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间词话十则译文

合集下载

《人间词话》十则

《人间词话》十则

《人间词话》十则人间词话是其中一本经典的文学著作,这本书记录了许多晚唐诗人的生活,人情世态和文学修养的种种经历和感悟,整个书中体现出的是一种沉静、含蓄和婉约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人间词话十则:首则:“唯有读书人,可以不开口而说出真话。

”人生中的学习极其重要,只有通过毫无保留的学习实践,才能够在生活中变得更加成熟,因为千万别忘了,真正的大智慧并不是在书本中,而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

读书人以精神为贵,敬重人才,入世之深,出世之高,读书人之所以能够不开口就能诉说真话,正是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和真理观念获得了深刻的认识和洞察。

第二则:“雅俗共赏才,诗家清韵徽。

”在中国这个文化的家园,雅俗共赏是我们一直尊崇的传统,诗歌和美好的艺术氛围紧密相连。

诗歌除了表达个人意象独特的文化和人文内蕴,而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积淀和美学价值的积累。

一个成功的诗人既要有婉约的词藻,也要有深刻的思想和理念,雅俗共赏不仅仅是人们对诗歌文学的所爱同情,更是对文化及艺术自由创造的支持和鼓励。

第三则:“去者日以疏,存者年因亲。

”生命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并不是一波三折,在生老病死中,它会像油渍般在人的心中发霉,日复一日的磨损,就像细小的车辙,慢慢地留下痕迹。

一个人的价值在其生命的意义中,常常体现在离别的痛苦与重归的欢喜之间。

有生命护卫在身,我便迎风而行;有爱一生相随,我便勇攀人生巅峰。

第四则:“未立志者,显孔廉之群庶;既立志,便不群庶。

”一个立志者再怎么平凡,起码有一份理想的追求,无论它多么遥远遮住的群体,或者它有多么微不足道。

没有人可以铭记过去的纪念,也没有人能如愿地把握未来,对未来的希望只能在平凡工作中一步一步地挑战自己,只有把每天的努力积累起来,才能找到进一步追求的空间。

第五则:“水精未醒山鬼眠,月穴初分圣辇先。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无法言喻的经历,好像在朦胧不清之间,就能听到身体和心灵的私语。

在艺术、音乐和文学中,通过各种方式,把身体和心灵带入到一种状态,那种状态可以是深思、驻足、沉静、宽慰、惊奇或迷惘。

《人间词话》十则详解

《人间词话》十则详解

此中有真意, 的主观感情及个性
欲辨已忘言。
特征
精品课件
元好问《颖亭留别》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精品课件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的根本区别
“有我之境”偏重情感的外 显,主观性强; “无我之境”偏重理性的描 述,客观性较强。
精品课件
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是: AD
()
BC
属“无我之境”的是:
()
A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精品课件
王国维认为这两种境界那种更高明? 为什么? (为什么创作“无我之境”更难?)
人莫不有七情六欲,观景赏物莫不带 有主观上的一些色彩,形成文字,多 表现为“有我之境”;相对而言,灭 绝掉主观情思,超然物外,达到物我 浑然的境地,写出“无我之境”就比 较难了。
精品课件
第五、六则从作者感受、作品表现 的角度谈“境界”。包含三层含义:
1.写真景、真情:景真,写出自然神韵 ,不只求形似;情真,发自肺腑,诚挚深 切,而非虚情假意,无病呻吟。
精品课件
拟题3、“那人”是个怎 样的人?作者塑造这样 一位美人,用意是什么? 8ˊ
精品课件
• 参考:

①那人是一个孤高脫俗、傲然不群独
在“灯火阑珊处”的女子,表现了词人内心的
孤独、寂寞。

②她既是作者志同道合者,也是作者一
种理想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的失
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

《人间词话》十则(讲)

《人间词话》十则(讲)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③ ,伤流景④ ,
往事后期空记省⑤ 。
沙上并禽⑥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⑦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⑧应满径。
注释: ①时为嘉禾小倅(cuì):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任嘉禾(今
浙江省嘉兴市)判官。嘉州,宋代郡名,即秀州。倅:副职。 这里指判官。②水调:曲牌名,相传为隋炀帝杨广所制,流 行于唐。③临晚镜:就镜自照而感伤衰老。④流景:似水年 华。⑤后期:瞻望未来。记:思念。省(xǐng):反思,省悟。 ⑥并禽:双栖的鸟类。⑦弄:摆弄。⑧落红:落花。
经五 此十 义世只之 无变欠年 再一 辱死
文章主张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 它提出了"境界"说.
"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 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
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 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 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 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 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其妙处在于词人抓住大自然瞬间变化的现 象,摄入词中。一个“弄”字,既展示了 一幅“动”的图画,又表达了主人公“借 酒消愁愁更愁”的孤寂的“静”的心情。
迁移:王安石《泊船瓜州》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王安石曾用过“入”“过”“满”等十 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结果“绿” 成全诗诗眼, 说说“绿”字怎么好?
——《傅雷家书》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出生。二 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 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 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 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 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 留学。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 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 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 词话》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 国维携生平著述3种。眷随儿女亲 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 清遗民处世。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 国学门通讯导师。1927年6月,王 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 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 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

人间词话十则原文与翻译

人间词话十则原文与翻译

译文:
诗有有我的境界,有无我的境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 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的境界。“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无我的境界。有 我的境界,是以我为主体观察外物,所以外物都著上我的主观色彩。无我 的境界,以物为主体观察外物,所以不知道什么是我,什么是物。古人写 词,写有我之境的为多,然而并不是不能写无我之境,对于这个问题有才 华的诗人是能够自己有所建树的。
第八节原文: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 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译文:
苏东坡的词旷达,辛稼轩的词豪迈。没有二 人的胸襟而学他们的词,犹如东施效仿西施 捧心啊。
第九节原文: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 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揉妆束之 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第一则原文: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崇 高的格调),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 以独绝者在此。
译文:
词以有境界为高。有境界就自然成就崇高的 格调,自然有名句。五代、北宋的词独成绝 妙的原因就在这里。
第二则原文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 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 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 故也。
译文:
有的作品是艺术家通过创造想象而缔造文学境界,有的 作品是摹写、概括与提炼生活而形成境界,这就是理想 和写实两派的区别。然而二者很难区别开来。因为大诗 人所创造想象出的境界,一定会合于自然,所摹写的境 界,也一定与理想的境界相近的缘故啊。
第三则原文: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 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 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 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 树立耳。

《人间词话》十则

《人间词话》十则

2021/10/10
23
第三、四则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 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 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 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之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非不能写无我之 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2021/10/10
28
第七则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 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
• 第一步,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吸取前人 的经验,独辟蹊径;
这两句都描绘出一种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
静穆的景物之中的浑然物化之境。
可见,当诗人为外物所吸引而达到宁静忘
我的状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外物,外物
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于诗人眼底时,所
营造出来的与物俱化的境界,是“无我之境”。
2021/10/10
12
区别小结
标 准 观物方式
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
因大诗人所造 其客观“自然”描写而成,贴
之境,必合乎 近于现实。王国维指出,诗人
自然,所写之 “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
境,亦必邻于 即理想主义终归是以现实为依 理想故也。 据的,“所写之境,亦必邻于
2021/10/10
理想”,即现实主义必然会有 20
“造境”“写境”的联系和渗透: “造境”并非是胡编乱造,而必须遵循自 然规律,植根于客观世界; “写境”并非是照搬自然,而必须用审美 理想对生活加以提炼、改造。 实质上强调了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 表现理想,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这一观点与我国传统的“虚实”论有关, 并受到西方美学观的影响,较为精辟地论述了 “写实”与“理想”两派(即现实主义与浪漫 主义两派)的特点、区别和联系。

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原文、注释、译文

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原文、注释、译文

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原文、注释、译文原文:《《人间词话》七则》清·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④。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⑤”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⑥”。

“宝帘闲挂小银钩⑦”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⑧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⑨置诸温⑩、韦(11)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2)”,“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3)”,《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4)。

”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5)。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6)。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17)能入而不出,白石(18)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注释】①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源自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人间词话》全文

《人间词话》全文

《人间词话》第一部分一~十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2)"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4)"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注释:(1)冯延巳【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秦观【踏沙行】:"雾失楼台,月迷津度,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3)陶潜【饮酒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

高中语文第十单元原文10《人间词话》十则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研读》.doc

高中语文第十单元原文10《人间词话》十则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研读》.doc

《人间词话》十则国学大师——王国维王国维 (1877 - 1927) ,初名德桢,后改为国维,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后更为观堂,又号永观。

浙江海宁人。

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家、哲学家,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

世代清寒,幼年苦读,为秀才。

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云变化之际弃绝科举。

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

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 年赴日本留学。

1902 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

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

1907 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是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脱弃西方理论的局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所以,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的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

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

因此,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被人们认为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1925 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教授的教授”。

1927 年 6 月,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留下了难解之谜。

王国维生活的时代,正是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势力、学术思潮、人生理念剧烈动荡、冲突、融合的时代。

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社会在经济和文化准备极不充分的情况下,向着畸形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转化,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思想界的动荡尤为突出,并深深影响了当时的文学。

10 《人间词话》十则正式版

10 《人间词话》十则正式版

当王国维发现自己醉心研究的哲学无助于解决现实的人生困 惑时,这位集诗人、哲学家气质于一身的学者把研究方向转向了 文学和史学,并在诗词创作、文史研究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 成就。1908年,《人间词话》问世。作为王国维生命底蕴的流露、 精神生气的灌注,《人间词话》给词的创作开辟了一条精微深美 的“哲理化”境界的新道路。作为王国维文艺哲学成熟的代表作, 《人间词话》沿用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的形式,将康德、叔本 华、尼采的美学观念和中国固有的诗、词、曲创作的丰富材料相 结合,形成了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观 点新颖、立论精辟的划时代论著。
10 《人间词话》十则
王国维之死 刘再复
雪在无声地飘落,雪花在静悄悄地为你撒着纸钱。 你毕竟是天生的美学家,选择那么柔润的波,那样秀丽绝顶 的湖,作为你的坟,连死也被美所拥抱。 雪飘落着,雪花在为你惋惜。你是聪慧的学者,目光比别人 伸延得更加遥远。你看到了近代美的曙色。你的笔,像长天的彩 虹,吸取过西方科学的亮光,然后把它撒到故土的地上。你本来 应当走在时代的前列,时代也需要你更多地播种。
2.背景资料 王国维生活的时代,正是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势力、学术思潮、 人生理念剧烈动荡、冲突、融合的时代。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 社会在经济和文化准备极不充分的情况下,向着畸形的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转化,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思想界的动荡尤为突出,并 深深影响着当时的文学。
王国维“体素羸弱,性复忧郁”,在多难的时代面前不断追 寻着人生的真谛。22岁以前,王国维在家乡接受传统教育,为以 后治文史、考据之学奠定了基础。但他却不喜欢科场诗文,参加 科举考试时“不终场而归”,表现出鄙薄功名、重情多思的人生志 趣。1898年后,王国维来到上海,逐渐开始接触康德、叔本华哲 学,对叔本华的《世界是意志和表象》(又译为《作为意志和表 象的世界》)更是“大好之”,希望借助西方哲学来解决现实人生 中的困惑。叔本华哲学的社会批判色彩、高扬生命意志的异端精 神,和少年王国维求新求异的思想倾向相顺应,而二人在“悲观 主义人生论”上的契合,对王国维此后的人生观、文学观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也给王国维的文学创作和研究浸染上了浓厚的悲观 主义色彩。

《人间词话》全文翻译目录

《人间词话》全文翻译目录

《人间词话》全文翻译目录《人间词话》全文翻译目录: 1.卷上手定稿词以境界为最上 62.卷上手定稿淫词、鄙词、游词 2.卷上手定稿造境与写境 63.卷上手定稿马致远《天净沙》得唐人绝句妙境3.卷上手定稿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64.卷上手定稿人各有能有不能 4.卷上手定稿无我之境优美,有我之境宏壮 65.卷下未刊手稿姜夔词余最爱者仅二语 5.卷上手定稿写实家与理想家 66.卷下为刊手稿双声叠韵之论 6.卷上手定稿喜怒哀乐亦境界 67.卷下未刊手稿诗词是否为羔雁之具为升降之关键 7.卷上手定稿著一字境界全出 68.卷下未刊手稿曾觌中秋应制词 8.卷上手定稿境界大小,不关优劣 69.捐献未刊手稿史达祖、吴文英等人词失之肤浅 9.卷上手定稿兴趣、神韵,不如境界 70.卷下未刊手稿余填词不喜作长调 10.卷上手定稿气象 71.卷下未刊手稿沈昕《蝶恋花》词 11.卷上手定稿深美闳约和精艳绝人72.卷下未刊手稿作词力争第一义12.卷上手定稿词句与词品 73.卷下未刊手稿抒情诗、叙事诗、戏曲13.卷上手定稿南唐中主李璟妙句 74.卷下未刊手稿北宋名家以贺铸为最次 14.卷上手定稿句秀,骨秀,神秀 75.卷下未刊手稿易学难工,难学易工 15.卷上手定稿词至李煜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76.卷下未刊手稿不得其平而鸣 16.卷上手定稿词人不失赤子之心 77.卷下未刊手稿习惯杀人 17.卷上手定稿诗人与阅世 78.卷下未刊手稿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18.卷上手定稿李后主之词以血书者 79.卷下未刊手稿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 19.卷上手定稿冯延巳词开北宋一代风气 80.卷下未刊手稿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 20.卷上手定稿冯延巳《醉花间》词 81.卷下未刊手稿昔人论诗词 21.卷上手定稿欧阳修词本前人而尤工 82.卷下未刊手稿故知孔门用词 22.卷上手定稿秦观、欧阳修学梅尧臣、冯延巳 83.卷下未刊手稿专作情语而绝妙者 23.卷上手定稿咏春草绝调 84.卷下未刊手稿长调以周、柳、苏、辛为最工 24.卷上手定稿风人深致85.卷下未刊手稿辛弃疾《贺新郎》非有意为之25.卷上手定稿忧生与忧世 86.卷下未刊手稿辛弃疾、韩玉词已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26.卷上手定稿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87.卷下未刊手稿“莫雨潇潇郎不归”,当是古词 27.卷上手定稿欧阳修词豪放中有沉著之致 88.卷下未刊手稿谭献论词 28.卷上手定稿秦观词淡语有味、浅语有致89.卷下未刊手稿贺裳论张炎《词源》29.卷上手定稿秦观词境,最为凄婉 90.卷下未刊手稿周济论张炎词 30.卷上手定稿气象相似 91.卷下未刊手稿词家时代之说 31.卷上手定稿词中少陶渊明诗、薛收赋气象92.卷下未刊手稿生香真色与彩花32.卷上手定稿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93.卷下未刊手稿王士词佳者似贺铸 33.卷上手定稿周邦彦词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 94.卷下未刊手稿学人之词,朱孝臧为极则 34.卷上手定稿词忌用替代字 95.卷下未刊手稿宋徵舆、谭献词害兴深微 35.卷上手定稿用代字不为工 96.卷下未刊手稿王鹏运和冯延巳词 36.卷上手定稿周邦彦《苏幕遮》得荷神理97.卷下未刊手稿温庭筠、欧阳修、苏轼词皆兴到之作37.卷上手定稿苏轼和韵似原唱 98.卷下未刊手稿贺裳论史达祖词 38.卷上手定稿咏物之词以苏轼《水龙吟》最工 99.卷下未刊手稿元好问论陈师道诗 39.卷上手定稿姜夔写景之作,终隔一层 100.卷下未刊手稿北宋词有句,南宋以后无句 40.卷上手定稿隔与不隔之别 101.卷下未刊手稿朱熹论梅尧臣诗 41.卷上手定稿写情、写景之不隔 102.卷下未刊手稿“自怜诗酒瘦”等语非警句 42.卷上手定稿姜夔词有格调而无意境 103.卷下未刊手稿文天祥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 43.卷上手定稿南宋词人仅辛弃疾堪与北宋人颉颃 104.卷下未刊手稿和凝《长命女》词不减夏英公《喜迁莺》也44.卷上手定稿苏轼之词旷,辛弃疾之词豪 105.卷下未刊手稿北宋词不妨疏远 45.卷上手定稿苏、辛词雅量高致 106.卷下未刊手稿宋人遇令节、朝贺、宴会 46.卷上手定稿词中之狂、狷、乡愿 107.卷下未刊手稿顾梧芳刻《尊前集》,自为之引47.卷上手定稿辛弃疾咏月词108.卷下未刊手稿朱彝尊贬《草堂诗余》而推《绝妙好词》 48.卷上手定稿史达祖、周邦彦词品 109.卷下未刊手稿辨《古今词话》 49.卷上手定稿吴文英词佳者 110.卷下未刊手稿政治家之言与诗人之言 50.卷上手定稿取其词中语评吴文英、张炎词 111.卷下未刊手稿宋人小说,多不足信 51.卷上手定稿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112.卷下未刊手稿有句与有篇52.卷上手定稿纳兰性德词真切 113.卷下未刊手稿倡优与俗子 53.卷上手定稿词未必易于诗 114.卷下未刊手稿《蝶恋花》为欧阳修所作 54.卷上手定稿一切文体,始盛终衰115.卷下未刊手稿艳词可作而万不可作儇薄语55.卷上手定稿诗词有题而诗词亡 116.卷下未刊手稿词人之忠实 56.卷上手定稿大家之作所见者真,所知者深117.卷下未刊手稿“沧浪”、“凤兮”,开楚辞体格 57.卷上手定稿诗词之道 118.卷下未刊手稿词集与诗集的类似 58.卷上手定稿白居易、吴伟业隶事优劣 119.卷下未刊手稿论词之失 59.卷上手定稿近体诗与词之体制 120.卷下未刊手稿苏轼、姜夔之旷 60.卷上手定稿出入宇宙人生 121.卷下未刊手稿内美与修能 61.卷上手定稿轻视外物与重视外物 122.卷下未刊手稿诗人视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

王国维《人间词话》前64则原文断句和翻译

王国维《人间词话》前64则原文断句和翻译

王国维《人间词话》前64则原文断句和翻译〖十〗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翻译:李白的诗作,纯粹依靠整体风貌和格局取胜。

他在《忆秦娥》词中写道“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个字,就关闭了千百年来登临者之口。

后世只有范仲淹的《渔家傲》和夏竦的《喜迁莺》,勉强可以追随他的足迹,但在气象方面却已是赶不上了。

〖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

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差近之耳。

翻译:张惠言评论说:唐代温庭筠的词“深美宏约”。

我说:这四个字只有南唐冯延巳的词才足以担当。

刘熙载说:“温庭筠的词精艳绝人”,这个评论差不多接近了。

〖十二〗“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

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翻译:“画屏金鹧鸪”,这是温庭筠所作的词句,他词作的品格和它相似;“弦上黄莺语”,这是韦庄所作的词句,他词作的品格也和它相似。

至于冯延巳词作的品格,如果也要他在的词句中找一个,那么,“和泪试严妆”这一句应该差不多接近了吧。

〖十三〗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翻译:南唐中主李景在《摊破浣溪沙》一词中写道:“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给人一种繁花变得荒芜污秽,美人进入暮年的感觉。

但自古至今,世人都欣赏词中的另一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由此可知知心人是多么的难得啊。

〖十四〗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翻译:温庭筠的词,辞句秀美。

韦庄的词,骨质秀美。

李煜的词,神韵秀美。

〖十五〗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人间词话》全文及名家点评原文及翻译

《人间词话》全文及名家点评原文及翻译

《人间词话》全文及名家点评原文及翻译〔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鞦韆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像已不逮矣。

〔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

王国维《人间词话》十则原文及翻译

王国维《人间词话》十则原文及翻译

王国维《人间词话》十则原文及翻译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人间词话》十则的翻译《人间词话》的一二三四六七二十六四十四五十六六十最佳答案第一则评论诗词以境界为最高标准。

一首词如果有境界,自然显得格调高迈、超逸不群。

高中语文第十单元经典原文10《人间词话》十则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十单元经典原文10《人间词话》十则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人间词话》十则国学大师——王国维王国维(1877-1927),初名德桢,后改为国维,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后更为观堂,又号永观。

浙江海宁人。

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家、哲学家,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

世代清寒,幼年苦读,为秀才。

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云变化之际弃绝科举。

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

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

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

1907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是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脱弃西方理论的局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所以,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的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

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

因此,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被人们认为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教授的教授”。

1927年6月,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留下了难解之谜。

王国维生活的时代,正是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势力、学术思潮、人生理念剧烈动荡、冲突、融合的时代。

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社会在经济和文化准备极不充分的情况下,向着畸形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转化,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思想界的动荡尤为突出,并深深影响了当时的文学。

《人间词话》全文及名家点评

《人间词话》全文及名家点评

《人间词话》全文及名家点评〔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鞦韆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像已不逮矣。

〔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六人间词话十则译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六人间词话十则译文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人间词话》十则【译文】词以有境界为高。

有境界就自然成就崇高的格调,自然有名句。

五代、北宋的词独成绝妙的原因就在这里。

有的作品是艺术家通过创造想象而缔造文学境界,有的作品是摹写、概括与提炼生活而形成境界,这就是理想和写实两派的区别。

然而二者很难区别开来。

因为大诗人所创造想象出的境界,一定会合于自然,所摹写的境界,也一定与理想的境界相近的缘故啊。

诗有有我的境界,有无我的境界。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是有我的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是无我的境界。

有我的境界,是以我为主体观察外物,所以外物都著上我的主观色彩。

无我的境界,以物为主体观察外物,所以不知道什么是我,什么是物。

古人写词,写有我之境的为多,然而并不是不能写无我之境,对于这个问题有才华的诗人是能够自己有所建树的。

无我的境界,人只能从静观中得到。

有我的境界,从由动到静时可以得到。

所以一为优美,一为宏壮。

境界并不只是指景物。

喜怒哀乐,也是人心中的一种境界。

所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的,称它为有境界。

否则就称它为无境界。

“红杏枝头春意闹”,拈出一个“闹”字,而境界全部显出来。

“云破月来花弄影”,拈出一个“弄”字,而境界全部显出来。

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一定要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第一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第二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第三种境界。

这等语言都非大词人不能说出。

然而就用这样的意思解释这些词,恐怕要遭到晏殊、欧阳修诸公的反对啊。

苏东坡的词旷达,辛稼轩的词豪迈。

没有二人的胸襟而学他们的词,犹如东施效仿西施捧心啊。

大家的作品,其言情一定沁人心脾,其写景一定使人耳目一新。

其文辞脱口而出,没有矫揉造作妆扮的姿态。

这是因为他们所见真切,所知深刻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词话》十则翻译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篇目
第一则
评论诗词以境界为最高标准。

一首词如果有境界,自然显得格调高迈、超逸不群。

这也正是五代和北宋期间的词之所以独到绝妙的地方啊。

第二则
从词人的表现手法上看,境界可以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这也是西方“理想派”和“写实派”得以区分的缘由。

但两种境界比较难以分别。

因为大诗人通过想像所构造出来的境地,是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相符的;而通过写实所描摹出来的境地,也必定是接近于理想化的。

第三则
从创作的主体关系上看,境界又可以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

譬如: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之句、秦观《踏莎行》词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之句,都是属于“有我之境”;而陶潜《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元好问《颍川留别》诗中“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之句,则都是属于“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是站在作者本人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借物抒怀,所以事物全部显现出作者本人的色彩。

“无我之境”则是站在事物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物我两相忘,最后都分不清哪里是作者,哪里是事物了。

古人作词,一般写“有我之境”的比较多,但并不是说就没有人能够写“无我之境”,这在豪迈杰出的人当中自然能够得到完成。

第四则
要写“无我之境”,词人只有在超脱世俗、散淡静谧的心境中才能得到。

要写“有我之境”,词人却必须是在强烈情感的动态作用下,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去抒发才能得到的。

所以,前者显得优美,后者显得宏壮。

第六则
我们所谓的“境”,并非单指景物一种,喜怒哀乐,也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境界。

所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的,就叫有境界;否则就是无境界。

第七则
宋祁《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仅仅是使用了一个“闹”字,整首词的境界就全都出来了。

张先《天仙子》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句子,仅仅是使用了一个“弄”字,整首词的境界也就全都出来了。

第二十六则
自古至今,能够取得大事业、做得大学问的人,无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境。

这些语句,不是大词人是说不出来的。

但从这层意义上去解释诗词,恐怕晏殊、柳永、辛弃疾诸人是不会允许的。

第四十四则
苏轼的词旷达,辛弃疾的词豪宕。

没有他们二人的胸襟而又想学习他们的学问,就好像是东施学习西施捧心呀
第五十六则
对于达到大家级别的人来说,他的作品所抒发的情感必是沁人心脾的,所描写的景物也必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所用的辞句脱口而出,毫无矫揉造作、堆砌束缚的感觉。

这是因为大家对所见的事物真切明了,所了解的道理深邃透彻。

同样,作诗作词也如此。

我们按照这个标准去衡量古今的诗词作者是否大家,基本就没有什么误差了。

第六十则
诗人对待宇宙人生,必须能够深入到内部去,又必须能够跳出到外面来。

深入内部去,所以才能写它;跳出外面来,所以才能观察它。

深入内部去,所以有生气。

跳出外面来,所以才有高致。

周邦彦能入不能出。

而自姜夔以来的词人,对于出与入这两件事连做梦都没有看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