略。
9. 略。
10. 一是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二是运用短句,使文章节奏紧凑;三是运用奇伟的想像,创造出雄浑的意境。
启示略。
3竹影1. (1)藤chãng(2)惬(3)蹲 tÿng cýn cÿ(4)禅(5) piþ2. 丰子恺画散文3. D4. (1) 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院子里的光影越来越暗,由夕阳的金黄变得暗淡了,色泽也由宽广明亮变得越来越阴暗。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27份)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27份)](https://img.taocdn.com/s3/m/bea1ca7cf01dc281e53af0a3.png)
第10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同步训练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重荷.深邃.踌躇..磐.石门槛.为.难流氓.下颏.模.仿头颅.喧嚣.惹.人注目3、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重荷:深邃:踌躇:磐石:愁苦:巴望:锁闭:喧嚣惹人注目:杂乱无章:不见天日: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1、按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结构层次,有好几种不同的结果。
请根据下面的概括进行划分。
然后讨论一下,还有哪些不同的划分。
第一部分:(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写客人敲开贝多芬的家门,来到贝多芬工作的房子,以及女佣对贝多芬的介绍。
第二部分:(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写客人见到了贝多芬。
第三部分:(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写贝多芬下楼以及他和客人的交谈。
第四部分:(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写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以及他对往事的回忆。
2、文章不管是在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上,还是在对他的语言描写上,都表现了他对不幸遭遇的抗争精神。
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答:3、品味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
⑴“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答:⑵“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答;4、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答案1、1—5 6—9 10—24 25—272、“两肩极宽阔,……及命运的担子”,“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生的意志。
”这些外貌描写都显示了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这句话表现了贝多芬在遭到失聪的打击后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了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3、⑴这是一个比喻。
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27份)3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27份)3](https://img.taocdn.com/s3/m/0809956f336c1eb91a375da2.png)
第24课《枯叶蝴蝶》同步训练课内阅读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
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枯黄的,()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
()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
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
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装假作伪这一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
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
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蝶。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
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对的绝灭了。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和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
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蝶,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练习1.把下列关联词语恰当地填入文章的括号中。
因为但是因此不是……而是……2.仔细读文章中打有横线的句子,解释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1)特技:(2)行径:3.判断。
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1)“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说它“最珍贵”是因为:A.它美丽。
()B.它像枯叶。
()C.它美丽,阖起翅膀像枯叶。
()(2)“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
”①“这样做”指的是:A.第3自然段的内容。
()B.第4自然段的内容。
7-13课答案 语文 鲁教版配套练习册答案
![7-13课答案 语文 鲁教版配套练习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59b6c73186bceb19e8bba8.png)
10、(1)两者描写的角度不同,《放风筝》一文开头运用比喻的写作手法,指恶劣的社会环境,而《风筝》一文开头描写了北京的自然环境,为下文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
(2)象征着人,即思想。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就像放风筝,风筝高飞低舞都与人切切相关。
(3)有相通之处,即风筝和风筝的放飞都寄托着儿童对未来的美好事物的向往.只不过一个对教育儿童而言,一个对人生开始而言.(4)因为风筝王不追求所谓的功利,即更多的金钱和更多的女人,他追求理想,即放飞的更高更远更好看,所以更美。
10、随手、告诫;11、父亲对“我”有的事不管;12、父亲要“我”递东西时把捏手的一边给对方;父亲要“我”轻关房门;13、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要替他人着想;10、散步10、主要是指贵之君变得懂事了,同时,中村夫妇也从这“偶然的疏忽”中,懂得了应如何教育子女。
11、(1)贵之君的母亲每天为儿子准备丰盛的饭菜。
(2)中村虽然吃腻了大马哈鱼,但想到可节约开支,为了儿女,也吃得挺有滋味。
(3)中村小时候,他母亲有时也烧海苔铺饭给他吃。
这些说明家长对孩子都充满爱心,宁肯自己吃苦,却要尽可能让孩子生活得好。
12、可以围绕家庭教育谈自己的认识,如父母不应一味溺爱孩子,围着他们转,使他们养成任性、大把花钱、不尊敬长辈等坏毛病。
从孩子角度讲,不能认为自己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是理所应当的。
9、第一节:“我”立志做船夫开拓新的世界。
第二节:“我”立志做船夫探索自然、改造自然。
第三节:“我”立志做船夫为村民服务,报答祖国母亲养育之恩。
10、本诗表现了“我”甘愿做一名船夫,为探索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村民服务,报答养育自己的母亲、祖国的深恩的思想感情。
11、不能。
“对岸”是诗人追求的目标,要达到理想的对岸,诗人立志从一名普通的船夫做起,甘愿把追求理想对岸的人先送到目的地,同时也实现自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如果改为“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过于直白,缺乏深意和内涵。
12、B10、(1)生命力顽强,朴素天真,不甘寂寞,勇于实现自身价值(2)喜爱。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27份)4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27份)4](https://img.taocdn.com/s3/m/d03518d1cc22bcd127ff0c38.png)
第25课《桃花源记》同步训练[基础知识训练]1.《桃花源记》作者,(朝代)著名诗人。
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渔人甚异.之()②具.答之()③复前行,欲穷.其林()④欣然规.往()⑤诣.太守()⑥未果.,寻病终()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古义:今义: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缘:②俨然: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②林尽水源: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1 2 38.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A 比喻B 夸张C 借代D 对比9.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10.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探究拓展训练]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27份)2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27份)2](https://img.taocdn.com/s3/m/65522c5ef242336c1eb95ea2.png)
第23课《死海不死》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含义。
①安然无恙()A.事,B出事 C病 D危险②漂砾.()A瓦片 B碎石 C.石头 D.花岗岩③臭名昭著.() A.特殊 B十分 C.耀眼 D,显著④肆虐.() A虐待 B侵犯 C.残暴 O.侵占⑤不毛.之地() A.草木已毛发 C.皮毛区粗糙(2)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肆虐(ying2) 轻盈(yiny2)点缀(zhui4)月晕(yun4)B葱笼(long2)粼波(lin2)丘墟(xu1)侵袭(qin1)c.干涸(he2)弥漫(ni2)游弋(yi4) 趋势(qu1)D痉挛(jing1 luan2)黏膜(nian1)麻痹(bi4)水俣湾(yu3)(3)找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
A开垦威胁绫纱屡次8家眷沉淀衰竭铁锹C.汲水蹬口覆盖岩隙D.充沛青苔塌陷勃然大恕(4)“赞扬、吹嘘、吹捧”是一组同义词,但感情色彩不同,下列几组词语的感情色彩依次与之相似的是()。
A。
保护庇护袒护B成果结果后果C.团结结合勾结D谨慎慎重拘谨(5)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
______A狄社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俺不死,大惊失色,只好将他们全部释放。
B狄杜大惊失色,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因为他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
C.奴隶们屡俺不死,狄社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大惊失色,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D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二、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1)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_种可以称为“游击战”。
…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2)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3)它的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10米。
()三、课内阅读(-)阅读课文《死海不死》第6自然段。
七年级上册练习册配套答案
![七年级上册练习册配套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a258d376eeaeaad1f3305a.png)
七年级上册练习册配套答案(一)(山东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配套练习册七年级上册主要参考答案及提示第一单元1社戏1. 怠撺踊葛眷凫2. cuōduïmúdànwǔxǐng3. (1) 翻来覆去地说。
造句略。
(2) 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造句略。
(3) 通常写做“缥缈”或“飘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造句略。
4.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5. 线索是看社戏。
写了戏前波折(开端)、夏夜行船(发展)、船头看戏(发展)、月夜归航(高潮、结局)。
6. 示例:我喜欢六一公公,因为他纯朴善良。
孩子们偷了他的豆,他也不生气,说明他不吝啬;亲自送豆,说明他热情好客;我夸了他一句,他竟感激起来,表现了他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
7. 不离题。
因为《社戏》主要是通过写看戏反映“我”与农民孩子的美好友情,歌颂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
8. 略。
9. 盼望着急轻松扫兴欢畅10. 那夜的戏和豆其实都很平常,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却有了一种别样的美好,因为它们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快乐的童年的美好回忆,表达了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11. 略。
2安塞腰鼓1. 略。
2. 略。
3. (1)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造句略。
(2) 声音突然中止。
造句略。
(3)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造句略。
4. ACBFED5. 示例:“壮阔”“豪放”“火烈”“有力”“惊心动魄”“奇伟磅礴”等。
6. 歌颂了激荡的生命、磅礴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7.略。
8. 略。
9. 略。
10. 一是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二是运用短句,使文章节奏紧凑;三是运用奇伟的想像,创造出雄浑的意境。
启示略。
3竹影1. (1)藤chãng(2)惬(3)蹲 tÿng cýn cÿ(4)禅(5) piþ2. 丰子恺画散文3. D4. (1) 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院子里的光影越来越暗,由夕阳的金黄变得暗淡了,色泽也由宽广明亮变得越来越阴暗。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各课练习题(附答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各课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e3402a844769eae009ed52.png)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各课练习题(附答案)第1课《社戏》同步训练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泊位()呼吁()剥豆()豆壳()湖泊()吁气()剥削()地壳() 2.简答。
①小说开头说“我”在平桥村受到“优待”,后又写“我”受到朋友们的“嘲笑”,这矛盾吗?为什么?②在看社戏的过程中,双喜为什么要向“我”解释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③从文中看,社戏看得“我”昏昏欲睡,豆也很普通,可小说最后却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这是为什么? 3.阅读语段,完成下列练习。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
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①甲乙两段景物描写,哪段是写夜船去看戏的?哪段是写看完戏归航的?在文中找出两处依据。
②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③解释文中下面两个词语的含义。
依稀:________________ 夜渔:__________ ______ 阅读《枯枝与鲜花》,完成练习。
(02天津)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
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③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
鲁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大雁归来》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鲁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大雁归来》同步练习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2d1f08ca58da0116d174951.png)
鲁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大雁归来》同步练习及答案初一语文大家学习了很多课文,学习完这些课文的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复习,这样才能把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下面为大家带来鲁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大雁归来》同步练习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好这些内容。
一、基础部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雾霭(ǎi)缄默(jiān)B.曲线(qū)狩猎(shǒu)C.香蒲(p)沼泽(zhǎo)D.雉鸡(zh)黑鹂(l)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融化暄嚷B.邀请凋零C.想像枯燥D.鸭蹼窥探3.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4.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它保持缄默。
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C.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①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七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五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e44aadf90f76c661371a95.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五篇】导语: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以下是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五篇】,仅供大家参考。
《我的老师》答案1、tuì;zhì;bǔ;fén;ōu;wèi;tá;yú;chen;mó2、(1)愿意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这里是调皮、机灵的意思(2)形容心地纯真(3)没有比这个再大3、魏巍;东方;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4、(1)迎;敲(2)音调;音调(3)接近;影响(4)珍宝;纯真5、(1)表示特定称谓(2)表示引用6-7:D;B8、梦中寻师9、“迷迷糊糊”是形容从睡梦之中爬起来,神智还不那么清醒的样子。
“模模糊糊”是形容语言意思不清楚,支吾含糊的样子。
这两个叠用的形容词意思不一样。
因此不能调换使用10、因为作者非常爱戴、敬佩老师,对老师恋恋不舍11、C12、“我才醒了”说明作者当时在睡梦中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是不清醒的,直到他的母亲指出,现在已经放了暑假,他才从睡梦中真正地醒了。
“我才睡熟了”是说母亲把作者“拉”回来,又“劝说”了一会儿,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他只好睡下来,是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睡熟了,两个“才”字包含这作者热爱蔡老师到了近乎着迷的程度的深厚感情13、他是一位温柔、包容、善良、乐于助人、幽默、睿智的老人14、怕他→欣赏他→永远忘不了他15、(1)“依约”柱这里是按照规律的意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显得生动、形象(2)“倒霉”和“痛苦”可以充实人生,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这种人生是幸福愉快的16、他虽然不识字,却懂得许多深奥的道理,而且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在塑生命的人》答案1、niǎn;zhàng;zhàn;pēng;pì;jì;cán;qǐ;jǐ2、截;感慨;翼翼;悔;疲倦;混;恍;油3、(1)喜好的情绪(2)领会;理解(3)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4)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4、(1)迥然不同;天壤之别;判若云泥;迥乎不同(2)色彩斑斓;五彩缤纷;姹紫嫣红5、略6、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7、表达了作者焦虑、不安、绝望、迷惘的心情8、正是对“水”的理解启发了海伦,使她认识到宇宙万物都有名称,使海伦有了求知的欲望,一切都豁然开朗起来9、爱海伦,对事业执着;讲求教育方法,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时机,开启思维、智慧和情感10、略11、(1)“我”代数不及格时,老师给“我”关爱(2)老师每天于百忙中抽时间给“我”补课(3)老师激发了“我”解答难题的勇气和灵感(4)老师没有接受母亲给她买的贵重衣料,而接受了我给她买的一只红萝卜(5)“我”坐在老师对面时的那种敬慕和爱恋之情(6)老师对“我”的勉励、安稳“我”为老师翻译些短篇文字12、因为她是我们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导的一位......牢记了原理13、T女生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她热诚地为“我”补习算术,完全是出于对“我”的爱护,因而不肯接受母亲的“报酬”;红萝卜却无疑是童年时的作者对老师的一颗敬爱之心,T女士接受红萝卜,同样是出于对学生真诚的爱14、我对老师的敬爱、敬慕和爱恋以及沉痛而深切的思念。
(鲁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安塞腰鼓练习答案
![(鲁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安塞腰鼓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2e2bb7941ea76e59fa0423.png)
(鲁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安塞腰鼓练习答案(鲁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安塞腰鼓练习答案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归省xǐng不惮dàn撺掇chuān蕴藻yùnB.恬静tián晦暗huì冗杂rǒng戛然jiáC.羯鼓jié铮铮zhēn花坞wū 霍然huòD.谐谑xuè粗犷kuàng作孽niè屈从qū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真情实意左右逢圆含蓄委婉俯拾即是?B.如泣如诉五体头地时过境迁水银泻地?C.高谈阔论鸦雀无声抑扬顿挫百变不穷?D.屏气凝神奇伟磅薄童趣盎然铿锵激越?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叹为观止(极点) 戛然而止(中止) 歌喉遽发(急速,骤然)B.周匝数遍(环绕) 余音绕梁(环绕) 三日不绝(连续)C.俯拾即是(拣) 雍容博大(文雅大方) 时过境迁(容易)D.人弦俱寂(寂寞) 有戚戚焉(心动的样子) 秀而不媚(妖媚)4.选择恰当的词填空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_____(a.愉快 b.轻松 c.放下)了,身体也似乎_____(a.膨胀b.伸展c.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②我们已经_____(a.点 b.撑 c.摇)开船,在桥石上一_____(a.敲b.磕c.撑),_____(a.往b.倒c.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③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_____(a.跳跃 b.踊跃 c.跳起)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④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_____(a.隐约b.模糊c.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_____(a.笼b.遮c.罩) 着了。
⑤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_____(a.火热b.燥热 c.热烈)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_____(a.倾洒b.闪烁c.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_____(a.兴奋b.亢奋c.振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练习册配套答案(一)(山东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配套练习册七年级上册主要参考答案及提示第一单元1社戏1. 怠撺踊葛眷凫2. cuōduïmúdànwǔxǐng3. (1) 翻来覆去地说。
造句略。
(2) 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造句略。
(3) 通常写做“缥缈”或“飘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造句略。
4.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5. 线索是看社戏。
写了戏前波折(开端)、夏夜行船(发展)、船头看戏(发展)、月夜归航(高潮、结局)。
6. 示例:我喜欢六一公公,因为他纯朴善良。
孩子们偷了他的豆,他也不生气,说明他不吝啬;亲自送豆,说明他热情好客;我夸了他一句,他竟感激起来,表现了他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
7. 不离题。
因为《社戏》主要是通过写看戏反映“我”与农民孩子的美好友情,歌颂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
8. 略。
9. 盼望着急轻松扫兴欢畅10. 那夜的戏和豆其实都很平常,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却有了一种别样的美好,因为它们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快乐的童年的美好回忆,表达了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11. 略。
2安塞腰鼓1. 略。
2. 略。
3. (1)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造句略。
(2) 声音突然中止。
造句略。
(3)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造句略。
4. ACBFED5. 示例:“壮阔”“豪放”“火烈”“有力”“惊心动魄”“奇伟磅礴”等。
6. 歌颂了激荡的生命、磅礴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7.略。
8. 略。
9. 略。
10. 一是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二是运用短句,使文章节奏紧凑;三是运用奇伟的想像,创造出雄浑的意境。
启示略。
3竹影1. (1)藤chãng(2)惬(3)蹲 tÿng cýn cÿ(4)禅(5) piþ2. 丰子恺画散文3. D4. (1) 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院子里的光影越来越暗,由夕阳的金黄变得暗淡了,色泽也由宽广明亮变得越来越阴暗。
(2) 能够注意到这样的细节,说明孩子们观察非常仔细。
5. 中国画:像符号,不注重像不像,因而它注重神似,强调写意。
西洋画:像照相,画得同真物一样,因而它注重形似,强调写实。
6. 提示:希望父母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做孩子的领路人,尊重孩子的天性,能在孩子们游戏时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一堂艺术或人生入门课。
7. 提示:可从正直、谦虚、有气节等方面概括。
示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胸有成竹 8.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观舞记1. chýnfýnyánxiù蹙粲叱咤2. (1)息息相通(2)浑身解数(3)叱咤风云3. (1) 反问(2) 引用(3) 比喻(4) 排比4. 谢婉莹《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纸船》5. 舞蹈赞美6. 卡拉玛的舞蹈不仅舞姿优美,还有心灵的完全投入。
她本身已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是真正的心灵之舞。
7. 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
也可以自己组织句子,要写得有美感。
8. 示例:假如我是个摄影家,我就要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下她们精彩绝伦的舞姿。
9. 示例: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10. 略。
5看戏1. liǎný’nuïjiǎo谗锵屹2. (1) 形容非常静。
造句略。
(2) 形容忠诚不二。
造句略。
3. C4. 叶君健翻译儿童文学安徒生童话全集5. 示例: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
这句话表现了梅兰芳的唱腔字正腔圆,美妙动听,令人回味无穷。
6. 开头突出天气的闷热,是为了烘托观众观看演出的热情,说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望;写现场的静寂,是为了渲染演出之前的气氛,说明观众都在静候演出开始,表现观众对于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的渴望心情。
7. 步态轻盈、歌喉圆润、唱词清晰,将听觉感受到的声音付诸视觉。
描写略。
8. 同意。
文章重点描写观众的表现和梅兰芳的表演艺术,而对剧情只是从表演手段、戏剧情节、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精炼的概括。
9. 为了更好地表现中心。
能突出中心的要浓墨重彩多加渲染描写,与中心无关或联系不紧密的要少写或不写。
6口技1. 示例:屏障呓语咳嗽曳2. (1) 适逢,正赶上。
(2) 设置,安放。
(3) 喂奶。
(4) 全,都。
(5) 稍微。
(6) 夹杂。
(7) 拉。
(8) 即使。
(9) 说出。
(10) 扬起,举起。
(11) 大腿。
(12) 跑。
3. (1) 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倾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2) 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3) 中间夹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4)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4.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张潮笔记小说林嗣环5. 文章正面描写的口技场景生动逼真,惟妙惟肖;而前四段每段的段末关于宾客的反应,其实是意在彼,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之技“善”。
文章首段两次写简单的道具,也是从侧面烘托出艺人技“善”。
所以,“善”字统领全篇。
6. (1)忽忽然(2)一时(3)既而俄而(4)是时(5)少顷未几7. 略,能结合原文加以想像描写即可。
8. 示例:(1)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
“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
说明听众的心态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已融入口技表演者营造的情景之中而难以自持。
(2)“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使听众仿佛置身于火场,不禁以假为真,完全进入口技表演者所营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作用:两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9.(1) “遥闻深巷中犬吠。
”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
这一句写犬吠声,而这犬吠声是远远听到的,并且是从深巷中传来的,这就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把听众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使听众的注意力自然地被“犬吠”声所吸引,想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
这一句既是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又是使一户人家由妇人初醒到全家喧闹的铺垫。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这是以老鼠跑动偷食声、“盆器倾侧”声、妇人朦胧中的咳嗽声为反衬,加重深夜的静谧气氛,表现一家人由醒复睡后的沉寂状态,并为下面即将表现的大火灾蓄势。
综合性学习1. 示例:从《安塞腰鼓》中,我们不仅读出了安塞腰鼓的雄浑粗犷,更读出了陕北人坚毅不屈、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从《竹影》中,我们不仅读出了中西绘画艺术的不同特点,更读出了童心的天真烂漫。
2. 示例:《看戏》的开头写天气的闷热和现场的静寂,是为了烘托观众看演出的热情,说明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在广大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声望。
3. 示例: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剧目丰富、表演艺术家众多,观众也最多。
它是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
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2006年5月20日,京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蓝色—粗豪暴躁—窦尔敦白色—老奸巨猾—曹操红色—赤胆忠心,性格耿直—关羽黑色—刚烈、勇猛甚至鲁莽—包拯黄色—凶狠残暴—典韦5. 略。
第二单元7邓稼先1. rúxiǎnxiáxiâguǒqiâ2. 锋芒必露(毕)振荡(震)鞠躬尽粹(瘁)3. (1) 很少有人知道。
(2) 妇女、小孩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3)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4.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5. 奥本海默:傲慢不驯,锋芒毕露。
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
运用对比写法,使两人性格更为鲜明突出。
6.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7. 略。
8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 衰校窥卓迥慨斗沥凝2. (1) 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2) 很不一样。
(3) 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3. (1) 闻家骅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闻一多全集》(2) 农民诗人《烙印》《从军行》4. 反衬闻一多先生钻研古籍时孜孜以求、日夜不懈的精神。
5. 示例:“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
6. “巨”在一切为国为民上,“高”在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上。
7. 略。
8.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用事实说明闻先生为革命义无反顾的精神。
9纪念白求恩1. qiǎnchãnbïxùnmîniünqiün2. (1)漠不关心(2)麻木不仁(3)微不足道(4)拈轻怕重(5)精益求精3. (1)派遣(2)以身殉职(3)拈轻怕重(4)见异思迁4. 体现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概括地讲,这又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
5. 用了对比论证,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的情况相比较。
一正一反,褒贬分明,批评中肯。
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6. 记叙文中的“叙”要生动、具体、细致;议论文中的“叙”是为了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要简明概括。
7. 略。
8. 提示:围绕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以及积极、乐观、热情的品质抒发自己的感情。
10音乐巨人贝多芬1. hâsuìchïupánkǎnnánmángkýmïlúxiüorþ2. (1) 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