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早开发潜能,为未来发展奠基(视障儿童的早期学前教育与康复实践)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2024年度中国残联课题(第二批)指南公告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2024年度中国残联课题(第二批)指南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日期】2024.06.06•【文号】•【施行日期】2024.06.06•【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残疾人保障正文2024年度中国残联课题(第二批)指南公告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好中国残联八代会工作部署,为编制“十五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根据《中国残联课题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现面向社会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发布本年度第二批中国残联课题指南。
一、研究方向(一)听力语言残疾预防与康复专项课题1.听力筛查、诊断技术及方法研究2.老年听障人群的听力康复技术研究3.听觉能力康复评估与干预方法研究4.特殊病例听力康复策略研究5.听力相关疾病(突聋、眩晕、耳鸣等)治疗策略研究6.儿童(听障、孤独症、发育迟缓、智障、脑瘫等)/成人/老年人言语语言障碍特征研究7.言语治疗与语言康复技术研究8.语言能力康复效果评估方法研究9.0-3岁沟通交流障碍儿童早期干预技术研究10.沟通交流障碍儿童心理及行为特点研究11.沟通交流障碍儿童融合教育研究12.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学科体系建设研究13.听力语言康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14.听力语言康复人才队伍建设研究15.听力语言康复机构运营状态和质量16.听力语言康复服务保障水平与效果(二)视障文化专项课题1.我国图书馆视障阅读推广服务案例研究2.智能技术在图书馆无障碍阅读服务中的应用研究3.视觉障碍人群基础数据调查与特征分析4.博物馆视障文化建设研究5.农村视听残障群体观影需求及服务体系政策措施建议研究6.视障人士提升诗词素养的实践研究(定向委托)(三)残疾人体育专项研究课题1.轮椅冰壶项目综合科研攻关与服务研究2.残奥冰球项目综合科研攻关与服务研究3.残奥高山项目综合科研攻关与服务研究4.残奥越野滑雪及冬季两项综合科研攻关与服务研究5.残奥单板滑雪综合科研攻关与服务研究6.残疾人辅助训练器材设计研发攻关研究7. 残疾人健身示范点、康复健身体育进家庭的运行模式与管理办法研究(四)残疾人辅助器具专项研究课题1.个人移动辅助器具2.矫形器和假肢3.个人生活自理和防护辅助器具4.沟通和信息辅助器具5.环境改善和评估辅助器具6.个人医疗及技能训练辅助器具7.家务辅助器具8.家庭和其他场所的家具和适配件9.操作物品和器具的辅助器具10.就业和职业培训辅助器具11.休闲娱乐辅助器具12.辅助技术专业学科建设研究13.辅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4.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补贴制度实施情况调查15.“互联网”辅助器具服务模式研究16.辅助器具质量管理质量检测体系建设17.辅助技术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研究18.辅助器具服务及产品标准化研究19.辅助器具应用效果研究20.辅助器具质量检测设备改良研究21.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操作规范化研究22.辅助器具使用现状及需求研究(五)盲人医疗按摩专项1.中医推拿按动疗法渊源与学理支持研究2.中医推拿按动疗法诊疗方案的优化与评价研究3.中医推拿按动疗法功法研究4.中医推拿、针灸、现代康复等融合治疗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及疗效研究5.推拿结合脊骨-神经医学治疗相关病种的理论基础及疗效研究(六)专门协会专项(定向委托)1.特殊教育学校视力障碍学生教育安置现状及对策研究2.无障碍服务背景下视力障碍学生校园阅读现状与需求满足度研究3.中途失明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推广策略的实践研究4.中国盲人按摩史编制研究5.中国盲人音乐史研究6.新时代融合教育听力残疾学生需求调研7.家庭因素视角下智力障碍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8.基于康复胜任力架构的培智学校体育教师胜任力现状研究9.京津冀三地智力残疾人职业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10.南宁市孤独症儿童友好城市项目规划与标准研发11.孤独症人群照护者的生殖健康素养评价及干预措施研究12.后生素JK-21 改善孤独症问题行为的多中心研究13.精康融合行动中服务需求与多元主体协同体系探讨14.居家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规范研究二、申报要求及经费资助各专项课题申报要求及经费资助情况详见附件。
视力障碍儿童的策划方案
视力障碍儿童的策划方案简介视力障碍儿童是指在视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障碍的儿童。
由于视力问题,这些儿童在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方面都面临很大的困难。
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提高生活质量,我们需要制定一个策划方案。
目标1.提供适合视力障碍儿童的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2.增强视力障碍儿童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面对挑战和困难。
策划方案1. 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提供无障碍教育设施和设备,例如放大器、放大屏幕、盲文教材等。
•训练教师和辅导员,提高他们对视力障碍儿童的支持和教育水平。
•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根据每个儿童的需要进行个别辅导。
•推广使用现代科技,例如语音识别软件、屏幕阅读器等,帮助儿童更好地学习和参与课堂活动。
2. 社交能力培养•组织视力障碍儿童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团体活动,例如户外郊游、运动比赛等,提供机会让他们结识新朋友、交流和合作。
•开展社交能力培训课程,教授常见的社交交往技巧、人际沟通技巧等,帮助他们在社交场合中更加自信和自主。
•鼓励视力障碍儿童参与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社会参与意识。
3. 心理支持•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提供儿童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处理情绪问题和心理困扰。
•组织视力障碍儿童家长的互助活动,让他们交流经验、解决问题,并提供相互支持和理解。
•培养视力障碍儿童的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
实施与评估1. 实施•与教育部门、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合作,共同落实策划方案。
•设立专门的资金支持,用于改善教育资源和提供技术支持。
•建立与学校、社区和家庭的紧密联系,确保策划方案的有效实施。
2. 评估•定期进行策划方案的评估,了解项目进展和效果。
•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反馈意见,根据意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与相关研究机构合作,开展长期的跟踪调查,对策划方案的长期影响进行评估。
结论视力障碍儿童的策划方案旨在提供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社交能力培养以及心理支持。
视力障碍儿童学前教育初探(教学论文)
视力障碍儿童学前教育初探(教学论文)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张佳学前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学前教育对视障儿童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阐述了视障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视障儿童学前教育应有的内容。
关键词:视障儿童学前教育重要性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追踪研究,发现人的智力发展的50%是在4岁前完成的;30%是在4-8岁完成的;另20%则是在8-17岁完成的。
雷内尔认为,0-6、7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心理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动作等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全社会都在轰轰烈烈的进行学前教育、胎教,而我国的视力障碍儿童的早期教育却是极度落后的。
2000年底,在对我国内地24个大中城市的盲校或盲聋合校视力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情况进行调查:附设在上海盲校每年招收3-5人的学前班是内地最早开展视障儿童早期教育的机构。
此外,青岛、广州、成都等地盲校附设有学前班,4地招生人数不足50名。
对视障儿童学前教育研究也很落后,90年代关于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文献数量仅占这一时期特殊教育论文总数的1。
22%,有关视障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论文不超过五篇,译著一本。
可见,目前内地约7万左右0-6岁视力残疾幼儿教育才刚刚起步,而且发展缓慢。
一、视障儿童需要学前教育目前我国没有经过良好学前教育的视障儿童的身心发展普遍低于正常儿童。
第三次全教会上明确指出:“发展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对于残疾人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一)视障儿童在家没有接受过教育。
当每一个正常的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家长们总是寄予了很多每好的愿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可是视障儿童的家长却不太一样,他们中的大多数对于这样一个孩子没有任何的期望。
只要他们能够活着,就以足够。
所以多数的视障儿童在上学前没有经过任何的教育。
有很多儿童到了适学年龄,仍得不到教育的机会,而是在家。
(二)视障儿童在家一直是封闭式,对环境适应能力差。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107号(社会管理类326号)提案答复的函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107号(社会管理类326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日期】2022.01.21•【文号】•【施行日期】2022.01.21•【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残疾人保障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107号(社会管理类326号)提案答复的函黄爱龙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适龄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体系建设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加强残疾预防和早期干预工作国家高度重视残疾预防工作。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将“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列为主要行动之一,明确提出加强婚前、孕前健康检查,加强新生儿及儿童筛查和干预。
“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在“健康中国行动”中确定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为重大行动之一,将防治出生缺陷作为重要内容;印发《全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指导各地构建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加强婚检孕前保健、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三级预防工作,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幼儿死亡明显减少,神经管缺陷、肢体短缩等可能导致残疾的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干预治疗率不断提高。
2013年,中国残联与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试行)》,将0-6岁儿童残疾早期筛查纳入基层妇幼保健网络,重点对视力、听力、肢体、智力以及孤独症五类残疾儿童进行筛查,推动卫生健康、残联等部门共享确诊残疾儿童信息、实现早期干预。
2017年,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评估正式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为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三五”时期,中国残联、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国务院扶贫办等组织开展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工作,在全国遴选100个县(市、区)建立残疾报告制度,为推动残疾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工作制度化建设奠定基础。
视觉障碍儿童教学计划
视觉障碍儿童教学计划1. 导言本视觉障碍儿童教学计划旨在为视觉障碍儿童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资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并充分发挥其潜能。
2. 目标- 提供适应视觉障碍儿童特殊需求的教育方案;- 增强视觉障碍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培养视觉障碍儿童的研究能力和社交技能;- 支持视觉障碍儿童在职业发展方面的实现。
3. 教学策略3.1 个别化教学针对每个视觉障碍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教学计划,包括适当的教学材料和教具。
3.2 配合辅助技术利用目前可用的辅助技术,如盲文、电子阅读器、音频教材等,帮助视觉障碍儿童更好地进行研究和理解。
3.3 多感官教学通过利用多种感官(听觉、触觉等)进行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刺激和研究体验,帮助提高视觉障碍儿童的研究成效和兴趣。
3.4 鼓励互助合作鼓励视觉障碍儿童之间的互助合作,通过小组活动和互动,促进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自我表达能力的发展。
4. 教学资源4.1 适宜的教材和教具为视觉障碍儿童准备适合他们触觉和听觉需求的教材和教具,如盲文教材、盲人计算器等。
4.2 辅助技术设备提供必要的辅助技术设备,如电子阅读器、语音输出软件等,帮助视觉障碍儿童更好地进行研究和参与。
4.3 心理支持和辅导与专业心理学家和辅导员合作,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视觉障碍儿童应对困难和情绪问题。
5. 评估和反馈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在研究和发展方面的进展,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支持措施。
6. 结论本教学计划旨在为视觉障碍儿童提供全面的教育方案和资源,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身潜力的最大发挥。
通过个别化教学、辅助技术的应用、多感官教学和互助合作等策略,我们致力于促进视觉障碍儿童的全面发展和职业实现。
《视障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学大纲
《视障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及代码:视障儿童发展与教育,12011301课程学分与学时:2分/32学时(课堂讲授22学时,实验实践10学时,课外自主0学时)先修课程:特殊教育概论,教育学,普通心理学适用专业:特殊教育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视障儿童发展与教育》是特殊教育专业学生选修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
系统讲解视觉障碍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由此确立的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初步培养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从事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视觉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较为合理的视障教育观,并能不断对自己的视障教育观进行反思和提升,用以指导今后的教育工作。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视觉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用以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视觉障碍儿童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即是发现教育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理论讲授第一章视觉障碍的概述(2学时)第一节视觉障碍的概念一、视觉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1、视觉的基本概念2、视觉的重要性二、视觉障碍的定义三、视觉障碍儿童的出现率第二节视觉障碍的分类一、我国对视觉障碍的分类二、国际组织对视觉障碍的分类三、不同行业对视觉障碍的分类1、法律界的标准2、教育界的标准第三节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发展一、西方视觉障碍教育的发展1、西方视觉障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盲人学具的发展二、我国视觉障碍教育的发展1、我国视觉障碍教育的兴起与发展2、我国视觉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发展3、我国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发展方向第二章视觉障碍儿童鉴定与评估(2学时)第一节视觉障碍儿童鉴定与评估概述一、视觉障碍儿童鉴定与评估的目的与功能二、视觉障碍儿童鉴定与评估的内容与方法三、视觉障碍儿童鉴定与评估的流程与模式第二节视觉障碍儿童的视力检查一、筛查1、视觉行为2、眼睛的症状二、诊断1、眼部检查2、视力检查3、视野检查三、分类的原则第三节视觉障碍儿童的功能性视力评估一、功能性视力评估的目的与意义二、功能性视力的影响因素1、克恩的功能性视力结构2、布兰克基的功能性视力结构三、功能性视力评估的向度与内容1、评估向度2、评估内容四、功能性视力评估的实施1、准备工作2、工具材料3、注意事项第三章视障儿童动作与身体发展(2学时)第一节视觉障碍儿童动作的发展一、视觉障碍对儿童动作的影响1、动作发展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意义2、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3、视觉障碍对儿童动作发展的影响二、视觉障碍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1、动作发展延迟2、精细动作的发展优于大动作的发展3、动作控制能力差4、盲态第二节视觉障碍儿童身体的发展一、视力残疾对儿童身体发育的影响1、儿童身体发育的一般规律二、视觉障碍儿童身体发展的特点第四章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6学时)第一节视觉障碍儿童认知的发展一、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感觉和知觉概述2、视觉障碍儿童感觉的发展3、视觉障碍儿童知觉的发展二、视觉障碍儿童注意的发展1、注意概述2、视觉障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三、视觉障碍儿童记忆的发展1、记忆概述2、视觉障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四、视觉障碍儿童想象的发展1、想象概述2、视觉障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五、视觉障碍儿童思维的发展1、思维概述2、视觉障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六、语言的发展1、语言概述2、视觉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第二节视觉障碍儿童情绪与意志的发展一、视觉障碍儿童情绪的发展1、情绪概述2、视觉障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二、视觉障碍儿童意志的发展1、意志概述第三节视觉障碍儿童人格与社会性发展一、视觉障碍儿童人格的发展1、人格概述2、视觉障碍儿童人格发展的特点二、视觉障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社会性概述2、视觉障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第五章视觉障碍儿童教育概述(2学时)第一节视觉障碍儿童培养目标一、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目的二、视觉障碍儿童具体培养目标第二节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原则一、早期教育原则二、直观性教育原则三、感知觉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原则四、实践原则五、个别化教育原则六、系统化教育原则第三节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一、影响教育安置的因素二、育安置的模式三、视障儿童随班就读1、我国视觉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产生、发展与展望2、我国视觉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实施与特色第四节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与康复体系一、早期干预1、视觉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内涵与重要性2、视觉障碍儿童早期干预训练的内容与方法二、视觉障碍儿童的学校教育体系1、学前教育2、义务教育3、高中教育4、职业教育三、其它机构的教育与康复第六章视觉障碍儿童的课程设置(2学时)第一节课程与新课程改革概述一、课程的内涵二、新课程改革概述第二节盲校课程设置一、盲校课程设置的依据二、盲校课程设置的原则1、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2、继承、借鉴与发展相结合3、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4、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三、我国盲校课程设置的变化四、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第七章视觉障碍儿童的教学(4学时)第一节点字教学一、点字教学的要求二、点字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第二节语文教学一、语文教学1、语文教学的要求2、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二、数学教学1、数学教学的要求2、数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三、其它课程教学1、美工教学2、音乐教学3、体育教学第八章低视力儿童的教育教学(2学时)第一节低视力儿童的教育概述一、低视力儿童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二、视觉损伤对低视力儿童的影响第二节低视力儿童的教育教学一、低视力儿童教育目的与目标二、低视力儿童教育的设施1、光学辅助设备2、非光学辅助设备3、电子辅助设备4、其它教育辅助设备三、低视力儿童的视功能训练四、低视力儿童的教学指导(二)实验实训项目项目一感觉类戏剧活动体验(2课时)[实验类别]:演示性[开设类别]:必修[实验目的]:学生通过参与听觉、触觉类的戏剧游戏活动,初步体验盲生的感受,树立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学前儿童视力障碍支持教案
学前儿童视力障碍支持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标在学前教育中,视力障碍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
视力障碍可能会对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学前儿童在教育过程中获得充分的支持和照顾,本教案针对学前儿童视力障碍的支持提出了以下目标:1. 提供适应性支持:根据学前儿童的不同视力障碍程度,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适应性教育。
2. 增强自主能力:帮助儿童克服视力障碍带来的困难,培养他们的自理、自学和自信能力。
3. 促进社交发展:创建一个友好、支持性的环境,鼓励学前儿童与他人进行合作、互动和社交。
4. 提升学习成果:通过各种适应性教学方法和工具,促进学前儿童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方法1. 多感官教学: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帮助学前儿童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渐进式教学:从简单到复杂的渐进性教学方法,适合不同视力障碍的学前儿童。
3. 情景教学: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帮助学前儿童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和理解。
4. 合作学习:鼓励学前儿童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和支持,促进社交交流。
5. 个性化学习:根据学前儿童的个体差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资源。
三、教案内容1. 视觉辅助工具:提供适当的视觉辅助工具,如放大镜、放大版教材、大字报等,以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观察和识别事物。
2. 音频教材:利用音频教材、录音课件等方式,将视觉内容转化为听觉内容,帮助学前儿童进行学习和理解。
3. 触觉教具:准备一些有质感的教具或材料,帮助学前儿童通过触摸来感知和理解事物。
4.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活动,创造真实的学习场景,让学前儿童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和学习。
5. 手工制作:引导学前儿童通过手工制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并通过触摸和其他感官来感知和理解事物。
6. 合作游戏:组织学前儿童进行各种合作游戏和小组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社交交流和互助学习。
7. 个性化辅导:根据每个学前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辅导方案,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8045学前教育思想史第1章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班级:姓名: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一、看拼音,写词语。
pǐn déxǐ quèmínɡ chán jiǎn yuèjù lídēnɡ míshànɡ wèi qīnɡ xiéjiū zhùshēn yín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拼音。
蒙.古包(méng měng)婆娑.起舞(suō shā)绷.着脸(bēng běng)用眼瞟.(piáo piǎo)囫.囵吞枣(hú hū)入场券.(quàn juàn)三、辨字组词。
胯(_________)缚(_________)锦(_________)焰(_________)跨(_________)傅(_________)绵(_________)滔(_________)四、先补全词语,再照样子写一写。
①呆(____)呆(____)②轻(____)轻(____)③别出(____)(____)④前功(____)(____)⑤化为(____)(____)⑥龙凤(____)(____)1.写出两个与①②形式相同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2.“独创一招,与众不同”是上面______的意思。
(填序号)五、选词填空。
严肃严厉严格严峻1.老班长忽然(_____)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2.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_____),但同学们却很敬佩他。
3.升国旗的时候,同学们立正敬礼,显得很(_____)。
4.望着他那十分(_____)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六、按要求写句子。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忽然背后有一位游客说:“多好啊!”(改为不用“说”表达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露出胜利的喜悦。
小学生视力残疾康复训练教案
小学生视力残疾康复训练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生视力残疾康复训练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小学生视力残疾患者提高视力功能。
2. 促进小学生视觉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3.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视觉习惯和保护视力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视力残疾的定义和分类2. 视力保护知识和习惯3. 视觉训练活动和游戏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视力残疾的概念,并简要解释不同类型的视力残疾。
2. 引导学生思考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分享一些简单的视力保护习惯。
主体:3. 讲解视力保护知识,包括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保持适当的用眼距离、保持良好的阅读姿势等。
4. 分组进行视觉训练活动,例如观察细节、找不同、视觉追踪等。
5. 利用视觉游戏,如拼图、迷宫等,锻炼学生的视觉感知和空间认知能力。
总结:6.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视力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保护视力的知识和习惯。
7. 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所学的视力保护知识,并鼓励他们互相监督和提醒。
教学评估:8. 观察学生在视觉训练活动和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视觉感知和空间认知能力的提升情况。
9. 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保护视力,并提供额外的视力保护建议。
教学资源:1. 视力保护宣传海报和图片。
2. 视觉训练活动和游戏材料,如观察细节图片、拼图、迷宫等。
3. 视力保护小册子或手册。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户外活动,如球类运动、跑步等,以促进眼球运动和视觉发展。
2. 提供额外的视力保护资源,如眼保健操、眼保健食物等。
注意事项:1. 针对不同类型的视力残疾,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个性化安排。
2. 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和感受,避免过度疲劳或不适。
这个教案旨在为小学生视力残疾康复训练提供一个基本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同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进展和反馈,与学生家长和医疗专家保持沟通,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视力功能和促进其全面发展。
(完整版)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参照普通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结合视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设置盲校课程。
课程设置从视力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视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视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发展,开发各种潜能,补偿视觉缺陷,克服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依法维权;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残疾,具有乐观进取、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立志成才的精神、顽强的意志以及平等参与的公民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人生规划意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为实现上述目标,视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课程除应遵循普通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外,还应遵循:(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坚持视力残疾儿童教育与普通儿童教育共性的同时,从视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调整教育内容、课时数,以达到与普通学校相应的目标,促进视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
(二)继承、借鉴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国情、总结并继承我国各地视力残疾儿童教育的成功经验,立足全面发展、注重潜能开发和补偿缺陷、加强劳动教育、强调适应社会;借鉴与吸收国外视力残疾儿童教育的有益经验,力求教育与医疗、教育与康复、教育与训练、教育与心理辅导等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视障儿童
三、精心设置,形成有特色教育康复模式
教育目标 与课程设 置
•教学评估 与个别化 教育
•家园共育 与融合教 育
课程设置凸显教育目标
整合性主题教 育活动
发展性课程
功能性课程
班级课程
幼儿(1)班 幼儿(2)班 特训(1)班 特训(2)班
晨会
5
5
5
5
领域一
语言 与沟通
语言交际 故事阅读
2 2
2 2
2
2
、专业人士、行政人员等
IEP、评估、课程的关系流程
评估
阶段评估
终结性评 估
IEP
IEP修订
下一阶段 IEP
课程实施 课程调整 课程修订
家园共育促成效
• 教师和家长必须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我们只有与家 长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教育 效果。
• 在家园共育中,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开 展家长助教活动。让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 动,形成良好的家园共育氛围。
程设置等 • 一段时间后进行阶段/学年的进展评估,修订教育
计划和课程安排
制定IEP的目的
• 为学前视力残疾儿童制订教育计划的目的 同为其他正常儿童制订教育计划的目的是 一样的,就是帮助制订教育儿童的课程计 划和内容。
IEP的内容
• 孩子目前的状况(能力发展水平和最优先发展领 域,即孩子的优势和劣势)
一、应运而生,填补视障教育空白
• 2000年9月,我校成立了幼儿部,开展学前视障儿童的早期 教育与康复训练的实践研究,拓展延伸了我国视障儿童教育 的范围,填补了国内盲童学前教育的空白,并努力与国际视 障儿童的“全纳、个别化教育”潮流接轨。
(完整版)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参照普通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结合视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设置盲校课程。
课程设置从视力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视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视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发展,开发各种潜能,补偿视觉缺陷,克服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依法维权;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残疾,具有乐观进取、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立志成才的精神、顽强的意志以及平等参与的公民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人生规划意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为实现上述目标,视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课程除应遵循普通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外,还应遵循:(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坚持视力残疾儿童教育与普通儿童教育共性的同时,从视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调整教育内容、课时数,以达到与普通学校相应的目标,促进视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
(二)继承、借鉴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国情、总结并继承我国各地视力残疾儿童教育的成功经验,立足全面发展、注重潜能开发和补偿缺陷、加强劳动教育、强调适应社会;借鉴与吸收国外视力残疾儿童教育的有益经验,力求教育与医疗、教育与康复、教育与训练、教育与心理辅导等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2024年度盲聋哑学校工作计划要点
2024年度盲聋哑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一、学校目标及发展思路1. 确立学校的目标:以提高残障学生的生活质量和自主能力为核心,培养他们成为独立、自信的人。
2. 强化学校的特色:打造一所具有特殊需求学生照顾能力的学校,为盲聋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康复服务。
3. 教育模式改革:从提高学生自主能力的角度出发,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二、招生与入学1. 宣传与招生:加强与当地社区、残障组织的合作,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盲聋哑学生入学。
2. 入学评估与补习:对于每个新生,进行全面的入学评估,并有针对性地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补习计划,确保学生能够顺利适应校园生活和学习环境。
三、教学与培训1.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2. 优化教学内容:根据盲聋哑学生的特殊需求,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3. 创新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技术手段,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积极探索适合盲聋哑学生的新型教学方法。
四、康复与辅助设施1. 建设恢复训练中心:设立有专门的康复训练中心,提供多样化的康复治疗和训练服务,帮助学生提高听、视、言语等能力。
2. 配置辅助设施:为学生提供各种辅助设施,如盲文图书、盲文学习软件、听力辅助器等,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五、校园文化建设1.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文艺演出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
2. 打造和谐校园环境:倡导和传播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校园文化,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学习氛围。
六、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1. 加强与残障组织的合作:与残障组织合作开展各项活动,共同关注盲聋哑学生的教育和康复问题,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
2.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和自信心。
3. 推广经验与成果:主动与其他盲聋哑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分享学校的经验和成果,互相促进发展。
视障学生的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
视障学生的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对于特殊群体的教育。
其中,视障学生的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视障学生的教育资源开发视障学生的教育资源开发主要涉及三大方面:教材、教具和软件。
针对不同年级的视障学生,需要有相应的教材。
教材不仅需要文字,同时需要有图像和表格,以便视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此外,还需要配套的音频和视频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具也是视障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
像几何图形、化学实验等这些需要手把手操作的课程,视障学生需要通过触觉来完成,因此需要特别定制的教具来辅助学生的学习。
除了传统的教材和教具,视障学生还需要相应的软件来帮助学习。
比如,盲人阅读软件、语音识别软件等。
这些软件能够让视障学生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方便学生自学和课堂学习。
视障学生的教育资源整合视障学生的教育资源整合是指将各种资源集成到一起,方便视障学生使用。
整合工作需要考虑到学科的连贯性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例如,在教育资源的整合中,需要将语音识别软件和盲人阅读软件整合到一起,以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提高听力和阅读能力。
此外,还需要将传统的教材和教具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打造出适合视障学生的教学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重各种资源之间的互动性和学生的互动。
通过交互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视障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视障学生的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现状目前,国外在视障学生的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上有着先进的经验。
他们重视对视障学生的教育和培训,为视障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而在国内,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开发和整合机制,视障学生的教育资源相对欠缺。
大部分学生所接触到的教育资源仍是传统的纸质教材和教具。
这样的教育环境存在很多弊端,难以有效满足视障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加大视障学生教育资源的投入和研发力度。
同时,需要加强与国外先进教育资源的交流和学习,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推动我国视障学生教育资源的发展。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案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视觉障碍儿童的基本概念,认识视觉障碍儿童的特殊需求和面临的挑战。
2. 掌握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感知觉、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3. 学习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策略,提高对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质量和适应性。
二、教学内容1. 视觉障碍儿童的基本概念:视觉障碍儿童的定义、分类和原因。
2.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感知觉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发展。
3. 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策略: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和教育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视觉障碍儿童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视觉障碍儿童的关注和兴趣。
2. 讲解:讲解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分析各个方面的表现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案例,讨论教育策略的应用和效果。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策略,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5. 总结:总结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策略,强调关注和支持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视觉障碍儿童教育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观点表达。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材或相关书籍。
2. 案例材料:收集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文章、研究和教育工具,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视觉障碍儿童及其家长、教师等角色,模拟实际教育场景,增进对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解。
2. 访问专业人士:邀请视觉障碍儿童教育专家或相关机构工作人员来校讲座,分享实战经验和教育技巧。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视觉障碍儿童教育机构和康复中心,了解视觉障碍儿童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方法。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的支撑。
视觉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最终版】
早期干预刻不容缓!!
• 障碍不等于残疾,视觉障碍儿童只要尽早诊断并 进行针对性的早期训练和治疗,就可以最大限度 的补偿缺陷,增加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其 融入社会,正常的生活。 • Eg视频:盲人足球适应性训练
The end!
早期发现
(1)用手电筒射出一束光线,在黑暗的屋子里婴儿无反应; (2)父母带一个色彩鲜艳的面具靠近他,他无反应; (3)一个玩具放在他眼前,他不知道爬过来玩,特别是8个 月以上的婴儿; (4)在爬行中,遇到障碍物,不知道绕过去,而是冲过去; (5)在10—12个月时,喜欢一只眼看或贴近物体看,教他 手势,他不会模仿; (6)不追逐光源或人及物体或表现迟钝; (7)目光呆滞,表情呆板; (8)会走路时,出现不稳或经常碰撞; (9)带到屋外走路很恐惧,走路很慢,不喜欢看图画书。
(一)预防
1、视觉障碍的预防 【1】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又称作初级预防,主要预防致残性伤害和疾病的发 生,目的是减少各种病损。 【2】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主要是指在眼伤病发生之后,防止出现视力残疾。 它的主要措施是对眼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3】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指在视力残疾出现后,防止早期视力残疾发展为 严重视力残疾,同时尽可能的防止视力残疾发展成视觉残疾。
视觉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
小组成员:
不一样的世界
视力残疾患儿由于视感觉的减弱或丧失,其活动的范 围及种类受到限制,其感觉及运动功能得不到有效锻炼, 势必影响儿童的各项发展,甚至造成智力低下。
一、视觉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 适宜的早期教育 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 行为能力等发展 避免智力发展迟缓或一些 不当行为的产生 • 1、促进视觉障碍儿童潜能的开发 • 2、次 级障碍的预防 • 3、儿童权益的维护 • 4、为家庭提供支持与协助
我国视障儿童早期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摘要: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是指在视障儿童的学前阶段,按照心理发展规律和视障的特点, 在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医疗预防的措施.尽力挖掘 他们的潜力,增进技能,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能够有效地融入社会,顺利 地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而早期关怀则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除了对视障儿童进行教育训练和 医疗预防外,
“视障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视障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经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批准,我们申报的《视障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研究》课题在2011年底被立项,2012年6月顺利开题,2013年4月顺利通过中期评估。
经过课题组成员三年来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的研究基本达到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此报告即课题研究的总结。
敬请各位专家对本课题研究情况予以评审。
一、课题的确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融合教育,也被称作全纳教育,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8年11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8界国际教育大会的主题。
它指通过增加学习文化和社区参与,努力使所有的人受到同样的教育,特别是帮助那些由于身体、智力、经济、环境等等原因可能被边缘化和遭歧视的孩子受到同样的教育。
让所有的儿童,无论是残疾儿童,还是处于被边缘化和被排斥的普通儿童都能够平等地接受适合其独特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
因此我们确立了此课题,以促进我校视障儿童早期教育教师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并帮助0-6岁视障儿童奠定今后的学习与生活的基础,努力为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发展添砖加瓦。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1.研究目的:本课题发挥盲校的资源优势,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安置形式的视力障碍儿童,进行教育资源的支持和服务,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教育支持保障方式,对于其他地区或盲校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对于残疾儿童将来实施随班就读也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2.研究意义及价值:根据国内外视障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的现状,本课题准备在如下几个方面努力:(1)建立并完善视障儿童家庭随访的指导策略;(2)研究如何科学规范地开展3-6岁随园就读工作;(3)创造条件让视障儿童走向社区,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以丰富视障儿童的生活经验,提高视障儿童社区生活实践能力。
二、课题的设计《视障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的研究》课题试图采用融合教育的模式,依托现有的资源能够达到为0—6岁的视障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的目的。
自2005年南京盲校开办“启明幼儿园”和2006年加入中美合作项目ECCE(0-6岁视障幼儿早期干预),先后接纳了80余名盲幼儿入园就读、 8名盲幼儿在普通幼儿园随园就读、90余名盲幼儿进行家庭随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尽早开发潜能,为未来发展奠基---视障儿童的早期学前教育与康复实践广州市盲人学校王莉根据全国第二次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测算,我国0-6岁的视障儿童约有7.45万。
然而我们目前开展视障儿童早期教育的机构数量还很少,能接受早期教育的视障儿童人数还很少,视障儿童的家长能获得的帮助较少。
许多研究发现,失明对儿童的发展虽然没有必然的关系,但却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如果一个儿童自幼失明,至少可能会带来感知觉和认知发展的不足,假如其又在0-6岁生理、心理发展的关健期,没有及时获得感知觉和认知方面的积极教育与训练,那么很可能会引起认知、情感、运动、社交等方面发展的不足,从而对今后的生活造成难以弥补的不良影响。
如能及早向盲童提供适宜的条件,他们可以在最佳年龄阶段获得正常的发展,在运动、体格、语言、认知等方面的减少或缩小与正常儿童的差距。
因此,对视障儿童进行早期教育与康复,就是通过医疗和教育的手段,及早发现儿童的视力残疾状况,根据视力障碍的情况和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通过家庭、幼儿园的有效教育和康复训练,尽力开发视障儿童的潜能,丰富感知,增进认知,学会技能,帮助视障儿童获得最大限度的潜能发展。
这是为视障儿童的未来发展奠基,意义重大。
一、应运而生,填补视障教育空白2000年9月,我校成立了幼儿部,开展学前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与康复训练的实践研究,拓展延伸了我国视障儿童教育的范围,填补了国内盲童学前教育的空白,并努力与国际视障儿童的“全纳、个别化教育”潮流接轨。
开办初始仅有幼儿8人,其后逐年增多,且除视力残疾外,伴有其他残疾(如情绪、语言、智力、肢体等障碍)的盲幼儿也逐年增多,而且年龄越来越小。
现分为幼儿班和特训班各2个班,其中幼儿班8-12人,特训班4-6人。
年龄在4-7岁之间。
每年在园人数保持在20-35人。
没有现成的国家课程、教材、教法、样本可供参考,视障儿童的学前早期教育教学难度大,教育康复任务艰巨。
多年来在罗观怀校长亲自带领下、王莉老师具体负责的早期教育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实践研究,并在环境创设、课程设置、教育模式、教材编写、个案研究、康复训练、师资建设等方面作了许多有益尝试,创建了有广州盲校特色的视障儿童早期学前教育教学模式。
课题“3至6岁盲童学前教育与训练”申报成为广东省教育厅“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研究项目,教材《5至6岁盲幼儿大班活动课程》完成编写。
学校幼儿部先后在2004、2006年分别被评为广州市、广东省巾帼文明岗,每年多次接待来自国内外专家、教师同行的参观、交流与学习,学校以“规模大、师资优、质量好”成为全国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示范实验基地,各地兄弟学校教师慕名前来取经学习,获得家长和社会的良好赞誉。
二、合理布局,创设良好教育康复环境虽然我校校园面积狭小,但学校非常重视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环境建设,把教学楼一楼的主要教育场室都划归为幼儿部,并且全部按照普通幼儿园的教育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和精心设计,创设了良好的教育康复环境,购置了大批先进新颖的教具玩具,建设了既安全、功能又多样的教育教学场地。
如课室课桌椅、教具柜、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教具学具一应俱全,幼儿室内活动操场采用了美观、大方、实用的材料铺设了地面,给感觉统合活动区域的两面围墙安装了防护垫,保证了幼儿活动时的安全,增加了A字秋千铁架、木制攀爬架以及活动转盘,改造了特训班课室,建造了多功能、立体化的感觉统合室,在有限的场地中尽可能地给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与康复训练提供充足的教育活动空间。
三、精心设置,形成有特色教育康复模式1、教育目标与课程设置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们将视障儿童的学前教育目标定位为:要特别重视加强感官训练、行走与动作姿态的训练、言语训练以及基本生活技能的训练,同时加强医疗预防,及早诊断、治疗与康复,尽力挖掘他们各方面的潜能,增进技能,使视障幼儿的身心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总之,对视障儿童的学前教育要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活泼开朗的个性,提高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为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视障儿童的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视障儿童的未来发展为本,满足其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
对于视障儿童来说,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视力,更重要的是70%-80%左右的信息来源渠道及利用视力整体观察事物和接收各方面信息的能力。
其次,任何整合教育活动不仅是视障幼儿的合知识的运用,而且是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而视障幼儿的些基本技能必须要经过单独专项的康复训练,如定向行走、感知觉能力、运动技能、生活技能等。
只有经过专项的康复训练,视觉缺陷才能得到更好的补偿,才能参与整合教育活动。
第三,视力残疾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限制了视障幼儿的活动范围,也限制了他们所能参与的实践活动。
他们积累的经验比正常幼儿要贫乏得多,要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经验,就要设计符合他们特点的、形式多样的课程。
只有经过专门的康复训练,定向与行走、感知觉、运动、生活自理等能力才能形成,视觉缺陷才能得到更好的补偿。
此外,近年来,多重残疾儿童逐年增多,伴随智力落后、言语交流缺损、严重情绪/行为障碍、肢体障碍(主要是脑瘫引起的双腿肌肉萎缩,不能正常行走)等。
因此,我们还要在课程设置和日常活动中必须渗透一定的功能性康复训练内容。
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时,要遵循以下原则:既要重视分科课程,也要注重适合盲幼儿综合知识技能的整合教育活动;既要注重分科知识的教学,同时也要关注各项基本技能的个别训练,使视障幼儿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或降低残疾的程度,让他们的潜能尽早得到开发,并为未来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视障儿童的学前教育课程可以由发展性学科课程、功能性康复课程、整合性主题活动课程等构成。
发展性学科课程包括语言、计算、常识、科学、艺术、盲文前技能等。
功能性康复课程包括定向与行走、运动能力、触觉能力、感知觉统合、生活自理、休闲娱乐等。
整合性主题活动课程是以视障幼儿为中心,围绕孩子日常学习、生活、社区活动等设计相应的主题整合教育活动。
内容涵盖科普知识、常识认知、日常生活自理、社会交往等。
要求教师设计的活动能够让视力残疾幼儿综合运用已习得的各学科知识和康复训练掌握的技能,使他们的各种潜能在活动中得到开发。
一日课程内容结构包括:日常常规活动,如晨会、课间体育运动、盟洗、起居、进餐、休闲娱乐等;学科知识,如语言、计算、科学常识、音乐艺术活动等;单项技能训练,如定向与行走、感觉统合、盲文前技能、触觉训练等;整合教育活动,如“幼儿园里朋友多”、“春天来了”、“认识我自己”等综合性主题活动。
在进行视障儿童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我们要对他们一天的教育活动与康复训练进行综合考虑,采取恰当适合的内容和方式;要尽可能充分考虑到每个视障幼儿的差异和不同需求,因材施教;要给他们营造丰富、充实、适合的环境。
课程实施是课程设置之后的一个重要操作环节,课程是否具备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是检验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体现,教师工作团队是课程实施的人力资源保证,不同的教师资源配置也将会有不一样的课程内容设置,这也是我们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家校合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课程设置也要倾听并考虑采纳家长的合理意见和看法。
此外,为了帮助视障幼儿尽早开发潜能,使用触摸技能来感知、认识周围的事物,促进他们的方位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实物教具外,我们还积极探索了适合视障幼儿使用的教材编写和制作。
目前已经完成的有《视障幼儿感觉训练教材(一)、(二)、(三)》、《触摸辨认》、《触摸追踪》、《学前盲文初步知识》、《数学概念的初步认识》(包括《5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认识》、《大与小》等)、《视障幼儿经验故事系列触摸书(愉快的秋游、中秋节)》、《幼儿故事盒(小熊拔牙、三只小猪)》、《幼儿故事改造书》等。
2、教学评估与个别化教育在普通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评价是依据幼儿教育目标,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对幼儿身体、认知、品德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善教育过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通过评价更加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幼儿,并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更理性地面对和接纳每一个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对于学前视障儿童来说,与健全儿童相比,发展水平虽然可能会迟滞一些,但他们的总体身心发展规律仍然是趋于一致的。
因此,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评估是重要也是必要的,能够让教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行为认知、心理情绪、社会交往、功能康复等情况,并对孩子有一个正确、客观、理性的认识和悦纳,同时也为孩子规划下一步的个别教育计划(IEP)提供翔实、有效的参照。
评估内容包括入学前的家庭调查、幼儿入学前的认知及社会适应性评估、入学后的阶段性进展评估、入学后个人年度评估报告、家长评价等。
内容包括家庭背景、致盲原因及其他疾病的调查、言语沟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定向行走能力、感知觉能力、认知水平、社会交往、心理情绪调控能力等。
主要采用自然观察法、问卷调查、各项技能细项评估操作表、进展评估报告等方式,并由家长、教师进行操作。
3、家园共育与融合教育对幼儿部任教教师、班主任、保育员等工作职责、内容和要求等不断细化、深入,形成规章制度,贯彻保教合一原则,严格执行作息制度,认真安排好幼儿学习、生活环节,确保幼儿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建立常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期初邀请家长共同制定幼儿个别教育计划,期中、期末做好幼儿进展评估,使幼儿教育教学保健管理工作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方面发展。
随着家长、保姆进入课堂的逐渐增多,对家长的培训和管理也在稳步进行,同时加强与普通幼儿园的交流与学习,做到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合作,共同努力,让孩子们的身心和谐健康成长。
教师和家长必须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我们只有与家长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否则孩子们就会无所适从,而导致教育作用的相互抵触,甚至起到反作用。
在家园共育中,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让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家园共育氛围。
在实践过程中,激发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家长充分体验、认识到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价值,拉近心理距离和感情,从而达成共识,使家园共育达到应有的效果。
融合全纳教育,让残疾儿童回归到正常同龄人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是残疾儿童最好的教育,也是残疾儿童教育的发展方向。
近几年我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与社区的普通幼儿园共同开展“同在蓝天下”的融合教育活动,让视障儿童在老师、家长的帮助和带领下,与健全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平等地参与各类竞赛和联谊活动,进一步促进了视障儿童的认知、情感、运动等方面的发展,提高了视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了“我能,我行”的健康心态和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逐步缩小了与健全儿童的差别,为他们以后融入社会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