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子宫内膜相关因素的研究

合集下载

女性不孕症相关因素分析

女性不孕症相关因素分析
【 要】 目的 摘 探讨女性不 孕症因素 中, 自然 、 物 或 人 工 终 止 妊 娠 导 致 不 孕 与 原 发 不 孕 的差 异 。方 药 法 选 取 2 0 年 1 至 20 07 月 0 9年 l 2月 于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生 殖 医 学 中 心 拟 行 体 外 受 精 一 胎 移 胚 植 (VF E , 配 偶 精 液 常 规 检 查 结 果 正 常 的 1 5 例 女 性 不 孕 症 患 者 为 研 究 对 象 。按 照 是 否 流 产 , 其 I — T) 而 73 将 分 为 流 产 后 不 孕 组 ( 一 76 和原 发 不 孕 组 ( 一1 4 ) 本 研 究 遵 循 的 程 序 符 合 本 院 人 体 试 验 委 员 会 制 定 的 ” 0) ” 07 ( 伦 理 学 标 准 , 到 该 委 员 会 批 准 , 组 征 得 受 试 对 象 本 人 的 知 情 同 意 , 与 其 签 署 临 床 研 究 知 情 同 意 书 ) 得 分 并 。
康 相 关 知 识 的 宣 教 , 低 由 于 意外 妊 娠 行 终 止 妊 娠 术 所 引起 的 不 孕 症 发 生 率 。 降
【 键 词 】 不 孕 ; 病 因 ; 自然 、 物 或 人 工 终 止 妊 娠 ; 体 外 受 精 一 胎 移 植 关 药 胚
I e tl c o sAsoca e W ih nf rie Fa t r s i td t Ab r in n Non r u o e LI Don hu ,YA N G i , M A O n— o to i pa o s W m n g— a L ng Yu
i e ( nd x BM I b t e n w o gr ) e w e t oup ( s P> O .05 . The e c ton lv lo a int n po t bo t li f tl o ) du a i e e f p te s i s a r a n erie gr up wa sgniia l l w e t a t a i prm a y nf rie gr up(P < 0 s i fc nty o r h n h t n i r i e tl o .01) Com pa i g o . rn t prm a y nf r ie i r i e tl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研究进展
产生炎症 细胞 因子 , I 如 L一1 I 、L一8和 T F— ,L一1和 N I
着, 是异位 内膜存 活、 分裂、 增殖 所必 需的 条件。s A —l l M C
本身可以介导细胞间的移动 , 对异位 内膜 的选择性 定位具有
促 进 作 用 。 K Z P Z K 等 研 究 显 示 s A —l在 细 胞 S RY CA l M C 间的 黏 附和 抗 原提 呈 中起 到 一 定 作 用 , 内异 症 不孕 妇 女 腹 腔
液 炎症反应的诱 导因素 , 内异症 惠者 中腹腔 液增 多, 巨噬 细
胞 数 量 和 活 性 增 加 , 列 腺 素 、 附 分 子 、 胞 因子 释 放 增 前 黏 细
加, 现 I 发 L—l 、L一 、L一 、 瘤坏 死 因子 一0 T F— ) B I 6 I 8肿 l N 、 (
12 1 卵泡 受损 与 内异症不 孕 的关 系 一些研 究表 明, . . 内
异 症妇 女 卵 巢 储 备 能 力 下 降 ( 其 是 卵 巢 子 宫 内膜 异 位 尤 症 ) 与 内异 症 分 期 程 度 呈 负相 关 , 使 促 性 腺 激 素 需 求 增 , 致
可 溶 性 细 胞 间黏 附 分子 一1 s A 一1 、 核 细 胞 趋 化 蛋 白 (l M C )单
密切 关 系。
体 生成素的减少有关。排 卵前血雌激素水平下降 , 早期黄体 的雌二醇与孕酮下降 , 明 了卵泡功 能的 内在 紊乱 , 表 影响 卵
泡 的发 育 , 致 排 卵 障 碍 或 停 止 排 卵 , 而 引起 不 孕 J 卵 导 从 。
sC M 一1是 各 种 免 疫 反 应 所 必 需 的 因子 , 离 体 异 位 IA 在
广 东医学

112例不孕症子宫内膜临床与病理分析

112例不孕症子宫内膜临床与病理分析

[ 3 】陈忠年 , 杜心谷 , 刘伯宁 . 妇产科 病理学[ . M】上海 : 上海 医科大学 出
版社 .
() 宫 内膜呈 简单型 增生过 长 l例 ,例 为原发 不孕 ,例 为继发 4子 0 4 6
不 孕 。 宫内膜 腺体 人小 不 ・ 分 呈囊状扩 张 , 子 , 部 部分 区域腺 体密 集 。
可见浆细胞 浸润 , 中3 其 例较 严重者表 现为 间质纤维 细胞及 间质增生 ,
腺腔 挤 压 不 规 则 。
() 宫 内膜混 合性改 变 1例 ,3 3子 6 l例为原发 不孕 ,例 为继发 不孕 。 3 残 留的分泌 期内膜 与出血坏 死组织 及新增殖 的内膜混 合共存 , 有些 区 域 内膜 尚有 出血 , 一些 区域 已有新 的增殖 期 内膜 出现 。 另
治疗 和检查方 向 , 已成为一广泛 使用的方法 。 合宫腔镜检查 可以提 现 结 高镜检率 , 作者经验宫 腔镜检查时在 宫底及宫体 部 , 内膜絮状物 多地部 分取材 阳性率较 高 。 刮宫不宜 太深 , 量应足够 , 同时 内膜 不宜太碎 。 参考文献
【]同济医科 大学病理 教研室 , 山医科 大学病 理学教研 室 . 1 中 外科病 理 学【 . 版 . 汉 : M】第2 武 湖北 科 学技 术出版 社 . 【】李 美芝 . 2 妇科 内分泌 学[ . M]北京 : 民军 医 出版社 . 人
宫 内膜 问质细胞呈蜕膜样 细胞及内膜颗 粒细胞改变 , 卵巢黄体 萎缩 , 导 致 内膜 腺体 萎缩 , 皮呈 低柱 状 , 腔分 泌物 少或 无分 泌物 。 腺上 腺
激 素影 响所致 , 些患者 大部 分表现 为肥胖 、 卵障碍 ,超 检查有 卵 这 排 B 巢 多囊样 改变 , 中 1 此基础 上 出现 分泌反 应 , 其 例在 提示子 宫内膜在 增 生过 长的 基础上 受到孕激 素影响 , 孕激素可 以来 自黄素化 的卵泡膜 细

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素的研究

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素的研究
杜 海燕 孙 然 刘 莉 王守红
内蒙古 医学 院第 三附属医院妇产科 ( 包头, 0 1 4 0 1 0 )
由于环境的污染、 压力增大 以及生育年龄 的后 延, 不孕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j 。随着人类辅助生 殖技术( A R T ) 的迅速发展 , 对不孕症的诊治也上升
1 . 2子 宫 内膜 类型
收稿 日期 : 2 0 1 2— 0 5 — 2 5 修回日 期: 2 0 1 2一 o 9— 0 3
况。子宫 内膜下血流包括子宫基底膜动脉和螺旋动 脉, 是营养子宫 内膜的主要血管。对 于种植的胚胎 来说 , 内膜 的质量和内膜及 内膜下的血流灌注 、 血管 化程度更为重要 , 两者 同时存在预示 良好的内膜容 受性。程文等 通过 回顾性 分析 , 接受 A R T治疗
失败 的 I / 3 ,而另 外 2 / 3的 原 因是 由于 E R不 足 引
官腔中线 回声明显 ; B型,同子宫肌层 图像 , 官腔 中线 回声不 明显 ; C型 ,
为均质强 回声 , 无宫腔中线 回声。张海英 等 研究
表明, 多层 内膜形态更适合胚胎着床 , 临床妊娠率明 显高于均质型内膜。R o d e l 等 。 。 统计发现内膜呈现
察到, 当P I> 3时 , I V F—E T的妊娠 可能 性极 低 , 几 乎为零 。但 子宫 动 脉指数 反 映的是 整个子 宫 的血流 灌注情 况 , 而对 种植 的胚 胎 来 说 子 宫 内膜 和 内膜 下 血流直 接 反 映 胚 胎 着 床 部 位 微 环 境 的 血 流 灌 注 情
标准 , 临床上多采用 G o n e n 分型标准 , 将子宫 内
膜 的形 态 分 为 三 型 : A型, 即三 线 型 或 多 层 子 宫 内 膜, 为外 层 和 中部 强 回声 以及 内层 低 回 声 或 暗 区 ,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原因和治疗(综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原因和治疗(综述)

力, 可阻碍受精 , 亦可削弱输卵管伞 的功能 , 输卵 使
位症 的妇女在胚 胎植人期 会有 子宫 内膜表 达 O l t v  ̄ 整合 素降低和 L片断 内膜 配基组织相 关酶 的低水
平 表 达 f 。 明 内膜 功能 的异 常可 能诱 发 子 宫 内膜 7 表 ,
管伞端拾卵作用减弱 , 影响卵泡发育 , 抵制排卵并促
维普资讯
中国城 乡企业卫 生 2 0 年 1 06 0月第 5期( 总第 15期 ) 1
子宫 内膜 异位症 相 关不孕 的原 因和治疗 ( 述 综 )
天津 市武 清区人 民 医院 (0 7 0 3 10 )王淑新
子宫 内膜异位症 以盆腔疼痛、 不孕 、 月经不调 为
尽 可能 的延缓 复 发 已成 为治 疗 的主要 目的 。 1 物 治 疗 目前 对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的治 疗 .药 主要应用激素 , 传统的有孕激 素、 假孕疗法 、 假绝经



膜 异位 症不 孕 的首选 助 孕方 法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 内膜的着床能力是没 有损害的 ,之所 以植入成功率低主要是 由于子宫 内 膜异位症引起的卵母 细胞质量差造成的。为获得更 高 的妊娠率 , 临床上通 常在执行 IF之前接受长期 V 的 G R a治 疗 以 控制 自然 的 L n H— H峰 值 出现 ,改善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受 累生殖器 的状况 ,提高 卵子数量 、 量 、 精率 、 质 受 胚胎质 量及着床 率 , 最终 获得满意的妊娠率 。已有实验证实了 G R — 的应 nH a 用可 以改善 ⅣF的助孕效果[, 1 对重度子宫 内膜异 ] 】 位 症 伴发 不 孕 的患 者 在进 行 I F治 疗 前 接受 6个月 V

原因不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进展

原因不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进展
这 一上 皮 。
密联 系的过 程 。着床 窗 口的出现 和 消失依 赖 于子 宫 内膜 中一套特 定 基 因时空 特异 性表 达 ,使 胚泡 和 内
膜 间建立 分子 对话 。 在胚 胎着床 过 程 中 , 宫 内膜一 子 些细 胞表 面结 构也 随着 着 床 的进行 发生 变 化 ,并 与
b i ia in t s e s t e c r mo o l t t s o mb y s o ti e rd z to o a s s h o s ma sa u fe r o b an d h
m r[]A i e rd c,0 6 9 (-) 7 -8 . e tJ. nt R po i 0 , 312: 6 12 i a S 2 1
o iec muu — e t o lx s e e t f yo h a i r.ra. vn u lso yec mp e e: f tc a snB p e- t . c oc l t e
16}C b , H boC G r , ta. s floecnei i y 1 o A R U / , elS e 1 U eo f rse c ns uh— o i u t
f m cypeevdoctsJ. et t i 2 0 , 52:5 -6 . r rorsre oy []F rl e l 0 17 () 43 0 o e iS r , 3 [ 7 h J KmS Y o G e a M c t u n ofua o d i . 1 ]R o , i , o J ,t 1 i u l n g r i a t G . r b i c i tn n m o e
c o d a it b to t r u t r p d c o i g o vne o c t s h n r 1 d sr u in a e l a— a i o l f bo i o y e i i f r n

子宫内膜容受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

子宫内膜容受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

质水肿 , 间质与腺体 的同步性更差 , 当两者相差 3天
以上 时会 导致 窗 口期前 移 , 进 而 影 响胚胎 种植 。
3孕激 素与孕激素 受体 ( P R)
在 月经 周 期 中 , E R与 P R的表达有一致性 , 两
较对照组显著减少。但是 O r d i 等 对 同等样本量
的E A I 、 不 明原 因不 孕 及 输 卵 管 因素 性 不 孕 的患 者 分 别在 分 泌 中期取 内膜 , 并 采 用 扫描 电子 显 微 镜 检
收稿 日 期: 2 0 1 2— 1 2— 2 1 修回 日期 : 2 0 1 3 — 0 3 — 3 0
的发病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
1吞 饮 小 泡
吞 饮小 泡 在 发 育 中 的形 态 为 光 滑 的 、 薄 弱 的质
膜突起 , 呈现在整个细胞的尖端 , 充分发育的吞饮小
泡呈 现 出 “ 花样” 肿胀 的 质 膜 状 态 。有 研 究 认 为其 是 在 位子 宫 内膜 容 受性 的超 微 结 构 性 标 记 物 , 可 能
些物质 , 如整合素 、 吞饮小泡、 雌激素受体( E R ) 及同
源基 因 ( H O X) 等存 在 数量 、 质 量 和 时序 性 等 方 面 的
表达异常, 这些 变 化可 能 在 E MS相 关 性 不 孕 ( E A I )
2雌激 素和 E R
K i t a w a k i 等 研 究 证 实 E M S是 雌 激 素 依 赖 性 疾病 , 雌激素通过 E R 影 响异 位 子 宫 内膜 的 生 长 和 侵 袭 。E R 主要 有 两 种 亚 型 : E R a和 E R I 3 , E R 亚 型 在 靶器 官 的分 布 比例 、 转 录 后 活化 强度 及 结 构 上 的 差 异对 E MS的发生 和发 展起 重要 作 用 。研 究 表 明 ,

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6月第6卷第18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是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手段。

随着生殖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上在获取高质量胚胎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目前每个周期的活产率仍在25%~30%[1]。

如何提高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率已成为生殖医学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般认为,妊娠的建立主要取决于胚胎的质量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在获取高质量胚胎技术较成熟情况下,不孕症患者在多次移植周期后仍无法成功妊娠的原因可能是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缺陷。

子宫内膜容受性指内膜的特定状态,在这状态下囊胚能够定位、黏附,穿入内膜并诱导内膜间质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植入内膜,整个过程受严格时间、空间限制。

一般认为,最佳子宫内膜容受性出现在自然周期促黄体生成素激增的6~9d 或激素替代周期予孕酮后的4~7d [2],通常被称为着床期或种植窗。

着床期内,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因素众多,包括内膜厚度、形态、血流分布,细胞表面胞饮突的改变,相关因子变化可对内膜的状态产生不利影响,使胚胎无法顺利着床,导致着床率与妊娠率较低。

本文从解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宏观至微观说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因素及超声检查方法。

1解剖学1.1子宫内膜厚度与类型子宫内膜厚度(EMT )在月经周期中的规律变化可反映内膜功能,因此常被用于评估内膜容受性,但对内膜厚度与妊娠率、成功妊娠所需内膜厚度下限值存在争议。

研究认为,内膜厚度在7mm 的临界点对容受性及妊娠结局有显著影响。

Ribeiro 等[3]对3350个移植周期进行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发现EMT 与活产率呈非线性相关,EMT <7.0mm 时活产率最低,且对新生儿体重有显著影响。

2019年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中,研究者将采用了个体化促排方案的患者,根据注射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当天EMT 分为A 组(EMT <8mm )和B 组(EMT ≥8mm ),比较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

结果发现,A 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低于B 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移植胚胎数后,发现EMT 仍是影响妊娠率的风险因素[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HOXA10 的表达受体内激素的调控。雌、孕 激素上调HOXA10的表达,睾酮则阻断表达 。HOXA10基因与卵泡发育异常的相关。在 PCOS患者的子宫内膜中HOXA10基因的表达 呈低表达状态,且受到睾酮、双氢睾酮、 雌激素等的影响,影响了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关的分子途径进而影响受孕。
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指标
4.超声标志——子宫动脉血流
• 但有研究结果显示,子宫动脉是供应整个 子宫,反应的是子宫整体的血供情况,并 不是专一而精准的反应内膜区血供情况, 而胚胎种植在子宫内膜上,因此内膜及内 膜下血流能更好的反应内膜容受性。
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指标
4.超声标志——子宫内膜血流
包括子宫基底动脉和子宫螺旋动脉,是营 养子宫内膜的主要血管。子宫螺旋动脉是 供应子宫内膜的主要动脉,可以直接决定 内膜的血供,影响到内膜的功能,在临床 上是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指标
4.超声标志——子宫动脉血流
子宫动脉血流良好与否是评价子宫血流灌注的 重要因素。子宫血流灌注良好又是建立容受性 子宫内膜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胚胎植入的关 键因素。其动脉血流是可以通过超声多普勒检 测到的。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指标为搏动指数 (PI)和阻力指数(RI)。一般认为,PI和RI低, 说明血管阻力越低,阻力低则表示血流通畅, 灌注良好。
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指标
3.基因学标志——同源框(HOX)基因
• 同源框(HOX)基因是一类多基因家族基因作 用为主控生物发育和分化,是一种高度保 守的转录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表达。 HOXA10基因是目前对HOX基因家族中研究的 较为成熟的基因。在分泌中、晚期的表达 明显高于分泌早期及增殖期,即其表达高 峰出现在种植窗期。提示其参与了胚胎着 床过程。
4.超声标志——子宫内膜厚度
子宫内膜相当于胚胎种植的土壤,必须达 到一定的厚度受精卵才可以在其上着床。 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厚度≥ 10mm 适合着 床。但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结局尚有争议。 目前临床上将辅助生殖治疗中保证胚胎植 入的最小内膜厚度,一般情况需达到8mm。
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指标
4.超声标志——子宫内膜类型
• 有报道称,不孕症患者中有10%-32%合并有 子宫内膜息肉,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证明子 宫内膜息肉与不孕症确切相关,但越来越 多文献报道子宫内膜息肉持续存在,可能 降低妊娠机率,是导致女性不孕的盆腔因 素之一 。
子宫内膜息肉可能增加流产风险。有研究 表明,无息肉和子宫内膜息肉小于2cm进行 比较,结果发现:子宫内膜息肉<2cm中的 生化妊娠率较无息肉组高,且两者具有统 计学—白血病抑制因子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 学功能的分泌型糖蛋白,隶属于白介素- 6(IL-6)类。LIF 通过与其细胞表面的受体 链组成的复合物结合而发挥作用。LIF 表 达的变化呈周期性变化,与月经周期性一 致。增殖期及分泌早期表达量相对较低, 分泌期中、晚期表达量出现暂时性的升高, 时间符合着床窗口期。
子宫内膜容受性——中医治疗
• 目前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措施尚处在探 索阶段,治疗上主要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厚 度、促进子宫内膜的血流供应来改善子宫 内膜容受性。
• 肾主生殖,胞宫的接受能力依赖于气血的 充养,因此,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者多由 于肾虚、血瘀的病理状态引起。故目前改 善子宫容受性的方药,以补肾、活血化瘀 为主。
• 人类能接受胚胎着床的内膜环境只存在于 某一特定时期,即种植窗口期,一般是排 卵后5—7天。这时子宫内膜会产生一系列 形态、生化方面的规律性变化,如有丝分 裂的减少、腺体分泌增加、间质水肿及细 胞因子含量的改变等来适应胚胎着床。
• 雌、孕激素是形成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宏观 调控因素。在其作用下,胚胎和内膜局部 周期性表达容受性相关因子,促进子宫内 膜容受性的建立,其中雌、孕激素的合适 比例和孕激素的持续影响是关键。
抗子宫内膜抗体
抗子宫内膜抗体是以子宫内膜为靶抗原 并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的自身抗体。EMAb 可与正常子宫内膜发生免疫应答反应,激 活补体系统,局部产生免疫病理变化,导 致子宫内膜病理损伤,破坏子宫内膜的结 构,导致子宫内膜功能的损害,影响精子 和卵子的运送并阻碍其结合,干扰孕卵着 床以及胚胎发育,导致不孕与流产。
• • • •
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指标有: 形态学指标如胞饮突 相关因子如白血病抑制因子、胎盘蛋白等 超声学指标如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 型、子宫内膜下和子宫血流等。
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指标
1.形态学——胞饮突
• 胞饮突是子宫内膜种植窗开放时非常重要 的形态学改变,近年来已作为子宫内膜容 受性标志被接受。黄体中期扫描电镜可见 子宫内膜腔面发育增大的光滑的膜突起, 形如蘑菇,称为胞饮突。表达数量与胚胎 种植率紧密相关;总寿命≤48h,出现时间 个体差异可达5d, 促排周期胞饮突的出现 比自然周期早,激素替代时出现较晚。
子宫内膜类型指内膜与肌层相对回声状态 的分型。 A型为三线型或多层子宫内膜,是子宫内 膜容受性良好的表现; B型为弱三线型; C型为均质强回声。 有学者认为,卵泡期子宫内膜出现C型, 可预测妊娠结局不好。
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指标
4.超声标志——子宫内膜容积
• 子宫内膜容积即子宫内膜多普勒面积 (EPDA)。三维(3D)超声成像利用3D数据库 分析某一组织,显示其3D结构,可测量内 膜容积。虽然目前3D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 膜容积尚未广泛开展,但其方法的科学性 与先进性定将成为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新 参数。
子宫内膜炎——物理疗法
• 微波:对人体组织的热效应效率高、穿透 强、具有内外同时产生热的优点。微 波在人体组织内产生热量,作用可达 5--8厘米,可穿透衣物和石膏等体表 覆盖物,直达病灶部位,促进血液循 环、水肿吸收和新肉芽生长。 • 特定电磁波治疗机( TDP ) • 电脑仿生仪
子宫内膜息肉
• 子宫内膜息肉,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 最常见的良性病变,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 螺旋动脉为血管轴,腺体及间质包围组成 的突出于子宫内膜的赘生物。
子宫内膜息肉——治疗
• 1、手术:宫腔镜探查联合诊刮、宫腔镜电切术 小于2cm的息肉切除术后不会降低胚胎种植率或 妊娠率。 • 2、宫腔镜联合中药 术后口服香棱丸、生化汤,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 3、中西医结合治疗 血瘀型:金匮—桂枝茯苓丸 气虚型:安冲汤、补中益气汤 虚热型:杨宗孟教授—调经汤 结合黄体酮治疗,起到药物性刮宫的作用。
• 因此在找准胚胎的种植时间,即胚胎发育 与内膜胞饮突的出现的步骤相符,是提高 胚胎种植率的关键因素。
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指标
2.相关因子——整合素
• 整合素是一类细胞粘附分子,普遍存在于细胞 表面。可以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及部分细胞 与细胞间的粘附并将细胞外的信号传递到细胞 内,许多整合素都参与到了胚胎植入的过程, 有助于子宫内膜由非粘附状态到粘附状态的转 变,为胚泡粘附、植入做好准备。 • 整合素表达异常将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缺陷, 引起不孕。目前认为整合素是评价子宫内膜容 受性的良好指标。
不孕症子宫内膜 相关因素的研究
长春市中医院 刘丽敏
• 国外研究显示IVF失败者宫腔镜结果:有 64%为内膜病变,其中15%为慢性子宫内膜 炎,23%为内膜增生,25%为子宫内膜息肉 ,5%为宫腔粘连,3%为内膜萎缩。
1
子宫内膜容受性
2
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疾病
子宫内膜容受性
子宫内膜容受性
• 定义: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处于 一种允许囊胚定位、粘附、侵入并使内膜 间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胚胎着床的状态。
子宫内膜容受性——中医认识
• 《傅青主女科》一书提出了“血足则子宫 易于容物”的论点。是古代医家对子宫内 膜容受性内容的阐述。《周易》曰“天地 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此时阴阳交媾则胎成,而这一时期胞宫 阴盛阳充,胞脉气血流畅、充足,此时适 于孕育生命,胞宫表现出接纳的能力。与 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提出的种植窗 口期基本类似。体现了古代医家对不孕症 的认识已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补肾活血方(由菟 丝子、巴戟天、黄精、淫羊藿、紫石英、 丹参、鸡血藤等药物组成)能明显改善大鼠 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有助于子宫内膜 容受性的建立。
针刺、艾灸是传统医学的特色疗法,通过 经络、腧穴对女性内分泌以整体调节,配 合药物治疗可以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显 著改善了临床症状,补充单纯药物治疗的 不足之处,是中医治疗整体观念的充分体 现。
• 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 的,且容受性不良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与以下方面有关:
1.上皮细胞分泌的某些物质可以激活着床; 2.上皮细胞停止合成某种不利于着床的物质; 3.胚泡以某种方式来引起内膜的容受性。 4.胚泡着床时引起的机械刺激可以导致内膜反应。 5.胚胎滋养层细胞分泌的hCG可以促进妊娠黄体的发 育,并使子宫内膜继续发育以及保持分泌活性。 此外,hCG还能抑制母体淋巴细胞的功能,从而保 护胚胎免受母体的排斥反应。 在胚胎着床的任何一个阶段发生异常均有可能导 致着床失败
据报道,在我国已婚夫妇中大约有 10 %— 15 %的人因各种原因而导致不孕不育,其 中约 30 %—40 %与免疫性抗体相关,而有 研究表明,抗子宫内膜抗体 (EMAb) 约占 26 %。
• EMAb可以从多个环节影响生育: 影响精子的代谢活化及获能,干扰精子的运 送过程; 影响精子对宫颈粘液的穿透能力; 加快了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被清除速度; 阻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以及受精卵着床; 干扰已经着床胚囊的生长发育并使之变性流 产。
子宫内膜炎——中医外治法
• 直肠给药疗法即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指 导下,选择适当的中药水煎后注入直肠来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贴敷法:将所选中药研成细末,药味不宜 过多,用蜂蜜调成糊状敷贴神阙穴、关元 、气海、双子宫等穴位上。
子宫内膜炎——中医外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