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金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摘取关键词,分析牧羊人的形象。

3.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学习按时间顺序简单叙事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圈画法、默读法。

2.合作探究法。

3.教师引导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牧羊人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植树的奉献精神,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牧羊人的精神品质,理解文章主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2课时

新课导入

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双手和毅力,把荒凉的山地变成了流着奶和蜜的田园,今天,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看看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多媒体出示三张分别是荒漠、植树、荒漠绿洲的图片。荒漠要变成绿洲,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任务,然而有一个人他做到了,他一个人默默地植树,默默地奉献,将荒地变成沃土,惠及上万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植树的牧羊人。

音形识记。

(1)戳() tān( )塌山毛榉()废xū( )

Chòu( )劳水qú( ) 缝隙()干涸()(2)辨析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戳()躁()截()燥()

戮()噪()

3.根据词义写词语。

(1)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

(2)干枯,没有水。()(3)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之地

()

(4)不长草木的地方。

()

(5)追究底细。

()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概括文章内容

1.文章写“我”三次拜访牧羊人,各自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一访牧羊人,画面一:废弃的村庄;

二访牧羊人,画面二:绵延的森林;

三访牧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乡村。

2.阅读相关语段,完成下面表格。

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形象

文中的牧羊人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概括。

明确:“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他显得自信、平和”“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

一点儿灰尘”“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所以,牧羊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外表整洁、心无旁骛,有毅力、有爱心、身体力行、慷慨无私的人。

目标导学三:把握文章主旨

1.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在英文中,“牧羊人”是基督耶稣的意思。文中的牧羊人日复一日地植树,终于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宛如救世的耶稣。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饱含赞美之情。

2.文章结尾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结尾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抒发了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内容上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在结构上照应开头,使得结构更严谨。

三、板书设计

植树的

牧羊人一访牧羊人,画面一:废弃的村庄

二访牧羊人,画面二:绵延的森林

三访牧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乡村人定

胜天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走进文本,了解了牧羊人的事迹,感受到了他伟大的人格。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品味其意味隽永的语言,分析其写作手法。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品味语言

1.下面是文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请进行赏析。

(1)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赏析: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为“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同时从侧面说明牧羊人植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衬托了牧羊人慷慨无私、坚持不懈的形象。

(2)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赏析:写室内的环境,突出其洁净,侧面衬托牧羊人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落的性格特征。

2.根据要求,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

..地往

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

..盖上泥土。(句子中的加点词可不可以删去?

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不可以删去,“轻轻”一词写出了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仔细”一词写出了牧羊人盖泥土的认真;如果删掉,就不能表现牧羊人种橡子的认真和细致。

(2)在这十万

..颗树苗中,..颗橡子中,有两万

..颗发了芽。而这两万

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句子中加点的数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数字的对比,具体地说明树苗成活不易,从侧面衬托了牧羊人植树的艰辛。

3.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明确: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就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并最终改变人类的命运。

目标导学二:品味写作技巧

1.牧羊人到山上种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交代属于哪种记叙方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种树的原因:他先后失去了儿子和妻子,他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牧羊人认为“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记叙方式:插叙。作用:表现牧羊人热爱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