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量》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里关镇中心小学2018—2019-Ⅱ

《变化的量》说课稿

八里关中小苏歆云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变化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大部分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变化的量》,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充分感知了常见的量,对量有丰富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习正、反比例以及今后将要学习的函数的基础。作为一种新知识的开始,本课内容具有重要作用。教材在编排上,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通过表格、图像、关系式等多种方式,充分感知不同的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变化的量的特征。这样的内容初看十分简单,但是细细品味,隐藏于基本知识后面的常见的量向变化的量的飞跃,表格、图像、关系式等不同解题策略的训练,定向思维向多向思维的转变等,都是重要的教学点。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变化的量,感觉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变化特征。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能

力,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体验用多种方法研究问题的乐趣,感觉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安排了多个生活情境,以表格、图像、关系式等不同方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认识变化的量的特征。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情境,感觉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变化特征。

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以前从未接触过变化的量,从之前熟悉的定向思维模式转向多向思维模式,并认识变化特征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用多种方式认识变化的量的变化特征。

二、说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三、说教学难点:在合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四、说教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教学中,在感知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环节,创设了有关变化的量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公感知生活中

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对变化的量的规律有一定了解,突出了教学重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比较教学法。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教学中,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情境有了充分和感知,了解了一定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信比较情境中的变化规律,然后对情境进行分类;在学生对情境初步分类之后,再次引导学生对同增、一增一减这两类进行再比较,再分类。通过一次次的比较,一次次的分类,让学生深入认识到变化的量的变化特征,较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我还运用了复习导入法、谈话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了以下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新课标》指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感知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环节,师生一起研究了妙想体重变化的情境后,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其余五个情境中量的关系,通过计算、观察、思考、抽象等,自己体验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之后,继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对情境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分类,最终深入认识变化规律。整个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研究的过程,学生获得了丰富

的直接经验,突破了教学难点。

合作交流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情况是有差异的,学生之间合作交流,能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目的,学生可以自愿与他人合作,教师也参与到合作之中去,然后进行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不同层次的交流,让学生的智慧相互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运用多种策略研究的方法。常常教学的根本就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多种策略的运用正是发展学生思维直接的体现

六、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我准备从四个主要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课题揭示”

由谈话导入,引出生活中变化的量,引导学生发现两种变化的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学生说:其中一种量在变化,另一种量随着变化,从而引出这节课的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变化的量。

第二环节“引导探索”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18页第1题中的表格,同学们从这个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呢?

同学们说,妙想的年龄在变化,体重也在变化,继续追问,你能说说小明10周岁前他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吗?

学生不难发现小明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板书:小

明的年龄增长,体重增加)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18页第2题中的插图及体温走势图。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表,然后回答问题

(1)一天中,骆驼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学生回答:骆驼的体温最高是40度,最低是35度。

(2)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学生回答时,课件显示这一时间段内体温的走势曲线,配合学生理解。

在一天的0-4时体温在下降,在4-16时体温在上升,在16-24时体温又是下降,

(3)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体温相等,都是37度。

通过这个图表,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吗?

引导学生体会,在一天里,骆驼的体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时增时减。(板书:骆驼的体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两种相关联的变化的量。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变化的量的认识与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