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集合与逻辑全章复习高一数学新教材配套课件(沪教版20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集合与不等式的联系 已知全集U=R,集合A={x|1≤x≤3},B
={x|x=m+1,m∈A}. (1)求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C; (2)若非空集合D={x|4-a<x<a},且D⊆(A∪B),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析:(1)因为A={x|1≤x≤3}, B={x|x=m+1,m∈A}, 所以B={x|2≤x≤4}, 由因而图 为A=可B={x得|{1x,|≤2xC≤≤=3x≤}A,4∩},则(∁则CUB=∁),UAB∩=(∁{UxB|)x=>4{或x|x1<≤2x}<,2}.
1.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
如1~10内的所有质数,包括2,3,5,7, 则3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它是其中的一个 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如上述2,3,5,7就组成了一个集合。
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特征
含义
示例
作为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不能
确定性
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也就是说,给 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
专题 四
思想方法归纳
典例剖析
1.数形结合思想 已C=知典{例集x|7合m-A=1<{xx|<-m+4<1x,<2m},∈BR=}.{x|x<-5或x>1}, (1)若A∩C=∅,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若(A∩B)⊆C,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思路探究:借助于数轴把集合表示出来,找出 满足条件的m的取值范围.
(2)文字描述法:用文字把元素的共同属性叙述出来,并写在 花括号内,如{参加平昌冬奥会的运动员},但花括号内不 能出现“所有”“全体”“全部”等字样.
4.全称量词命题和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 对含有全称(存在)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需两步操作:
第一步,将全称(存在)量词改写成存在(全称)量词; 第二步,将结论加以否定.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的 否定是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 的否定是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如: ①“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的否定为“至少存在一个 正方形不是矩形”,其中,把全称量词“所有的” 变为存在量词“至少存在一个”. ②“存在一个实数x,使得|x|≤0”的否定为“对所有的 实数x,都有|x|>0”,其中,把存在量词“存在一 个”变为全称量词“所有的”.
2.类比集合间运算型
定义集合A与B的运算:A⊙B={x|x∈A或x∈B,且
x∉A典∩例B4},已知集合A={1,2,3,4},B={3,4,5,6,7},则
(A⊙B)⊙B为( )
B
A.{1,2,3,4,5,6,7}
B.{1,2,3,4}
C.{1,2} D.{3,4,5,6,7}
解析:方法一:利用维恩图,如图,由题意可知(A⊙B)⊙B 为阴影部 分所示,即{1,2,3,4}.
(1)求已典实例知数6 集a的合取M值=范{x|围x<,-使3或它x成>5为},MP∩=P={x|{ax≤|5x≤<8x≤}.8}的 充要条件;
(2)求实数a的一个值,使它成为M∩P={x|5<x≤8}的一 个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3)求一个实数a的取值集合,使它成为M∩P={x|5<x≤8} 的一个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归纳提升:分类讨论就是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 就需要对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 每一类的结论,最后综合各类问题的结论得到整个问题的解 答.分类与整合就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数学思 想.
求解此类问题的步骤:(1)确定分类讨论的对象,即对哪个参数进行 讨论;(2)对所讨论的对象进行合理的分类(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 标准要统一,分层不越级);(3)逐类讨论,即对各类问题逐类讨论, 逐步解决;(4)归纳总结,即对各类情况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2.分类讨论思想 已试知求典集C例∩合(8AA∪=B{)x.|-3<x<5},B={x|-4≤x≤3},C={x|2x-3a-1>0},
思路探究:对集合C的端点值分类讨论,讨论时做到不重不漏.
解析:∵A={x|-3<x<5},B={x|-4≤x≤3}, ∴A∪B={x|-4≤x<5}. ∵2x-3a-1>0,∴x>3a+ 2 1.
当3a+ 2 1<-4,即 a<-3 时, C∩(A∪B)={x|-4≤x<5}; 当-4≤3a+ 2 1<5,即-3≤a<3 时, C∩(A∪B)={x|3a+ 2 1<x<5};
当3a+ 2 1≥5,即 a≥3 时,C∩(A∪B)=∅. 综上可知,当 a<-3 时,C∩(A∪B)={x|-4≤x<5}; 当-3≤a<3 时,C∩(A∪B)={x|3a2+1<x<5}; 当 a≥3 时,C∩(A∪B)=∅.
解析:由题意可知 A={1,3}. ∵A∪B=A,∴B⊆A, ∴a-1=3 或 a-1=1, ∴a=4 或 a=2. 又 A∩C=C,∴C⊆A, 若 C=∅,则 Δ=m2-4<0,即-2<m<2; 若 1∈C,则 12-m+1=0, 即 m=2,此时 C={1},A∩C=C,符合题意;
若 3∈C,则 9-3m+1=0,即 m=130, 此时方程为 x2-130x+1=0, ∴x=3 或 x=13, 即 C={3,13}⊆/ A,∴m≠130. 综上可知,a=4 或 a=2,-2<m≤2.
①2 019∈[1]; ②-3∈[3];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③Z=[0]∪[1]∪[2]∪[3]∪[4]; ④“整数a,b属于同一‘类’”的条件是“a-
b∈[0]”.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③_④___. 思路探究:由整数集Z中“类”的定义可得出,[0]表
示5的倍数组成的集合,[1]={5n+1|n∈Z},[2]= {5n+2|n∈Z}等,然后结合题目逐一判断.
(2)求实数a的一个值,使它成为M∩P={x|5<x≤8}的一个充分但不必要 条件,就是在集合{a|-3≤a≤5}中取一个值,如取a=0,此时必有 M∩P={x|5<x≤8};反之,M∩P={x|5<x≤8}未必有a=0,故a=0是 所求的一个充分但不必要条件.(答案不唯一)
(3)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使它成为M∩P={x|5<x≤8}的一个必要但不充 分条件就是另求一个集合Q,使{a|-3≤a≤5}是集合Q的一个真子 集.易知当a≤5时,未必有M∩P={x|5<x≤8},但是M∩P={x|5<x≤8} 时,必有a≤5,故{a|a≤5}是所求的一个a的取值集合.(答案不唯一)
方法二:由新定义的运算,得 A⊙B={1,2,5,6,7},则(A⊙B)⊙B= {1,2,5,6,7}⊙{3,4,5,6,7}={1,2,3,4}.
归纳提升:在集合的新定义问题中,出现较多的是在 现有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基础上定义一种新的运 算.解题时,要抓住两点:
(1)分析新定义的特点,把新定义中所叙述的问题的本 质弄清楚,并且能够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中.
典例剖析
1.集合与方程的联系 已知典例集1 合A={x|x2-4x+3=0},B={x|(x-1)[x-(a -1)]=0},C={x|x2-mx+1=0},若A∪B=A,A∩C =C,求实数a,m的值或取值范围.
思路探究:在 C⊆A 中含有 C=∅这种情况,所以在解题时要考虑集 合 C 为空集的情况,避免漏解.
思路探究:由M∩P={x|5<x≤8},求得-3≤a≤5.(1)充要 条件即-3≤a≤5.(2)寻找充分但不必要条件,a可取满 足-3≤a≤5的任意一个值.(3)寻找必要但不充分条 件,此时a的取值集合应真包含{a|-3≤a≤5}.
解析:(1)由M∩P={x|5<x≤8},得-3≤a≤5, 因此M∩P={x|5<x≤8}的充要条件是-3≤a≤5, 即a的取值范围为{a|-3≤a≤5}.
解析:因为2 019=5×403+4,所以2 019∉[1],故结论①不正确; 因为-3=5×(-1)+2,所以-3∈[2],故结论②不正确;
因为所有的整数被5除所得余数只能为0,1,2,3,4,所以Z= [0]∪[1]∪[2]∪[3]∪[4],故结论③正确;
设a=5n1+k1,b=5n2+k2(n1,n2∈Z),若a-b∈[0],则a-b=5(n1 -n2)+(k1-k2)∈[0],所以k1=k2,则整数a,b属于同一“类”, 故结论④正确.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及集合的基本运算是解题的突破 口,要熟练掌握.
专题 三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与探求
典例剖析
对于实数x,y,p:x+y≠8,q:x≠2或y≠6,那么p 是q的_____充_分_不_必_要____条件. 解析:设U={(x,y)|x∈R,y∈R}. 命题p:x+y≠8,对应集合为A={(x,y)|x+y≠8},
命题q:x≠2或y≠6,对应集合为B={(x,y)|x≠2或x≠6},
命题¬p:x+y=8,对应集合为∁UA={(x,y)|x+y=8}, 命题¬q:x=2 且 y=6,对应集合为∁UB={(x,y)|x=2 且 y=6}= {(2,6)}, 显然∁UB ∁UA,所以 A B,即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归纳提升: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充分运用“数”的严谨和“形”的直 观,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 和形象思维结合,通过代数的论证、图形的描述来研究和解决数 学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以形助数, 以数辅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有助于把握 数学问题的性质,有利于达到优化解题的目的.在解答有关集合 的交、并、补运算以及抽象集合问题时,一般要借助数轴或Venn 图求解,这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集合{1,0}和{0,1} 是同一个集合
3.集合描述法的两种形式
(1)符号描述法:用符号把元素的共同属性描述出来,其一般 形式为{x|P(x)}或{x∈I|P(x)},其中x代表元素,I是x的取值 集合,P(x)是集合中元素x的共同属性,竖线不可省略,如 大于1且小于4的实数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x∈R|1<x<4}.在不会产生误解的情况下,x的取值集合可 以省略不写,如在实数集R中取值,“∈R”常省略不写, 于是上述集合可表示为{x|1<x<4}.
的元素也就确定了
集合A={1,2,3}, 则1∈A,4∉A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
互异性
不同的(或者说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 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
对象归入同一集合时只能算集合的一个元素
集合{x,x2-x}中 的x应满足x≠x2- x,即x≠0且x≠2
无序性
构成集合的元素间无先后顺序之分
(2)因为集合 A={x|1≤x≤3},B={x|2≤x≤4}, 所以 A∪B={x|1≤x≤4}. 若非空集合 D={x|4-a<x<a},且 D⊆(A∪B),
4-a<a,
则有4-a≥1, a≤4,
解得 2<a≤3,
即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2<a≤3.
专题 二
与集合有关的新定义问题
典例剖析
1.类比集合定义型 有整典例数3 组在成整一数个集“Z中类,”被,5记除为所[得k],余即数[为k]k=的{5所n +k|n∈Z},k=0,1,2,3,4.给出如下四个结论.
2020沪教版新教材
第一章 集合与逻辑
全章复习
【学习目标】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 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理解两个 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 的并集与交集;3.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 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4.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 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5.条件关系判定的常用结论
条件 p 与结论 q 的关系 p⇒q,且 q p q⇒p,且 p q
p⇒q,且 q⇒p,即 p⇔q p q,且 q p
结论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 是 q 的充要条件 p 是 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专题 一
集合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
解析:(1)如图1所示.∵A∩C=∅,
且A={x|-4<x<2},C={x|m-1<x<m+1}, ∴m+1≤-4或m-1≥2,解得m≤-5或m≥3. 故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m≤-5或m≥3}.
(2)∵A={x|-4<x<2},B={x|x<-5 或 x>1}, ∴A∩B={x|1<x<2}. 又(A∩B)⊆C,如图 2 所示, ∴mm-+11≤≥12,, 解得 1≤m≤2. 故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m|1≤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