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经典语录
中庸名句经典语录及译文

中庸名句经典语录及译文1. 〈〈大学〉〉,〈〈论语〉〉,〈〈中庸〉〉各十句名言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到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在教他了.中庸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困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远,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而已也,所在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君子之遇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年不能焉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清明,在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此结上文两节之意.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切也.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齐家以下,则举此而措之耳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胖,步丹反.胖,安舒也.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修也.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此亦承上章以起下章.盖意诚则真无恶而实有善矣,所以能存是心以检其身.然或但知诚意,而不能密察此心之存否,则又无以直内而修身也.自此以下,并以旧文为正. 所谓平天下在治。
中庸 摘抄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其核心思想强调“中道”和“和谐”。
以下是《中庸》中的一些摘抄:
1. “中庸之道难矣哉!”——《中庸》开篇即提出中庸之道的难以掌握。
2.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表明达到和谐的状态,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位,得到良好的生长。
3.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是天下万物的基础,和是天下万物通行无阻的道路。
4. “君子而时中,小人与中道。
”——君子能够随时保持中道,而小人则与中道相背离。
5. “不偏不倚,中立而不倚。
”——强调中立而不偏斜,保持公正。
6. “中者,不偏不倚之名;和者,相应相成之实。
”——中是指不偏不倚的状态,和是指各种事物相应相成的实际状态。
7. “中庸其至矣,民鲜能久矣。
”——中庸是最高的境界,但人们很少能够长久地实践它。
《中庸》的教诲对个人的品德修养、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治理国家的原则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提倡的是一种既不偏极也不失和的生活方式,是儒家哲学中极为重要的概念。
大学中庸经典语录

大学中庸经典语录1、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3、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是故君子必诚其意。
5、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6、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出处。
7、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8、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9、其次致曲,曲能有诚。
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10、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11、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12、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13、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14、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15、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16、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17、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18、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之三窍。
19、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20、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21、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22、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23、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24、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25、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大学》《中庸》中80句名言原文及注释

《大学》《中庸》中80句名言原文及注释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理想,是要彰显一个人光明的德行,是要他亲近爱护百姓,是要他抵达完美的目标。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3、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5、《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经》中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国家,但却禀受了天命,自我更新。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6、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做国君的,要做到仁义;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7、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
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8、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中庸 名言

中庸名言
1、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2、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5、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6、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7、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8、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9、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1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1、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12、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论语》《中庸》《大学》经典语录[赏析]
![《论语》《中庸》《大学》经典语录[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cf3ed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6.png)
《论语》《中庸》《大学》经典语录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摘《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
《大学》《中庸》中最经典句子

《大学》《中庸》中最经典句子【国学文化】《大学》《中庸》中最经典句子,重温国学精粹!芒种风向标2021.2.2.17:40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四书之名始于宋朝。
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下《大学》《中庸》最经典的句子,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吧!《大学》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世上的事情都有它的次序,明白他们的先后顺序,就可以借鉴事情的发展规律了。
2、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人在心静了之后才能心安,心安之后才能安定,安定了才会聪慧,聪慧自会慧悟,能悟之后才能有所得。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中庸》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关于中庸的经典语录

关于中庸的经典语录1. “中庸可不是让你当老好人,而是要恰到好处啊!就像做菜放盐,多了太咸,少了没味,得刚刚好。
比如在朋友闹矛盾时,不偏袒任何一方,这才是中庸呀!”2. “中庸不是平庸哦!它是一种智慧的平衡。
好比走钢丝,要稳稳地在中间走,才能成功过去。
在面对选择时,不极端,这就是中庸的厉害之处。
”3. “哎呀,中庸不是和稀泥啦!那是在复杂的情况中找到最合适的点。
就像调节水温,不冷不热才舒服。
当大家意见不同时,用中庸的办法来协调多好呀!”4. “中庸可不是让你没主见哟!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就像划船,把握好方向和力度。
在竞争中不盲目争先,也不退缩,这就是中庸的魅力呀!”5. “可别小瞧了中庸啊!它能让你在各种关系中游刃有余。
好比跳舞,节奏要把握好。
和家人相处时,用中庸的方式来处理矛盾,家庭多和谐呀!”6. “中庸不是让你随大流呀!是有自己的判断又不过分。
就像走路,走自己的路但也不影响别人。
在工作中保持中庸,既不张扬也不沉闷,多棒呀!”7. “中庸绝对不是毫无原则哦!那是一种更高明的处事方式。
就像弹钢琴,每个键都恰到好处。
面对利益分配时,做到中庸,大家都开心呀!”8. “中庸可不是让你畏手畏脚呢!是要适度地行动。
好比跑步,不快不慢才能坚持久。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用中庸的心态,就不会那么累啦!”9. “别以为中庸很简单呀!真正做到可不容易呢。
就像下棋,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
在处理感情问题时,中庸能让关系更稳定哦!”10. “中庸真的很重要呀!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和谐。
好比画画,色彩搭配协调才好看。
在社交场合中,展现中庸的一面,多受欢迎呀!”我的观点结论:中庸是一种智慧的哲学,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应该用心去体会和运用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中庸十六条经典名句

中庸十六条经典名句
《中庸》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的儒家文化著作,以下是其中的十六条经典名句:
“诚者,天之道也;恕乎人之道也。
”
“中庸之道,天下之道也。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中庸名言引用

中庸名言引用
中庸是一种追求平衡和中道的思想,以下是一些中庸名言的引用:
1. "中庸之道,天下之行也。
" - 《中庸》
这句话强调了中庸之道是世界万物运行的基本原则,即追求平衡和中道的方式。
2. "中正无私,不偏不倚。
" - 《中庸》
这句话表达了中庸思想中追求公正和无私的重要性,即不偏不倚地处理事物。
3. "中庸之道,养生之本。
" - 《中庸》
这句话强调了中庸之道对于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即平衡的生活方式是养生的基础。
4. "和而不流,动而不乱。
" - 《中庸》
这句话描述了中庸思想中追求和谐和稳定的原则,即在行动中保持平稳和有序。
5. "中庸之道,以正治国家,以和治家,以恕治人。
" - 《中庸》
这句话强调了中庸思想在治理国家、管理家庭和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即以正义、和谐和宽容为准则。
这些中庸名言反映了中庸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对于人们在生活和处事中追求平衡、公正和和谐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大学中庸名句经典语录

大学中庸名句经典语录1、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2、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言。
隐恶而扬善。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其斯以为舜乎!3、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4、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
故至诚如神。
5、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和而不济。
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7、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
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8、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9、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10、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出处。
11、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12、然人莫不有是形,故虽上智不能无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虽下愚不能无道心。
13、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14、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15、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16、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1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18、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19、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20、自是而又再传以得孟氏,为能推明是书,以承先圣之统,及其殁而遂失其传焉。
21、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22、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2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中庸经典名句100句

中庸经典名句100句1.君子中庸,天下之达道。
2.中正无私,天地之大义。
3.诚意正心,为人之本。
4.忠信厚仁,为治之基。
5.知足常乐,为人之道。
6.和而不同,为世之理。
7.温良恭俭让,为礼之本。
8.慎独宽容,为德之根。
9.言必行,行必果。
10.克己奉公,尽忠职守。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2.见义勇为,敢作敢为。
13.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14.忍辱负重,坚韧不拔。
15.心平气和,和谐相处。
16.以德服人,胜于以力。
17.宽容待人,化解纷争。
19.与人为善,造福社会。
20.大爱无疆,关怀他人。
21.恭敬有礼,尊重他人。
22.追求真理,探索智慧。
23.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24.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25.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6.和为贵,君子以和为贵。
27.中庸之道,无欲则刚。
28.入乎内而灭,不可抗拒也。
29.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3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1.不疾而速,不见而明。
3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33.忠告逆耳利于行。
34.德行天下之大经也。
35.大道无形,生育万物。
36.纷纷扰扰,不知所归。
38.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39.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志。
40.感时忧俗,运趋唯艰。
41.泽被四方,风传八达。
42.圣人立天地之间,为法于三光。
43.高者易摧,贵者易贱。
44.温柔胜刚强,柔弱胜刚强。
4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46.身正不令而行,言是不说而信。
47.逆道而行者,必自败也。
4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49.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2.乘天地之正而御六龙。
53.亦各言其志也。
54.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55.知足常乐,无欲则刚。
56.为善不怕人知,行恶必遭天谴。
57.慎独宽容,德行如日。
5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9.君子以道御人,小人以人御人。
60.出言无疑,事无隐悔。
61.勤俭持家,厚德载物。
《大学》《中庸》全文及翻译(李仁贵珍藏版)

《大学》《中庸》全文及翻译(李仁贵珍藏版)《大学》全文及翻译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白话解: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白话解: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白话解: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4.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白话解: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国),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齐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一定要先修养好自己本身的德行(修身);要想修养自己本身的德行,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意(正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意,必先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诚意);要想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必先明理─穷究事物的道理(致知);要想明理致知,必先要革除物欲,修正其不正确的观念(格物)。
※格者:正其不正。
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白话解:经过一番穷理尽性的功夫,物欲革除之后(物格),一切事物的道理无不清楚明白(知至);明理之后,起心动念皆是真诚无妄(意诚);起心动念真诚无妄,自然存心端正无私无偏(心正);身心端正无私,自然会好好地修养德行(身修);能够修养德行身体力行,自然一家和睦井然有序(家齐);家庭经营得井井有条之后,才能够治理好国家(国治);国家的治理能够上轨道之后,才能进一步使天下太平(天下平)。
《大学.中庸》国学宝典《中庸》:学道须善始善终

《大学.中庸》国学宝典《中庸》:学道须善始善终1、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
解读:崇尚中庸的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不及而平常的道理是天命所定精妙至极。
中庸的人,不偏袒任何一边,不会超过或少于本来的度,只是按照平常的道理行事而已。
用朱熹所做《中庸章句》的说法,即其师程颢所说的“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
朱熹又自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庸,平常也。
”中庸是周全,中庸思想强调的是一种重要做事原则,是从实际出发,从自己所处的境地出发,从日常生活的琐事出发,实事求是,并见机行事。
中庸思想强调要认清环境,认清自我,周全考虑,这是做事成功的保证。
中庸是忍耐,小不忍则乱大谋,凡需要忍耐,只有忍耐才能有大成;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朱熹给《中庸》加注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就是不偏激,不要走极端,不要不及,也不要过头;中就是要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度,把握好分寸。
在当今社会,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关键在于把握好度,做人要低调,做事要中庸。
所以为人出世要低调也要中庸,做人要低调,也要能方能圆,做事要中庸,也要能进能退。
2、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解读:天道就是诚,人道就是追求诚。
这就是原天以启人,尽人以合天。
也就是要求人道与天道相吻合。
诚之者,人之道也。
人道之诚表明一种人性之善,没有诚,人们既无法认识和体察天之道,也无法认识和把握人之道。
而这种“诚”,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为人处世的“善”上,从诚意出发,得到一个善意的结果,这就是最简单的中庸。
郑玄说:“言诚者天性也,诚之者,学而诚之者也。
”孔颖达说:“此经明至诚之道,天之性也。
则人当学其诚之性,是上天之疲乏不为而诚,不思而得,若天之性,有生杀信著四时,是天之道。
2024年大学中庸名言

81、真正的坚固,该当是哭的时分要完全,笑的时分要畅怀,道的时分要极尽描摹,做的时分不要犹疑。
82、对峙等候一片不愿掉落的叶子坠下,想起整树葱绿的芳华。冬季行将到来,躲进被窝预备长长的蛰伏,视着最初的枯叶飘落,爲磨灭的光阴默哀。
83、看见你抱着别人,我知道,有时候,哭是没有眼泪的……
86、众人只道宦海沉浮难料,可你少年得志,宦海无涯,你得逐步熬啊!你且记着老朽说的一个字:等!
87、人们不必要实情,人们老是觉得本身看到的是实情,什么是实情,谁人没有人会体谅,公家只体谅,这个不幸的变乱该由谁来认真。
88、儒家思想四书,包括论语、中庸、孝经、大学。用第三只眼睛看四书,用第十种思维去联想,论语论什么语?中庸中什么庸?孝经孝什么经?大学大什么学?
25、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2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27、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8、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69、生活是个大舞台,你我他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又不停地变换着角色,各个角色之间时刻进行着各式各样的人际交往。一个好的人缘就是一张广大而伸缩自如的关系网,用这张网你可以活得轻松潇洒,能塑造一个完美的人生。
70、是谁洒下了一季的亮丽与一时节的灿烂?是谁抛满了一地的紫花与一原野的翠绿?
71、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中庸经典语录

中庸经典语录1、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
庸者,天下之定理。
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4、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5、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6、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7、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8、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9、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10、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1)尔!11、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2);辟如登高,必自卑。
12、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1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5、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6、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17、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18、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19、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致广大而尽精微。
极高明而道中庸。
20、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
21、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22、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23、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24、君子居易以俟命。
小人行险以徼幸(3)。
25、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26、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
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27、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28、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29、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30、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31、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3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中庸的30句经典名句

《中庸》是一部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以下是其中的30句经典名句:
1.人之生也直,不得已而生也。
2.人之死也,不得已而死也。
3.治大国如烹小鲜。
4.人之好德,犹如水之就下,鲜有不遇者也。
5.忠言逆耳利于行,毋疑毋疑。
6.是非之心,其庶乎哉?
7.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8.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由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已而已矣,尽矣乎!无可终已者也。
10.中立而不倚,中和而不和。
11.君子中庸,而不能已也。
12.人之所以能,由其百倍之故也。
1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5.治国必先齐其家,齐家必先治其心。
16.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7.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9.人心齐,则山移。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1.治人事天莫如忠信。
22.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4.道德之行,言有无隐。
25.取义而行,以恶举之。
26.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27.君子尽美,极恶。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3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以上是《中庸》中的30句经典名句,这些名句蕴含着儒家思想的精髓,对于人生修养和治国理政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中庸必背名句

《中庸》必背名句
以下为你列举部分中庸必背的名句: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明然而日亡。
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中庸·第二十章》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中庸·第二十章》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越隐蔽的地方就越容易显露,越细微的事情就越容易彰显。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独知之时,更要谨慎。
——《中庸·第二十章》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第二十章》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第二十章》。
整理之中庸大学(十二年教材必背内容)

中庸1 ,作者:子思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2 ,作者:子思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中庸3 ,作者:子思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
中庸4 ,作者:子思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中庸5 ,作者:子思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耽。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中庸6 ,作者:子思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中庸7 ,作者:子思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中庸8 ,作者:子思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中庸9 ,作者:子思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中庸10 ,作者:子思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中庸11 ,作者:子思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中庸12 ,作者:子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中庸13 ,作者:子思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中庸14 ,作者:子思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经典语录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4、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5、《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中庸经典语录
1、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2、子曰:“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
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6、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