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的人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崛起的消费群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世纪80年代的人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崛起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权力、消费意识、消费话语正在深刻影响着许多企业的市场策略。对这个日益庞大的消费群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准确把握他们的消费心理特征,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抢占未来市场阵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消费感觉: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80年代消费群将某种消费感觉转换成消费价值,他们对商品的情感性、夸耀性及符号性价值的要求,早已超过了商品或服务的物质性价值及使用价值。

大学生小陈喜欢上淘宝网闲逛,在上面购买小工艺品、音乐CD、打折的球鞋———尽管这些小物什到任何一家商场中都可以买到,而且购买的便利性、购买所花的成本也并不比网上购买差多少,但对于他来说,网上购物的那种虚拟体验、互动性、第一时间接触最新潮流的酷感觉,却让他一直乐此而不疲。

我喜欢就是最好的。这种心理趋向往往促使80年代消费群将某种消费感觉转换成消费价值,他们对商品的情感性、夸耀性及符号性价值的要求,早已超过了商品或服务的物质性价值及使用价值。

给80年代的年轻消费群提供精神性的先验感受,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品牌精神体验,这是许多市场意识敏锐的企业针对这一消费群所使用的市场手段。

麦当劳推出主题为“我就喜欢”的“滚动的激情”市场营销方案,并邀请时尚偶像王力宏代言,再策划多种街舞等多种时尚运动,竭力表现出麦当劳的品牌吸引力———对于麦当劳的核心目标群来说,他们喜欢麦当劳不是因为这里的食品味道好,也不是因为营养高,完全受一种感觉的驱使。

消费意识:执着自我又听随指引

由于年纪尚轻,消费经验有限,80年代后人在维护自我消费话语权的基础上,往往容易受意见领袖或受舆论环境的影响。

小周是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女孩,她每次想购买手机、MP3、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时,会习惯性先上GOOGLE搜索一下,或者登录百度贴吧去了解别人对这款产品的评价,或者到同学朋友的博客去看看,了解他们对某些产品的看法。如果在搜索信息中,多数人对自己想购买的某款产品的评价负面多于正面,她很可能就会转购其他产品。

同样,作为一名产品使用者,当小周在使用某种产品之后,她同样习惯将一些使用的感受贴在自己博客———尽管有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她的使用感受与观点却可能使另一名潜在消费者做出选择或放弃购买的决定。

在她与一群年纪相仿的朋友相成的圈子中,这种依靠博客、MSN、GOOGLE搜索构成的、非正式化的信息交流,几乎成为他们之间对某种产品、某种品牌最权威的消费指导———按小周的说法,因为他们消费经验有限,所以朋友之间的消费感受交流对于自己作购买决策有

很好的借鉴意义。而一些因为产品质量低劣、或者服务态度恶劣的企业,将被他们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并在朋友圈中互相提醒。

在80年代消费群中,像小周这一批年轻人尽管成长经历造成他们多数人有自我、固执、盲目追求潮流的文化特征,但由于年纪尚轻,消费经验有限,这使得他们许多时候在作消费决策时,往往会受意见领袖或受舆论环境的影响,在保持自我消费话语权的基础上,他们也愿意听从伙伴的劝说或第三方的意见指引。

消费倾向:好好时尚天天向上

对于80年代消费群来说,喜新厌旧是促使他们进行持续消费的动力之一———尽管他们也知道,追求时尚与新鲜的事物不一定具有什么现实的价值,但却能给他们带来时时不同的新鲜感觉与美好心情。

比如,对于许多80年代人来说,手机不再是通讯的工具,而是一种时尚的炫耀品;佩戴某款价格昂贵的手表更不是为看时间,而是为了得到某个群体的认可或者获得一种时尚的标签。

好好时尚,天天向上。这一生活准则不仅反映了80年代消费群的突出心理特征,更成为许多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时需关键考虑因素。

80年代人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正在迅速崛起,他们的喜好、他们的文化心理特征以及消费意识是如此强大地影响着、左右着我们时代的潮流趋势,而他们不断强大的消费话语权力也让不少企业觉察到其所带来的商机及威胁。比尔盖茨曾聘请了两名十几岁的少年作为公司的潮流顾问,定期向微软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讲述近期青少年群体中的流行话题、热衷的游戏、感兴趣的玩具等。

永远走在社会发展的最前沿、领先一步把握住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这正是微软公司最卓越之处。如何深度解读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消费密码,把握未来潮流发展趋势,麦当劳、微软等公司的成功或许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