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合集下载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民勤职专杨帆一、单项选择题1、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A、0-3岁B、3-6岁C、6-12岁D、0-18岁2、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A、先前学期B、幼儿中期C、幼儿初期D、幼儿晚期3、人的心理现象划分没有包括()A、注意B、动机C、心理过程D、个性4、心理是人脑对()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5、()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A、观察法B、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D、调查访问法6、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这种方法称为()A、作品分析法B、调查访问法C、测验法D、谈话法7、通过分析儿童的手工、绘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这种研究方法称为()A、教育实验法B、观察法C、作品分析法D、调查访问法8、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个别心理特征B、所有的心理特征C、典型的心理特征D、笼统的心理特征9、儿童学简单的口语,2-4岁是()A、危机期B、最佳期C、最近发展期D、转折期10、一般来说,新生儿属于()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学前期D、幼儿早期11、孩子能知道“我”和他人的区别是()。

A、产生自我意识的表现B、辩别能力发展的表现C、思维真正产生的表现D、智力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12、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学前期D、学龄期13、下列属于4-5岁幼儿特征的是()A、爱模仿B、个性初具雏形C、情绪作用大D、开始能够遵守规则14、4-5岁期间,儿童的()A、自我体验发展迅速B、游戏蓬勃发展C、对自我的多方面评价发展迅速D、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发展迅速。

15、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A、认识依靠行动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C、开始接受任务D、最初步生活自理16、()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A、5-6岁B、4-5岁C、3-4岁D、2-3岁17、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A、学习B、游戏C、劳动D、音乐18、人后天学会的一切本领,都是()A、防御反射B、刺激性反射C、无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二、填空题1、幼儿的认识活动以为主,开始向发展。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笔记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笔记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年龄特征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A)A.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B.一般的、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C.本质的、一般的、可变的心理特征。

D.一般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2、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被称为( C )A.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B.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特征C.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D.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被称为( C ) A.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B.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特征C.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D.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名词解释:1、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4次)指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可变性和稳定性1、、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B)A.稳定性B.可变性C.阶段性D.顺序性2、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

这一现象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 B )2-21A.阶段性B.可变性C.稳定性D.整体性简答题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及关系。

P21答:儿童心理发展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

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适用于当代儿童。

二、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受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因此也表现出可变性。

比如,现在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和过去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相比,是有变化的。

三、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重要概念一、发展与发育(一)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指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则指儿童的认知、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二)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如大脑的发育、身体发育等。

二、转折期与危机期(一)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大体经历了五个关键的转折期:(1)新生儿(0-1个月):主要问题是要从生理上、心理上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

(2)1岁左右:在该阶段,不应坐等孩子各项功能自行发展,而是应该主动训练儿童的注意力、言语表达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爬行、滑梯、接拍球、跳绳等。

这个过程应该持续到3岁以前。

(3)3岁左右:☆3岁的孩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愿望,希望什么事情都自己来。

虽然他们吃饭时可能会撒的满地都是饭粒,洗手会打湿衣服,会把新买的玩具拆成碎块,但是他们会自认为不错,不让家长帮忙。

那么在这个时期,家长千万不能压制孩子,改变孩子的独立意识,而要因势利导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胆量与勇气。

(4)6岁左右:6岁孩子的明显变化就是社会角色变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每天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作业,有了学习压力。

因此,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老师和家长的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方式。

如果孩子出现的作业拖拉、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不及时加以矫正,到了8、9岁时这些问题就会更加突出,从而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5)青春期(女孩12岁左右,男孩14岁左右):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为“第二断乳期”。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开始从心理上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即使对家长的正确建议,有时也会有逆反心理。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幼儿时纯真的,他们的情绪情感大部分是表露在外的,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情感。
(五)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表现出初步稳定的个性倾向性。幼儿初期,还没有对他周围的人和物形成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随着幼儿与他人的交往以及活动的发展,幼儿开始出现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1、出现了初步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兴趣爱好
2、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气质特点
3、表现出最初的性格特点
(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及其重要,是儿童健全人格发展的基础
三、课程小结
四、布置作业:将本节课所讲内容在笔记本整理一遍。
教学反思:
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重难点
2、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能力差
幼儿心理活动的无意性还表现在幼儿的心理活动易受情绪的影响。幼儿在情绪愉快的状态下,一般能够接受任务,坚持活动的时间也比较长,任务完成情况也比较好。反之,如果幼儿情绪很低,不愉快,或处于恐惧、痛苦状态,活动效果就比较差。
幼儿在心理活动的无意性还表现为随心所欲,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
第三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1)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重难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起立、问好、点名
二、课程引入:复习5个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三、课程内容:
(一)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2、表象活跃
表象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在人脑中的映象
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整个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的,但是,5~6岁幼儿已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的原因主要有:
•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 2、人类知识经验本身具有一定顺序 • 3、就一个群体而言,要使年龄特征发生质 变,需要经过若干个世代的变迁,才能有所 反映。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2.可变性
• 因环境教育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 情况会出现各种差别,从而构成儿童心理年 龄特征的可变性。
• 二、胎儿的身心发展 • (一)胎儿的生长发育 • • • •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 特征
胎龄的计算 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 起,通常以40周(280天)为 孕期。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 特征
• 心理大师斯滕伯格将个体出生前的发 育划分为 胚芽期(0~2周)
胚胎期(3~8周)
胎儿期(9~40周)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 特征
• 1.从简单到复杂 •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 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 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 (1)从不完备到完备。
• (2)从笼统到分化。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 特征
• (1)从不完备到完备。

我们知道,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在出 生的时候并非已经完备,而是在发展过 程中先后形成。 比如,头几个月的孩子 不会说话,1岁半之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 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 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 由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发展规律。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 特征
• (2)从不分化到分化。 •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弥漫 而不分化的。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情绪, 发展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和明 确。也可以说,最初是简单和单一的, 随着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逐渐复杂 和多样化。 • 例如:幼小的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 鲜明和灰暗,3岁左右才能辨别各种基本 颜色.又如:最初婴儿的情绪只有笼统的

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知识讲解

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知识讲解
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和 发展。
(2)掌握语言的准备
研究发现,婴儿对语言的 刺激非常敏感。
婴儿阶段是人的言语萌芽 期,婴儿从理解别人说话 和呀呀学语中为掌握语言 作准备。
(3)情感的发展和最初的社会性萌芽 心理研究表明,婴儿的情绪发展很早就已经表现出来。 在幼儿期他们的情绪逐渐分化,而且具有社会性的反应。 婴儿不仅具有表达情绪的能力,还有识别他人情绪的能 力。 微笑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行为。 婴儿对成人的依恋和对成人的交往性微笑都是婴儿社会性
2.年龄特征不是某一年龄阶段儿童所有的心理特征,而是 与其他年龄阶段所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3.年龄特征不只是指某一年龄阶段儿童表面的外部的心理 特征的概括,更包括其内的规律性的特征。
【问题讨论】 1、儿童的年龄特征会不会发生变化? 2、现在的孩子是否比以前聪明? 3、为什么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心理发展不一样?
★★2.动作不断发展 (1)从整体混乱的动作到局
部的、准确的和专门化的 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3.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1)最初的认知活动的出现
婴儿认知活动的发生,突 出表现在感知的发生和视 觉、听觉的发展上。
认生是婴儿认知能力发展 过程中的重要变化。
1. 儿童的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 2. 年龄特征也具有可变性
一.二、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年龄 特征
1.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年龄特征与 年龄有关系吗?
2.幼儿的认知活动由以具体形象性为主 ,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①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形象性。 ②对事物的认知主要依赖于感知。 ③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5.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逐渐向稳定倾 向性发展

幼儿心理学年龄特征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年龄特征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年龄特征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年龄特征指个体儿童心理与其因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规律性演变,包括智力、情绪和个性、社会性等各方面的特征及总体特征。

1、新生儿期(0-2月):是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能够产生本能和条件反射;
2、婴儿早期(1-6月):视听觉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定向活动认识世界,手眼动作也会逐渐协调;
3、婴儿晚期(6-12月):会产生依恋关系,语言功能会萌芽,肢体动作也在此时期迅速发展;
4、先学前期(1-3岁):思维和言语能力逐渐发展,能够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展现出最初的独立性;
5、学前期(3-6岁):此阶段具有较大的情绪作用,拥有强模仿性以及肢体活动性并开始自觉控制和调节心理活动,逐步展现出独特个性,对成人依赖性强,能够理解和遵守规则,抽象思维逻辑开始发展。

幼儿心理学年龄特征会随社会制度、历史发展阶段,生活和教育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其中社会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但也不可夸大其词。

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幼儿的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六岁这个阶段,他们经历了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过程。

下面将根据不同年龄段,详细介绍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

出生到一岁的婴儿阶段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婴儿的心理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感官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婴儿出生后,他们会逐渐发展出对声音、触觉、味道和视觉的敏感性。

他们可以区分不同的声音,并对面部表情和触摸做出反应。

此外,婴儿在这个阶段也会开始掌握基本的运动能力,比如抬头、翻身和爬行等。

一岁到三岁的幼儿阶段是语言和认知能力飞速发展的阶段。

以下是幼儿在心理发展方面的主要特征:1.语言发展: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学会使用和理解一些简单的词语和短语。

他们会一点点地建立起自己的词汇量,并通过模仿和互动来练习语言能力。

幼儿还开始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并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指令。

2.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幼儿在这个阶段会逐渐表现出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特征,他们会试图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穿衣服、吃饭和洗手等。

幼儿还会开始表现出自己的喜好和意愿,并体现出对自己意见的坚持。

3.社交发展: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展示出更多的社交行为。

他们会与其他孩子玩耍,并通过互动来建立友谊。

幼儿还会开始理解并适应一些社交规则,并开始学会分享和合作。

三岁到六岁的幼儿阶段是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1.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发展起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理解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他们开始建立起对数字、形状和颜色等概念的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情绪和社交技能的发展: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逐渐理解并适应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他们开始更主动地与其他孩子交往,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冲突。

此外,幼儿的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也大为增强。

3.想像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在这个阶段充满了想像力和创造力。

他们开始进行角色扮演和幻想游戏,并通过这些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五、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 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表现出稳定的 个性倾向性。 • 幼儿初期,还没有对周围的人和物形成稳定的态度 和行为方式。
• 1、出现了初步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兴趣爱好 • 2、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气质特点 • 3、表现出最初的性格特点
• 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极其重要,是儿童健 全人格发展的基础
• 3、从被动到主动 •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主动性后 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 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为以 下两个方面:
•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 儿童心理活动是由无意向有意发展的。新生儿的原始反射 是本能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完全是无意识的 。如:新生儿会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体,这种抓握动 作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 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能够意识到活动的目的还能意识到 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 • 如大班幼儿不仅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 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
• 2、从具体到抽象
•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 象和概括化。从认识过程看,最初出现的是感觉。 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就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幼 小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是非常具体形象的。比如,他 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 怎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 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 2、动作不断发展 • (1)从整体混乱的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和专门 化的动作 •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 (3)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 •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 P25 3岁前儿童动作发展表

【附答案及详细解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附答案及详细解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选择题1.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称为( )。

[浙江省2009年10月真题]A.从笼统到专门的规律B.大小规律C.粗细规律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2.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手眼协调动作B.独立性的出现C.坚持性的出现D.分离焦虑的出现3.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在(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0~1岁B.1~3岁C.4~5岁D.3~6岁4.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是(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最近发展区的大小B.潜伏期的长短C.最佳期的性质D.敏感期的特点5.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这是动作发展的( )。

[浙江省2007年10月真题]A.无有规律B.近远规律C.大小规律D.首尾规律6.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1~3个月B.5~6个月C.1岁左右D.3岁以上7.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匀速均衡发展B.高速不均衡发展C.年龄越小发展越慢D.年龄越小发展越快8.在下列描述中,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年龄特征是绝对稳定的B.年龄特征可以随意改变C.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D.年龄特征可跳跃发展9.学前期或幼儿期儿童的年龄阶段是(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0~1岁B.1~3岁C.3~6岁D.6~12岁10.抽象能力明显萌发的年龄段是(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3岁前儿童B.小班幼儿C.中班幼儿D.大班幼儿11.同伴关系的交往,最早可以在( )儿童身上看到。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6个月B.8个月C.12个月D.15个月12.先学前期是指( )。

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在运动方面,0-2岁的幼儿主要通过各种基本动作来探索和了解自己的身体。

幼儿能够自如地控制头部、颈部、四肢的运动,并逐渐学会翻身、爬行、坐立和行走等动作。

2-6岁的幼儿进一步发展了运动能力,开始进行各种复杂的动作,如跳跃、奔跑、拍球等。

在认知方面,0-2岁的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行为来认识世界。

幼儿能够通过看、听、摸、咬等方式来认识和了解周围的事物,并逐渐形成各种基本概念,如大小、形状、数量等。

2-6岁幼儿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能够通过操作和想象来解决问题,开展逻辑思维,如通过想象游戏还原事件的顺序。

在语言方面,0-2岁的幼儿开始发展语言能力,能够通过模仿和理解简单的语言来进行交流。

幼儿能够逐渐掌握基本的语音和单词,并能够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

2-6岁的幼儿进一步发展了语言能力,能够流利地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并开始理解和使用复杂的语法规则。

在情感方面,0-2岁的幼儿主要通过与父母和其他亲密人的互动来发展情感。

幼儿能够建立起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并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2-6岁的幼儿进一步发展了情感能力,能够理解和表达更加复杂的情感,如友谊、喜悦和恐惧等,同时也能够适应和处理情感体验中的挫折和冲突。

在社会发展方面,0-2岁的幼儿开始发展社会性,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与他人建立基于互动与合作的关系。

幼儿能够通过模仿和参与家庭和社区的活动来学习和适应社会规则和价值观。

2-6岁的幼儿进一步发展了社会能力,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逐步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权利和需要。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1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1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2.身高体重出生后一年发展最快,以后减慢,到青春期高速 发展
3.儿童感知觉在少年期之前就发展成熟,而逻辑思维要到青 年期才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4.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
• 真题:
1.由于入园有一定的年龄要求,所以幼儿园一个班的孩子一 般情况下年龄相差在半岁左右。小一班的孩子,有的说 话口齿清晰、发音准确,能清楚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要 求,有的则吐字不清,还不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愿望。 这是儿童发展()规律的体现。 A 方向性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 差异性
• 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闻一闻。
• 2.表象活跃
• 表象:具体形象在人脑中的映像(事物不在面前,脑中有)。
是羊?
不是羊?
• 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 大班5-6岁开始,明显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即开始能 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
• 实验:5-6岁幼儿对因果关系的理解
特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 奠定健全人格的过程。 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 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总结:
• 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 二、认识活动:具体形象性
抽象逻辑性
• 三、心理活动:无意性
向有意性
• 四、情绪:易变外露 稳定和有意控制
• 解题基本思路 • 1.阐述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 2.肯定早期教育的意义,重点从生理成熟和儿童自身主
观因素等角度分析。
思考
• 你知道儿童几岁会走路吗? • 你知道儿童几岁会说话吗? • 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吗?有哪些规律?
第一节 幼儿心理发展 的一般特征
•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拓展和补充)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波形数据以簇的形式给出,如图所示,包含起始 时间t0、采样时间间隔dt和一个由采样数据构成 的数组。
“创建波形”函数图标 及端口
例6.3 2创. 建基一本个函可数产发生生正器弦波、三角波、方波和锯
齿波的信号发生器。
3. 混合单频信号发生器
• 多频信号是指一个离散频率的正弦波集合,其模 拟信号数学表达式为。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历 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
维果茨基提出了儿童发展的历史主义原 则和在活动中发展的两个原则。
(三)强调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这里所说的年龄特征主要指心理发展的
年龄特征。例如,有的儿童发展较快, 他的心理年龄可能比实际年龄大。
(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
(一)感觉的发生
生理学家的研究证实胎儿具有五种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胎儿最 早形成的是肤觉,其次是听觉。
1. 视觉
妊娠第7周,眼睛形成;妊娠第10周,出 现连接眼球和大脑的视神经;妊娠第12周, 出现眼睑;妊娠第28周,眼睑打开。
胎儿在4个月时,如果母亲进行日光浴, 胎儿就可能有所察觉,表明胎儿已经对光 线很敏感了。在光线照射后用脑电图监测, 可见胎儿脑部对光线照射有反应;用电光 一闪一灭地照射母体腹部,经过B超监测 会发现胎儿心率出现剧烈变化。
容易消失。 ③不易分化,容易泛化,对相似刺激都会
(8)游泳反射。托住新生儿的腹部,使他肚子朝 下,他就会仰头、伸腿、摆动手臂做出游泳的动 作。这种反射一般在5~6 个月时消失。
(9)行走反射。成人双手扶住新生儿的两侧腋下, 使其竖直站立,脚底接触一个平面,他的两腿会 随即交替抬起,做出行走的动作。
第6章
虚拟仪器信号分析 与处理
教学内容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时:IOO课时一、课程地位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属于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主要探讨幼儿心理发展中主要问题。

教材分为4编共12章节。

内容分别为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幼儿的认知和言语发展;幼儿的情绪、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幼儿的活动心理。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分别讨论,强调幼儿园的活动设计、游戏更多地是为促使其心智健康发育服务,本着更好地突出教材的时代性、职业性、专业性,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学生能力培养的思想,教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

二、课程目标1.情感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2.知识目⅛r<: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了解幼儿的认知和言语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幼儿的情绪、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以及幼儿的活动心理。

3.技能目标:能依据幼儿特点,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初步具备幼儿园基层岗位幼儿老师的工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良好品质。

第一章初识幼儿心理学(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影响幼儿心理学发展的因素第三节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第四节怎样学习幼儿心理学1.了解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3.理解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影响幼儿心理学发展的因素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一)教学内容1.第一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2.第二节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教学要求1.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2.了解1—3岁孩子心理发展有何特点3.理解3~6岁孩子心理发展有何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3~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难点:掌握3~6幼儿学习的特点第三章幼儿的注意(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幼儿的注意和幼儿活动(二)教学要求1理解幼儿的注意有哪些特点2.了解注意与幼儿活动和发展有什么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难点:幼儿的注意在幼儿活动中的体现第四章幼儿的感知觉第一节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节感知特性与幼儿活动(二)教学要求1.熟悉幼儿的感知觉有哪些特点2.了解感知觉与幼儿活动和发展有什么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难点:幼儿感知觉在活动中的体现第五单元幼儿的记忆(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二)教学要求1.熟悉幼儿的记忆有哪些特点2.了解记忆与幼儿活动和发展有什么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难点:幼儿的记忆和幼儿活动的关系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幼儿的想象与幼儿的活动(二)教学要求1.熟悉幼儿的想象有哪些特点2.了解想象与幼儿活动和发展有什么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幼儿想象的特点难点:幼儿想象与幼儿活动第七章幼儿的思维(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幼儿的思维与幼儿的活动(二)教学要求1.熟悉幼儿的思维有哪些特点2.了解思维与幼儿活动和发展有什么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幼儿思维的特点难点:思维与幼儿活动第八章幼儿的语言(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幼儿的言语与活动(二)教学要求1.熟悉幼儿的言语有哪些特点2.了解言语与幼儿活动和发展有什么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难点:幼儿活动中的语言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使都在幼儿时期,年龄不同,心理活动水平也不相同。

比如:幼儿园小班(3~4岁)的孩子中班(4-5岁)的孩子大班(5~6岁)的孩子之间就显示出阶段性特征。

1、年龄越大,心理越成熟,对吗?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分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

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特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儿童大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也是有次序的;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

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二)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

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性和形象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停留于事物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幼儿记住的事物依赖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幼儿的思维活动也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

(如苹果,孩子会看、摸、尝、闻)带各种水果到学校,让小朋友观察、分析、对比、品尝还有:大班孩子学数学,2+3=5孩子对于数字缺乏具体的形象感,老师教的过程中要抓住孩子的思维特点,可以借助具体实物来进行教学,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是几个苹果,这样孩子就可以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学会。

2.表象活跃表象虽然不是实际的事物,但它是直观的、生动形象的,因而表象也有具体性的特点。

幼儿头脑中充满了具体形象。

(如小孩子拿着一个圆圈,他会把它当成汽车的方向盘,开起汽车来;拿一根筷子当作小提琴学着拉)(过家家游戏四个小朋友一组)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21页)整个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的、形象的,但是,5~6岁的幼儿已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这个阶段,幼儿对事物因果关系的掌握等有所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明显地发展起来,他们回答问题时,不单从表现现象出发,而能从较抽象的方面来推断事物的因果关系。

如:书中20页两堆同样数量的扣子(三)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1、认识过程以无意性为主认识过程的无意性是指没有目的、不需要作任何努力、自然而然地进行。

无意性是由外界事物的特点引起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受情绪支配。

认识过程中的无意性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表现非常突出,特别是表现于幼儿的注意、记忆和想象等心理活动之中。

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或专门地去记住一些东西,而是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记忆。

(比如看动画片)老师带孩子们去动物园,回来后老师问:“什么是动物?”有的小朋友说:“在动物园里让人看的。

”有的说:“狮子、大象、老虎”老师继续说:“蝴蝶、蚂蚁也是动物。

”孩子觉着奇怪,老师又告诉孩子们,人也是动物,孩子更难理解,甚至有的孩子辩解说,“人是到动物园看动物的,人怎么是动物,哪有把人关在笼子里的?”孩子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只对记住他感兴趣的。

2、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幼儿心理活动的无意性还表现在幼儿的心理活动易受情绪的影响。

幼儿在情绪愉快的状态下,一般能够接受任务,坚持活动的时间也比较长,任务完成情况也比较好。

反之,如果幼儿情绪很低、不愉快或处于恐惧、痛苦状态,活动效果就比较差。

3.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幼儿中期开始,已能初步按成人的要求做事,到了5~6岁时,幼儿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四)幼儿的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1.由情感易变化向逐步稳定方向发展幼儿的情绪情感比较容易变化,而且不能自觉地加以控制。

年龄小的儿童情感变化比较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5~6岁的孩子情绪情感逐渐稳定。

2.由情感易外露、自我控制能力差向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发展幼儿是纯真的,他们的情绪情感大部分是表露在外的,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情感。

年龄较小的幼儿不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常表现得比较冲动。

到了幼儿晚期,幼儿开始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

(五)幼儿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表现出初步稳定的个性倾向性,突出表现为出现初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兴趣爱好、明显的气质特点和性格特点。

这些与幼儿逐渐形成了对周围的人、事物的态度相关。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3岁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婴儿期(或称乳儿期)0-1岁,其中可分为三部分:新生儿期0-1月,婴儿早期(1—6月),婴儿晚期(6-12月)一、婴儿期包括:1.新生儿期(0—1月)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

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等,这些都是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基础。

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条件反射的出现,使儿童获得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新机制,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其出现预示心理的发生。

比如:儿童出生后就开始认识世界,最初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知觉发生和视听觉的集中。

视听觉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注意的出现,是选择性反映,是人们心理能动性反映客观世界的原始表现。

人际交往的开端。

通过情绪和表情表现出交往的需要。

2.婴儿早期(1—6月)这段时期心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视听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依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

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半岁的婴儿认识周围事物主要靠视听觉,因动作刚刚开始发展,能直接用手、体接触到的事物很有限。

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手眼协调动作,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婴儿用手的动作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手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

主动招人。

这是最初的社会性交往需要。

这时期要注意亲子游戏的教育性。

开始认生。

这是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明显表现了感知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表现儿童情绪和人际关系发展上的重大变化,出现对人的依恋态度。

3、婴儿晚期(6-12月)明显变化是动作灵活了,表现在身体活动围比以前扩大,双手可模仿多种动作,逐渐出现言语萌芽,亲子依恋关系更加牢固。

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坐、爬、站、走等动作形成,坐爬动作利于孩子的发展。

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五指分工动作和手眼协调动作同时发展。

言语关系发展。

这时发出的音节较清楚,能重复、连续。

依恋关系发展。

分离焦虑,即亲人离去后长时哭闹,情绪不安,是依恋关系受到障碍的表现。

开始出现用“前语言”方式和亲人交往,孩子理解亲人的一些词,做出所期待的反应,使亲人开始理解他的要求。

早期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一)影响儿童认知的发展父母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儿童会把父母作为“安全基地”,积极而放心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提高智力水平。

安全依恋的建立,意味着父母平时对儿童精心照顾、关心、爱护,儿童从父母哪里获得温暖和爱,其生理的、情感的需要得到满足,儿童就会有安全感和快乐的情绪。

这为儿童在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活动中提供最优的智力加工背景,导致儿童最有效的认知活动,一旦儿童在认知活动中得到一定的成果,问题得到解决,智力活动的成功又进一步诱导他的快乐情绪和探索事物的兴趣,这种良性虚幻的结果,使儿童认知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一项以孤儿院的19个月的发展落后孤儿为实验对象的实验研究表明,改变他们的抚养条件,让他们有机会对温柔的充当代理母亲的阿姨形成依恋,4年后实验组平局智商提高32分,孤儿院的对比组则落后21分。

20年后追踪调查发现,实验组中三分之一进了大学,大多数对比组儿童则不超过三年级水平,可见依恋可以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能力。

(二)影响儿童语言的发展婴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如能在这一阶段提供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和条件,不仅能促进婴幼儿语言的发展,而且能提高口语表达的质量,反之会延缓或阻碍儿童的语言发展。

因此,这一阶段,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对儿童语言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与孩子交往时间多,有利于刺激婴儿调动各种感官感知父母的语言,模仿父母的语言,在这种情况下,儿童语言发展水平自然可以提高。

(比如母亲经常给孩子说话,唱儿歌,讲故事等,多给孩子交流,可以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反之,若没有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自然有所影响(三)影响儿童情绪的发展婴儿是以情绪的方式同世界发生联系的,早期持久的情绪经验对其一生情绪的发展至关重要。

婴儿期能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的儿童具有稳定而快乐的情绪。

处于安全状态中的婴儿,是快乐的,富有爱心和善于表达情感的缺乏依恋安全感的婴儿,经常担心母亲离开而处于焦虑、恐惧不安状态中,或由于需要延迟满足而遭受挫折感,产生失望、愤怒等负面情绪,长期下去,儿童会成为情绪多变甚至感情冷漠的人(所以说温暖和谐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四)影响儿童个性的发展1.安全依恋的建立使儿童产生安全感,从而形成对他人和周围世界的信任感。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2岁前是培养儿童信任感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儿童得到父母适当、稳定与不间断的关怀等,他们得到生理和心理的满足,从而感到安全。

这样的儿童会对父母产生信任感并由此推及对周围的信任。

反之,儿童会对周围产生不信任感,形成多疑、孤僻的性格。

2.安全感的建立,会促进儿童自我认同感的形成,帮助建立自信心。

如果儿童缺乏安全感,他往往很少与大人进行情感交流,这样难以得到大人的理解和支持,导致他缺少自我认同感,甚至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产生自卑的性格。

3.安全依恋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性。

儿童独立自主性的形成与儿童对父母的安全依恋感是分不开的。

只有当儿童感受到父母的爱护和感情从而形成安全感,相信父母能在他们需要时出现在身边,提供帮助,这样他们才能放心大胆地独立探索陌生的世界。

反之,儿童会出现焦虑不安等状况,无法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五)影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早期儿童的依恋会对儿童以后的人际关系发展产生影响,主要是儿童在与周围人和物不断复杂化的交往中形成的反应方式与决定这种方式的认知方式逐渐沉淀定型,形成儿童与外界人际关系的稳定的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