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找骆驼
16《找骆驼》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16 *找骆驼【教材分析】课文是根据阿拉伯的一个民间故事进行改编的,讲了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但是他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判断出骆驼的特征,指点商人找回了骆驼。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
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养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通过低学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能通过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含义,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但他们还未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的习惯,常以主观的想法来解决问题。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主题,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习老人乐于助人的好品质,体会老人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过程,培养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真揣摩老人是如何推断骆驼的特点的过程,学习老人善于观察认真分析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橡皮泥、表格、小红旗。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大家好!老师非常高兴能跟三(一)班的同学交朋友。
早就听说三(一)班的同学观察能力强、反应灵敏,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是不是名不虚传,好吗?我来段自我介绍,请大家判断哪些真、哪些假。
我姓陈,是人民路小学的老师,今年五十岁了。
我还是一名大作家,《爬天都峰》就是我写的。
介绍完了,请你来辨一辨吧。
咱班同学可真是名不虚传哪!老师可愿意跟聪明的孩子交朋友了,既然是朋友了,我就带了见面礼。
是什么呢?我这儿有两块橡皮泥,下面我想选一位最爱动脑的小朋友上台来按下你的小手印,一块轻一点按,一块用力按。
教案表格 - 找骆驼
主备人:张旭影使用人: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3)接着学习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指导书写:先写文,点起笔在竖中线上,横在竖中线稍微往左一点的地方起笔。注意“文”字的捺变成了长点,要穿过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点。再写走之旁,点起笔比文字的起笔稍微低一些,横折折撇起笔在横中线上,捺要包住文字,写得长一些。
(4)下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应(指读)
指导书写:丶起笔在竖中线上横不要写太长,丿要舒展些,第一个点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二个点起笔在竖中线上,丿穿过横中线,横比上面的横稍长一些。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回忆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复习词语
走失 这时候 左右 应该
(三)出示生字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五)齐读6个生字,觉得哪个字不好写,再写1个。
(六)写字书1、2题。
(七)课外读物《蜜蜂引路》一文。
16、找骆驼
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特点:
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缺了一颗牙齿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
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
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
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 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 牙齿。”
你能用“因为……所以……” 或 “……是因为……” 的句式 说说老人的判断过程吗?
自 学 提 示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 词语的意思。
驮(tuó)米 缺少 哄(hǒng)骗 跛(bǒ)脚 啃(kěn)树叶 脚印 究竟 至于 指点 顺着 商人 详细 好嘛 牙齿印 忿(fèn)忿不平 不紧不慢
《找骆驼》这个故事讲 了在沙漠中商人( 走失)一 只骆驼,向老人( 打听), 经老人(指点),(找到 ) 骆驼的事。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 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 脚有点跛。”
因为(老人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 右边深,左边浅 ), 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
)。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 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 是这两样东西。”
因为( 老人看见路的左边有
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
),
所以( 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
谜语
脊背突起像山峰, 沙漠之舟能载重。 风沙干旱都不怕, 戈壁滩上的英雄。
骆驼
骆驼有双峰驼和单峰驼两种。双峰驼曾在我 国北方广泛驯养,至今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仍然 能够见到。素有“京华之舟”的美誉。单峰驼有 人认为也曾分布于我国的新疆一带,但现在仅见 于阿拉伯半岛、印度和非洲北部等地。它的体毛 较短,寿命可达50年。 骆驼的胃里有水囊(náng),能贮存很多水; 驼峰里储存有一百多千克脂肪,必要时可以转变 成水的能量,维持骆驼的生命活动。因此,在沙 漠里,可以一连三四十天不吃不喝,适于长途跋 涉。骆驼成为人类在沙漠中的主要交通工具。
16、找骆驼 课时训练 (2)
16* 找骆驼
一、多音字注音组词
着藏
二、按课文内容填表
三、给下面一段对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老人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
老人说那可不知道
四、阅读答题
蒲公英
蒲公英的叶从根部长出,边缘呈羽状分裂,几片叶子中间,伸出长长的花轴,花轴顶端便是淡黄色的小花。
蒲公英的花,乍看只是一朵,其实何止一朵?当你蹲下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那淡黄的小花是由许多小花朵构成的一个花亭。
每一个花朵下,长着一个很小的果,每个果上,冒出一撮又长又密的冠毛。
一个个小果结成一团,就像一个毛茸茸的圆球,真是逗人喜爱。
1、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顺序观察蒲公英的,重点写了蒲公英的_________。
2、运用以上观察方法,有顺序地观察一种植物,并有顺序、有重点地写一段话。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组 16《找骆驼》骆驼简介相关阅读素材 新人教版
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骆驼简介骆驼体毛一般为褐色,也有浅黄、灰白等色型;头顶生有簇毛,体毛蓬松而长;驼峰肥大而丰满,夏季脱毛后还残留一道厚毛;四肢更为粗壮,蹄宽而扁。
有双峰驼和单峰驼两种。
双峰驼曾在我国北方广泛驯养,至今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仍然能够见到。
过去很长时间曾作为口外与京城之间贸易的主要交通工具,素有“京华之舟”的美誉。
单峰驼有人认为也曾分布于我国的一带,但现在仅见于阿拉伯半岛、印度和非洲北部等地。
它的体毛较短,寿命可达50年。
骆驼的胃里有水囊,能贮存很多水;骆驼的两座高高的驼峰,可储存有100多千克脂肪,必要时可以转变成水和能量,维持骆驼的生命活动。
因此,在沙漠里,可以一连三四十天不吃不喝,适于长途跋涉。
家骆驼成为人类在沙漠中的主要交通工具。
由于骆驼在行走或跑步的时候,同时伸出左侧或右侧的前后腿,所以人骑坐在上面会觉得很不稳定。
骆驼是沙漠地区的交通运输工具。
世界上有双峰驼和单峰驼,它们的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驼峰的数目不同。
我国产的双峰驼,背脊上有前后两个马鞍一样的驼峰。
平时我们看到的大都是家骆驼,它们的祖先是野骆驼,生活在、甘肃、青海、内蒙古等沙漠地区,它同家骆驼的区别是:驼峰矮小,腿细长,全身的毛短,颜色淡黄。
由于野骆驼的数量十分稀少,已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它们在沙漠中长途行走时,常常又饿又渴,这时驼峰的脂肪便会分解,供给骆驼体内所需要的营养和水分。
骆驼在缺水的沙漠里能耐渴,是由于它平时喝水少,一喝就能在10分钟内喝下100多升水;同时排水少,在夏天一天只排出一升左右尿,而且不轻易开口,防止体内水分外出,所以在夏天的沙漠中,它可以8天不喝水也不会干死。
骆驼善于走沙漠,因为它有两对奇特的脚掌,掌下生着宽厚的像弹簧一样的肉垫,走路时脚趾在前方叉开,这样,在沙面上走路不会陷到沙窝里去。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16找骆驼骆驼简介相关阅读素材部编版
骆驼简介骆驼体毛一般为褐色,也有浅黄、灰白等色型;头顶生有簇毛,体毛蓬松而长;驼峰肥大而丰满,夏季脱毛后还残留一道厚毛;四肢更为粗壮,蹄宽而扁。
有双峰驼和单峰驼两种。
双峰驼曾在我国北方广泛驯养,至今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仍然能够见到。
过去很长时间曾作为口外与京城之间贸易的主要交通工具,素有“京华之舟”的美誉。
单峰驼有人认为也曾分布于我国的新疆一带,但现在仅见于阿拉伯半岛、印度和非洲北部等地。
它的体毛较短,寿命可达50年。
骆驼的胃里有水囊,能贮存很多水;骆驼的两座高高的驼峰,可储存有100多千克脂肪,必要时可以转变成水和能量,维持骆驼的生命活动。
因此,在沙漠里,可以一连三四十天不吃不喝,适于长途跋涉。
家骆驼成为人类在沙漠中的主要交通工具。
由于骆驼在行走或跑步的时候,同时伸出左侧或右侧的前后腿,所以人骑坐在上面会觉得很不稳定。
骆驼是沙漠地区的交通运输工具。
世界上有双峰驼和单峰驼,它们的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驼峰的数目不同。
我国产的双峰驼,背脊上有前后两个马鞍一样的驼峰。
平时我们看到的大都是家骆驼,它们的祖先是野骆驼,生活在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等沙漠地区,它同家骆驼的区别是:驼峰矮小,腿细长,全身的毛短,颜色淡黄。
由于野骆驼的数量十分稀少,已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它们在沙漠中长途行走时,常常又饿又渴,这时驼峰的脂肪便会分解,供给骆驼体内所需要的营养和水分。
骆驼在缺水的沙漠里能耐渴,是由于它平时喝水少,一喝就能在10分钟内喝下100多升水;同时排水少,在夏天一天只排出一升左右尿,而且不轻易开口,防止体内水分外出,所以在夏天的沙漠中,它可以8天不喝水也不会干死。
骆驼善于走沙漠,因为它有两对奇特的脚掌,掌下生着宽厚的像弹簧一样的肉垫,走路时脚趾在前方叉开,这样,在沙面上走路不会陷到沙窝里去。
它在旅行中,将头抬得高高的,眼睛不会被地面上阳光反射的高热所灼伤。
骆驼的长睫毛的眼睛,自动开闭的鼻孔,长满密毛的耳朵,都能使它免遭风沙的袭击……早在2000年前的西汉,我国人民就用骆驼作为通向西域的交通工具,它也是唐朝时在“丝绸之路’上驮运货物的动忧”。
16《找骆驼》 之二
16《找骆驼》之二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
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开头先写一个商人因为找不着走失的骆驼而着急,就向一位老人打听骆驼的下落。
接着写老人一一说出了丢失骆驼的特点,商人以为是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然后老人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这只骆驼的特点的。
最后写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骆驼。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条理十分清楚。
其中三、四节是文章的重点。
三段中老人说的话共有6句。
2—5句写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
2句写老人根据骆驼的脚印,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3—4句写老人根据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蜜和米;5句写老人根据骆驼啃过的树叶,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老人通过仔细观察,从一些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中,经过动脑筋思考,对这些现象作认真的分析,判断出那只骆驼的三个特点,并根据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老人怎么会做出正确判断的。
教学要求:1.从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忿忿、详细、究竟、不紧不慢”等词语的意思,用“详细”造句。
3.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法设计:本文是一篇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教材,教学时可采用逆推法。
从结果出发,推导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课前准备:幻灯片、图片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重点理解第三自然段。
懂得只有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正确判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习因果关系的句式几种不同表达方法。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处理课后作业,练习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
1.生字词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讲读课文。
小学语文第五册-16 找骆驼-189
16 找骆驼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却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判断出骆驼的特征,指点商人找回了骆驼。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既要仔细观察,又要善于思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忿忿、详细、究竟、不紧不慢”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读出老人不紧不慢、自信和商人急切、生气的语气。
3.从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
1.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
2.理解“忿忿、不紧不慢”等词,体会老人与商人当时的心情及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为什么骆驼左脚脚印浅就能判断左脚有点跛;看树叶的牙齿印,怎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
课时安排:1课时。
找骆驼课文
16* 找骆驼
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
他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心里很着急。
这时候,他看见一位老人在前面走,就赶上去问:“老人家,您看见一只骆驼了吗?”
老人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
老人说:“那我可不知道。
”
商人忿忿地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
要不,你怎么知道得这样详细?”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干吗生气呢,听我说嘛。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
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
”
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三年级上册语文各课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16找骆驼│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各课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16找骆驼│人教新课标第十六课找骆驼一、多音字:1、哄hōng哄动; hǒng哄骗;hòng起哄2、着zháo着急;zhuó沉着;zhāo高着;zhe看着3、干gān洁净干巴巴;gàn干劲干什么。
二、近义词:哄—骗详细—详尽怎么说—到底指点—指导跛—瘸忿忿—动气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果然—果真三、反义词:详细—粗略、简略深—浅不紧不慢—慌慌张张四、词语说明:1、名堂:成就;成果。
2、白费:对人力、财物、时刻等用得不当或没有克制。
3、看管:负责守卫、照管。
4、调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5、聘请:请人承担工作或担任职务。
6、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7、玩耍:游戏。
8、伟大:超出平常,令人景仰佩服的。
9、喜爱: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爱好。
10、定时:依照规定的时刻。
11、清闲:清静闲暇,用于形容人的生活、工作或心情。
12、细微:细小;微小。
13、阅读: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
14、突然:在短促的时刻里发生,出乎意外。
15、固定:不变动或不移动的(跟流淌相对)。
16、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
17、观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会其中的趣味。
18、愤愤:专门动气的模样。
19、指点:指出来使人明白。
五、词语辨析:1、指导指点二者都有指出点明的意思。
但指导在指出点明后还有引导、教诲的动作;而指点则只是指出,不一定有引导的意思。
例:如何才能指导学生们学好这一课,还请您指点一二。
2、详细详尽都有周密完备的意思。
区别在于:详细着重在细,指内容十分完备,具有应有的细节;详尽着重在尽,指毫无遗漏。
例:我详细地介绍了菊花的特点。
那个资料太详尽了。
六、语语听写:走失忿忿详细不紧不慢怎么说果然七、关于骆驼的歇后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仿照,才能不断地把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专门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晰,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如此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课《找骆驼》教案
《找骆驼》学习内容:三年语文上册,第16课《找骆驼》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本文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
人物有两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见过的情况下,凭着观察到的现象,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帮他找回了骆驼。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的语文学习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以生动的语言,适当的情景,合理的问题设计,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培养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么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具准备:幻灯片学习流程:一、自主预习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在文中划出你不理解的词语,多读几遍。
二、情境导入师:1、听谜语,猜猜是什么?2、介绍骆驼3、师: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注意读音。
三、自学辅导1、自检预习:(1)、邻座互听互读预习读文情况。
(2)、将画出的生字词读一读。
(骆驼跛驮着愤愤啃过究竟不紧不慢至于果然)2、明确学习内容(出示自学辅导)(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前,有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经一位老人的指点,找到了骆驼。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样知道这些特点的?3、自主学习4、合作交流(把你的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也听听别的同学有什么新的发现),5、展示辅导师:同学们讨论的非常认真。
谁来汇报一下(1)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2)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四、自主检测: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三年级上学期第16课找骆驼
三年级上学期第16课《找骆驼》教案建设小学吴小燕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重点:了解商人的骆驼有那些特点,老人是怎样发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法与学法: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生:学生自读自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卡片课时安排:三十分钟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
1、出示骆驼图画。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骆驼)随之介绍骆驼的一些特点。
2、师:从前有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看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他是怎样做到的呢?相信同学们学习了《找骆驼》这篇课文之后就明白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骆驼》。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
并为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师巡视)2、出示生字卡片。
①指名生读并带读。
②全班齐读。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1、带着问题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②老人非常详细的说了骆驼的那些情况?③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这些情况的?2、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3、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引导生解决上述问题并指导朗读。
①指名生回答第一个问题。
(师归纳)②指名生回答第二个问题(师板书)问:刚才老人对商人说了骆驼的情况,商人的心情怎样?(指导朗读老人与商人的对话。
读出商人急切、紧张的心情)③师: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的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那里,你是这位商人的话,你的心情会怎样?(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④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的样子。
为什么对骆驼的情况知道的这样清楚呢?谁来解释给商人听?(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 ⑤结果怎样呢?⑥想一想:你从老人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老人是一个怎样地人呢?四、课堂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五、作业讨论: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里会怎样想,还会对老人说些什么呢?板书设计:16、找骆驼脚印右深左浅 左脚跛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驮着蜜和米树叶上有齿印 缺了一颗牙仔细观察、分析判断找 骆 驼。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16 找骆驼 教学设计
16 找骆驼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个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
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找到了骆驼。
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
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人胜。
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激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4、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
教学重点: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样发现这些特点的。
重点难点: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揭示课题同学们,【课件出示:黑猫警长图片】知道它是谁吗?它是干嘛的?你们想当黑猫警长吗?要当好黑猫警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有非凡的观察力。
同学们,老师想考考你们的观察力怎么样?老师这儿有两张图片,图片上有几处不同之处,请睁开你们的火眼金睛,把不同的地方找出来。
【课件出示:“大家来找茬”的图片】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找出来的?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新发现。
同学们,你们的观察力太酷了!老师为你们骄傲!你们都是黑猫警长。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老爷爷,它不仅有一双火眼金睛,还有一个特能思考的大脑,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么观察的吧?【课件出示:课题】一起打打招呼。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要问的或者说你们有什么问题要考考大家吗?二、初读文本,明确要点你们有那么多的疑问,现在请同学们赶快进入你们的课本,认认真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你们可以这样说:【课件出示:课文主要讲了一位商人()了一只骆驼,向老人(), 在老人的()下,最终()了那只骆驼的事。
16、找骆驼
16、找骆驼河南省长葛市建设中心学校张雪萍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同学们,看图片上是什么?2、今天我们学习16课。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我能读懂课文,能找出商人骆驼的特点。
2、我要弄懂“老人是如何知道骆驼的特点的”。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提示一:大家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分钟后检查读后的效果)2、指名读课文,一人一节,见错即停,学生纠正。
3、出示词语,指名读。
4、自读提示二: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5、出示:课文讲了商人(),向老人(),经老人(),商人()的事。
四、细读探究自读提示三:1、默读课文,思考:从老人与商人的对话中,你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2、再读第10自然段,读后把下面下面表格中问题的答案找出来。
(4分钟后大家交流)老人知道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4、用“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联把老人的观察和判断连成一段话。
5 、最后商人找到了骆驼没有?哪个词说明老人的指点是对的?(果然)三、课文延伸,比较异同。
1、学了课文后,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商人又是个怎样的人?2、如果你是商人,在找到骆驼后回来的路上又遇到老人,你会对老人说些什么?四、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六、作业:完成《同步三练》板书设计: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路边有密和米驮着密和米树叶上的牙印缺了颗牙齿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课《找骆驼》课件
fèn
愤愤
bǒ
tuó
跛脚 驮蜜
kěn
jìng
啃 究竟
不紧不慢 至于 果然
理解词语的意思:
跛:腿或脚有毛病,走起路来身体不平衡。 愤愤:很生气的样子。 不紧不慢: 不慌不忙的样子。 究竟:毕竟,到底。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思考交流:
•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16* 找 骆 驼
上丰乡小学 黄博
自读要求: • 快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 借助资料书与字典,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
思考交流: •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tuó
作业
路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左驮蜜,右驮米
• 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 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 牙齿。
因为( 老人看见骆驼啃过的树
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
所以( 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 )。
完成表格:
老人观察到了什么
脚印右深左浅
老人知道了什么
左脚有点跛
路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 老人知道骆驼有哪些特点?
缺了一颗牙 右边驮米
左边驮蜜 左脚有点跛
• 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 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 有点跛。
因的左脚有点跛 )。
完成表格: 老人观察到了什么
•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找骆驼》这个故事 讲了商人( 走失 )一只骆 驼,向老人( 打听 ),经 老人( 指点),终于( 找到) 骆驼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找骆驼(主备:陈霞)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
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
(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失、这、左、右、应、该6个字。
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教学重点:掌握该字再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学难点:左、右两个字“横、撇”写时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7课。
板书课题
2、回忆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复习词语(课件演示)
走失这时候左右应该
(三)出示生字
失这左右应该
(四)学习生字
1、仔细观察哪些字有一样的地方?(课件)
失、左、右是独体字。
这、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结构特点是什么?
该是左右结构的字。
2、先学习3个独体字。
(1)失:你想怎样记住它?写时注意什么呢?(汇报)
老师想和同学们比比,看谁写得好,愿意吗?(师生同写)
组词
(2)出示左、右两个字
这两个字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学,看看你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
区别“左、右”两个字“横”写时的不同。
左字横短,右字横长。
指导书写:左:横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稍向上倾斜,要写得短些。
撇起笔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些,工字写得偏右些。
右:横同样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要写得长一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口字写得扁一些。
生练写。
(3)接着学习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出示这,指读。
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
远——这进——这过——这(课件演示)
写时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还要注意什么?
指导书写:先写文,点起笔在竖中线上,横在竖中线稍微往左一点的地方起笔。
注意“文”字的捺变成了长点,要穿过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点。
再写走之旁,点起笔比文字的起笔稍微低一些,横折折撇起笔在横中线上,捺要包住文字,写得长一些。
(4)下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应(指读)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想怎样学这个字。
汇报。
座——应
(课件演示)点点撇的位置,两个横的长度。
指导书写:丶起笔在竖中线上横不要写太长,丿要舒展些,第一个点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二个点起笔在竖中线上,丿穿过横中线,横比上面的横稍长一些。
(5)出示“孩”,这个字认识吗?
看看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孩——该,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个字,齐读。
写时注意什么?(课件演示)两个点的位置。
你想用什么方法写这个字?(分割法)
讠写在分割线。
指导书写:用分割法来写。
在左右半格中间打分割线。
丶起笔在竖中线往左一点的地方,横折提起笔在左分割线上,在同讠的点起笔位置对齐的地方起笔,横长一些,稍超过右分割线。
撇折到竖中线上顿笔写折,第一个丿长些,第二个丿短些,丶收笔在右分割线上。
(6)组词。
用“应该”造句。
(五)齐读6个生字,觉得哪个字不好写,再写1个。
(六)写字书1、2题。
(七)课外读物《蜜蜂引路》一文。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重点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自主感悟,而字词的训练退居其次。
尽管如此,我仍然对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了训练,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以分角色朗读课文来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找骆驼的现场,充分融入文本,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并通过恰当的“导”、“引”较好地启发学生,使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
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注重朗读的外化要求与内化要求,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不断揣摩,学生从中感悟,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代替整体划一的理解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