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修订版)上册教学设计-随想二则2

合集下载

2024版年度《随想二则》教案

2024版年度《随想二则》教案
解和记忆。
拓展内容补充
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 适当补充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 文学常识、写作技巧等内容,以 丰富板书内涵,拓宽学生视野。
2024/2/2
31
美观实用原则遵循
1 2 3
布局合理美观 注重板书的整体布局和视觉效果,做到条理清晰、 重点突出、美观大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不同的角度和表达方式,阐 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人 与自然、人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主题思想深刻而广泛,对读者有 很大的启示和感悟作用。同时, 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
深刻的人文关怀。
2024/2/2
11
03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2024/2/2
12
生字词注音及解释
2024/2/2
生字词注音
如“遐想(xiá xiǎng)”、“隽永 (juàn yǒng)”等,确保学生准 确掌握读音。
2024/2/2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2/2
7
《随想一则》内容概述
作者通过简短的语言, 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 感悟。
文章以随笔的形式呈 现,语言简练、意境 深远。
2024/2/2
内容涉及人生哲理、 自然美景等方面,引 发读者深思。
8
《随想二则》内容概述
第二则随想同样以简短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 思考。
生字词解释
对“遐想”、“隽永”等生词进行 详细解释,包括词义、用法及例句, 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
13
修辞手法运用分析
01
02
03
比喻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手法, 如将思绪比作流水等,引 导学生体会其形象生动的 表达效果。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 )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    )上册教案全集
2.你所知道的关于诚信的名言有哪些?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法】巴尔扎克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冯玉祥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 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 ——三毛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英】哈伯特
解析:表现了极度贫困中的人们对每一分钱的重视和谨慎 (三)阅读结尾部分并思考 1.母亲为什么流泪?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解析:母亲是因为儿子多要了买主的钱,非常羞愧,所以流下了眼 泪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诚信的高贵品质 2.母亲“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里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解析:责备、失望、伤心、痛心、期待 3.我为什么终生难忘母亲的眼泪?
开端(第1—9自然段):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 本要留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
发展(第10—26自然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 结局(第27—31自然段):母亲为我的过错流下了眼泪 3.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解析:70年代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年关的时候 4.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解析: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 三、研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 (一)阅读小说开端部分并思考: 1.请第一组同学来读第1段 ①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解析: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②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解析:苦着脸、心事重重、时而揭开、掀动、时而拉开、扒拉——犹 豫不决
解析:坚强的母亲因为我不诚信的行为而第一次流了泪,这对我的 触动非常大,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始终 坚持奉行诚信 4.开头的第6自然段,那时的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却为什么不流 泪?
解析:这体现了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性,无论如何贫困,她都能挺 过去 四、拓展思考

外研版中职国规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

外研版中职国规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

1匆匆一、课文解读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写于1924年,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落潮期。

朱自清时年24岁,正值奋发有为的青年时期,但社会动荡不安,自己也少有作为,因而心中郁闷不乐,眼看时光流逝,引起无限感慨,便写出了《匆匆》这篇散文。

《匆匆》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追求、探索,以及在现实中无所适从的空虚与怅惘。

文章没有采用直抒胸臆的写法,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对匆匆流逝的时光的描写上面,作者内心的波澜几乎完全是通过对时光流逝的形象描绘表现出来的。

时间是无形的、抽象的,但在作者的笔下,无形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呵,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全文用通俗、朴实的语言,描绘具体的生活细节,表达了真诚而炽热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值得深入品味。

(一)教学要求1. 品味本文描述性、抒情性的语言。

2. 领会作者不愿虚度年华的思想感情。

(1)导入(2)感受文本问题1:这篇抒情散文,倾吐了作者眼看着时间白白流逝,自己却少有作为的郁闷情怀。

阅读全文,找出作者明确表示不愿虚度年华的语句来。

问题2:本文的中心话题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说说这句话前后的文字同这句话的关系。

(3)感悟内容【明确1: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明确2:以前面的文字(燕子、杨柳、桃花)作反衬,引出中心话题。

话题引出后,接着追寻自己过去的八千多个日子的踪影,发现已无声无影,产生了恐慌和痛惜之情。

然后,冷静思考,日子是怎样逝去的呢?于是,作者以一天为例来描述日子流逝的具体形态。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第1.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第1.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

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①反复诵读,揣摩体会本诗的语言美。

②把握诗歌结构,领略壮志凌云、激情澎湃的伟人形象。

感受毛泽东的情怀。

重点及难点①反复诵读,揣摩体会本诗的语言美。

②把握诗歌结构,领略壮志凌云、激情澎湃的伟人形象。

感受毛泽东的情怀。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二、关于词的知识。

1.定义: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到了元明时代衰落了三百多年后,在清代重新进入发展状态。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即为用歌配合唱出的诗)。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而因词是由诗发展而来并被认为是诗的降一格的文学式样,故称“诗余”。

一些词人称自己的词集为“诗余”,如吴潜的《履斋诗余》等。

诗余也称诗馀。

如清代王锡的《啸竹堂诗馀》。

2.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即词牌名。

一般说,词牌名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

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长短句也是词的别称。

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随想二则教案

随想二则教案

《随想二则教案熟读课文,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安排学生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总结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课文。

教师提问:“你们读完课文后有什么感受?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课文,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安排学生朗读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师提问:“课文中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一些例子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尝试写随笔,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教师安排学生朗读自己写的随笔,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交流写作心得。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写随笔有什么作用?你们平时有没有写随笔的习惯?”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养成写随笔的好习惯。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抨击了秦朝统治者的奢靡荒淫,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警醒和对现实的关切。

在备课过程中,我围绕这篇课文的关键词“阿房宫、秦朝、奢靡、历史”展开,组织了以下的内容。

阿房宫,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大型建筑,是秦朝时期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宫殿建筑之一。

它的修建始于秦始皇时期,历时十年之久,是当时劳民伤财的代表性工程。

然而,阿房宫的命运多舛,建成后不久就遭遇了项羽焚毁的厄运,成为历史上的一大遗憾。

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阿房宫的壮丽与辉煌,同时也揭示了秦朝统治者的奢靡与荒淫。

然而,阿房宫不仅仅是一个建筑,它还代表了秦朝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

《随想二则》教案

《随想二则》教案

《随想二则》教案XXX《随想二则》XXX《我喜欢出发》XXX《平凡的魅力》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12个生字,正确理解和运用本课生词。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我喜欢出发》的第2自然段和《平凡的魅力》的第2自然段。

3、了解作者及其著名的作品,正确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产生对人生追求和平凡人生的感悟。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我喜欢出发》的第2自然段和《平凡的魅力》的第2自然段。

3、了解作者及其著名的作品,正确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产生对人生追求和平凡人生的感悟。

教学步骤:一、检查预生字注音羁绊(jī bàn)巍峨(weī é)浩瀚(hào hàn)广袤(guăngmào)老当益壮.(dāng)跋涉(bá)聆听(líng)揶揄(yéyú)晨曦(xī)真挚(zhì)绚烂(xuàn).....一泓(hóng).生词说明流连:依恋而舍不得离去,一作“留连”、“流涟”。

巍峨:高大的,高大雄伟;倾侧不稳,多形容醉态;比喻居高第,名列前茅;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

老当益壮:年龄虽老,志向更高,劲头儿更大。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XXX之志。

——《滕王阁序》)拘束: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

广袤:广阔,宽阔。

喧响:发出喧闹的声音,喧闹声。

灿烂:形容光芒等照得非常耀眼夺目。

形容人的面部表情好。

跋涉: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徒步过河,形容旅途的艰苦。

不虚此生:今生没有虚度,没有白来。

绚烂:色泽炫目;文辞华美、富赡。

揶揄:嘲笑。

一泓:一片或一道(清水)二、作者简介XXX(1956~),中国大陆当代墨客。

祖籍福建厦门,生于北京。

1982年毕业于XXX中文系。

XXX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XXX、XXX、XXX、XXX(美国人)。

中职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修订版)上册教学设计-我愿意是急流

中职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修订版)上册教学设计-我愿意是急流
3、意象的概念: 即意境,景象,画面或场景。
4、作品的五组意象:
①急流,小鱼;
②荒林,小鸟;
③废墟,常春藤;
4草屋,火焰;
5云朵、破旗,夕
阳;
5、分析作品的主旨,感悟作者的情感。
1、组织学生试读作品。
2、引导学生分析本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解释意象的概念。
4、用PPT展示五组意象所表达的画面,引导学生欣赏、感悟。
5、分组选择填空,掌握本诗“我愿意是…只要我的爱人…”的倒装条件复句表达方式。
6、和教师一起分析作品的主旨,感悟诗人的创作情感。
7选择各自最喜欢的画面,采用自由发言的方式,分享对作品的感悟。
1、通过谈话式交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把握作品的结构、表达方式和主旨。
2、运用多媒体展示五组意象,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感受新知
一、结合前置作业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1、作者:裴多菲,匈牙利著名诗人。
2、《我愿意是急流》,著名的爱情诗,是诗人为其未婚妻尤丽娅而作。
1、播放视频《裴多菲与尤丽娅的爱情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2、组织知识抢答,检测学生预习情况。
(1)裴多菲是哪国诗人?其代表作是什么?
(2)《我愿意是急流》是写给谁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1、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回顾总结本文内容教学内容与要点。
2、和学生一起诵读作品,提升对作品的感悟和表现。

1、和教师一起回顾总结本课知识教学内容与要点。
2、再次诵读作品,提升对作品的感悟和表现。
通过总结回顾和再次诵读,巩固提升本课学习成果。

5


技能拓展与课外练习
1、背诵《我愿意是急流》,用手机功能录下录音,上传至师生交流Q群。

中职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修订版)上册教学设计-当代短诗二首2

中职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修订版)上册教学设计-当代短诗二首2
《雪花和樱花》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雪花和樱花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较为扎实,且学生思维活跃,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们在之前的课上已经学过卞之琳的《断章》等诗歌,能够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含义,但由于受阅读量等因素的限制还不能充分领悟诗歌中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学生认识问题还不够到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
明确:拟人化的写作手法。
一名女同学朗诵,其他同学倾听。
借助教师给出的提示,前后桌四人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并总结,然后以两大组分别回答问题。组内人员进行补充,完善答案。
先练习朗诵诗歌,学生代表再展示练习效果。
学生进入角色状态,并准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雪花组同学回答问题。
樱花组同学回答问题。
雪花组同学回答问题。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强调对比的写作手法。
3.创设情景,进入任务角色。
(1)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课文,要读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语气。并请学生代表展示,共同朗诵这首诗歌。教师强调要注意读出雪花和樱花自身的语言特点,突出两个形象所具备的性格特点。
(2)教师指定雪花组和樱花组的成员分别将自己想象成那片雪花和樱花。引导学生体会雪花和樱花当时的内心想法。
在体会了各个角色之后,学生就能够理解作者拟人化写作的特色。
四、结合现实,拓展延伸
(8分钟)
1.樱花心中是有爱的,并且用这份爱在温暖着其他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像樱花这样的人呢?举例说明。
明确:例如,我们的父母、老师等;又如,仁爱仁义的孔子,教化世人的释迦牟尼,用爱抒写人生的冰心等等。

中职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修订版)上册教学设计-二十年以后2

中职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修订版)上册教学设计-二十年以后2
引入课文,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二、走近作者
(5分钟)
欧·亨利(1862~1910),美国小说家,一生创作了270多个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还有数量不少的诗歌。其代表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等。欧·亨利用真实准确的细节描写,生动简洁的语言,使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2、复述课文(10分钟)
复述之前,请学生以时间为线索,考虑如下问题:
时间地点人物情节
二十年前:小餐馆吉米与鲍勃告别并约定
二十年后:小店铺假警察与鲍讲述约定及近况。
二十年后:小店铺假吉米与鲍勃鲍勃被捕
再读课文(15分钟)
1)、小说的巧妙结局
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鲍勃和吉米的故事应该有两种结局。
学生考虑是哪两种?
第一课时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3分钟)
以《敖包相会》为背景音乐,设置情境:你在班级有朋友吗?想象一下,20年后,我们班的同学聚会上,你又见到了你的好朋友,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
(学生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二十年以后》。
学生听音乐
想象
自由发言
在上课之前,把各组的题目下发给学生,请他们课前做好准备,课上整理,表演出来
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给学生安排任务,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各组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 是真正的友情,做人讲诚信,做事坚持原则,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六、布置作业
5分钟
想象一下,当鲍勃终于被绳之以法,投入监狱之后,吉米一定会去看望他,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请你发挥想象,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

003 随想二则 ppt课件

003 随想二则 ppt课件

找出并朗读文中表述“我喜欢出发”原因的句 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作者为什么喜欢出发?
答案
因为已到达的地方属于昨天,流连昨天是一种羁绊;因为世界上有不绝的 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因为只有不断出发才有机会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感悟
随想二则
达到高远目标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为什么不问 “两脚”和“双手”?
答案
感悟
随想二则
2. 作者说,“我所探求的也是人们都在探求着的答案。” ——答案是什么?哪几个自然段诠释了这个答案?
答案
只要身处平凡却拥有平常的心态,并能在平凡之中创造出不平凡,就会充满魅 力。文章的第2~5自然段诠释了这一问题。
感悟
朗读
平凡的魅力
随想二则
我不会蔑视平凡,因为我是平凡中的一员。我的心上印着普通人的愿望,眼睛里 印着普通人的悲欢,我所探求的也是人们都在探求着的答案。
答案
原句是反问句,读起来更有气势,表达出一种老当益壮的自豪感,改后的 句子就显得平淡多了。
探究
随想二则
作者所喜欢、所追求的“出发”是一种盲目的、无 目的的“出发”吗?
答案
不是。作者所喜欢、所追求的是一种不断向深远的目的地前进、不断向崇高 的目标攀登的“出发”。
积累
背诵
随想二则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 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 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 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 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致友人
不站起来
汪国真
才不会倒下
和更何况
我们要浪迹天涯

荷花淀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网络资源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荷花淀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 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 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 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 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 伍丘、高阳、雄县、容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 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 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 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情节概述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 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 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 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网络资源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网络资源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对话鉴赏
细节赏析



总结反思

拓展延伸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网络资源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对话鉴赏
“今天怎么回来得 这么晚?”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网络资源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找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然后分析第一自然段的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中心论点:“我不会蔑视平凡,因为我是平凡中的一员。”然后阐明自己有普通人的愿望和悲欢,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平凡的人。
2.集体朗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思考: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排比。
3.三组排比中每一句都是转折复句,那这些句子分别表明了作者不会怎么做,作者追求的又是什么?
学生总结,归纳,反思。
七、布置作业
(1分钟)
1.背诵第二自然段。
2.找到关于励志的人或事,记录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3.开一个关于理想与现实的辩论会。
记录。
在作业的设置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依然重视激发学生兴趣,重视阅读教学,重视学生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重视文章的德育教育,重视文章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引领。
《随想二则 平凡的魅力》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平凡的魅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基础较差,知识积淀匮乏,对学习缺乏兴趣,课堂上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无良好学习习惯,但能在教师的引导、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
教材分析
《我喜欢出发》选自外研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教学板块,是课内阅读课文。本板块的学习重点是阅读散文,感悟文本,品味语言。本文是汪国真的一篇随笔,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学习本文可以从作者的独特感悟中受到启发教育,同时学习风格独特的语言。
(7分钟)
作者说自己“平凡得像风像水像雪”,又通过一连串的假设“风很平凡,如果吹在夏天;水很平凡,如果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雪很平凡,如果飘落在冬日与春日之间……”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作者甘愿平凡,以平凡而自豪。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像风一样,吹在夏天,给人们带来凉爽;像水一样,给干涸的沙漠带来水的滋润;像雪一样,给冬日的万物带来生机。这说明了我们每一个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要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就已经是不平凡,我们应该骄傲和自豪。
教学目标
1.了解汪国真的相关知识。
2.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自己虽平凡却独具魅力的自豪之情。
3.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能力。
4.教育学生要有平常心,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
教学重点
1.品味作者作为平凡一员的自豪之情。
2.品味文章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感受文章涌动着的作者的激情,把握文章主题。
学生讨论、探究,得出结论。
锻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学会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五、课堂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与《平凡的魅力》在某些地方有相似之处,那么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思想感情?
六、总结全文
(3分钟)
平凡,放在特定的环境中便是不平凡,希望我们都能做到这样的一个平凡的人。虽然我们过着最为平凡的生活,但是得意的时候,我们心态平和;失意的时候,我们不气馁悲观。我们无需向权贵低眉折腰,也不用向所谓的哲人俯首侧耳,而是要与明月为友,和清风相伴,和整个世界融为一体。这种心态其实就是一种不平凡,它融入了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包容了世间的一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启发点拨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8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汪国真《随想二则》中的第一篇《我喜欢出发》,感受了作者乐观进取的心态以及他对人生旅途的热爱,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随感《平凡的魅力》。学习之前先检查上次布置的作业,一是学生背诵,二是学生找到的汪国真个人资料及作品。
明确:递进关系,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个平凡人的自豪。
学生代表朗读及分析问题。
朗读并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朗读。
学生分组探讨并回答问题。
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提高学生自己的分析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自己的分析鉴赏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探究式阅读
明确: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及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本首诗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学生朗读并分析内容。
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学生背诵,交流课下所查到的相关资料。
引入课文并掌握学生课下学习的情况。
二、诵读练习
(5分钟)
1.伴随音乐放录音。
2.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拍并出示投影:
揶揄(yē yǘ)一泓(hónɡ)
3.指定一名同学朗诵全文,其他学生评价。
学生跟读及练读。
锻炼学生的朗读朗诵水平。
三、具体研习
(15分钟)
2.在作业布置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板书设计
平凡的魅力
汪国真
作者的态度:平凡而自豪
我们的心态:平和而包容
教育意义: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明确:作者不会仰视权贵的尊贵容颜,不会聆听权贵空洞的大话,不会向往权贵的空中楼阁,作者追求的是大山、天空、森林、海洋、泥土和朝阳的美丽。作为平凡的一员,作者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对平凡而美丽的大自然的赞美。
4.如何理解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
明确:表达了作者能够虚心接受普通人不同意见,“温暖”一词表达了对平凡人的赞美。
5.学生齐读4-7自然段,然后讨论分析如果一个人平凡,是不是就没有魅力?是不是就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
明确:不会。平凡的人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就一定会得到大家的尊敬(可举例)。
6.文章的最后一段“我欣赏这样的平凡,我喜欢这样的平凡,我也努力想成为这样的平凡。”三个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