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北京 十分钟年华老去之百花深处 影视分析

合集下载

百花深处分析

百花深处分析

《百花深处》分析陈凯歌的电影,《黄土地》肇其端,《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继其后,都提出并探讨一些重大的人文主题。

这位执着于文化思考的大导演总是尖锐的目光审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

对于短片《百花深处》(2002)陈凯歌也是赋予其丰厚的主文思想,使其真实地表现出时光逝去这一主题。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住在百花深处胡同的冯先生请搬家公司帮他搬家。

可是当搬家公司的人到了胡同后,却发现那儿只有一个小土坡和一棵大树。

但是为了要得报酬,于是就上演了一幕滑稽的搬家过程,工人们装模作样的按照冯先生的指示搬起了家,但是因为当做玩笑一个工友“摔坏”了一个前清的灯座,搬家就在冯先生的无线哀痛中结束了。

返回过程中,他们找到了冯先生以前挂在房檐上的风铃,转悲为喜的冯先生像个孩子似地边摇着手中的铃铛边跑回了“家”。

时光流逝——永恒的主题影片讲述了一位老北京人冯先生的悲剧故事。

这是一位典型的生活在社会经济飞速奔向现代化却又沉迷于故土文化,因安土重迁而与现代化文明相抵触的顽固形象。

他集中了一批老一辈人的乡土情结加以夸张的手法,通过搬家一事展现给观众。

影片中,当搬家公司的小伙问到他怎么称呼时,他不断地点着头,略略笑道:“我姓冯,大家都叫我冯先生”。

“先生”一词本源于西方(古时中国的“先生”作“老师”一意,与今意不同),是在国民时期随着西服、西餐一起流传到中国。

倘若按照中国式的方式,大可叫一声“老冯”或“冯师傅”。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迫于现代文明的冲击与压迫,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淡出了光彩。

在短短的十分钟内,陈凯歌导演不仅鲜明志表现出时光流逝这一中心主题,同时也表露出他对于人文的思考。

搬家公司的几个小伙是典型的势利小人。

由于生活压迫和金钱利诱,他们便也干从配合冯先生在小土丘上上演了一出搬家的戏,“卖力”地表现出使劲的表情。

“十分钟年华老去”陈凯歌大概是这样解题的:用搬家的十分钟来见证世事变迁。

人物分析1、冯先生——似疯非疯宽大的西装衫配上一条红色运动裤,瘦削的体形,红色T恤,黄色帽子,灰色外套。

陈凯歌导演短片《百花深处》的人文性解读

陈凯歌导演短片《百花深处》的人文性解读

陈凯歌导演短片《百花深处》的人文性解读《百花深处》讲述了一位“老北京”冯先生与搬家公司之间的故事。

故事从混乱、嘈杂的搬家场景开始。

一位住在百花深处胡同的冯先生请搬家公司为他搬家,搬家公司的人到了胡同,发现那儿只是一片废墟地,他们意识到冯先生原来是个“疯子”。

为了讨要车费,工人折回冯先生所谓的“家”,继而上演了一幕滑稽的搬家过程……作为《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中唯一一部出自华人之手的影片,《百花深处》无疑是令人震撼的。

短短十分钟内,它不仅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完整、精炼的故事,更引起了我们对社会进步与文明变迁的深刻反思。

可以说,短短十分钟内,《百花深处》将生命的意义燃放殆尽。

叙事风格:以小见大,虚实交错影片与搬家有关,第一个镜头便是欢天喜地的搬家场景。

“搬家”是一个由客观条件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参与的活动,它体现着事物由旧到新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

在这里,导演其实已经开始透露影片的内涵。

随着镜头辗转,第二个场景是众人为冯先生搬“家”。

当汽车穿过一条条喧嚣的柏油马路,最终停靠在一片废墟地时,众人明白了,冯先生所谓的家,不过是一堆断壁残垣。

然而,影片的精妙之处正在于此:虽然冯先生被众人定义成“疯子”,但一场滑稽的搬家活动最终还是上演了……如此一个虚拟甚至带有荒诞性质的场景,恰恰将现代人失去精神家园后内心的失落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影片结尾,搬家工人无意间从废墟里挖出一个象征历史遗留物的铃铛时,冯先生欣喜若狂。

伴随着清脆悦耳的铃铛声,屏幕最终呈现出一幅旧时铃铛与建筑物完美契合的水墨胡同画,到这里,观众幡然悔悟。

原来冯先生并不是真的疯,而是因为他失去了物质依托的精神家园而又找不到新的落脚点,因此内心荒芜。

同时,特技手法的运用与冯先生的“疯子精神”前后呼应,正如水墨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一样,社会变迁也需要传承、交互与融合,这是影片对文明进步做出的最终解答。

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明暗结合宽大的西装衫配一条红色运动裤、黄色帽子,语言夸张,神情怪异,这便是冯先生――一个生活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却又沉迷于故土、对现代文明强烈抵触的“疯子”。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影评范文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影评范文

短暂的十分钟,凝重的历史感——评《百花深处》主题如果你相信有时候瞬间即是永恒,那么你也一定会相信十分钟的时间足以令我们年华老去。

十分钟或许短暂,却足以让人重构历史;十分钟固然易逝,却能够承载任何一种意识。

作为制作方唯一邀请的一个中国导演,陈凯歌在《十分钟年华老去》中的表现无疑是让我们欣喜的。

《百花深处》讲述的是一位老北京“冯”(疯)先生“疯而不疯”的悲剧故事。

这是一位典型的生活在社会经济飞速奔向现代化却又沉迷于故土文化,因安土重迁而与现代文明相抵触的顽固形象,他集中了一批老一辈人的乡土情结加以夸张的手法,通过虚拟搬家这一荒诞滑稽的形式展现给观众。

当传统文化这个物质家园被摧毁之后,人类的精神家园也将无枝可栖。

“冯先生”以变疯这种极端的方式,象征性地昭示了这一严重的后果。

而那几个搬家工人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在灾难面前表现的是可悲的冷漠和麻木。

简单的故事,流露出陈凯歌对老北京过去生活的无限追思,更能体现主题。

在短短的十分钟内,陈凯歌导演不仅鲜明地表现出时光流逝这一中心主题,同时也表露出他对于人文的思考。

影片一开始,在阵阵鞭炮声中,仰拍的新高楼大厦充斥着整个画面,压抑和强势感随之而来,冯先生跟着搬家公司的车行驰在北京四通八达马路上,四周现代化的建筑让冯先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是哪啊?”“现在只有老北京在北京才迷路呢!”不经意的一句话,背后却蕴含着深深地感伤。

当车子行驶到拆迁后的残垣废墟上,冯先生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到这我就认识了”,端坐整理衣帽的动作,显得那么的正式,像是要参加一个重要的仪式前的准备。

除了冯先生的语言动作,影片的场景构图也在向我们暗示着主题,不论是从废墟窗框向外看汽车疾驰而过,汽车行驶时反光镜中冯先生站在废墟中作为背景实体渐行渐远,一废墟为前景的背景中隐约呈现的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迫于现代文明的冲击与压迫,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淡出了光彩。

生活在冯先生周围的人都逐渐融入新文化的潮流,而悲剧人物冯先生却以一个有些女性化的荧屏形象扮演了一位在这般潮流前勇于抵挡、坚守家园的老者。

观看百花深处电影影评

观看百花深处电影影评

观看百花深处电影影评陈凯歌的《百花深处》短且深,百花深处的古乐、京片子、叫人苦笑的幽默,无一不反映出变迁背后的深深痛惜和无奈。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百花深处的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百花深处观后感篇一这里没有百花,没有大房子,有的是黄土地,有的是大槐树。

一棵孤零的大槐树,一个倔强的小傻子。

作为陈凯歌的几分钟的小电影,要求的是大导演的小精华,故事必须浓缩有深度。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霸王别姬的小小身影。

冯远征略带娘气的唱戏口音使我想起了张国荣。

我是这样理解这个故事的。

冯远征在里面演的是一个自己房子被拆迁之后心理创伤的小傻子,北京把旧老庭院拆迁后,只留下黄土地和大槐树的空荡荡,只留下一个悲凉的小傻子苦苦央求搬家公司搬家具的滑稽闹剧。

搬家员工边喊边笑,搬起了空气家具也是配合了演出了搬家的戏。

不认识的大马路,拆迁后的大槐树,破碎的空气花瓶,土地拾起的风铃。

风光繁华背后留下的故乡人对幻想故景的悲凉忧伤,人是物非的伤痛惆怅,那种击溃人心防线的,旧日光景重现的酸楚,留下的是大槐树的寂寥哭泣。

有些东西是用钱买不回来的,人心还是暖的,当小傻子举着一百块钱给搬家队伍,他们回绝说不用了,我打碎了你的花瓶。

不存在的花瓶打碎了,原的是谎,圆的是梦。

百花深处观后感篇二晚了XX年才看到陈凯歌的这部十分钟的短片《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不过似乎也并不太晚,至少还是看到了。

这是一个荒诞的令人哀伤的故事。

冯远征饰演的“疯子”冯先生请搬家公司的人去帮忙搬一个并不存在的家,那个家在已经被拆迁掉的百花胡同深处,是一个有影背的两进的院子,家里有紫檀的衣橱,有金鱼缸,在堂屋的条案上放着花瓶,屋檐上还挂着铃铛,在刮风下雨的时候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于冯先生而言,这个家一直都存在着,但在搬家公司的人以及突然闯入的路人眼中,冯先生是名符其实的“疯先生”。

而我们这些旁观者却在冯先生的虚无缥缈的坚守中,在耿乐饰演的搬家公司员工“如今就这老北京才在北京迷路呢” 的调侃中感受到了一种无力自拔的深沉的悲哀。

浅析《百花深处》电影的寓意

浅析《百花深处》电影的寓意

浅析《百花深处》电影的寓意姓名:学号:专业:班级:XX学院XXXX大学2020年X月XX日正文《百花深处》是由英国斥资邀请15位优秀导演拍摄的《十分钟,年华老去》15部系列电影的其中之一,是一部历史短片,由陈凯歌导演。

陈凯歌,著名的第五代导演,有《霸王别姬》《赵氏孤儿》《黄土地》等代表作,在电影方面有较高评价。

在这部影片中,他用一个“疯子”的搬家的故事,给观众带来了时间荏苒、岁月变迁的时空感,虚实结合,喜剧的剧情悲剧的内核,让观众对文化的延续进行思考。

这部作品应算作一部喜剧,无论是冯先生那顺溜的北京话带来的相声喜感,还是搬家工人们为拿到钱而进行的“无实物搬家”表演——搬一个一个只存在于他想象之中的“家”。

,都能让人暗暗发笑。

从人物造型上来说,冯先生一顶黄色的印着logo的旅游帽,旧得发白的内里外搭一件大敞开的灰褐色外套,鲜红的运动裤,裤带稀稀拉拉垂着,最下是一双黑色布鞋。

这奇怪邋遢的造型增添滑稽感的同时又侧面表现了冯先生的社会身份——一个过时老派的精神病患。

由此,他对城市里道路、交通和建筑的惊奇,把头探出卡车车窗的举动以及坚持要搬家的行为都变得合理了。

而剧情从搬家工人对冯先生的轻蔑哂笑到内疚无奈到最后的理解同情这一走向也逐步揭开了作品主题——精神的传统面向与身体的现代面向,导演陈凯歌用这种极具个人化的思维方式来表现时间的主题,以此表达自己一贯的创作想法和理念。

这个主题其实并不新奇,是中国电影的母题之一,但重在呈现方式的创新。

那些见惯城市喧嚣繁华的最普通的搬家工人起初为了钱而哄骗冯先生,最后却愿意为将哄骗进行彻底而放弃报酬,他们听着想象中的铃铛声,眼中也盛满对老北京的眷恋,可见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矛盾的时刻。

但这个时刻仅在该时该地有意义,着眼庞大的城市和如蚁的行人,这样短暂一刻的内心触动显得渺小无意义,搬家工人仍然需要在城市里不断游荡,阻碍城市发展的老旧建筑还是会被不断拆除,这种悲哀的延伸给看似轻松的喜剧添上重负,让人大笑的同时又烦闷得难受。

《百花深处》影评

《百花深处》影评

铃铛声里的京味儿和深情英国“十分钟,年华老去”有限公司邀请各国电影顶尖导演拍摄了一部一百五十分钟的时间最高水平电影,每人十分钟。

其中中国代表导演陈凯歌拍摄了《百花深处》。

百花是北京一条老胡同的名字,百花深处就是指这条胡同的深处。

影片开始在喜庆的音乐中拉开序幕,有人乔迁新居,搬家公司正在忙活儿。

这是出现了一个一口京味儿的“冯先生”,请求搬家公司帮他搬家。

搬家工人的头儿是由耿乐扮演的他捎上冯先生就开车往百花深处而去。

路上冯先生一度惊讶于北京的变化,差点认不出路来。

快到百花深处的时候,冯先生精神特别好,翘起了兰花指,还将帽子整理了一下,笑容可掬。

到了之后,搬家工人们就傻眼了,除了一棵大槐树就是一片被拆迁后剩下的坑坑洼洼。

冯先生却并没有感到一丝惊奇,他煞有其事地向搬家工人们介绍着家里的影背、院子。

搬家工人们开车走人,冯先生还上去拦着,想要让搬家工人给搬家。

至此观众才知道,冯先生原来是个“疯先生”。

后来为了拿回出车费,搬家工人们又回来,照着冯先生的意思模拟了一个搬家的过程。

期间,冯先生乐在其中地给工人们介绍家里的鱼缸、花瓶、衣柜,搬家工人们也很配合。

影片的配乐特别出彩,在搬东西的过程中,观众们甚至可以听到柜子抬起的声音,花瓶摔碎的声音;传统的钟鼓敲击出富有节奏感的伴奏,夹带一点管弦,传统乐器和现代音乐相结合,制造出一种特别的韵味。

看似在讽刺冯先生的执着,讽刺一部荒唐的闹剧,实际上却有一种以乐衬悲的效果。

冯先生是老一代的北京人,对传统的大家族生活有着深入骨髓的爱和依赖,拆迁之后冯先生并不能接受这种精神殿堂的崩塌,所以他疯了,他躲到了自己的精神殿堂之中,并且怡然自得。

我们不能评判冯先生的对错,也不能评判改革开放社会进步步伐的对错,我们能做的只是反思,新与旧之间应该如何取舍?在影片结局,冯先生找到了铛子和铃铛,铃铛声中,搬家工人们仿佛看到了大槐树下的绿瓦红檐。

也许搬家工人眼中,冯先生不仅仅是一个“疯先生”了吧。

影评--百花深处(陈凯歌、冯远征)

影评--百花深处(陈凯歌、冯远征)

实实在在的虚幻-----浅评《百花深处》《百花深处》(100 Flowers Hidden Deep)是由陈凯歌导演,冯远征主演的短片,是《十分钟年华老去》中的一个片断。

该片讲述了从小生长在百花深处胡同的老北京(冯先生)让搬家公司去一条名叫百花深处的胡同搬家,可是到了地方,发现那里已经被拆迁,搬家公司接到老板的电话才明白,这位冯先生是“疯”先生,为了挣钱,搬家公司帮“疯”先生假搬家的故事。

这部只有10分钟的片子在演员精彩的演绎下十分的吸引人,从开头搬家公司同意搬家时冯先生的欣喜,到看到现代的化的北京城的迷茫,再到搬家时的小心翼翼,最后仿佛回到童年般拿着铃铛跑到老槐树下欢跳,演员表现的自然、精准,把观众真真切切的带入故事。

百花深处是一条胡同名,其隶属于北京市西城区刹海街道,东起护国寺东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

走进胡同,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条太平凡的胡同。

在经历了被涂鸦、奥运会统一盖上灰漆后,它唯一与众不同的特色,也被磨掉了。

从胡同中的房子可以看出,这里从来没有过什么辉煌,整条胡同中没看到一个门墩儿、一座像样的门楼。

只有那些太过娇嫩的鲜花灿烂一时,给这里留下了浪漫而诗意的名字。

而也因为它的平凡和普通,使得这样的胡同分外宁静而悠闲。

没有商家,没有太多过客。

只有居住于此的人们,默默地穿行其间。

它静静地在都市中占据着这一条纤细的线条,记载着一段美丽的回忆。

百花深处是北京街巷名称极雅者,除此之外在北京这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胡同。

普普通通的老北京人在胡同里出生、成长、老去,伴随着日出日落,看惯了历史变迁,不变的是老北京人对生活的执着。

简单的故事却有着发人深思的深刻含义,此片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去打开满布灰尘的记忆,记忆中的那颗老槐树就长在红砖墙的院子里。

槐树下有戏耍的孩童,也有眯着眼睛摇晃躺椅抽着烟的老人。

屋檐挂着铃铛,每当刮风下雨就会轻声歌唱。

头顶不时飞过一群白鸽,像一小片雪白的云。

也许我们就在其中,哼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背着小书包早出晚归。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影评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影评

短暂的十分钟;凝重的历史感——评百花深处主题如果你相信有时候瞬间即是永恒;那么你也一定会相信十分钟的时间足以令我们年华老去..十分钟或许短暂;却足以让人重构历史;十分钟固然易逝;却能够承载任何一种意识..作为制作方唯一邀请的一个中国导演;陈凯歌在十分钟年华老去中的表现无疑是让我们欣喜的..百花深处讲述的是一位老北京“冯”疯先生“疯而不疯”的悲剧故事..这是一位典型的生活在社会经济飞速奔向现代化却又沉迷于故土文化;因安土重迁而与现代文明相抵触的顽固形象;他集中了一批老一辈人的乡土情结加以夸张的手法;通过虚拟搬家这一荒诞滑稽的形式展现给观众..当传统文化这个物质家园被摧毁之后;人类的精神家园也将无枝可栖..“冯先生”以变疯这种极端的方式;象征性地昭示了这一严重的后果..而那几个搬家工人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在灾难面前表现的是可悲的冷漠和麻木..简单的故事;流露出陈凯歌对老北京过去生活的无限追思;更能体现主题..在短短的十分钟内;陈凯歌导演不仅鲜明地表现出时光流逝这一中心主题;同时也表露出他对于人文的思考..影片一开始;在阵阵鞭炮声中;仰拍的新高楼大厦充斥着整个画面;压抑和强势感随之而来;冯先生跟着搬家公司的车行驰在北京四通八达马路上;四周现代化的建筑让冯先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是哪啊”“现在只有老北京在北京才迷路呢”不经意的一句话;背后却蕴含着深深地感伤..当车子行驶到拆迁后的残垣废墟上;冯先生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到这我就认识了”;端坐整理衣帽的动作;显得那么的正式;像是要参加一个重要的仪式前的准备..除了冯先生的语言动作;影片的场景构图也在向我们暗示着主题;不论是从废墟窗框向外看汽车疾驰而过;汽车行驶时反光镜中冯先生站在废墟中作为背景实体渐行渐远;一废墟为前景的背景中隐约呈现的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迫于现代文明的冲击与压迫;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淡出了光彩..生活在冯先生周围的人都逐渐融入新文化的潮流;而悲剧人物冯先生却以一个有些女性化的荧屏形象扮演了一位在这般潮流前勇于抵挡、坚守家园的老者..他的女性化;与他固执的内心形成鲜明地对比;他的花指;掩饰不了他内心中真挚的故乡情..而这一切在年轻的小伙子心中是丑陋、低俗的..在冯先生、年轻小伙这一矛盾背后;掩藏的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矛盾;而这一深刻矛盾便是时间流逝与经济发展留下的痕迹与烙印..短片的背景音乐也是对深化主题;塑造人物起到突出作用..所选用的大都是民族乐器;如鼓、笛子..例如影片辛德勒名单中;导演斯皮尔伯格运用童声合唱作为背景音乐;企图以童声的的美好反衬纳粹的残忍行为并获得巨大成功..同时小提琴独奏的主旋律也对氛围烘托起到很好作用..与西洋乐相比;中国传统民乐传达给我们更多民族的气息;加上黄土丘的映衬;显然有几分中国的韵味;无形中也照应了主题..在搬家的过程中;当“前清花瓶”落地摔碎的一瞬间;镜头缓缓前移到冯先生的脸部特写;滑稽的鼓点声此时转化为悠长的长音;冯先生脸上的特写镜头展示给我们的是他发自内心的痛苦;这时候;我们也跟随者镜头和音乐;影片基调从滑稽转向了悲伤..也许传统文化正如这个花瓶;碎的彻底而无法修复;背后高耸的现代文明的建筑正在慢慢地把最后的残垣废墟吞噬..在影片最后;陈凯歌采用三维动画的形式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立体构图;进而又幻化成一幅虽然有些粗糙但却不失宁静和谐的中国水墨画;而那土坡中曾经掩埋着的破碎铃铛的美妙乐声也在夕阳的废墟中变得清晰而温暖;不论是音乐方面;还是象征着“历史遗物”的“铛儿”;还是残垣废墟中那棵挺立的老槐树;影片都表现出陈凯歌一贯的对历史的关注;以及在历史和现实对照中所表现的隔离与传接..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陈凯歌的多数作品中一直存在着一种萦绕不去的历史凝重感..对他而言;历史“似乎是一道必须正视、令人眩晕的深谷;又仿佛是幽灵出没的、猩红而绚丽的天幕”;因而相对于现实的话语;有关历史的记忆总是显得过于丰满和厚重;并且充满着细腻的层次和无限繁复的目光..从黄土地到大阅兵;从霸王别姬到荆轲刺秦王;从无极到梅兰芳;再到赵氏孤儿;几乎每一部作品都以突破性的电影语言和美学追求;剖析着历史和传统对人的精神的制约和影响;他关注人的本体和人的生存状态;从而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刻反思..陈凯歌在中国寓言式的历史景观与西方错位的文化诉求中可谓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不无心酸的心路历程..从某种程度上讲;冯先生这一角色是他本人在文化、商业、市场多重挤压下地一个自比;一方面渴望能够将中国这一东方的历史景观嵌入到世界或西方的社会画圈中去;一方面又总是感伤留恋于旧时代的集体回忆与意识尘雾..当然;他本人也深刻了解;那一片颓败破旧的舞台正坍塌沉没于世界电影发展的现实之中..陈凯歌曾经说过;“人爱自己的历史就好像鸟爱自己的翅膀;请勿折断我的翅膀”;陈导对于时间的理解不仅仅是年代、事件、地点等可观实体;同时也包含着形而上的精神存在;更多的是一种记忆;一种怀念;就像那铃儿叮当的响声;那百花深处的馥馥;以及那夕阳下古老槐树的婆娑身影..。

浅析《百花深处》电影的寓意

浅析《百花深处》电影的寓意

浅析《百花深处》电影的寓意浅析《百花深处》电影的寓意姓名:学号:专业:班级:XX学院XXXX大学2020年X月XX日正文《百花深处》是由英国斥资邀请15位优秀导演拍摄的《十分钟,年华老去》15部系列电影的其中之一,是一部历史短片,由陈凯歌导演。

陈凯歌,著名的第五代导演,有《霸王别姬》《赵氏孤儿》《黄土地》等代表作,在电影方面有较高评价。

在这部影片中,他用一个“疯子”的搬家的故事,给观众带来了时间荏苒、岁月变迁的时空感,虚实结合,喜剧的剧情悲剧的内核,让观众对文化的延续进行思考。

这部作品应算作一部喜剧,无论是冯先生那顺溜的北京话带来的相声喜感,还是搬家工人们为拿到钱而进行的“无实物搬家”表演——搬一个一个只存在于他想象之中的“家”。

,都能让人暗暗发笑。

从人物造型上来说,冯先生一顶黄色的印着logo的旅游帽,旧得发白的内里外搭一件大敞开的灰褐色外套,鲜红的运动裤,裤带稀稀拉拉垂着,最下是一双黑色布鞋。

这奇怪邋遢的造型增添滑稽感的同时又侧面表现了冯先生的社会身份——一个过时老派的精神病患。

由此,他对城市里道路、交通和建筑的惊奇,把头探出卡车车窗的举动以及坚持要搬家的行为都变得合理了。

而剧情从搬家工人对冯先生的轻蔑哂笑到内疚无奈到最后的理解同情这一走向也逐步揭开了作品主题——精神的传统面向与身体的现代面向,导演陈凯歌用这种极具个人化的思维方式来表现时间的主题,以此表达自己一贯的创作想法和理念。

这个主题其实并不新奇,是中国电影的母题之一,但重在呈现方式的创新。

那些见惯城市喧嚣繁华的最普通的搬家工人起初为了钱而哄骗冯先生,最后却愿意为将哄骗进行彻底而放弃报酬,他们听着想象中的铃铛声,眼中也盛满对老北京的眷恋,可见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矛盾的时刻。

但这个时刻仅在该时该地有意义,着眼庞大的城市和如蚁的行人,这样短暂一刻的内心触动显得渺小无意义,搬家工人仍然需要在城市里不断游荡,阻碍城市发展的老旧建筑还是会被不断拆除,这种悲哀的延伸给看似轻松的喜剧添上重负,让人大笑的同时又烦闷得难受。

被遗忘的百花深处-陈凯歌导演作品《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被遗忘的百花深处-陈凯歌导演作品《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弃房屋的门框,表示着片中人物和观众 都一起走向了虚拟的世界。当搬家公司 掉头往回走, 半路接到电话了解是 “疯子” 后,冯先生蹲在地上的背影出现在了货 车的后视镜中。这样的表现在于:通过 后视镜中观察冯先生;也在于冯先生的 影响在后视镜这样狭小的范围里显得格 外渺小与失落,镜子的不清晰也给人物 一个自然虚化的功能;这种“框”在镜 子里的表达方式,同样寓意着一种困境。 虚实相生的镜头语言还蕴含着另一 层含义:因为冯先生是“疯子”,他眼 中的世界被定义为“假象”的世界;而 正常人眼中的“真实”世界,让人们笃 定自己看到的。在这虚实变化让人不定 的世界中,让人深思:世界真如自己所 见吗?冯先生的所见是假的,但有可能 我们才是那个不明真相的“疯子”。 5 画龙点睛的细节表达 片中的细节表达也值得让人玩味。 短片中的 “京片子” 贯穿始终, 纯正的 “京 味儿”,容易将观众带入“北京”这个 千年古都当中。并且赋予了传统艺术“相 声”的喜感,在这个喜感中却隐藏着深 深的哀痛。搬家公司工人一句:“如今 这老北京才在北京迷路呢!”短短一句 话道出时代变迁的迅速,老传统想留却 留不住的无奈。 搬家意味着新生,铃铛、紫檀衣橱、 鱼缸和古董灯等一系列代表着遗产与传 统的文化。当幻化的胡同房子与虚拟交 相辉映时,搬家工人穿透历史风尘的眼 眸让人神往。 音乐的渲染也相得益彰,当看到槐 树时配乐的诡异阴森;当工人配合冯先 生假装搬家,配乐又鼓点式地前进,诙 谐幽默滑稽。

被遗忘的百花深处
钢筋大楼、消失的胡同小巷,揭示了社 会进步与文化传承的矛盾。如何处理好 社会进步、文化传承、文明发展和传统 文化之间的关系?影片中留下了回响的 铃铛、青葱的大槐树,这些是传统文化 的寄托。 影片篇幅虽短,却表达了中国人安 土重迁的思想,疯子冯先生不认识北京 的平安街,这寓意着中国人在现代文明 中的迷失。即使迷失中,也能找到家的 方向,百花深处的胡同,自己的家。 2 细腻鲜明的人物个性 人物具有典型性,细腻和鲜明。冯 先生的“疯”,工人的“头儿”,这些 都极富感染力,也将这部戏荒诞滑稽的 讽刺效果发挥到了极致。冯先生头戴黄 帽子,穿着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红色运 动服,这与当代社会的时尚感格格不入。 影片诙谐幽默,冯先生的“巅疯”的性 格状态更具意义。对百花深处的旧房子 怀有深深地执念,让这个角色更加细腻。 搬家工人的唯利是图, 却 “小心翼翼” “佯 装”搬家合演一出戏都让角色立体化。 3 虚实交错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虚实交错,大量对比首发 的运用,让过往与当下交相辉映。GPS 的定位系统和冯先生象征中国传统戏曲 的兰花指;搬家公司的唯利是图与冯先 生无条件对文化的追溯与缅怀;落魄的 胡同与高楼大厦的协调;冯先生对“平 安大街”的陌生与小男孩兴致勃勃的“我 的电脑”,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就 在这虚实之间深化表达着主题。 4 匠心独运的镜头语言 影片中采用了实境和虚境两种视角, 在镜头的运用上也颇费心思。 当货车开进胡同时,镜头借用了废

《百花深处》影评

《百花深处》影评

《百花深处》影评陈凯歌导演的电影《百花深处》作为《十分钟年华老去》这一系列作品中唯一一部出自华人之手的电影短片让人印象深刻。

影片讲述了一位“老北京”冯先生与搬家公司之间的故事。

喧闹、凌乱的搬家场景拉开了电影的序幕,搬家工人们都在紧张忙碌的干活,而站在人群中戴着黄帽子的“冯先生”就显得格外显眼。

“您能帮我搬家吗?”,“给钱的活我们都干”连回答都显得漫不经心,或许这就是陈凯歌导演眼中标准现代人的模样吧,凡事都讲究个“有偿”车开往百花深处,一个冯先生记忆中的家,一路上面对周围陌生的建筑,冯先生似乎迷了路,随后车内搬家工人的对话,更加映衬了冯先生人是物非的心理——“如今只有这‘老北京’才在这北京迷路呢”而搬家工人的这句话又让我们或多或少的有了一个思考的空间。

当搬运工到达目的地之后才发现。

冯先生所说的“百花”深处早已成为一片废墟。

紧接着,冯先生开始絮叨着自己家里的各种摆设,搬家工人们知道自己被耍了之后气愤又无奈的离开了。

在车上工人们接到了一个电话,得知冯先生是疯子,但为了要车钱,工人们还是再次回到了百花深处,开始麻利的搬起并不存在的家具。

再回去的路上,铃和铃铛的相合,让工人们最后在废墟中依稀看见了他的家——百花深处。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人心的善良,因为损坏了并不存在的花瓶,工人们甚至拒绝了冯先生的车钱。

影片短小精悍,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但依然将完整的故事清晰的映在我们的眼前。

在科技、建设、时代的变迁中,像冯先生这样的人绝不只有一个。

从一种文明过渡到另一种文明,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轻而易举。

但改革开放,时代要进步,就一定要建立新事物摒弃那些陈旧的东西,迎接新事物。

而新旧事物的碰撞,总会引发冲突,或排斥或融合。

作为一个老北京人,面对自己住了大半辈子的家被拆迁,瓦砾遍地,谁能不崩溃?他是一个可怜的人,在建设规划中,政府说拆迁你就得拆,就算是“紫檀木的衣橱”“清朝的灯座”还是照样拆。

冯先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自己家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物品的摆放位置,他都默背的出。

北京的老去年华——评陈凯歌电影短片《百花深处》

北京的老去年华——评陈凯歌电影短片《百花深处》

15MOVIE REVIEW 电影评介2015年第15期北京的老去年华——评陈凯歌电影短片《百花深处》张效利电影短片《百花深处》奏响了一曲令人深思的文化之歌。

它的成功,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描写文化的主旋律作品,同样能使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俱臻上乘。

《百花深处》从陈凯歌的独特视角,选取搬家公司和居住已久的老北京冯先生,从简单的搬家入手,给观众带来亲切感。

夕阳如火,散落在高楼下的树掩映在一抹青影之间。

在这片承受着新与旧、轻与重的土地上,在昼与夜、明与暗交替的临界,古老的胡同和四合院无语相依,平和而清晰地讲述着一个城市和它的故事。

而这个城市,正是北京。

《百花深处》讲述的是一个疯癫的冯先生找到搬家公司让他们去“百花”胡同时,却发现早已是一堆废墟,自己原本的家也已为平地,为不浪费一趟车费,于是搬家工人们开始了一场“模拟搬家”的故事。

虽然只有10分钟,但是却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在这个新世纪的大都市,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步步高升,但是却迷失了精神家园。

当冯先生看到飞速变化的北京时,误以为搬家公司开错路,真实展现了北京的飞速发展给久居的北京人带来的困扰和不适应;当搬家公司看到写满【作者简介】张效利,男,河南延津人,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及电影艺术研究。

中国电影评论Chinese Films Review“拆”字的平房时,露出的惊讶表情,凸显了年轻一代对北京的传统古老的建筑的不解;当搬家公司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依然假装搬家时,表现了导演陈凯歌的黑色幽默。

在这样的背景下使观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深刻思考传统文化的渐渐走远。

一、 时代的更替《百花深处》一开始,导演陈凯歌就给观众一个高楼的特写。

镜头自下而上的给了观众一座高楼大厦,让人颇感压抑。

当冯先生跟随搬家公司前往“百花深处”的路上,导演用了主观镜头,让观众通过冯先生的视角,看着外面的一座座高楼,冯先生似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搬家公司的那个头儿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在他看来“就这老北京,才在北京迷路呢”,这也暗示了,北京的大变迁,让这些老北京都觉得越来越陌生了。

《百花深处》影评

《百花深处》影评

《百花深处》影评第一篇:《百花深处》影评意味悠长的镜头,巧妙绝伦的音符----评《百花深处》的镜头与声音《百花深处》是陈凯歌以“十分钟,年华老去”为这主题拍摄的一部短片。

影片讲述了一个疯子“冯先生”请搬家公司到早已成为一片废墟的“百花深处”搬家的闹剧。

而在整部影片中导演通过对镜头,声音等视听手法的独特处理,深刻的诠释了在新旧交替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生存困境这一主题。

(总述)(论点1)被称为“电影哲人”的陈凯歌一向善于运用寓言化地电影语言为影片带来深沉的批判力量。

同样,在这部影片中陈凯歌也运用了大量的隐喻镜头,坚实了新旧文化冲突这一命题。

影片一开始,镜头从下到上扫过一栋矗立的高楼最后停留在一个仰拍镜头中,这个镜头不仅介绍了人物所处的大环境,同时高大的楼房与下面渺小的人群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寓意着普通人在城市当中的渺小与无助。

(举例,论据1)随着故事的发展,当汽车驶入满目疮痍随处都印着“拆”字的“百花深处”时,导演在远处通过窗户给了一个汽车驶过的镜头。

窗户又好似画框,当汽车缓慢的从“画框”中驶过后留下了静止一片荒凉的土地时,导演仿佛在告诉我们,这些曾经代表着老北京文化的胡同注定会成为一张照片被永远的尘封在历史的记忆里。

(举例,论据2)之后在搬家公司工人得知冯先生是疯子开车离开时,在一个汽车反光镜中“窥人”的镜头中我门看见冯先生孤零零的站在小土坡的大树旁边,暗黄的色调阴沉的气氛,都无不在暗示着冯先生这个唯一的文化坚守者的无助处境。

(举例,论据3)而影片的最后,在一个远景中,落日伴着余晖的剪影,冯先生手中摇曳着风铃,伴随着一曲悠扬哀怨的古老笛声,冯先生一边高喊着“搬新家了,搬新家了.....”一边奔向画面的深处。

整个画面浑然一体是仿佛唱响了一曲时代的挽歌,预示着“北京胡同”作为传统文化符号标志的消失,老北京文化也即将走向黄昏的命运。

(举例,论据4)这些众多的寓意性镜头,通过导演巧妙的运用都无一不展示出了令人震撼的力量。

百花深处 影评

百花深处 影评

影片只有短短十分钟,而这十分钟里的画面主色调变换是十分精妙的。片中从庆祝搬家的场面到展现高速建设的北京样貌时,画面是冷色调,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百姓新迁的真实场景和城市建设的高速运转。冷色调带有的安静色彩也与本应喜庆的场面做出对比和冲突,这一切都在为之后的影片高潮做出铺垫。当卡车驶入废墟,伴着夕阳的光线,画面自然地转为了暖色调,暗示着实际上他们也一步步走进了冯先生的幻想世界中。暖黄色为主的画面,极力展现这一种怀旧的情怀。同时也给人一丝压抑,这份压抑由这种色调与人物的悲凉一同带来。导演对于主色调的变化把控,既应和了剧情发展,也把观众设身处地得带入了那一幅幅场景之中,随颜色的静而静,悲而悲。这冷暖不同的色调不断分别暗示着这部电影反思现实与缅怀过去两方面的主旨,也将冯先生的内心情感做了最巧妙的外化。
“长歌当哭”,看完整部影片,片尾胡同原貌通过虚拟影像展现时,背景响起的音乐还很沉郁悠长地回响在每个观众心里。像是老北京集市上高亢的叫卖声,又像是街头艺人喃喃呓语之中的长吟,极力散发着一份苍凉感与厚重感,歌声似乎带着冯先生心中的凄凉与悲伤,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加动情,更加直击人心的四散开来。这里适时而起的音乐也伴随着剧情高潮把所有想表达的情感推至顶点。音乐中有竹笛和打击乐的声音,在画面上呈现“百花深处”胡同原貌时集中出现,竹笛有一份传统的意味,衬托着一种久远的历史氛围,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性。音乐化为听觉语言极易深入观众内心,通过高低起伏和节奏旋律给人一种代入感,于是,片尾的音乐也为主题的展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冯先生的京片子以及他女性化的动作和神情让他一出场便吸引了观众。而他在片中用这样熟悉的口音说出的台词是值得挖掘且令人回味的。影片中数次出现了冯先生介绍性的台词:向搬家工人们介绍胡同地址、如数家珍地提醒他们屋中陈列摆设、还有那盏铃铛失而复得后的欣喜描述。这一切都在告诉观众,冯先生脑中的“百花深处”还那么清晰可见,甚至整个北京在他眼中都同从前一样没有变化。导演并没有直接将悲情用镜头展现给观众,而是通过台词的方式不停地放大这个人物令人怜惜,无比悲凉的现实处境。最令人深刻的台词,是那一句“搬新家咯!”画面上冯先生蹦蹦跳跳地向夕阳跑去,嘴里高声重复着这四个字,他欣喜若狂的语气不断叠加,人物身上的宿命感与悲剧感也在不断扩大,直至影片在这种冲突中结尾。这一声声叫喊也直击观众的内心,那是一个疯子在叩问,在哀悼,也是城市文明野蛮侵略的不堪回声,更是这个京城遗少的悲情绝唱。

《百花深处》影评

《百花深处》影评

《百花深处》影评留住最后的美好——评《百花深处》《百花深处》是由陈凯歌执导的一部短片。

影片通过叙述主角冯先生请搬家公司到早已被拆除的百花深处胡同这一故事,呈现出了时代变迁下所展现的新旧对比。

.导演陈凯歌善于从细节中体现出影片所要表达的情感主旨,同时也利用了多出的对比以及虚幻和现实结合的手法,来展示老北京胡同文化的逐渐衰落,让人在这现代与过去的变化之中,叹息曾经的一些美好文化与历史建筑的离去。

影片以一座高大的楼房建筑开始,这座建筑交待了故事发生于快速发展的时代之中,并且影片中利用主人公冯先生的主观视角,展现了瑞金北京无处不在的高楼大厦以及桥梁,透露出了此时北京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之快,而且在镜头转向高楼之时,由于故事时间为白天,因而全景之下的高楼建筑显得明亮、宏伟,这也体现出了城市化进程的顺利,相反,当镜头转向百花深处胡同只是,时间则已是黄昏,画面显得黯淡而又凄凉,就正如那逐渐消逝的胡同文化一般,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被人所忽视,所遗忘。

这开头的高楼与之后的废墟形成对比,不仅体现了对如今胡同文化没落的惋惜,更是对于如今这个追求一味城市化、科技化发展的时代的最好讽刺。

影片的主人公冯先生也是对于影片主题的最好反映。

他以一个疯子的形象所出现,也是一个典型的守旧代表,他的一言一行,例如翘兰花指,对于北京如今样貌的好奇表现,亦或是不同于他人的奇怪着装,都将他与片中其他人物所分割开。

作为一个守旧者,他深信曾经的百花深处胡同如今也依旧存在,并且对于胡同内的每一件物品他都记忆犹新,这也表现了他对于曾经北京胡同的深切怀念与留恋。

他一直激动着说着过去胡同里的建筑,渴望唤起他人的认同,他对于胡同,是充满喜爱与尊敬的。

但他深信胡同还存在的表现,却令他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疯子”,可见他人的冷漠态度,这样的冷漠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冯先生个人的可悲,更是这个时代的可悲,人们都不懂得守住那些过去旧时光的美好,相反却将留恋过去的冯先生视作异类,他们只是贪图眼前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因而也在外物改变的同时,迷失了自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物语言与形象
影片开头地道的京腔,虽未介绍,但却使观众主观上将故事的 发生地直接定位到了北京。以及人物对话之中最常用的“您”, “好嘞”、“瓶子脆了”等等。也都向观众展现了富有特色的北京 话,北京的语言文化。使得影片富有地方特色、真实、生动。然而 在片中,开车司机的一句话,“现在就是老北京人才不认识路”, 很耐人寻味。老北京人为何不认识北京路,是发展更新太快?还是 老北京人与北京的发展脱节?真是富有深意,耐人寻味。 而在剧中“冯先生”的形象,兰花指,女性化的声音,扶帽子 的动作,极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皇宫中的太监一职。同时,“冯先 生”这一人物的设计,也象征着被阉割的传统文化。
总结
或许,说简单一些,在影片里,导演运用许多象征性的比喻,来表明自己 的态度。司机通过后视镜来看冯先生,实际上有一种回顾过去的暗喻,树 在一个矮小的土坡上艰难的存活,四周包围着的高大楼群,现代文明的即 将推进吞噬这仅存的旧有文明。坡的意义也是不可代替的,并非单纯的只 是拍摄的限制,冯先生所谓的家,旧的物件(旧有的文明)都存在这小小 的坡上,下坡的艰难,搬家工的小心翼翼,都是揭示这样一个道理,旧文 明和现代文明之间有着许许多多冲突的地方,从一种文明过度到另外一种 文明,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轻而易举。既然有冲突,就必然会摩擦,花瓶 在下坡的途中被摔碎,就是无法避免的事情。由此就更加印证了坡的象征 意义,半途中的花瓶摔碎,就是新旧文明相互碰撞的代价。难能可贵的是, 陈并没有过分强调旧的就是好的,新的就是不好的认知,而是通过沟和铃 铛来揭露我们和过去不可磨灭的联系,新的代替旧有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旧有的东西依然有值得可取的地方,就像铛子和铃铛本身最后相合,终 能发出清脆的声音。
逝去的老北京
——浅析《百花深处》
目录
影片信息
剧情简介
影片分析
总结
影片信息
导演:陈凯歌 中文名:百花深处 外文名:100 Flowers Hidden Deep 上映时间:2002年 上映地区:中国
影片分析
一、故事情节
随着中国的逐步强大,北京的日益发展,一些原本充斥在老北京城 之中的建筑、物件以及那些老北京人独有的生活习俗,都被随之而来的 高楼大厦,时尚新颖的生活方式所替代。那些被拆掉的老胡同,只有开 发商眼中的利益;那些古老而又充满京味儿的生活方式,在那些新兴的 都市人眼中只是不健康、老俗的代名词。仿佛这一切的消失都没有人会 在意去关注,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然而,真的会没有人在乎吗?由 陈凯歌导演,片长仅十分钟的《百花深处》中的“冯先生”,他就在乎, 而且不仅是在乎,更是留恋,更是痴迷。 本片构思精巧,新颖并且充满矛盾的故事情节能够吸人眼球,引人 入胜,从而让观众更好的了解剧情,了解其主题。戏剧化的情节设计, 影片《百花深处》用一种类似于“皇帝新装”的故事模式,向观众展现 了一段生动有趣的“搬家”情景。
喧闹的搬家场景拉开本片的序幕,金属制的家什被搬家工人抬进新的现代化公 寓,身后传来主人家的:“慢点,慢点……”呼喝,伴随着鞭炮声的响起,镜头上 摇仰拍高耸的公寓,强烈的压抑感,与其说是现代化的文明,不如说是一只吞噬一 切的怪兽。而那“慢点慢点”的台词,此刻听来更显得有些滑稽。
在片中“冯先生”坐着搬家公司的车,头伸出车窗向外看去,此处多用主观镜头, “冯先生”充满疑惑地看着窗外的大楼,依然还是那片蔚蓝的天,但是四周的景物完全 改变,原本应是物是人非,但在“冯先生”这,却变成了人是物非。这些镜头让人觉得 有些好笑然而这更有一种讽刺、反问的感觉。随后车内搬家工人的对话,更是在侧面表 达这层意思:“现在,只有老北京人才不认识北京呢!”尴尬的状况,还有那么些无奈 的意味。
剧情简介
影片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搬家公司的小头目耿乐刚刚为一个 顾客搬完家,冯先生找到耿乐说自己也要搬家,于是带着耿乐一伙人 找百花胡同,但当费劲周折找到百花胡同时,那里已成为一片废墟, 只有一棵老槐树孤零零地留在那里。耿乐他们大呼上当,掉头离去, 这时接到公司电话,电话说,这几天有一个疯子到处找人给他搬家, 告诉耿乐别上他的当,上了当别忘了要钱。 为了要钱,耿乐他们又折回来给冯先生搬家。于是冯先生就给他 们讲:这是大立柜、这是鱼缸、那是花瓶儿,于是耿乐他们就搬没有 实物的家,当搬一个前清的瓷瓶时,由于有人要吸烟借火,搬运工一 松手瓷瓶摔碎了,冯先生哭了。 搬好了东西,车往前开,冯先生告诉耿乐胡同前面有个沟,结果 车真的陷进去了。在陷车的地方,挖出了一个铜铃铛,冯先生捡起铜 铃铛,把刚才捡到的铛子装上,高兴地跑向落日,耿乐他们蓦然回首, 落日余辉中一个水墨四合院出现了……
在搬家时,“冯先生”找到的那些物件时的喜悦表现,给人一种心酸的感觉, 温馨、令人回味的结尾。影片的最后,以一种动画的方式,再现了“百花胡同”的 场景,全场飘满了百花,给人一种温馨然而又心酸的感觉,同时又印证了片名、深 化了主题。
在影片最后,陈凯歌采用三维动画的形式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古 色古香的四合院立体构图,进而又幻化成一幅虽然有些粗糙但却不 失宁静和谐的中国水墨画,而那土坡中曾经掩埋着的破碎铃铛的美 妙乐声也在夕阳的废墟中变得清晰而温暖,不论是音乐方面,还是 象征着“历史遗物”的“铛儿”,还是残垣废墟中那棵挺立的老槐 树,影片都表现出陈凯歌一贯的对历史的关注,以及在历史和现实 对照中所表现的隔离与传接。
当搬家公司的车驶入“百花胡同”的时候,一个破旧的窗口,车子飞速驶 入——象征现代文明强势闯进旧文明。进入之后,眼前的景象跟之前的高楼大厦 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到处是已经拆迁的和即将被拆迁的老房子。这里也更加体现 出新旧文明的对比和时代的变化。
在其中插了一段,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被他们的行为吓的掉头就走的情 节。这样的情节,不仅使故事更生动,有趣,有看头,一切为利益而为之,行 动和决定快速,这是现代人的行为作风,不惜做出自欺欺人的行为。富有深意, 耐人寻味的故事细节。
Thanksຫໍສະໝຸ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