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信息系统研究综述
比较现代化 市民社会 新制度主义——关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政治研究的三个理论视角
1979年以来,中国政治研究已经不能自外于海外中国问题研究。
毕竟,政治学学科的恢复是中国社会科学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昭示着在政治学研究领域,关于中国政治的研究不仅要认真总结以往的理论和经验,而且要注意吸收国外研究的最新成果。
据归纳,在国外中国研究的重镇美国,其研究模式不下九种:(1)倾向模式;(2)派别模式;(3)官僚模式;(4)结构模式;(5)规范模式;(6)毛控制模式;(7)世代模式;(8)利益群体模式;(9)合理性模式。
[1]这些研究模式,以今天的眼光看,有些是隔靴搔痒,有些是雾里看花,有些是生搬硬套,但也有相当的研究触及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其分析鞭辟入里,其观点发人深思,其方法富有学理涵容性,在80年代得到国内中国政治研究者广泛的响应。
90年代后,随着中国学术对外交流的扩大,中国政治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外中国政治研究的许多概念和范畴对中国政治学人逐步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和震撼力,但是,那些架构比较合理、学理资源比较深厚、在学科上具有“大理论”特征的理论方法仍然对中国政治学人的中国政治研究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它们实际上为理解和解释中国政治提供了虽然不同但有内在联系的一组理论视角。
1比较现代化。
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从比较的角度对这一过程进行研究是现代化理论的基本特征,凡是以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为线索来探讨社会变迁的理论都可以归入比较现代化研究的范围。
比较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立论是,现代化在欧洲是现代性因素“内源发生”成长的结果,这种现代性因素以殖民和资本输出的形式从欧洲向外扩张,把世界其他地区强行拉入工业化、民主化、城市化和理性化的历史运动之中,人类史由此变成一部世界史,因此,在非欧洲地区,现代化不过是这些国家应对来自“外部挑战”的过程。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政治学人对现代化理论还相当陌生,但是,由于马克思的现代社会发展理论与现代化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2]这一分析框架实际上非常接近现代化理论的某些预设,与它的理论逻辑并无大违。
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信息系统研究综述
传 统 信 息 系 统 研 究 普 遍 持 有 这 样 的 基 本 假 设 管理 者 采纳 信 息 系 统 的决 策 是 最 大 化 组 织 效 率 和效 能 的理 性 行 为 … 。基 于 此 假 设 的研 究 成 果 给 理 论 和 实 践 都 带 来 了 很 大 贡 献 ,但 有 学 者 , 如 O r — l i k o w s k i 和B a r l e y _ 2 提出 ,组织 中信息 系统行为不能 仅 用 管理 者 的理 性 行 为 来 解 释 ,我 们 应 该 找 到 一 种 方 式将 组 织成 员 来 源 于 制 度 环境 的 非 理 性 行 为 考 虑 在 内。C u r r i e 认 为 ,基 于追 求效 率 的经 济 一理 性 模 型 的研 究 有过 度 理 性 化 的风 险 ,忽 视 了现 代 组 织 中 技术 和 制度 的复杂性 。F i c h m a n 在 《 信 息技 术 创新 研究超越权威 范式 :新兴概念 和方法》 中表示权威 的研究 范式 即将 到 达 一 个 变 弱 的转 折 点 ,信 息 系 统 研 究者 应 当跳 出 当前 盛 行 的视 角 ,挑 战信 息 系统 研 究 的基 本 假 设 , 以获 得 突 破 。新 制 度 主 义— —一 个 用来 考 察制 度 怎样 影响 和被 组织 行 为者 影 响的理 论 , 提供 了一个 解决 上述 问题 的理论 分 析 工具 。近年 来 , 已经有 相 当数 量 的研 究 从 社 会 学 新 制 度 主义 视 角 来 考察 信息 系统 相 关 行 为 ,如 信 息 系 统 创 新 、开 发 和 实施 以及信息系统采 纳和使用 。本文收集 了相关研 究 ,对其进行 了分类 和总结 ,审视 了信息系统研究 者是 怎样 遵循 和应 用新 制 度 主义理 论规 律 的 。
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困境与消解——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
政治学的热 门话题 , 在后来 的一些政治学大儒如康 芒斯 、 密尔 、 凡勃伦 、 亨廷顿 、 诺斯等人的研究中对于 制度创新等一系列政治学问题进行了深化和拓展。
新 制 度 主义 研 究进 入 我 国学界 研 究 的领域 之 后 , 我 国学 者从 不 同的 角度 对 其进 行 了多 方 面 的诠 释 , 但 遗憾 的是 , 很多 学者 对新 制度 主义 的研 究 , 仅止 于理
制度创新 人手 , 剖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 挥政府 的职能 , 进行 必要 的制度创新 , 是深化我 国文化体制改革 的
核 心 问题 。
关键 词 : 文化体制改革 ; 新制度主义 ; 制度创新 ; 低效 率 ; 政府失灵
中图分类号 : 1 2 G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0 8 9 1 (0 2 0 — 0 5 0 10 — 0 22 1 )10 头赶上 , 必然会制约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改革进一步深化。由于文 化工作的特殊性质 ,文化体制改革相对于经济体制
改革 而言 其复 杂程 度更 高 ,作 为政 治上 层建筑 的文 化 既是一 个经 济 问题更是 一个 政治 问题 ,在我 国经 济体 制改 革取 得初 步成 功的今 天 ,深化 文化体 制改 革 已经 成 为我 国继 续 推 进 改革 开 放事 业 的着 力 点 ,
是严格按照计划经济模式构建起来 的,是计划经济
模式 在 文化领 域 的反映 , 以 , 所 这种 文化 发展 模式 从
一
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是文化行业的低效率
和政 府失 灵 问题 。 ( )投 入 与产 出” 一 “ ——低 效 率 问题 : 约 我 国 制 文化体 制改 革 的主要 因素
实行 “ 承包 经 营 ”文 化体 制 内 的计 划 模 式 开始 被 打 , 开 了缺 口 , 场模 式被 引入 , 市 虽然 这一 时期计 划体 制 在 文化 领域 出现 递减 的趋 势 ,但 它仍 然是 文化 体制
关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报告参考文献
关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报告参考文献《现代信息系统的报告参考文献》引言现代信息系统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的收集、存储和处理,为企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提供了更高效、更稳定的运转方式。
在本文中,将就现代信息系统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评估,并深入探讨信息系统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一、《信息系统概述》1. 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基本组成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将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储存、运算、处理和输出的一种有系统化的工作体系。
其主要包括硬件、软件、数据、技术、人员与组织。
2. 信息系统的分类和应用领域根据不同的分析角度,可以将信息系统分为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而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则涵盖了商业、教育、政府、医疗等方方面面。
3. 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信息系统经历了从简单的人工处理到电脑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令整个社会运转更加高效。
二、《现代信息系统的重要性》4. 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信息系统的使用使企业更加注重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有助于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 信息系统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信息系统通过政务信息化,提升了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和高效性,同时优化了社会资源的分配。
6. 信息系统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信息系统为个人提供了更加方便的生活方式,如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现代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7. 大数据对信息系统的影响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必须对数据进行更快速、更高效、更全面的处理,这也是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
8. 人工智能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信息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包括智能推荐、语音识别等,这些对信息系统的应用形成了一个新的趋势。
9.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随着网络攻击事件不断发生,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未来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文献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文献综述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MIS)已经成为了企业、组织在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支柱。
MIS旨在通过技术手段,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以支持组织的管理决策和运营。
本文将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探讨,并从文献的角度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进行综述。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企业的信息管理主要依赖于手工操作,数据的处理速度慢,精度低。
2、计算机辅助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计算机开始广泛应用于企业信息管理,数据的手工处理逐渐被计算机辅助的系统所取代。
3、信息系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始集成化,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4、知识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知识管理成为MIS的重要发展方向,强调知识的创新、共享和应用。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综述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云计算在MIS中的应用:云计算技术为MIS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得企业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数据和信息。
2、大数据与MIS: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使得MIS能够处理海量的数据,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3、人工智能在MIS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自动化决策过程,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4、物联网与MIS:物联网技术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连接,使MIS 能够实时收集和分析数据,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四、结论随着科技的发展,MIS正在不断演变和升级。
未来的MIS将更加注重数据的处理效率、安全性、可靠性和智能化。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动下,MIS将会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组织,帮助它们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五、展望未来,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通过这些技术,MIS将能够更深入地挖掘数据中的价值,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精确的支持。
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高等教育组织变迁及启示
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高等教育组织变迁及启示目前,我国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许多大学盲目追求专业齐全、设施完备以及合并模式等趋同方向发展。
大学的定位和性质变得模糊和不确定,培养的人才规格也变得模糊,而在未来大学发展中需要的是多样化的发展和多层次的培养目标。
本文基于新制度主义中组织同质化的三个机制,即强制性机制、模仿性机制和专业化机制来对大学组织趋同化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我国大学组织的多样化、多层化的发展,形成一个开放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系统。
标签:高等教育组织变迁新制度主义高等教育组织受到政府、市场和大学这三种力量的制约和影响,在当代各个大学为了获得优质的学生资源和师资力量,各大学盲目竞争使得许多大学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行为方式趋向一致。
而在政府主导的影响下,各大学的定位不明确,如民办院校想升格为公立院校,而专科学校也想升格为本科学校,同时在二本院校想升级为一本院校,使得各大学的人才培养规格、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趋向一致。
而在大众化或普通化高等教育阶段,越来越需要的是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系统,且市场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大学在市场化竞争中向一些成功大学学习有益经验,而这些模仿方式也使得大学趋同一致。
为何越来越多的大学趋向一致?大学如何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不随波逐流而正确转变而发展自己的特色呢?因此,本文基于组织分析中新制度主义的基本观点与分析框架,对我国大学组织进行分析,为我国的教育部门以及大学管理人员提供相关的建议,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一、新制度主义的基本观点1.制度的定义新制度主义马奇和奥尔森认为制度是社会组织的规则,它包括惯例、程序、习俗、角色、信仰、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的知识。
斯科特将制度定义为由社会符号、社会活动和物质资源所组成的多层次稳定的社会结构,它包括三大要素:法令规章、规范和文化——认知等[1]。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迈耶认为,制度是对组织行为的考察,必须从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上认识,而对环境的理解,不能只考虑组织本身的技术环境,还要所处的制度环境,即一个组织所处的法律法规、社会规范、文化期待、思想观念等为人们所接受的社会事实。
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综述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审计学院课程论文题目: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概述姓名:周广超学号:MZ1301065专业:审计硕士班级:13级审计硕士班2013年 12 月 23 日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概述摘要:现代企业的运营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它正改变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企业在加强常规内部控制的同时,也不得不十分关注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建设。
如何更好的利用信息系统来提升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抢占未来信息化竞争环境下的优势先机,并且合理的防范信息系统给企业内部带来的新风险,已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信息系统;内部控制;IT治理一、信息系统概述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为目的的人机一体系统。
细心系统具有输入、输出、存储、处理和控制的功能。
与其他系统不同,信息系统不从事某一具体的实物性工作,而是关系全局协调一致的总括。
从信息系统的发展和系统特点来看,包括众多类型: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虚拟办公室等。
如今的信息系统已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更是一个社会系统,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二、信息系统风险信息系统存在脆弱性风险,这指信息系统特性中固有的弱点,对整个系统而言,其弱点是由系统各个要素的弱点的集中和再统一。
首先,技术方面的脆弱性通常与数据的高速处理、数据的不可见性、信息集中等有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今的信息系统所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因此系统对数据处理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对数据处理的正确性进行逐一跟踪确认;榆次同时,由于数据量庞大,一旦数据处理出现差错,要在短时间内找到问题也需要话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
数据的不可见性导致低数据的修改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不可见的。
除此之外,信息集中的结果使得大量数据都集中在信息中心,若信息中心被破坏,受到的损失必将是十分巨大的,这些都给信息系统带来的巨大的威胁。
其次,从管理方面来看,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缺乏和不健全,监督功能不完善,从而引发信息系统的各种威胁。
OECD教育治理下的政策趋同研究——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OECD教育治理下的政策趋同研究——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作者:吕云震白鸽陈思源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第24期文/吕云震白鸽陈思源作者简介:吕云震,中央财经大学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讲师;白鸽、陈思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本科生摘要:OECD作为教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其影响力主要通过PISA得以实现。
为了帮助参与国改善其教育制度,OECD根据在PISA中表现优异的国家的经验来提供建议和改良方案。
由此,政策的趋同性就不可避免,各国对于PISA成绩的应对政策可能会出现相似甚至相同的情况,尤其是成绩比较相近的国家。
趋同研究涉及的是不同国家政策在结构、过程和表现方面呈现出越来越相似的趋势,以及随之而来的特点和目标。
新制度主义提出了组织趋同的三大机制:强迫性机制、模仿机制、社会规范机制。
其中,模仿机制为分析OECD引发的各国教育政策的趋同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文章基于模仿机制进一步介绍了政策趋同的影响机制。
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OECD教育治理下各国教育政策趋同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OECD 教育治理政策趋同新制度主义经合组织(OECD)作为教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其影响力主要通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得以实现。
PISA主要测试的是已经完成义务教育、即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学生的学术表现。
从2000年开始,PISA每3年在所有OECD成员国和一些非成员国中开展一次,测试学生在科学、阅读、数学、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
如今,PISA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教育水平、性别平等、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重要指标。
为帮助参与国改善其教育制度,OECD根据在PISA中表现优异的国家的经验提供建议和改良方案,主要包括与学生表现成正相关的影响因素。
OECD希望通过这种途径逐步加强自身在国际教育领域的治理能力。
本文将探讨OECD如何通过PISA实现教育治理目标,以及世界各国面对国际组织的教育软治理采取的改革方案为何会出现政策趋同现象。
新制度主义与比较教育研究:理论、案例及问题
新制度主义与比较教育研究:理论、案例及问题尤铮覃云云摘要制度主义发端于结构功能主义,是组织研究的一个分析视角,20世纪70年代发展为新制度主义,重新成为社会研究的重要理论。
其“新”主要表现在研究边界从正式制度扩展到非正式制度,从宏观制度扩展到中观制度和微观制度,从独立、静态、稳定的制度扩展到动态、互嵌、变迁的制度。
新制度主义具有鲜明的“全球化”内涵,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对制度要素的强调,与比较教育研究的因素分析、问题法、理想类型、文化研究范式等方法论具有紧密关联,理论发展的时间脉络也与上述方法论相交叠。
选取跨境办学的相关研究作为理论应用的案例,可以看到新制度主义对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及适切性,对跨境教育现象及其中的教育制度变迁都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早期的新制度主义曾面临“西方中心”的普遍误解,随着研究的广泛应用、相关研究工作对理论体系的反哺、理论体系在不同国家的本土化发展,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边界不断扩展、内涵不断丰富,打破了传统认知的偏误,但同时也引发了理论体系的模糊性和松散性等问题。
就理论应用而言,新制度主义更多地将研究视野从宏观制度转向微观制度,给比较教育研究带来有益启发。
关键词新制度主义制度变迁比较教育研究理论适切理论应用作者简介尤铮,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北京100089);覃云云(通讯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北京 100089)。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96(2022)03-0003-11新制度主义是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理论流派,在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下开展的国别教育研究、国际教育研究可谓不胜枚举。
新制度主义与比较教育的交汇可以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斯坦福大学理查德·斯科特(Richard Scott)、约翰·迈耶尔(John Meyer)、布莱恩·罗万(Brian Rowan)等学者以组织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为基础,探究制度的作用,提出世界文化/社会理论(World Culture/Society Theory),开创了比较教育研究的新制度主义流派。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认证制度的建构——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
解决 的主要问题是制度的性质以及制度如何影响人
的行 为 , 并 揭示 组 织 、 结构、 规 范、 文化 、 习俗是 怎 样
型构社 会行 为 , 强 调 制度 因素 的解 释性 。新 制 度 主 义将 制度 理解 为“ 由社 会符 号 、 社 会 活动与 物质 资源
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学术研究为导向, 偏重理论 研究 ; 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应用实践性为导向,
我 国 专 业 学位 研 究 生教 育认 证 制度 的建 构
— —
基 于新 制度 主 义视 角的分 析
蒋 馨 岚
( 贵州财经大 学 教育 管理 学院, 贵州 贵 阳 5 5 0 0 2 5 )
摘
要: 认证制度是保 障与提升 专业学位研 究 生教 育质 量的 重要 途径 和手段 。专业 学位研 究 生教 育的发展
究生教育 , 2 0 0 9 年招收全 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5 万 名, 全 日制 专业 学 位研 究 生 的招 收 对 象 以应 届 本 科 生为主[ 2 ] 。然而 , 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 的
扩大 , 专业 学位 研 究 生教 育 规 模 跟 质量 之 间 的矛 盾
日益显现 。如何保障和提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 育质量使之达到国家和社会 的要求 , 成 了摆在我们 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建构认证制度来加强专 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和
我 国从 1 9 9 0年 批 准 和试 办第 一 个 专 业 学 位 以 来, 专业 学位 研究 生教 育发 展迅 速 , 到2 0 0 7 年, 共 有 4 0 2所高 等院 校 成 为 专 业 学 位 授 予 单 位 , 每 年 招 生
约 1 5万 人 , 累 计 已招 生 7 0多 万 人 , 在 读约 3 0万
新制度主义理论
“新制度主义理论”资料合集目录一、制度压力、高管环保意识与企业绿色创新实践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高阶理论视角二、制度压力、高管环保意识与企业绿色创新实践——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高阶理论视角三、新制度主义理论评述及其对组织研究的贡献四、制度压力、绿色环保创新实践与企业绩效关系——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生态现代化理论视角五、师范专业认证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与治理对策——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的分析六、高职院校“三教”改革何以可能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的视角制度压力、高管环保意识与企业绿色创新实践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高阶理论视角制度压力、高管环保意识与企业绿色创新实践: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高阶理论视角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全球,企业绿色创新实践成为各界的焦点。
本文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高阶理论视角,探讨制度压力、高管环保意识对企业绿色创新实践的影响,旨在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新制度主义理论强调制度对组织行为和决策的影响,认为组织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运行的。
在企业绿色创新实践中,制度压力主要来源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重影响。
政府通过制定环保法规、税收政策和补贴制度等手段,引导企业开展绿色创新;市场通过环保需求和消费者选择,推动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社会通过环保组织和公众舆论等方式,对企业施加压力和影响。
高管环保意识则是指企业管理者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具有环保意识的高管更可能环保问题,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战略和日常经营中,从而推动企业绿色创新实践。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制度压力、高管环保意识与企业绿色创新实践的关系进行探讨。
在文献综述中,对新制度主义理论和高阶理论进行梳理和评价,探讨其应用前景和局限性;在案例研究中,以多家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收集并分析数据,以检验制度压力、高管环保意识对企业绿色创新实践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压力和高管环保意识均对企业绿色创新实践具有积极影响。
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现状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 MIS)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运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出现和发展是与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管理需求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演变紧密相连的。
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开始意识到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早期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数据处理和报表生成,帮助企业进行简单的库存管理、财务核算等工作。
在 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管理信息系统逐渐从单纯的数据处理发展为具备一定管理功能的系统。
这一时期,企业开始关注如何通过信息系统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然而,由于技术的限制和对管理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这些系统往往存在功能单一、灵活性差等问题。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的成熟以及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管理信息系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系统更加注重集成性和开放性,能够实现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同时,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 DSS)和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简称 ES)等高级应用也开始出现,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进入 21 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处理海量的数据,并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同时,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等新型业务模式的兴起,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外,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相对较为成熟。
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并不断进行创新和升级。
例如,美国的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它们通过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新制度主义理论评述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新制度主义理论评述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万⽅数据万⽅数据万⽅数据新制度主义:理论评述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作者:杨露, Yang Lu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455000刊名:前沿英⽂刊名:FORWARD POSITION年,卷(期):2010(24)参考⽂献(26条)1.郭建如社会学组织分析中的新⽼制度主义与教育研究[期刊论⽂]-北京⼤学教育评论 2008(3)2.W.R.Scott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20013.Brint,Steven;Karabel,Jerome"Institutional Orgins and Transformations:The Case of American community Colleges" 19914.DiMaggio,Paul J;Power,Walter E The Iron Cage Revisited: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 19835.阎风桥⼤学组织与治理 20066.郭毅,徐莹,陈欣新制度主义:理论评述及其对组织研究的贡献[期刊论⽂]-社会 2007(1)7.陈学军新制度主义组织社会学视野下的教育组织研究[期刊论⽂]-⽐较教育研究 2008(7)8.海因兹-迪特·迈尔,布莱恩·罗万,郑砚秋教育中的新制度主义[期刊论⽂]-北京⼤学教育评论 2007(1)9.吴重涵,汪⽟珍制度主义理论的新进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期刊论⽂]-教育学术⽉刊 2008(2)10.康永久教育制度的⽣成与变⾰--新制度教育学论纲 200311.康宁中国经济转型中⾼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 200512.⽂东茅论民办学校的产权与控制权[期刊论⽂]-清华⼤学教育研究 2003(2)13.Yan,Fengqiao"Theory of Transaction Gost and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200014.罗燕教育的新制度主义分析--⼀种教育社会学理论和实践[期刊论⽂]-清华⼤学教育研究 2003(6)15.罗燕,叶赋桂2003年北⼤⼈事制度改⾰:新制度主义社会学分析[期刊论⽂]-教育学报 2005(6)16.史静寰,郭歆院校与研究⽣教育的制度创新--⼯程硕⼠专业学位的⽣成及制度化过程研究[期刊论⽂]-教育研究 2005(6)17.郭建如,马林霞社会学的制度与教育制度研究初探[期刊论⽂]-⽐较教育研究 2005(4)18.姜华从新制度主义的视⾓看中国民办⾼等教育组织的变迁[期刊论⽂]-辽宁教育研究 2007(4)19.阎凤桥"铁笼"是如何建造的?--国际学校认证制度在中国建⽴过程的案例分析[期刊论⽂]-北京⼤学教育评论2007(1)20.郭建如中国民办教育组织与制度研究 200421.王宾齐农业⾼校本科专业设置趋同化现象研究[期刊论⽂]-中国⾼教研究 2009(10)22.阎凤桥学术劳动⼒市场的特性与研究型⼤学的教师聘⽤制度[期刊论⽂]-北京⼤学教育评论 2005(3)23.阎凤桥,康宁中国⼤学管理结构变化实证分析[期刊论⽂]-⾼等教育研究 2004(5)24.郭歆,夏晓勤我国⾼等教育市场化的源头和动⼒--⼀种新制度主义分析[期刊论⽂]-清华⼤学教育研究 2003(6)25.赵琳,冯蔚星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制度变迁的考察[期刊论⽂]-清华⼤学教育研究2003(6)26.贾建国新制度主义的视⾓: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制度制约因素[期刊论⽂]-现代教育管理 2009(11)本⽂读者也读过(10条)1.崔希福.CUI Xi-fu唯物史观的制度理论论纲[期刊论⽂]-北京⼯业⼤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2.邓志平.Deng Zhiping马克思与诺思:两种制度理论的⽐较[期刊论⽂]-武汉科技⼤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3.姜华.Jiang Hua从新制度主义的视⾓看中国民办⾼等教育组织的变迁[期刊论⽂]-辽宁教育研究2007(4)4.罗燕.叶赋桂.LUO Yan.YE Fu-gui2003年北⼤⼈事制度改⾰:新制度主义社会学分析[期刊论⽂]-教育学报2005,1(6)5.张⽴新.Zhang Lixin新制度主义视⾓下的北⼤改⾰——兼议《中国⼤学制度变⾰:新制度主义分析》⼀⽂[期刊论⽂]-⾼教探索2007(2)6.郑前程制度主义的演进与复兴--政治学中的制度理论[期刊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2)7.杨成虎.Yang Chenghu论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模式[期刊论⽂]-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4)8.陈忠云.CHEN Zhong-yun从利益⾓度构建新的制度理论[期刊论⽂]-思想战线2011,37(2)9.郭忠华.Guo Zhonghua新制度学派对后共产主义国家制度变迁的探索[期刊论⽂]-上海⾏政学院学报2005,6(5)10.赵琳.冯蔚星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制度变迁的考察[期刊论⽂]-清华⼤学教育研究2003,24(6)引⽤本⽂格式:杨露.Yang Lu新制度主义:理论评述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期刊论⽂]-前沿 2010(24)。
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同行评议制度探析
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同行评议制度探析【摘要】同行评议制度是科研领域中一种重要的评价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本文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出发,分析了同行评议制度的概念、运行机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通过对同行评议制度的探讨,揭示了其在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总结了同行评议制度对科研成果评价和产生的影响,强调了其在推动科研进步和提高研究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同行评议制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析,为深入理解和改进同行评议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制度主义、同行评议制度、运行机制、存在问题、改进建议、重要性、未来发展、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科学研究领域,同行评议制度被广泛应用于学术论文、研究项目和学术成果的评价过程中。
随着科技发展和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同行评议制度也逐渐成为学术圈内一种重要的评价机制。
同行评议制度在实践中并非完美无缺,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有必要对同行评议制度进行深入探析,以更好地了解其运行机制、问题和改进方向。
本文将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对同行评议制度进行探析,旨在深入研究其概念、运行机制,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同行评议机制的完善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同行评议制度有助于保障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通过专家学者的评审和审稿,可以减少学术造假和抄袭现象,确保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行评议可以促进学术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在评审过程中,专家学者可以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有助于作者改进研究成果,提高学术品质,同时也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互相学习。
同行评议制度有助于推动学术进步和创新。
通过同行评议,可以发现和挖掘新的研究方向和问题,促进学术界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和扩展。
对同行评议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同行评议制度的概念同行评议制度是一种在学术研究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机制,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专家、学者等同行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审查,以保证研究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高标准。
制度压力、绿色环保创新实践与企业绩效关系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生态现代化理论视角
制度压力、绿色环保创新实践与企业绩效关系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生态现代化理论视角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制度压力、绿色环保创新实践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生态现代化理论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其环保创新实践对于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制度压力作为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环保创新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文试图构建一个理论框架,以解释制度压力如何影响企业的绿色环保创新实践,以及这些实践如何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绩效。
本文将从新制度主义理论出发,分析制度压力对企业绿色环保创新实践的推动作用。
新制度主义理论强调制度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影响,认为制度压力可以促使企业采取符合社会期望的环保创新行为。
本文将引入生态现代化理论,探讨企业如何通过绿色环保创新实践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生态现代化理论强调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推动生态转型中的关键作用,为企业实施绿色环保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通过文献回顾和实证分析,深入探讨制度压力、绿色环保创新实践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通过文献回顾,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收集相关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以揭示制度压力、绿色环保创新实践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实践启示,为企业实现绿色发展、提升绩效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生态现代化理论的视角出发,全面分析制度压力、绿色环保创新实践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环保创新实践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背景下,制度压力对企业环保创新实践的影响及其对企业绩效的潜在作用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制度研究综述及新进展
礼 ” 《 礼》《 礼》 礼记》就对夏 、 、 的 周 、仪 和《 , 商
周 三 代 的礼 乐 文 化 作 了大 量 的 描 绘 和 评 述 :
怪 异的《 山海 经 》 有 些 作 者 认 为 是 上 古 政 被 治 制 度 的记 录 ,春 秋 公 羊 传 》 是 儒 家 政 治 《 则 制 度 经 典 。《 经 》 说 :天 生 蒸 民 , 物 有 诗 所 “ 有
则 ” 即是 讲 “ 人 群 就 必 有 规 则 ” , 有 。吸收 夏 商 文 化 , 辟 中 华 文 பைடு நூலகம் 正 统 的周 朝 , “ ” 开 用 礼 这 种 特 定 形 态 的 制 度 主 导 社 会 秩 序 . 乐 文 化 礼 成 了 后 来 中 国制 度 结 构 的 主要 内 容 。到 了孔 子 。 集周礼之大成 , 进理性主义成分 . 则 引 提 出 了 “ ” “ ”“ ” 包 含 制 度 均 衡 的 概 仁 、和 、中 等
秩 序 等 这 样 一 些 与 制 度 有 着 密 切 关 系 的 问 题 。 拉 图在 其 《 柏 理想 国 》 书 中 曾提 出一 个 一 三等 级 的制 度 理 论 。 里 士 多 德 在 其 社 会 观 亚 中 ,阐 述 了 非 理性 因 素 与社 会 制 度 的联 系 , 认 为各 种 社会 制 度 导 源 于 人 的基 本 本 能 , 本
足 . 后作 者 阐述 了基 于行 为 控制 的制 度研 究的 新 进 展 。 最 关键词 i 度 ; 制度经济学; 制 新 管理 制度 ; 为控 制 行
中图分类号 :0 1 4 F9. 9 3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0 17 4 (06 1— 18 0 10 — 3 8 2 0 )0 0 8— 4
论新制度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侯 东 晓
( 东北 大学文法 学院
【 摘 要 】 新制度主义是 当代 西方政 治学的一种新
国内高校院校研究机构建设路径分析——基于组织分析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实 际 问题 的认 识 和 把 握 ,是通 过 对 本 校 管 理 问题 的
系统和科 学 的研 究 ,提高 本校 管理水 平 的一 种研 究 , 具 有 自我 研究 、管 理研 究 、咨 询 研究 和应 用 研 究 等
管 理环 境 下 建设 院校研 究 机 构并 更好 地 发 挥 它们 的
作用 ?制 度理 论作 为 分 析 以组 织 为 基 础 的社 会 问 题
的有 力工 具 ,对 组 织 化 和 制度 化 的 过 程有 深 刻 的 解 释力 ,这 些解 释从 另 一 角 度 给 出 了组 织机 构 建 设 的
特征。 l 3 院校研究 机构 是开 展 院校 研究 的组织 结 构及 其 相应 的制 度规 范 ,它 是 院校 研 究 组 织 化 和 制度 化 的成果 ,是 院校研 究实践 活动 的主 要承担 者 。 2 0 0 0年 3月华 中科 技 大学 院 校发 展 研 究 中心成
化 ,成 为当前 面临 的重要 任务 。 运行顺 畅 的组织 机
( 室) ,至 2 1 世 纪初仍 保 持有 7 0 0多 所 ,这些 机构 的 职 能较 为 多样 ,大 致有 三个 方 面 :一 是行 政 与 咨 询 , 如 为本 校 的改 革 发 展 提 供 咨 询 ,规 划 和 指 导 本 校 的 高 教研 究工 作 ,为 校领 导 提供 决 策 参 考 ,总 结 和 推 广 高等 教育 的经 验 等 ;二 是 学 科 建 设 ,通 过 普 及 教 育 理论 与方 法 ,开展 高等 教 育 学 、教 育 经 济 与 管 理
环 境 的一种 二 分 状 态 ,而 应 视之 为 环 境 沿 之 变 化 的 维度。 8 目前 国内高校 院校研 究 机构建 设 ,面 临来 自 制 度环 境 与技术 环境 的诸 多挑 战 。 1 . 来 自制度 环 境 方 面的挑 战 。在 国 内现行 体制 下 ,制 度环 境对 院校 研究 机构 建设 的挑 战更 为 突 出 。 这 些挑 战来 自于 : ( 1 ) 少 数 与现代 管 理 决策 模 式相
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的文献综述摘要: 管理信息系统,其实质就是各种管理思想的信息化实现,因此,有不同的管理思想,相应的就有与之对应的管理信息系统,这就使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层出不穷。
现代管理离不开信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已成为一项主要的社会活动。
在各种业务领域和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信息的查找、收集和整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处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辅助决策系统;工业控制系统(CCS)、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
其中,特别是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等都离不开Intranet(企业内部网)的应用。
可以这样说,现代企业MIS 不能没有Intranet,但Intranet的建立又必须依赖于MIS的体系结构和软硬件环境。
管理信息系统(MIS)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录入,信息的存贮,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输出(含信息的反馈)五种功能。
它把现代化信息工具——电子计算机、数据通信设备及技术引进管理部门,通过通信网络把不同地域的信息处理中心联结起来,共享网络中的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设备等资源,加速信息的周转,为管理者的决策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管理信息系统的历史发展管理信息系统是70年代初“后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其发展的初期,是单一的人-机系统,系统功能简单,效率低,对管理的作用有限。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大力发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入网络化的发展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信息系统研究普遍持有这样的基本假设 ———管理者采纳信息系统的决策是最大化组织效率 和效能的理性行为[1]。基于此假设的研究成果给理 论和 实 践 都 带 来 了 很 大 贡 献, 但 有 学 者, 如 Orlikowski 和 Barley[2]提出,组织中信息系统行为不能 仅用管理者的理性行为来解释,我们应该找到一种 方式将组织成员来源于制度环境的非理性行为考虑 在内。Currie[3]认为,基于追求效率的经济 - 理性模 型的研究有过度理性化的风险,忽视了现代组织中 技术和制度的复杂性。Fichman[4]在 《信息技术创新 研究超越权威范式: 新兴概念和方法》 中表示权威 的研究范式即将到达一个变弱的转折点,信息系统 研究者应当跳出当前盛行的视角,挑战信息系统研 究的基 本 假 设, 以 获 得 突 破。 新 制 度 主 义———一 个 用来考察制度怎样影响和被组织行为者影响的理论, 提供了一个解决上述问题的理论分析工具。近年来,
1997
和使用( 信息系
统外购)
个人 组织
制度压 力类型 模仿压力、 规范压力
强制压力
强制压力
模仿压力
强制压力 规范压力
强制压力 规范压力、 模仿压力
制度压力 主要来源 更大的团体、 较早采纳者 更强大的组织、 更大的社团 政府、掌权者 政府、教育 制度、委员会
高层管理者
州政府 行业联盟、 兄弟银行
度环境中运行的基本机制。组织通过采纳那些共同 的信念和知识体系,采用广为接受的结构和程序来 获得合法性支持[9]。通过合法性来寻求长期生存和 发展有助于解释组织为何遵从制度压力。 “组织场 域” 的概念最初在 DiMaggio 和 Powell[7]最具影响力 的 《铁笼重构———组织场域中的制度趋同和集体理 性》 一文中出现,是指在总体上获得认可的制 度 生 活领域,包括: 关键供应商,资源和产品的消费者, 监管机构和提供类似的服务或生产类似产品的组织。
摘要: 随着信息系统研究和应用层次的提升,传统信息系统研究对技术和制度复杂性的忽视已经引起了众多学
者的注意,他们尝试将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范式引入信息系统研究———信息系统的采纳、开发、实施和使
用。对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信息系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明确新制度主义对信息系统研究的意义,提出未来
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信息系统研究的空间和基本方向。
规范压力 政府、社会
王惠芬等: 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信息系统研究综述
175
3. 1 强制压力 强制压力是由政府通过部署知识 ( 如需要的教
育和培训) 、分配补贴、建立标准和施加指令产生作 用[11]。新制度主义视角的信息系统创新将创新作为 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如 Swanson 和 Ramiller[12]提 出,组织创新包括四部分的过程: 理解,采纳,实 施和同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King 等[11]认为创新 含发明和扩散的过程,其中,扩散过程是信息系统 创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特别体现。政府 ( 尤其是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 经常试图干预,以加速信息系 统的创新。
( Compromise ) , 回 避 ( Avoidance ) , 无 视 ( Defiance) 和操纵 ( Manipulation) 。这 五 大 战 略 在 此 不 赘述。由 Oliver 提出的五大合法性战略有助于了解 组织和子组织在制度压力下将如何在其组织场域内 管理其合法性。
3 制度影响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WANG Huifen,YU Peipei ( School of Management,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
Abstract: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level of information system,the tradi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es which neglect the complexity of the 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s have been criticized by many researchers. They try to introduce the sociology research paradigm of new institutionalism to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and it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The paper sorts out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based on new institutionalism,clear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on the study of information systems,and puts forward future research spac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based on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Key words: information system behavior; institution effect; new institutionalism paradigm; institution pressure
图 1 制度影响的理论框架
1983 年,DiMaggio 和 Powell、Meyer 和 Scott 从 一种宏观 ( 环境) 视角提出了将新制度理论引入组 织研究的支配性观点,区分了三种制度压力 ( 如图 1) : 强 制 压 力 ( Coercive Pressure ) 、 规 范 压 力 ( Normative Pressure ) 和 模 仿 压 力 ( Mimetic Pressure) 。强制压力来源于法律环境、政府的法规、行 业协会和专业协会的标准,通过组织所依赖的机构 施加。个体和组织所处的具体环境赋予它们关于什 么是恰当的目标和活动的观念,这种观念是对特定 行动者如何行为的期待,期待所指就形成了一种外 在的压力,即规范压力。模仿压力指在不确定性的 环境中,组织倾向于效仿组织场域中其它被认为合 法的或更成功的组织,往往通过雇员迁移或咨询公 司,组织模式得以扩散。
2 制度影响的理论框架
新制度主义理论包含对两种过程的研究: 制度 影响和制度变迁。制度影响涉及某种制度影响其他 制度、组织、组织实体的过程。研究制度影响过程 时,制度被当成一个自变量。在分析制度变迁过程 时,制度往往作为因变量,被认为由其它因素引起。 本文所综述的文章均侧重于制度影响。制度影响的 理论框架如图 1 所示。
制度压力下,组织实施战略以获得、维持或修 复其合法 性[8]。 Oliver[10] 的 研 究 提 出 了 组 织 应 对 制 度压力可能采取的合法性战略。企业并不总是遵从, 也可能采取行动抵御制度压力。组织在面对制度压 力时可能采取从顺从到抵抗的一系列战略反应。由 Oliver 提出 的 战 略 是: 默 许 ( Acquiescence) ,妥 协
2014 年第 1 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doi: 10. 3969 / j. issn. 1000 - 7695. 2014. 01. 037
2014 No. 1
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信息系统研究综述
王惠芬,余旆旆
(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
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研究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视角来 考察信息系统相关行为,如信息系统创新、开发和 实施以及信息系统采纳和使用。本文收集了相关研 究,对其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审视了信息系统研究 者是怎样遵循和应用新制度主义理论规律的。
本论文首先整理出了新制度理论的基本概念并 提出了制度影响的理论框架,然后对信息系统研究 成果进行了分类和归纳,考虑了三大制度压力——— 强制压力、模仿压力和规范压力对信息系统行为的 影响,最后提出了在用制度理论进行信息系统研究 时应当考虑的概念和方法论上的问题。
Teo,2003
采 纳 金 融 EDI 系统的意愿 研究
组织
Gosain,2004
企业资源计划 的 ( ERP ) 的 实施
组织
Silva,Backhouse, 信息系统制度
2003
化中的权力
Haggerty,Golden,
2002
信息技术采纳
个人 组织
Tan,Fichman, 2002
网上银行信 息系统采纳
高层管理者的参与一直被作为企业能成功实施 信息系统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Liang 等[13]对实施 了企业资源计划 ( ERP) 系 统 的 企 业 进 行 了 调 查, 结果表明在实施的后阶段 ( 同化阶段) ,强制压力 对高层管理者的参与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就信息系 统的采纳和使用而言,在某些行业,国家和政府对 于信息系统的采纳可能会施加强大的强制压力,例 如美国银行业,联邦监管机构设置无数的规则和条 例、定期审核,以确保银行客户的抵押资产的安全。 另外,贸易伙伴或其它组织的采纳也会影响组织对 强制压力的遵从。Teo 等[14]在金融 EDI 系统采纳意 愿的研究中构造了强制性压力的子结构模型———供 应商采纳 者 的 感 知 支 配、 顾 客 采 纳 者 的 感 知 支 配、 对母公司政策和实践的遵从,其中,遵从母公司的 政策和实践较其它二者有更强的影响。
组织
Swanson, 信息技术的扩散、
组织
2000
设计和社会化
强制压力 母公司、贸易伙伴
规范压力 模仿压力 强制压力 规范压力
模仿压力
贸易伙伴、商会 竞争者
规制机构 外部技术顾问
最佳实践, 大的成功的组织
规范压力 强制、规范 和模仿压力
模仿压力
信息系统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