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7)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15《诫子书》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15《诫子书》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2019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第十五课《诫子书》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本文大概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他的确做到了。

为国而负家的诸葛亮在自知时日无多时意识到以前没能尽责教导儿子,以后也难有机会了,遂写下这封简短而深刻的家书留给时年八岁的儿子诸葛瞻。

淳淳教诲,殷殷期望,浓缩其间。

2.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他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三国演义》中更是将其塑造成“智绝”。

人物评价:《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内容主题《诫子书》的内容以说理为主,主旨在于劝勉儿子要长成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告诫儿子勤学立志要趋早,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忌淫慢险躁。

写作技巧1.对偶。

不到百字的短文中,卧龙先生不仅讲了求学、立志、静心乃至勤俭的立身修身之道,道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满溢着家书的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之感。

文句如此言简义丰得益于对偶修辞的运用。

文中多组骈偶的对句将丰富深刻的人生智慧以精致工稳的句式表达出来,语言便显得凝练而雅致,道理便显得平易近人。

可以说,有了这些对偶句与散句配合,此信才有了舒缓而气势自足,沉稳而不失明快的节奏。

南怀瑾先生就曾称赞《诫子书》和他的作者:“他以这种文字说理,文学的境界非常高,组织非常美妙,都是对仗工整的句子。

作诗的时候,春花对秋月,大陆对长空,很容易对,最怕是学术性、思想性的东西,对起来是很难的。

结果,诸葛亮把这种思想文学化。

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清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练习题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 ) (2)淫慢( )(3)遂成枯落( )2.说明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 (3)非学无以广才( )(4)淫慢那么不能励精( )(5)年与时驰( )(6)意与日去( )3.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夫君/子之行B.非学/无以广才C.淫慢/那么不能励精D.非淡泊/无以明志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

5.《诫子书》选自《_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闻名的________、________。

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

该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6.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受,对儿子的教导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扬这次活动,校同学会拟写了一幅宣扬标语。

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

但家里穷,只有这件器皿,难道忍着口渴和饥饿而不用它,把它珍藏起来吗?儿女应当知道。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论语>十二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行:夫君子之行./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B.致:非宁静无以致.远/学以致.用(成语)C.意:意.与日去/目似瞑,意.暇甚(《狼》)D.学:夫学.须静也/非志无以成学.22.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3.(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_______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________”字,对比鲜明。

2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答案】21.B22.(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于,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成就。

23.静躁24.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

“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

章在开头就提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内心恬淡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将否定句改为肯定句表述,答案即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1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修辞的判定。

了解甲文段两段话,曾子的话突出了诚信、忠诚的重要性;孔子的话突出安贫乐道的快乐,表达对不义之财的鄙弃。

二者讲述的都是做人的品行问题。

乙文开篇即点明“夫君子之行”;表明讲述的也是如何做人的问题,由此可见两文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了做人要重视品德的修养。

甲文“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句子句式相同,是排比的修辞;“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将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富贵比作“浮云”,是比喻的修辞;而乙文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则多为对偶句,句与句之间的内容形成对比。

【点睛】译文:甲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乙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内心恬淡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放松懈怠就不能使精神振作,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15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9.下列有关文言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告诫劝勉儿子诸葛瞻而写的一封家书。

B.《狼》中“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活用为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C.《论语·学而》中“不亦说乎”中“说”通“悦”,在文中意思为“愉快”。

D.《咏雪》中“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是一个文言倒装句。

10.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2分)(1)夫君子之行(2)非志无以成学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无以致远致(2)无以广才广(3)意与日去日(4)悲守穷庐庐12.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句: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A.迷惑傲慢就不能振奋精神,危险轻薄就不能修养性情。

B.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C.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危险轻薄就不能修养性情。

D.迷惑傲慢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3.作者认为君子修身养德需要哪些条件?请简要概括。

(3分)(三)(15分)9.(3分)D10.(2分)(1)夫 / 君子之行(2)非志 / 无以成学11.(4分)(1)达到(2)增长(3)岁月,时光(4)简陋的房屋12.(3分)B13.(3分)答题要点:立志;勤学;惜时。

评分说明:一点1分。

意思对即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5)

【分析】232.考查文言文常见实语的含义。

①由语境“才”可知,“广”翻译为“增长”。

②由语境“慢”可知,“淫”翻译为“放纵”。

233.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句子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讲究字字落实。

翻译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如遇到特殊句式要注意调整语序,省略句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

再有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要清楚。

本题需注意,无以,没有用来。

致,达到。

远,远大目标。

234.考查对文意的把握。

由“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修身养德;由“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可知,劝诫儿子要静心学习,增长才干;由“非志无以成学”可知,要求儿子立下志向;由“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告知儿子,懒散急躁是人生大忌。

参考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3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静:屏除杂念和干扰B.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达到C.非学无以广.才广:增长D.意与日去.去:离开23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择其善者而从之.B.非淡泊无以.明志以.刀劈狼首C.淫慢则.不能励精学而不思则.罔D.将复何.及奈何.忧崩坠乎237.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诸葛亮教诲劝勉儿子的一封家书,诸葛亮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三(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B.静以/修身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学/无以广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B项不正确,应划分为:静/以修身。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B.非淡泊/无以明志C.夫学/须静也D.淫慢/则不能励精【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C项的停顿有误,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夫/学/须静也。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3.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答案】D【解析】【详解】D项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的含义是要有一番作为,不要老守穷年,老了就来不及了。

4.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B.淫慢∕则∕不能励精C.遂∕成枯∕落D.夫学∕须静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考查文言断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0)

B.意.与日去出其不意.词不达意.意.气风发C.淡泊明志.志.大才疏志.同道合志.在四方D.年与时驰.心驰.神往驰.名中外纵横驰.骋29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翻译:用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

理解:诸葛亮强调提高自身修养,需要屏除杂念和干扰,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如果放纵、轻浮则不能修养身心。

B.学须静也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理解:诸葛亮阐明学习要求所处环境安静,不受干扰。

他强调通过学习才能增长才干,对社会有所贡献。

294.上文是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主要阐述了“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深刻道理,这是古人推崇的一种美德。

结合上面文本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分析“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美德在许衡和怀素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

其家人化之如此。

”(节选自《元史•许衡传》)(链接材料二)怀素疏放,不拘细行,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

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

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节选自《僧怀素传》)【答案】292.C293.A294.答案示例:许衡盛夏途经河阳,口渴,众人争着去摘路边一棵无主梨树的梨子,独许衡不吃,他认为不合乎道义的东西,(有教养的人)一丝一毫也不取,这就是他修身立德的体现。

怀素写草书,因贫穷无钱买纸,用芭蕉叶、漆盘和方板来练习书写,以致盘和方板都被穿透了,这就是他明志治学的体现。

【解析】292.此题考查一词多义。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A.用来/用/表目的,来/与“为”连用,“认为”的意思;B.意志/意料/意思/意志;C.都是“志向”的意思;D. 流逝/奔驰/传播/疾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2)

314.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311.(1)告诫、劝勉(2)振奋(3)浮躁(4)疾行,指迅速逝去(5)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312.(1)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

(2)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13.D314.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另一方面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有所成就。

(意思对即可)【解析】【分析】3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意思是告诫儿子的书信,“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2)意思是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励”是“振奋”的意思;(3)意思是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躁”是“浮躁”的意思;(4)意思是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是疾行,指迅速逝去;(5)意思是最终枯败凋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枯落”意思是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3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翻译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

(1)句中,“夫”组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之”是助词,的,“静”意思是“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均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2)句中,“淡泊”意思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是“明确志向”,“致远”是“达到远大目标”的意思。

313.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有停顿,句领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诫子书》同步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诫子书》同步检测(含答案)

《诫子书》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一)文学常识1.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一说诸葛乔)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本文是诸葛亮教育的一封信,在信中他论述了和的重要性。

同时告诫不要脱离社会实际,体现了诸葛亮在教育后代问题上的卓越见识。

文章短小精悍,读来发人深省。

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

要从中下功夫,最忌。

文章从与两方面入手,强调道德与才干的重要性。

还从反面指出“”与“”造成的危害,发人深省。

2.本文选自作者,字,国家家家。

被誉为的典范,的化身。

3.文中、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5.揭示学、志、才之间关系的句子。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夫君子之行2.俭以养德3.淫慢则不能励精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5.非学无以广才6.非志无以成学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二、综合运用1.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3.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作者的看法在今天有没有现实意义?参考答案一、基础达标(一)1.儿子、勤心学习、俭朴养德、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澹泊宁静、荒唐险躁、人、学习、淫慢、险躁。

2.《诸葛亮集》、诸葛亮、孔明、三、政治、军事、发明、千古良相、智慧;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8)

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于是就枯败零落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材料二:四弟来信写得很详细,他发奋自我勉励的志向,流露在字里行间。

但一定要出外找学堂,这是什么意思?不过说家塾学堂离家里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外出安静。

然而出外从师,自然没有耽搁。

如果是出外教书,那耽搁起来,比在家塾里还厉害。

而且如真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可以读书,就是旷野地方,热闹场所,也可以读书,背柴放牧,都可以读书。

如不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不宜读书,就是清净的地方,神仙的环境,都不宜读书,何必要选择地方?何必要选择时间?只要问自己,自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

材料三:战争开始的时候,军队像处女一样庄重、娴静;而战争打响后,就像脱兔一样风驰电闪地行动,让敌人来不及抵抗。

试卷第1页,总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2)

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李侍郎①绂②,性聪慧。

少.时家贫,无赀③买书,乃借贷于邻人。

每一翻绎,无不成诵。

偶如城市,街衢④铺店名号,皆默识之。

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⑤,公皆读之。

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注)①侍郎:古代官名。

②绂(fú):李绂,人名。

③赀(zi):通“资”,钱财。

④衢(qu):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

⑤《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

全书有229327卷,11095册。

20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2)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3)少.时家贫______________(4)无不立对.______________20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______)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20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204.(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的表达方式,写李绂因勤奋好学而成才,这印证了(甲)文中所说的“_________”这句话。

【答案】201.增长修养年幼回答202.库中原来的藏书有《永乐大典》,他都读过了。

203.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204.议论记叙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解析】20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注意:广,增长;治,修养;对,回答。

20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二(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穿井得一人》)B.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死无以致远(《诫子书》C.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 在;在。

B. 用;用来。

C. 于是;才。

D.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音节助词,无实意。

故选A。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的条件有立志、学习、惜时,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其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B.《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

《论语》十二章所选内容涉及到了关于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人生修养及治国的道理等方面。

C.《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D.《狼》这篇文章写了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的故事,告诉我们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从而说明对待恶势力,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恶势力必将灭亡的道理。

【答案】B【解析】【详解】B.有误。

《论语》十二章所选内容涉及到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人生修养等方面的道理,没有涉及“治国”的道理。

故选B。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到达远方。

B.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5)

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按句意即可断为: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按句意即可断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注意句中“也”是语气助词,应紧接在“回”之后。

故选D。

37.A.《诫子书》不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还概括了做人的经验。

不准确;C.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并不是说:人不努力学习和修养,只要生命长度到了见识就深了,就可以随心所欲了。

不准确;D.说的是通过不义得到的富贵,与“淡泊名利,远离功名,潜心教育”没有必然联系。

不准确;故选B。

38.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

翻译时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还要注意句式变化,倒装句要在翻译时,把语序调整过来;如果有省略句式,翻译时,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

译文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语句通畅。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重点词语:淡泊,指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

整句意为: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能排除外来干扰做到平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句重点词语:博,广也;而,而且,表递进;笃,坚守,忠于;志,志向;切,恳切;近思,考虑当前的事;仁,仁德。

整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点睛】甲参考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参考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阅读复习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阅读复习

(一)阅读诸葛亮《诫子书》,回答1—4题。

(15分)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________ (2)静以修身静:__________(3)非学无以广才广才:________ (4)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5)遂成枯落枯落:______ _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请从文中找出一个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分)4.学习完这篇文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3分)『参考答案』1.(1)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2)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增长才干(4)疾行,指迅速逝去 (5)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2.(1)品德高尚的人,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以俭朴来培养品德。

(翻译出“静”“俭”1分,句子完整通顺1分) (2)放纵怠慢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翻译出“淫慢”“险躁”1分,句子完整通顺1分)3.示例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告诫与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这对我们在做人和治学方面有很大的教益。

示例二:“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句话蕴含深刻哲理,告诫人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因此人在少年时期就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例句1分,原因2分,共3分)4.示例:①不要事事讲求名利,要耐住清贫,守住寂寞,坚守自己的志向。

②做任何事都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8)

270.孔明三国271.C272.修养(或做人)学习273.“驰”与“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速度之快,一去不复返的状态,告诫儿子珍惜光阴,坚定意志。

(能写出“驰”与“去”所形容的状态及表达效果,意思接近即可)27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意对即可)【解析】270.考查对作者相关内容的熟记。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

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

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

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

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

有《诸葛亮集》。

271.考查文言词义一词多义的用法。

A.行:品行/并列;B.学:学习/才干,才能;C.励:均翻译为“振奋”D.意:意志/神情;故选C。

272.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时要通晓文章大意,通读全文可知,文章前半部分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后半部分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由此可知作者分别从“修养”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273.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的分析能力。

解答时,先明确该句话的具体含义,然后结合自己的认知进行分析即可。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意思是说“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驰”意思是“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去”意思是“消逝,逝去”;用“驰”“去”两个字,将“年华”与“意志”联系到一起,点活了画面的立体感,意象突出,给人以无限的遐思,也更突出了时光流逝之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主,意义为辅。

注意: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

258.此题考查写作意图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意。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点睛】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25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非淡泊..无以明志 (2)非宁静无以致远..(3)非学无以广.才(4)悲守穷庐..26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261.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的感悟。

【答案】259.内心恬淡,不慕名利达到远大目标增长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260.(1)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放纵懈怠,就不法振奋精神,轻薄急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61.围绕“惜时”“有用于社会”回答即可【解析】259.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句①意为: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句②意为: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句③意为: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广:增长。

句④意为:只能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居舍。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60.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句①中重点词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修,修养;俭,俭朴;养,滋养。

句②中重点的词有:淫慢,放纵懈怠;险躁,轻薄浮躁。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26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

根据提供的信息“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知,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之一是惜时,成才的目的是对社会有贡献。

结合生活实际针对“惜时”和“对社会的贡献”谈自己的认识即可。

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年代:三国蜀汉参考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62.本文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________________263.文中包含“志当存高远”这一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26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1)非宁静无以致.远:(2)险躁则不能治.性:26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66.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你有什么启发?【答案】262.诸葛亮26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64.(1)达到(2)修养265.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66.用意: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启示: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解析】26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是诸葛亮。

26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荒唐险躁。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264.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

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1)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

致:达到。

(2)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治:修养。

265.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以:来。

养:培养。

266.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点睛】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内心恬淡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

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放松懈怠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败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6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夫君子之行.(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③年.与时驰(______)26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的一项是26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A.“书”是一种体裁,它与“记”“表”“志”均为古代常见的文体,属于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

B.“静”是一个核心词语,“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淫慢”“险躁”则是其反面表现。

C.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立志”,一个是“学习”。

D.本文最后一句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样含有惜时之意。

【答案】267.(1)行为/操守/品德(2)增长(3)年纪268.(1)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2)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69.C【解析】26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本题中,广:动词,增长;年:年纪、年龄。

26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要注意词性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情况。

本题中的关键词:(1)句:夫(fú):段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句:淫:古今异义,放纵;慢:懈怠;励:振奋;险:古今异义,轻薄;治:修养;性:性情。

26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诫子书》中,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立志、惜时、学习。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是谈立志;“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是谈学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谈惜时。

故答案选C。

【点睛】参考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70.诸葛亮,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7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B.夫学.须静也/非志无以成学.C.淫慢则不能励.精/励.精图治D.意.与日去/意.暇甚272.全文的论述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展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