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及其法则》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形式美及其法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 形式美及其法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形式美及其法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1.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形式美的定义及其作用;2.了解常见的形式美法则;3.通过分析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4.能够应用所学的形式美法则,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

1.2 教学重点、难点1.2.1 教学重点1.形式美及其法则的理解;2.学生对各种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1.2.2 教学难点1.针对学生对形式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存在的困难;2.对形式美法则的深入讲解。

二、教学过程2.1 物料准备1.一些艺术品的图片,尽可能包括多种不同类型和形式美法则的作品;2.一些可以演示形式美法则的示例;3.安排一些时间来观察现实环境中的艺术品或事物。

2.2 教师引导1.引入-教师引导,让学生了解形式美的概念;2.体验-让学生体验各种形式美法则的应用;3.讲解-教师详细解释各种形式美法则;4.应用-让学生应用所学形式美法则进行创作。

2.3 分步教学2.3.1 引入为了让学生了解形式美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形式美示例来引出这个话题。

2.3.2 体验为了让学生体验各种不同的形式美法则,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许多形式美的模板和实例。

这些模板和实例被用来展示不同的形式美法则,包括比例、对称、重复、运动、对比和色彩等。

学生可以在体验中辨认这些法则,并对其详细描述。

2.3.3 讲解教师可以详细讲解每一个形式美法则,包括其定义、功能及应用方法。

1.比例:比例是指大小和数量的比较。

在艺术作品中,比例可以用来创造平衡和和谐感。

2.对称:对称是指在形状和空间中有反复的形式。

对称可以用来创造一种平衡和对称感。

3.重复:重复是指在一个作品中出现相同的颜色、线、形状、材料等等,这样可以创造出统一性,增强艺术作品的整体感。

4.运动:运动指的是在艺术作品中创造动态效果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创造一个动态化的空间,使人们在观看作品时体验到一种运动感。

5.对比:对比是指在艺术作品中存在的不同的元素产生的强烈的视觉冲突。

1. 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 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 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形式美概念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2、能力目标:转化能力——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教学,培养学生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学生自编自导,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形式美的理解,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感受形式美法则在美术作品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同时体验具有典型的形式美作品所带来的艺术享受和审美情绪【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大都来自各个乡镇中学,学校也是纯粹的农村高完中,生源结构决定了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还处在相对落后阶段。

因此,我在教学内容的难度上有所降低,为他们打下美术基础获得审美情感体验为主。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形式美的五个法则以及各种法则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和美感赏析。

2、教学难点:形式美的含义与性质以及它与美术及生活的必然联系。

【教学过程】4.1 【教学目标】了解形式美概念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教学重点】形式美的五个法则以及各种法则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和美感赏析【教学难点】形式美的含义与性质以及它与美术及生活的必然联系【教学活动】【导入】教师活动提供激发性的情景,运用教学多媒体。

(出示用不同形式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歌、音乐、绘画等作品)。

【讲授】教师讲授形式美法则的内容以及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活动】学生活动学生分成6个组,讨论问题:1组:欣赏《最后的晚餐》,讨论“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

2组:欣赏《静物》和《水仙》,讨论对比与和谐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3组:欣赏《持矛者》和帕特农神庙,讨论比例与尺度在美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审美感受。

4组:欣赏图案设计和《浩气长存》,讨论美术作品中完全等形等量的对称和带有变化成分的对称。

5组:欣赏《牡丹》,讨论均衡的法则使作品形式于稳定中富于变化。

6组:欣赏巴黎圣母院和《圣母》,讨论节奏与韵律在名作中的作用。

【练习】学生练习每组同学派代表分别上来讲述他们自己研究的内容,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形式美的理解。

第1课 形式美及其法则

第1课 形式美及其法则

第1课形式美及其法则第一课教学内容形式美及其法则课时第一课时1知识与技能:知晓本课介绍的几种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能运用这些法则分析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懂得在今后的美术实践中运用形式美法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美术作品实例和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形式美法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形式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学习感受美术作品中丰富的形式美,提高感受形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多样统一、对比、节奏、对称、均衡、单纯齐一等形式美法则,在弄懂弄通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作品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形式美法则的综合运用,能从作品中分析出多种形式美,能把形式美法则主动应用到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准备资料或课件。

画出将要欣赏的美术作品的形式分析示意图,便于学生理解。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准备简单静物,让学生摆放在实现准备好的静物台上。

说明摆放得好看恰恰是因为其符合形式美法则。

板书或课件出示课题:形式美及其法则。

二讲授新课1首先,带领学生搞清什么是形式美。

课件展示三幅作品:《韩熙载夜宴图》之“清吹”、油画《齐白石像》、年画《五子夺莲》。

提问:这三幅作品都是表现人物的,请你们欣赏一下,说一说它们一样吗?为什么?(教师点拨)【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虽然它们都表现了人物,但确实有很大的差异,包括材质、色彩、风格和手法等很多方面,这些就是美术作品的形式。

没有这些形式,内容就无法被表现出来。

因此,形式以及形式的美感是非常重要的。

2、课件展示:形式美——按照一定规律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状、色彩、线条等外在因素结合起来使作品呈现出的美感。

3、课件出示问题:什么是形式美法则?教师:刚才摆放静物、分析作品时,虽然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形式美和形式美法则,但我们会努力使静物摆得好看一些,会认真观察作品呈现出不同美感。

如果我们掌握了形式美法则,就能明明白白地依照形式美法则去摆放、欣赏。

形式美及其法则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形式美及其法则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形式美及其法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单元中的“讨论与研究”、“评价与总结”两个活动的综合内容。

根据教材中的这两个活动内容,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主要以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变化统一、比例、对称、均衡、节奏与韵律”六个方面进行讨论与研究。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中学段九年级学生,该阶段的学生思维逐渐独立已经有了较强的探究能力,可以较为深入的思考与分析问题,同时他们已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语言组织能力增强,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能对作品进行判断评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但因为本课教学内容为较为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运用具体的案例作为引导。

三、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形式美的概念、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从而掌握常用的形式美的法则并以此来鉴赏艺术作品。

2、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形式美的法则,并能运用法则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与描述。

3、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方法,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可见形式美法则的运用,知道形式美和形式美法则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乐于成为惜美、爱美的人。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艺术作品中多样统一、对比、节奏、均衡、对称等形式美的规律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解析理解艺术作品并能用美术语言进行描述。

总结:精美的舞蹈不仅是听觉上的享受,更是视觉上的盛宴。

舞蹈灵感来源:《千里江山图》②.提问:要把想法变成优秀的作品,需要什么?——形式美。

形式美的概念: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2、案例分析①.比较分析:多样统一《夯歌》:生活中的场景与艺术作品a.视线下移:空间开阔b.中心人物:黄金分割线、三角形造型统一c.人物分组:均衡、向上d.人物造型:正面、侧面、背面多样教师总结作品思想:描绘了劳动人民青春洋溢的蓬勃朝气和建设祖国的热情。

②. 引导分析:对比《无名女郎》该画强调人物与背景的整体对比,即弱化背景中物象的对比和人的衣服对比,而使穿着重颜色衣服的人物凸显。

1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

1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

1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教案主题:形式美及其法则目标:学生理解形式美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习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教学内容:1.形式美的概念和重要性2.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创作是什么?-创作作品除了内容,还有什么是重要的?-你认为什么是形式美?2.形式美的概念和重要性(15分钟)-定义形式美:指作品在外部表现上的美感-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关系:形式美是内容美的外在呈现,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形式美的重要性:提高作品的艺术品位,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强作品的表现力3.形式美的基本法则(35分钟)-平衡:指作品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均衡和谐,对称、配色、布局等都是平衡的表现方式。

示例:对称布局的图片、配色均衡的绘画作品等。

-统一:指作品中各个要素之间具有一致的风格、色调、线条等特点,让作品看起来和谐统一、示例:具有相同色调的摄影作品、使用统一线条风格的插画等。

-强调:指通过重复、对比、局部处理等手法,使一些要素或局部在作品中显得突出、引起关注。

示例:颜色对比强烈的画作、通过重复形成强调的音乐作品等。

-节奏:指作品中元素的有规律、有节奏地排列,使作品有韵律感和动感。

示例:音乐中的节奏变化、绘画作品中线条的起伏等。

4.运用形式美的法则(25分钟)-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创作方向(绘画、摄影、音乐等)-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选取一个共同创作的主题-学生根据所选主题,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作-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同学们进行欣赏和评价5.总结(1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形式美的概念和重要性,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总结学到的知识:形式美是作品在外部的呈现,平衡、统一、强调和节奏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反思个人创作: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思考如何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改进自己的创作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创作方向,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作,并写一篇感想。

综合练习-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

综合练习-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形式美法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创作,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4.作品欣赏:欣赏和分析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及其法则运用。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形式美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综合练习-形式美及其法则》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通过分析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及其法则,使学生能够辨识和解读不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元素。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综合练习-形式美及其法则》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形式美进行思考,这一做法效果不错,学生们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但在新课讲授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还是有些吃力,尤其是对比和统一这两个难点。
2.教学难点
(1)形式美法则的辨识与运用: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各种形式美法则的具体运用,需要通过实例分析、课堂讲解等方式进行突破。
突破方法:通过对比不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辨识并掌握各种法则。
(2)创意实践中的形式美体现: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难以将所学形式美法则与个人创意相结合,导致作品表现力不足。
(2)形式美法则的运用:熟练掌握对称、均衡、节奏、对比、统一等基本法则,并在创作中灵活运用。

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1课《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1 人美版

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1课《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1 人美版

形式美及其法则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大自然中形式美及其法则,并能熟练应用。

2.能力目标:能在绘画中运用图案形式美法则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从不同画面感受体验画面美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美的发现,缺乏理论依据3重点难点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形式美法则之间的综合应用4教学过程4.1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直观导入1).直观导入由第三十三届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到今天的闭幕引入,欣赏牡丹花的美,再由洛阳牡丹盛开在《非诚勿扰》节目现场引入提问[提问]洛阳牡丹花为什么受世人的喜爱,[学生答]漂亮、好看[提问]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答案]是牡丹花具有形式美简单分析牡丹花体现哪些形式美活动2【导入】展开新课1.那么除了牡丹花之外,形式美在绘画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哪?一副好的美术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不光是要有感人的内容,更要有与内容相适合的完美形式——暨形式美。

因为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互为依托的统一。

分析:《韩熙载夜宴图》画中人物的身份、年龄各异,身姿皆不相同,布局有疏有密(属多样变化),然神情都在“听琴”(统一于听琴的情节)。

2.形式美的六大法则(1).变化与统一、(2).对比与和谐、(3).节奏与韵律、(4).对称与均衡、(5).比例与尺度、(6).单纯与齐一(一)、.变化与统一形式美法则的集中概括,其基本要求是,在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中,体现内在的和谐统一关系。

1.分析:王文彬的油画《夯歌》唱着夯歌打夯的农家姑娘,装扮不同,发型不一(多样变化),却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打夯(同一)。

变化与统一是相互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

变化要在统一之中,多样性要建立在整体陛之上。

统一是变化的基础.变化则相对于统一而存在。

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图案会显得单调、呆板、缺乏生气;变化过多而无统一,图案易杂乱无章.缺少和谐美。

形式美及其法则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形式美及其法则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形式美及其法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学习形式美及其法则对于学生在美术作品方面的整体欣赏和表达能力的提高都具有指导意义。

《美术课程标准》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指出:“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

事实上,在其他三个领域的学习中,也都涉及形式美和形式美法则。

可以说,形式美和形式美法则指导着我们欣赏和创作,涵盖了美术学习的方方面面。

【学情分析】教材之所以在九年级才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主要是考虑其中包含了许多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时有一定难度。

但这方面的知识一旦学懂,会对学生的审美水平产生有力的影响,使学生的美术实践活动上升到一个新的更加主动的层面。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晓本课介绍的几种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2)能运用这些法则分析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3)懂得在今后的美术实践中运用形式美法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美术作品实例和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形式美法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形式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感受美术作品中丰富的形式美,提高感受形式美的能力。

(3)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可见形式美法则的运用,知道形式美和形式美法则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乐于成为懂美、爱美的人。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多样统一、对比、节奏、对称、均衡、单纯齐一等形式美法则。

在弄懂弄通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作品分析。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形式美法则的综合运用,能从作品中分析出多种形式美,能把形式美法则主动应用到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旧识,以导游身份带领学生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去参观美术馆。

二、新授1.形式美课件欣赏数张名画,揭示形式美含义。

2.形式美法则①国画展区——均衡法则。

②考眼力了解对称法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美及其法则》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单元中的“讨论与研究”、“评价与总结”两个活动的综合内容。

根据教材中的这两个活动内容,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主要以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变化统一、比例、对称、均衡、节奏与韵律”六个方面进行讨论与研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名画欣赏导入。

引导学生探究作品中的形式美。

二、新授
学会鉴赏作品的形式美。

三、深化
说明辩论的主题以及辩论的方法。

出示作品,提出问题。

针对所出示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出形式美的法则。

对课堂辩论中各组的发言及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

分好辩论组,推举主
辩同学。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

正反方发言。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加入适当的音频与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重点,并可更好地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