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失稳幻灯片课件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图文ppt课件
术后护理
注意术后护理,如保持刀 口清洁、合理饮食、适当 锻炼等,以促进康复。
0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与预防
康复治疗
非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包 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等。
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较重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采 用手术治疗,包括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
功能锻炼
01
02
03
保守治疗
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 、牵引、推拿等。
康复训练
如腰背肌锻炼、游泳等, 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长时间坐姿,加强腰 部保护,减轻负重等。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当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 情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 量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
手术方式
包括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手术方式。
02
03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以增加患腰椎间 盘突出症的风险,如胶原蛋白代 谢异常等。
04
疾病分类与分期
分类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牵引等,手术治疗 则包括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
分期
根据病情轻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疼痛剧烈,活动受限,需要卧床休息;缓解期 疼痛减轻,可以进行适当活动。
病例二:手术治疗成功案例
患者年龄:45岁
性别:男性
症状:腰部疼痛,双下肢放 射痛,行走困难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L5-S1)
治疗:手术治疗(椎间孔镜 下髓核摘除术)
结果:症状消失,恢复正常 生活
病例三:康复治疗成功案例
患者年龄:38岁
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版PPT课件
处理方法讲解
药物治疗
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肌松药等药物缓解疼痛、肌肉紧张等症状。
物理治疗
通过热敷、冷敷、电疗等物理治疗方法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 环。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椎间融合术、 椎板切除术等。手术治疗可以有效解除神经压迫,缓解症状。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 部署
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从多个角 度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更加直 观地了解病情。
发现伴随病变
CT检查还可以发现腰椎间盘突出伴随 的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等病变,为 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MRI检查
高分辨率成像
MRI检查具有高分辨率的特点, 可以清晰地显示腰椎间盘、神经 根、硬膜囊等结构,对于腰椎间 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手术后康复训练和注意事项
术后早期康复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术后早期康复训 练,如床上活动、站立、行走等。
佩戴腰围保护
术后需佩戴腰围保护腰部,避免弯 腰、扭腰等动作。
定期随访复查
按照医生建议定期随访复查,评估 手术效果及病情恢复情况。
注意生活细节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 保持同一姿势,加强腰背肌锻炼等 。
01
倾听患者的诉求和担忧,给 予关心和支持,减轻患者的
心理压力。
02
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 极面对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
挑战。
03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 者调整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
家属参与:共同关注患者身心健康
向家属普及腰椎间盘 突出症的知识,让他 们了解患者的病情和 治疗方案。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 康复训练,提高患者 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 量。
2024版腰椎间盘突出症图文ppt课件
发病原因
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腰椎间盘 的退行性改变,外因则是外力作用,如 长期劳损、外伤、遗传等因素。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主要为腰痛、坐骨神经痛、马尾综合征等。腰痛多表现为下腰部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 发生,疼痛为放射性,由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足跟部或足背;马尾综合征则表现为大小便障碍、鞍区 感觉异常等。
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全方位、多序列成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 有很高价值,但价格相对较高,检查时间较长。
03
非手术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
常用药物
注意事项
非甾体类抗炎药、肌松药、抗抑郁药 等。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随意更改药物 剂量或停药。
用药原则
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注意药物的副作 用和禁忌症。
掌握了诊断和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症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意识到预防并发症和康复锻炼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和交流,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Fra bibliotek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腰椎间盘 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将更加精准和个 性化
手术治疗将更加注重微创化和智能化, 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物理治疗原理及操作技巧
物理治疗原理
通过物理因子作用,改善局部血 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常用物理治疗方法
热敷、冷敷、电疗、磁疗、超声波 等。
操作技巧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物 理治疗方法,注意治疗过程中的反 应和效果。
康复训练指导
康复训练目的
增强腰背肌力量,改善腰椎稳定 性,预防复发。
常用康复训练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融合术
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腰椎间盘 的退行性改变,外因则是外力作用,如 长期劳损、外伤、遗传等因素。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主要为腰痛、坐骨神经痛、马尾综合征等。腰痛多表现为下腰部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 发生,疼痛为放射性,由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足跟部或足背;马尾综合征则表现为大小便障碍、鞍区 感觉异常等。
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全方位、多序列成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 有很高价值,但价格相对较高,检查时间较长。
03
非手术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
常用药物
注意事项
非甾体类抗炎药、肌松药、抗抑郁药 等。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随意更改药物 剂量或停药。
用药原则
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注意药物的副作 用和禁忌症。
掌握了诊断和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症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意识到预防并发症和康复锻炼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和交流,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Fra bibliotek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腰椎间盘 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将更加精准和个 性化
手术治疗将更加注重微创化和智能化, 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物理治疗原理及操作技巧
物理治疗原理
通过物理因子作用,改善局部血 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常用物理治疗方法
热敷、冷敷、电疗、磁疗、超声波 等。
操作技巧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物 理治疗方法,注意治疗过程中的反 应和效果。
康复训练指导
康复训练目的
增强腰背肌力量,改善腰椎稳定 性,预防复发。
常用康复训练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不稳定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临床检查时,发现中等度的侧弯及中等度的神经 刺激症状和体征,则是腰椎不稳定的重要证据, 然而这些观察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没有得到 很好的确定。
由于腰椎不稳定的临床症状与运动节段异常活 动及移位有关,所以如果用支具进行适当制动后, 疼痛减轻或消失查
腰椎不稳的影像学检查对腰椎不稳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Paris还报告了似乎与疼痛无关的猝倒现象,可能与小关节或
2、 物理检查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脊柱外形的异常。腰椎的旋转 不稳常使棘突排列异常,并出现旋转侧凸。
Farfan等认为当某一椎体给予轻微刺激(如压、触、 扭等)即产生剧烈下腰痛,此时应怀疑有腰椎不稳 定,临床上病人可表现腰部活动突然受限,不能 动弹,前屈活动受限。
疲劳实验:上述实验模型与腰椎退变性不稳定的相关性比 周期性负荷(即疲劳实验)实验模型与腰椎不稳定的相关性 要小。在周期性负荷实验模型上,由于负荷大小、方向及 重复次数,可产生多种解剖结构的改变,包括纤维环撕裂、 纤维软骨板扭曲、椎间盘突出、小关节或椎体骨折。
人活体测定脊柱稳定性:利用多种解剖标志或在体内植入 某些金属标志,以测定它们的相对位移,虽然有助于判断 脊柱的稳定性以指导脊柱融合,但在临床上难以应用。
3)、 疼痛常为双侧性,但两侧疼痛的程度可不同。很少波 及膝以下,咳嗽及打喷嚏时腹压增加不会使疼痛加剧。
4)、 不稳交锁(instability catch)现象:患者由于疼痛不敢弯 腰,且在腰椎由前屈位转为直立位时完全受阻而发生“交 锁”。
Macnab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如腰痛反复发作、加重并 伴有严重的坐骨神经痛,提示同时存在有腰椎不稳。
复杂且多无特异性,与其他原因所致下腰痛较难区别,有时甚 至几乎无症状,当有反复急性发作且持续时间短的剧烈腰痛时, 即应想到腰椎不稳的可能。 2、 物理检查:应注意有无异常活动。由于影响因素较多, 结果常不可靠,有时甚至是阴性。旋转侧弯及“交锁”征的存 在有一定意义。 3、 常规腰椎X线平片:可见到牵张性骨刺、真空现象、椎间 隙狭窄和小关节的增生肥大、半脱位等一系列变化。虽然这些 征象并非腰椎不稳所特有,但仍有助于腰椎不稳的诊断。 4、 动力性摄片:测量椎体间的相对位移,对腰椎稳定程度定 量评价,是诊断腰椎不稳的主要手段和依据。Panjabis认为前 屈—后伸位X线上出现下列征象之一,应诊断不稳定:①一个 运动单位的上位椎体后缘前后移位角度大于11°;②上位椎 体向前移位大于4.5mm;③关节对称性消失;④小关节突接 触面丢失大于50%;⑤棘间韧带增宽,上位棘突与下位棘突 之间旋转大于8°;此外,CT扫描显示一侧小关节后缘张开, 也是腰椎节段性不稳定的证据(图)。目前多数学者同意Hanley 的标准,即在前屈—后伸位X线上椎体移位大于4mm或角度变 化大于10°即可诊断为腰椎节段。
由于腰椎不稳定的临床症状与运动节段异常活 动及移位有关,所以如果用支具进行适当制动后, 疼痛减轻或消失查
腰椎不稳的影像学检查对腰椎不稳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Paris还报告了似乎与疼痛无关的猝倒现象,可能与小关节或
2、 物理检查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脊柱外形的异常。腰椎的旋转 不稳常使棘突排列异常,并出现旋转侧凸。
Farfan等认为当某一椎体给予轻微刺激(如压、触、 扭等)即产生剧烈下腰痛,此时应怀疑有腰椎不稳 定,临床上病人可表现腰部活动突然受限,不能 动弹,前屈活动受限。
疲劳实验:上述实验模型与腰椎退变性不稳定的相关性比 周期性负荷(即疲劳实验)实验模型与腰椎不稳定的相关性 要小。在周期性负荷实验模型上,由于负荷大小、方向及 重复次数,可产生多种解剖结构的改变,包括纤维环撕裂、 纤维软骨板扭曲、椎间盘突出、小关节或椎体骨折。
人活体测定脊柱稳定性:利用多种解剖标志或在体内植入 某些金属标志,以测定它们的相对位移,虽然有助于判断 脊柱的稳定性以指导脊柱融合,但在临床上难以应用。
3)、 疼痛常为双侧性,但两侧疼痛的程度可不同。很少波 及膝以下,咳嗽及打喷嚏时腹压增加不会使疼痛加剧。
4)、 不稳交锁(instability catch)现象:患者由于疼痛不敢弯 腰,且在腰椎由前屈位转为直立位时完全受阻而发生“交 锁”。
Macnab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如腰痛反复发作、加重并 伴有严重的坐骨神经痛,提示同时存在有腰椎不稳。
复杂且多无特异性,与其他原因所致下腰痛较难区别,有时甚 至几乎无症状,当有反复急性发作且持续时间短的剧烈腰痛时, 即应想到腰椎不稳的可能。 2、 物理检查:应注意有无异常活动。由于影响因素较多, 结果常不可靠,有时甚至是阴性。旋转侧弯及“交锁”征的存 在有一定意义。 3、 常规腰椎X线平片:可见到牵张性骨刺、真空现象、椎间 隙狭窄和小关节的增生肥大、半脱位等一系列变化。虽然这些 征象并非腰椎不稳所特有,但仍有助于腰椎不稳的诊断。 4、 动力性摄片:测量椎体间的相对位移,对腰椎稳定程度定 量评价,是诊断腰椎不稳的主要手段和依据。Panjabis认为前 屈—后伸位X线上出现下列征象之一,应诊断不稳定:①一个 运动单位的上位椎体后缘前后移位角度大于11°;②上位椎 体向前移位大于4.5mm;③关节对称性消失;④小关节突接 触面丢失大于50%;⑤棘间韧带增宽,上位棘突与下位棘突 之间旋转大于8°;此外,CT扫描显示一侧小关节后缘张开, 也是腰椎节段性不稳定的证据(图)。目前多数学者同意Hanley 的标准,即在前屈—后伸位X线上椎体移位大于4mm或角度变 化大于10°即可诊断为腰椎节段。
腰椎不稳症PPT课件
目前情况:
早晨起床时困难,活动及白天治疗后 好转,予小针刀治疗后疼痛明显缓 痛,目前为腰部疼痛 。
问题:
1.疼痛原因:泌尿系统结石影响?还是 脊柱相关疾病影响?腰部肌肉目前较 松软,压痛不明显,到底是腰椎间盘、 小关节、软组织或是其他问题造成?
2.对后阶段治疗方案,提出更新更好建 议。
?
1.诊断与鉴别诊断? 2.该如何治疗?
(1)手术治疗。 (2)非手术治疗。 (3)介入治疗。
入院诊断:
1.腰椎不稳症 2.颈椎椎间盘突出症 3.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4.高血压病 II 级 高危 5.高脂血症
对症处理:
1.针灸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
2.降压降脂护心对症治疗,中频止痛。
注射后疼痛好转,休息1小时后起床时 疼痛剧烈引起一过性晕厥,遂入住我 院内2科予相关对症治疗。7号至10号 门诊推拿治疗后能下床行走,正常活 动。 4月12号来我院诉拿茶杯时体旁压痛明显,考虑系腰 椎稳定性差,小关节功能紊乱。遂在C 臂下作L4/L5小关节封闭治疗后症状消 失。数天后又无明显诱因出现症状加 重。因而入住我院针灸科治疗。
3.针灸治疗补益肝肾、除痹止痛。
取穴:大肠俞 肾 俞 关元俞
命门 环 跳 委中
太 溪 阿是穴
以上诸穴,每取6-8穴,平补平泻,留针30分 钟,每日一次,七次为一疗程。
4.予以骶管注射以解除神经急性水肿。
5.必要时手术治疗。
治疗简史:
患者入院后予以降压降脂护心对症治疗,中频止 痛,针灸补益肝肾、除痹止痛等治疗。 4月24号 请附二教授会诊,考虑:腰椎松驰、小关节紊乱.作 L4/L5椎间小关节射频治疗、臭氧注射及曲安奈 德局部注射,建议患者作L4/L5、L5/S1椎间治疗, 患者未同意。治疗后3天疗效理想,疼痛明显减 轻,活动可,28号疼痛又无明显诱因加重,作推 拿等治疗无明显好转,5月4号到市中心医院作 MRI示:L2/L3、L4/L5椎间盘突出,以L2/L3为 甚,但突出局限,对于患者双侧L3横突处压痛5 号予以小针刀治疗。这两天疼痛好转,症状明显 改善。
腰椎滑脱介绍PPT幻灯片课件
14
15
16
17
(一)腰椎X线片
3、斜位片 可显示峡部崩裂情况
18
19
(一)腰椎X线片
4、功能位(主要显示下腰椎不稳) 椎体间水平位移> 3mm
或角度位移> 10 °,过 屈位椎体间位移≥8% (L4、5)或≥6%(L5S1), 过伸位椎体间位移≥ 9%
20
(二)腰椎CT片
椎弓根下层面可见2~9cm锯齿样裂隙, 宽窄不一,走行不定,扫描倾斜时与椎 间盘层面正常光滑关节面呈双关节面;
守治疗无效; 伴发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出现间
歇性跛行、马尾综合征; 病程长,逐渐加剧,影像学证实滑脱进
展; Ⅲ度以上严重腰椎滑脱。
33
(二)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步骤: 椎管减压; 滑脱复位; 内固定术; 植骨融合。
34
(1)椎管减压 是否减压决定于有无神经根压迫症状,
后部结构基本正常, Ⅱa 峡部分离:峡部疲劳骨折, Ⅱb峡部拉长,没有断裂,保持连续性;
10
Ⅲ型 退行性滑脱:椎间盘退变,中老年多 见;
Ⅳ型 创伤后滑脱:严重急性损伤骨性钩部 区,伴椎弓根骨折;
Ⅴ型 病理性滑脱: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导 致小关节面骨折或拉长;
Ⅵ型 外科治疗后:多见广泛椎板及小关节 切除减压术后。
创伤学说:应力骨折、疲劳骨折,运动员 和重体力者多见;
峡部发育障碍与外伤混合学说:先天发育 不良为基础,后天应力损伤为诱因。
退变学说:椎间盘退变、间隙变窄,节段 性不稳,关节突增生,椎体旋转。
9
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分类
临床常用Witlse六类分法: Ⅰ型 先天性滑脱:先天峡部发育不良,
多伴L5S1脊柱裂,不能支持上面重力; Ⅱ型 峡部性滑脱:峡部部分缺损,椎体前滑,
15
16
17
(一)腰椎X线片
3、斜位片 可显示峡部崩裂情况
18
19
(一)腰椎X线片
4、功能位(主要显示下腰椎不稳) 椎体间水平位移> 3mm
或角度位移> 10 °,过 屈位椎体间位移≥8% (L4、5)或≥6%(L5S1), 过伸位椎体间位移≥ 9%
20
(二)腰椎CT片
椎弓根下层面可见2~9cm锯齿样裂隙, 宽窄不一,走行不定,扫描倾斜时与椎 间盘层面正常光滑关节面呈双关节面;
守治疗无效; 伴发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出现间
歇性跛行、马尾综合征; 病程长,逐渐加剧,影像学证实滑脱进
展; Ⅲ度以上严重腰椎滑脱。
33
(二)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步骤: 椎管减压; 滑脱复位; 内固定术; 植骨融合。
34
(1)椎管减压 是否减压决定于有无神经根压迫症状,
后部结构基本正常, Ⅱa 峡部分离:峡部疲劳骨折, Ⅱb峡部拉长,没有断裂,保持连续性;
10
Ⅲ型 退行性滑脱:椎间盘退变,中老年多 见;
Ⅳ型 创伤后滑脱:严重急性损伤骨性钩部 区,伴椎弓根骨折;
Ⅴ型 病理性滑脱: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导 致小关节面骨折或拉长;
Ⅵ型 外科治疗后:多见广泛椎板及小关节 切除减压术后。
创伤学说:应力骨折、疲劳骨折,运动员 和重体力者多见;
峡部发育障碍与外伤混合学说:先天发育 不良为基础,后天应力损伤为诱因。
退变学说:椎间盘退变、间隙变窄,节段 性不稳,关节突增生,椎体旋转。
9
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分类
临床常用Witlse六类分法: Ⅰ型 先天性滑脱:先天峡部发育不良,
多伴L5S1脊柱裂,不能支持上面重力; Ⅱ型 峡部性滑脱:峡部部分缺损,椎体前滑,
2024版年度腰椎间盘突出症课件PPT
4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年龄分布
多发生于20-50岁的青壮 年,男性多于女性。
2024/2/3
职业特点
长期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 工作的人群多发,如司机、 办公室职员等。
地域差异
无明显的地域差异,但与 生活环境和工作方式有关。
5
临床表现与分型
2024/2/3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可 伴有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 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2024/2/3
多学科协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综 合治疗中的价值
生物力学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预防 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31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2/3
32
2024/2/3
26
预防复发策略部署
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康复 计划。
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寒和潮湿环境 刺激。
2024/2/3
坚持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和柔韧 性。
学习并掌握正确的腰部用力技巧,避 免再次受伤。
27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2024/2/3
28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腰椎间盘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 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 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 要症状的一种病变。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椎间盘退行性变、损伤、妊娠、遗传因素和腰椎发育 异常等。其中,退行性变是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 盘逐渐发生退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渐下降,髓核失去 弹性,纤维环逐渐出现裂隙。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年龄分布
多发生于20-50岁的青壮 年,男性多于女性。
2024/2/3
职业特点
长期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 工作的人群多发,如司机、 办公室职员等。
地域差异
无明显的地域差异,但与 生活环境和工作方式有关。
5
临床表现与分型
2024/2/3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可 伴有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 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2024/2/3
多学科协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综 合治疗中的价值
生物力学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预防 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31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2/3
32
2024/2/3
26
预防复发策略部署
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康复 计划。
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寒和潮湿环境 刺激。
2024/2/3
坚持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和柔韧 性。
学习并掌握正确的腰部用力技巧,避 免再次受伤。
27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2024/2/3
28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腰椎间盘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 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 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 要症状的一种病变。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椎间盘退行性变、损伤、妊娠、遗传因素和腰椎发育 异常等。其中,退行性变是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 盘逐渐发生退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渐下降,髓核失去 弹性,纤维环逐渐出现裂隙。
腰椎不稳定的护理PPT课件
神经营养药物: 3 促进神经修复
和功能恢复
康复训练
1. 腰背肌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 提高腰椎稳定性
2. 腹肌锻炼:增强腹部肌肉力量, 减轻腰椎压力
3. 游泳:增强全身肌肉力量,改善 腰椎功能
4. 瑜伽:提高身体柔韧性,缓解腰 椎压力
5. 康复操:针对腰椎不稳定进行针 对性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3
保持良好坐姿
04
保持水分平衡: 多喝水,避免过 多摄入咖啡因和
酒精
05
控制体重:保持 正常体重,避免 肥胖对腰椎造成
压力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 对疾病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家人、朋友沟通
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必 要时进行心理治疗
学会自我调节,避免焦 虑和抑郁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 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先天性腰椎不稳定: 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 导致腰椎结构不稳定, 如椎弓峡部裂、椎体 滑脱等。
神经肌肉性腰椎不稳 定:由于神经肌肉功 能障碍导致腰椎结构 不稳定,如肌肉无力、 神经损伤等。
病因和症状
01
病因:外伤、退行性改变、 先天性发育不良等
02
症状:腰部疼痛、活动受限、 肌肉紧张、神经受压等
诊断和治疗
x
01
02
03
04
1
定义和分类
定义:腰椎不稳定是 指腰椎椎体之间的相 对运动超过正常生理 范围,导致腰部疼痛、 活动受限等症状。
后天性腰椎不稳定: 由于外伤、退行性病 变等原因导致腰椎结 构不稳定,如椎间盘 突出、椎体骨折等。
分类:根据病因和病 理机制,腰椎不稳定 可分为以下几类:
病理性腰椎不稳定: 由于疾病因素导致腰 椎结构不稳定,如肿 瘤、感染等。
和功能恢复
康复训练
1. 腰背肌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 提高腰椎稳定性
2. 腹肌锻炼:增强腹部肌肉力量, 减轻腰椎压力
3. 游泳:增强全身肌肉力量,改善 腰椎功能
4. 瑜伽:提高身体柔韧性,缓解腰 椎压力
5. 康复操:针对腰椎不稳定进行针 对性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3
保持良好坐姿
04
保持水分平衡: 多喝水,避免过 多摄入咖啡因和
酒精
05
控制体重:保持 正常体重,避免 肥胖对腰椎造成
压力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 对疾病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家人、朋友沟通
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必 要时进行心理治疗
学会自我调节,避免焦 虑和抑郁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 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先天性腰椎不稳定: 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 导致腰椎结构不稳定, 如椎弓峡部裂、椎体 滑脱等。
神经肌肉性腰椎不稳 定:由于神经肌肉功 能障碍导致腰椎结构 不稳定,如肌肉无力、 神经损伤等。
病因和症状
01
病因:外伤、退行性改变、 先天性发育不良等
02
症状:腰部疼痛、活动受限、 肌肉紧张、神经受压等
诊断和治疗
x
01
02
03
04
1
定义和分类
定义:腰椎不稳定是 指腰椎椎体之间的相 对运动超过正常生理 范围,导致腰部疼痛、 活动受限等症状。
后天性腰椎不稳定: 由于外伤、退行性病 变等原因导致腰椎结 构不稳定,如椎间盘 突出、椎体骨折等。
分类:根据病因和病 理机制,腰椎不稳定 可分为以下几类:
病理性腰椎不稳定: 由于疾病因素导致腰 椎结构不稳定,如肿 瘤、感染等。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课件PPT
同时,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生活 方式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和能力,预防疾病的复发和加重。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定义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是指腰椎骨关节、 椎间盘、周围韧带等结构因退行性改 变而引起的腰椎稳定性下降,导致腰 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疾病。
症状
腰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部分患 者可能出现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 等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症状。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年龄增长、长期劳损、外伤、脊 柱先天性发育不良、骨质疏松等 。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 诊断与手术治疗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CONTENTS
•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概述 • 诊断方法 • 手术治疗 • 非手术治疗 • 病例分享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 概述
定义与症状
等症状。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主 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 查和影像学检查,其中影像 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包括X线、CT和MRI等检查。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治疗方 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其中手术治疗是对于症状 较重、影响生活工作的患者
的主要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 的方法有多种,包括腰椎融 合术、腰椎非融合术等,具 体的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
受压。
治疗方案
经过全面的评估和讨论,决定采 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腰椎后 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
术。
治疗效果
手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活动 能力逐渐恢复。术后3个月复查 显示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位置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定义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是指腰椎骨关节、 椎间盘、周围韧带等结构因退行性改 变而引起的腰椎稳定性下降,导致腰 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疾病。
症状
腰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部分患 者可能出现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 等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症状。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年龄增长、长期劳损、外伤、脊 柱先天性发育不良、骨质疏松等 。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 诊断与手术治疗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CONTENTS
•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概述 • 诊断方法 • 手术治疗 • 非手术治疗 • 病例分享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 概述
定义与症状
等症状。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主 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 查和影像学检查,其中影像 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包括X线、CT和MRI等检查。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治疗方 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其中手术治疗是对于症状 较重、影响生活工作的患者
的主要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 的方法有多种,包括腰椎融 合术、腰椎非融合术等,具 体的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
受压。
治疗方案
经过全面的评估和讨论,决定采 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腰椎后 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
术。
治疗效果
手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活动 能力逐渐恢复。术后3个月复查 显示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位置
腰椎病 ppt课件
正常前后径为3-5mm,<3 mm侧隐窝狭窄 >5mm,肯定不狭窄
椎间孔
椎体 硬脊膜囊外脂肪间隙
椎弓根
神经根
侧隐窝与 脊神经根
硬脊膜囊
椎间孔 黄韧带
侧隐窝与 脊神经根
侧隐窝与 脊神经根
椎间盘
椎间孔与 脊神经根
侧隐窝与 脊神经根
椎间孔与 脊神根
L1-2至L4-5的椎间盘形态大致相似,呈 肾形,后缘年轻人稍凹,凹陷部与后纵 韧带走行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后缘 可变得平直;
• 髓核
位于中央部分 黏液胶冻样物质 含水量高 抵抗轴向压力
• 正常椎间盘呈均匀 一致的软组织密度 影,CT值为80120Hu,密度低于 椎体, CT不能区分 髓核、纤维环
髓核
韧带: 前纵韧带:正常不显影 后纵韧带 黄韧带: 节段性位于椎弓板之间,横断面呈 “V”字形,正常厚度为3-5mm 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横突间韧带
在一定的诱因作用下,如反复的损伤或一定 量的冲击力使压缩载荷的力度加大,髓核便 通过纤维环薄弱处,尤其是退变的裂隙或断 裂处疝出。
如髓核仅冲出破裂的纤维环而外层纤维环仍保持完 好,并推挤这部分纤维环突向椎间盘的轮廓之外, 称为椎间盘突出。
CT表现为局部突出于椎体后缘的的弧形软组织密度 影,边缘光滑,突出缘与纤维环后缘呈钝角相交, 大多数呈丘状、新月形或半月形突出椎管。疝块密 度较高,偶而可钙化。
14
脊
C4 ~T1
髓
与
脊
神
L2 ~ S3
经
腰椎病 ppt课件
15
马尾
腰椎病 ppt课件
16
腰 神 经 前 支
腰椎病 ppt课件
17
皮肤的节段神经分布区
椎间孔
椎体 硬脊膜囊外脂肪间隙
椎弓根
神经根
侧隐窝与 脊神经根
硬脊膜囊
椎间孔 黄韧带
侧隐窝与 脊神经根
侧隐窝与 脊神经根
椎间盘
椎间孔与 脊神经根
侧隐窝与 脊神经根
椎间孔与 脊神根
L1-2至L4-5的椎间盘形态大致相似,呈 肾形,后缘年轻人稍凹,凹陷部与后纵 韧带走行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后缘 可变得平直;
• 髓核
位于中央部分 黏液胶冻样物质 含水量高 抵抗轴向压力
• 正常椎间盘呈均匀 一致的软组织密度 影,CT值为80120Hu,密度低于 椎体, CT不能区分 髓核、纤维环
髓核
韧带: 前纵韧带:正常不显影 后纵韧带 黄韧带: 节段性位于椎弓板之间,横断面呈 “V”字形,正常厚度为3-5mm 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横突间韧带
在一定的诱因作用下,如反复的损伤或一定 量的冲击力使压缩载荷的力度加大,髓核便 通过纤维环薄弱处,尤其是退变的裂隙或断 裂处疝出。
如髓核仅冲出破裂的纤维环而外层纤维环仍保持完 好,并推挤这部分纤维环突向椎间盘的轮廓之外, 称为椎间盘突出。
CT表现为局部突出于椎体后缘的的弧形软组织密度 影,边缘光滑,突出缘与纤维环后缘呈钝角相交, 大多数呈丘状、新月形或半月形突出椎管。疝块密 度较高,偶而可钙化。
14
脊
C4 ~T1
髓
与
脊
神
L2 ~ S3
经
腰椎病 ppt课件
15
马尾
腰椎病 ppt课件
16
腰 神 经 前 支
腰椎病 ppt课件
17
皮肤的节段神经分布区
腰椎滑脱课件2.ppt_【PPT课件】
化的黄韧带、小关节囊也应彻底切除; ❖但是,又要尽量减少减压范围、尽量保
留关节突以维持腰椎稳定。
(2)滑脱复位
❖目前,对复位意见仍不统一,同意者认 为重建脊柱序列,减轻椎管狭窄,不同 意者认为复位易牵拉神经根;
❖一般主张部分复位,切除瘢痕、骨赘, 先撑开后复位,可以恢复脊柱正常力线, 增加接触面积,促进植骨融合。
(三)腰椎MRI片
❖椎弓峡部崩裂面粗糙的低信号带;
❖双关节征、双边征和椎间盘夹心征
五、腰椎滑脱症的治疗
❖保守治疗:卧床、牵引、理疗、支具或 腰围、药物、手法、腰部肌肉锻炼等达 到消炎止痛、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 循环、调整小关节位置;
❖手术治疗:矫正畸形、解除神经根压迫、 加强腰椎稳定、提供骨融合、解除疼痛。
歇性跛行、马尾综合征; ❖病程长,逐渐加剧,影像学证实滑脱进
展; ❖Ⅲ度以上严重腰椎滑脱。
(二)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步骤: ❖椎管减压; ❖滑脱复位; ❖内固定术; ❖植骨融合。
(1)有无椎管、神经根管狭窄; ❖减压要求彻底,完全松解神经根; ❖退变性滑脱除骨性结构切除外,肥厚钙
❖近年,后入路途径椎体间融合装置(简称 cage)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cage的优点是可有效地撑开或保持受累 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提供术后即刻稳 定性,并可固定移植骨,有利于骨融合 。
1、正位片(不易显示峡部病变) : ❖椎板外测端呈断肩样改变; ❖椎板外侧上下缘显示边缘硬化的新月状
凹陷; ❖椎弓根区密度不均,结构紊乱或有破碎; ❖或见椎体旋转。
(一)腰椎X线片
2、侧位片: ❖椎弓根后下方细长或见透明裂隙,关节突
间常见硬化征象; ❖上位病变椎体出现滑移; ❖椎间隙狭窄,椎间隙前后比例异常。 ❖可对滑脱程度进行具体测量。
留关节突以维持腰椎稳定。
(2)滑脱复位
❖目前,对复位意见仍不统一,同意者认 为重建脊柱序列,减轻椎管狭窄,不同 意者认为复位易牵拉神经根;
❖一般主张部分复位,切除瘢痕、骨赘, 先撑开后复位,可以恢复脊柱正常力线, 增加接触面积,促进植骨融合。
(三)腰椎MRI片
❖椎弓峡部崩裂面粗糙的低信号带;
❖双关节征、双边征和椎间盘夹心征
五、腰椎滑脱症的治疗
❖保守治疗:卧床、牵引、理疗、支具或 腰围、药物、手法、腰部肌肉锻炼等达 到消炎止痛、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 循环、调整小关节位置;
❖手术治疗:矫正畸形、解除神经根压迫、 加强腰椎稳定、提供骨融合、解除疼痛。
歇性跛行、马尾综合征; ❖病程长,逐渐加剧,影像学证实滑脱进
展; ❖Ⅲ度以上严重腰椎滑脱。
(二)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步骤: ❖椎管减压; ❖滑脱复位; ❖内固定术; ❖植骨融合。
(1)有无椎管、神经根管狭窄; ❖减压要求彻底,完全松解神经根; ❖退变性滑脱除骨性结构切除外,肥厚钙
❖近年,后入路途径椎体间融合装置(简称 cage)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cage的优点是可有效地撑开或保持受累 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提供术后即刻稳 定性,并可固定移植骨,有利于骨融合 。
1、正位片(不易显示峡部病变) : ❖椎板外测端呈断肩样改变; ❖椎板外侧上下缘显示边缘硬化的新月状
凹陷; ❖椎弓根区密度不均,结构紊乱或有破碎; ❖或见椎体旋转。
(一)腰椎X线片
2、侧位片: ❖椎弓根后下方细长或见透明裂隙,关节突
间常见硬化征象; ❖上位病变椎体出现滑移; ❖椎间隙狭窄,椎间隙前后比例异常。 ❖可对滑脱程度进行具体测量。
内科学_各论_症状:腰部的不稳交锁现象_课件模板
谢谢!内科学症状部分:腰部不稳交锁现象>>>
病因:
但此期一般临床症状较轻,即使有急性症 状发作也可很快恢复正常。
(2)不稳定期:随着病变的加剧,促 使小关节囊松弛度增加,关节软骨及椎间 盘退变明显,并易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动 力性摄片可见椎体异常移位。生物力学测 试表明,在此阶段,不稳定节段最容易出 现椎间盘突出。
内科学症状部分:腰部的不稳交锁现象>>>
病因: 状反而消逝,并逐渐被椎管狭窄症状所取 代。
内科学症状部分:腰部的不稳交锁现象>>>
诊断:
1.腰部交锁征 由于腰椎不稳症常与其他 腰椎疾病同时存在,因此,临床症状比较 复杂,且多无特异性,与其他原因引起的 下腰痛较难区别,有时甚至毫无症状。当 有反复急性发作且持续时间短暂的剧烈腰 痛时,即应想到腰椎不稳的可能。腰部的 不稳交锁现象对于本病的诊断具有明显的 特异性,应重视。
内科学各论症状部分 腰部的不稳交锁现象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腰部的不稳交锁现象>>>
身体部位: 腰部。
内科学症状部分:腰部的不稳交锁现象>>>
科室: 骨科。
内科学症状部分:腰部的不稳交锁现象>>>
简介:
腰部的不稳交锁现象对于下腰椎不稳症的 诊断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应重视。下腰椎 不稳所致的腰痛是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工 作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观察表明:至 少30%的腰痛患者的症状与腰椎不稳有直 接关系,其病因大多为退变所致。
内科学症状部分:腰部的不稳交锁现象>>>
病因:
2.分期 除外伤性病例外,本病是一 种逐渐发生、发展的慢性疾患。在一般情 况下,将腰椎不稳症分为以下3个阶段:
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版PPT演示课件
• (3)慢性腰痛:部分患者几经急性腰痛发作的 痛苦后,逐渐形成了持续性的慢性腰痛。这种腰 痛常在咳嗽、大便用力后加重
老年人为什么 • (2)内分泌紊乱:影响骨的代谢。例如,当性激素分泌
减少,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亢盛时,引起包括腰椎的骨 质疏松、韧带及关节囊松弛。在此基础上,腰椎负荷突然 增加,就有可能引起腰痛症状。 • (3)体型改变:老年人体型如果过于肥胖,则身体前部 重量增加,使得腰椎前凸增加,一方面使关节突关节发生 劳损,引起退行性改变;另一方面,腰部伸肌为适应前凸 曲度的增加逐渐先松弛,而后又收缩,从而引起腰痛。如 老年人体型过于瘦,则不仅内脏易下垂,而且可引起关节 囊、韧带全盘性松弛(包括腰部),导致下腰椎失稳,从 而产生腰腿痛症状。 • (4)腰椎退行性改变:腰椎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腰痛多 以酸痛为主,且伴有活动受限、不灵活,稍许活动后疼痛 减轻,但腰部过多活动或负重后疼痛逐渐加重。老年人的 腰痛并非全部由腰椎退行性改变所致,某些情况如内脏疾 病、脊髓肿瘤、腰椎结核等也可引起老年人腰痛。因此, 对老年人的腰痛要认真细致地加以鉴别,以免误诊、漏诊。
• 2.西药:镇痛,消炎止痛,消肿,营养神经 口服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甘露醇静滴消 肿治疗,或者使用局部治疗方法如骶疗技 术。
骶疗技术
• 骶疗技术:即骶管注射疗法,也称骶管冲 击方法,国外称为液体刀疗法。它是利用 骶管解剖特征使药物经骶管作用于脊柱病 变部位,从而成为治疗腰、腿疾患的液体 疗法,达到消除神经根炎症的水肿的作用, 缓解疼痛。
• 根据现代医学观点,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症的主要机理是:(1)使突出物复位,回纳。 (2)调节后关节紊乱并使之复位,相对扩大椎间 孔,以解除神经根压迫。(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消除炎症反应,松解粘连,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 (4)放松腰腿部肌肉,缓解疼痛。
老年人为什么 • (2)内分泌紊乱:影响骨的代谢。例如,当性激素分泌
减少,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亢盛时,引起包括腰椎的骨 质疏松、韧带及关节囊松弛。在此基础上,腰椎负荷突然 增加,就有可能引起腰痛症状。 • (3)体型改变:老年人体型如果过于肥胖,则身体前部 重量增加,使得腰椎前凸增加,一方面使关节突关节发生 劳损,引起退行性改变;另一方面,腰部伸肌为适应前凸 曲度的增加逐渐先松弛,而后又收缩,从而引起腰痛。如 老年人体型过于瘦,则不仅内脏易下垂,而且可引起关节 囊、韧带全盘性松弛(包括腰部),导致下腰椎失稳,从 而产生腰腿痛症状。 • (4)腰椎退行性改变:腰椎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腰痛多 以酸痛为主,且伴有活动受限、不灵活,稍许活动后疼痛 减轻,但腰部过多活动或负重后疼痛逐渐加重。老年人的 腰痛并非全部由腰椎退行性改变所致,某些情况如内脏疾 病、脊髓肿瘤、腰椎结核等也可引起老年人腰痛。因此, 对老年人的腰痛要认真细致地加以鉴别,以免误诊、漏诊。
• 2.西药:镇痛,消炎止痛,消肿,营养神经 口服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甘露醇静滴消 肿治疗,或者使用局部治疗方法如骶疗技 术。
骶疗技术
• 骶疗技术:即骶管注射疗法,也称骶管冲 击方法,国外称为液体刀疗法。它是利用 骶管解剖特征使药物经骶管作用于脊柱病 变部位,从而成为治疗腰、腿疾患的液体 疗法,达到消除神经根炎症的水肿的作用, 缓解疼痛。
• 根据现代医学观点,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症的主要机理是:(1)使突出物复位,回纳。 (2)调节后关节紊乱并使之复位,相对扩大椎间 孔,以解除神经根压迫。(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消除炎症反应,松解粘连,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 (4)放松腰腿部肌肉,缓解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非融合技术
45
46
7
4.Stokes和Frymoyer对腰椎失稳作了如下的定义:脊柱 运动节段的刚度下降,使在生理载荷下,腰椎运动节段 上产生的移位大于正常的生理范围,从而出现脊柱的畸 形、神经症状和不能忍受的疼痛。这个定义被大部分医 生所接受并应用到临床。 5.Panjabi重新定义了腰椎节段性失稳:在生理载荷下, 脊柱的稳定系统将脊柱运动的中性区域维持在生理范围 内的能力减退,从而出现脊柱的畸形、神经症状和不能 忍受的疼痛。
3
脊柱稳定系统
脊柱的限制不稳定结构 包括椎间盘、韧带 和关节囊等。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6
腰椎失稳
1.在临床上,最早提出腰椎节段性失稳的是Harris和 Macnal。对于脊柱来说,腰椎失稳并非腰椎过度活动的 同义词,不能脱离腰椎与脊髓、神经根及血管的密切联 系,孤立的讨论腰椎的稳定性问题。腰椎失稳的含义, 必须结合临床特点,不能仅仅理解为机械性不稳。因此 必须区分“机械不稳”与“临床不稳”。 2.Pope和Panjabi指出:稳定与不稳定是力的实体,应从 力学角度认识,临床定量研究应当在标准的外部加载情 况下或活动下,观察腰椎节段内部的活动或移位。 3.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对腰椎失稳的定义是:在正 常的生理负荷下,腰椎运动节段超过正常限制范围并表 现出异常反应--即由于脊柱功能单位的稳定性降低,导 致在一定负荷下腰椎运动节段的运动范围增加或异常。
5.手术治疗进展
36
腰椎椎间融合
前路腰椎椎间融合(ALIF)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LIF) 经腰椎椎间孔追歼融合(TLIF) 经皮经骶前轴向腰椎椎间融合(AxiaLIF) 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XLIF)
37
38
39
40
41
42
43
微创融合
MIS-ALIF(包括腹腔镜下ALIF及Mini-Open ALIF) MIS-PLIF MIS-TLIF MIS-AxiaLIF
椎间盘吸收
骨赘形成
多平面脊椎病和狭窄
12
椎 小 关节囊变薄 关 节 关节囊松弛
软骨退变
撕裂扩大合并 髓核吸收或丢失 纤维环膨出
椎 间 盘
不正常的活动增加
不
稳
定
13
3.影像学测定
腰椎正侧位 腰椎过伸过屈位 动态CT MR
14
前后位
15
侧位
16
过伸过屈位
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 站立位/卧位拍片有争议 多种测量方法,标准不统一 实际应用中人为差异大
腰椎失稳
脊柱稳定系统
脊柱的静态稳定系统 脊柱是靠椎体、关节 突等骨性组织来维持其稳定的。上述组织的 弹性模量较肌肉韧带等高 , 承受外力时变形 小 , 所以又称为脊柱的静态稳定系统。
2
脊柱稳定系统
脊柱的动态稳定系统 肌肉既是维持脊柱稳 定的因素, 也是脊柱活动的原动力。在静态 下靠自身张力维持脊柱的姿态, 受力时则以 主动收缩来增强脊柱的稳定 , 所以又称脊柱 的动态稳定系统。
临床特点: 与活动有关的下腰痛或神经症状 制动后会减轻或消失
33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久站后“折腰感” 屈伸活动时“受阻感” “腰部断裂恐惧感” 支具制动后或改变体位,症状消失
34
临床体征: 站立时“台阶状棘突” 不稳试验 疼痛试验 腰椎被动牵拉试验 伴或不伴神经根刺激和压迫症状
35
临床不稳 影像学不稳
31
White and Panjabi’s 脊柱不稳的 诊断标准 ( ≥5 分即为不稳) 前柱功能障碍---------------- 2 后柱功能障碍---------------- 2 X 线---------------------------------- 4 休息位: 相对移位>4.5mm---- 2 成角畸形>22 ---- 2 伸屈位: 相对移位>4.5mm---- 2 成角畸形 --------- 2 >15 (L1-4) >20 (L4-5) >25 (L5-S1) 马尾神经损伤 ---------------- 3 32 存在潜在的损伤因素 ---------- 1
10
2.病因病理
腰椎失稳根据常见原因可分为:创伤性腰椎失稳 、退变性腰椎失稳、病理性腰椎失稳(感染或肿瘤) 、发育性腰椎失稳(峡部不连滑脱)、医源性腰椎失 稳、动力性腰椎失稳(神经源性或肌性)等。几乎脊 椎的所有常见伤病均可导致其本身的不稳定。此外 ,肿瘤、炎症以及各种减压性手术都可能被坏腰椎 的稳定性。
11
椎小关节和椎间盘的病理变化及其相互作用
退变分期 椎小关节 滑膜炎 功能障碍期 活动度过大 继续退变 不 稳 定期 关节囊松弛 病理改变 功能障碍 椎间盘突出 不稳定 椎间盘 环形撕裂 放射状撕裂 内部断裂
半脱位
稳 定 期 关节突肥大
外侧神经卡压
单一平面狭窄
8
1.定义
腰椎失稳是指腰椎节段活动范围超过正常, 活动的性质改变,而引起相应的一系列临床表 现和潜在脊柱进行性畸形及神经损害的危险,
是多种疾病所并存的一个病理现象。
9
腰椎节段的稳定是从“退变-不稳-代偿-稳定” 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互相交错的病理过程,临 床上难以区分。只有当退变超出机体的代偿能力, 使稳定因素不能维持新的动态平衡,并产生持续性 临床症状时,即为退变性腰椎失稳症;而前者则为 退变性腰椎失稳。
17
18
成角不稳定:前屈/后伸位椎间隙张开角度 水平不稳定:矢状面下位移 旋转不稳定:矢状面屈伸角
19
20
目前国内外大多使用标准
21
△θ=θ过伸-θ过 屈 ≥15°
22
(前后位移≥3mm
L5-S1≥4mm)
23
L4-5≥20°
24
斜位
25
CT
26
27
28
29
MR
30
4.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