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和氮的氧化物(第2课时)教案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21(第二课时)(人教版必修1)
高一化学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⑵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两个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学习化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⑴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⑵加强环保意识,做珍爱家园——地球的主人。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教学用品:盛有SO2的试管〔用胶塞塞好〕,试管、火柴、水槽、酒精灯、石蕊试液〔含滴管〕、品红试液〔含滴管〕、溴水、试管夹、投影仪。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法。
学法引导:1、做好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归纳。
2、SO2的氧化复原性,通过分析硫元素的化合价来理解。
3、SO2的漂白性关键在于实验,并与氯水的漂白作用比较。
教学过程:[引言]酸雨的危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工业化步伐的大步前进,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某些工厂排出的废气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严重造成了大气污染,使得某些地区雨水酸性严重超标,形成酸雨。
1872年美国化学家Smith首先提出酸雨一词,引起全世界关注。
1985年,几场酸雨过后,我国四川奉节县9万多亩松树全部枯死,重庆南山2.7万亩马尾松死亡过半。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思考1:SO2的物理性质表达在哪些方面〔展示一瓶收集满SO2气体的试管〕气体的物理性质可从以下几个等方面去分析:(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毒性等)探究1: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SO2是否易溶于水探究过程:把装有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探究现象:试管中水面上升现象分析:由于SO2易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大于瓶内压强,使水面上升。
探究结论:易溶于水物理性质小结:无色、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思考2: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从哪些方面入手①从组成上看:SO2一种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有很多是酸性氧化物,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证明SO2是酸性氧化物②从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看:推断它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探究2:SO2溶于水仅仅是溶于水吗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响发生化学反响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探究过程:用一试管取少量SO2的水溶液,滴入2-3滴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再加热,再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认识硫单质的主要性质。
(2)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
(3)认识三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4)了解氮氧化物的主要种类,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2)硫和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2、教学难点(1)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相关计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关酸雨危害的图片或视频,如被酸雨腐蚀的建筑物、树木枯萎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硫和氮的氧化物。
2、硫单质的性质(1)展示硫单质的样品,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
(2)讲解硫单质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的反应。
3、二氧化硫的性质(1)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硫气体,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闻其气味,并介绍二氧化硫的溶解性。
(2)化学性质①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引导学生回顾酸性氧化物的性质,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硫与水、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②氧化性和还原性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实验 1: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硫化氢溶液中,观察现象。
实验 2: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③漂白性展示二氧化硫漂白品红溶液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品红溶液褪色的现象,然后加热褪色后的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恢复情况,从而理解二氧化硫漂白性的特点。
高二化学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2
4.3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实验探究的快乐。
2、了解SO2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技能。
3、培养实验设计、观察、分析能力,训练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SO2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难点:SO2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教学过程:归纳整理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易液化(-10∶)。
2、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3、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SO2+H2O H2SO3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思考交流1、课本上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我们写的有何差别?为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可逆2、那么可逆反应与普通的化学反应有何联系和区别?的代表什么含义?学生讨论回答归纳整理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表示用可逆号。
“”特点:同时、同条件,不同方向,同时并存应用与实践1、H2燃烧生成水,水电解能生成H2和O2,这是可逆反应吗?2、二氧化硫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溶质是否只有亚硫酸?3、如将SO2气体通入滴加酚酞的NaOH溶液中,分析现象和化学方程式思考交流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那么怎样区分SO2和C02?SO2是否还有其他特性?应用提高1、推测SO2与Cl2混合通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反应,产物为什么?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CO2中是否混有SO2?3、工业上用熟石灰来吸收SO2,同时制备熟石膏,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小结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同时具有漂白性、氧化性和还原性,SO2的实际中有一定的应用,但SO2是有毒气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当空气中含有大量SO2时,对环境危害极大。
板书设计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一、二氧化硫(SO2)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易液化(-10℃)。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来源;2.掌握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危害和防治措施;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二、教学内容1. 硫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SO2)和三氧化硫(SO3)。
它们是工业生产和燃烧化石燃料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
它的主要来源包括燃煤、燃油、燃气、冶金、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以及交通运输、家庭燃料燃烧等。
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有很大的危害。
它能刺激呼吸道,引起气喘、支气管炎等疾病;还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雾,导致酸雨的形成,对土壤、水体、植物等造成严重的损害。
(2)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
它的主要来源是硫酸生产过程中的排放。
三氧化硫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也很大。
它能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引起眼结膜炎、气管炎等疾病;还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雾,导致酸雨的形成。
2. 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它们也是工业生产和燃烧化石燃料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它的主要来源包括汽车尾气、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等。
一氧化氮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相对较小,但它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进而形成酸雨,对环境造成损害。
(2)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它的主要来源包括汽车尾气、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等。
二氧化氮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很大。
它能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引起眼结膜炎、气管炎等疾病;还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硝酸雾,导致酸雨的形成,对土壤、水体、植物等造成严重的损害。
3. 防治措施为了减少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污染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处罚;2.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3.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如烟气脱硫、脱硝等;4.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个人和家庭的能源消耗。
高中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三篇
【导语】教学是⼀种创造性劳动。
写⼀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的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法】 运⽤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加⼯。
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SO2的漂⽩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具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第⼀环节:导⼊新课 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燥的季节⾥⼤家都希望有⼀些⾬⽔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之外,还有⼀种⾬⽔被称作酸⾬,⼤家了解它么?今天⽼师就给⼤家带来了⼀段有关酸⾬的视频,请看⼤屏幕。
教师:播放酸⾬视频,酸⾬视频展⽰酸⾬对我们环境,动物⽣存,建筑物及⼈类⽣活⽣产的影响以及酸⾬知识。
组织学⽣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危害有哪些,酸⾬的主要成分有什么? 学⽣活动:回答危害⽅⾯并说出酸⾬主要成分有⼆氧化硫、⼆氧化氮、⼀氧化氮等。
教师展⽰:⼤家请再看看⼤屏幕上展⽰的图⽚,酸⾬对空⽓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过的⾷物,⼤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 学⽣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师语⾔:今天我们就⼀起来认识⼀下SO2。
【板书】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环节:新课教学 1.SO2的物理性质研究 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晶体,脆,不溶于⽔,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中燃烧⾸先⽣成⼆氧化硫。
化学⽅程式为:S+O2====SO2,硫在空⽓中燃烧发出淡蓝⾊的⽕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焰。
教师提问:经过前⾯的学习,⼤家思考下我们从哪些⽅⾯可以确定SO2的物理性质呢? 教师引导:回忆上节课研究氯⽓的性质的⽅法,思考从哪些⽅⾯去研究SO2的性质。
43硫和氮的氧化物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人教版必修1).doc
实验探究二氧化氮的性质濮阳市油田二高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1) 掌握NO?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了解NO?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的能力;(2)通过探究、讨论、实验、观察、思考等过程训练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NO?对空气的污染及危害,进一步培养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感受科学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2)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NO?与H20的反应。
教学准备:50ml注射器一个,20ml注射器3个,带三通的输液管,浓硝酸(67%)、铜丝、蒸憾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烧杯、铁架台教学过程:【视频引入】无锡工厂浓硝酸泄漏黄色浓烟弥漫天空新闻屮弥漫天空的黄色气体就是浓硝酸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可以直接危害人体,引起呼吸道疾病等,同时它也是造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氧化氮扩散到空气中,我们该如何做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NO?的性质。
本节课我们用实验来探究NO?的性质。
NO?的制取:首先我们来制取少量二氧化氮。
实验原理为:Cu + 4HNO3(浓)=C U(NO3)2 + 2NO2个 + 2出0。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两支注射器和一段带三通的输液管,此装置的特点是微型、环保。
下面开始实验: 首先取少量铜片置于注射器屮,取5ml浓硝酸从三通管的侧方注入注射器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现象?请大家集体冋答。
这种红棕色气体就是NO?,待反应结束, 把溶液排出,我们就得到了相对纯净的NO?气体。
一、物理性质请大家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课本,概括NCh的物理性质。
NO?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二、化学性质大多数易溶于水的氧化物都可以和水反应,NO?能不能和水反应呢?下面我们重点探究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硫与氮的氧化物教案
硫与氮的氧化物教案教案标题:硫与氮的氧化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3. 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在环境污染和酸雨形成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包括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特点、命名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的教材、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
2. 实验器材: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实验室制备所需的器材和试剂。
3. 实验条件: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和通风条件。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概念,提问学生对硫和氮的氧化物有什么了解。
- 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环境污染和酸雨的图片或视频来引起学生的思考。
2. 硫的氧化物(15分钟)- 介绍硫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特点,包括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 解释硫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来源和对环境的影响。
- 演示实验:利用实验室制备硫的氧化物,并观察其性质和变化。
3. 氮的氧化物(15分钟)- 介绍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特点,包括二氧化氮和一氧化二氮。
- 解释氮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来源和对环境的影响。
- 演示实验:利用实验室制备氮的氧化物,并观察其性质和变化。
4. 环境污染和酸雨(10分钟)- 讲解硫和氮的氧化物在环境污染和酸雨形成中的作用。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和酸雨的形成。
5. 实验操作(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备硫和氮的氧化物,并观察其性质和变化。
-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特点。
- 引导学生思考硫和氮的氧化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 提供拓展阅读材料或相关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的相关知识。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能力。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第一章: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分类及命名规则。
3. 能够分辨和识别常见的硫和氮的氧化物。
二、教学内容:1. 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定义及特点。
2. 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分类及命名规则。
3. 常见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 进行实验观察和演示。
四、教学步骤:1. 引入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概念。
2. 讲解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定义及特点。
3. 介绍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分类及命名规则。
4. 分析常见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5. 进行实验观察和演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
2. 练习题。
3. 实验报告。
第二章: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硫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3. 了解二氧化硫的应用和危害。
二、教学内容:1. 二氧化硫的定义及特点。
2. 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3. 二氧化硫的应用和危害。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 进行实验观察和演示。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二氧化硫的概念。
2. 讲解二氧化硫的定义及特点。
3. 介绍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4. 分析二氧化硫的应用和危害。
5. 进行实验观察和演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
2. 练习题。
3. 实验报告。
第三章:硫的氧化物——三氧化硫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氧化硫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三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3. 了解三氧化硫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三氧化硫的定义及特点。
2. 三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3. 三氧化硫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 进行实验观察和演示。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三氧化硫的概念。
2. 讲解三氧化硫的定义及特点。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习硫、二氧化硫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漂性。
教学重点使学掌握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可逆反应。
教学方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分析以上图表)空气污染物包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
一、二氧化硫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10℃),易溶于水(1∶40)。
(演示实验)展示二氧化硫的水溶性以及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2.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SO2+H2O=H2SO3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例如:CO2+H2OH2CO3【思考】2H2O=2H2+O2与2H2+O2=2H2O是可逆反应吗?(2)漂白性(演示实验)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思考:在亚硫酸溶液中滴入几滴品红试剂,红色立即褪去,说明SO2具有什么性质?加热后,红色恢复,说明了什么?SO2具有漂白性,但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使颜色恢复。
(展示图片)SO2的漂白性[思考]除了SO2,还有哪些物质具有漂白性?(播放动画)对比氯水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物质/漂白氯水二氧化硫原理、氯水中HClO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SO2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实质、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效果、永久性、暂时性、范围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石蕊变红)(3)SO2中的.化合价是+4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3、二氧化硫的用途⑴制造硫酸。
⑵可以漂白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等。
硫和氮的氧化物说课稿教案
硫和氮的氧化物氢硫酸淡黄色沉淀氧化性2H2S+SO2=3S↓+2H2O品红溶液红色褪去漂白性【讲解】3.二氧化硫的主要用途:(1)制硫酸:S→SO2→SO3→H2SO4 (2)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3)杀菌消毒【思考交流】课本上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我们写的有何差别?为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思考交流】那么可逆反应与普通的化学反应有何联系和区别?的代表什么含义?【学生讨论】【教师讲述】SO2溶于水和H2O反应生成H2SO3,H2SO3很不稳定,易分解成SO2和H2O。
这两个反应是同时同条件下进行的,SO2和H2O是第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又是第二个反应的产物,H2SO3是第一个反应的产物,又是第二个反应的反应物。
如果我们把SO2溶于水和H2O反应生成H2SO3反应叫正反应,H2SO3分解成SO2和H2O的反应就叫逆反应。
这样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表示用可逆号。
注意可逆反应强调在同时、同条件下不同的方向进行,这同时说明可逆反应不能向一方进行到底,即产物和反应物同时并存。
【板书】可逆反应【总结】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表示用可逆号。
“”特点:同时、同条件,不同方向,同时并存。
【引入】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硫的性质,那么三氧化硫的性质有什么异同呢?【讲述】二氧化硫在适当温度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溶于水生成硫酸,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生产硫酸。
【板书】2SO2+O22SO3 SO3 +H2O=H2SO4【讲述】三氧化硫与碱性氧化物或碱反应时生成硫酸盐。
【板书】SO3+CaO=CaSO SO3+Ca(OH)2=CaSO+H2O【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91页资料卡片,了解硫化氢中毒。
【讲述】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有剧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16(第二课时)(人教版必修1)
第二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重要性质,实验探究由二氧化氮制硝酸的可能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会对有关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2、通过酸雨利弊两方面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方式]1、努力表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以酸雨的形成为线索,展开对氮氧化物性质的探究。
[教学过程][学生]氮氧化物[投影]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1、氮氧化物的天然排放源:闪电,高空雨云闪电,有很强的能量,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局部化合,生成NO ,继而在对流层中被氧化为NO 2,NOx 即为NO 和NO 2之和;土壤硝酸盐分解,即使是未施过肥的土壤也含有微量的硝酸盐,在土壤细菌的帮助下可分解出NO ,NO 2和N 2O 等气体。
氮氧化物的人为排放源:酸性物质NOx 人为排放源主要是交通运输,如汽车尾气、飞机高空飞行等。
[教师]自然界的闪电和人为的汽车尾气产生氮氧化物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在放电的条件下,使空气中的O 2和N 2反响。
[实验]模拟NO 的形成操作步骤:〔1〕将氮气和氧气按1∶1的比例混合经容器A ,用浓硫酸枯燥后进入反响器B 。
〔2〕使B 反响器中两电极放电间隙保持在2—3cm ,并接通高压直流电源,电压约为10kV ,使混合气在电弧高温中强热五分钟左右。
N 2+O 2浓硫酸A B高压电源CD EO 2 F〔3〕再从E 处与抽气机连接,缓慢抽气,同时由F 处给容器D 中输入纯氧气。
[现象]B 和C 处气体无色,容器D 处看到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投影]N 2 + O 2 ======== 2NO ,2NO + O 2 == 2NO 2〔无色〕 〔红棕色,有毒〕 2、物理性质[推进]上节课我们学习了SO 2可溶于水并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响,那么NO 2的水溶性又如何呢[实验]向一小集气瓶的NO 2气体中滴入几滴水,振荡,观察现象。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1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污染的防治。
二、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同学们,每天,当你阅读报纸、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节目时,经常可以获得关于空气质量的信息。
你知道空气质量报告中有哪些指标?PPT展示城市天气日报图片。
思考交流在各城市天气日报指标中,都有什么共同的项目?为什么?它有什么危害?它是从哪里来的呢?生回答各项指标中,都有二氧化硫的指数。
继续探讨为什么要选择SO2等作为首要污染物呢?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PPT播放酸雨的危害和产生。
讨论交流二氧化硫从哪里来的?板书 1.硫在自然界的存在。
演示实验硫在水中和在酒精中的溶解性生观看硫单质样品,回顾、思考: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硫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2)硫的化学性质:可燃,生成二氧化硫。
演示出示试管中的二氧化硫,请同学们归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SO2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
二、SO2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
实验4-7 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交流补充。
归纳小结二氧化硫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结论1:生成了pH<7的酸性物质——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
结论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有漂白性。
讨论交流褪色后的无色溶液加热后为什么又恢复红色?阅读思考阅读课本P90下边两段。
归纳整理与水反应:SO2+H2O H2SO3。
板书可逆反应讲述所谓可逆反应,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对可逆反应,要用“可逆号”代替等号作为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
讨论交流分析下列两个反应是否是可逆反应?2H2O = 2H2↑+O2↑与 2H2+O2=2H2O是可逆反应吗?讲述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的两个化学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共存,两个化学反应构成了一个对立的统一体。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17(第二课时)(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一〕【阅读提示】
教学目标
1、了解SO
2和NO
2
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及了解防止酸雨产
生的途径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2、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3、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以及热爱科学,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4、实验观察、数据处理,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响,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响,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知识精讲】
一、二氧化硫
1.硫
〔1〕硫的物理性质:硫是淡黄色晶体,脆,
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和氮的氧化物(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SO2和N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及了解防止酸雨产生的途径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
1、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以及热爱科学,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2、实验观察、数据处理,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
大气的污染。
【难点】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
大气的污染。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实验总结法
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阅读材料]:信使分子──NO。
指出NO重要的生理作用,NO和CO使人体中毒的原理。
[知识介绍]:1、氮气的结构:氮分子结构(以后会学习)决定了氮气的化学性质通常不活泼。
2、氮气的性质:氮气和氧气在放电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再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
N2+O2 =2NO 2NO+O2 =2NO2 3NO2+H2O = 2HNO3+NO
[生活化学]:哪位同学能解释雷雨发庄稼的道理或者一场雷雨一场肥的科学道理?
(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在放电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再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土壤中矿物质作用形成可溶性硝酸盐,成为氮肥被植物吸收。
)[实验探究]:自学课本【科学探究1】,思考一下问题:
画出实验装置图。
简述实验操作步骤。
描述实验现象,完成课本P80的表格。
2KClO3=2KCl+3O2↑
或2H2O22H2O+O2↑
[问题讨论]:讨论课本【科学探究2】:
硝酸工业常在吸收反应进行过程中补充一些空气,使生成的一氧化氮再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又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经过这样多次的氧化和吸收,二氧化氮可以比较完全地被水吸收,能够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硝酸。
[科学视野]:自学课本P80“科学视野”。
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介绍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以及对人类和大自然的危害。
[知识拓宽]:1、下列关于酸雨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酸雨中的氢离子浓度比正常雨水大
B、酸雨雨水和正常雨水的样品煮沸后酸性都减小
C、空气中硫和氮的氧化物
D、正常雨水也有微弱的酸性。
减少酸雨的产生,下列方法中,你认为可取的是: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3、自学课本P81“资料卡片”。
[例题讨论]:目前,我国酸雨监测网络已初步搭好骨架,并建设启用了许多监测站点,为了进一步开展酸雨研究和控制酸雨提供了依据。
下列是某监测站点采集的酸雨,每隔一段时间
测定pH数据:
能否分析酸雨放置一段时间后,pH变化的主要原因。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实践活动1、2】根据各学校具体情况适当布置。
[作业]:教材P104习题10、11。
补充习题:
1.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
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如
2NO+O2=2NO2,则NO2就是二次污染物,下列四种气体①SO2、②NO、③NO2、
④Cl2中能导致二次污染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只有②
2.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0.02mg·L-1。
下列措施中不能
..够减少SO2排放量的是……( )
A.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做民用燃料B.提高热能利用率
C.硫酸厂采取措施提高尾气的吸收率D.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后使用
3.①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
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近年来,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少量液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O==H2O+NH2Cl (一氯氨). NH2Cl较HClO稳定.试分析加液氨能延长液氯杀菌时间的原因: .
据1997年3月18日《中国环境包》报道:从一份科技攻关课题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酸雨区已占国土面积的40%,研究结果还表明,酸雨对我国农作物、森林等影响的区域较大。
某学校课题组为研究酸雨的成因,进行了以下实验:先接通直流电源,使电热丝红热,然后将红热电热丝伸入一有SO2和空气的集气瓶中,瓶中立即出现a现象,再往其中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又出现b现象。
请回答:
①描述现象,a————————,b————————————;
②通过该实验可得出“酸雨”成因的化学原理是——————————;
③目前一座中等城市每年用煤约三百万吨,其含硫量如按1%计算,则每年排放SO2多少吨?参考答案:1、A 2、B 3、S+O2=SO2 CaO+SO2=CaSO3
五、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