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

• 混业把许多创新业务引入模糊的监管地带,监管模糊将引致 金融:
• 1、实业企业参与金融业一定程度上游离于监管之外
• 2、银行直接控制其他金融企业缺乏必要的防火墙 • 3、中信、光大投资实业过多,实业波动易给集团带来冲击
• 1999年11月12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国会通过的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该法案的目的是使所有的美 国人都能够获得一条龙式的金融服务,即客户可以在一家 金融企业内办理其所需要的金融交易,如储蓄、信贷、证 券、保险、信托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 综合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纯金融控股公司、英国为代表的 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控股公司和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 • 1.纯粹的金融控股公司。母公司主要专注于公司整体战略 管理,业务分别通过银行子公司经营。母公司可以有效调 控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防止风险在各部门扩散。不利的 是不同部门间信息共享程度较低。 • 2.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控股公司。银行和非银行子公司之间 有严格的法律界限,证券业务、保险业务是由银行的子公 司进行。这种方式更适于银行体系发达的地区。 • 3.全能银行。是在一个实体内部同时提供银行、证券和保 险等金融服务,并可持有工商企业股权。公司内部各部门共 享资源,增加信息资源流动性,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 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商业银行经营不受限制,还兼营 工商业务。《1933年银行法》实现了商业银行、投资银 行在机构、业务、人事上的分离。 • 1998年5月13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1998年金融服务业 法案》,该法案首创“金融控股公司”这一法律概念。该 法案规定,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既可以是商业银行,也 可以是证券公司或保险公司,同时取消了这三类不同性质 的金融机构限制交叉持股的禁令。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与分 业经营比较

关于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思考

关于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思考

关于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思考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是商业领域中两种不同的经营模式。

分业经营是指企业只经营某一特定领域的业务,而混业经营则是指企业经营多个不同领域的业务。

这两种经营模式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首先,分业经营的优点在于企业可以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从而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企业可以集中资源和精力,深入研究该领域的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提供更加专业化和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分业经营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因为企业只需要面对某一特定领域的市场风险和竞争风险。

然而,分业经营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企业可能会错过其他领域的商机和机会,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其次,分业经营可能会导致企业的业务单一化,缺乏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从而使企业更加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相比之下,混业经营的优点在于企业可以拓展多个领域的业务,从而增加收入来源和降低经营风险。

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模式,降低对某一特定领域的依赖,从而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

此外,混业经营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增加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然而,混业经营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企业需要面对多个领域的市场和竞争风险,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来管理和运营。

其次,混业经营可能会导致企业的业务过于分散,缺乏专业化和深度,从而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企业在选择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如果企业在某一特定领域具有专业化和优势,可以选择分业经营,从而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如果企业需要拓展多个领域的业务,可以选择混业经营,从而增加收入来源和降低经营风险。

无论选择哪种经营模式,企业都需要注重市场调研和消费者需求,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分业与混业

分业与混业

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比较分析一、关于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 一) 国际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经济原因1. 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趋势是推动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内在动因。

20 世纪50 年代以后, 金融创新工具和创新组织形式得到极大发展。

某些新的创新工具既可以由商业银行来经营, 也可为投资银行所采纳, 这种发展使得许多原有的分业监管措施部分失去意义。

当初制定的分业经营已不利于金融市场的高效发展, 因此, 金融自由化迫使从法律上对这一发展趋向给予确认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要求。

分业经营下的金融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 由此混业经营成为必然。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之间的相互控股与兼并收购, 促使了混业经营局面的出现。

混业经营通过多样化、综合化的业务和服务, 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银行网点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分散风险, 降低成本。

2. 股权制度的发展促使企业更偏好于直接融资方式。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 西方主要工业国从二战后经济的高速增长开始转入滞胀。

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使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相对减少, 客观上要求银行重新配置资源, 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与此同时, 企业更愿意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在资本市场筹资, 商业银行受到投资银行的强烈挑战。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发展的不平衡也造成了混业经营自然而然的形成。

3. 国内跨业合作障碍。

近年来, 特别是2000 年以来, 全国性金融机构跨业合作蓬勃兴起, 纷纷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业务合作, 有的结成战略联盟关系, 旨在进一步发挥各自的资源、客户和品牌优势, 在全国同业市场业务、资本市场业务及客户群体的拓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共同开拓和扩大市场。

这中间比较典型的银证合作是银行与证券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为后者提供融资额度、股票质押贷款、资金清算、银行间市场融资以及在证券承销、企业兼并收购、资产重组、公司理财等投资银行业务以及开发服务共同客户, 加强银证互补性金融创新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我国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问题研究

我国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问题研究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管理纵横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03我国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问题研究孙昊康 江苏省南通中学 江苏南通 226001摘要:我国在1995年《商业银行法》颁布之前,一直实施混业经营模式,1995年后,混业经营制度被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所取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为适应全球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部分学者提出要重新实施混业经营制度,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我国已有部分的混业经营试点如中信集团、广大集团等。

本文从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起源、背景、优劣势分析入手,探讨我国实施混业经营的可行性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分业经营;混业经营;金融发展一、引言自上个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后,除了少数国家如德国外仍坚持全能银行的综合经营模式外,全球基本上放弃了混业经营而采用了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

但进入七八十年代后,随着经济的自由化和市场的活跃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发生了变化,资本市场的逐利性要求资本家开始投入到一些高回报率的行业,人们开始讨论分业经营制度的合理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在我国推行混业经营制度。

混业经营可以充分发挥资本的焦点效应,降低成本,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我国也试点进行了一些金融控股公司,例如中信集团、光大集团等。

这充分表明了混业经营制度已经是我国发展的大趋势。

在此背景下,研究由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可行性,也就成了论文选题的重要背景。

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相关概念(一)分业经营分业经营是指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覆盖的业务不相重合,各自独立经营。

比如商业银行不能参与实体企业的经营决策,不能持有实业企业的股权等,即任何类型的金融机构不能交叉经营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的业务。

(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相对于分业经营的一个概念。

在混业经营模式下,金融机构不再明确划分不同的具体业务,而都可以经营证券、保险、信托等。

混业经营模式主要由三种,即德国的全能银行模式,英国的银行控股模式,美国的金融控股模式。

关于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思考

关于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思考

关于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成为企业经营模式的两种主要形式。

分业经营是指企业专注于某个特定领域,专业化经营,而混业经营则是企业在多个领域进行经营。

两种经营模式各有优劣,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选择。

本文将就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进行思考,并分析其利弊。

分业经营的优势在于专业化。

企业专注于某个领域,能够集中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专业化经营有助于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分业经营还可以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此外,分业经营还有利于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发展。

然而,分业经营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分业经营可能导致企业对某个特定领域过度依赖,一旦市场发生变化,企业可能难以适应和转型。

另一方面,分业经营可能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需要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

此外,分业经营还面临着行业壁垒和政策限制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

相比之下,混业经营具有灵活性和多元化的优势。

企业可以在不同领域进行经营,分散风险,降低对某个特定领域的依赖。

混业经营还可以利用不同领域之间的协同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

此外,混业经营还可以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加收入来源,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然而,混业经营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混业经营可能导致企业资源分散,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不同领域进行经营,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管理成本和风险。

另一方面,混业经营需要企业具备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混业经营还可能面临不同行业的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等问题,增加了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选择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权衡。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比较研究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比较研究

由 9家主要 的监管机构及若干法律构成的监 管体系 ,使英 国成为 较 典 型的多头金融监管 的国家之一 。众多金融监管机构职能复杂 、相互交 错 。这 些 监 管 机 构 分 别 发 布 各 自 的 指 令 ,有 时 甚 至 是 相 互 矛 盾 的 指 令 。 分 业监 管的格局不仅使监管成本增加 ,监管效率降低 ,监管者与被监 管 者间容 易产生争议 。多个监管机构 的并存 ,也使每家监管机构缺乏足 够 的权威 ,当一 家金融机构发生危机需要解救时 ,监管部门协调一致行 动 有时是 费时费力 的,很容易耽误挽救 的时机 。分业监管从体制上 看 ,存 在着协 调与配合 困难 等固有缺 陷。 1 9 9 7年 5月 ,英 国成立 了金 融服务监管 局 ( F S A) 。F S A其 内部 职 能部门设 置分 为金融监管专 门机构和授权与执行机构两大块 ,前者包 括 银 行与建筑协会 部、投 资业务部 、市场与外汇交易部 、退休基金检 审部 等 ,后者有授权部 、金融罪行调查部 、特别法庭秘 书处 。F S A作 为英 国 唯 一 的 、独立 的 、对 英 国金 融 业 实 行 全 面 监 管 的 执 法 机 构 ,拥 有 制 定 金 融监管法规、颁 布与实施金融行业准则 、给予被监管者以指引和建议 以 及 籍 以 开 展 工作 的一 般 政策 和 准则 的职 能 。 2 0 0 0年 6月 ,英 国女王正式 批准 了 { 2 0 0 0年金融服 务和市场 法》 。 该法明确了新 成立的金 融监管机构和被监管者的权力 、责任及义 务 ,统 了监 管标准 ,规范 了金融市场 的运作 。根据有关 法律 ,F S A拥有监 管 金融业 的全部法律权 限,并从 2 0 0 1年 l 2月 1日起 开始行使其全部监 管 职能 ,但其并 不是政府 机构 ,而是一个独立 的非政府的监管组 织,它的 经 费 收 入 直 接来 源 于 它 所监 管 的金 融 机 构 。 三 、我 国 金 融 业 发 展模 式 的启 示 混业经营是中国金融业 的未来发展趋势 ,这是 国际 、国内形 势所 决 定的 ,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首先 ,信息技术 的进步 ,模糊 了单 一金融 业务之间的界限。随着科 学技术 的创 新 与进步 ,尤 其是 信息技 术 的进 步 ,信息共享已成为一种趋 势 ,而信 息共享必然会导致货 币市场 与资本 市场的整合 ,从而模 糊银行 、证券 与保 险业务之间 的界 限。其 次 ,金融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决定了金融混业 经营的必然 。金融技术 的进 步和金 融创新加快了 国际 资本 的流动 速度 ,也 加快 了金融 全球 化的进 程。7 O 年代末 8 0年代初 , 许多发 达国家还有 一些发展 中 国家纷 纷实行金融 自 由化改革 ,放松金融管制 ,允许银行 、保 险和证券业从分业经 营转向混 业经营 。近十几年来 ,全球爆发了规模空前 的金融业并购 热潮 ,商业银 行 与 投 资 银 行 之 间 的 交 叉并 购 成 为新 热点 ,大银 行 全 能 化 与综 合 化 经 营 成 为 大 势 所 趋 。 新 的 重 组 浪 潮 不仅 包 括银 行 之 间 的兼 并 ,而 且 包 括 银 行 与 投 资 银 行 、证 券 公 司 、保 险 公 司 之 间 的跨 业 兼 并 。第 三 ,客 户 对 金 融 商 品 需 求 的 多 样 化 ,促 使 金 融 业 改 变 陈 旧 的经 营 理 念 。客 户 对 金 融 商 品 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而且大多是综 合性需求 。因此 ,客户都 希望得到 站 式 ” 全 过 程 金 融 服 务 , 即在 任 何 一 家 金 融 机 构 都 能 得 到 各 种 各 样 的金融服务就如同在 “ 金融超市 ”选购金融商品。而这一切 ,在分业经 营下是很难做到的 ,只有在金融业 实行混业经营 的情况下 才能做到。第 四,中国金融业的经营现状 ,迫使 金融业改变 旧的经营模 式。我国的分 业 经 营 制 度 ,把 银 行 、保 险 和 证券 业 的业 务 范 围分 别 限 制 在 一 个 更 狭 窄�

比较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势

比较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势

比较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势-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论述:比较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势,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一、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势(一)、分业经营1、分业经营就是指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管制。

通常所说的分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之间的分离,有时特指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分离。

实行分业经营的金融制度被称作分离银行制度(fragmented banking)或专业银行制度(specialized banking)。

2、分业经营的优点:(1)、有利于培养两种业务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水平,一般证券业务要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而商业银行业务则更注重于与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

(2)、分业经营为两种业务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环境,避免了竞争摩擦和合业经营可能出现的综合性银行集团内的竞争和内部协调困难问题。

(3)、分业经营有利于保证商业银行自身及客户的安全,阻止商业银行将过多的资金用在高风险的活动上。

(4)、分业经营有利于抑制金融危机的产生,为国家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3、分业经营也存在着不足之处:(1)、以法律形式所构造的两种业务相分离的运行系统,使得两类业务难以开展必要的业务竞争,具有明显的竞争抑制性。

(2)、分业经营使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缺乏优势互补,证券业难以利用、依托商业银行的资金优势和网络优势,商业银行也不能借助证券公司的业务来推动其本源业务的发展。

(3)、分业经营也不利于银行进行公平的国际竞争,尤其是面对规模宏大,业务齐全的欧洲大型全能银行,单一型商业银行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混业经营1、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

这种混业经营模式又被称为“全能银行制度(universal banking)”。

比较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金融混业经营概念

比较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金融混业经营概念

比较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金融混业经营概念1 狭义的概念 . 它主要指银行业和证券业之间的经营关系, 金融混业经营即银行机构与证券机构可以进入对方领域进行业务交叉经营.2 、广义的概念. 它是指所有金融行业之间经营关系, 金融混业经营即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等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上述任一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 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

分业经营则是指金融机构仅从事一项义务风险管理的问题。

在一个风险管理好的地区和国家,混业经营更能促进金融业的发展;相反,在一个风险治理还不算完善的地区和国家,分业经营显然更安全更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当前金融危机下,你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金融创新是新世纪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开放趋势下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但是,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博弈过程中,由于现实存在的监管滞后等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

以美国为代表的住房领域的次贷危机的发生,所暴露的恰是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深层矛盾,它告诉我们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二者之间是一对天生的孪生兄弟,没有金融监管制约的金融创新势必会带来灾难和不幸。

金融创新须臾也离不开金融监管,否则金融创新就会导致金融风险。

这从理论和实践看,都需要我们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作出分析。

第一,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衔接的,是一个统一体,是在国内宏观经济、财政与金融这样一个整体状况下进行的,因此不可以作绝对化的理解第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必须保持协调总之,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我们仍需要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有所认识和挖掘,我们应当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协调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比较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势

比较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势

论述:比较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势,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一、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势(一)、分业经营1、分业经营就是指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管制。

通常所说的分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之间的分离,有时特指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分离。

实行分业经营的金融制度被称作分离银行制度(fragmented banking)或专业银行制度(specialized banking)。

2、分业经营的优点:(1)、有利于培养两种业务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水平,一般证券业务要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而商业银行业务则更注重于与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

(2)、分业经营为两种业务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环境,避免了竞争摩擦和合业经营可能出现的综合性银行集团内的竞争和内部协调困难问题。

(3)、分业经营有利于保证商业银行自身及客户的安全,阻止商业银行将过多的资金用在高风险的活动上。

(4)、分业经营有利于抑制金融危机的产生,为国家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3、分业经营也存在着不足之处:(1)、以法律形式所构造的两种业务相分离的运行系统,使得两类业务难以开展必要的业务竞争,具有明显的竞争抑制性。

(2)、分业经营使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缺乏优势互补,证券业难以利用、依托商业银行的资金优势和网络优势,商业银行也不能借助证券公司的业务来推动其本源业务的发展。

(3)、分业经营也不利于银行进行公平的国际竞争,尤其是面对规模宏大,业务齐全的欧洲大型全能银行,单一型商业银行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混业经营1、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

这种混业经营模式又被称为“全能银行制度(universal banking)”。

在此种模式下,没有银行业务之间的界限划分,各种银行都可以经营存贷款、证券买卖等业务。

分业与混业

分业与混业

作业一:分业与混业财务管理091 任雅雅41号一、分页和混业经营的优劣势?(一)分业经营1、分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之间的分离,有时也特指银行与证券业之间的分离。

2、分业经营的优点:(1)、银行业与证券业分业经营为两个行业提供了各自的发展空间,在独立的发展空间内经营自己的业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竞争摩擦。

(2)、分业经营可以培养和提高两个行业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为了发展自身优势,两个业务会在自己专业领域内取得更大进步,包括管理水平。

(3)分业经营可以防止商业银行把资金用在高风险的证券业务上,这样可以保证商业银行自身和客户的资产安全。

3、分业经营的不足:(1)分业经营使限制了两个行业的优势互补,证券也不能借助商业银行的资金;商业银行不能借助证券业务推动自身发展。

(2)商业银行和证券业原本有些领域可以形成互相竞争的,但分业经营把两个行业分属于两个互相分离的系统,这就限制了两个行业的竞争,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壮大。

(二)混业经营1、与分业经营相对应,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领域内。

2、混业经营的优点:(1)混业经营使得银行业和证券业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从而双方都良好发展。

比如证券业可以利用银行的资金优势发展自己的业务,而银行也可以借助证券业的业务来推动自己本源业务的发展。

(2)混业经营使得银行兼营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业务,加强了银行业的竞争,有利于优胜劣汰,提高行业整体质量。

(3)混业经营有利于降低银行自身风险。

3、混业经营的不足:(1)混业经营会产生银行集团内部竞争和内部协调问题。

(2)银行与证券的混业经营可能产生金融市场的垄断,不利于公平竞争。

二、我国现行制度适合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我个人认为,我国适合分业经营。

1、银行业就是银行业,和保险、证券完全两回事,所以应该就其传统业务深入发展,两项业务一起发展肯定发展不好,专于本身的业务范围才会发展到尖端;其次,银行和证券的混业经营会使得银行的机构越来越大越来越繁重,这样一来当银行业务发生问题的时候,拯救都成了难题,也不能倒,更难解决。

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分析

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分析

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分析摘要金融国际化、金融信息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是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信息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伴随着这些客观结果连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金融混业经营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种趋势。

我国目前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模式,本文从国际金融业经营模式发展历程出发,结合我国金融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对比并提出了对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的思考。

关键词金融;混业经营一、银行业混业经营的优势与风险混业经营制度通过多样化、综合化的业务经营,可以分散风险。

另外,其本身也具有一些分业经营模式所缺乏的优点:1、混业经营增强了银行业对金融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从业务开发来看,全能银行的多元化经营为银行的金融产品创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极大的增强了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2、混业经营通过银行内部之间的业务交叉,提高了服务效率,特别是针对中小客户时,成本降低更为明显,有利于增强竞争力。

3、混业经营可使商业银行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社会成本,促进金融机构的竞争,有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经济效率。

4、从政府的角度看,混业经营精简了金融机构,便于当局进行监管。

金融机构与监管当局的协调配合加强,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混业经营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例如:因哈格进入证券业后加剧证券行情的波动,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并且,证券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历来是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的中介场所,银行业的介入将降低其可控性。

另外,银行业经营的证券业务若遭遇失败,其风险将由存款人乃至整个社会负担,这就可能使银行铤而走险,放松对风险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稳定。

可见,混业经营对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中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1、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发展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金融业的经营模式沿袭了混―分两个发展阶段,1993年以前实行混业经营。

从建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模式比较及选择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模式比较及选择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模式比较及选择□作者:岳红1 雷光宇2作者单位:1、沈阳建筑大学2、河北金融学院财经视线2011年第33期内容摘要: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过作用。

目前,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业的主流趋势。

本文认为,我国金融业现行的仍是分业经营模式,走向混合经营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分业经营模式混业经营模式金融控股公司国际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合经营模式及其历史沿革(一)分业经营与混合经营模式分业经营模式也称专业化业务制度。

其核心在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之间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各行之间有严格的业务界限。

其代表首推2000年之前美国的金融制度。

混业经营模式是指银行不仅可以经营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如存款、贷款等,还可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证券承销交易、保险代理等。

实行混业经营模式的金融机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德国式的全能银行,银行依法从事包括投资在内的,涉及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各种金融业务。

二是金融控股公司,此形式在美国最为发达和典型。

(二)两种经营模式利弊分析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模式各有利弊,没有任何一种模式占有绝对的优势。

它们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占有各自的地位,发挥各自的优势。

分业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避免货币市场的资金直接流入高风险的资本市场,维护一国的金融稳定。

客观上起到遏制垄断、维护竞争的作用。

专业化分工集中在某一特定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专门从事银行业务、证券管理、资产组合管理或为大型公司提供融资服务,资源集中,易创品牌,与客户关系简单,透明度高,易于监管。

但其也有弊端: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其提供的产品品种单一,难以分散风险,综合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对于外部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动相当敏感,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混业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为客户提供较全面的金融服务,有利于扩大经营范围,实现规模经济。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降低了单一品种的风险,分散了经营风险。

中国银行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问题研究

中国银行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问题研究

中国银行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问题研究中国银行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也经历了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变革。

分业经营时期,各银行机构根据国家规定的经营范围在各自领域内开展业务;而混业经营时期,银行机构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竞争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多种业务。

本文将从银行业发展变迁的角度,探讨中国银行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问题,并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分业经营时期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中国银行业一直处于国家计划经济的体制下。

国家各类银行机构根据国家计划安排,承担着资金筹措、信贷发放、汇兑结算等各种职责,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融资服务。

在这个时期,银行机构的业务范围、资金来源、利润分配等都由国家统一规定,不允许进行跨界经营或自主创新。

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逐步放宽对银行业的管制,银行机构也逐渐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经营自主权。

然而,在这个时期,国家仍然对银行机构的经营范围进行了划分,实行了分业经营。

按照相关法规,各类银行机构分别承担着不同的经营职责,如商业银行主要从事综合性金融服务业务;信托投资公司主要从事信托、基金等金融业务;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则从事证券和保险业务。

分业经营的优点在于可以保证各行各业的专业性,使银行机构在各自的领域内专注于开展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

但随着市场需求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分业经营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二、混业经营的兴起从21世纪初,中国银行业开始逐步实行混业经营。

混业经营是指银行机构可以自主选择经营范围,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市场的需求,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的前提下,开展多种业务,如商业银行可以开展信托、基金等非传统业务,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也可以相互跨界经营。

混业经营的兴起,使银行机构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有利于拓宽业务范围,提高经营效益。

由于混业经营可以使银行机构在多个领域中开展业务,这种跨界经营也给银行机构带来了更大的市场需求和机遇,为银行机构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比较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势

比较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势

论述:比较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势,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一、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势(一)、分业经营1、分业经营就是指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管制。

通常所说的分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之间的分离,有时特指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分离。

实行分业经营的金融制度被称作分离银行制度(fragmented banking)或专业银行制度(specialized banking)。

2、分业经营的优点:(1)、有利于培养两种业务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水平,一般证券业务要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而商业银行业务则更注重于与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

(2)、分业经营为两种业务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环境,避免了竞争摩擦和合业经营可能出现的综合性银行集团内的竞争和内部协调困难问题。

(3)、分业经营有利于保证商业银行自身及客户的安全,阻止商业银行将过多的资金用在高风险的活动上。

(4)、分业经营有利于抑制金融危机的产生,为国家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3、分业经营也存在着不足之处:(1)、以法律形式所构造的两种业务相分离的运行系统,使得两类业务难以开展必要的业务竞争,具有明显的竞争抑制性。

(2)、分业经营使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缺乏优势互补,证券业难以利用、依托商业银行的资金优势和网络优势,商业银行也不能借助证券公司的业务来推动其本源业务的发展。

(3)、分业经营也不利于银行进行公平的国际竞争,尤其是面对规模宏大,业务齐全的欧洲大型全能银行,单一型商业银行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混业经营1、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

这种混业经营模式又被称为“全能银行制度(universal banking)”。

在此种模式下,没有银行业务之间的界限划分,各种银行都可以经营存贷款、证券买卖等业务。

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优缺点的简单概述

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优缺点的简单概述

金融学:1.什么是分业经营?2.什么是混业经营?两者各有什么优缺点?分业经营模式是否符号我国国情?答:1.分业经营(Separate Operation)就是指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管制。

分业经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分离,第二个层次是指金融业中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子行业的分离,第三个层次是指银行、证券和保险各子行业内部有关业务的进一步分离。

2.混业经营:所谓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

金融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

从国内外的情况看,混业经营有诸多公认的好处,比如:为资金更合理的使用、更快的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金融各个领域之间发挥协同作用,减少或避免拮抗作用;有助于对风险的系统监管等。

只有混业经营才有助于对风险的系统监管。

分业经营的优点1、有利于培养两种业务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水平,一般证券业务要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而商业银行业务则更注重于与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

2、分业经营为两种业务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环境,避免了竞争摩擦和合业经营可能出现的综合性银行集团内的竞争和内部协调困难问题。

3、分业经营有利于保证商业银行自身及客户的安全,阻止商业银行将过多的资金用在高风险的活动上。

4、分业经营有利于抑制金融危机的产生,为国家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分业经营的不足之处1、以法律形式所构造的两种业务相分离的运行系统,使得两类业务难以开展必要的业务竞争,具有明显的竞争抑制性。

2、分业经营使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缺乏优势互补,证券业难以利用、依托商业银行的资金优势和网络优势,商业银行也不能借助证券公司的业务来推动其本源业务的发展。

3、分业经营也不利于银行进行公平的国际竞争,尤其是面对规模宏大,业务齐全的欧洲大型全能银行,单一型商业银行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结业论文论文题目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比较分析课程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二级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专业金融学班级 112020404 学生姓名陈建华学号11202990401 教师黄万才时间 2014.11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内容摘要: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各有利弊,不能说其中一种模式占有绝对优势。

一国是选择分业经营模式还是混业经营模式不仅涉及金融企业的管理经营体制,而且与一国政府的监管体制也关系重大,是由一国的国情和历史条件决定的。

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来自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挑战、商业银行自身的竞争、以及金融监管方式和力度的变化,迫使商业银行进行全方面调整,我国客观上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混业经营以支持金融改革及金融业的平稳发展。

关键词:分业经营;混业经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向一、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含义分业经营是指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业,或称银行业的专业化、证券业的专业化;所谓混业经营(全能经营)是指银行业和证券业的混合经营,或正银行业与证券业的相互渗透与一体化经营。

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模式的比较(一)分业经营模式英国、美国式分业经营模式的典型代表,在理论上受“真实票据论”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应该根据负债的流动性,安排资产结构。

商业银行早起多为活期存款,流动性强,随时都有提存的可能。

因此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应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而且贷款一定要以真实交易为基础,以真实的商业票据做抵押,以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

根据这种理论,商业银行不宜发放长期贷款,消费贷款,更不能将银行资金用于债券、股票及食物资产等高风险、低流动性投资。

在实践上,美国的企业资本积累雄厚,因国内资本市场发达,企业融资相对容易,对银行依赖小,而美国实行分业经营和其他一些国家实行分业经营的直接动因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它使大批从事证券投资的商业银行倒闭。

大多数国家长期实行分业经营模式,主要基于以下理论的和时间上的优势:1、实行分业经营模式有利于政府和中央银行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控制盒管理国家金融活动。

2、分业经营模式禁止银行从事证券经营与投资,能够防止银行以客户存款投资证券,获利留给自己,风险和损失留给客户或转嫁给存款保险机构的风险与利益的不对称现象。

同时,可以避免证券市场及企业状况变化对银行经营活动造成冲击,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3、分业经营制度,对银行垄断集团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利于维护金融、经济发展的自由竞争局面。

分业经营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现:1、分业经营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就个别国家而言,突出表现在削弱了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2、分业经营使商业银行缺乏资产经营灵活性及内部经营损益互补机制,资产单一化导致风险高度集中。

3、银行不能为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与投资,不利于密切银企关系,进而不利于整体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二)混业经营模式德国实行混业经营模式,主要原因是德国的工业化起步比较晚,程度较低,战争期间国民经济受到毁灭性破坏,企业资本积累有限,资本市场也无法与英美等过相比,工商企业不论在短期资金还是在长期资金都高度依赖银行。

这就在客观上要求银行必须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允许商业银行以证券形势对企业进行长期投资、融资。

因此,德国银行通过参股、控股企业,形成了以银行为核心实力雄厚的资本集团。

尽管德国为代表的混业经营模式相对于英美的分业经营模式的优势稍显逊色,但是这种制度本身也有分业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1、全面的业务范围给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开拓了传统业务以外的多种收入来源;而且,证券投资业务使得银行在证券经营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因为证券的流动性使之可以作为商业银行的“二级准备”,它可以在“一级准备”充足时带来一定收益,又可随时通过证券市场变现来满足“一级准备”不足时的银行之丰富及运转需要。

2、混业经营较分业经营使商业银行具有更大的整体稳定性。

首先,混业经营使银行资产多元化,而且尤其是商业银行对证券资产可以有相当大的选择空间,不受地域及过节的限制,这进一步是资产分先分散化,降低了非系统风险;其次,由于存款市场的利率与证券市场价格反向变动的特性,因而兼营信贷与证券业务使银行内部产生一种损益互补机制,全能银行开展金融业务,可使业务多样化,使银行风险减少,从而使银行的一部分亏损由其他部分的盈利来弥补,有利于保持银行整体稳定;再次,有价证券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减少了银行流动性风险,避免发生支付危机,同时也使得银行可以适时出售证券,避免更大损失。

3、混业经营下银行对企业提供包括投资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既有利于企业发展,又有利于建立密切协调的银企关系。

增加银企综合竞争力,使银行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全面的金融服务,银行更能了解客户,客户也更能了解银行,从而加强了彼此间联系。

4、全能银行通过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尤其是证券业服务,有利于动员社会储蓄,出尽储蓄向投资转化。

混业经营模式的弊端:1、不利于系统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面对的是不同性质的风向,银行与证券市场间如果没有防火墙,就不能切断风险传递的链条。

因为,证券市场是一个高风险市场,银行与证券业如果混业经营,在证券上发生剧烈动荡或在银行操作失误时,银行的信用将收到严重威胁,导致银行破产风险增加,损害投资者和存款人利益。

2、不利于提高经营与监管效率。

混业经营模式导致银行业、证券业专业化分工的打破不利于提高经营效率,不利于不同金融业高效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

在监管方面混业经营模式难以实现金融监管的专业化分工,不利于提高监管效率。

3、不利于平等竞争。

混业经营是大机构强者愈强,中小机构难以与之抗衡,不利于竞争。

两种银行经营模式,各具特色和优势。

目前,从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混业经营”浪潮。

两种业务制度互补优势,也为我国构建兼容两种优势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模式提供了思路。

工业发达国家大都实行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业与混业经营。

三、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取向——混业经营模式(一)我国现行金融分业经营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1、分业经营使国有商业银行处于高风险运行之中。

我国金融业现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制度,与国际金融改革趋势相悖。

我国的分业经营制度,把银行、保险和证券业的业务范围分别限制在一个更狭窄的范围内,金融业的风险实际是更加集中和扩大。

与西方主要国家的全能银行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而影响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证券资产与其他资产所占比例很小,信贷资产、投资与证券资产、其他资产的比例大约是77:3:20,而且在信贷资产中80%左右投向了国有企业。

这种资产结构存在很大风险,特别是在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处于困境的情况下,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剧增、经营效益下降,使国有商业银行处于高风险运行之中。

2、分业经营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商业银行许多优质客户进入资本市场,对商业银行的负债规模、资产规模与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据统计,2002年3月末,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已达1171家,至2001年期末A股流通市值约为12454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左右。

以直接融资为特征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凭借其较高的资产收益和便利的融资条件,与商业银行争夺金融资源,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极大地加剧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这也必然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

商业银行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应对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冲击,就必须调整经营战略,实行混业经营。

3、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事实上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我国的银行、证券商、保险公司分别处于无差异经营和无差异竞争的状态,包括机构发展和市场定位在内,还没有形成一种有层次、有分工、有竞争、有合作的良性发展格局,对金融业资源的总量利用造成了极大浪费。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不断深化改革,严格管理,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经营效益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其原因固然不少,而业务范围狭小则是一个重要原因。

实行混业经营,发展全能银行是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因为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多样化的业务具有内在平衡特征,可利用内部补偿机制来稳定银行的利润收人,分散金融风险。

4、经济一体化给我国的分业经营体制带来挑战。

近些年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逐渐放松商业银行参与证券和保险业务经营的限制,这种状况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银行业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如果我国商业银行不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将难以在国际金融市场立足,同时在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情况下,如果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必然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构成严重的挑战。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考虑着手按全能银行方向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并据此完善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

由于形势紧迫,我国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一些规定有必要根据当前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当前应当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商业银行为试点进行探索,以点带面,实行混业经营,逐步推进全能银行。

从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情况看选择中国银行较为适宜,这是因为:第一,中国银行是我国海外业务量最大的商业银行,由于受业务范围的限制,使其在与当地银行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第二,中国银行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最大,同时中国银行比较多地参与国际市场,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投资银行的经验;第三,中国银行及其所属机构运作规范,比较容易进行监管。

(二)我国金融实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使得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具有发展的必然性,也有现实的可能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涌现的金融机构模糊了以往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三者的产品日益交叉。

1999年美国《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废除和《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标志着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已基本完成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金融业的综合经营已经成为全球性趋势。

1、混业经营是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加快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客观要求。

麦金农和肖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指出,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货币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需要彼此之间的合作、融合和沟通,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各自更大程度上的发展。

因此,商业银行实行综合化经营,是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必然选择。

2、混业是增强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我国现有金融机构种类繁多,门类复杂。

金融机构种类繁多,有利于形成竞争,但也过多地加大了竞争成本,尤其是分业经营的前提下,其无差异竞争成本更大,我国金融业的普遍不景气状况也就难以改变。

再加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资银行可凭借其先进的服务理念、发达的金融技术和丰富的市场经验,从多方面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沈村与发展挤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