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荧光蛋白的原核表达

合集下载

红色荧光蛋白(RFP)的原核表达

红色荧光蛋白(RFP)的原核表达

红色荧光蛋白(RFP)的原核表达报告题目红色荧光蛋白(RFP)的原核表达作者姓名饶慧班级学号0802班/*************指导教师王友如完成时间2011年02月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引言 (1)1实验材料及实验仪器 (4)1.1实验材料 (4)1.2实验仪器 (5)2实验方法 (7)2.1 重组质粒的构建 (7)2.2工程菌株的活化 (7)2.3诱导表达 (8)2.4 SDS-PAGE检测表达蛋白 (8)3 结果与分析 (9)总结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3)红色荧光蛋白的原核表达饶慧(指导老师:王友如)(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0802班湖北黄石435002)摘要实验目的:研究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

实验方法:通过分别将DH-5ɑ(pDsRed-N1)和DH-5ɑ (pET-28ɑ)提取质粒、酶切并连接形成重组质粒pET-28a-RFP,将重组质粒通过转化的方法把含红色荧光蛋白(RFP)外源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体内进行表达,再用IPTG诱导RFP 基因表达,可以看到显现红色,最后根据SDS-PAGE电泳结果,判断RF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是否成功表达。

实验结果: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ɑ-RFP在E.coli中成功表达。

关键词红色荧光蛋白;质粒重组;原核表达;诱导表达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Prokaryote Expression of Red Fluorescent Protein (RFP)Rao Hui(Class 0802, College of Biology Science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Hubei,435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the RFP gene in the E.coli. Methods: Extract the plasmid of the DH-5ɑ (pDsRed-N1) and DH-5ɑ(pET-28ɑ).Then the two plasmids are cut by enzyme and are connected to form pET-28a-RFP recombined plasmid. Guiding the recombined plasmid, which contains exogenous genes of RFP, into E.coli for expression, through transformative method. The expression of RFP gene can be induced by the IPTG and then we can see red. Finally, judging whether the RFP gene has expressed successfully in E.coli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DS-PAGE electrophoresis. Resul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ET-28ɑ-RFP recombined plasmid has successfully expressed in E.coli.Keywords Red Fluorescent Protein; Recombined Plasmid; Prokaryote Expression; Induced Expression红色荧光蛋白的原核表达饶慧(指导老师:王友如)(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0802班湖北黄石435002)引言基因标记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蛋白质细胞内定位研究

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蛋白质细胞内定位研究

王文旭ꎬ郁㊀飞.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蛋白质细胞内定位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ꎬ2019ꎬ47(8):52-55.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9.08.011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蛋白质细胞内定位研究王文旭ꎬ郁㊀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ꎬ陕西杨凌712100)㊀㊀摘要:为进一步研究目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定位ꎬ构建融合了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或mScarlet的表达载体ꎮ选取VTI12㊁RabD2a㊁ARA7以及SYP61等4个定位基因来构建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ꎮ根据TAIR数据库中相关蛋白质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ꎬ通过PCR技术扩增序列并将其分别连接到已制备好的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上ꎬ制备得到质粒后转化入原生质体进行瞬时表达ꎮ结果表明ꎬ成功构建了pUC18HE-NmCherry-VTI12㊁pUC18HE-NmCherry-RabD2a㊁pUC18-mScarletNT-ARA7以及pUC18-mScarletNT-SYP61等4个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ꎬ并且成功在拟南芥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中瞬时表达ꎮ㊀㊀关键词:红色荧光蛋白ꎻ融合表达载体ꎻ亚细胞定位ꎻ瞬时表达㊀㊀中图分类号:Q943.2ꎻS188+.2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1302(2019)08-0052-04收稿日期:2018-04-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570267)ꎮ作者简介:王文旭(1991 )ꎬ女ꎬ陕西西安人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拟南芥内膜系统蛋白质定位研究ꎮE-mail:375214077@qq.comꎮ通信作者:郁㊀飞ꎬ博士ꎬ教授ꎬ主要从事植物分子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ꎮE-mail:flyfeiyu@gmail.comꎮ㊀㊀荧光蛋白作为一种分子标签ꎬ在细胞内蛋白质的定位以及动态示踪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ꎮ相较于其他分子标记ꎬ荧光蛋白更加易于和目的蛋白融合ꎬ对活细胞毒性小ꎬ应用更加便利ꎮ绿色荧光蛋白(GFP)是最早被发现的荧光蛋白ꎬ由日本著名化学家㊁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从维多利亚水母中首次发现[1]ꎮGFP通过一系列体外分子进化ꎬ发展出了多种荧光波长不同㊁发光强度更高的荧光蛋白ꎬ如EGF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㊁BFP(蓝色荧光蛋白)㊁CFP(青色荧光蛋白)等[2]ꎮ这些荧光蛋白极大地丰富了相应的试验体系和技术ꎬ但由于这些荧光蛋白的发射波长均在440~529nm[3]ꎬ容易激发胞内物质产生荧光ꎬ导致成像时背景较高ꎬ限制了这些荧光蛋白的应用ꎮ1999年Matz等报道了第一个红色荧光蛋白DsRed(drFP583)[4]ꎮDsRed自香菇珊瑚中分离得到ꎬ具有激发和发射波长较长㊁细胞内成像背景较低等优点ꎬ但在实际应用时常会以二聚体或四聚体形式出现ꎬ对组织㊁器官和细胞有一定的毒性ꎬ且在空间上限制了一些蛋白质的功能ꎬ从而影响了对目的蛋白的标记[5-7]ꎮ为解决DsRed的上述缺陷ꎬ在随后的研究过程中ꎬBevis等应用多种体外分子进化的手段ꎬ对DsRed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ꎬ最终得到了稳定地以单体形式存在的红色荧光蛋白mRFP[8-9]ꎮmRFP有波长较长㊁半成熟时间较短㊁不易聚合等一系列优点ꎬ大大拓展了红色荧光蛋白的应用领域ꎮShaner等在mRFP的基础上ꎬ对其发色基团附近的位点进行突变ꎬ经过多轮突变㊁筛选㊁加帽加尾等过程得到了mHoneydew㊁mBanana㊁mOrange㊁mTangerine㊁mStrawberry及mCherry等一系列波长不同的单体红色荧光蛋白[10]ꎮ2017年ꎬBindels等以mCherry为模板ꎬ经过多轮突变改造得到了一个新的荧光蛋白mScarletꎮ这一新的单体红色荧光蛋白在发光强度㊁波长㊁荧光寿命等方面均有更优的性能[11]ꎮ本研究拟通过构建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ꎬ将其转入原生质体过表达的方式ꎬ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来进行目的蛋白的胞内定位研究ꎮ笔者选用pUC18HE-mCherry和pUC18HE-mScarletNT2个不同的红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ꎬ选取VTI12㊁RabD2a㊁ARA7以及SYP61[12]作为定位基因ꎬ来构建4个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ꎮ将构建好的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转入野生型拟南芥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中过表达ꎬ之后观察细胞中融合红色荧光表达蛋白的定位情况ꎮ1 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时间与地点㊀㊀试验于2017年5 8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郁飞实验室进行ꎮ1.2㊀材料1.2.1㊀植株㊁细菌和载体㊀野生型拟南芥植株(Col-0)ꎬ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贾敏博士提供ꎻ大肠杆菌TOPl0㊁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UC18HE-mCherry和pUC18-mScarletNTꎬ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分子遗传实验室保存ꎮ1.2.2㊀主要工具酶与试剂㊀限制性内切酶㊁高保真DNA聚合酶㊁牛小肠碱性磷酸酶(CIAP)等均购自TaKaRa公司ꎻT4DNA连接酶购自ThermoFisher科技(中国)有限公司ꎻ质粒提取试剂盒㊁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试剂盒均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ꎻ金牌超量无内毒素质粒大提试剂盒购自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ꎮ1.3㊀方法1.3.1㊀3种红色荧光蛋白的同源性比对㊀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CenterforBiotechnologyInformationꎬ简称NCBI)数据库中搜索出mRFP㊁mCherry和mScarlet的DNA序列ꎮ将这3条DNA序列以Fasta格式输入至NCBI数据库中的ORFfinderꎬ翻译为蛋白序列ꎮ将mRFP㊁mCherry和mScarlet的蛋白序列以Fasta格式输入EMBL数据库的程序ClustalOmegaꎬ之后再使用ExPasy上的BoxShade工具修饰所得数据ꎬ得到序列对比结果ꎮ对比结果中黑色部分代表这3个蛋白一级结构的相应位置上完全相同的氨基酸残基ꎬ灰色部分代表部分相同的氨基酸残基ꎬconsensus中星号(∗)对应完全相同的氨基酸残基序列ꎬ点号(.)对应部分相同的氨基酸残基序列ꎮ1.3.2㊀融合表达载体的选取和构建㊀选取VTI12㊁RabD2a㊁ARA7以及SYP614个定位基因来构建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ꎮ根据TAIR网站公布的拟南芥VTI12基因和RabD2a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这2个基因的CDS(蛋白质编码区)序列ꎬ引物序列如表1所示ꎮ表1㊀试验所用引物基因引物(5ᶄң3ᶄ)备注VTI12(At1g26670)26670BamHⅠF:CATGGATCCATGAGCGACGTATTTGAAGGGGGATCC为BamHⅠ酶切位点26670XhoⅠR:CATCTCGAGTTAATGAGAAAGCTTGTATGACTCGAG为XhoⅠ酶切位点RabD2a(At1g02130)02130BamHⅠF:CATGGATCCATGAATCCTGAGTACGACTATCGGATCC为BamHⅠ酶切位点02130XhoⅠR:CATCTCGAGTCAAGTTGAGCAGCAGCCGTTCCTCGAG为XhoⅠ酶切位点㊀㊀表1中引物由北京六合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合成ꎮ以野生型拟南芥cDNA为模板ꎬ分别用上述引物进行PCR扩增ꎮ将PCR产物进行回收后与融合红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UC18HE-mCherry分别用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ꎬ酶切时在载体中加入1μLCIAP(牛小肠碱性磷酸酶ꎬ用于防止载体自连)ꎻARA7以及SYP61在笔者所在实验室前期工作中已经合成ꎬ故直接与表达载体pUC18-mScarletNT分别用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即可ꎮ将酶切后的片段与载体用T4DNA连接酶于22ħ恒温器中反应2hꎬ将得到的连接产物与大肠杆菌TOPl0进行转化后涂布于抗性LB培养基上进行抗性筛选ꎬ利用碱性裂解法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验证ꎬ将连接正确的质粒送至华大基因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进行序列测定ꎮ测定序列无误后ꎬ用金牌无内毒素质粒大提试剂盒提取质粒ꎬ以获得较高浓度的质粒(>1mg/μL)ꎮ将得到的质粒保存于-20ħ冰箱内ꎮ1.3.3㊀原生质体的制备与瞬时转化㊀首先配制酶解液:向酶解缓冲液中加入1%纤维素酶R10和0.2%果胶酶R10ꎬ然后将酶解液于55ħ水浴10minꎬ以促进纤维素酶和离析酶的溶解并且抑制蛋白酶的活性ꎻ待水浴后溶液冷却至室温ꎬ加入1%的1mol/LCaCl2溶液㊁0.035%的β-巯基乙醇和0.1%的BSA(牛血清白蛋白)ꎮ将配制好的酶解液用0.45μm滤膜过滤以除去溶液中的杂质ꎮ用锋利的小剪刀剪取3~4周龄的野生型拟南芥叶片ꎬ保留较长的叶柄ꎬ且选取平展嫩绿的叶片ꎮ将叶片用清水轻柔冲洗干净后用锋利的刀片切成约1mm宽的细条ꎬ然后将切好的叶片浸没在适量酶解液中ꎮ于真空干燥罐中抽气30minꎬ使酶解液充分浸润叶片ꎮ随后在黑暗环境中40r/min水平摇晃酶解混合液90minꎬ90r/min水平摇晃1min以释放酶解产生的球状原生质体ꎬ此时酶解液呈绿色ꎮ向酶解液中加入10mLW5溶液(含154mmol/LNaCl9.0gꎬ125mmol/LCaCl218.38gꎬ5mmol/LKCl0.372gꎬ2mmol/LMES0.42gꎬ用H2O定容至1Lꎮ用1mol/LKOH调pH值至5.7ꎬ121ħ高压灭菌20minꎬ4ħ冷藏保存)ꎬ轻柔摇晃后用35~75μm的尼龙膜将酶解液过滤到圆底离心管中ꎮ4ħ低温300r/min水平离心5minꎬ除去上层清液后用10mL冰预冷的W5溶液轻柔重悬管底细胞ꎮ如此再次重悬细胞1次后将混合液冰浴40minꎮ冰浴时可吸取少量细胞镜检ꎬ检查原生质体是否健康完整ꎮ冰浴后将细胞悬浮液于4ħ低温300r/min水平离心5minꎬ用适量MMg溶液(含0.4mol/L甘露醇72.86gꎬ15mmol/LMgCl23.05gꎬ4mmol/LMES[2-(N-吗啡啉)乙磺酸]0.58gꎬ用H2O定容至1Lꎮ用1mol/LKOH调pH值至5.7ꎬ121ħ高压灭菌20minꎬ4ħ冷藏保存)重悬细胞ꎮ吸取200μL悬浮液于2mL离心管中ꎬ加入约30μL(质粒浓度1μg/μL)已制备好的质粒和230μL的40%PEG(聚乙二醇)溶液ꎬ轻柔混匀后室温孵育25minꎮ之后加入800μLW5溶液ꎬ轻柔混匀后于4ħ低温500r/min水平离心5minꎬ除去上层PEG混合液ꎮ加入1mLW5溶液重悬细胞于6孔板中ꎬ置于22ħ恒温培养基中40r/min水平摇床上黑暗孵育8~16hꎮ孵育之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3种红色荧光蛋白的同源性比对及空间结构预测由蛋白序列比对的结果(图1)可以看出mRFP㊁mCherry和mScarlet3种红色荧光蛋白序列的分子体外进化过程ꎬ以及在体外分子进化的过程中ꎬ由mRFP到mCherry以及到mScarlet所进行的加帽㊁加尾和点突变等改造ꎮ2.2㊀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2.2.1㊀PCR扩增结果与酶切㊀在TAIR网站查找获得拟南芥VTI12基因和RabD2a基因的cDNA序列ꎬ以野生型拟南芥Col-0cDNA为模板ꎬ用带有BamHⅠ和XhoⅠ酶切位点的引物ꎬ分别扩增出与预期669bp大小吻合的条带以及与预期612bp大小吻合的条带(图2)ꎮ㊀㊀回收目的条带并将目的片段与融合红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UC18HE-mCherry均用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ꎬ酶切后产生约669bp大小的VTI12的目的条带㊁约612bp大小的RabD2a的目的条带以及4.7kb大小的载体条带(图3)ꎬ回收酶切片段ꎮ㊀㊀将笔者所在实验室前期工作中已经合成的ARA7以及SYP61与融合红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UC18-mScarletNT均用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ꎬ酶切后产生约603bp大小的ARA7的目的条带㊁约738bp大小的SYP61的目的条带以及4.5kb大小的载体条带(图4)ꎬ回收酶切片段ꎮ2.2.2㊀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的鉴定㊀将带黏性末端的目的片段与载体相连ꎬ取阳性克隆提取质粒ꎬ得到质粒后进行酶切验证(图5)ꎬ酶切验证正确无误后进行测序ꎬ测序结果表明pUC18HE-NmCherry-VTI12㊁pUC18HE-NmCherry-RabD2a㊁pUC18-mScarletNT-ARA7以及pUC18-mScarletNT-SYP61等4个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ꎮ重组质粒基因结构如图6及图7所示ꎮ2.3㊀原生质体细胞瞬时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结果㊀㊀将上述构建好的4个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瞬时转化入已制备好的拟南芥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中进行过表达ꎬ之后进行共聚焦照相ꎬ得到的结果如图8所示ꎮ由图8可知ꎬpUC18HE-NmCherry-VTI12㊁pUC18HE-NmCherry-RabD2a㊁pUC18-mScarletNT-ARA7以及pUC18-mScarletNT-SYP61均可在原生质体叶肉细胞中很好地表达ꎮ3 讨论红色荧光蛋白作为一种分子标签ꎬ在蛋白质的细胞内定位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ꎮ与其他胞内蛋白质定位的方法[13]相比ꎬ构建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具有耗时短㊁易于观察目的蛋白㊁操作简便㊁不影响细胞活性等优点ꎮ本试验构建了4个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并在原生质体中瞬时表达ꎬ结果表明ꎬpUC18HE-NmCherry-VTI12㊁pUC18HE-NmCherry-RabD2a㊁pUC18-mScarletNT-ARA7以及pUC18-mScarletNT-SYP61等4个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都可以在拟南芥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中很好的表达ꎬ从而指示目的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和分布ꎮ参考文献:[1]PrasherDCꎬEckenrodeVKꎬWardWWꎬetal.PrimarystructureoftheAequoreavictoriagreen-fluorescentprotein[J].Geneꎬ1992ꎬ111(2):229-233.[2]EhrenbergMꎬ罗文新ꎬ夏宁邵.绿色荧光蛋白 发现㊁表达和发展[J].生物物理学报ꎬ2008ꎬ24(6):422-429.[3]吴㊀瑞ꎬ张树珍.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植物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ꎬ2005ꎬ3(2):240-244.[4]MatzMVꎬFradkovAFꎬLabasYAꎬetal.FluorescentproteinsfromnonbioluminescentAnthozoaspecies[J].NatureBiotechnologyꎬ1999ꎬ17(10):969-973.[5]BairdGSꎬZachariasDAꎬTsienRY.BiochemistryꎬmutagenesisꎬandoligomerizationofDsRedꎬaredfluorescentproteinfromcoral[J].PNASꎬ2000ꎬ97(22):11984-11989.[6]YarbroughDꎬWachterRMꎬKallioKꎬetal.RefinedcrystalstructureofDsRedꎬaredfluorescentproteinfromcoralꎬat2.0-Aresolution[J].PNASꎬ2001ꎬ98(2):462-467.[7]WallMAꎬSocolichMꎬRanganathanR.ThestructuralbasisforredfluorescenceinthetetramericGFPhomologDsRed[J].NatureStructuralBiologyꎬ2000ꎬ7(12):1133-1138.[8]BevisBJꎬGlickBS.RapidlymaturingvariantsoftheDiscosomaredfluorescentprotein(DsRed)[J].NatureBiotechnologyꎬ2002ꎬ20(1):83-87.[9]CampbellREꎬTourOꎬPalmerAEꎬetal.Amonomericredfluorescentprotein[J].PNASꎬ2002ꎬ99(12):7877-7882. [10]ShanerNCꎬCampbellREꎬSteinbachPAꎬetal.ImprovedmonomericredꎬorangeandyellowfluorescentproteinsderivedfromDiscosomasp.redfluorescentprotein[J].NatureBiotechnologyꎬ2004ꎬ22(12):1567-1572.[11]BindelsDSꎬHaarboschLꎬvanWeerenLꎬetal.mScarlet:abrightmonomericredfluorescentproteinforcellularimaging[J].NatureMethodsꎬ2017ꎬ14(1):53-56.[12]GeldnerNꎬDenervaud-TendonVꎬHymanDLꎬetal.Rapidꎬcombinatorialanalysisofmembranecompartmentsinintactplantswithamulticolormarkerset[J].PlantJournalꎬ2009ꎬ59(1):169-178.㊀[13]范小燕ꎬ杨㊀柳ꎬ季英华ꎬ等.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P基因克隆及亚细胞定位[J].江苏农业学报ꎬ2018ꎬ34(2):281-287.。

红色荧光的实验报告

红色荧光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红色荧光蛋白的制备方法。

2. 研究红色荧光蛋白的光谱特性。

3. 了解红色荧光蛋白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红色荧光蛋白是一种能够在活细胞中发出红色荧光的蛋白质。

通过将基因工程方法引入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可以将其表达在生物体内,实现对生物体的荧光标记。

本实验通过构建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质粒,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中,通过诱导表达和纯化,得到红色荧光蛋白。

通过对红色荧光蛋白进行光谱分析,研究其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等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1)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质粒;(2)大肠杆菌;(3)LB培养基;(4)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5)蛋白酶抑制剂;(6)凝胶渗透色谱柱;(7)透析袋;(8)分光光度计;(9)荧光光谱仪。

2. 仪器:(1)PCR仪;(2)电泳仪;(3)凝胶成像系统;(4)恒温培养箱;(5)低温离心机;(6)涡流式混合器;(7)超纯水系统。

四、实验步骤1. 重组质粒的构建与转化(1)PCR扩增红色荧光蛋白基因;(2)将扩增得到的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3)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中。

2. 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与纯化(1)将转化成功的菌株接种于LB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过夜;(2)将过夜培养的菌株接种于LB培养基中,加入IPTG诱导表达;(3)收集表达产物,用低温离心机离心分离;(4)加入蛋白酶抑制剂,防止蛋白降解;(5)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柱进行纯化。

3. 红色荧光蛋白的光谱特性研究(1)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红色荧光蛋白的吸光度;(2)利用荧光光谱仪测定红色荧光蛋白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3)分析红色荧光蛋白的光谱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与纯化通过PCR、克隆和转化等步骤,成功构建了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质粒。

通过IPTG诱导表达,获得了红色荧光蛋白。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柱进行纯化,得到了纯度较高的红色荧光蛋白。

DsRED红色荧光蛋白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DsRED红色荧光蛋白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DsRED红色荧光蛋白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董伟欣;张月辰;张迎迎【摘要】为获得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真核表达载体35S-pC1301-DsRED,利用PCR将瞬时表达载体PGDR上的全长DsRED扩增下来并用XbaⅠ和BamHⅠ酶切该片段,同时用相同的内切酶消化中间载体pBluescript SK(+),连接两片段并测序,将鉴定正确的DsRED用相同的内切酶切下并导入双元载体35S-pC1301,利用基因枪将正确质粒转染洋葱内表皮细胞瞬时表达DsRED.结果表明:35S-pC1301-DsRED真核表达载体已成功构建并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呈现红光,即获得了可产生红色荧光的35S-pC1301-DsRED载体,为今后植物目的基因定位提供了阳性对照,同时中间载体pBluescript SK(+)-DsRED的构建为今后植物目的基因定位提供了实验工具.【期刊名称】《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3)003【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35S-pC1301-DsRED;表达载体;真核;构建;红色荧光蛋白【作者】董伟欣;张月辰;张迎迎【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北,保定,071001;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200032;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北,保定,071001;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红色荧光蛋白RFP(Red fluorescent protein)是从印度太平洋与海葵相关的Discosomasp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生物发光蛋白,它能在紫外线激发下发出红色荧光。

RFP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较长,其最大激发波长为558 nm,最大发射波长为583 nm,且发射峰位于培养基、组织培养器材及细胞成分等产生的荧光背景范围之外[1]。

近年来,随着荧光蛋白多样性在红色光谱范围内的发现[2],不同形式的DsRED相继用于细胞分子生物学的研究[3-5]。

rfp红色荧光蛋白实验方法

rfp红色荧光蛋白实验方法

rfp红色荧光蛋白实验方法
RFP红色荧光蛋白的实验方法主要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将含有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进行体外转化和克隆化,从而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出红色荧光蛋白。

具体步骤如下:
1. 提取质粒:从DH-5α大肠杆菌中提取质粒pET-28a,并构建重组质粒pET-28a-RFP,将含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的片段插入到质粒pET-28a中。

2. 活化菌种:将重组质粒pET-28a-RFP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通过热激法或化学法等方法使细胞吸收重组质粒。

3. IPTG诱导:在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加入IPTG诱导剂,以促进RFP基因的表达。

4. 蛋白质提取和纯化:收集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细胞,通过细胞破碎、离心等方法提取和纯化红色荧光蛋白。

5. SDS-PAGE检测:通过SDS-PAGE电泳技术检测表达出的红色荧光蛋白分子量,确认其是否成功表达。

6. 结果分析与处理: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重组质粒是否成功转化、RFP基因是否成功表达以及表达产物的纯度和含量等指标,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步骤仅是基本流程,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如使用菌种的安全性、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技术等。

类弹性蛋白多肽-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细胞相容性

类弹性蛋白多肽-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细胞相容性

第22卷第1期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2No.12021年1月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Jan.2021文章编号:1009-4822(2021)01-0042-05DOI :10.11713/j.issn.1009-4822.2021.01.008类弹性蛋白多肽-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细胞相容性刘㊀宁,崔梅英,王明月,杨泽斌,王㊀浩,毛㊀禹,方楷漪,夏㊀薇,关新刚(北华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吉林吉林㊀132013)摘要:目的㊀构建携带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标签的类弹性蛋白(ELP)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纯化ELP-mCherry 融合蛋白,探讨ELP-mCherry 融合蛋白与细胞的相容性.方法㊀对利用限制性内切酶Xba I 和Xho I 对mCherry 质粒和pET28a-ELP 载体同时进行双酶切,将酶切产物回收㊁连接并转化DH5α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质粒pET28a-ELP-mCherry;将重组质粒转化到BL21(DE3)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ELP-mCherry 融合蛋白;利用可逆转变循环(ITC)法对ELP-mCherry 融合蛋白进行纯化;通过MTT 法探讨ELP-mCherry 融合蛋白与人胚肾上皮细胞HEK293T 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的细胞相容性.结果㊀DNA 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ELP-mCherry 原核表达载体;利用BL21(DE3)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成功表达ELP-mCherry 融合蛋白,通过ITC 法纯化得到了高纯度融合蛋白.MTT 结果表明:在所有ELP-mCherry 蛋白测试浓度下,HEK293T 和NIH3T3细胞存活率接近或超过100%.结论㊀成功构建ELP-mCherry 原核表达载体,成功表达并纯化得到高纯度的ELP-mCherry 融合蛋白,ELP-mCherry 融合蛋白在HEK293T 和NIH3T3细胞中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关键词:类弹性蛋白多肽;红色荧光蛋白;原核表达;蛋白纯化;细胞相容性中图分类号:Q943.2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20-03-08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80101213JC);吉林省人才开发资金项目(201858);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JJKH20200033KJ);吉林省卫生计生青年科技骨干培养计划项目(2017Q040);吉林市科技创新发展计划项目(201831729);北华大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项目.作者简介:刘㊀宁(1996 ),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检验诊断新技术研究,E-mail:842832918@;通信作者:夏㊀薇(1964 ),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检验诊断新技术研究,E-mail:xiawei4016@.Prokaryotic Expression ,Purification and Cell Compatibility ofELP-mCherry Fusion ProteinLIU Ning,CUI Meiying,WANG Mingyue,YANG Zebin,WANG Hao,MAO Yu,FANG Kaiyi,XIA Wei,GUAN Xingang(School of Medical Technology ,Beihua University ,Jilin 13201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elastin-like protein (ELP)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with red fluorescent protein (mCherry)tag,to purify the ELP-mCherry fusion protein and investigate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ELP-mCherry protein on cells.Method mCherry plasmids and pET28a-ELP plasmids were double digested by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Xba I and Xho I,which were used to construct pET28a-ELP-mCherry plasmid.The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transformed into BL21(DE3)E.coli competent cells to express ELP-mCherry fusion protein.ELP-mCherry fusion was purified by reversible transformation cycle method (ITC).The biocompatibility of ELP-mCherry protein was evaluated on human renal epithelial cells and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by MTT method.Results DNA sequencing result indicated th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of ELP-mCherry plasmid,and ELP-mCherry fusion protein was acquired and purified by using BL21(DE3)E.coli system via ITC method.MTT results showed that HEK293T and NIH3T3treated with ELP-mCherry fusion protein under all tested concentration has a cell viability of100%or more.Conclusion W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ELP-mCherry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and got the high purity ELP-mCherry fusion protein,ELP-mCherry protein had good cell compatibility on HEK293T and NIH3T3.Key words:elastin-like polypeptide;mCherry;prokaryotic expression;protein purification;cell compatibility㊀㊀类弹性蛋白样多肽(elastin-like polypeptide, ELP)是一种由基因工程设计合成的非免疫原性且无热原性的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蛋白质聚合物[1-2],ELP主要是由五肽重复序列单元构成,即Val-Pro-Gly-Xaa-Gly(VPGXG),其中Xaa是除脯氨酸以外的任一种氨基酸[3-5].ELP具有可逆相变循环(Inverse transitioncycling,ITC)的特性,即温度低于其相变温度,ELP多肽以高度可溶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若温度高于其相变温度,ELP开始聚集,形成不溶物聚集体,且该过程可逆[6].由于ELP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在大肠杆菌中高产量表达的ELP蛋白可以利用可逆相变的特性进行快速纯化[7].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是SHANER 等[8]将发色基团mRFP进行位点突变得到的一种单体红色荧光蛋白[9],mCherry的荧光强度高且稳定性好[10].KALIMUTHU等[11]将含有mCherry基因的慢病毒颗粒转染人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红色荧光mCherry基因,用生物发光成像法追踪间充质干细胞在荷瘤小鼠中的迁移.在本研究中,基于ELP蛋白的独特优势及mCherry的荧光成像特性,我们构建了ELP-mCherry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了ELP-mCherry 融合蛋白,探讨了其与人肾上皮细胞HEK293T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的相容性,为设计开发新型的荧光示踪组织工程材料奠定了基础. 1㊀材料与方法1.1㊀细胞、主要仪器和试剂pET28a-ELP和pEGFP-N1-mCherry质粒(Origene 公司,美国);限制性内切酶Xba I与Xho I(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大肠杆菌BL21菌株为本实验室保存菌株;HEK293T细胞㊁NIH3T3细胞复苏自本实验室冻存细胞;胰蛋白胨㊁酵母提取物㊁卡那霉素㊁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多功能酶标仪Tecan Spark(上海帝肯公司);PCR仪㊁核酸电泳以及SDS-PAGE电泳所使用的电泳仪与电泳槽(Bio-Rad公司,美国).1.2㊀ELP-mCherry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根据GenBank中mCherry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包含mCherry基因编码框的引物(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并在引物两端分别添加Xba I和Xho I酶切位点.以pEGFP-N1-mCherry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mCherry片段,凝胶回收mCherry片段.mCherry片段和pET28a-ELP质粒分别用1μL限制性内切酶Xba I和Xho I酶切,回收目的片段,利用T4DNA连接酶在4ħ连接过夜,将连接产物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接种于含有卡那霉素的LB平板上过夜培养.从平板培养基中挑取单个菌落,170r/min摇床过夜,提取质粒后用Xba I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单酶切验证,再用Xba I和Xho I进行双酶切及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Bio-rad),并将构建的重组质粒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分析.1.3㊀ELP-mCherry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将构建的pET28a-ELP-mCherry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中,过夜培养后挑取单克隆菌落,接种于20mL含有卡那霉素的LB培养基中,37ħ㊁170r/min摇菌过夜;第2天按1ʒ50接种于1L含有卡那霉素的LB培养基中,当OD600达到0.6时,加入IPTG(终浓度1mmol/L),37ħ条件下培养6h诱导蛋白表达;离心收集菌体,PBS重悬菌体沉淀后加入苯甲基磺酰氟(PMSF,终浓度1mol/L),应用超声破碎菌体,离心收集上清和沉淀,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蛋白的表达情况. 1.4㊀ELP-mCherry融合蛋白的纯化利用ITC法快速纯化ELP-mCherry融合蛋白,将裂解液上清用NaOH调节pH至9.0,4ħ振荡过夜;第2天将裂解液上清在4ħ下,5000r/min离心90min,去除不溶性蛋白沉淀;将分离的上清恢复至室温后,置于37ħ摇床,250r/min震荡3h,在3h 内分3次加入NaCl至终浓度为1mol/L,37ħ离心收集沉淀,PBS重悬沉淀.以上过程重复两个循环,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蛋白的纯化情况.1.5㊀ELP-mCherry融合蛋白的细胞相容性用MTT法检测ELP-mCherry融合蛋白对HEK293T细胞和NIH3T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将对数生长期的HEK293T细胞和NIH3T3细胞以5000个/孔接种于96孔板中,置入37ħ㊁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第2天每孔中加入终浓度25㊁34第1期刘㊀宁,等:类弹性蛋白多肽-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细胞相容性50㊁100㊁200㊁300μg /mL 的ELP-mCherry 融合蛋白,每个ELP-mCherry 融合蛋白浓度做5个平行孔.培养48h 后每孔加入20μL 的MTT,37ħ孵育4h 后,每孔再加入150μL 二甲基亚砜(DMSO),沉淀充分溶解后在酶标仪(TECAN M200)上测定OD 490时每孔的吸光度值.2㊀结㊀㊀果2.1㊀ELP-mCherry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将从mCherry 质粒中获得的PCR 产物与pET28a-ELP 质粒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Xba I 和Xho I 双酶切后,酶切产物经0.8%琼脂糖凝胶分离,将目的片段凝胶回收后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到Kana 平板,获得阳性克隆.提取质粒通过酶切进行验证,双酶切产生的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提示pET28a-ELP-mCherry 重组质粒初步构建成功.见图1.DNA 测序结果显示mCherry 基因被成功插入表达载体中,没有发生碱基突变和移位,表明pET28a-ELP-mCherry 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见图2.M.DL 5000DNA marker;1.Xba I 单酶切结果;2.Xba I 和Xho I 双酶切结果.图1pET28a-ELP-mCherry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Fig.1Identification of pET28a-ELP-mCherry㊀㊀recombinant plasmid by enzymedigestion图2pET28a-ELP-mCherry 重组质粒的测序结果Fig.2Sequencing result of pET28a-ELP-mCherry recombinant plasmid2.2㊀ELP-mCherry 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将pET28a-ELP-mCherry 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中,诱导ELP-mCherry 重组蛋白表达,SDS-PAGE 电泳结果显示:在细胞裂解液的上清在分子量30kDa 左右出现明显的蛋白条带,与ELP-mCherry 融合蛋白的预计分子量相符,说明ELP-mCherry 融合蛋白存在于细胞裂解液上清中,然后再利用ITC 法进行快速纯化.见图3.M.蛋白分子量标准;1.菌体细胞裂解液上清;2.菌体细胞裂解液沉淀.图3ELP-mCherry 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Fig.3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ELP-mCherryrecombinant protein2.3㊀ELP-mCherry 融合蛋白的纯化利用ITC 法纯化ELP-mCherry 融合蛋白,裂解液上清通过两轮ITC 循环的结果显示:电泳条带纯化后的ELP-mCherry 融合蛋白在30kDa 位置显示单一条带,未出现明显的蛋白杂带,且蛋白分子量与ELP-mCherry 融合蛋白相符.因此,可以确定纯化蛋白为ELP-mCherry 蛋白.见图4.M.蛋白分子量标准;1.纯化后的ELP-mCherry 融合蛋白.图4ELP-mCherry 融合蛋白纯化Fig.4Purification of ELP-mCherry fusion protein2.4㊀ELP-mCherry 融合蛋白细胞相容性分析将不同浓度ELP-mCherry 融合蛋白(25㊁50㊁100㊁200㊁300μg /mL)分别处理HEK293T 细胞及NIH3T3细胞48h 后,通过MTT 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处理48h 后,HEK293T 细胞的存活率在各个浓44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2卷度下都超过100%,NIH3T3细胞在测试所有浓度下也接近100%,这些结果说明ELP-mCherry 融合蛋白在两种细胞中都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见图5.图5ELP-mCherry 融合蛋白的细胞相容性Fig.5Cell compatibility of ELP-mCherry fusion protein3㊀结㊀㊀论利用传统亲和层析法(麦芽糖结合蛋白MBP㊁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㊁多聚组氨酸标签His㊁多聚精氨酸Arg)可以快速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然而纯化介质成本较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成本低廉的高纯度蛋白量产方法[12-13].1999年,MEYER 等[14]首次将ELP 与其他蛋白融合表达时发现了其可逆温度相变转换的特性,从此开创了一种新的蛋白纯化方法,称为 ELP 化 ,即将目的蛋白基因与ELP 基因的N 末端或C 末端融合而获得融合蛋白的方法.由于类弹性蛋白多肽类衍生蛋白具有可逆温度相变(低温溶解,高温聚集)特性,应用ITC 法对ELPs 蛋白进行纯化只需要加盐㊁升温(蛋白聚集)㊁离心(收集蛋白沉淀)㊁蛋白复溶几个步骤即可完成,多数情况下只需要2~3轮ITC 纯化即可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无需昂贵的亲和层析介质,极大地降低了蛋白的生产成本,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蛋白质生产.近年来 ELP 化 法在重组蛋白纯化㊁改善目的蛋白半衰期㊁提升蛋白产量㊁作为蛋白的递送载体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15-18].例如,MOKTAN 等[19]将细胞穿膜肽和促凋亡肽分别融合在ELP 基因的N 末端和C 末端,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蛋白抗肿瘤药物SynB1-ELP-KLAK,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具有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能力.PHAN 等[20]将两种禽流感H 5N 1抗原与ELP 融合后在转基因烟草中进行融合蛋白表达,并利用ITC 方法成功获得了融合蛋白,结果显示ELP 化方法在烟草表达系统中能够显著提高目的蛋白产量.FLOSS 等[21]将anti-HIV-1单克隆抗体2F5与ELP 融合后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也获得了成功表达,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与ELP 融合并未影响2F5与抗原的结合活性,显示ELP 化法在哺乳动物表达系统中的有效性.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构建ELP-mCherry 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中进行融合蛋白表达,应用ITC 法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ELP-mCherry 融合蛋白.鉴于ELP 蛋白在细胞中极佳的细胞相容性,我们随后检测了ELP-mCherry 融合蛋白在HEK293T 细胞和NIH3T3细胞中的细胞相容性,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在两种细胞的存活率超过或接近100%,提示引入mCherry 并未降低ELP 的细胞相容性,为接下来的组织工程应用奠定了良好的材料基础.mCherry 红色荧光蛋白的最大激发波长为587nm [22-24],具有结构稳定㊁表达量高㊁测定简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来对组织细胞定位进行示踪.将ELP 与mCherry 制备成ELP-mCherry 融合蛋白,既可以利用ELP 的可逆温度相变转换特性纯化的融合蛋白,又可以利用mCherry 高度稳定的红色荧光追踪其分布[25],因此,可作为理想的集示踪与支架功能于一身的生物材料用于皮肤损伤愈合㊁组织修复等工程应用.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pET28a-ELP-mCherry 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ELP-mCherry 融合蛋白,ELP-mCherry 融合蛋白对HEK293T 细胞和NIH3T3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此研究为开发新型的组织工程示踪材料奠定了基础.参考文献:[1]MECO E,LAMPE K J.Impact of elastin-like proteintemperature transition on PEG-ELP hybrid hydrogel pro-perties[J].Biomacromolecules,2019,20(5):1914-1925.[2]MULLERPATAN A,CHANDRA D,KANE E,et al.Purification of proteins using peptide-ELP based affinityprecipitation[J].Biotechnol,2020,309:9-67.[3]GONZALEZ V J,GIROTTI A,MUNOZ R,et al.Self-54第1期刘㊀宁,等:类弹性蛋白多肽-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细胞相容性assembling ELR-based nanoparticles as smart drug-delivery systems modulating cellular growth via Akt[J].Bioma-cromolecules,2019,20(5):1996-2007.[4]TA D T,VANELLA R,NASH M A.Bioorthogonal elastin-like polypeptide scaffolds for immunoassay enhancement[J].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18,10(36):30147-30154.[5]SREEKUMAR P G,LI Z,WANG W,et al.Intra-vitreal alphaB crystallin fused to elastin-like polypeptide pro-vides neuroprotec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J].J Control Release,2018,283: 94-104.[6]SARANGTHEM V,CHO E A,YI A,et al.Application of bld-1-embedded elastin-like polypeptides in tumor targe-ting[J].Sci Rep,2018,8(1):3892.[7]HUANG Kaizong,GAO Mengyue,FAN Lin,et al.IR820 covalently linked with self-assembled polypeptide for photothermal therapy applications in cancer[J].Biomater Sci,2018,6(11):2925-2931.[8]SHANER N C,CAMPBELL R E,STEINBACH P A,et al.Improved monomeric red,orange and yellow fluore-scent proteins derived from Discosoma sp.red fluorescent protein[J].Nat Biotechnol,2004,22(12):1567-1572.[9]王文旭,郁飞.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蛋白质细胞内定位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 (8):52-55.[10]陈英,王培娟,张文,等.mCherry红色荧光标记乳酸菌的融合表达系统构建及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19,35(3):492-504.[11]KALIMUTHU S,ZHU L,OH J M,et al.Migration ofmesenchymal stem cells to tumor xenograft models andin vitro drug delivery by doxorubicin[J].Int J Med Sci,2018,15(10):1051-1061.[12]ZHU D,WANG H,TRINH P,et al.Elastin-like protein-hyaluronic acid(ELP-HA)hydrogels with decoupledmechanical and biochemical cues for cartilage regene-ration[J].Biomaterials,2017,127:132-140. [13]LUO T,DAVID D A,DUNSHEE L C,et al.Thermo-responsive elastin-b-collagen-like peptide bioconjugatenanovesicles for targeted drug delivery to collagen-con-taining matrices[J].Biomacromolecules,2017,18(8):2539-2551.[14]MEYER D E,CHILKOTI A.Purification of recombinantproteins by fusion with thermally-responsive polypept-ides[J].Nature Biotechnology,1999,17(11):1112-1115.[15]MONFORT D A,KORIA P.Recombinant elastin-basednanoparticles for targeted gene therapy[J].Gene Ther,2017,24(10):610-620.[16]KOUHI A,YAO Z,ZHENG L,et al.Generation of a mon-oclonal antibody to detect elastin-like polypeptides[J].Biomacromolecules,2019,20(8):2942-2952. [17]ATEFYEKTA S,PIHL M,LINDSAY C,et al.Antibio-film elastin-like polypeptide coatings:functionality,stability,and selectivity[J].Acta Biomater,2019,83:245-256.[18]关新刚,苏维恒,于欣,等.Tat-GFP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穿膜活性[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0(4):725-728.[19]MOKTAN S,RAUCHER D.Anticancer activity of proa-poptotic peptides is highly improved by thermal targetingusing elastin-like polypeptides[J].International Journalof Peptide Research and Therapeutics,2012,18(3):227-237.[20]PHAN H T,CONRAD U.Membrane-based inversetransition cycling:an improved means for purifying plant-derived recombinant protein-elastin-like polypeptide fus-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2011,12(5):2808-2821.[21]FLOSS D M,SACK M,STADLMANN,et al.Biochemical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HIV antibody-ELP fusion proteins from transgenic plants[J].PlantBiotechnology Journal,2008,6(4):379-391. [22]陈孙霞,王晓庆,徐晓恩,等.共培养体系中高红色荧光蛋白(RFP)标记结肠癌细胞的检测技术[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4,41(5):602-609. [23]金权鑫,许嘉珍,魏枫,等.MuSK-mCherry融合荧光蛋白的构建及对重症肌无力患者MuSK抗体的检测[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10):1369-1373. [24]赵俊丽,王东阳,南天惠,等.红色荧光蛋白遗传标记腺病毒衣壳蛋白pⅨ的实验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6):60-63. [25]樊晋宇,崔宗强,张先恩.红色荧光蛋白的光谱多样性及体外分子进化[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8,35(10):1112-1120.ʌ责任编辑:陈丽华ɔ64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2卷。

α平滑肌肌动蛋白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细胞中的表达

α平滑肌肌动蛋白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细胞中的表达

α平滑肌肌动蛋白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细胞中的表达目的构建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为研究细胞内α-SMA的基因表达调控提供重要工具。

方法克隆并构建含α-SMA启动子区的红色荧光报告质粒pDsRed-SMAp;用脂质体瞬时转染上皮细胞A549,观察α-SMA启动子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刺激的反应。

结果酶切和DNA测序证明所构建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是pDsRed-SMAp 重组载体;该表达载体在上皮细胞静息状态下表达水平很低,经TGF-β1刺激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看到高亮度的红色荧光。

结论成功构建了α-SMA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质粒pDsRed-SMAp,对生理相关刺激有很好的反应,可有效地用于α-SMA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

标签:α平滑肌肌动蛋白;红色荧光蛋白;载体构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PF)是一种慢性弥漫性肺間质疾患,发病原因不明,组织学表现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tis,UIP)[1]。

IPF是最常见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病,预后差,生存中值只有4年[1-3]。

IPF主要发病人群年龄为50~70岁,分布没有人种易感性,男性年发病率为7/10万,女性年发病率为11/10万[4]。

IPF的组织学特征包括:肺泡上皮细胞不均一性的损伤活化、特征性的成纤维细胞灶存在和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5]。

虽然目前对其发病机制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其病因和具体的细胞分子机制还未明了。

值得注意的是,肺纤维化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最后的转归均为呼吸衰竭和死亡。

成纤维细胞灶的形成是IPF关键的病理改变,其主要效应细胞是成肌纤维细胞[6]。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损伤的肺泡上皮细胞通过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肌纤维细胞的主要来源[6]。

红色荧光蛋白

红色荧光蛋白

红色荧光蛋白荧光蛋白是一种生命科学领域必不可少的光学成像工具,荧光蛋白可以被用来进行活细胞成像,运用荧光蛋白可以标记蛋白的表达,有些蛋白质组学的实验也可以通过利用荧光蛋白来实现,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 protein, GFP)、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 RFP)、橙色荧光蛋白(orange fluorescent protein, OFP)是目前比较常用的荧光蛋白,这些荧光蛋白被广泛的应用到细胞成像中。

1999年红色荧光蛋白首次被报道,与绿色荧光蛋白相比优点显而易见,首先红色荧光蛋白能够与GFP共同使用,解决一些GFP单独解决不了的科学问题;其次作为红色荧光蛋白激发和发射波长更长,最重要的是其在细胞内成像时背景低。

最早用于研究的红色荧光蛋白DsRed是从珊瑚虫中克隆出来的,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可发射红色荧光,荧光强、稳定性好应用前景广泛。

但是它自身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比如DsRed的寡聚状态表现为四聚体,在进行蛋白融合时容易形成多聚体影响目标蛋白。

而且它的成熟时间长,在细胞内容易产生细胞毒性等。

这些缺陷对其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限制,这就促使科学家不得不对其进行结构改造。

红色荧光蛋白变种mCherry是一种目前被广泛用于生物技术作为示踪剂的红色荧光染料,包括分子的标记和细胞组分的定位等。

mCherry因为其颜色和单体分子的光稳定性,细胞毒性低。

比其它荧光蛋白标签更优异,其最大激发光和发射光分别为587nm和610nm。

从结构上看突变体mcherry能够具有如此强的竞争力有2个原因。

1,mcherry中的第163位Lys已经突变成了Gln,这个突变的氨基酸所在的侧链位于发色团苯环下方,在结构中能够清楚的看到163位的Lys与发色团的苯环之间由氢键相互作用。

荧光蛋白中的发色团是去质子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发色团在蛋白质内部与蛋白所处环境的吸光度有所不同,据此我们相信163位的Lys 是被质子化的,也因此通过氢键与发色团相互联系。

rfp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序列

rfp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序列

rfp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序列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RFP)是一种常用的生物荧光标记物,因其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明亮的红色荧光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中。

RFP基因序列是编码红色荧光蛋白的DNA序列,其长度约为1000个核苷酸。

RFP基因序列的起始部分是一个ATG密码子,这是蛋白质合成的起始信号。

接下来的三个核苷酸是TAA,这是蛋白质合成的终止信号。

在这两者之间,是编码红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RFP基因序列的第一个氨基酸是甲硫氨酸(M),这是所有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氨基酸。

接下来的五个氨基酸是一段信号肽序列,它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被切除。

然后是一段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亮氨酸拉链结构,这是许多蛋白质折叠和功能的关键结构。

亮氨酸拉链之后,是一段由23个氨基酸组成的螺旋-转角-螺旋结构,这是许多蛋白质的功能区域。

然后是一段由15个氨基酸组成的亮氨酸拉链结构,这是许多蛋白质折叠和功能的关键结构。

亮氨酸拉链之后,是一段由6个氨基酸组成的螺旋结构,这是许多蛋白质的功能区域。

然后是一段由17个氨基酸组成的亮氨酸拉链结构,这是许多蛋白质折叠和功能的关键结构。

亮氨酸拉链之后,是一段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螺旋结构,这是许多蛋白质的功能区域。

然后是一段由19个氨基酸组成的亮氨酸拉链结构,这是许多蛋白质折叠和功能的关键结构。

最后,RFP基因序列的末端是一个TGA密码子,这是蛋白质合成的终止信号。

RFP基因序列的编码方式是遗传密码子表,这是一种将DNA序列转换为蛋白质序列的规则。

每个密码子由三个核苷酸组成,对应一个特定的氨基酸或蛋白质合成的终止信号。

总的来说,RFP基因序列是一种复杂的DNA序列,它编码了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红色荧光蛋白。

这种蛋白质在生物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细胞标记、报告基因、荧光显微镜观察等。

浅论远红荧光蛋白HcRed基因的原核和真核表达及鉴定

浅论远红荧光蛋白HcRed基因的原核和真核表达及鉴定

浅论远红荧光蛋白HcRed基因的原核和真核表达及鉴定作者:何志强薛渊石燕杨恒赵银霞王楷文周成林王胜军邵启祥焦志军许化溪【摘要】目的:分别构建携带HcRed基因的PET28a(+)原核和PIRES真核载体,并分别在大肠埃希菌和鼠树突状细胞系(DC2.4)中表达、鉴定,为后续基因及蛋白的转染提供基础。

方法:参照基因库中HcRed1基因序列,设计HcRed CDS全长引物,以含有HcRed的质粒为模板,通过PCR获得目的基因,并分别连接于PET28a(+)原核载体和PIRES真核载体。

经PCR、酶切鉴定后,原核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经IPTG诱导表达;真核载体用脂质体转染DC2.4,G418筛选出克隆后,应用RT PCR和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结果:扩增出687 bp的HcRed CDS区序列,构建了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PET28a(+)/HcRed和PIRES/HcRed,分别于大肠埃希菌和DC2.4细胞系中成功表达。

结论:成功构建HcRed基因的原核、真核表达载体,并分别在工程菌和细胞系中成功表达,为后续基因及融合蛋白的筛选、示踪和体内观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远红荧光蛋白HcRed; 树突状细胞系2.4; 原核表达[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use the far red fluorescent protein HcRed, we amplified HcRed gene and cloned into PET28a(+) and PIRES plasmids. Then, the HcRed was expressed and identified inE.coli and Dendritic cell line, which provided the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Methods: The primers were designed with HcRed gene in GenBank. Using standard PCR and cloning techniques, the HcRed genewas amplified and cloned into the PET28a(+) and PIRES vectors successfully. The PET28a(+)/HcRed and PIRES/HcRed plasmids were identified by PCR amplification and restriction digestion. ThePET28a(+)/HcRed plasmid was transformed into Rosetta and the red fluorescent protein HcRed was expressed in E.coli upon IPTG in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IRES/HcRed vector was transfected intoDendritic cell line by liposomes. The HcRed gene was identified byRT PCR. The expressed HcRed protein in DC2.4 was detected by FCM. Results: The 687 bp HcRed gene was amplified. PET28a(+)/HcRed and PIRES/HcRed vectors were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and expressed inE.coli and DC2.4. Conclusion: PET28a(+)/HcRed and PIRES/HcRed plasmids were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and expressed in E.coli andDC2.4, respectively, which brought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screening,tracing and observing in vivo of the gene and protein.[Key words] far red fluorescent protein HcRed; dendritic cell line 2.4; prokaryotic express红荧光蛋白HcRed的前体最早是Gurskaya等[1]从紫点海葵(Heteractis Crispa)中分离的一种类似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色蛋白,通过定点突变和随机突变改造而来。

红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进展

红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进展

然⽽,这系列荧光蛋⽩的发射光谱局限在440-529 nm之间,在细胞内成像时能够激发细胞内的某些物质成像,造成细胞内成像时的背景较⾼。

使得实验结果不够可靠。

1999年红⾊荧光蛋⽩⾸次被报道,与绿⾊荧光蛋⽩相⽐其优点显⽽易见。

⾸先红⾊荧光蛋⽩可以和GFP共同使⽤解决⼀些GFP单独解决不了的科学问题;其次作为红⾊荧光蛋⽩其激发和发射波长更长可以覆盖GFP所不能涉及的波长段;最重要的是红⾊荧光蛋⽩在细胞内成像时背景低更适⽤于进⾏⽣物科学的研究。

正因为红⾊荧光蛋⽩的这些优势,它在⽣物学研究中迅速得到了⼤量应⽤[9-10]。

红⾊荧光蛋⽩分⼦与⽔母绿⾊荧光蛋⽩有中等的序列相似性,具有相似的结构基础[11],都是在由11个β-折叠形成的桶状结构中⼼的螺旋形成固有发⾊团。

最早⽤于研究的红⾊荧光蛋⽩是DsRed,它是⼀种从珊瑚中分离出来的红⾊荧光蛋⽩,具有荧光强、稳定性好等优势。

但其本⾝也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DsRed寡聚状态是四聚体,在进⾏蛋⽩融合时容易形成多聚体影响⽬标蛋⽩;DsRed在细胞内表达会产⽣毒性。

这就促使科学家不得不对其进⾏结构改造,⽬前,⾄少6种不同的红⾊荧光蛋⽩类型,包括常规荧光蛋⽩、远红外荧光蛋⽩、具有斯托克斯位移的红⾊荧光蛋⽩、荧光定时器、可光活化红⾊荧光蛋⽩和可逆光开关红⾊荧光蛋⽩。

这些类型中的每⼀种都能应⽤于不同的成像技术,但是每种红⾊荧光蛋⽩⼜都有局限性使其不能⼴泛应⽤。

2 红⾊荧光蛋⽩的种类及其相关应⽤的介绍⽬前已知的红⾊荧光蛋⽩类型就有6种之多,其中不少是由最初的红⾊荧光蛋⽩突变⽽来的,这⾥简要介绍了有关红⾊荧光蛋⽩突变体的结构研究,以及⼀些具有特殊性质的红⾊荧光蛋⽩的应⽤,相信以后对于这两⽅⾯的进⼀步研究能够使红⾊荧光蛋⽩的家族更加壮⼤。

2.1 常规红⾊荧光蛋⽩常规红⾊荧光蛋⽩也叫做永久荧光蛋⽩,可以分为橙⾊荧光蛋⽩(550-570 nm)红⾊荧光蛋⽩(570-620 nm)和远红外荧光蛋⽩( > 620 nm)3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荧光蛋白(RFP)的原核表达报告题目红色荧光蛋白(RFP)的原核表达作者姓名饶慧班级学号0802班/*************指导教师王友如完成时间2011年02月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引言 (1)1实验材料及实验仪器 (4)1.1实验材料 (4)1.2实验仪器 (5)2实验方法 (7)2.1 重组质粒的构建 (7)2.2工程菌株的活化 (7)2.3诱导表达 (8)2.4 SDS-PAGE检测表达蛋白 (8)3 结果与分析 (9)总结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3)红色荧光蛋白的原核表达饶慧(指导老师:王友如)(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0802班湖北黄石435002)摘要实验目的:研究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

实验方法:通过分别将DH-5ɑ(pDsRed-N1)和DH-5ɑ (pET-28ɑ)提取质粒、酶切并连接形成重组质粒pET-28a-RFP,将重组质粒通过转化的方法把含红色荧光蛋白(RFP)外源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体内进行表达,再用IPTG诱导RFP基因表达,可以看到显现红色,最后根据SDS-PAGE电泳结果,判断RF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是否成功表达。

实验结果: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ɑ-RFP在E.coli中成功表达。

关键词红色荧光蛋白;质粒重组;原核表达;诱导表达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Prokaryote Expression of Red Fluorescent Protein (RFP)Rao Hui(Class 0802, College of Biology Science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Hubei,435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the RFP gene in the E.coli. Methods: Extract the plasmid of the DH-5ɑ (pDsRed-N1) and DH-5ɑ(pET-28ɑ). Then the two plasmids are cut by enzyme and are connected to form pET-28a-RFP recombined plasmid. Guiding the recombined plasmid, which contains exogenous genes of RFP, into E.coli for expression, through transformative method. The expression of RFP gene can be induced by the IPTG and then we can see red. Finally, judging whether the RFP gene has expressed successfully in E.coli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DS-PAGE electrophoresis. Resul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ET-28ɑ-RFP recombined plasmid has successfully expressed in E.coli. Keywords Red Fluorescent Protein; Recombined Plasmid; Prokaryote Expression; Induced Expression红色荧光蛋白的原核表达饶慧(指导老师:王友如)(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0802班湖北黄石435002)引言基因标记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荧光蛋白基因在标记基因方面由于具有独特的优点而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现已被普遍应用到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各个方面。

荧光蛋白在某种定义下可以说是革新了生物学研究——运用荧光蛋白可以观测到细胞的活动,可以标记表达蛋白,可以进行深入的蛋白质组学实验等等。

特别是在癌症研究的过程中,由于荧光蛋白的出现使得科学家们能够观测到肿瘤细胞的具体活动,比如肿瘤细胞的成长、入侵、转移和新生。

1999年,Matz 等[2]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珊瑚虫中分离出6 种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proteins ,GFP) 同源的荧光蛋白,并鉴定了它们的光谱性质。

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cent Protein,RFP)基因是从海葵Discoso-masp中分离出的一种新的荧光蛋白基因,其蛋白质的最大吸收光谱为583nm,不需要任何预处理便可检测到[3]。

红色荧光蛋白因其红荧光较强的组织穿透力,已被广泛用于动物、植物和酵母等真核细胞内基因表达的报告基因,但作为原核细胞表达的报告基因还鲜有报道[4]。

自1999年红色荧光被发现后,引起了科学家广泛的兴趣,人们对其理化性质和发光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其修饰,人们得到了聚集程度低、成熟速率更快、发光强度更强和发射波长更长的突变株[5]。

许多红色荧光蛋白已经具备了优良的性质,并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

但即使是性能优良的红色荧光蛋白,仍然有较大的定向改造余地。

例如,发展高亮度、远红外发射的单体荧光蛋白,将在深部组织成像方面有重要意义[6]。

PCR技术是Kary Mullis在1985年建立起来的在细胞体外合成DNA的一种方法。

依DNA半保留复制原理,利用DNA聚合酶依赖于DNA模板的特性,在附加的两个引物与模板杂交之后,按碱基配对原则经酶促反应合成DNA片段,包括模板变性、引物退火及用DNA聚合酶延伸两个引物之间DNA的一定次数的重复循环,使包括在两个引物5'端限定的特异性片段形成指数式积累。

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可在短时间内在小管中获得大量的特意的DNA拷贝,这一特点使PCR技术很快被应用到了分子生物研究的广大领域[7]。

大肠杆菌是第一个用于重组蛋白生产的宿主菌,它不仅具有遗传背景清楚、培养操作简单、转化和转导效率高、生长繁殖快、成本低廉、可以快速大规模地生产目的蛋白等优点[8]。

而且其表达外源基因产物的水平远高于其它基因表达系统,表达的目的蛋白量甚至能超过细菌中蛋白量的30%,因此大肠杆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蛋白质表达系统[9]。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大肠杆菌由于遗传背景清楚、易操作,以及有大量可供选择的克隆或表达载体,使之成为人们克隆表达外源基因的主要菌株[10]。

随着人们对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调控的了解,通过综合控制基因转录、翻译、蛋白质稳定性及向胞外分泌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构建出了多种具有不同特点的表达载体和工程菌株,以满足表达不同性质、要求的目的基因的需要。

在原核细胞中表达蛋白质的载体常用启动子有T7启动子、Trp启动子-色氨酸启动子、Tac启动子、T7噬菌体中基因1 0的启动子及Lac启动子等。

Lac启动子受分解代谢系统活化蛋白和cAMP的正调控和阻遏物的负调控,当加入乳糖或某些类似物IPTG可与阻遏蛋白形成复合物,使阻遏蛋白构型改变,阻遏蛋白不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从而使结构基因表达。

根据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特点选着载体进行目的基因克隆,然后转入相应的菌种中表达目的蛋白质[11]。

蛋白质在高于或低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为带电的颗粒,在电场中能向正极或负极移动。

当溶液pH值大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反之则向负极移动,这种带电的颗粒在电场中泳动的现象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

不同的蛋白质由于等电点不同,在电场中的泳动速率也不同,因此应用电泳技术很容易实现对蛋白样本的分离与分析。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ph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是目前用于测定蛋白质亚基分子量的常规方法。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和交联剂N,N'-甲叉双丙烯酰胺在引发剂(过硫酸铵)和增速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的氧化-还原作用下聚合而成的。

凝胶的有效孔径与它的总浓度T%成反变关系,在高浓度时,凝胶孔径小,可以筛分分子量小的多肽;低浓度时,凝胶孔径大,则可筛分大分子蛋白质。

工作时,凝胶由浓缩胶和分离胶两部分组成,浓缩胶浓度低、孔径大,较稀的样品经过大孔径凝胶的迁移作用可2被浓缩至一极窄的区带,以提高样品中各组分在分离胶中的分辨率。

SDS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能断裂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

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 DTT)或巯基乙醇能使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断裂。

因此,在样本中加入SDS和还原剂后,蛋白质分子将被解聚为组成它们的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与SDS充分结合,可形成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亚基-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原有的电荷量,这就消除了不同蛋白质分子之间原有的电荷差异;然而,蛋白质亚基-SDS胶束的长轴长度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成正比。

因此,当这种胶束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分子原有电荷的影响,而主要取决于蛋白质亚基分子量的大小。

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5 KD到200 KD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蛋白质SDS-PAGE常用于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蛋白质纯度的分析,蛋白质浓度的检测,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第一步,蛋白质修饰及免疫沉淀蛋白的鉴定等[12]。

研究红色荧光蛋白在大肠杆菌体内的原核表达。

通过质粒重组形成所需要的重组质粒pET-28a-RFP,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体内,并用IPTG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体内进行表达,最后用SDS-PAGE检测是否诱导表达成功。

根据电泳结果得出结论,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体内成功诱导表达。

31实验材料及实验仪器1.1实验材料E.coli DH-5ɑ(pDsRed-N1)和E.coli DH-5ɑ(pET-28ɑ)菌株(由本实验室保存);溴酚蓝;TEMED;IPTG(1 mM);标准蛋白;SDS 10%(W/V);LB液体培养基;卡那霉素100 mg/mL;过硫酸铵10 mL10%(W/V) (现配现用);Tris·HCl(pH 6.8)8×:在40 mL水中溶解6.05 g Tris碱(0.5 mol/L),用1 mol/L HCl 调校至pH 6.8,补加水至整体积100 mL,用0.45 um滤膜过滤,再加入0.4 g SDS [0.4%(m/V)] 溶解后于4°C保存;30%凝胶贮备液丙烯酰胺29%(W/V)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 (W/V)15 %的分离胶双蒸水 4.7 mL1.5 mol/L Tris·HCl(pH8.8) 5.0 mL10 % SDS 200 uL30 %丙烯酰胺溶液10 mLTEMED 10 uL10 % 过硫酸铵100 uL4总体积20 mL混匀后加入电泳槽的玻璃板夹缝中,并在胶面上加入约2 mL双蒸水,1 h 后等胶自然凝聚,去净双蒸水,并在夹缝中放入梳子;5%的浓缩胶双蒸水 5.8 mL0.5 mol/L Tris·HCl (pH6.8) 2.5 mL10 % SDS 100 uL30 % 丙烯酰胺溶液 1.6 mLTEMED 10 uL10 % 过硫酸铵50 uL总体积10 mL混匀后加入夹缝中并没过梳孔,待凝聚后小心拔出梳子,用电泳缓冲液冲洗加样孔,清除未凝聚的丙烯酰胺;Tricine样品缓冲液(2×)Tris·HCl/SDS pH 6.8(0.08 mol/L) 2 mL甘油[24 %(V/V)](3.0 g) 2.4 mLSDS [8 % (m/V)] 0.8 gDTT(0.2 mol/L)0.31 g考马斯亮蓝G-250 [0.02 % (m/V)] 2 mg总体积10 mL固定液:甲醇:水:乙酸(30:10:60)(V/V/V);脱色液:甲醇:水:冰醋酸(4.5:4.5:1)(V/V/V);染色液:0.25 g考马斯亮蓝(R250)溶解于100 mL脱色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