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智力技能自我效能感程序性知识创造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效能感皮格马利翁效应Action research 学习迁移社会角色教学效能感教学反思教育机智学习积极性学习(广义)从众教学设计学习期待认知策略高等教育心理学先行组织者一、简答题1 、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2 、简要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3 、如何促进学习迁移?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简述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及对你的启发。
5、知识遗忘的进程有什么特点?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6、试述创造能力与智力的关系。
7、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8、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有哪些?9、高等教育就教学方法的特殊性来说,表现在哪些方面?10、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什么原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12、迁移的作用是什么?1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14、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有哪些?15、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6、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有何特点?17、人际交往可分为哪几个阶段?18、如何合理复习,防止遗忘?19、从科学的意义上,怎样理解“教师”的概念?你认为教师一般应担当什么社会角色?20、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21、教学反思包括哪些重要成分?教师应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22、简述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23、简述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原则。
二、论述题1、结合自己以往做学生的经历,分析阐述教师是如何影响学生的?2、社会期望教师同时扮演哪些角色?你对此有什么看法?3、你认为在当前的大学生中是否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足”与“学习动机低俗化”的现象?谈谈你对大学生学习动机问题的一些看法。
4、就你的观察,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请提出几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5、就你的观察,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存在什么偏差?请你提出几条进行自我意识教育的建议。
高等教育心理学提纲
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名词解释1.心里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心理规律的规律3.人的心理现象分类:心理过程情感过程、个性心理论述题1.学习高等心理学的意义答:(1)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提高师资水平(2)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3)有助于提高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4)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第二章教师心理概述名词解释1.教师角色从广义说凡有威望的、明智的、对人们有巨大正面影响的人,狭义则某某门学科讲授者2.教师角色分类学生灵魂塑造者的角色、学生知识传播者角色、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创新创业指导者、关系协调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角色、榜样、模范公民角色、教学科研工作者角色。
3.教学效能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P344.教学反思教师以自己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P365.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P436.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觉察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
P457.教学监控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8 .教师期望效应P32 教师对学生关爱、表扬会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会达到教师期望教学效果,反之教师厌恶学生,还恰当批评,学生就会以消极态度对待老师,学生学习就会变差,这种师生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简述题 1. 教师监控能力表现方面P39答:(1)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事先计划和安排(2)教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论述题1.教师角色影响与作用答:(1)教师管理(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2)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4)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5)教师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2. 高校教师专业要求答:(1)教学效能感(2)教学反思(3)教学监控能力(4)教育机智教师胜任力3.教学效能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答:对教师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经验总结和进一步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情绪对学生影响(1)效能感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学习收获大(2)效能感高,能找到解决教学问题方法多,能掌握课堂气氛(3)效能感高能区别对待学生,因材施教3专家教师特征答:(1)有效运用组织化的专门知识(2)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3)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4)善于进行“课程思政”4.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答:(1)课时计划的差异(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3)课后评价的差异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答:成长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师资教育培训新教师,二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成为专家教师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微课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教师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第四章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名词解释1.学习狭义上讲: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过程广义上讲,人类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要点第1部分:基本概念与知识1、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指给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它是一种具有意识性的自我察觉活动,这种意识不仅表现为个体对自己本身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且表现在个体对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
2、心理发展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映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化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3、挫折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或受到干扰,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4、成就动机个人认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者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5、归因寻找行为的原因。
6、问题解决由一定情景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具备三个特征:目标指引、操作序列和认知操作。
7、认知-发现说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提倡发现学习,通过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8、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和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9、需要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0、从众在强大的群体压力面前,很多人采取了与群体内大多数成员一致的意见。
这种个人受群体压力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倾向或从众行为。
11、定势也称心向,是指重复先前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12、案例教学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入角色,再现案例情景,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重具体轻抽象,强调个人从经验中构建知识,重视从具体经验和个人理解中学习。
打印复件-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填空题:教育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简答题: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应包括哪些方面?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3.选择、填空题: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他于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第二章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1.名词解释:心理发展是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通俗地讲,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简答题:大学生的情绪、情感表现出哪些新特点?①情绪、情感体验的波动性;②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③情绪体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④情绪、情感的内隐性。
3.名词解释: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与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
4.填空、选择题:价值观、人生观是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成分,它影响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决定着人格发展的方向。
第三章学习理论概述1.名词解释:学习定义为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
2.填空题: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着重强调学习是一个行为改变的过程,是建立某种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3.选择题:经典性条件反射是由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偶然发现并开始研究。
4.填空题: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条主律:①准备律;②练习律;③效果律。
5.选择题: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实验研究。
6.简答题: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基本观点包括哪几个方面?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③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④提倡发现学习。
7.名词解释:代替强化,即观察者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如同自己受到强化一样,因而也能对观察者的模仿起到动机激励作用,这是一种间接强化形式。
要点整理:高等教育心理学2
《高等教育心里学》学习提纲1、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它是一种具有意识的自我觉察活动,这种意识性不仅表现在个体对自己本身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且表现在个体对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
2、激励: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既定目标时的意愿程度。
它含有引起需要、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
通俗地讲,激励就是调动个体行为积极性的过程。
3、挫折: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或受到干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4、自我效能感: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判断,即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影响人的行为选择、动机性努力、认知过程以及情感过程。
5、归因: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6、问题解决: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7、教师威信:教师威信不仅仅是教师的威严和权威,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之间一种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它主要属于自然性影响力范畴。
教师威信是由教师的资历、声望、才能与品德等因素决定的。
8、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第一个阶段是“异性疏远期”。
相当于青春期开始的时候,生理上有一系列的变化,这样的话就使得青年的男女意识到两性的差别和两性的关系,对性的差别特别的敏感,在心理上的体验是羞涩和反感交织在一起,对异性采取的是怎样的态度呢?是疏远和冷漠。
第二个阶段是“异性接近期”。
相当于青年的初期和中期这段时间。
男女青年是情窦初开,而且有了相互接近的这种内在需要。
第三个阶段是两性恋爱期。
相当于青年的中期和晚期这段时间。
表现在男、女之间的友情就集中寄托、钟情于某一个异性的身上,由一般化的性意识发展到明确的恋爱。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
培养和激发人类创新能力,以 更高效的方式管理和配置人力 资源。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情境教学 合作学习 反思实践
通过情境的安排,帮助学生提高对问题的理解、 应用和解决能力。
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强化学习和教学 环节中的合作、互动。
对教学、学习等实践体验进行定性、客观地梳 理评价与反思。
自我效能理论
2
境中得到开发和体现。
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自己能力的信任
感。
3
成就动机理论
人类在追求目标、达成目标的过程中
心理资本理论
4
产生的动机。
个体积极品质、学习体验和社会人力 资本的聚集状态。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教学应用
优化教学设计和实施,提高师 生互动和学生学业成就。
职业指导
人力资源
重视个体职业成就和个人发展, 助力个体职业成长和生涯规划。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师和学生心理特征、个体差异、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等,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个体发展水平。
心理过程的科学。
心理学的作用
提供个体与社会互动、学习、 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有效指导 思路和手段。
心理学的重要性
了解人类大脑和行为的机制, 帮助人们实现个体和社会生活 的完美结合。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学科建设
以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为核 心,构建更加完善的学科体 系和学科建设计划。
前沿技术
把握新兴技术的机遇,发展 数字化教育、大数据和在线 教育等新型教学模式。
国际交流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进入全 球高等教育系统,与国外高 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机构和专 家保持紧密联系。
总结与展望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具有广泛的理论与实践应用前景。 通过深刻的理论探索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个体学习能力,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是研究和运用行为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学科分支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四、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被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桑代克也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发展时期(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如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集中表现为:一是内容日趋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
二是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4、完善时期(20世纪80东代以后)(二)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1讲解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是一种从个人经验背 景出发而推测出来的合符逻辑的假设)学习的关键不在 于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在于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2. 建构的过程是主体按自己的经验方式主动的生成过程。 3.因经验的不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所差异,通过合 作学习可调整、丰富对问题的理解。 4.强调创建与学习有关的真实世界的情景,注重让学生 解决现实问题。 (学习特性:建构性、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知识、观念体系): 2.道德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动机 5.道德行为方式
3、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
) B.会不会做的问题
A.知与不知的问题
C.认知策略形成与否的问题
A.格式塔的顿悟说 C.认知同化理论
D.认知结构能否建立的问题
) B.认知发现理论 D.认知建构理论
4、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的理论是(
5、提出学习的认知同化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奥苏伯尔 C.托尔曼 D.布鲁纳 6、 经典条件反射是指( ) A.将不诱发反应的中性刺激与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相匹配, 致使中性刺激最终能诱发同类反应的过程 B.某种情境与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结 C.个体的自发反应与某一刺激间建立了联系 D.某种刺激与某种情境之间建立了联系
三、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的作用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课堂练习
1、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形式:外部强化、 ( )、自我强化。 A.正强化 B.负强化 C.精神强化 D.替代强化 2、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影响不同,教师有责 任帮助学生形成的努力归因是一个( ) A.内部但可控的归因 B.内部但不可控的归因 C.外部但可控的归因 D.外部但可控的归因
高等教育心理学——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动物的心里和行为的科学。
即是理论科学又是应用科学。
2.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
3.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4.个体的心理,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5.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6.标志性事件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 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正式从事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心理学之父”。
7.标志性事件2: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 Waston)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behaviorism)的诞生。
他认为心理学应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后期,美国心理学家斯基纳发展行为主义,成为“新行为主义”。
8.标志性事件3:1967年,奈塞尔(U. eisser)《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9.标志性事件4: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是由马斯洛(A. H. Maslow)、罗杰斯(C. R. Rogers)等人创立。
10.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11.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特点做出客观准确的描述,即心理与行为“是什么”。
12.解释的功能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某种心理和行为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其发生的原因或机制是什么。
13.预测,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肯能性和一种特定条件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即根据已有的理论对某种心理和行为事件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发生的理论推测。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全)
第一章1、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应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写成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4、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它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的心理活动表现,揭示了因果规律的方法。
第二章1、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即个体心理发展。
2、认知学派的皮亚杰以认知结构的性质为依据,其中(6、7-11、12)为具体运算阶段。
3、大学生的情绪、情感表现出哪些新特点?①情绪、情感体验的波动性;②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③情绪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④情绪、情感的内隐性;4、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第三章1、学习定义为: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
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是建立某种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3、4种具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认知派的、联结-认知派的、人本主义。
4、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程序。
5、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条主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6、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随即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从而使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操作即为积极强化,也称阳性强化或正强化。
7、认知派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形成认知结构。
8、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③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④提倡发现学习;9、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从客观条件来看,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从主观条件来看:①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知识进行联系;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机构中的有关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生理意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肖少北专题一:绪论一、心理学概论(一)心理系统1、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它能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4、心理特征:人们在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二)心理与行为(三)意识与无意识(四)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二、研究对象与内容体系(一)对象观点之一: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观点之二: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
(二)体系认知学习绪论——学习心理——情感与行为规范学习外部因素影响学习的因素内部因素三、研究方法(一)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二)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等专题二:学习心理一、学习概述(一)学习实质1、广义: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引起心理和行为持久变化的过程(现象)。
2、次广义:是指人类的学习而言,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3、狭义:指学生的学习而言,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二)学习分类:p84—87二、学习理论(一)联结派1、桑代克的试误说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二)认知派1、G estalt的完形说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1)基本观点;(2)教学论思想;(3)对我们的启示3、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说(1)基本观点;(2)对发现法的评价;(3)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4)有意义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过程三、学习动机(一)概述1、概念;2、分类;3、动机与学习效果(成绩)的关系(二)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2、成就动机理论;;3、归因理论;4、自我实现理论;5、自我效能感理论;6、自我价值理论;(三)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四、学习迁移(一)概述1、概念;2、分类:正迁移和负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二)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元素说;3、概括说;4、关系转换说;5、认知结构说(三)如何促迁移进1、科学精选教学材料;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有效设计教材呈现方式;4、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专题三:认知学习一、广义知识分类:陈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知识(广义)智慧技能(狭义的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策略性知识)二、陈述性知识学习(一)习得过程: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2、新建构的意义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遗忘;3、意义的提取和运用。
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1.我国对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测验技术进行研究、认识和清理批判是在( 教育心理学的改造期 )。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原则,能够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体现了高等教育心理学方法论的(教育性原则 )。
3.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叫做( 观察法 )。
4.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主动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叫做(实验法 )。
8.在实验设计中,对实验对象的选择和部署以及对实验程序的先后顺序应做出随机安排,使无关变量的效应受到控制,尽量避免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遵循了(随机化原则 )。
9.对大学生认知与记忆发展的规律的研究属于(教学心理研究 )。
1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个案法的优点在于它所收集的资料真实性强。
)。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为高等教育实践服务,研究的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真实自然,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调查法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将系统、具体的研究目标转为问题。
二、填空题1.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 )、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设计教学课程 )、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 )六个方面。
2.“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反映了教育心理学对象的(特殊性 )。
3.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直接服务社会 )的三大职能。
4.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改造;繁荣;破坏;新生)四个时期。
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作用是( 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
三、简答题1、请简述教育心理学与教学活动过程的关系答: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而心理学可以为整体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提供依据。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科学而全面地理解人类的心理现象2、了解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掌握完整教学活动应当包含的过程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实质3、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1、理解教师的多重社会角色2、了解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3、全面、正确理解教师的能力素质4、了解教师威信的含义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1、了解学习的心理实质2、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类3、掌握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4、了解联结学习论的基本观点5、结合所教学科,运用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
第五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1、了解学习动机的涵义2、了解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3、理解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4、全面理解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5、在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六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1、了解学习迁移的含义及其分类2、在实际教学中,促进学习的迁移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1、理解教材直观的含义及类型2、在教学中,有效组织教材直观以提高知识感知的效果3、了解变式的含义第八章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1、了解记忆的含义2、理解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实质3、根据信息编码的规律来提高知识实际的效果4、理解知识遗忘及其过程、特点5、了解遗忘的原因,掌握合理复习,防止遗忘的原则第九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1、理解知识的含义,知识的分类2、理解认知策略的实质、了解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的含义3、正确理解学习策略的性质4、能结合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与自己的专业,促进学生掌握几种认知策略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1、了解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含义2、了解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3、明确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4、掌握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5、理解创造性的实质以及创造性与智力、人格的关系6、理解发散思维及其特性7、能结合工作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十一章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1、理解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结构2、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3、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实现自我价值第十二章(自学)第十三章(自学)第十四章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1、对健康与心理健康有正确、全面的认识2、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3、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与辅导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Chap11、最近发展区理论: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
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2、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教师的威信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职业威信,二是教师的人格威信。
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威信效应,即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两个人宣传同样的内容,由于他们在听众中的威信不同,效果也不同;二是名片效应,所谓“名片”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
若教育者在论述自己的基本观点前,先亮出这种“名片”,会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话不投机半句多”从反面证实了这种效应;三是“自己人”效应,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若干相似之处(如职业、专业、性别、籍贯、年龄等),会使受教育者把教育者当作“自己人”,由“自己人”所论述的观点,较易接受,这就是“自己人”效应“;四是好感效应,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容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相反,若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反感,他们就会拒绝教育者的观点。
3、根据教师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程度、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创造性及其有效性,可以将教师的教学分为三种教学水平:第一、尝试式教学。
教师虽然已经掌握了某些学科的专业知识,知道应“教什么”,但是由于没有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常规,不了解学生心理,不懂得“如何教”,其教学效果必然是少慢差费,学生学习负担重;第二、因循式教学,比尝试式水平高,但还是不能充分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教师只能根据现有的框框、死板的理论、已有的常规进行教学,而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性质、教育情景变化以及自身的特点灵活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第三、策略式教学,不仅关注“教什么”、“如何教”,更关注“如何有效地教”。
它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让学生“会学”(即进行策略性的学习)、“会创造”。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简答题(一)、为什么心理学家强调发展学生的内部归因,如何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P119-120)答: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当前自我效能感强的大学生往往把行为的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行为的失败归因为自己的努力程度不足和外部不可控的因素。
所以教师应该关注和承认学生的努力,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努力的方法。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当学生通过自己努力仍旧达不到学习要求和自己的奋斗目标时,要防止学生因挫折和失败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此时教师应告诉学生“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道理,只要是努力了,虽败犹荣。
(二)、斯金纳强化理论的要点是什么?(P69-70页)在教育上如何使用强化理论?(P70-71页,综合(二)、(三)、(四)作答)。
[第三章]答: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要点是:1、如果一个操作过程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
2、由于行为效果的强化是使行为频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所以通过对有机体的有选择的强化,就可以使行为朝着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运用强化理论,区别对待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师要处理好强化的质与量的关系,强化的时间安排等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2、准确运用奖励与惩罚;3、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4、精讲多练、排疑解难;5、适当开展学习竞赛。
(三)你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有哪些?如何理解?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概括为:积极的自我观念、环境适应良好、人际关系和谐、情绪调控能力较强、行为较合理、人格较完整。
在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时,应注意: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行为表现不能等同、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理想尺度。
(四)、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的要点是什么?对你有何启示?答:1、个体对于人、事、物都有一种追求成功的倾向,这种倾向称为成就动机;2、理论中的成就情绪,都需要技巧与能力来完成;3、个体在从事或选择某项工作时,会同时产生两种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4、成就动机的强弱与个体的人格特质有关;5、个体面对成就情绪,会根据以往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以及个人具备的条件来决定追求或放弃。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
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4、教师角色: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5、教学风格: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6、教学反思: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7、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8、教学监控能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9、教育机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10、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11、学生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12、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13、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14、学习动机:在学习需要基础之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填空:1. 教育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 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1903年桑代克写成《教学心理学》。
3. 认知学派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4.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正强化、负强化。
5. 桑代克和武德沃斯在1901年进行一系列知觉训练迁移的实验,其中“形状知觉”实验是相—同要素说的经典实验。
6. 支持概括原理说的依据是贾德1908年做的“击水下靶实验”。
7. 自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①生理自我,指一个人的肉体的存在和身体特征,②社会自我,指一个人的社会属性③精神自我(心理自我),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活动。
8. 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9. 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历程,①自我中心时期②客观化时期③主观化时期。
10.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遵循的模式有别):心理咨询遵循的主要是发展与教育模式;而心理治疗遵循的主要是医疗模式。
前者重点在于找出存在于来访者自身内在的积极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
后者的重点在于治病救人,重建病人的人格。
11. 就教师个人因素而言,影响力实际就是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在教育活动中的综合效应。
名解:1. 心理发展:广义的心理发展主要说的是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心理的发生或起源问题,指心理的“从无到有”的过程。
2.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3. 学习:是指人或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4. 强化:在行为之后发生的能提高反应概率的手段的措施。
5. 积极强化: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随即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从而使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操作即为积极强化,阳性强化或正强化。
6. 消极强化: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随即排除或避免某种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从而使此类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操作即为消极强化。
7. 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作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8. 代替强化:即观察者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如同自己受到强化一样,因而也能对观察者的模仿起到动机激励作用,这是一种间接的强化形式。
9.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0. 自我效能:也称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1.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一个方面,也是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
它是指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即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认识。
12. 效度:是指测验的有效性、正确性,也就是测验所能达到测量目的的程度,它是衡量一个测验质量的重要标准。
13. 信度:是指测验的稳定性、可靠性,也就是测量前后的一致性程度。
简答:1. 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2•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①情绪、情感的波动性;②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③情绪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④情绪情感的内隐性。
3.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多集中于人类学习的研究,强调人类学习是建立、重组认知结构的过程。
代表人物是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主要观点有: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③教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动力因素虽是多种多样的,但促使主体从事学习活动的直接作用成份只有两个:一是作为主体学习愿望的学习需要;二是作为对主体的学习活动具有吸引作用的学习期待。
因此,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份就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5.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①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②已有的概括水平;③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④定式的作用。
6. 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①精选教材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③有效设计教学程序④讲授学习方法7.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结构中各因素的发展特点)一,大学生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①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②自我评价能力在增长,但仍有片面性二,大学生自我体验发展特点①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内容比较丰富②大学生自我体验的敏感性较强③大学生的自我体验较为强烈。
三,大学生自我调控发展特点:①自我期望的意向(理想与志向)更崇高②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较为强烈③有强烈的独立意识8.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①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之欲望②能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③有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④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⑤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的协调与控制情绪⑥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⑦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9.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遵循的模式有别):心理咨询遵循的主要是发展与教育模式;而心理治疗遵循的主要是医疗模式。
前者重点在于找出存在于来访者自身内在的积极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
后者的重点在于治病救人,重建病人的人格。
10.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与区别联系:①二者的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这是此两项工作的交叉处于重合点②二者都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
都要接受学校有关部门的领导与支持。
区别:①工作目标和范围不同。
心理咨询的主要目标是解决来访学生的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平衡,促进潜能实现。
思想教育的目标是从客观上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价值观②工作方法和手段不同。
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
心理咨询以个别咨询为主,同事配合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咨询,心理测验等③遵循的理论和原则不同。
心理咨询的理论体系属于心理科学的范畴,并遵循心理咨询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思想教育工作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它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④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不同。
思想教育工作的专业方向属于政治学和德育;心理咨询工作则需要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经过心理咨询专业的培训与考核⑤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
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评估是依据咨询的目的任务来衡量,主要从心理问题解决与否及解决的程度如何等方面做评估。
思想政治工作室从思想素质的高度衡量,主要看是否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
11. 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角色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②教师是年轻一代个性的塑造者③教师是学生集体的管理者④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⑤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⑥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调节者” 。
12. 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就教师个人因素而言,影响力实际就是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在教育活动中的综合效应。
1) 教师的认知特征:教师的智能、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师在学术方面的准备。
2) 教师的人格特征:理解别人(心胸豁达、敏感性、移情作用、客观性) 、与别人相处(真诚、非权势、积极相待、交往的技能) 、了解自己(安全与自信、教师与需要)3) 教师威信。
教师威信是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
13. 教师的教育能力①组织教学的能力②言语表达的能力③了解学生的能力④独立创造的能力⑤实际操作的能力⑥ 教育科研能力14.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①知识的储备②反应定势与功能固着③问题的呈现方式④酝酿效应⑤原型启发⑥情绪和动机状态论述:1.如何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会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
2) 从内部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可达到的学习目标。
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反馈信息要明确、具体、及时而且具有经常性,评价要恰当。
4)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的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5)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研究表明,不同的归因方式将导致个体不同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反应。
具体表现在对成功与失败的情感反应,对成功与失败的期望,所投入的努力,自我概念。
2. 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怎样)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关键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与训练。
只要研究和总结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效的教学原则,树立“为创造性而教”的观念,大胆开展改革试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可能得。
培养创造性的教学原则①创造一种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②重视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③引导全民发展与独立思考相结合④提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创造性思维的训练①脑力激荡法。
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可以开拓思路,弓I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②隐喻训练法,就是用一个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来对不同的事物或观念进行比较的方法③戴维斯与豪特曼创造力训练法。
戴维斯与豪特曼提出培养学生超常观念的四种教学方法,包括局部改变法、期盼发、清单法、比拟法。
补充:2、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又称引发反应。
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又称为自发反应。
3、学习迁移通常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个定义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4、定势也叫心向,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定势对于学习迁移既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5、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
即知、情、意、行、人格等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6、心理暗示,主要是通过言语和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
7、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
备注:教师的教育机智表现在四个方面:(1)循循善诱,因势利导;(2)灵活果断,随机应变;(3)方式多样,对症下药;(4)实事求是,掌握分寸8、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