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课件(PPT)
合集下载
上课《拟行路难》教学课件共26张PPT(共26张PPT)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那驱不散 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 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 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 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有一种抗争的意味。
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 ”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 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 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诗的主旨仅是言愁吗?
1、地位低下,无言的资格,自然不 敢言。
2、社会专制黑暗,人们无言的自由 。
所以,诗中有对不平等现象的愤慨 ,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传达了寒门志士 有志难申的慷慨不平的呼声。诗歌不仅 是言愁,而且抒写心中愁愤不平之气。
思考作业
行路难 初中学过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论世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制度是 “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只看你的 家庭出身,不看你的才情和品德,即使你 才华横溢,只要你出身低贱,你就不可能 做到高官。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 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 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 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 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明豪情 酣畅淋漓
+ 展自信
背诵本诗和李白的《行路难》
愁的直接原因怀才不遇,根 源是门第低贱。诗人将其归结 为什么?
对于这种命运,诗人的态度是怎 样的?
认命、抗命、认命
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 ”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 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 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诗的主旨仅是言愁吗?
1、地位低下,无言的资格,自然不 敢言。
2、社会专制黑暗,人们无言的自由 。
所以,诗中有对不平等现象的愤慨 ,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传达了寒门志士 有志难申的慷慨不平的呼声。诗歌不仅 是言愁,而且抒写心中愁愤不平之气。
思考作业
行路难 初中学过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论世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制度是 “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只看你的 家庭出身,不看你的才情和品德,即使你 才华横溢,只要你出身低贱,你就不可能 做到高官。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 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 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 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 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明豪情 酣畅淋漓
+ 展自信
背诵本诗和李白的《行路难》
愁的直接原因怀才不遇,根 源是门第低贱。诗人将其归结 为什么?
对于这种命运,诗人的态度是怎 样的?
认命、抗命、认命
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拟行路难》PPT课件人教版
平静恬淡——开始 自我安慰——发展 借酒浇愁——转折 倾泻悲愤——高潮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 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 然生愁”。
怀才被抑的愤懑不平是《拟行路难》最核心的情感。这诗强烈地 表现了寒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不敢言” 三字蕴藏无穷悲慨。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其感愤深切。“心非木石” 而有感,却“不敢言”,一纵一收,把诗人内心难抑的悲愤淋漓尽 致地表达出来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忧国亡国之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艰巨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①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说明了什么道理?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
“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
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 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这是古代的血统论。
诗意理解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罚流。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结合诗的内容加以 分析。
“愁”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 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到达了 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拟行路难》ppt优秀课件
02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而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了。这口吻,这笔调,反倒愈加透露出那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这就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明确:作者的《拟行路难》对李白的《行路难》很有影响。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从语言风格来讲,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响。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全诗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跳荡雄肆。
补充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比喻人生际遇不同).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这句说,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悲愁深沉,郁结在胸,酌酒难以自宽,长歌为之断绝。满腹感慨吞声不能言,其内心痛苦可想而知。
01
01
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有哪些影响?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而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了。这口吻,这笔调,反倒愈加透露出那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这就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明确:作者的《拟行路难》对李白的《行路难》很有影响。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从语言风格来讲,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响。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全诗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跳荡雄肆。
补充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比喻人生际遇不同).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这句说,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悲愁深沉,郁结在胸,酌酒难以自宽,长歌为之断绝。满腹感慨吞声不能言,其内心痛苦可想而知。
01
01
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有哪些影响?
《拟行路难》ppt课件
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此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 样的看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 的控诉。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 程中所起的作用。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 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应该 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 这个反问句,诗人含有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 本上还比较平稳。
古诗文中抒发怀才不遇的诗词很多,但不同的人的态度也不同。 比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辛弃疾的“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由于时代的缘故。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讲到:“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 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 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 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比兴
水
各自东西南北流人来自各自高低贵贱走比兴手法的作用
比兴手法的作用:
1、开头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 2、景或物 烘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3、比喻,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 简单。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 “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 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 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 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
“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
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 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 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 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 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 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 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 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 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此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 样的看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 的控诉。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 程中所起的作用。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 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应该 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 这个反问句,诗人含有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 本上还比较平稳。
古诗文中抒发怀才不遇的诗词很多,但不同的人的态度也不同。 比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辛弃疾的“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由于时代的缘故。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讲到:“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 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 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 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比兴
水
各自东西南北流人来自各自高低贵贱走比兴手法的作用
比兴手法的作用:
1、开头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 2、景或物 烘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3、比喻,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 简单。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 “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 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 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 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
“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
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 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 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 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 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 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 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 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 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拟行路难PPT课件
中的“命”是指什么? 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 的看法?
①“命”指“命运”门第决定人 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 遇。 ②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 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分析诗歌,解读文本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 人物形象?
诗歌以精练的笔法,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
3、诗人为什么会如此 “伤心”、如此“忧 思”?
延伸阅读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忧思
2、诗人是如何表现它的“忧思”的?
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 琴),委婉地表现作者的隐忧。 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 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 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 心的孤独和忧思。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怆难抑的形象。
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 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 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 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我们 会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可推想 出诗人的“悲”和“愁”。
分析诗歌,解读文本
第七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分析】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 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际上是对 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 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人的 心如槁木般无情。用反问的句式,冲 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 达到了高潮。 【回答】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不平之情。
分析诗歌,解读文本
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 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 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 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 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①“命”指“命运”门第决定人 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 遇。 ②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 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分析诗歌,解读文本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 人物形象?
诗歌以精练的笔法,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
3、诗人为什么会如此 “伤心”、如此“忧 思”?
延伸阅读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忧思
2、诗人是如何表现它的“忧思”的?
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 琴),委婉地表现作者的隐忧。 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 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 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 心的孤独和忧思。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怆难抑的形象。
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 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 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 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我们 会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可推想 出诗人的“悲”和“愁”。
分析诗歌,解读文本
第七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分析】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 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际上是对 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 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人的 心如槁木般无情。用反问的句式,冲 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 达到了高潮。 【回答】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不平之情。
分析诗歌,解读文本
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 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 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 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 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拟行路难》ppt优秀课件
结合全诗,理解标题:“行路 难”字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么深 沉的象征意味?
道路难行。 人生之路(仕途) 艰险坎坷,才华埋没,壮 志难酬。
三、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说说此 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有哪些影响?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写作缘由 鲍照
情感
语言风格
李白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写作缘由 鲍照
情感 语言风格 抒悲愤
怀才不遇 李白 壮志难酬
抒悲愤 +
明豪情 +
展自信
深受乐府影响,语 言清新质朴,气势 连贯,笔力酣畅淋 漓
▪ 诗以 “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 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 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 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 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 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 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
▪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 直面人间的不平而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 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 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 中求得解脱。
▪ 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 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 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 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 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 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 忧中获得宽慰了。这口吻,这笔调,反倒愈加透 露出那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这就造成了 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拟行路难》精美课件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 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酌酒原为排遣愁 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 驱散的?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 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 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的景况。读 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 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第七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 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 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 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 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 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 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 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 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 表现得淋漓尽致。
写作特点:
四.赏析技巧
语言质朴。 近乎口语,明白晓畅。
此诗以真情动人。
音律也很独特。 二与四、六与八分别押韵,错落有致。
全诗小结: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 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 愁。正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所说:“此诗 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
对比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者的《拟行路难》对李白的《行路 难》很有影响。从思想内容来看,都是写 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只是李白多 了豪情与自信。从语言风格来讲,都受到 于汉乐府的影响。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 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全诗气势连贯, 笔力酣畅淋漓、跳荡雄肆。
《拟行路难》优秀课件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 了诗人在政治道路(dàolù)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 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 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 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 调。
第三十八页,共44页。
诗开头写“金樽 美酒”“玉盘珍馐”, 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 (yànhuì)场面。接着写 “停杯投箸”“拔剑四 顾”,又向读者展现了 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
蹀躞(diéxiè):小步走路的样子。 垂羽翼:失意丧气(sàng qì)的样子。 孤且直:孤寒而又正直。
第三十六页,共44页。
对比(duìbǐ)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mángrán)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第三,十七页,直共44页。挂云帆济沧海。
第十五页,共44页。
第一(dìyī)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 了 什么道理?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 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 “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 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 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 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 (xiànxiàng)的 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 度的不合理性。
第四十一页,共44页。
以李白的乐府(yuè fǔ)歌行为例,与鲍照作 简 要比较:
第四十二页,共44页。
谢谢(xiè xie)各位的聆 听
第四十三页,共44页。
第三十九页,共44页。
中间四句,既感叹 “冰塞川”“雪满山”, 又恍然神游千载(qiān zǎi)之 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 得到重用。“行路难” 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 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 理。
《拟行路难》_PPT课件
结合上题,体会脉络。
言不当愁 吞 声 忍 愁 借 酒 浇 愁
感
悲歌泻愁
诗人用泄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 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忍 辱负重,痛苦矛盾的心情,表达出一股悲愤 不平之气。
情感复杂,语言明白晓畅,诗歌时而压抑, 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路历程表现的曲折婉 转。
古往今来,有很多诗都言愁, 言愁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 象,但所言之愁又有何不同? 请举例说一说。
门阀制度
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 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 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 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 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 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 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 的大姓豪族。 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 魏晋南北朝时盛行。
2、模仿学习汉乐府和南朝民歌, 形成凌厉的气势和豪放的魅力。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 远地超出一般人。他的诗作清新、俊逸,和南北 朝时两位著名诗人庾信、鲍照的作品一样。李白 啊,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之绿树, 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 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一 下我们的诗作呢?
本诗的主旨仅是言愁吗?
1、地位低下,无言的资格,自然不 敢言。 2、社会专制黑暗,人们无言的自由。 所以,诗中有对不平等现象的愤慨, 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传达了寒门志 士有志难申的慷慨不平的呼声。诗 歌不仅是言愁,而且抒写心中愁愤 不平之气。
《拟行路难》精品PPT课件
2021/7/23
14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已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吞声踯躅不敢言。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
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诗人对那驱不
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
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
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
情感达到了高潮。
2021/7/23
11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21/7/23
12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2021/7/23
13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2021/7/23
拟行路难(其四)
【南朝·宋】鲍照
1
鲍照的艺术成就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鲍 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 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诗、 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 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 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 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
5
2.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 思考“愁”是为何?
2021/7/23
6
3.首联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怎样的人生 哲理?
比喻、起兴 说明了像水是依照 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 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 决定的。
2021/7/23
7
《拟行路难》ppt课件(12页)
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
的一个特色。
五、总结全文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
拟行路难 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
“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这是千古悲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一个
鲍照 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
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 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大有 作为的!
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无奈
四、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有怎样 的遭遇。
鲍照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
面上任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四、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 作者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
悲怆的情态。
鲍照 酌酒原为排遣忧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激起愁海狂澜,诗人趁着 酒意击节高歌,唱起悲怆的《行路难》,将一 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何等悲怆。读者 从这举杯驱愁而放声悲哭的情节中,可以想见 其悲愁沉郁。
四、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 结合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回答。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文采闻
名于世。年轻时候就树立远大政治抱负,但出
身寒门庶族。
鲍照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时期,实行门阀制度,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门阀制度阻塞了
寒士的仕途,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升任
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
四、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 第七句对前几句的总结,诗人那驱不散的愁苦,
《拟行路难》优秀课件
第五、六法,生动形象地刻画 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酌酒原为排遣愁 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 驱散的?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 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 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的景况。读 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 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同。
鲍照的生平: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二十 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 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 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 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 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 微,取湮当代”(《诗品》语)。但他的文学作 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 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拟行路难 鲍照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无奈
抓关键词体会全文作者的感情
• 命—劝慰----叹---愁 • 酒---排遣--- 消---愁 前三句自我克制的痛
苦 寒士不平的悲愤
• 歌---倾泻----断----愁 • 感---不敢----言----愁 最后一句无力抗争无
奈 乱世不保的忧患
探究、讨论
• 鲍照——南朝刘宋社会动荡—怀才不遇—无奈
•
门阀制度
• 李白——盛唐———————怀才不遇—乐观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写作缘由 情感 语言风格
鲍照
抒悲愤
李白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抒悲愤
深受乐府影响, 语言清新质朴,
+ 气势连贯,笔力
明豪情 酣畅淋漓
+ 展自信
背诵本诗和李白的《行路难》
论世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选拔 官员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 度只看你的家庭出身,不看你的才情和品德, 即使你才华横溢,只要你出身低贱,你就不 可能做到高官。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 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 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 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 文学的一个特色。
《拟行路难》PPT优质课件
•
诉
•
愁
•
肠
对比阅读
《行路难》
•
李白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两诗的相同点
• 从思想内容看,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 愤不平的感情。 • 从语言风格来讲,都得力于汉乐府的 影响。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 表现深邃的诗意。全诗气势连贯,笔 力酣畅淋漓、跳荡雄肆。
•
谢谢收看
【教学难点】对鉴赏诗歌的学 习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学以 致用
拟行路难·其四
作者:鲍照
•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创作背景
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 鲍照出身寒微,怀才不遇。于是常常 借诗歌来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表现出了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 传达出了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 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 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 ,形成了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总结:
• 初读诗文,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 命”的现实。细品之下,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 不合理的门阀制度;地,岂是平的?泻水于地,难道 不是依照各自高下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 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贵 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决定了吗!
• “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酌酒 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 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 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 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 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 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吞声踯躅不敢言。” 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 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拟行路难》正式课件(共23张PPT)
︱
︱
︱
抨击 悲愤 无奈
结合全诗,理解标题:“行路难” 鲍照家世贫贱,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
结合全诗,理解标题:“行路难”字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么深沉的象征意味?
字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么深沉的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无奈
8、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 “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 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 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 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 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歌逐层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平静恬淡——开始 自我宽慰——发展 借酒浇愁——转折 倾泻悲愤——高潮
感情线索:
认命——不认命——认命
结合全诗,理解标题:“行路难”字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么深沉的象征意味?
4、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
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 起的作用?
——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 苦乐 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 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 涵着不平之气。
5、前两句作者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拟行路难(其四)
南朝 ·宋 鲍照
• 拟行路难(其四)
知人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鲍照家
世贫贱,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
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
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 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 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 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长诗赋和 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豪放,奇矫 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 对唐代诗人 李白等很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