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辅导班讲义第二章脂类Word版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脂类

生物化学--脂类

CM的生理功能 运输外源性TG及胆固醇酯。
LPL(脂蛋白脂肪酶) • 存在于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 • 使CM中的TG、磷脂逐步水解,产生甘油、
FA及溶血磷脂等。
2020/6/16
极低密度脂蛋白 来源
VLDL的合成以肝脏为主,小肠亦可合成少量。
代谢
LPL VLDL
VLDL LPL、HL LDL 残粒
1.含14~20个C,偶数 2.饱和:软脂酸和硬脂酸,不饱和:油酸 3.植、低温生活的动物中 不饱和 >饱和 4.熔点:饱和 >不饱和 5.不饱和双键:C9和C10之间 6.双键多顺式 7.细菌多是饱和脂肪酸,种类少 ▪人体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只能从植物中获 得
2020/6/16
2020/6/16
(一)脑苷脂类 葡萄糖——糖—苷键————鞘氨醇—酰胺—键 脂肪酸 半乳糖 岩藻糖 N-乙酰葡萄糖胺 N-乙酰半乳糖胺
2020/6/16
占脑干重的11%
(二)神经节苷脂
含有唾液酸的糖鞘脂
结构:
神经酰胺
半乳糖-N –乙酰葡萄糖胺-半乳酸-葡萄糖-鞘氨醇
2020/6/16
唾液酸
脂肪酸
在脑灰质和胸腺中含量丰富,是某些神经元膜 的特征脂组分。
胆酸的反应: 胆酸+甘氨酸或牛磺氨酸甘氨胆酸或牛磺胆 酸 胆酸+脂类(胆固醇;胡萝卜素)盐类乳化 剂
2020/6/16
2.强心苷及蟾毒 可使心博率减慢,强度增加。 强心苷基本结构:
R:甲基或醛基 洋地黄苷 蟾毒:酯 3.性激素 4.维生素D3、D2
2020/6/16
三、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 基本结构:五元环和20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生物化学3-脂类化学

生物化学3-脂类化学

甘油三脂
O
H 2C
OH
O H2C O C (CH2)mCH3
HO CH
H3C (CH2)n C O CH O
H 2C
OH
H2C O C (CH2)k CH3
甘油磷脂
O
O H2C O C (CH2)m CH3
H3C (CH2)n C O CH
O
H2C O P O X OH
X = 胆碱、水、乙 醇胺、 丝氨酸、甘 油、肌醇、磷脂酰 甘油等
(二)饱和脂肪酸
• 饱和脂肪酸---无双键 室温下多为固态, 生物体内的饱和脂肪酸多以软脂酸和硬脂 酸存在分布广并且比较重要。
2020/2/12
(三)不饱和脂肪酸
• 单不饱和脂酸 • 多不饱和脂酸
含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不饱和脂酸亚 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 和脂酸是人体不可缺乏的营养素
2020/2/12
2020/2/12
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
• (一)单纯脂类(simple lipid)
由脂肪酸与甘油所形成的脂。如甘油三酯和蜡
• (二)复合脂类(compound lipid

由脂肪酸、醇和其他非
脂成分构成。如磷脂、糖脂
• (三)衍生脂质(derived lipid)
由单纯脂和复合脂衍生构成,具有脂质的一般性质, 如 取代烃、固醇类、萜等。
• 碳的个数大多分布在4-26之间;12-24多 见。
• 其通式为:R-COOH
2020/2/12
(一)脂肪酸的种类
• 短链脂肪酸 C4 • 中链脂肪酸 (C6~C10) • 长链脂肪酸(C12~C26) • 饱和脂肪酸-无双键 室温下多为固态 • 不饱和脂酸-有双键 室温下多为液态

第二章 脂生物化学

第二章 脂生物化学

甘油三酯贮存能量和保温

真核细胞中,甘油三酯在水相介质中成 微小油滴状独立结构,作为代谢燃料的 贮藏库,脊椎动物中这些特化的细胞被 称为脂肪细胞(adipcytes或fat cells)。 甘油三酯还贮藏在多种植物的种子中, 提供种子萌发时所需能量及生物合成的 前体物质。
甘油三酯贮存能量和保温

人体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18:29c,12c ω -6系的原初成员 γ -亚麻酸(18:36c,9c,12c) 花生四烯酸(20:45c,8c,11c,14c) α -亚麻酸18:39c,12c ,15c ω -3系的原初成员 EPA—二十碳五烯酸 (20:55c,8c,11c,14c,17c) DHA—二十二碳六烯(22:64c,7c,10c,13c,16c,19c) 活性脂肪酸存在于鱼油(深海鱼)中。
CH2 O CH2OH CH2OH
2
1
3 1
P OH
OH H C OH C O HO C HO C O H H H OH OH O O 3 3 Sn-甘油-1-磷酸 Sn-甘油-3-磷酸 CH2 O CH2 O P OH CH2 OCH2 O P OH P OH P OH
2
同一物质 Sn-甘油-1-磷酸 Sn-甘油-3-磷酸 Sn-甘油-3-磷酸 Sn-甘油-1-磷酸 L-甘油-3-磷酸 D-甘油-1-磷酸 对映体 L-甘油-1-磷酸
通俗名
系统名 饱
简写 符号 和 脂 肪
结构 酸
熔 点 (℃)
存在
12 14 16 18月桂酸 (肉ຫໍສະໝຸດ 豆 蔻酸 棕榈酸 (软脂酸) 硬脂酸
n-十二酸 n-十四酸 n-十六酸 n-十八酸
12:0 14:0 16:0 18:0

第2章讲义脂类物质

第2章讲义脂类物质
(棉子油、豆油、菜籽油部分氢化制成半固体脂肪)
溴、碘同样可加入不饱和双键上产生饱和卤化脂—卤化。 碘价—100g脂类样品所能吸收碘的克数。
③氧化
脂肪中不饱和脂肪可被分子氧或活性氧氧化,生成脂肪酸过氧化物。
④酸败
天然油脂暴露在空气中经相当长的时间后败坏而发生臭味—酸败。 酸败原因:
一是水解:光、热或微生物作用可水解脂类。放出自由脂肪酸,低 分子脂肪酸有臭味。
OH
3
羟基化甘油酯
醋酸酐
O-CO-CH3 3 乙酰化甘油酯
乙酰价:中和由1g乙酰酯经皂化释放出的乙酸所需的KOH的毫克数。
二是氧化:空气中氧将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产生有臭味的醛 和酮类物质。
酸价—中和1g脂类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克数。
⑤乙酰化
含羟基的甘油酯和醋酸酐作用生成乙酰化酯(乙酰基与OH基结合)。
H
H
R-C-(CH2)x-CO—C3H5O3 +3(CH3CO)2O
R-C-(CH2)x-CO—C3H5O3+3CH3COOH
三脂酰甘油酯(甘油三酰酯、油脂)结构通式:
O ║ CH2O — C — R1
O ║ CHO — C — R2
O ║ CH2O — C — R3
脂肪酸羧基的OH与 甘 油醇基的H连接形成酯键。
R1、R2、R3:各脂肪酸的烃基。
⑴ 脂肪酸
结构:一端带有羧基的长的碳氢链。
不同脂肪酸之间的区别在于碳氢链的长度、饱和与否以及双键的数 目和位置。
18:1ω9
ω 2 3 4 5 6 7 8 9 10
18
CH3CH2CH2CH2CH2CH2CH2CH2CH=CH(CH2)7COOH
部分 脂

生物化学脂类(第二章)

生物化学脂类(第二章)

• 碘价表示油脂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碘价越大, 不饱和度越大。 • 根据碘值可判断干性油的优劣。(思考题) • 采用氢化反应可以用植物油制造人造牛油。采用 卤化反应可以制造特种脂肪。 • 液体油脂不便运输,易酸败,海产油脂还有臭味, 可通过氢化或卤化加以改善。
思考题
猪油的皂化值是193~203,碘价是54~70; 椰子油的皂化值是246~265,碘价是8~10。 这些数据说明猪油和椰子油的分子结构有什 么差别。
4、心磷脂,即二磷脂酰甘油 (diphosphatidylglycerol简称DPG)
• 以甘油为桥将两个磷脂酰基连接起来,即甘油的第1、3位 羟基被两个磷脂酰基取代。心磷脂是唯一有抗原性的脂类。 在心肌线粒体的内膜中含量丰富,在植物和细菌的细胞中 也有发现。
二、鞘氨醇磷脂(phosphosphingolipid)
第二章 脂类和生物膜
(Lipid and Biomembrane)
本章内容
• • • • • • 脂类概述:定义、分类与生物学功能 油脂的结构、性质及鉴定 磷脂的种类、结构、性质及作用 固醇的种类、结构及功能 其他脂类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概 述
• 脂类(Lipid)的定义:是一类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溶剂 的有机分子,一般是由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及其衍生物。 • 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有些含N、P、S。 • 分类: 脂 可变脂 油 单 蜡 脂 脂类 固醇脂 糖脂
• 由鞘氨醇、脂酸、磷酸、含氮碱组成的脂质。含氮基团常 见的是胆碱和乙醇胺。 • 鞘氨醇(1,3-二羟基-2-氨基-4-烯基十八烷或2-氨基-4烯基-十八碳1,3,二醇)(P107),第二位的氨基与脂肪酸 相连,形成神经酰胺(Cer)。(P108) • 鞘磷脂是神经酰胺1-位羟基(伯醇基)被磷脂酰胆碱或磷 脂酰乙醇胺酯化而成。 • 性质:鞘磷脂是白色晶体,对光、空气稳定,溶于热乙醇, 不溶于丙酮和乙醚。 • 功能:鞘磷脂是动物细胞膜如红细胞膜的成分,在神经组 织和脑组织中含量较高,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有关。

高级食品生物化学2-脂类(2012)

高级食品生物化学2-脂类(2012)

表2-1脂质的物理分类
类别
界面性质
容积性质
非级性脂质
不能分散形成单分子层 不溶
Ⅰ类:不溶性非膨胀两 能分散形成稳定的单分子 不溶或溶解度很低
亲脂

Ⅱ类:不溶性膨胀两亲 能分散形成稳定的单分子 不溶,在水中膨胀形成
极脂

液晶
性 ⅢA类:能形成液晶的可 能分散形成不稳定的单分 可溶,当高于临界微团
脂 溶性两亲脂
3.Ⅱ类极性脂质(磷脂和鞘糖脂)
它是成膜分子。 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
脂酰丝氨酸、心磷脂、缩醛磷脂、鞘磷脂、脑苷 脂、电离的磷脂酸;还有单酰甘油、α-羟脂肪 酸、甘油单醚、硫脑苷脂、鞘氨醇(碱式)等。 它们能形成双分子层和微囊(图2-1) 。
4.Ⅲ类极性脂质(去污剂)
➢ (1) 磷脂:它们的非脂成分是磷酸和含氮碱(如 胆碱,乙醇胺)。磷脂根据醇成分的不同,又可分 为甘油磷脂(如磷脂酸、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 胺等)和鞘氨醇磷脂(简称鞘磷脂)。
甘油磷脂结构
R1、R2为脂酰 基的烃基,R1 多为饱和烃基, R2常属不饱和 烃基。
甘油磷脂结构(续) 神经鞘磷脂结构
英文 缩写
B H Oc D La M P Po St
表2-2 一些常见的脂肪酸 (续)
系统名
简写 符号
通俗名
9-十八碳一烯酸 9,12-十八碳二烯酸 9,12,15-十八碳三烯酸 6,9,12-十八碳三烯酸 二十酸
5,8,11,14-二十碳四烯酸
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
13-二十二碳一烯酸 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
子层,因为可溶于水基质 浓度时形成微团;低浓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讲课文档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讲课文档
④硫解 在β-酮脂酰CoA硫解酶催化下,β-酮 脂酰CoA与CoA作用,硫解产生 1分子乙酰 CoA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第二十页,共55页。
第二十一页,共55页。
总结:
脂肪酸β氧化最终的产物为乙酰CoA、 NADH和FADH2。假如碳原子数为Cn的脂肪 酸进行β氧化,则需要作(n/2-1)次循环 才能完全分解为n/2个乙酰CoA,产生n/2个 NADH和n/2个FADH2;生成的乙酰CoA通 过TCA循环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 能量,而NADH和FADH2则通过呼吸链传递 电子生成ATP。至此可以生成的ATP数量为:
第十八页,共55页。
①脱氢 脂酰CoA经脂酰CoA脱氢酶催化,在 其α和β碳原子上脱氢,生成△2反烯脂酰 CoA,该脱氢反应的辅基为FAD。
②加水(水合反应) △2反烯脂酰CoA在△2反 烯脂酰CoA水合酶催化下,在双键上加水生 成L-β-羟脂酰CoA。
第十九页,共55页。
③脱氢 L-β-羟脂酰CoA在L-β-羟脂酰CoA脱 氢酶催化下,脱去β碳原子与羟基上的氢原 子生成β-酮脂酰CoA,该反应的辅酶为 NAD+。
◆ 琥珀酸可异生成糖并以蔗糖的形式运至种苗的其 它组织供给它们生长所需要的能源和碳源;而当种 子萌发终止,贮脂耗尽,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时, 植物的能源和碳源可以由光和CO2获得,乙醛酸体的
数量迅速下降以至完全消失。 ◆ 在脂肪转变为糖的过程中,乙醛酸循环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是连结糖代谢和脂代谢的枢纽。
第十页,共55页。
⑴ 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胞液)
长链脂肪酸氧化前必须进行活化,活化形式是脂酰CoA。
在脂酰CoA合成酶(acyl CoA synthetase)催化和CoA-SH及 ATP的参与下,脂肪酸转变为脂酰CoA。

生物化学 第二章脂类化学

生物化学 第二章脂类化学

甘 油
FA
FA
Pi X
X= 胆 碱 、 水 、 乙 醇胺、丝氨酸、 甘油、肌醇、 磷 脂 酰甘 油等 。
胆固醇酯
胆固醇
FA
目录
H 2C
OH
甘油
HO
CH
H 2C
OH
甘油三脂
O H 3C (CH
2 )n
O H 2C O CH H 2C O O C (CH
2 )m
CH3
C
O C (CH
2 )k
CH3
甘油磷脂
异油酸 (Vaccenic acid) 亚油酸 (linoleic acid) a-亚麻酸 (a-linolenic acid) g-亚麻酸 (g-linolenic acid) 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 acid) timnodonic acid (EPA) clupanodonic acid (DPA) cervonic acid (DHA)
16:1 18:1
18:1 18:2 18:3 18:3 20:4 20:5 22:5 22:6
w-7 CH3(CH2)5CH═CH(CH2)7COOH w-9 CH3(CH2)7CH═CH(CH2)7COOH
w-7 CH3(CH2)5CH═CH(CH2)9COOH w-6 CH3(CH2)4(CH═CHCH2)2(CH2)6COOH w-3 CH3CH2(CH═CHCH2)3(CH2)6COOH w-6 CH3(CH2)4(CH═CHCH2)3(CH2)3COOH w-6 CH3(CH2)4(CH═CHCH2)4(CH2)2COOH w-3 CH3CH2(CH═CHCH2)5(CH2)2COOH w-3 CH3CH2(CH═CHCH2)5(CH2)4COOH w-3 CH3CH2(CH═CHCH2)6CH2COOH

生物化学第二章 脂类和生物膜

生物化学第二章 脂类和生物膜

(一)种类: 1、按脂肪酸种类分: 饱和脂肪酸 如:软脂酸(16C)、 硬脂酸(18C)。 不饱和脂肪酸 如:油酸、亚油酸。
(二)命名
脂肪酸的俗名主要反映其来源和特点。系统名反映其碳原 子数目、双键数和位置。如:硬脂酸的系统名是十八烷酸, 用18:0表示,其中“18”表示碳链长度,“0”表示无双键; 油酸是十八碳-9-烯酸,用18:1 Δ9c表示,“1”表示有一 个双键。反油酸用18:1Δ9,trans表示。 天然脂肪酸中的双键多为顺式结构,少数为反式结构, 如:反油酸等。大多数单不饱和脂肪酸中双键的位置在C9 和C10之间( Δ9),多不饱和脂肪酸通常有一个双键在 Δ9,其余双键在Δ9和烃链末端甲基之间。
另外,根据是否能被碱水解而产生皂,分为皂化 脂质和不可皂化脂质。非皂化脂 包括类固醇、萜 类和前列腺素类。 不含脂肪酸,不能被碱水解。 根据脂质在水中和水界面上的行为分为:非极性 和极性。
3、脂质的生物学作用
(1)贮存脂质 机体代谢燃料和储能形式; 三酰甘油主要分布在皮下、胸腔、腹腔、肌肉、骨髓 等处的脂肪组织中,是储备能源的主要形式。 保护作用;绝缘保温、缓冲压力、减轻摩擦振动 (2)结构脂质 磷脂、糖脂、胆固醇等极性脂是构 成生物膜的重要组分; (3)活性脂质 具营养、代谢及调节功能;与细胞 识别、种特异性、组织免疫等密切相关。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的本质是类固醇;各种脂溶 性维生素是脂类得的衍生物。
(三)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构象
柔性大,完全伸展
一个双键有30°的 刚性弯曲
(四)脂肪酸盐与乳化作用
脂肪酸盐属于Ⅲ类极性脂质,具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 团,是典型的两亲化合物,是一种离子型的去污剂, 如:天然的胆汁盐酸、人工合成的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生物化学 第02章 脂类化学

生物化学 第02章 脂类化学

n 皂化价:完全皂化1克脂肪(油或脂)所消耗的氢氧化钾的 毫克数。
n 皂化价可用于计算该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分子量=1/[(皂化价/1000)/56/3]
单位为克的皂化价
消耗的氢氧化钾的摩尔数 (脂肪酸的摩尔数) 甘油三酯的摩尔数
分子量 = 3 × 56× 1000 皂化值
n250毫克油脂完全皂化时需要47.5毫克KOH, 计算该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规定:
1,3的位置不能交换
n 磷脂酰胆碱(X基团为胆碱) ——卵磷脂
O
O CH2-O-C-R1 R2-C-O-CH O
CH2-O-P-O-CH 2-CH2-N+(CH )3 3 OH
卵磷脂
如果磷酰胆碱基连接在甘油基的3位碳,则为-型,2位则为-型。
自然界:L--磷脂酰胆碱
n★基本介绍 n“卵磷脂”这个词本身由希腊文“Lekiths” 派生出来,意指“蛋黄”。卵磷脂最初是在蛋 黄中发现,一只鲜蛋黄中约含10%卵磷脂。近 年来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 三大营养素"。
液酸
神经酰胺
中性糖 N-乙酰半乳糖胺
神经酰胺
半乳糖 唾液酸
葡萄糖
n 甘油醇糖脂(glycosyl glycerides)—植物糖脂
存在于绿色植物中,称植物糖脂。
n答案:884
2)不饱和双键产生的性质
①氢化(Hydrogenation)(反式脂肪酸) n 油脂中的不饱和键可以在金属镍催化下发生氢化作用。 n 氢化作用通常用于使液体油变成半固体或固体脂肪。
②卤化和碘值 n 卤化作用(Halogenation):油脂中不饱和键可与卤素 发生加成作用,生成卤代脂。 n碘值(价):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 n用碘值表示油脂的不饱和度。

生物化学第二章脂类化学讲课文档

生物化学第二章脂类化学讲课文档
*十八碳三烯酸(亚麻二烯酸)△9,12,15 linolenic acid -11亚麻仁油
CH2CH2CH=CH-CH2-CH=CH-CH2-CH=CH-(CH2)7COOH
*二十碳四烯酸(花生四烯酸)△5,8,11,14 arachidonic acid –50 卵磷脂 、胚磷脂
CH2(CH2)4CH=CH-CH2-CH=CH-CH2- CH=CH-CH2-CH=CH-(CH2)3COOH
第七页,共75页。
第二节甘油三酯的结构及性质
2.1 油脂的结构
第八页,共75页。
甘油三酯
脂肪酸与甘油所形成酯(脂酰甘油,脂酰甘油酯) 脂类中含量最丰富的一大类,是动、植物贮脂的主要组分
油:室温下液态 ;脂:室温下固态
第九页,共75页。
甘油三酯的命名
第十页,共75页。
甘油三酯的命名
➢编号顺序不能变
椰子油、奶油
十二酸*(月桂酸) lauric acid C11H23COOH 44
蜂蜡、椰子油
十四酸*(豆蔻酸) myristic acid C13H27COOH 54
肉豆脂、椰子油
十六酸*(软脂酸) palmitic acid C15H31COOH 63
动植物油
十八酸*(硬脂酸) sicaric acid C17H35COOH 70
碘值 100g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 表示油脂的不饱和度
酸值 (不饱和键过氧化生成小分子的酸)中和1克油脂中 的游离脂肪酸所消耗的KOH的mg数
(4)由羟基产生的性质
➢ 乙酰化值指从1g乙酰化的脂肪中分解出乙酸用KOH中和所需要 KOH的毫克数。
第二十页,共75页。
不饱和键的过氧化作用
氧化 甘油三酯(不饱和脂肪酸)

生物化学 第二章 脂类

生物化学 第二章 脂类

四、其他脂酰甘油类 1、 烷基醚脂酰甘油
2、 糖基脂酰甘油
第二节 磷脂类 甘油磷脂类(含甘油)鞘氨醇磷脂类(含鞘氨醇) 一、 甘油磷脂 ㈠组成 (天然存在的甘油磷脂都属于L—构型)
㈡甘油磷脂的命名
㈢几种甘油磷脂名称、分子组成 立体专一编号或sn—系统
(四)甘油磷脂的性质 物理性质 1.白色蜡状固体 2.用氯仿一甲醇提取 3.不溶于无水丙酮 4.在水中易形成微团 化学性质 电荷和极性 (pH=7 磷酸基团带负电荷) 水解作用 氧化作用
第二章
脂 类
第一节 引言 (一)脂质的定义 脂类是脂肪酸和醇等所组成的脂类及其衍生 物
具有下列三个特征: 1、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2、为脂肪酸与醇所组成的酯类 3、能被生物体所利用,作为构造,修补组织或供 给能量之用。
• (二)脂类的一般分类:
• 按化学组成分:
• 1、单脂 :脂肪酸和醇类形成的酯 • • • 主要有甘油三酯和蜡; (油脂—甘油三酯;蜡—高级醇的脂肪酸酯)
7、光学活性:天然存在具一个不对称C原子的甘油三酯。 8、按甘油醛衍生物原则命名。
(2)化学性质---与酯键及所含的甘油和脂肪酸有关。 1、由酯键产生的性质----水解和皂化 皂化作用:碱水解甘油三酯的作用 皂化值——完全皂化1克油或脂所消耗的KOH的毫克数。
2、由不饱和脂肪酸产生的性质
(1)氢化和卤化 氢化:甘油三酯中不饱和键可以在金属镍催化下发生氢化反应, 使双键饱和。
(五)重要的甘油磷脂 1. 磷脂酰胆碱(PC) ⑴结构 甘油 磷酸 脂肪酸 胆碱 ⑵性质 白色固体、易吸水、 氧化、控制机体代谢。
2.磷脂酰乙醇胺(PE)是植物含量最丰实的磷脂
3. 磷脂酰丝氨酸(PS) 与血液凝结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你有问题可以发邮件到wopop123@ 我们免费给你答疑第二章 脂 质一、本章结构简图二、学习内容及考点分析第一节 概述一、 脂类(lipids )脂类:泛指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各类生物分子。

组成:脂类都含有碳、氢、氧元素,有的还含有氮和磷。

化学本质:脂肪酸+醇 形成的酯及其衍生物。

母体--长链或稠环脂肪烃分子。

脂类分子中没有极性基团的称为非极性脂;有极性基团的称为极性脂。

极性脂的主体是脂溶性的,其中的部分结构是水溶性的。

共性: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如乙醚、氯仿、苯等。

二、分类1. 单纯脂 单纯脂是脂肪酸与醇结合成的酯,没有极性基团,是非极性脂,又称中性脂。

三酰甘油、胆固醇酯、蜡等都是单纯脂。

蜡是由长链脂肪酸和长链一元醇形成的酯。

2. 复合脂 复合脂又称类脂,是除脂肪酸和醇外还含有磷酸等非脂成分的脂类。

复合脂含有极性基团,是极性脂。

磷脂和糖脂属于主要的复合脂。

3. 衍生脂 单纯脂和复合脂的衍生产物。

(1)取代烃:脂肪酸及其碱性盐衍生脂质:萜,类固醇及其衍生物复合脂质:脂肪酸+醇+非脂分子 磷脂:甘油磷脂和鞘磷脂 糖脂:鞘糖脂单纯脂质 蜡:长链脂肪酸+长链醇(固醇)三酰甘油(甘油三酯) 分类 饱和度:饱和/不饱和 营养角度:必需/非必需 结构特点 理化性质:溶解度、熔点;皂化、乳化 脂肪酸 甘油 :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识别与传递 结构 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化学组成:蛋白质(包括酶)+ 脂质(主要磷脂)+ 糖及少量水金属离子 结构特点 膜分子间作用力:静电力,疏水作用,范德华力。

膜组分不对称分布 磷脂双层 生物膜流动性(2)萜类:天然色素、香精油、天然橡胶(3)固醇类:固醇(甾醇、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4)其他脂类:维生素A、D、E、K,脂多糖,脂蛋白等非皂化脂不能被碱水解生成皂,称为非皂化脂。

包括类固醇和萜类(二者一般不含脂肪酸)。

类固醇又称甾醇,是以环戊烷多氢菲为母核的一种脂类。

胆固醇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类固醇,它因有羟基而属于极性脂。

萜类是异戊二烯聚合物,前列腺素是二十碳酸衍生物。

4.结合脂类脂与糖或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脂和脂蛋白。

三、生物学功能(一)供能贮能:三酰甘油是储备能源三酰甘油主要分布在皮下、胸腔、腹腔、肌肉、骨髓等处的脂肪组织中,是储备能源的主要形式。

三酰甘油作为能源储备有以下优点:1.可大量储存在三大类能源物质中,只有三酰甘油能大量储备。

体内糖原的储量少(不到体重的1%),储存期短(不到半天),而三酰甘油储量可高达体重的10-20%以上,并可长期储存。

2.功能效率高由于脂肪酸的还原态远高于其他燃料分子,所以体内氧化三酰甘油功能价值可高达37kJ/g,而氧化糖和蛋白质分别只有17 kJ/g。

3.占空间少可以无水状态存在。

而1克糖原可以结合2克水,所以1克无水的脂肪储存的能量是1克水合的糖原的6倍多。

4.还有绝缘保温、缓冲压力、减轻摩擦振动等保护功能。

(二)构成体质:生物膜骨架;主要是磷脂和胆固醇具有此功用。

极性脂参与生物膜的构成,磷脂、糖脂、胆固醇等极性脂是构成人体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他们构成生物膜的水不溶性液态基质,规定了生物膜的基本特性。

膜的屏障、融合、绝缘、脂溶性分子的通透性等功能都是膜脂特性的表现,膜脂还给各种膜蛋白提供功能所必须的微环境。

脂类作为细胞表面物质,与细胞的识别、种特异性和组织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三)生物活性物质: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提供必需脂肪酸。

1.有些脂类及其衍生物具有重要生物活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的本质是类固醇;各种脂溶性维生素也是不可皂化脂;介导激素调节作用的第二信使有的也是脂类,如二酰甘油、肌醇磷脂等;前列腺素、血栓素、白三烯等具有广泛调节活性的分子是20碳酸衍生物。

2.有些脂类是生物表面活性剂磷脂、胆汁酸等双溶性分子(或离子),能定向排列在水-脂或水-空气两相界面,有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功能,是良好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例如:肺泡细胞分泌的磷脂覆盖在肺泡壁表面,能通过降低肺泡壁表面水膜的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在呼吸中萎陷。

缺少这些磷脂时,可造成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呼吸后必须用力扩胸增大胸内负压,使肺泡重新充气。

胆汁酸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乳化食物中脂类,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3.作为溶剂一些脂溶性的维生素和激素都是溶解在脂类物质中才能被吸收,他们在体内的运输也需要溶解在脂类中。

如维生素A、E、K、性激素等都是如此。

第二节单纯脂一、脂肪酸(一)特性长烃链(尾)+ 羧基(头)动植物中的脂肪酸比较简单,都是直链的,可含有多至六个双键,而细菌的脂肪酸最多只有一个双键。

细菌的脂肪酸比较复杂,可有支链或含有环丙烷环,如结核酸就是饱和支链脂肪酸。

植物中可能含有三键、环氧基及环丙烯基等。

1.人体及高等动物体内的脂肪酸有以下特点:(1)由偶数碳原子构成的一元酸,最多见的是C16、C18、C22等长链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多在第9位,第2和第3个双键多在第12和第15位;(2)碳链无分支。

(3)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都呈顺式构型,有多个双键的脂肪酸称为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或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邻双键之间都插入亚甲基,不构成共轭体系。

(二)分类和命名1.脂肪酸的俗名、系统名和缩写脂肪酸的俗名主要反映其来源和特点。

系统名反映其碳原子数目、双键数和位置。

如:硬脂酸的系统名是十八烷酸,用18:0表示,其中“18”表示碳链长度,“0”表示无双键;油酸是十八碳烯酸,用18:1表示,“1”表示有一个双键。

反油酸用18:1Δ9,trans表示。

2.双键的定位双键位置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原来用Δ编号系统,近来又规定了ω或(n)编号系统。

前者按碳原子的系统序数(从羧基端数起),用双键羧基侧碳原子的序数给双键定位。

后者采用碳原子的倒数序数(从甲基端数起),用双键甲基侧碳原子的(倒数)序数给双键定位。

这样可将脂肪酸分为代谢相关的4组,即ω3、ω6、ω7、ω9,在哺乳动物体内脂肪酸只能由该族母体衍生而来,各族母体分别是软油酸(16:1,ω7)、油酸(18:1,ω9)、亚油酸(18:2,ω6)和α亚麻酸(18:3,ω3)3.必需脂肪酸哺乳动物体内能合成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不能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等。

习惯上把维持哺乳动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而体内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ω3和ω6是两个不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1)ω6家族:亚油酸(ω-6PUFA)→γ亚麻酸→花生四烯酸ω-6家族可降低血清胆固醇,(2)ω-3家族:PUFA α-亚麻酸(ω-3PUF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ω-3家族可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防治神经、视觉和心脏疾病,人类可能缺乏ω-3家族PUFA。

EPA(20碳五稀酸)和DHA(22碳六稀酸)有保健价值。

(三)理化性质1.物理性质:取决于烃链的长度和不饱和度。

溶解度:与烃链的长度有关,链长则在水中的溶解度低熔点:与双键数目、顺反有关,多则熔点低,顺式低2.化学性质:氧化,加成等化学反应。

腐败和过氧化皂化反应动植物油脂在氢氧化钠(钾)作用下水解生成的脂肪酸盐乳化作用脂肪酸盐、胆汁酸盐、SDS脂肪酸常见的反应有两个:(1)活化硫酰化,生成脂酰辅酶A。

这是脂肪酸的活性形式。

(2)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可以氧化,生成过氧化物,最后产生自由基。

对人体有害。

二、油脂(一)油脂的结构油脂是由一分子甘油与1-3分子脂肪酸所形成的酯。

根据脂肪酸数量,可分为单酰甘油、二酰甘油和三酰甘油(也称为甘油三酯)。

前两者在自然界中存在极少,而三酰甘油是脂类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类。

通常所说的油脂就是指三酰甘油。

若三个脂肪酸相同,则称简单三酰甘油,命名时称三某脂酰甘油,如三硬脂酰甘油,三油酰甘油等。

如三个脂肪酸不同,则称为混合三酰甘油,命名时以α、β和α’分别表示不同脂肪酸的位置。

天然油脂多数是多种混合三酰甘油的混合物,简单三酰甘油极少,仅橄榄油中含三油酰甘油较多,约占70%。

(二)油脂的性质1.物理性质油脂一般无色、无味、无臭,呈中性。

天然油脂因含杂质而常具有颜色和气味。

油脂比重小于1,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丁酸酯可溶)。

在乳化剂如胆汁酸、肥皂等存在的情况下,油脂能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在人体和动物的消化道内,胆汁酸盐使油脂乳化形成乳糜微粒,有利于油脂的消化吸收。

因为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相应的饱和脂肪酸低,所以一般三酰甘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者在室温时为液态,俗称油(如棉籽油达75%)。

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三酰甘油在室温时通常为固态,俗称脂(如牛脂中达60-70%)。

天然油脂都是多种油脂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通常简称为油脂。

硬脂酸熔点为70℃,油酸熔点为14℃。

相应的,三硬脂酸甘油酯的熔点是60℃,而三油酸甘油酯的熔点是0℃。

如油脂中1,3位的脂肪酸不同,则具有旋光性,一般按照L-型甘油醛的衍生物命名。

油脂是脂肪酸的储备和运输形式,也是生物体内的重要溶剂,许多物质是溶于其中而被吸收和运输的,如各种脂溶性维生素(A、D、E、K)、芳香油、固醇和某些激素等。

2.化学性质油脂的化学性质与组成它的脂肪酸、甘油以及酯键有关。

(1)水解和皂化油脂能在酸、碱、蒸汽及脂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

用碱水解时,生成的是甘油和脂肪酸盐。

脂肪酸的钠盐和钾盐即就是肥皂。

因此把油脂的碱水解称为皂化。

皂化值:1克油脂完全皂化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根据皂化值的大小可以判断油脂中所含脂肪酸的平均分子量。

皂化值越大,平均分子量越小,链越短。

式中56是KOH的分子量,因为三酰甘油中含三个脂肪酸,所以乘以3。

(2)加成反应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分子中的C=C双键可以与氢、卤素等进行加成反应。

氢化:在高温、高压和金属镍催化下,C=C双键与氢发生加成反应,转化为饱和脂肪酸。

氢化的结果使液态的油变成半固态的脂,所以常称为“油脂的硬化”。

人造黄油的主要成分就是氢化的植物油。

某些高级糕点的松脆油也是适当加氢硬化的植物油。

棉籽油氢化后形成奶油。

油容易酸败,不利于运输,海产的油脂有臭味,氢化也可解决这些问题。

卤化:卤素中的溴、碘可与双键加成,生成饱和的卤化脂,这种作用称为卤化。

通常把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称为碘值。

碘值大,双键多,不饱和程度高。

由于碘和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较慢,所以在实际测定中,常用溴化碘或氯化碘代替碘,其中的溴或氯原子能使碘活化。

碘值大于130的称为干性油,小于100的为非干性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半干性油。

会腐败产生难闻的臭味,这种变化称为酸败。

酸败是由空气中氧、水分或霉菌的作用而引起的。

光可加速这个反应。

酸败的化学本质是油脂自动氧化生成挥发性醛、酮、酸, 低分子量的脂肪酸(如丁酸)、醛和酮常有刺激性酸臭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